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短期经营决策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管理会计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其内容非常广泛。关于管理会计的内容到底应该包括什么,说法不一而足,并且随着管理会计的不断发展、完善,其内容还会不断地发展变化。就目前来看,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1.规划与决策会计
规划与决策会计是以企业经营目标为依据,在预测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一系列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分析评价各种决策的经济效果,为各级管理人员提供所需信息的会计方法。主要包括预测分析、短期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和全面预算。
2.控制与业绩评价会计
控制与业绩评价会计是以全面预算为依据,通过标准成本制度,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通过划分责任建立责任会计,对企业内部各单位实施控制考核和评价,以保证企业的各个环节和各项经营活动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主要包括标准成本系统和责任会计。
[关键词]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邬?摇丹(1980―),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会计、财务管理;(江西南昌 330038)王?摇莹(1976―),女,山东枣庄烟草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为财务核算。(山东枣庄 277000)
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是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两门主干核心课程,在这两门课程的内容和方法体系之间存在着较多的交叉和重叠,这样不仅导致了高校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还给求知的学生们带来较大的学习困难,给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带来了困惑。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的相关课程教材作为载体进行分析,从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职能出发,通过分析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课程当前的开设情况及这两门课程相互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出发,提出对这两门课程进行整合的基本构想。
一、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内容重叠现象及课程教学分析
1.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内容重叠现象。在目前市面上发行的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教材里面,比较容易看到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在内容上存在很多重复与交叉。这些交叉集中表现在管理会计课程包含了成本会计的一些内容,比如在全面预算中包含了成本的相关预算,在短期经营决策分析中也包含了成本的决策分析,在责任会计中包含了责任成本预算和控制。另外,作为管理会计基本内容的标准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很明显也是成本会计的核算内容。换而言之,也可以理解为在成本会计中也包含了相当部分管理会计的内容。举个例子来说,在一些西方成本会计的教材中将资本支出预算或者投资的决策分析这些在管理会计教材中的内容列入了其中。再有,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的管理、战略成本的管理等,管理会计教材与成本会计教材均把它们列为了自己的教材内容。
2.课程教学内容分析。研究发现,管理会计其核算的实质是利用成本会计的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借助会计方法、统计方法以及数学的一些方法进行预测、决策、管理、控制,并且对现实的执行结果实行绩效考核,其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和促进各种积极因素,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提高经济效益。管理会计的课程教学目录列举如下:⑴管理会计的概述;⑵成本性态的分析;⑶变动成本法;⑷本量利关系的相关分析;⑸生产经营预测;⑹短期经营决策;⑺投资经营决策;⑻生产经营的全面预算;⑼标准成本系统;⑽责任会计;⑾存货的控制;⑿作业成本法;⒀财务状况分析;⒁战略管理会计。现代的成本会计是根据成本核算的资料和其他的一些相关资料,采用现代数计原理与方法,建立起数字化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用来帮助人们形成最低的成本要求,从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预算、决策、规范、管理、考核、促使企业生产经营以最低的成本进行运行,实现最优化的生产效益,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并增强其竞争力。成本会计的课程教学目录如下:⑴成本会计概论;⑵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⑶成本核算的方法(包括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和作业成本法);⑷成本控制,成本控制的方法(包含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⑸预算控制、定额成本控制、标准成本控制、存货成本控制;⑹成本的财务报表分析;⑺成本的绩效考核;⑻战略成本管理。
3.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教学课时安排。课题组通过对省内重点高校、普通高校、职业高校,又把它们划分为综合类的院校、财经类的院校,调研其课程开设情况。江西省高校的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一般在会计与财务管理专业作为必修课程。每门课程一般课时设为每周3至4个课时,并且在一些非会计与财务管理专业在跨专业选修时,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也成为主要的课程,课时数也一般在每周2至3个课时。
这两门学科内容自成体系,从各大高校的课时安排来看,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是非常重要的主干课程,在高校的课程教学过程中,任课的教师如果不是同一个老师去完成这两门课程的话,为了让教学课程保持其内容的完整性,一般都不会去简化或者减少各自的教学课程,不可避免会有相同的教学内容在同一专业教学课程中重叠。
二、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1.可以避免课堂教学内容的交叉与重叠,节省教学资源。根据课题组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分析,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在内容编排方面有很多的重复,比如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成本的预测、成本的决策、以及标准成本控制和责任中心的相关业绩考核等等。对两门课程进行整合以后形成成本与管理会计可以将交叉重叠的部分加于合并,这样的话就可以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合理,完整性也更好,最重要的是让高校的教学资源得到了最有效的利用。
2.可以合理地安排课程的教学内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这两门课程在分开教授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两门课程的授课教师由于沟通的不充分,导致一些内容重复地讲,或者一些内容都忽略掉,教学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两门课程一般是安排在前后两个学期传授,成本会计先开设,管理会计在后一个学期开设,这样会造成学生对这两门课程的知识衔接性有障碍,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将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课程整合为一门课程就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3.可以优化课程的体系,提高课程的地位。一直以来,对于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财务会计在课程建设中受到的关注更多,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相对来说就少很多。通过这两门课程的整合,成本管理会计课程的地位将会得到较大的提高,对于学院课程建设来说,也会得到更多的重视,从而可以优化会计与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三、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整合之后的构想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为了避免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在课程内容上的重叠与交叉,应将这两门课程合并,将其称之为成本管理会计。
1.成本管理会计的课程内容设置。整合后的成本管理会计课程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内容:第一部分是理论篇。这篇是开篇,在这里主要进行一些学科历史背景的追溯,学科研究范围的界定以及一些理论知识的铺垫。第二部分确定为成本核算篇。这篇主要以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以及产品成本的核算为主题,主要内容包括成本会计的核算原理、产品成本的核算方法(主要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作业成本法及变动成本法等),生产费用的核算(基本部门与辅助部门的生产费用归集与分配,联产品与副产品成本的归集与分配等)。第三部分是成本的管理篇。这部分以生产成本核算的财务信息为基础,借助一些分析方法为核算主体的战略管理服务,其内容主要包括:本量利分析、作业成本管理、管理预算、短期经营决策、长期的投资决策、平衡积分卡、全面预算、责任中心等。
2.成本管理会计的课程教学安排。成本管理会计课程是对原有课程――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所以,整合之后的课程更加合理,更加系统。教学内容由于含盖了两门课程,内容也相对较多,一个学期要完成这么多的教学内容,在课时安排上就应增加,课题组的试点班是每周6个课时数,分两次上,这6个课时,是每周5课时的理论课,1个课时的上机操作课,以保证教学任务的按质按量完成。
3.成本管理会计的教材设计。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时间安排的设置,课题组调研过程中给实验班使用的教材也是经过了千挑万选,最终选择了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吴革编著的一本《成本与管理会计》。从长期课程发展来看,建议由国家教育部或者会计学会等相关机构组织教材的编写工作。不建议各高校自行编写,以避免形成一些良莠不齐的教材充斥市场,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课题组强烈建议,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实践操作性,教材在编排过程中要丰富案例部分和增加教学的实践环节。
[参考文献]
管理会计的学科内容十分庞杂和琐碎,如成本方法和分析,经营预测和决策,投资决策,全面预算,责任会计,存货决策等等,但是各项内容之间的逻辑性不强,没有一条清晰的主线。与之相比,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科内容主线则较为突出,如成本会计,它关注的是成本的核算及方法,包括成本核算、成本方法、成本报表等以事后成本核算为主线的内容。财务管理则关注的是企业的资金运动,包括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等以资金运动为主线的内容。
二、管理会计学科的内容与其他学科内容重复
与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的学科内容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它们之间有许多内容很相似。如管理会计中的投资决策、存货决策和经营预测,在财务管理中的投资和营运资金管理、筹资部分都有较为深入的探讨。而管理会计中的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则在成本会计中的成本方法中进行了详细地说明。如果将这些与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相似的内容从管理会计中抽去,那么管理会计的内容就所剩无几了,而它作为一门学科的地位也就岌岌可危了。管理会计学科内容的现状令人担忧,从某些层面看,造成管理会计现状的原因之一是其过于庞杂,偏离了管理会计的主线,从而丧失了管理会计学科的特性。无论从管理会计的形成渊源和现存内容的构成来看,它主要是研究成本的制订,成本的分析和成本的控制,也即成本的管理。而成本的管理,一直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理论研究也持续不断地进行着,可以说成本管理工作既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也有着广泛的实践基础。然而管理会计学科从其内容体系上看,部分内容脱离了“成本管理”这一主导线,从而使其内容体系显得很不系统,正是管理会计在内容上的庞杂和琐碎,削弱了人们对成本管理研究的重视和注意力的集中,使得成本管理的研究停滞不前。
论文关键词: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固定制造费用,转换
一.概述
变动成本法是把产品生产过程中直接耗用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包括在生产成本中,而固定制造费用计入期间费用,归入当期损益。其理论依据是固定制造费用在一定范围内不因产量变化而增减,因此不应递延到下期。与变动成本法相对应的是完全成本法。在完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其理论依据是固定制造费用发生在生产领域,与直接材料并无直接区别固定制造费用,因此应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
二. 成本核算方法比较分析
(一).变动成本法
企业采取变动成本核算成本的主要原因有:(1)提供每种产品的盈利能力。变动成本法是按成本性态划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两大类。其贡献损益式为: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边际贡献
边际贡献—固定成本=税前利润
每种产品的盈利能力可以通过边际贡献表示。边际贡献是用于在补偿整个企业的固定成本后还有余额的部分即表示利润。因此,变动成本法能体现各产品对企业贡献的大小。(2)为企业短期经营决策提供有价值的资料cssci期刊目录。由上诉分析可知,变动成本法通过边际贡献的观念反映产品的盈利能力,直接揭示了业务量、成本以及利润之间的关系。企业在短期内生产经营能力很难改变,以贡献损益式为基础的本—利—量(CVP)分析是企业合理计划和有效控制经营过程的重要方法,因此采用变动成本法能为企业决策提供极大的数据资料。
然而,变动成本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成本观念与会计准则不符。我国现行会计准则没有把制造费用划分为变动制造费用与固定性制造费用,而把全部制造费用归入产品成本中。而变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被计入当期损益,所计算出的当期利润与完全成本法下有时会产生差异,进而影响报表使用者决策。因此现行会计准则要求企业使用完全成本法编制对外报表。
(二).完全成本法
企业采用完全成本法是必要的。现行会计准则及税法要求把制造费用归入产品成本。因此,企业采用完全成本法核算产品成本,便于企业期末编制对外财务报表以及纳税申报。
完全成本法也有其缺点。根据损益式的计算方法:
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毛利
销售毛利—期间费用=税前利润
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是当期产量与包含固定制造费用的单位产品成本乘积,同时当企业产量大于销量的时候其固定制造费用停留在存货中,容易会出现产量改变而影响利润固定制造费用,从而企业盲目扩大生产而无助于企业发展,或者造成利润与销量成反比例出项的情况,与现行市场经济客观要求相背离。
(三).小结
因此,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同时满足对内决策以及对外披露的要求。由于企业要根据日常情况变化而作出调整,而对外披露一年可能只需要一次或两次,所以应建立以变动成本法为主、同时通过适当的调整达到披露要求的成本核算系统。
三. 成本核算方法差异分析
例:ABC公司在2X10年1—3月生产一种新产品D,其销售及成本费用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项目
1月份
2月份
3月份
期初存货(单位:件)
200
本期生产(单位:件)
600
800
400
本期销售(单位:件)
600
600
600
期末存货(单位:件)
200
销售单价(单位:元)
20
20
20
单位直接材料(单位:元)
3
3
3
单位直接人工(单位:元)
2
2
2
单位变动制造费用(单位:元)
2
2
2
固定制造费用(单位:元)
1200
1200
1200
管理及销售费用(单位:元)
200
200
200
变动成本法下产品单位成本
7
7
7
固定成本法下产品单位成本
9
一、股票期权及其激励效应
上市公司管理层股票期权作为一种企业长期激励机制,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美国,并且在90年代取得了巨大发展,以股票期权为主体的薪酬制度已经基本取代了以工资和年度奖金为主的传统薪酬制度。股权激励是指通过经营者获得公司股权形式给予企业经营者一定的经济权利,使其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其激励效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弱化委托——矛盾
股权激励的结果是管理层成为股东,其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取向一致,经营者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了所有者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可以有效弱化“委托——”矛盾。不仅如此,由于管理人员的职位越高,其所持股份的数额也越大,个人收益和风险也越大,相应的责任心也会越强。这种制度对管理层既是动力,又是压力,可促使其对企业更加尽心尽责。
(二)有利于避免短期行为,提高管理层的决策水平
在以短期激励为主的薪酬制下,经理人员往往会追求任职期间内的短期经营业绩,而放弃一些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投资项目。但在一项决策不但会直接影响公司的利益,也会间接地影响自己的个人利益时,管理层在决策上就会反复斟酌、权衡以选择最佳和最实际可行的决策,这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减少轻率的短期行为。
(三)股权激励下的开放式股权结构有利于股份公司的稳定和吸引优秀的人才
股权激励制度不仅针对公司现有员工,而且为公司将来吸纳新员工预留了同样的激励资格。这种承诺给新员工带来了很强的利益预期,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同时,股票期权也能够吸引和留住对企业未来成功的核心人才,尤其是出色的经理人才和高新技术人才。
(四)有利于增强投资者对公司股票的信心
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的情况每年应在公司披露重大事项的文件中予以披露。当股民看到某些高级管理人员持股的数量较多时,就会觉得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与自己共同分担着公司在未来经营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会增强对该公司股票的信心。尤其是在公司遇到市场压力,公众对公司前途各执一词时,高级管理人员能在允许认购的额度内尽可能多认购本公司的股份,对稳定股民信心有极大作用。
二、股票期权激励中存在的问题
(一)股票期权在解决委托——问题上的有效性不足
理论上,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把经营者和所有者联系起来,能够有效避免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可以降低委托——成本。但事实上,经理人并不会像股东那样来考虑问题。一方面,在市场总体表现良好的情况下,为了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其经营行为更具风险性,促使公司发生并购或出售活动以带动公司股票价格的上升。另一方面,经理人员利用掌控公司内部信息的权力,在公司授予经理人股票期权前夕,通过推迟向外公司的利好消息或提前向外公司的利坏消息,以此促使公司股票价格下跌,进而降低授予价格,在授予股票期权之后,又采用同样手段提升股价,以此来获取更多的收益。可见。股票期权在解决委托——问题上也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有效。
(二)虽然股权激励制度采取了多样化和差异化的模式,但缺乏统筹考虑,可能会造成公司员工收入悬殊
股权激励力度太大,经营者与职工的收入差距会进一步扩大,可能会激化员工矛盾,同时成本上升,会影响到公司和股东的收益;股权激励力度太小,虽然成本下降。但对经营者的激励较少,不利于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
(三)市场环境的完善直接影响着股票期权激励效应的发挥
由于股票期权激励是通过股票市场价格来产生作用的,因而股价的影响因素关系到期权能不能发挥激励效应。股票期权理论假设将公司股价的升降主要归于经理人的表现。在经济高速发展期,这种假设的认同度可能会比较高,但在经济发展的波动期,特别是在经济整体急剧下滑时,这种假设就不可靠了,股价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市场影响。
三、EVA激励机制的内容及特点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出现了一种引人注目的业绩评价方法——EVA(economicvalueadded)方法。与传统的激励方法相比,与EVA相联系的激励机制有着更多的优势。EVA的基本计算公式为:E—VA=NOPAT-C%×Tc。其中,NOPAT是税后经营利润,C%是加权资本成本,TC是占用的资本(包括股权资本和债务资本)。简言之,EVA就是超过资本成本的投资回报。显然,EVA指标考虑了债务融资与股本融资的总体规模与结构比例,能综合反映企业投入资本的规模、税后平均的资本成本以及资本收益,更直接、真实地反映了企业资本运营的增值情况。
EVA机制下的经理人员奖金有多种计算方法,其中较常用的是“直接法”。即经理人员奖金将直接根据当年度和前一年度的EVA值来计算。公式为:奖金=M1×(EVAt-EVAt-1)+M2×EVAt。其中EVAt和EVAt-1分别是当年和前一年的EAV的实际值;M1和M2是加权系数,M1反映了EVA的变化值在确定经理人员当年奖金时的比重,且无论变化值的正负,M1均取正值。M2反映了当年EVA值在确定管理人员当年奖金的比重。如果当年EVA为负,则M2自动为零。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它赋予了管理者和所有者一样关注企业成功与失败的心态,能激发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和塑造其行为方式.促使经营管理者更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
经营管理者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为了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在进行经营决策时必然会把EVA的持续改善作为首要的考虑条件,从而也就保证了股东的权益资本不断得到更好的回报。
(二)EVA激励机制使经营者和股东达到了利益上的统一,克服了经营者的粉饰行为
以EVA为基础的评价体系表明,只有经营者实现EVA的增值,也即增加企业所有者财富的价值,才能获得奖励。因而能促使经营管理者按照股东财富最大化原则,按照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原则选择方案和制定经营决策。同时,在EVA激励机制下,经营者要为所拥有及使用的资本付相应的费用,从而,经营管理者在使用股东的权益资本时,必须要考虑成本,从而能够站在股东的立场上进行经营管理。
(三)EVA奖金计划及其优越性
在EVA奖金计划下,可以建立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奖金制度。设置预期EVA增量目标值,如果管理者完成了预期的EVA增加值,将会得到100%的目标奖金,如果EVA的增加值超过了目标值,管理者所得奖金就会超过目标奖金,超额越多,奖励越多,奖金没有上限。奖金下不保底,管理人员要对自己很差的经营业绩承担责任、接受惩罚,与企业股东一起承担经营失败的风险。要获得EVA奖金,管理人员就必须改善自己的业绩。EVA激励机制奖金方案的另一个特点是“奖金库”的设置。奖金库中留置了部分超额EVA奖金,只有EVA在未来数年内维持原有增长水平,这些奖金才发还给经营者。如果EVA下降了,滚入下一年度的奖金就会被取消,“奖金库”使经营者承担奖金被取消的风险,能鼓励其做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经营决策,并谨慎地权衡收益与风险,从而有效地避免短期行为。
(四)EvA对员工的激励可以一直渗透到管理层底部,有更广的激励范围
许多影响EVA的重要经营指标都与一线管理人员甚至普通员工的行为相关,并且能为其直接控制。这些指标反映的经营信息与一组财务业绩指标联系起来,直接解释了EVA的变化,正因为如此,EVA几乎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