首页 > 文章中心 > 民间艺术的种类

民间艺术的种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民间艺术的种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民间艺术的种类

民间艺术的种类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民间;艺术形式;文化遗产;类别

人们通常会将民间艺术的类别抽象的划分到非正式的艺术形式中去,认为民间的就是自然流露的,是延续传承中所遗留的非物质遗产,是非正统的。这种想法是片面的,由于民间艺术是各民族历年的、创造的、各类特色艺术文化的集合,是大众智慧的杰作,其种类之庞大可想而知。

1 简述民间艺术的种类

民间艺术其种类主要分为:装饰类、娱教类、用品类、生产类、祭祀类、民居等等。装饰类中年画,面具,脸谱,剪纸人们都颇为熟悉,另外雕刻、刺绣、草编布绣等则会较为陌生。娱教类有木偶玩具,泥玩具,陶塑以及皮影木偶等。穿戴类和用品类以及生产类,则更贴近于生活习惯,如手工布鞋、器具、农具等。这些都算是民间艺术的范畴。不同民族的习性会存在不小的差异,宗教信仰间也会各有所好,例如在祭祀方面,出现的神像以及供品间的艺术形态特征则颇为丰富。

2 映射在人文气息下的装饰民间艺术

2.1 年画

上面所提及的民间艺术中,装饰类的寓意更为浓烈一些。例如:年画是人们对于新生活的祈祷和祝福。它始于门神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是的老人和孩子们在过年时常常接触的习俗的、艺术的形式,大多会用来张贴或是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

2.2 面具

面具和年画一样有着其独特的寓意,也是节日庆祝或是戏剧里用来伪装的道具。当然面具的具体形式很不一样,有龇牙咧嘴的;有的憨厚可人的,总之面具的表情是来自于人们内心世界,是纯艺术的象征,是一种特殊的、重要的文化传承情趣。不仅有很丰富的文化内涵,更具有非常特殊的外在形式。由此看来,在造型装饰艺术中,面具算的上是一个特殊的领域。面部的表情的表现手法和色泽的搭配成为了很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2.3 脸谱

脸谱和面具类似,但面具多搭配的是部落和图腾的寓意而脸谱则是与国粹相映衬。是属于中国戏曲演员脸上的一种独特的艺术。与舞台、灯光、服装、动作整体形态共同烘托着整个戏剧的动脉。不同的人物性格会造型不同。最熟悉的是丑的造型,鼻梁上的一小块白粉,现出了该角色的幽默诙谐。而生和旦面部的淡妆与净的重施油彩形成了素脸和花脸的鲜明对比。 3 “纯正”的民间

从上面的民间艺术的装饰方面来看,每种艺术都有其独到的存在意义。都值得我们去深究和发扬,从传统的民间艺术中我们可以挖掘创作的营养。因为它们有很朴实的品质。这和设计的初衷是完全吻合的,都是以人为本,贴近生活。每一件精微的艺术品,无不是成功于所实的基本功之上。的民间艺术是基于各民族高度的审美能力和卓越的创造于一体的精华。他们产生、流传、的丰富多彩,是民族色彩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把对于生活中的朴实明朗、火热向上的态度利用艺术的形式很的表达出来,记录着人们内心最纯正的、最真挚的、最善良的、最直率的、最热情的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

4 结语

从中国的民间艺术中我体会到了“物以致用”“就地取材”“因材施艺”的魅力,虽然不能用专业的美学标准评判,但通过民间美术特有的吉祥寓意等方向看,中国民间艺术是值得我们去感受、体会和鉴赏的“宝”。

: [2]包贵韬.《民间艺术读本》[M].大连出版社.2011.03

[3]王琥.《装饰与民间艺术》[M].重庆出版社.2003.03

民间艺术的种类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多元视角 民间美术课程 教学设计 实践研究

《陇上民间工艺品赏析》课程是我校2008年针对全体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艺术课程,主要以甘肃地区民间美术为主,并结合其他地区民间美术作品进行介绍,使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艺术特征,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使学生对本民族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课几年来受到学生的欢迎,并成为学校公共艺术课程中比较有特色的一门课程。回顾几年来这门课程的整个教育教学活动既有经验的积累和收获,又发现一些问题和不足,值得进行总结和分析。

课程开设之前我们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主要包括:

一是对学生具体学习状况进行调研、分析。我们对在校一至三年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和随机访谈,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学生对民间艺术都有所了解,但仅限于知道几个不同种类。极少数学生对一些民间艺术种类有较深入的了解,主要因为参与过家乡民俗活动或者民间艺术创作,多数学生对民间艺术基本知识、艺术特征、创作特色和蕴含的文化意义都了解极少,充分显示学生对民间艺术了解甚少,知之甚少,民间艺术及其蕴含的文化意义对大学生来说严重缺失,充分显示了这门课开设的必要性。

二是对已经开设的公共艺术课程进行梳理。当前,学校已经开设了《音乐修养》、《美术欣赏》和《艺术美育》等课程,没有独立的关于民间艺术的课程,即便开设课程中有部分相关民间音乐、民间美术和民间工艺的内容,但因为所占比例极少,讲授中大都是简单介绍,缺乏更深入的探讨,因此将民间艺术作为主要内容引入课堂很有必要。一方面可以拓展公共艺术教育空间,为学生提供更新颖的艺术学习环境,另一方面有利于借助民间艺术强化民族传统文化学习和教育,特别对中医药专业的学生更利于从这一方面接受和感悟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其文化素养。

三是根据调研和分析结果,对课程进行定位。因为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公共艺术课,必须兼顾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课程既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对文化意蕴较深入的介绍和分析,又要体现其普及性,即从更广面上对民间艺术相关基本问题及作品进行赏析和介绍,还要兼顾其趣味性,有一定的学术性。

学校所在地甘肃位于中国西北部,古丝绸之路穿越全境。境内有汉、回、藏、东乡、保安、裕固等多个少数民族共同生存,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民间艺术,呈现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名家辈出,艺术成果丰富,艺术特色鲜明的特征。这些带有原生态味道的民间美术品,不仅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还传递着深厚的文化信息,这些都是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有鉴于此,我们最终确定以甘肃地区民间美术为主要资源进行课程开发,同时将其他地区的民间美术种类引入课堂,形成一个可以比较和凸显特色的大的民间美术研究背景。因为甘肃地区民间种类丰富分布很广,最后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种类如庆阳香包刺绣、陇东皮影、临夏砖雕等作为课程主要内容,又因为有些民间美术有很强的工艺性如民间泥塑、雕刻,所以征求各位专家老师的意见后将课程命名为《陇上民间工艺品赏析》。

在此基础上,对整个课程教学活动进一步进行分析和设计。

首先,调整教学理念,从多元化角度对课程进行分析。通过多年艺术教育实践我们已经感觉到单一化的教育教学必须摒弃,多元化教育教学方式才是出路。多元化是基于当今多元文化共存发展并影响这个社会进程背景下产生的一种认识和感知事物的方式,要求以更开放的态度面对不同观点,尊重多元文化价值,从多个视角和概念认识和解释世界。在具体教育教学中强调教师既是知识的主要传导者,更要成为学生的倾听者和对话者,提倡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能力,重视整个教学的多元化设计。就本课程来讲,因为以提高审美能力,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提高综合素质为最终目的,因此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课程形式等方面都要进行多角度考虑,以多元化方式进行设计,构建一个开放的、多维的、立体化的民间美术学习空间,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多角度体验、感受和把握民间美术,全面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和水平。

其次,精挑细选,对课程内容进行多元化设计。甘肃地区民间美术资源丰富,主要包括:陇东皮影、临夏砖雕、天水雕漆、甘谷脊兽、兰州刻葫芦、裕固族刺绣、藏族服饰、夏河拉卜楞寺唐卡 、酒泉夜光杯等,为教学资料收集和选择提供了比较便利的条件。经过反复比较斟酌,最后选择了甘肃民间刺绣、甘肃民间剪纸、甘肃民间皮影、甘肃民间雕塑等五个大类为主作为课程内容,这些内容包括:庆阳香包刺绣、庆阳剪纸、环县皮影、临夏砖雕、兰州刻葫芦、傩面雕刻等不同种类的民间美术。之所以选择这些内容,主要因为:一是这些民间美术品类是甘肃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有众多关于它们研究的文章和著述,基本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科学的认识和观点,为课程理论化、深入化奠定基础。二是尽管品类不同,但其包含的民间艺术创作思想、创作心理、造型手法和特色,特别是它们显现出的地域性特色和蕴含其中的文化内涵都表现出一致性,是共通的,利于学生体验、感悟和领会传统文化的意义。三是这些民间美术品类是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最接地气的。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较多的民间美术作品,加之多数是本地区的民间艺术品,易与学生产生亲近感。确定这些内容,主要是想借助多品类的民间美术,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验民间艺术的魅力,充分感受蕴含其中的文化意蕴,热爱学习传统文化。

再次,以实践为主,对教学方式进行多元化设计。选择了教学内容又应该采取怎样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这也是相当重要的问题。怀特海曾精辟地指出:“学习过程存在一种从属的应用性活动。”①■杜威认为真正的知识和富有成效的理解是探索和行动的产物,未被应用的知识是没有意义的知识。对学生而言,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理论学习必须结合实践体验才可以完成知识结构建构,产生有效学习。艺术是十分感性的,在很大程度上靠学习艺术的人自己体会和感悟,这种感悟需要在具体情景中才能获得最佳效果,即只有通过亲身接触才能获得更多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民间艺术的学习也一样,如果能深入其中亲自实践,获得的感受和认识就应更加丰富和全面。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将实践作为主要教学方法,并且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采取做、画、演、观、找等方法。

所谓“做”主要指在学习中以技巧学习和创作实践为主的教学方式。主要针对课程中民间剪纸、版画等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画、剪、刻、印等方法进行实际操作,同时在创作中感受和体会心理状态变化,把握造型和用线规律和特色,通过这一系列过程逐渐领会蕴含其中的文化意义。所谓“画”主要是针对皮影造型和傩面造型赏析等内容,让学生结合皮影、傩面造型的规律和艺术特色,根据自己对人物的认识和感知进行人物形象设计,并以脸谱的形式描绘下来。“演”主要是让学生参与到民间艺术活动中,课程中关于皮影和傩面的赏析离不开它们依托的表演,鉴于此尽量提供一定表演空间和场所让学生参与到相关表演活动中,在唱、念、演中进一步获得对皮影和傩面造型的认识和感受,充分感受到奇特的艺术魅力。“观”主要指观摩相关视频材料,因为条件所限有些民间美术作品很难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还有一些民间工艺品制作方法的介绍要借助视频材料,以便让学生获得更清晰的认识。另外,以开放课堂形式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民俗馆等,以便同民间美术更近距离接触。还有“找”就是自己发现身边的民间艺术作品,一般是课前先提出要求,设定目标,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寻找身边的民间艺术家,发现民间美术作品,收集整理资料并加以总结。主要是督促学生不断发现和感受身边的民间艺术,培养一双真正发现美的眼睛。

当然整个教学活动中采取的教学方式是因时因地加以调整,以更符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状况,或者以动手为主,或者观摩与动手相结合,或者表演和讨论穿插,等等,总之就是为学生提供更宽松、更开放、更活泼,充满动感的学习环境,期望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教学中不但重视教师指导、引导下的学生实践活动,同时借助理论知识的介绍铺垫和最终回顾、讨论和总结,完成整个教学工作。

最后,全面考虑,对课程形式进行多元化设计。改变目前民间美术课程只注重课前准备及课堂教学设计的状态,充分考虑课后学生的拓展学习和知识巩固。主要包括:第一,开发网络课程。网络课程是借助因特网或其他数字化手段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计划地自主学习和反复学习,加之信息含量巨大,更利于学生建立符合自己学术兴趣和适应性强的知识结构。根据网络课程明显的优势,我们开发了《陇上民间工艺品赏析》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同步呈现,一方面是将课程素材、作业完成、问题讨论等通过网络呈现,使课后拓展学习进一步深入,另一方面将大量甘肃地区的民间艺术资源(图片、视频)等纳入其中,对有限的课堂教学起到辅助和补充作用。第二,建立了学校网络艺术平台。用于教学共享的艺术教育网络平台――《馨・漫步》,为学生提供了相当数量的艺术课程学习资源,以及大量有关艺术的图片、音乐和文字等信息材料,特别是民族民间艺术的相关资料,扩大学生学习艺术的视野,拓展艺术教育渠道。第三,建立了艺术论坛群。利用群的方便、快捷等特性,教师与学生形成了一个相互沟通艺术信息,共同交流艺术心得,展示艺术作品的良好互动平台,营造了自由、宽松、有趣的艺术交流氛围,让学生课余也能感受到艺术的存在和魅力。

通过近几年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首先,将甘肃地区民间艺术的丰富资源引进学校艺术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欣赏甘肃民间艺术,了解甘肃历史文化及传承规律的环境,创设了良好的了解、体验和感悟民族文化艺术的平台。同时,为学生从这一角度体验、感受和享受艺术创设了新的空间,既有利于推进甘肃与其他地区文化艺术的交流与沟通,又为民族民间艺术的研究、继承和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其次,将不同民间艺术以适当形式纳入学校艺术教育体系中,不断提炼和完善,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情景与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受益良多。有同学认为通过自己创作作品和比较分析,终于对哪些作品好,好在哪儿有了进一步认识;有些认为对甘肃地区特有的一些民间纹样的特征和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些认为对如何欣赏这类作品有了较深的感受,有些学生要求教师再介绍一些制作方法,等等。总的看来,这门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成为学校一门较有特色的艺术课程。

第三,通过本课程建设和教学探索,促进了学校其他民间艺术课程建设和实践,我们以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开发为基础形成的各类民间艺术课程,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运用和总结,强化了课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个层次较为清晰,具有一定逻辑性的民间艺术教育课程群,充实了学校艺术教育体系,多角度强化了艺术教育效果。

第四,借助网络技术开发的艺术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了相当数量的艺术课程学习资源,以及大量有关艺术的图片、音乐和文字等信息材料,特别是民族民间艺术的相关资料,扩大了学生学习艺术的视野,拓展了艺术教育渠道。

教育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各方面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教学活动的成效,因此应该不断结合这种改变加以调整。随着教学实践不断进行,一些问题逐渐显露,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和解决。

首先,如何将甘肃地区民间艺术这些丰厚的资源嵌入音乐欣赏、美术欣赏、网络艺术、艺术美育等相关课程模块之中,有点有面地嵌入其中,让学生对甘肃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与艺术地理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因为这种了解必须建构在艺术学知识体系之中,学生才能将民间艺术中的艺术精髓内化于心,使民族文化艺术教育在新时期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成为可能。

其次,因为参与教学工作的教师没有专门从事民间美术研究的,对于民间艺术一方面研究不够深入,另一方面实际接触比较少,导致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仍存在不足,因此在教学和研究过程中更多地仍停留在对民间艺术表象的关注,缺乏对其深层次文化内涵的研究和关注,不利于引导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学习和了解。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供机会使教师深入研究民间艺术,从民间艺术中汲取更多有益的营养,丰富民间艺术理论知识,扩展自身知识储备,提高民族文化素养,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最后,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教学设计的结合仅限于如何将欣赏内容用媒体技术呈现出来,缺乏课后网络技术如何发挥更大作用的探索,无法展示更多优势,达到预期效果。即与艺术教育教学需要相适应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操作等应用整体能力不足,缺乏对多媒体技术的进一步挖掘和创新,对信息的合理利用不能真正达到教学要求。

注释:

①付殿英.遥远而有震撼的回音―怀特海的教育思想及其深远意义.外国教育研究,2004,12.

参考文献:

[1]毛攀云.地方高校如何讲述民间艺术――以梅山民间艺术为例.高教探索,2015,5.

[2]闫莉.高校美术课程引入本土民间美术教育改革的分析.美术教育研究,2015,2.

民间艺术的种类范文第3篇

诞生于两千年前西汉的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艺术形态,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它是中国汉族民间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具有较强的中国传统特色,简洁、朴实地反映民间生活。民间艺术源于生活,所以生活美是民间艺术的基本特征,是民间艺术的审美之源。

2传统的造型———形态美

形态是艺术表现与存在的重要因素,艺术造型具有典型性和形象性的特征,造型是民间艺术形式美的基础。民间艺术作为民间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的物化形态,代表着大众的审美习性,它具有很强的装饰性,是按照民间艺术特有的形式美法则的逻辑去造型。所以民间艺术在审美形式上也表现出其特殊的形式美,这种形式美主要体现在其造型和色彩上,如年画、剪纸、泥塑、民间木雕等,它们在造型上都具有很形象的模拟性和传统性,在色彩上多运用红、黄、青、黑、白五行色,由于民间文化观念的意识形态的传承性和稳定性,所以不同品类的民间艺术遵循着共同的创作审美的一般规律,这是民间艺术形式美的基础。我国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在其渊源流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体系,通常采用表现我国传统审美习性,民间艺术在色彩上与造型一样受民间文化观念的影响,阴阳五行是中国特有的宇宙时空观念,因此主要以阴阳五行为基础的观念色彩体系,红、黄、青、黑、白五行色成为民间艺术的基本色彩;在造型上多采用梅花、莲花、寿桃、仙鹤、公鸡、鲤鱼、飞龙等吉祥物做造型原本,这些都成为民间文化的观念性造型符号,它蕴含着人们的内心理想与审美愿望。如作品《福寿图》是一幅典型的祝福性年画,图中老寿星手持挂着装有长寿仙丹葫芦的手杖,跟着两个捧着大寿桃的仙童,面带祥和的笑容,其艺术造型体现了民间艺术特殊的形式美。在民间艺术中多子的石榴、葫芦、南瓜、葡萄等常看作多子多孙的象征。这就是中国本原哲学观及其观物取向所决定的艺术形态,是中国民间艺术造型的基本特征,也是民间艺术特殊的形式美。

3服务于大众———实用性

民间艺术的形式虽然相对简单,但简单中又不失其实用性,实用性是民间艺术的基本特性,它也是民间艺术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人们创作民间艺术的初衷也正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所以还是比较强调其自身的实用性的。民间艺术的实用性是大众的,它虽然具有普遍性的特征,但有些也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针对性,不同的艺术品产生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它的产生受到人们的生活习性和信仰的影响,不同的生活群体形成了形态各异的民间艺术,它自然也服务于不同的生活群体,在一定的空间内具有普遍性。民间艺术的实用性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它也是人们精神的需求。当时的劳动人民在进行相关物质基础上的艺术创造的时候,也是为了处于一个实用性的考虑,人民为了在劳动时能够更好地省时、省力而去对那些原本就已经存在的劳动工具进行一个相关的技术上的或者是外形上的一个改良,这不仅使它在外观上更具有美观的特征,也使这些工具在使用上更加顺手了。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发展,产生了一些脱胎于民间现实物品的纯艺术品,这是人们审美创造的创新与发展,它具有着满足人们审美心理需求的实用性。不管是什么形态下的民间艺术,它们都可以算得上是民间艺术的一种瑰宝,既有助于劳动人民更加省时省力地去完成各种农业活动,又能满足人们对其审美外观上的需要。

4精湛的技艺———工艺美

民间艺术的种类范文第4篇

关键词:黑龙江;民间艺术;产业化

民间艺术是广阔艺术领域中的一项分类,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与生产活动实践中为表达自身的思想情感以及满足对审美艺术的需求,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包括民间美术和民间工艺品。民间艺术的形象不同于学院派与宫廷派,多寄托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朴实无华追求的情愫。优秀的民间艺术是一个民族的根,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的种类与形式也是丰富多样,民间艺术是中国向世界展现民族精神的独特艺术魅力标签。民间艺术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是使民间艺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与经济利益紧密结合。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现效益为目标,使其成为民间艺术生产的动力依靠专业服务和质量管理,形成的系列化和品牌化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从而可以使民间艺术得到更好的发掘、传承与保护。黑龙江地处中国东北部,欧亚大陆的东部,与俄罗斯相邻,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的特征。历史上曾是赫哲、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锡伯、满、朝鲜、回等多个民族的聚居地,在其长期的人与自然和谐共融发展中蕴含形成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包括冰雪文化、鱼皮文化、桦树皮文化、萨满文化。使黑龙江民间艺术具有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和形式多样的特点。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黑龙江民间艺术无论是在艺术形象、表现内容还是制作材质上都于我国其他地区的民间艺术有很大的区别。不仅种类繁多并且富有黑土和冰雪的地域民族色彩情调,黑龙江民间艺术是黑龙江的珍贵文化资产,使其产业化发展是实现民间艺术在现代社会传承的重要途径。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的推动,黑龙江民间艺术市场化取得了进展,初具规模。一些颇受省内外好评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已逐渐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并确立自己的市场品牌,如同江市的赫哲族鱼皮鱼骨制品、黑河市的桦树皮工艺品、海伦市的满足剪纸、阿城市的重彩木版画、无常市的圆木雕。与黑龙江省丰富的民俗资源相比,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随着艺术品市场的升温,为黑龙江民间艺术产业化建设提供发展机会,政府不断打造各种民俗民间文化街,并举办和参加各类展览会专设民间艺术展区。如东北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和举办过十多届的哈尔滨民间民俗艺术博览会,为民间艺术市场化的探索提供平台。使民间艺术通过市场化、产业化的探索,在竞争中定位,从而得到不断的改进。

一、黑龙江民间艺术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黑龙江地区开发比较晚,历史文化积淀不如南方的深厚,因此民间艺术产业化建设与开发的步伐比较缓慢,还处于刚刚起步的半开发状态。只有理顺目前黑龙江民间艺术产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找出其发展的途径,才能发挥黑龙江民间艺术资源的自身优势,合理发掘,增强其文化含量和技术含量,在国内外文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将产地优势变为产业优势,从而推动黑龙江的旅游、文化和经济的建设。

1.产品缺乏艺术性和独特性

黑龙江是边疆大省,民间艺术品种多样,既有本地少数民族的风格特征又有外来文化的影响,近几年民间艺术有了迅速的发展。但是民间艺术产品市场却表现出趋同性的品种与设计,而且制作原始、工艺简单、略显粗糙,缺乏艺术性创意。这样就影响了产品的档次和收藏价值。制作精良的具有独特艺术性的产品在市场上很少,且价格较高。比如用桦树皮制作的钥匙扣和首饰盒等可以作为很好的特色旅游产品,但缺乏创意性的艺术设计,得不到市场的认可,导致黑龙江到目前为止也每出现具有代表性的旅游纪念品可供游人珍藏。

2.手工作坊形成不了产业规模

目前黑龙江省的民间艺术还主要以一家一户的个体经营为主,缺乏商业组织团队的整体经营与运作,这样就不能形成系统的分工,大多都是设计与制作销售为同一家人,使产品的水平停留在手工作坊上,民间艺术品的主要销售渠道都是通过个人、展览和展销活动等渠道,但这种销售还是作坊式的,形成不了产业规模,这样就影响了产品创造品牌占有市场份额,限制了民间艺术产业化的发展。来自黑河的桦树皮民间艺术家陶丹丹指出,每次参加展会如果有超过百件的打型订单就不能接了,原因是目前仍以家庭作坊为主的生产方式,使产品产量大大受限。阻碍了民间艺术品批量生产和规模化发展的道路。

3.缺乏资金扶持

黑龙江民间艺术产业基本靠民间工艺家自身以小型规模的制作经营与营销,缺少继续学习与培训专业知识的机会,缺乏政府部门的政策调控,缺少资金的扶持,有些也只能维持生存与成本,因此吸引不来专业的艺术人才,也无法投入更多的创新创作与扩大规模,导致民间艺术品外观不够精美,设计现代感不强,销售渠道狭小,受众人群少。抢占不到市场的销售份额。

二、黑龙江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的路径

民间艺术产业化,使这种来自于民间的最质朴艺术走向市场与经济利益结合,产生推动民间艺术在现代社会继续发展的动力,是保护、挖掘、传承、拓展民间艺术的必由之路。黑龙江民间艺术如何走向产业化发展的繁荣,摆脱目前的问题与困境,应通过以下几个路径来实现。

1.增强创意设计理念

民间艺术都来自于古老的民间传统手工艺,随着社会时代的变迁,大众的审美也在变化,有些民间工艺品仍保持原有的表达内容和形式,在产业化进程中无法占有市场份额而濒临灭绝。黑龙江民间艺术应在注重保持艺术品的民族特征与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追求时代审美的创意艺术设计及新技术开发应用,创新创意始终是艺术的核心,这样才能使传统与时代结合,才能保证民间艺术有更广阔的市场销售。目前,黑龙江的民间艺术行业都工艺陈旧,设计落伍,要为其注入新鲜的设计理念。成立专门的民间艺术科研机构,将省内民间艺术家、艺术院校、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合作,结合课题,对民间艺术品的外观设计与工艺开展研究,以提升黑龙江民间艺术品的审美价值。

2.瞄准市场,搭建营销渠道

首先,旅游市场。近几年,黑龙江特色鲜明的北国旅游经济发展迅速,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部分,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旅游文化市场也随之蓬勃发展。黑龙江各地相继建立了多个以少数民族为特色的民俗民族风情园和民族博物馆,如金元满族民俗风情区、达斡尔风情园、赫哲族风情园和鄂伦春博物馆。旅游市场则需要为旅游者提供大量的制作精良能够代表黑龙江民族民俗地域文化的特色鲜明的民间艺术工艺品。因此,瞄准旅游市场是黑龙江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契机。其次,环境装饰市场。随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设计理念深入人心,无论是家居环境和公共酒吧商场环境装饰都融入了民间艺术的成分,都将各种形式民间艺术装饰,所以,环境装饰市场也为民间艺术提供商机。再次,礼品市场。在当今这个商业往来频繁,社交发达的社会,人际间的交往需要礼品的互相馈赠,促进了礼品市场的发展,精致的礼品更有增值收藏的价值,黑龙江民间艺术工艺品在这个市场确立一席之地的商机。

3.政府积极扶持

黑龙江民间艺术产业化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正处在发展阶段,仍面临和存在许多问题,在这一阶段政府必须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为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搭建各种平台。在城市商圈人流密集,交通便利的地区建立民族民间工艺品街或民间工艺品市场,让这种来自于民间的艺术又可以回到民间中去,让老百姓不是只能在旅游区和展览区才能购买到自己喜欢的民间艺术品。随着民间艺术的产业化也将民俗传统文化带进人们的生活。鼓励民间艺术的中小型经营者,并为其在租金和税收方面有一定的减免。积极举办各种民间艺术展览和展销会,使黑龙江本地的民间艺术有机会与省外国外的同行交流和交易。目前,已有的展览会要继续提高其档次和规模,将其办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吸引人眼球的文化艺术盛会,只有这样才能为黑龙江民间艺术提供更广阔的交易平台。大力发展旅游事业,配合景区搭建一些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为民间艺术产业化提供稳定的场所,与旅游文化相得益彰。

4.组建民间艺术家队伍

民间艺术的种类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民间艺术;文化精神;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TU986

1.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逐步发展,各国之间增加了对政治文化和经济技术的交流,现代设计风格越来越来国际化,使其逐渐趋于单一化并引发了地方精神的缺失,这一现象逐引起了世人的注意,人们逐渐认识到这种国际化模式设计正在吞噬人类古老的传统文化,逐渐扼杀了地方文化的多样性,继而吸引了景观设计师们对地域文化的探索。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充分融入我国民族精髓和民间传统文化,突出景观更深层次的含义和灵魂,创造出独具中国特色的现代景观。

2.现代景观设计中民间艺术的应用价值

在全球一体化设计的浪潮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民间艺术作为一个极具民族特性的设计元素,必将以其浓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现代景观的内涵。民间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具有丰富的应用价值,探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民间艺术,使其成为体现地域文化的重要手段。

2.1情感价值

民间艺术是传达故乡情和乡土气息的重要工具,其包含的内容都是人们情感的寄托。现代城市里的人们都来自五湖四海,在这样的一个复杂城市里,怎样让这些“外人”在新的环境里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是将民间艺术与现代景观设计相融合的充分条件,使民间艺术具有的情感价值得到巨大的利用。

2.2文化底蕴价值

隐藏在民间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才是民间美术的精髓所在,虽然民间艺术的形式可以千变万化,但是其内在的文化底蕴却是稳定的。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充分应用民间艺术,这里要延续和传承的东西并不是其表面的形式,而是一种内在的精神与文化。充分发掘民间艺术的文化底蕴,将其融入现代景观设计中,满足景观的地方性要求。

2.3 认识价值

民间艺术是不同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对于区分地域来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充分运用民间艺术丰富的题材,将传统审美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造出地域审美观念。一个优秀的景观作品,必须建立在了解当地风俗习惯的基础之上,充分探索民间艺术的历史底蕴,创造出吸引民众注意和极具感染力的作品。向世人展示当地的地域特色。

3.现代景观设计对民间美术的应用

3.1民间艺术对现代景观设计发展的启示

我们对于民间美术的珍视,并不是盲目地沉溺于审美的情感体验,我们所期望的中国现代景观设计是在理性秩序下借助西方之风,熔铸传统民间文化,培育现代景观设计的文化生命力。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探索、提炼民间美术的精华所在,使之成为我国现代景观设计的新能源,创造出具有地域性与地方文化的中国特色景观。

3.2现代景观设计对民间美术的应用方法

民间艺术具有内容丰富的题材和种类繁多的图像,且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词汇。景观设计师

通过各种艺术手法和技巧使民间艺术达到“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的要求。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可以运用引用、比例缩放、转化等手法将民间艺术充分与现代设计结合在一起,将传统民间艺术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具体的应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直接使用。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直接将民间艺术的造型直接引用到景观设计中,发挥民间艺术与人们的认知价值。

(2)变化比例。将民间艺术的造型进行放大或缩小,根据设计环境进行缩放,强调景观局部的影响,吸引大众的注意。

(3)立体塑性。将地方特色艺术文化中的优秀形象进行透视效果或排列组合形成立体效果,创造与环境互相匹配的景观小品。

4.现代景观设计对民间艺术的创新

我国民间艺术是个丰富的宝库,其经典的艺术符号数不胜数,如石雕、年画、剪纸、皮影等,不仅造型成熟完美,而且具有较大的文化接受背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应转化某些作品的功能,将其生活化,使它自然地融入到现代生活中去。

4.1用现代景观设计赋予民间艺术新的功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间艺术的某些内容会逐渐地被现代文明所淘汰。景观设计师们要努力赋予民间艺术新的功能,使其完美的融入到现代景观设计中。如在设计中,将腰鼓的造型设计为休息的小石凳,鼓身侧面雕刻剪纸、打腰鼓等民间活动,既可以作为行人使用的座凳,又丰富了景观的特色,向人们展示了腰鼓这一陕北的民间艺术特色。

4.2 利用景观设计使民间艺术融入现代生活

正如张道一先生所说,“在民族文化基础与现代生活之间,架起彩虹般的桥梁,使文化的脱节现象,得到新的衔接,那种拼盘杂拌似的文化现象,将被具有中华民族气派的新的文化所代替。”我们需要让民间美术之水换个流法,流向我们的现代生活。分别从植物、道路、公共服务设施、景观小品等探索民间美术的开发思路。如在道路设计中,通过加入各种民间题材的图案铺地或地面浮雕,体现民间美术的主题;在景观小品设计上,将民间美术的艺术符号进行提取或拼贴,设计既有民间特色,又不失现代感的景观造型。将民间美术以合适的方式切入到景观设计中,自然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

5.结语

现代景观设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趋于快速发展的状态,不但给民间艺术带来了冲击,而且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民间艺术是一个地域极具民族特性的设计元素,将其与现代景观设计融为一体,必将以其浓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现代景观的内涵。充分研究民间美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具有的应用价值,贴近人们的生活,将民间艺术以直接挪用、比例夸张或空间塑性等方式融入现代景观设计中,并不断探索现代景观设计对民间艺术的创新,努力做到用现代景观设计赋予民间艺术新的功能,使民间艺术融入现代生活,满足景观的地域性要求。

参考文献:

[1]陈良梅.在民间艺术中探寻现代环境艺术的传承与再开发[D].南京林业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