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劳动教育生活化

劳动教育生活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劳动教育生活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劳动教育生活化

劳动教育生活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生活;审美

最近,教育部宣布中小学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劳动是生活的重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其实就是在促进学生的生活体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以提升审美素养是语文学科特点的要求和学生审美素养提升的要求。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学生通过优秀文化的浸染,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也是学校语文学科教学的需要。通过生活化阅读教学来提升高中生的审美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更准确地评价作品。高中生审美素养的提升,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作用特别明显。下面我来谈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提升审美素养的几点策略。

一、理论知识准备

了解一些生活化阅读及与美学相关的基本理论。

(一)生活化理论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提出“生活世界理论”。这一理论对现代教学有着极为丰富的启示。它成为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尽可能地贴近生活并且热爱生活。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思想,陶行知全面学习了杜威老师的实用主义理论,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亲身实践,创立了“生活教育”学说,理论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二)实践美学理论伟大的无产阶级导师马克思强调实践论。他的实践美学理论把实践看作“人的感性活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在马克思看来,人最基础的实践活动是物质生产劳动,劳动最终决定着包括艺术、审美活动在内的精神生产活动和人的一切其他实践活动。我国当代的实践美学主要是指以实践论为哲学基础构建起来的美学学说。王国维先生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

二、选择生活化与审美元素兼具的阅读文本

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教师推荐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文质兼美的阅读材料。同时又尊重学生个体生活的差异,允许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趣味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在阅读实践中获得真实的数据,进行客观、深入的研究。教师推荐与学生自选相结合,兼顾生活化与审美元素。教师推荐生活化阅读材料,可与课内教材文本内容同步。比如在教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二《林黛玉进贾府》时,推荐学生阅读曹雪芹的《红楼梦》,观赏经典影视剧《红楼梦》。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曹雪芹借林黛玉的眼睛来展现贾府的建筑环境和社会环境。引导学生从《红楼梦》中寻找更多展现出来的贾府的建筑环境和社会环境,拓展补充,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人物命运和环境间联系的思考。教师推荐生活化阅读材料,还可与课内文本体裁样式同步。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一第一个板块“向青春举杯”中选择了一系列现当代诗歌,例如舒婷的《致橡树》、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戴望舒的《雨巷》等,教师在教这一板块时,推荐中国现当代诗歌主要流派的代表作,例如朦胧诗派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现代派戴望舒的《寻梦者》,新月派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让学生通过大量诵读现当代诗歌,感受诗歌的审美趣味(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教师推荐生活化阅读材料,不应局限于课堂,还可以联系时事、新闻、综艺影视等生活中的热点,进行课外的拓展。

劳动教育生活化范文第2篇

主持人提示:德育自始至终都贯穿于整个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劳动课的德育功能,可以克服目前普遍存在的德育空洞说教、被动灌输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验、感悟道德境界,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主动遵从道德规范。

四川省成都市二十中校长胡铃冬:劳动教育课的开设,使学校课程更加丰富,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对学生意识和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学校德育处规定:各年级劳动教育课程,高一40课时,高二30课时,高三15课时。从劳动教育课开设初始,学校组织教师编写了简明教材,经过不断完善,成为校本教材《劳动技能》。该教材曾在2014年省级高中课改校本教材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内容涉及劳动教育的意义、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清扫的主要技能、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校园责任区的划分、劳动效果的评价等。学校还专门为劳动班级制作了工作服装,先为灰色大褂,不久就改为了沿用至今的绿背心。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劳动教育课又逐渐整合了礼仪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除了清扫校园维护校园整洁外,劳动轮值班级还承担了每日的升降旗仪式、课间礼仪执勤、考场执勤等教育活动。随着劳动课的开展,学校对学生打扫清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推垃圾车不能用倾倒方式,要把垃圾袋在垃圾房一袋一袋地放好,以便清洁工人进来收拾;给垃圾桶换垃圾袋,袋口覆盖要达到8厘米,追求整齐美观。学校希望通过这样要求,指导学生做好身边事、细小事,教给学生智慧的做事方式,务实的工作态度。

江苏省海门市证大小学校长仇丽君:由学校德育部门协同少先队大队委,对各项劳动进行评估,配以相应数额的星光币。完成该项劳动就获得相应数值的星光币,如果不能完成或者不能完全完成,要扣除一定数额的币值。各个班级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学期初进行一次性的劳动项目公布,也可中途每隔一两月进行一次更替,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要求每一位学生至少参加一项以上班级劳动,一项校级劳动,这是期末评选“星光学生”和“十佳星光学生”的必备条件。每月最后一天,学生可以把一个月积攒的星光币存到星光银行,星光银行进行登记并赋予一定比例的利率。学生获得的星光币,可以购买学校图书馆的折旧图书,可以参加校园贸易节的拍卖活动。每学期学校都要举行淘宝拍拍乐贸易节,也可以使用星光币购买贸易节的各种物品。《星光币劳动创业》德育课程体系,是以学校公共福利为主要特征的劳动教育,通过对班级、校园内涉及的各项劳动进行梳理和整合,采用自由开放的认领形式,让全体学生都积极投入到各项劳动中。而通过发行校园星光币,把劳动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从小培养学生“有劳动就有收获,有付出就有回报”的积极创业思想。通过星光银行的开设,让学生初步感受货币流通,渗透理财理念。

体现校本课程特色

主持人提示:学校劳动教育要建立多元课程体系,形成“课程超市”,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个性化课程和选修课程等,以供学生自主选择。

北大附属实验学校德爱学校校长陈二泉:我校的劳动教育,是从和学生生活最紧密的“吃”开始的。从一年级就开设厨艺课,请厨艺大师给他们上课,从包饺子到做寿司、从炒菜到煲汤,学生按程序环环相扣、一丝不苟,然后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周末回家偶尔还能在父母面前展示一下,不但极大地增强了自信心,同时培养了学生爱惜粮食,也懂得了相互配合和尊重学校厨师等。学校还开设了手工课、泥塑课,每个学生每学期还要认领一盆花或一盆草,自己精心照顾和养护,每学期定期开展“美丽的班级我的家”活动,整个教室的布置和美化全部由学生完成,低年级则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通过微信展示,并展开拉票活动。班级打破了以班长及各种委员为干部的组织结构,学校打破了以学生会等常规的学生组织,全部以小志愿者组成的各种组织机构,校园卫生、食堂管理、宿舍看管,完全是自发、自动、自觉、自愿。通过每个人亲身参与,提升了他们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享受到校园因我而改变,感受到自己的水平和力量,真正唤醒了自己、发现了自己,从而带动自己各方面不断提升。

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副校长朱燕红:在重庆市南岸区区域幸福教育理念的推动下,我校始终将“让动手成为一种习惯”作为学校办学理念的行动指南。学校组织了“播种在春天”的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自己种植蔬菜和花草,见证蔬菜等农作物的成长过程。在种植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耐心与责任意识,而且在劳动的过程中创造了美,感受了植物生长过程的魅力,进而塑造了学生的劳动意识与劳动精神。同时,我校借助开展“左手游戏,右手生活――培养鼓娃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德育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动脑的游戏和实践活动中,学会了必要的生活小技能,让学生通过自己制作手工零钱袋、水果拼盘等生活用品,发现自己的创造力,在劳动中体验幸福。

江苏省淮安市复兴镇中心小学校长王志洋:学校融合国家和省级课程,开辟校本劳动养成课程,编写了《学会生活》教育读本,按照“自理习惯、家证服务、生产劳动、社区服务、实践活动、生存技能”六个板块来设计。每个年级各板块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形成六年一贯制的校本课程体系。学校德育处和教务处通力合作,制定出全校学年度技能竞赛计划,并以此来规范各年级学生劳动技能培养活动。学期初在家长会上将竞赛项目布置给家长,各班级在学期中进行班级海选,学校择优在家长会上进行技能展示竞赛。上学期各年级预设的习惯类竞赛项目为:一年级“我会系红领巾”,二年级“我会系鞋带”,三年级“我会装书皮”,四年级“我会整理书包”,五年级“我会擦桌椅”,六年级“我会清扫地面”。这样做,让每一个孩子在小学六年中都能学到生活技能的教育。此外,争取地方政府投入巨资,改善劳动教育硬件,添置“四维一体机”“标本室”“探究室”“劳技室”等教学设备,为学校劳动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学校设有专门的劳动试验田,加之集镇周边工厂商铺较多,这些都是劳动教育的宝贵资源。

挖掘其他学科蕴含的劳技内容

主持人提示:在其他学科教学中,也或多或少蕴含着一些劳动教育内容,因此,“在其他学科教学和相关教育活动中也应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成为新的着力点。

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小学办公室副主任张艳红:学校提出办“有灵魂的教育”,教会学生以劳动获取幸福体验,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幸福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校在一周一课时的基础上,发动各科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充分发掘所在学科蕴含的劳技教育内容,不失时机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技教育,进而形成教育合力。比如:通过挖掘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课文,告诉学生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之中。有的老师甚至将数学课开在了食堂,孩子们在食堂师傅的指导下开始学包饺子。利用这一主题先学厨艺,在“劳动”之后,老师才开始教学生进行数学的“统计”单元内容的学习。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真可谓是一举两得。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学校还专门开辟了种植园,园里有大片的竹林和丁香、桂花、海棠等观赏植物60余棵,还有石榴、樱桃、枇杷等果树100多棵。学生亲身体验选种、播种、浇水、施肥、收获等环节,教师让孩子们观察树木、花草、麦苗以及蔬菜的生长过程。在阳光的照耀下,孩子们同大自然的植物一起长大。

安徽省芜湖市棠梅小学校长沈鸿:学校十分重视对孩子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的培养,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是德育乃至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把学生劳动实践纳入德育系统中。学校利用班队课和手工社团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日常劳动教育。此外,在学校每学年的“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系列活动中,会专门举行两次主题劳动教育活动:5月“我劳动我快乐”主题活动;11月,结合素质教育开放周开展的“劳动大比拼”专场比赛。今年5月开展的“我劳动我快乐”主题活动,体现了学科整合、全员育人的特点:美术教师组织学生在班级展示了劳动作品――“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的绘画作品,有描绘交警指挥交通的,有描绘清洁工扫马路的,有描绘园丁修剪树枝的……每个同学的作品都栩栩如生,以学生向往的方式拉开了劳动的序幕;班主任组织一次室内大扫除和校外劳动实践教育,大扫除活动,包干到人,分工劳动,清扫绿化带、洗擦宣传栏等;音乐教师教唱《劳动最光荣》等劳动歌曲。通过“画、做、唱”等形式,引导学生体会劳动的乐趣,学会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实验学校副校长孙怡:学生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瞬息万变的时代。揭开技术的神秘面纱,我们可以看到,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了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同时也融合了经济、法律、环保等方面的教育内容。综合实践课是国家课程,是劳动技术课实施的主渠道。学校从学情入手,设计了“衣食起居的劳动习惯、社会生存与生活技能、信息技术与应用”三个综合实践课主题,分三个年段,板块推进,实施国家课程,很好地体现了国家课程校本化的一面;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生物与种植、化学与生活、物理与维修等,把劳动技能有机地植入学科中,体现了校本课程生活化的一面;另外,学校还倡导特色教师开发个性课程,例如军模设计课、光与电的探究课、保险与营销课……鼓励教师以生为本,各尽其才。

离不开家长的配合

主持人提示:言教不如身教。学校劳动教育离不开社会、家庭的配合。中小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的养成更离不开父母及家庭成员的模范作用。

江西省安远县三百山中心小学校长卢红胜: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学校劳动教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我校通过组织开展“今日我当家”主题活动,激发小学生做家务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生活,促进与家人之间的感情联系。活动内容有洗杯子、倒垃圾、扫地等,并让孩子们互相分享自己的家务劳动成果,让孩子们产生浓厚的劳动兴趣,形成一种带动、交流的效果。通过一系列劳动实践活动,促进了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沟通,将学生的学习与教育置于真实的自然、社会、生活中,促进人的发展,在锻炼多种劳动技能的基础上,获得一技之长。

劳动教育生活化范文第3篇

(福建省泉州市机关幼儿园,泉州 362000)

稿件编号:201411210024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校本研究立项课题“幼儿园课程视野下的‘宝宝博物馆’建设研究”(批准号:FJJKXB13-070)、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二五”滚动课题(编号:201310-FJ-8)

通讯作者:叶俊萍,泉州市机关幼儿园园长,E-mail:26796893325@163.com

[摘 要] 园本课程建设必须树立“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的课程设计理念,理清园本课程的建设思路。作为园本课程载体的宝宝博物馆有其显著的特点和重要价值。幼儿园创建宝宝博物馆必须坚持生活化原则,关注探索性和文化性两大要素。

[

关键词 ] 宝宝博物馆; 园本课程; 课程编制

宝宝博物馆作为园本课程建设的一种尝试,一方面为园本课程的实施提供了载体,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让幼儿自主探索的教育方式,因此宝宝博物馆在幼儿园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和实用价值。幼儿园应坚持以园本课程建设视野来审视宝宝博物馆的创建工作,着力处理好宝宝博物馆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充分发挥宝宝博物馆在园本课程建设中的作用。

一、园本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与思路

(一)园本课程建设应坚持的基本理念

幼儿园课程建设需要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全方位投入,需要特定的理念、信念,更需要不同参与者之间的协作和努力。有了信念和默契,幼儿园课程就不会随风摇摆;有了信念和默契,幼儿园课程就不再随意和无序;有了信念和默契,幼儿园课程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和正确的前进方向。幼儿园在创建园本课程的过程中应树立“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的基本理念。

关注生活就是要求幼儿园关注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践行“问题中心”的课程设计模式。为此,幼儿的生活及其在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应成为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起点。让课程充满生活气息是幼儿园园本课程生活化建设所追求的基本目标,而充满生活气息的课程,意味着通过课程传承的知识经验是融入幼儿生活、生动而有趣,且具有生命的温度的。另一方面,游戏是重要的课程内容和形式,在建构园本化课程体系过程中,幼儿园还要始终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积极倡导游戏过程中幼儿主体作用的发挥,努力做到游戏的“主题自主、材料自取、空间自定、时间自由、角色自选”,让幼儿在游戏中自主学习与快乐成长。

(二)园本课程建设应坚持的基本思路

依据“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的基本理念,园本课程的构建要面向全体幼儿,通过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引领幼儿在游戏中浸染生活,融于生活,并超越生活,从而真正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园本课程建设的落脚点就应放在幼儿基本经验的积累上。

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必须从周围的生活出发才能积累基本的认知与非认知经验,也就决定了幼儿园必须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园本课程体系。从空间和时间的维度来说,幼儿园园本课程可以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因地制宜地构建自身的园本课程。如就空间而言,课程内容需要一定的实施场所,在幼儿园就具体表现为课程实施的空间,包括各活动区域的创建、环境的布置等。这些空间的布置就可结合本地的特色文化进行;就时间而言,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全年不同时间分布的节庆日,组织段落化、阶段性或长期性的课程建设规划。

不过,这些课程的落实和实施都需要一定的载体,这在一般幼儿园通常是分散的,因时、因地需要而创建,容易产生重复建设和教育资源浪费的问题。为充分地利用教育资源,挖掘其教育价值,幼儿园可以创建一个相对稳定的课程实施场所,那就是宝宝博物馆。

二、宝宝博物馆的特点与价值

宝宝博物馆是幼儿园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幼儿园宽敞的走廊、劳作室、美工室等园内空间,专门为幼儿设立的与幼儿园课程建设密切相关的园内儿童活动和学习场所。它以为幼儿构建资源共享、充分感知、快乐学习、融合群体的乐园为愿景,是为幼儿感知、欣赏和探索自然、社会、文化及科技而呈现物品及提供操作机会的专门场所。宝宝博物馆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创建不同的主题生活馆区,以及若干个与之相配套的常态互动馆区,如木偶小舞台、亲亲宝贝屋、开心小农场等。博物馆藏品可以由教师、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其特点是充分利用幼儿园空间与开发的主题课程,将其置于相对固定的场所,鼓励幼儿直接与藏品接触,通过观察、触摸、使用和表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实践经验,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作为园本课程的载体,宝宝博物馆的资源可以引发幼儿的探究行为,并能以幼儿的兴趣为焦点生成主题活动,还可以保留一定的时间。幼儿在参与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将产生不同形式的表征作品。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幼儿探索世界、感知事物的所思所想、智慧和稚气,可将幼儿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呈现在博物馆区中,让幼儿分享探索成果。同时,有些博物馆的展区是为活动的开展而设立的,它以物质的形式为幼儿提供了学习基地,并能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幼儿的学习过程。

三、宝宝博物馆的创建策略

作为园本课程的载体,宝宝博物馆的创建必须以园本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与基本思路作为自己的创建规范,在符合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要求的同时,坚持“以本土化为主线,以生活化为背景,以课程化为目的”,坚持生活化的创建原则,关注创建过程中探索性和文化性因素的作用。

(一)坚持生活化的原则

所谓生活化原则,指在宝宝博物馆资源的挖掘上,应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取材于幼儿的周边生活,以幼儿所熟悉和接纳的事物作为教育的基本材料。在幼儿园宝宝博物馆资源的创设上,民间传统游戏、歌诀(童谣)、民间舞蹈、传统工艺、习俗、民间小吃等地域资源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因为这些资源不仅具有审美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点,更为主要的是,这些资源具有鲜明的生活色彩,是幼儿所熟悉的,对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价值,所以这些符合生活化创馆原则的本土资源自然就成为宝宝博物馆资源取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化的创馆原则,使得宝宝博物馆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贴近幼儿实际,深受幼儿喜爱,而且能够让宝宝博物馆的资源挖掘走上一条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使得宝宝博物馆的资源创设越来越丰富多彩。如果宝宝博物馆资源的取材脱离幼儿的生活,宝宝博物馆的创设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然会失去其应有的课程意蕴。

(二)关注探索性和文化性两大要素

宝宝博物馆不仅是供幼儿观赏与了解的,更主要的是要能引发幼儿主动操作和探索。不能激发幼儿主动操作、探索的宝宝博物馆,就不是幼儿所喜欢的博物馆,其对幼儿身心发展所发挥的作用也盼极为有限。因此,宝宝博物馆的创设应考虑探索性要素,应以引发幼儿的操作欲望和探索意识,并在操作、探索、观察中培养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创建目的。在宝宝博物馆的创设中,特别是在空间规划与设置、材料投放上,尤其要充分考虑到其所应具备的操作性与探索价值,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引发幼儿个性化探究行为之效。

为实现探索性,宝宝博物馆可以儿童博物馆展示方式,模拟家庭、社会和扮演角色,创设亲亲宝贝屋、开心小农场等互动探究区域,为幼儿创造一个全能体验的空间。同时,博物馆内可以设置会客厅、小厨房、洗衣坊和洗澡间等,以培养幼儿的生活技能。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模拟,还可以建立幼儿对日常生活用品的常识,让幼儿了解自身及周围的社会与世界,增强社交能力;还可以开设开心小农场,布置劳动工具坊、小菜园和种子回收站等区角,通过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全程参与种植,让幼儿在选苗、播种、浇灌、除虫、搭棚、测量、施肥和收成的过程中探索自然世界,接受劳动教育,增长文化知识,启迪聪明才智。

传承或传递文化,应该说是博物馆承载的另一项功能。在宝宝博物馆创设中也应关注文化性要素,这也是宝宝博物馆有别于游戏区域的重要标志之一。要把握和发扬宝宝博物馆核心精神的文化内涵,只有从文化背景对藏品的根本影响人手,方能体现博物馆的本质特色,也就才能借助宝宝博物馆这一载体向幼儿传达诸如本土文化、生物多样性、自然之美等文化意涵。具体来说,宝宝博物馆可以选择幼儿感兴趣且具有课程价值的、能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内容,创设童谣对对碰、木偶DIY、美食小作坊等常态互动区域。这些区域可以是针对特定年龄幼儿的,也可以是针对所有年龄幼儿的;可以幼儿观察、发现和操作为主,也可以是需要成人帮助方能开展的活动。通过在这样的宝宝博物馆中活动,幼儿不仅能够见识许多不同年代、种类各异的地方特色文化,而且可以在互通有无的过程中自然建立起对世界丰富性、差异性的最初认识,有助于幼儿今后形成对多元文化的初步理解和包容的人生态度,由此宝宝博物馆也是幼儿珍爱民族文化和培养博物精神的绝好场所。

参考文献:

[1]虞永平主编.幼儿园课程资源丛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曹然.博物馆与儿童教育活动执行过程的分析——以上海地区博物馆为例[D].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劳动教育生活化范文第4篇

疫情防控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对于正处于延期开学的教育人来说,怎样“备考、应考、交出满意的答卷”?这七大关系需要处理好~

学习内容

在学习内容上,处理好文化课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有人形象地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比作厨师和食客的关系。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就是为学生提供知识和精神食粮的,要讲究科学配比、膳食均衡。

何以为之?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开齐、开足、开好课程。倘若想当然地调整、增减科目和课时,一味地追求文化课学习,忽视艺术、体育、科技、品德、劳动、卫生等学科的学习,就会因为内容单调乏味导致学生厌学。

教学管理

在教学管理上,处理好集体教研统一要求与体现学科、学段等差异的关系。延期开学启动以来,各级教育教研部门和各类线上平台,适时推出了海量教育资源,极大丰富了学习内容。各学校也结合自身实际制订实施方案,启动校本教研和集体备课制度。

但是,教育之所以是“农业”,就在于教育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顺势而为;教育之所以是艺术,就在于教育需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体现灵活性和差异性。因此,我们在强调顶层设计和统一步调的前提下,还要充分考虑学科和学段的差异性,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学习方式

在学习方式上,处理好线上教师讲授与线下亲子协作、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线上教学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具有跨时空的优越性。

但是,任何学习都需要经历认知迁移、自我建构的过程,要给学生留出消化的时间。居家学习期间,孩子年龄越小,家长参与度越高,可以充当助教和学伴的角色。同时,长时间在线学习还可能对视力造成损伤。

因此,教师的线上教学不能满堂灌,要适度留白,留出师生互动、亲子交流、学生自主练习的时间,让学习更有效。

学习平台

在学习平台上,处理好钉钉、微信、QQ等多平台混合式运用的关系。当前,学习平台和手机APP令人眼花缭乱。要提醒的是,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比如,微信和QQ属于社交软件,双人或多人聊天非常便捷,钉钉属于办公软件,视频会议功能强大,彼此各具特色,可以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灵活运用。因此,没有哪一款软件是十全十美的,我们应当结合具体场景选择合适的学习平台,还可以综合运用两款或多款软件,构建混合式学习平台。

学习要求

在学习要求上,处理好面向全体与个体的关系,尤其要关注存在学习困难、家庭困难等情况的学生。学生的家庭状况千差万别,居家学习的环境也不尽相同。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和学生家庭的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实施分层、分类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同时,一些学生因为家长复工、忙于工作,在规定时间因为没有手机或电脑等终端设备的原因,需要错时学习或另行补课。因此,教师布置的学习内容最好能够回放或不受时空限制,具备错时学习、随机学习的条件。

学习领域

学习领域上,处理好书本学习与生活化学习的关系。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延期开学关上了学校生活的一扇门,却打开了家庭生活的一扇窗。

居家学习期间,除了完成教科书上的学习任务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接受更为丰富的礼仪教育、劳动教育、时事教育等。比如,全家人都“宅”在家里,在朝夕相处中学生能更多地接受礼仪教育,可以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也可以在茶余饭后聊聊时事,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书本之外的知识。

作业形式

劳动教育生活化范文第5篇

一、结合德育的基本内容,加强德育建设

1.加强对学生思想前途的教育,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深入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近代史和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理想,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2.增强道德意识,学校应以“五爱”为目的,以“五心”教育为中心,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位蓝本,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造就高尚的社会主义新人,培养优秀的接班人。

3.强化纪律观念。学校应通过严密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纪律约束,增强学生的自觉意识和纪律观念,勇于同违纪行为作斗争。同时,向学生进行一定的民主、法制教育,以便培养他们成长为合格人才。

二、充分发挥学校的德育力量,努力开拓德育的多种渠道

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因此,教师在进行德育时,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从他们的现实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把握好德育生活化的实施途径。

1、小学德育综合课程教学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主阵地。在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将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活用教材,努力建立起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并有效地利用一些本土化的课程资源,恰当补充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活”教材,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2、校内延伸活动学校是开展品德教育的主要场所。小学德育综合课程教学必须和学校其它德育工作、少先队活动、班级活动、晨会等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生活德育的实效性。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6—9岁期间处于他律的阶段,在道德认识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中,影响其发展的两个因素是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因此,小学德育综合课程教学可以结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开展“行为规范示范班”和“执勤中队”(即“执勤班级”)的双向评比活动。通过设置“爱校、礼仪、节俭、卫生、守时”等评比内容,由一个中队担任一周的执勤任务,使全班学生人人都有醒目的执勤标志,人人都是执勤员,都有自己的岗位和检查内容,都有机会体验为学校服务、为同学老师服务的苦与乐。在执勤中队进行检查的同时,各班也要相应地开展评比活动,班内同样设班级执勤员。一周执勤结束,在庄严的升旗仪式上进行换岗交接,宣布下周执勤中队。此时,学生心中定然充满:“我们终于可以为同学服务!”“我们一定要公正评比!”的快乐信念,也定然意识到正人先正己,以身作则的深刻含义。这能使学生自主意识增强,自我教育能力提高,道德认识提升。

3、加强家校联合教育活动。小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和父母长辈生活在一起,家庭教育对儿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请家长配合学校用各种方式指导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非常重要。可以把学生必须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列在家长会上明示,让家长明确,并根据每条要求,配合学校开展教育。如教师布置学生在父亲节里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给爸爸准备一份礼物,让在家表现好的学生的家长给老师送喜报。这种鲜活的实情施教,把课堂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4、社会实践活动是德育的有效途径。课堂的组织教学要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结合进行,教师应有意识地开展社会调查、参观与社会服务等活动,让学生走出学校这个小课堂,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公益实践活动中,加深了对“公益劳动”的理解,强化了劳动技能。以实际行动积极参加公益劳动,使学生在课外实践中自我体验,增强自我劳动教育的能力,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 搞好校园文化建设,顺利开展德育工作

校园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校长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中小学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施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