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村镇银行发展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世纪以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而现代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服务,农业也不例外。由于农业具有季节性、周期性、收获时间集中、消费时间空间分散的特点,农民的资金周转经常出现问题,迫切需要农村信贷系统来支持他们购买前期的生产资料、产中的日常维护经营与生产科技的应用,对资金的需求空前巨大。而与农民对于资金的巨大需求不相符的是,我国的农村金融机构却没有同时繁荣发展起来,反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更加举步维艰,处境艰难。为了维护自身的运营,脱离目前的困境,各地的农村金融机构纷纷改革,将农信社转制农村商业银行。改制后,农商银行往往积极拓展城市业务,面向农村和农民的业务不断萎缩,“脱农化”倾向日益严重。为了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银监会牵头规划设立村镇银行,但却遇到巨大阻力,成效也并不显著。本文通过研究村镇银行的艰难处境,从农民、银行、政府三个角度来探讨农村信贷市场供需矛盾如此巨大的深层次原因,为今后进一步明确村镇银行的发展方向献言献策。
一、村镇银行的发展困境
2007年3月,第一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建立,此后村镇银行数量不断增加,到2009年末,银监会已批准成立村镇银行111家,共引入各类资本47.33亿元,吸收存款131亿元,累计发放农户贷款55亿元,中小企业贷款82亿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金融的供需矛盾,成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1]。
但近年来,各地村镇银行的发展却遭遇了极大的困境。首先,村镇银行的资产规模小,主要面对的对象是生活水平较低的农民,使得他们发展存贷款业务的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资金利用效率不足,在与其他大中型商业银行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2]。其次,村镇银行的股本设置不合理,股份制优势难以发挥,制约了村镇银行的经营管理[3]。再者,村镇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单一,难以适应农村多元化的金融需求[4]。最后,由于村镇银行自身的品牌竞争力和成本原因,服务宣传不到位,交流沟通渠道不够通畅,没有很好地起到服务三农的作用。
二、村镇银行发展困境的深层次原因
1.农民贷款的特殊性导致村镇银行贷款具有高风险
村镇银行贷款的对象,通常是经济生活水平较低且远离城市的山区农民,他们普遍生活水平较低,家中除了房屋地基、农地和必要的生产生活资料以外,就再没有多余的财产。然而正是由于没有多余资产,使得他们缺乏可用于偿还贷款的抵押物,从而无法获得银行的贷款。这就形成一个悖论,即:家中越贫穷,越需要贷款从事农业生产,但是也最缺乏贷款的抵押物,银行越不敢贷款给他们。这说明,农民需要贷款的原因,正是他们无法获得贷款的原因。这也即是农村信贷供需矛盾的实质所在。
此外,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1元钱在穷人的手里,永远要比在富人的手里有价值的多。因而农民拿到贷款以后,拒绝还贷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村镇银行贷款对象通常比较贫穷,从而还贷激励大大降低。同时,农民文化素质还不够高,对于信贷市场认知不足。村镇银行常常要付出巨大的宣传成本,在业务推广过程中遭遇巨大困难。
以上这些原因,都直接导致了村镇银行的贷款具有极高的风险,违背了银行经营的安全性原则,从而导致贷款有效供给不足。
2.村镇银行农村贷款业务的低收益与高成本使得“脱农化”倾向严重
与农村贷款的高风险并存的,是农村贷款的低收益。一方面,村镇银行常常要付出巨大成本去宣传、扩展业务,另一方面,农民的贷款需求却仅仅只有几千元到2万元。银行付出的成本巨大,得到的收益却很小。相比大中型商业银行而言,村镇银行本来规模就很小,资金拥有量而言不多,如果没有持续性、长久性的盈利,很难支持自身的发展。
此外,村镇银行的农村贷款的机会成本也是巨大的。如果把业务重点转向城市,毫无疑问,盈利将是现在的数倍甚至更多。有些村镇银行,由于开展了小微企业业务,银行发展态势良好,盈利是一般村镇银行的5倍左右。这说明,银行本质上来讲也是一个“企业”,也要以盈利性为原则。而村镇银行目前的状态显然违背了这个原则。如果这样继续下去,村镇银行很难得到真正的发展。而对于村镇银行,还有一个特殊的困局,那就是资金来源不足,吸收储蓄困难。村镇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农民家庭存款,而很少有城市居民家庭存款。而农民由于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家庭存款的数量十分有限,造成村镇银行的资金来源面狭窄,吸收存款量小。另一方面,要增加农民对村镇银行的认知度和接受程度,还需要时间的积累。对于农民来讲,虽然他们不愿贷款,但存款意愿却相当高。然而他们的大部分存款却都放在了大型商业银行和信用社里,很少有农民愿意把存款放到村镇银行这些小银行。这就造成了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吸储难。吸储难导致村镇银行资金来源不足,收益小导致村镇银行盈利性不足,存贷都发生巨大困难,从而陷入生存困境。
3.政府支持力度不足,扶持政策有待完善
目前在我国,银监会明确表示支持成立村镇银行,但却没有给予相应的支持优惠措施,村镇银行要同其他银行一样,面对统一的利率水平,自负盈亏。央行上调存款利率,且要求存贷比不得高于75%,给刚刚发展只有不到5年的村镇银行拓展业务造成了巨大的不利影响。更何况,他们还要面对已经有几十年发展历史、资金力量雄厚的国有大中型商业银行的竞争,发展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另外,村镇银行面向农村开展业务,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赚取高额利润的机会,从而带有了一定的社会性和公益性。政府却不考虑村镇银行的这个特点,仍然把他们与其他商业银行一视同仁。这相当于变相地鼓励了他们的“脱农化”倾向,从而使得更多银行放弃农村业务,转而扩展非农业务。而坚持以服务农业为主的那些村镇银行,则遭到了盈利困难、发展动力不足的困境。
三、结论和启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不管是作为需求方的农民,还是作为供给方的村镇银行,抑或是作为指导者与协调者的政府,都存在着自身的问题,使得农村信贷市场供需矛盾巨大。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农民、银行、政府“三管齐下”,共同协调努力,为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的转变扫除资金方面的障碍。具体来说,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信贷市场相对而言比较复杂,对于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来说,他们还难以驾驭。因此,只有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受教育水平,才能促使他们真正了解、利用好信贷市场。2)农民文化水平的提高是以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基础和前提的。“仓廪实而知礼节”,因此,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3)农村信贷市场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不能直接把城市信贷市场那一套照搬过来,因而对于村镇银行来说,尤其要注重结合自身实际,进行金融创新,开发针对农民的存贷款政策和产品,达到“积少成多”的效果。4)政府应当加大对村镇银行的扶持力度,在存款准备金、贷款利率、贷款限制方面都给予村镇银行一定优惠措施,为村镇银行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总之,村镇银行在发展初期,虽然依旧有大量问题存在,但还是在支持农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效果。要想保持村镇银行的持久发展,政府必须做好组织、领导、协调工作,寻求政府、银行、农民之间的利益平衡点,从而发挥出村镇银行在服务三农中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宋静静.村镇银行面临的困境与可持续发展路径[J].财金之窗,2011(2):102-103.
[2]蒋玉敏.村镇银行风险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J].货币银行,2011(5):43-45.
[3]李俊阳.村镇银行服务“三农”的不足与建议[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4):200-202.
[4]金峰.我国村镇银行金融产品的现状、问题及优化[J].金融论苑,2012(10):174-176.
作者简介:
根据银监会《指导意见》,小额贷款公司为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这表明小额贷款公司是非传统形式金融机构,只是以金融服务为经营方式的一般普通企业。这就导致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方难以明确。在《指导意见》中,并没有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为金融机构,表明银行业监管机构并不承担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职责。《指导意见》将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权力授予省级金融办负责,而运行监管则由县政府金融办负责,这个“二元监管格局”存在诸多缺陷。
二、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进位与门槛高位
小额贷款公司的成立促使民间资本更加活跃,但是,对于民间资本有效的统一管理,形成具有规模性、规范性、高效性的金融服务体制仍需要各个方面共同努力。为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的规范化运营,银监会在2009年了《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办法》,该办法给小额贷款公司正规化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同时如果要将小额贷款改制设立村镇银行需要解决一下三个主要问题:一是,股东难以接受控股权让位。目前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体制与私营股份企业相似,公司经营话语权由公司主要出资人把持,其对公司经营方向、经营制度具有绝对权威性。而根据我国银行设立管理制度,村镇银行设立的发起人或出资人中应至少有1家银行机构,并且银行机构持股额度在20%以上,而作为自然人、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和关联方持股方股份额度不超过10%,让经营多年的小额贷款公司股东不愿让权。二是,操作程序将不再便捷。当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其不再以私有企业形式存在,必将被银监会进行严格监管,这使得小额贷款公司失去了其经营的灵活性,再有由于银监会的参与,对资金流向、贷款审批都需要程序化操作,失去了小额贷款公司快速、便捷的灵活性,这也就失去了小额贷款公司的特色,失去其存在的实际意义。三是,业务扩大效益难保增加。如果小额贷款公司改制成为村镇银行,其原有的业务范围将有所扩展,在经营功能上增加支付结算、银行卡等中介业务,使小额贷款公司业务收入方式更加多元化,但是同时小额贷款公司专为村镇银行,其贷款利率势必下降,在短期内投资回报率下降,是股东们所不希望面对的。
三、小额贷款公司市场定位与监管补位
关键词:农户贷款;村镇银行;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村镇银行农户贷款业务发展问题研究
收录日期:2016年12月26日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参与到个体经营中。但是,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支持农户贷款业务发展不够充分,农户贷款业务进程中经常出现总量不足、供需不平衡、产品创新能力弱、无法满足农户需求等情况,所以农户贷款业务对商业银行、农村经济发展都将产生积极作用。
一、村镇银行农户贷款业务发展的重要性
农户贷款是指农村信用社向服务辖区内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发放的用于生产经营、消费等各类人民币贷款。农户贷款种类主要包括农户种植业贷款、农户养殖业贷款,农户其他行业贷款。贷款的对象是一般承包户和专业户。银行对农户贷款的管理应当适应其家庭分散经营的特点,在贷款用途、数量、期限、条件等方面,都要因地制宜、灵活掌握,尽量满足其从事个体农业经营的流动资金需要。村镇银行通过农户贷款业务的推行,能够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转型阶段,农业科研项目、新型农业产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不断提高,农户贷款能够使农业发展获得良好的资金支持,也体现出村镇银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性,体现出金融行业对农村经济的重视性,也能够真正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帮助。
二、村镇银行农户贷款业务存在的不足
(一)信贷产品创新较慢。我国村镇银行开展农户贷款业务的过程中,出现明显信贷产品创新较慢,无法满足农户需求的情况。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研发项目、绿色农业等项目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农户根据自身经营业务不同,对信贷产品的实际需求也存在不同。针对该情况,村镇银行应该能够提供不同类型的农户贷款,但是现阶段村镇银行所提供的农户贷款种类单一,仅仅是传统的信贷贷款,农户贷款的利率基本相同,对于大型科研项目与产品研发的信贷支持明显不足,农户在现有的信贷产品构成下,也无力承担信贷产品的风险。村镇银行对信贷产品的新积极性较差,无法根据特色农业项目针对性地提供信贷服务,使信贷支持水平难以提高,同时农户也会因没有适合自身的信贷产品而造成农户贷款无法真正为农村经济的有效发展提供帮助,为使信贷水平提高,迫切需要提高信贷产品的创新水平。
(二)客户经理服务欠佳。相较于其他贷款业务,农户贷款对村镇银行收益水平提高的作用较小。基于政府政策支持与支农要求下,村镇银行考虑到自身风险等因素,对农户贷款发展的积极性不强。在客户经理层面,服务态度较差,对于有农户贷款需求的农村居民,往往没有耐心的信贷产品讲解,需农户多次催促才能够协助农户办理贷款。相较于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对信贷政策、农户贷款的理解不如城市居民充分,在客户经理服务不足的情况下,农户可能无法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信贷产品,对村镇银行的信心也将产生影响。造成信贷经理服务态度不佳的因素较多,包括农户贷款无法为客户经理个人提供较好的薪酬福利。在村镇银行的绩效考核中也鲜有考核指标与农户贷款相结合,使农户贷款服务水平无法与客户经理的考核相挂钩,客户经理对农户贷款业务的重视程度不足。为了使农户贷款业务得到有效发展,村镇银行客户经理迫切需要提高自身服务水平。
(三)信贷风险控制不足。现阶段,村镇银行农户贷款业务发展过程中,出现明显的信贷风险控制不足的情况。由于农户贷款的特殊性与农业发展的风险性,当区域气候条件或其他生产资料发生变化时,农户经营情况将受到消极影响,将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但是因政府政策支持等因素,村镇银行无法通过传统的催收渠道进行催款,而且就算催款农户也会因经营不善而无法偿还贷款,使村镇银行承担信贷风险。村镇银行相较于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控水平不足,管理者为了追求政绩,往往在在职期间大力发展农户贷款,忽略风险管控体系的建立,在管理者离职以后,农户贷款风险转嫁到下一名管理者,不利于村镇银行农户贷款风险管控工作的开展。村镇银行信贷风险控制不足也体现在风险控制方法应用较差,一般都是通过管理者分析等方式进行信贷风险的控制,控制的科学性有待提高,为使村镇银行农户贷款业务发展的持续性提高,村镇银行应该加强信贷风险控制工作。
(四)网络银行发展缓慢。相较于城市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的网络银行建设工作开展不够完善。随着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能够利用电子商务手段来进行贷款的申请、了解银行信贷政策等。在村镇银行网络银行发展不够充分的基础上,不但村镇银行农户贷款业务的影响力无法提高,现阶段支付宝等网络平台所推出的小额信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农户小额贷款需求,使村镇银行的农户贷款市场被抢占,网络银行属村镇银行电子商务业务发展的一部分,村镇银行应该提高自身网络银行综合水平,在网络银行的支持下创新信贷产品,扩大村镇银行的营销渠道,使农户贷款能够服务更多的农村居民或企业。
三、村镇银行发展农户贷款的建议
(一)加强信贷产品创新。为实现农户贷款水平的提高,村镇银行应该加强信贷产品的创新工作,在现有的信贷产品构成模式下,农户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也无法体现出村镇银行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加强信贷产品创新首先要求村镇银行转变农户贷款的经营理念,农户贷款是具有公共性的,村镇银行经营农户贷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所以信贷产品的创新方向应该以支持农村经济的贷款业务为主,使新推出的信贷业务能够更好地满足农户需求;其次,村镇银行应该借鉴发达国家农户贷款的经营模式,由单纯的贷款转变为推动农户经济结构优化的工具,根据不同行业、经营目的的农户贷款,村镇银行应该设置不同的利率,使农户为了获得贷款支持,针对性的转变农业发展方向,由过去粗放式的农业经营模式向集约化、绿色化的现代农业发展。同时,新农业的经营水平与收益性相较于传统农业都有提升,也能够协助商业银行控制农户信贷风险;最后,在信贷产品创新的基础上,村镇银行应该根据信贷产品的市场反映,对农户偏好性差的信贷产品进行改良,避免过去各类信贷产品并存,却只有几类信贷产品活跃的情况,推动信贷产品结构的不断完善,使信贷产品的创新具有方向性,能够充分发挥村镇银行支农信贷的作用,促进农村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
(二)提高经理服务水平。村镇银行迫切需要提高客户经理的服务水平,村镇银行应该完善客户经理的培训工作,利用有效的员工培训,使客户经理服务水平得到提高,村镇银行应该制定完善的员工培训制度,在制度中明确培训内容、频率等,使客户经理的培训成为村镇银行运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部分村镇银行自身培训条件的限制,银行管理者可以通过培训外包的方式,将员工培训交由培训水平较好的社会机构进行,提高客户经理培训的效率;为提高服务水平,村镇银行还要完善客户经理的绩效考核工作,现阶段村镇银行的考核模式虽然能够提高银行的综合收益,但是由于农户贷款的特殊性,客户经理主动服务农户的积极性不强,所以在绩效考核内容中,应该增加关于农户贷款的考核,每一名客户经理每月或考核周期内应该服务一定数量的农户才视为达标。同时,在绩效考核指标中,要增加关于培训内容的考核,使客户经理提高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在日常工作中也能够积极、主动地对农户进行服务,为村镇银行综合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帮助。村镇银行应该认识到,客户经理是服务农户的窗口,也是评价村镇银行综合服务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所以村镇银行应该致力于提高客户经理服务水平,使农户满意度提高。
(三)完善信贷风险控制。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户对信贷的需求提高,村镇银行应该加强信贷风险的管控工作,避免村镇银行经营陷入窘境。完善信贷风险控制工作,首先需要村镇银行提高风险管控意识,管理者应该认识到,与传统信贷不同,农业信贷所受影响因素众多,其中气候、环境等发生变化,将对农业生产产生明显影响,农户贷款的风险相较于传统贷款较高,所以并不是农户贷款规模提高就意味着村镇银行的支农效果提升,因此管理者应该树立风险管控意识,积极利用有效的方式进行信贷风险的有效控制。村银行应建立风险预警系统,结合往期农户贷款的经营、发展及给村镇银行带来的经营风险,设置贷款规模、不良资产率等指标,当不良贷款相关数据贴近风险指标时,财务部门或风险管控部门应该及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村镇银行管理者,由管理者针对性地开展风险管控工作,使风险管控水平得到提高。村镇银行应该明确信贷风险管控的权责划分工作,当信贷风险产生时,要明确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哪个部门或个人的行为造成了信贷风险,将员工的薪酬福利水平与绩效考核相挂钩,使银行员工在日常的工作中注重信贷风险管控工作,由此提高信贷风险管控水平。
(四)充分利用网络银行。随着农村网络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与农村企业开始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创业或业务沟通工作。村镇银行也应该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银行开展自身业务。首先村镇银行应该在自身网站中,增加关于农户贷款的信息宣传,在网站中明确列示出农户贷款的产品类型、特点等。同时,增加网络申请农户贷款的渠道,使农村居民能够在村镇银行的官方网站中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贷款信息,并能够及时利用网络渠道进行贷款申请。在此模式下,村镇银行农户贷款的营销渠道才能得到拓展,市场影响力也能够保证。村镇银行还应该增强网络银行的安全性,从信息提交到最终的支付手段,都应该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保护农户的信息与资金安全。村镇银行可以与微信、支付宝等支付平台进行合作,使网络支付的联动性成为客观,也使自身网络银行的市场影响力得到提高。同时,在网络银行发展的前提下,会使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发展获得新的机会,客观上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网络银行促进农户贷款业务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村镇银行保持对电子商务、网络支付交易安全等工作的持续关注,使网络银行能够真正为农户贷款业务发展提供帮助。
四、结束语
在中央政府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上,近几年村镇银行农户贷款发展迅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但是,结合本文研究不难看出,现阶段村镇银行农户贷款业务发展过程中暴露了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通过有效的方式进行解决,村镇银行应该创新农户贷款产品、加强农户贷款风险控制工作,使农户贷款能够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需求。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户贷款业务也将会面临新的挑战,这要求村镇银行树立持续发展理念,利用有效的农户贷款发展模式,使农户贷款更好地服务于农村金融。
主要参考文献:
[1]张露.杭州地区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供需问题分析[D].浙江农林大学,2014.
[2]赵鹏.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3]黄庆庆.国村镇银行法律规制研究[D].广西大学,2011.
存在的问题
来自中国银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876家,村镇银行在机构数量、资产规模、盈利能力等方面均有了较大进展。但是,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村镇银行从成立之初就担负着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经营责任,各方股东倾向于在经济发展较快、市场环境比较成熟,各种运营机制相对完善的地区发展经营,而不愿在“三农”领域开展业务,村镇银行业务大多停留在县城,不下村镇,并出现了“垒大户”的倾向,有悖于成立村镇银行的初衷。一方面,来自发起行的高管人员往往仅熟悉城镇业务,对农村金融业务比较生疏甚至会产生天然的排斥;另一方面,村镇银行缺乏乡镇以下的分支机构,导致其服务“三农”的显性和隐形成本很高,降低了开展农村信贷的积极性,甚至对支农产生“惜”贷“畏”贷情绪。
贷款结构严重失衡。国家为了支持村镇银行的发展,给予村镇银行支农和涉农贷款相关补贴政策,但是由于村镇银行多设立在县城,相关业务均发生在县城内,支农和涉农业务较少,大部分贷款投向制造业、房地产和批发零售业,偏离了“支农”政策初衷。村镇银行大额贷款发放较多,凸显目标客户定位于大客户的经营导向,违背了“普惠金融”小额分散的贷款原则。目前村镇银行存款结构呈现“三高两低”特征:即企业存款占比高,储蓄存款占比低;活期存款占比高,定期存款占比低;存款业务对大客户的依赖度高。造成村镇银行的存款稳定性不高,也与贷款结构难以匹配。调查发现,一家村镇银行各项存款4.9亿元,其中单位存款2.7亿元,这些存款主要是大股东的单位存款刻意留存在村镇银行形成的。贷款余额5亿元,贷款总户213户,而达到500万元贷款的有11户,户均贷款高达到239万元。
金融产品缺乏特色。村镇银行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和经营策略,金融创新能力不足,表现出与农信社经营“趋同化”现象。村镇银行网点少、人手不足、结算不通,在信贷产品、创新服务、贷款规模、科技支撑、客户资源、品牌效应等方面很大一部分的经营模式几乎拷贝了发起行的模式。这就造成村镇银行除了独立小法人的身份、规模和经营范畴不同外,与其他的金融机构一个网点没有太多的区别。因此也造成村镇银行与农村信用社的不良竞争,由于一些村镇银行的高管和职工都是从农村信用社挖过来的人员,从而在管理上和客户群上都与信用社严重重叠,致使原来农村信用社的很多优质客户和存款流失到村镇银行。而村镇银行发挥的作用也仅仅就是一家设在县城内的信用社,并没有发挥村镇银行的支农作用。
经营风险不断积累。村镇银行成立以来,受到了众多政策的扶持,其中在贷款投放上,人民银行给予了一定的支持,银监局也对其存贷比放松了考核,这使村镇银行的信贷扩张极快。调查发现,一家村镇银行成立不到3年,贷款达到5亿元,存贷比超过100%。风险积累不可小视。在内部管理上,部分村镇银行高管人员风险意识薄弱、权力制约机制不到位。业务操作流程不完善、缺乏贷款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估方面的专业人才,在业务经营和实际操作中存在着较多风险隐患。同时,村镇银行还存在管理人员成本过高的问题。调查发现,一家村镇银行从农村信用社和国有商业银行挖来3名高管,年薪从20万元到30万元不等,每年这家村镇银行要支付给高管人员的年薪就超过100万元。另外,由于许多村镇银行没有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一方面村镇银行信贷数据不能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另一方面村镇银行也不能查询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数据库中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记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放贷的安全性,信贷资金风险隐患较大。
可持续发展
村镇银行必须把主要竞争区域锁定在农村,并将其资金主要投向农村,满足农村客户的资金需求,始终坚持服务“三农”,兼顾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市场定位,才能防止“跑偏”现象发生。
推动回归合理定位。为“三农”服务是设立村镇银行的初衷,任何时候都不应偏离。村镇银行的建立是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的创新之举,是解决农民贷款难和全面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因此,村镇银行必须明确自己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要真正认识到服务“三农”不仅是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也是应履行的社会责任。村镇银行只有在“三农”的发展中实现自己的发展,只有在与“三农”的合作中才能实现村镇银行与“三农”的共赢。
加强“支农”效能考核。加大对村镇银行支农比例达标的考核,通过考核来强化对村镇银行服务“三农”情况的监督管理,纠正村镇银行偏离设立初衷和市场定位的行为,敦促村镇银行切实为所在区域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对考核合格的村镇银行,监管部门可考虑实施正向激励机制,在网点设置、业务开展方面给予一定奖励。建立差别化正向激励机制,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支农再贷款、利率等工具鼓励村镇银行加大支农、支小力度。要建立主发起行支持村镇银行发展效果的后评价机制,有效督促主发起行加大对村镇银行的支持力度。对发展方向偏离“三农”或出现经营风险的村镇银行的主发起行,要采取限制其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诸如此类的约束机制。对发展好的村镇银行的主发起行实施奖励措施。
创新有特色的服务。要引导村镇银行创新发展模式、品种和服务手段,从贷款产品、贷款担保方式、贷款定价机制、贷款管理方式、贷款风险控制等多方面进行创新。如完善小额农户贷款和联保贷款管理机制,建立涉农小微企业项目库,将龙头企业与农户、中介机构和担保机构等具有法人地位的利益主体纳保贷款范畴。探索抵质押品方式,如探索农舍抵押、农机具抵押、门店抵押和合作社联保等贷款方式,积极推行一次抵押、集中授信、余额控制、循环使用的管理方法;探索养殖水面使用权、经营权、经济林权、订单、动产抵押、权利等作为抵押质押;开展个人创业投资贷款、个人工资保证贷款、车主融资贷款等创新业务。要根据农业季节性、周期性的特点,建立弹性还款制度,缓解农民还贷压力。通过实施“办贷上门”“流动银行”等机动灵活的服务手段,建立便利高效的支农贷款审批机制,打造村镇银行的服务品牌。
(一)西南村镇银行所处的经济环境我国西南地区经济欠发达,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少且网点覆盖率低,贷款难问题突出,原有农村金融基础难以满足“三农”需要。据中国银监会《农村金融服务地图集》上公布的数据:西部地区每个县域只有18.96个银行网点,每个乡镇仅有1.58个网点,平均80个行政村才有一个网点。尽管西部地区农村金融网点严重不足,但是农村金融机构的网点撤并之风仍在延续。例如,从2001年至2006年,云南省县级以下国有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减少了47%,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网点减少了34%,大大削弱了农村金融服务力度。由于网点少,农户获得一笔贷款平均要多跑3—4次,每次花3—4个小时,每笔贷款平均要支出近50元交通费,农民的借贷成本过高。西南地区农村金融有一定的基础,但金融资源规模小且分散,金融机构发展滞后,农村金融结构单一,缺乏新兴的、快速发展的金融资源。要改变现状,必须要根据西南农村自身的特征和问题重构农村金融体系,并为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制定匹配的管理模式,为推进西南地区新农村建设和“三农”服务的金融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二)西南村镇银行现状1.西南地区村镇银行在经营管理中,服务压力大,盈利空间小,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较为困难。西南地区高新产业、龙头企业少,技术落后,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业产业弱势化导致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村镇银行无高收益项目支持,盈利空间较小,生存困难。加之村民居住地偏僻且分散,银行业务经营成本高,影响村镇银行经济效益。同时,如果村镇银行只设一个网点,规模极小,服务区域受限,市场占有率不高,可能弱化其盈利能力,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困难。2.在进行金融服务时,西南地区村镇银行社会公信度、认知度较低,难以被当地市场认可。相比新兴的村镇银行,老百姓更加信任历史较久的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担心重蹈“农村合作基金会”覆辙,这影响了村镇银行发展。例如,禄丰龙城富滇村镇银行就面临了这样的问题,当地受一家信贷公司倒闭的负面影响较大,导致村镇银行设立之后很难赢得客户,员工在工作之余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宣传工作。3.西南地方政府很难全力支持和协助村镇银行发展。当前,地方经济发展迅速,政府融资需求强烈,资金需求量大,而西南村镇银行经营规模小,资金供给能力弱,新的供需矛盾使政府很难将村镇银行作为资金来源。以拥有1000万元资本金的村镇银行为例,单笔最大授信贷款额度仅150万元,而当地政府所融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城区工业园区建设等项目,投资金额大、资金回收慢,村镇银行自身资金实力不足且要保证自身利润水平,不能满足政府的融资需求。最终,双方不能达成协议,当地政府没有和村镇银行建立互利互惠关系,自然也不会为村镇银行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4.西南村镇银行由于受制于自身的盈利和持续发展,在经营中容易动摇服务“三农”的办行宗旨。村镇银行作为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投资人必然要求利润最大化。但农业是高风险低收益行业,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影响很大,间接影响着村镇银行盈利能力。村镇银行为了防范风险保证自身持续经营,会择优选择支持对象,这样极易动摇服务“三农”、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市场定位,甚至违背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办行宗旨。如:从西南地区已经成立的村镇银行来看,大多将其总部设在各地区的行政中心所在地,周边的金融和经济环境优越,商贸较为发达。从客观来看,其并未完全符合填补金融服务空白的经营思路,村镇银行逐渐呈现“冠名村镇,身处县城”的格局。更有甚者,部分村镇银行没有专注“高风险,高成本,低收益”的小额农贷业务,而将目光放在贷款金额比较大、收入较高的小企业主及出口企业,以及当地政府等,某种程度上偏离了设立村镇银行的政策初衷。5.从西南地区已设立的村镇银行来看,许多村镇银行的竞争很难达到适度的效果。从我们调查的一些地区的村镇银行看,主要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可能引发无序竞争。村镇银行贷款决策灵活和贷款低利率是参与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和吸引客户的两大“利器”,为争夺客户和占领更多金融市场,其他金融机构也会效仿,变相或直接地以低利率等手段降低金融门槛,从而引发无序竞争。从国际惯例看,小额农贷生存和盈利的关键就是高利息,否则,就难以生存下去。二是村镇银行参与竞争乏力。农行、农信社从事农村信贷业务几十年,在农村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工作人员知农情、晓民意,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优势。而村镇银行新入驻农村金融市场,做农村工作缺乏经验,加之经营规模小,资金不足,基层无营业网点,工作成本高,与现有农村金融机构竞争缺乏力度。6.西南地区的许多村镇银行安防管理困难,安防能力较弱。相对农行、农信社等农村金融机构而言,村镇银行内控和安防力度相对薄弱,应对农村市场错综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能力有限。一是现金头寸管理难。管理层未明确村镇银行的库存现金是否参照现有农村金融机构存放于人民银行,还是就近存入当地金融机构,抑或存入控股银行,现金管理困难。同时,设立于乡村的村镇银行,距中心城镇较远,调拨押运现金潜伏巨大风险。二是许多村镇银行的营业场所物防、技防落后,难适应复杂环境。据调查,许多已成立的村镇银行办公地点多为临时租借房屋,物防、技防设施差,潜伏着较大的安全隐患。7.西南地区大多属于欠发达地区,监管村镇银行难度较大。面临的主要难点表现在,一是西南地区许多村镇银行设于较偏僻落后的农村地区,地理条件恶劣,监管半径大,交通通讯不方便,监管成本高。根据监管当局的要求,各县镇监管部门要“职责上收,人员集中”的模式上收县级监管办事处人员,监管难度大、费用高。二是经营管理模式多样增加监管难度。因各村镇银行经营规模及业务复杂程度不同,经营管理模式各异,监管者不能实施统一监管,而要根据各村镇银行经营特点制定不同的监管措施,实行一行一策监管,有效监管面临较大的压力。(三)与东部地区的比较很多问题要在比较分析中才能凸现出来,把眼光局限在西南地区的经济状况和当地村镇银行并不能全面地对西南地区村镇银行做出诊断,从而影响解决方案的效果。因此,我们还需要将西南地区与东部地区进行比较。沿海东部地区是中国经济发达的地区,经济水平整体比西南部要高很多,人均收入和自由资金也相对较多,农村和农民的资金相对充足,加上地理条件较优越。因此,东部农村金融缺失状况不如西部地区严重,贷款需求不如西部强烈。于是,东部村镇银行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注册资本比其他地区要多很多,根据2008年底的统计,东部的村镇银行平均注册资本是西部的243.87%。厚实的资金力量,保证村镇银行能够在“支农”、“惠农”的过程和自身发展中拥有了强劲的经济支撑。此外,由于东部地区经济状况较好,金融缺失不如西部严重。其次,东部沿海是创业的大本营,大学毕业生和社会群众创业普遍会选择东部沿海,因此东部创业期的中小企业数量巨大。这些企业资金需求量较小,贷款需求在东部村镇银行能力范围之内。即,东部村镇银行的客户群体会更集中于中小企业,西部则侧重于农户。但是,这类创业群体经验不足、风险控制能力较差、失败率较高,村镇银行需要较强的风险控制能力。和东部地区相比,西南地区的特点就更加突出了。西南省份属于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普遍较为落后,金融需求非常迫切,村镇银行面临更多的问题和困难,状况要更加复杂,西南地区村镇银行的管理具有其独特性和特殊性,分析西南地区村镇银行的特点对正确选择管理模式尤为重要。
二、村镇银行管理模式探析
村镇银行在西南地区成立以来,对西南地区农村金融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村镇银行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很多管理中的问题还有待解决,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还将有新的问题产生。能够及时有效应对变化与危机并且与村镇银行所处环境匹配的管理模式,是保证村镇银行健康长期发展的关键。为能够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模式,我们首先需要分析村镇银行面临的问题与环境状况,其次需要明了村镇银行的定位、目标,最后需要知悉村镇银行自身的条件。弄清了内外情形和状况,才能做出周全的选择方案。在前文,已经对西南村镇银行的状况和面临的环境及问题进行了分析,下面我们将分析村镇银行的目标定位。(一)村镇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的目标定位根据银监会《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由此可知,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和服务宗旨是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县域经济。大体上,村镇银行与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差异不大,但也在服务范围、水平等方面存一定的特性。村镇银行与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募集资本的对象开放、广泛,村镇银行可广泛吸纳社会各类资金入股,充分利用社会闲置资本;服务范围受地域限制,村镇银行不得跨社区办理存贷款业务,可集中力量满足当地金融服务需求,但跨区域业务不能开展,影响其长久发展;村镇银行的发起人和最大股东均是成熟的商业银行,有利于其尽快在农村开展金融业务;村镇银行可沿用发起行的管理制度和方式,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相对完善的状态,便于村镇银行的经营尽快步入正轨。(二)我国村镇银行现行管理模式分析由于各村镇银行在发起行和所处金融环境等各方面在共性中又有个性,加之中国各地区在历史、人文、经济、社会等方面有各自的特色,国内村镇银行管理体制不尽一致。但从总体架构上村镇管理模式大致可归纳为管理部式、控股公司式、分支机构管理式和股东共同管理式四类:1.村镇银行管理部式,类似于事业部制或半事业部制。该种方式是在发起行内部专设村镇银行的管理部门,统管所辖的所有村镇银行。外资行、城商行倾向于这种模式:包商银行、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分别成立了农村金融部、村镇银行业务部,负责管理其所有的村镇银行,包括业务指导、产品开发、风险控制、资源调配等,相当于村镇银行的总部,并在村镇银行业务部内设相应管理部门。2.控股公司式,村镇银行由控股股东控股。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等大中型银行都希望用该模式对村镇银行进行集团化管理。此模式村镇银行作为独立的子公司,有自己决策自由和权力,利于村镇银行筹建的全面开展,有利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发起行与村镇银行均有较高的独立性,更适宜大型商业银行采用。目前,该模式仍然没有真正落实到具体管理中。3.分支机构管理式。这种方式把村镇银行作为发起行的一部分,是发起行的一个分支机构。村镇银行作为发起行的分支行,完全遵从发起行的管理和制度模式,村镇银行没有独立性,与其他分支机构一样受总行的统一管理,这样的管理模式不利于村镇银行的个性发展,灵活度不够,但是利于发起行的文化和经营模式在村镇银行的形成。4.股东共同管理式。村镇银行的所有股东共同参与银行的决策和管理,民主决策,充分保维护了股东的权益。但是,村镇银行股权较为分散,股东身份各不相同,决策能力层次不齐,加之发起行一般为最大股东(占30%至40%左右的股份),决策主要仍由发起行做出。四种模式各具特色,适用条件也不相同,管理者应综合考虑发起行的能力和制度、当地经营环境、村镇银行的资源和条件等因素,结合各模式的特征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我们尚需要将四种模式的特征进行比较,以期对各个模式加以区别和深入理解。(三)强调发起行战略指导的管理模式以香港商业银行为例,该行通过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由国际行业领先者直接领导,在运营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模式,并在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把风险管理作为重要的准绳。在仔细研究后中,我们可以发现,接受具有领先管理水平和经验的成熟的银行的直接领导对被领导银行,特别是新设立的银行的指导意义是非常大的。成熟的商业银行能够以其多年积累的经验和专业能力,帮助新生银行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状态步入正轨并又好又快地发展壮大,不但能够少走弯路、避免危机的发生,也能够使新生银行形成较好的经营模式和运营环境,逐渐做到自强。因此,来自成熟商业银行的战略指导对新生银行的发展是非常关键的。西南地区村镇银行的生存环境较差,通信和交通设施落后,注册资本相对东部地区少很多,由于诸多生存困难的客观存在,加上村镇银行刚成立不久,经验不足,管理水平低,来自发起行的战略指导就显得尤其重要。
三、西南地区村镇银行管理模式探析
前文提出了四种我国村镇银行现行的管理模式以及香港商业银行的战略指导模式。五种管理模式在操作上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在理论意义上均归属于集团式的管理。集团管理模式我们大致可以根据发起行的控制程度划分为三种管理类型:一是财务管理型,二是战略控制型,三是操作控制型。财务管理型的管理模式,发起行仅关注村镇银行的利润结果,其他权力下放给村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村镇银行自主决策的空间很大;操作管理型则是发起行对村镇银行保持高度的控制权,决策权全部集中在发起行,村镇银行不能自主决策。战略管理型的管理方式在集权和分权的问题上介于这二者之间。西南地区村镇银行适用的是战略控制与股东共管相结合形成的战略影响模式。战略影响模式是战略控制型经股东共管式修正的变形形式,它比战略控制型更加弱化了发起行的决策影响和战略作用,社会资本的注入分散发起行股权,发起行给予村镇银行支持和指导,但并不能起到控制和战略决策的作用,村镇银行的有更多的自和灵活性。战略影响模式的具体阐述及西南村镇银行选择该模式的分析如下:1.需要成熟金融机构的支持。西南地区村镇银行所在地金融、经济环境较差,基础设施设施落后,银行资金实力不足,面临生存难题,且经营和管理的经验不足,需要发起行的战略指导。西南地区村镇银行的发起行基本都发展较为成熟、治理结构较为健全、战略清晰、管理系统和信息系统完善、企业文化健全,具有规范和科学的工作流程,有明确的发展方向,风险控制能力和决策能力都很强,基本具备对村镇银行进行引导、决策指导和辅助的能力。发起行各方面发展较为成熟完善、管控能力强,就能够很好地指引村镇银行的成长,让村镇银行少走弯路、发展更加快速。以富滇银行发起设立的昭通昭阳富滇村镇银行和禄丰龙城富滇村镇银行为例,两村镇银行成立时间较短,均在两年半以内,且与发起行不在同一地区,各自具有独特的地理和社会环境。发起行各方面管理和发展已经较为成熟,具有对村镇银行进行战略控制的能力。发起设立至今,富滇银行从内部选派优秀的管理者到发起设立的两家村镇银行担任高层主要管理者进行战略指导和管理。在具体经营和运作中,村镇银行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环境,制定了自己的运营和管理方案。发起行在战略层面控制,具体事宜村镇银行又有自主决策权,这符合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为村镇银行的发展铺平了道路。2.弱化发起行的控制和影响。现在村镇银行的发起行、成熟的商业银行均成立和成长于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人口密度大的大城市,客户大多是收入稳定、经济优越的群体和企业,而村镇银行设立在村镇,服务对象大多是农民、农业等涉农低收入群体及村镇中小企业,所在地区人口分散、经济条件差、交通不便、科技水平低。例如禄丰龙城富滇村镇银行,所在地禄丰经济状况较差,金融环境不佳,村镇银行发展困难。发起行富滇银行设在省会城市的市区,经济条件、金融环境都相对优越,银行经营战略、方式、客户群都与村镇银行相差甚远。总的来说,发起行与村镇银行之间在金融经营环境、资源、客户群、经营业务、发展方向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发起行没有在乡镇、县域的经营经验,金融产品、经营理念和战略规划等都是依据经济繁荣城市的情况而制定的,不能完全与村镇银行匹配。3.民营资本注入,分散发起行持股比例。从现在的调查情况看,发起行持股比例基本达到了50%以上,对村镇银行形成了绝对控制。这为村镇银行最初的发起设立和业务开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也限制了村镇银行这样的“亲农”金融机构的发展。就如上面分析,村镇银行的经营业务和方式、金融环境、客户群、产品开发、经营目标、风险管理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发达城市的银行过多地影响甚至控制村镇银行的战略和经营决策过程,反而会让村镇银行失去灵活性,甚至走入误区。因此,将股东共管模式与战略控制型结合,扩大民营投资者进入金融的力度,使民营投资者能够更多的支持“三农”的发展,以及将村镇银行模式向前推进,全面市场化;投资来源不单一,经营班子可以聘请有条件的人才,打破原先国有商业银行持股至少30%的规定,按“一层三会”的公司治理结构经营管理村镇银行。4.变革人才机制。村镇银行应当严格按照EVA员工激励的方案,按照员工为村镇银行贡献价值增值的情况提供恰当的长期激励,将员工努力与长期的绩效挂钩,为员工设计较好的职业规划,为村镇银行提供稳定的人才队伍。多用当地生源的员工。村镇银行深居云南乡镇的农村,各地的居民使用当地方言,部分乡镇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村镇银行落户农村、服务农民,员工需要经常走入当地农户,为农户讲解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招聘当地生源的毕业生便于与农户和中小企业的沟通,利于工作的开展。成立高校学生实习基地。孟加拉的格莱珉银行就有大量尤努斯教授的学生在实习、工作,并为格莱珉银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力资源,这一举措是值得村镇银行学习的。建立省内外高校学生的实习基地,高校的高学历、有能力的学生在这里工作学习,给村镇银行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和新生力量,与员工互帮互助、互相学习,大家共同学习进步,学生与这里的工作环境产生感情,解决人员培养问题的同时还提升村镇银行学历层次以及解决高校学生培养问题,一举三得。5.简捷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也是村镇银行的运营基础,昭通昭阳富滇村镇银行的青岗岭支行,地处偏僻的山区,交通不便,从日常管理到突发状况的处理,都需要信息化及时向总行反馈情况,这就要借鉴商业银行网络化、信息化工作的方式。但是,我们也要考虑到村镇银行的客户群是学历较低、计算机接触少的农村居民,村镇银行的员工也普遍学历素质较城市银行员工低,最主要的是村镇银行的业务相对城市金融业务简单,因此村镇银行信息化建设中的操作系统设置应当适当地简单化,便于操作,以便大大提高村镇银行的工作效率。6.战略影响型是村镇银行发展阶段的需要。西南地区村镇银行,现阶段还处在初创期,规模小、资金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经验不足、市场认可度低等都是阻碍他们发展的问题。由于成立时间短,西南地区的村镇银行现阶段需要发展成熟的银行的适当保护和战略指引以保证它们健康稳固发展,同时在经营中它们又非常需要足够的灵活性和自主性,确保能够依据当地实情制定策略、研发产品,贴切地为农村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满足客户需求,开拓农村金融市场。(二)村镇银行管理模式的选择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西南村镇银行的发起行已基本发展成熟,经营、控制风险能力强,能够对西南村镇银行进行强有力的战略指导,而村镇银行尚处于初创阶段,经验不足、软件设施不足、管理能力不强,且所处环境特殊。因此,根据西南村镇银行现阶段的特点和所处环境,目前较为适合西南地区村镇银行的管理模式是战略控制型。当然,随着村镇银行的不断发展,将来管理模式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村镇银行管控的模式多种多样,以上五种模式都各具特色,各有优劣,在选择管理模式的时候需要进行详尽且深入的分析。但是,没有一个管理模式是村镇银行长期适用的,村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不断的发展,规模会扩大,环境会变化,银行自身也在变化,没有一种管理模式是永久有效的,当环境因素改变的时候,管理模式也要随之调整,在必要的时候甚至做出变革才能保证银行的健康发展。管理银行主要是要控制风险、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这样才能长期又好又快发展,最终实现发展战略目标。于是,村镇银行的管理模式也是在与村镇银行的磨合与共同发展中不断改善、调整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形式。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