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医的相关知识

中医的相关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医的相关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医的相关知识

中医的相关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中和文化管理

一、管理与文化

管理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管理大师彼・德鲁克曾这样论述,“管理是一种社会职能,隐藏在价值、习俗、信念的传统里,以及政府的政治制度中,管理是――而且应该是――受文化制约……管理也是‘文化’。它不是无价值观的科学。”任何一种管理理论和技术都是建构在一定社会文化的基础之上的。换句话说,任何一种管理制度或体系要起作用的话,必须要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载体。

现代管理源于西方,根植于西方文化,然而,其中许多基本哲理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至深的渊源和高度的暗合,当然也有很多显而易见的差异。如果我们在吸收西方先进管理理念、技术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承载该理论与技术的社会文化与本民族文化之间的共性与差异,那么这些管理理念或管理技术在实践运用中,其效能就会大打折扣。因此,从文化的视角去审视现代管理理念与技术尤为必要。

中华文化的主流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核心是“尚中贵和”的中和思想。本文主旨在于探讨儒家文化中的中和思想与现代管理之间的关系。

二、中和思想的文化内涵

要理解“尚中贵和”的中和思想,首先要理解“中”与“和”的含义。从“中”字起源上,通常认为:“中之一字,本义为射之命中”。也就是说,中是人们对射箭“中”的认识派生,应为狩猎经济见长的部族观念,它是夷殷所形成。因而,理学家程颐在为“中”下定义时,就作出“不偏之谓中”的解释,反映了“中”即“正”的含义。而“正”有“不偏”之意,即不左不右,不上不下,恰到好处,无过而无不及。

“尚中”作为一种原则是孔子提出来的。在孔子看来,“过,犹不及”,凡事叩其两端而中便是正道。《礼记・中庸》将“中”概括为处理万事万物的根本:“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通观儒家文化,“中”一般有中礼(或中道)、时中和适中之意。其中,中礼反映了循道的思想,主张遵循合理的制度和规律,讲的是“中”的标准或尺度;时中是“行权”的表现,即具体问题要具体对待,强调要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要随时变通以合于中。至于适中,强调的是“执两”、“用中”,即不偏执、不走极端,它是“中”在行为层面上的具体体现。

在某种意义上,“中”是手段,“和”是目的,也是衡量“中”的最终标准。“和”的内涵主要是指和谐,它包含自然界内部、人与自然、人与己、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循道”思想是“中礼”的外在表现,这里的“道”就是“和谐”之道。在中华文化中,贵和的思想由来已久。早在西周末年,周太史伯就得出了“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著名论断。春秋末年,齐国的晏婴也表示对“和”的重视。到孔子那里,对“和”的重视更变成了一种重要的原则:“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大小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自孔子之后,中国的思想家几乎都重视“和”的思想传统。

事实上,“和谐”是事物存在的本质。在宇宙生命的流变中,任何现象即存在,都是一个生命的过程;每一生命的过程,都是由无秩序均衡结构的状态,到秩序均衡结构状态的完成与解散,而重新建设新均衡结构之过程。一切存在都有“求生的意志”,“总要求继续存在,总不愿意死,……既然存在即生命过程,这一生命过程无论如何长久,终归是要死的、要结束的,因此所谓的“存在”,就是某一现象或某一事物相对保持一定的质、自产生到突变所持续占据的时间和空间,也即事物相对同一、和谐的发展状态或过程。换言之,只有和谐,万物才能生存;和谐的缺失,必然会导致事物的灭亡。因此,和谐是存在之道,维持和谐,也就是维持事物的存在。

三、中和思想与现代管理

1.中和思想与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组织的决策层根据上级的要求和本组织的具体情况,在广泛听取组织成员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整个组织的总体目标,然后逐级展开并落实到岗,变成每一个成员的个人目标和实施措施,形成一个全组织、全过程、多层次的目标管理体系,以达到激发和动员组织全体成员参与目标并为目标实现而奋斗的目的。

显而易见,目标管理深刻地体现出了中和思想的要义。有效的目标管理,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必须要“执两”、“用中”。“执两”就是要准确认识到目标之于组织外部与组织内部、组织整体与成员个体、上级与下级的价值的差异,“用中”就是要均衡“两端”的矛盾、兼顾各方面的利益。

而有效的目标管理,其实施的过程则需要“行权”。目标规定了总的方向,以及具体实施的步骤与方法。然而,组织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我们要能够有权变的意识与胆略。

而“和谐”则是衡量有效性的标准,更是目标制定的原则。所谓的“和谐”原则,就是要促使组织外部与组织内部、组织整体与成员个体、上级与下级均衡、有序地、可持续的发展。矛盾两端的失衡,必然会导致组织的动荡与混乱。因此,现代目标管理深刻地体现出了中和思想的内在要求。

2.中和思想与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是指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地域内的具有正常智力,能够从事生产活动的体力或脑力劳动者,它与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共同构成组织的三大资源。然而,人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生理心理素质与经验上。正是这些差异,造成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劳动能力。而不同的岗位对人的劳动能力要求也是有差异的,因此让有用的人到合适的岗位上,让每一个岗位有一个合适的人,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在人才招聘、任用与激励的过程中,这一原则无不贯彻其中。而这一原则即人职匹配原则。人职匹配原则是中和思想的内在要求。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和谐”就是要使个体所具备的能力与岗位所需要的能力保持一种平衡。如果个体的能力不能满足岗位需求的话,那么就是“不及”,可能就会影响到工作的完成;而如果个体的能力大大地超过岗位需求的话,那么这就是“过”。这样的话,一会造成人才浪费,二会影响人才的积极性,造成工作效率的降低。因此,人才的选拔与配置必须要做到岗位与人的匹配,做到无过无不及。“过”与“不及”是矛盾的两端,我们必须要“执两”而“用中”,以达到“无过无不及”。

人才的任用一方面要遵循人职匹配原则;另一方面,要做到“和”而不同。管理的实质就是使各种管理要素和谐有序。在组织管理中,和谐的员工关系意味着企业有一种在各个方面都能够真诚合作的气氛,而这种合作表现出来的信念和力量,共同作用于企业的最高目标,是使企业具备最大活力的源泉。除此之外,和谐的员工关系也有助于满足员工对人际关系的需要、相互尊重的需要,并有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组织的承诺度,从而极大程度地提高组织的创造力和竞争力,从而使得组织获得持续的、稳定的和健康的发展。因此,和谐的员工关系是组织致力于达成的目标之一。但是,“和”并非等于“同”。正如,孔子所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和”与“同”异,不同的东西和谐地配合叫做和,和的方面有所不同;相同的东西相加或与人混合叫做同,同的各方面之间完全相同。人才的任用,是将不同的人和谐的搭配,以产生最大的效能。

人员激励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其实就是如何用好人才的问题。人的差异性,决定了激励差异性原则的重要性。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人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优势需要。不同的人,其优势需要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激励的首要原则就是对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职务,要制定有不同的激励政策;对不同的人,要实施不同的激励手段。这一思想既体现出了中和思想“行权”的主张,也体现了中和思想“执两”、“用中”的内涵。“行权”对于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激励手段;“执两”就是要根据个体的需要,把握住激励“过”与“不及”的两端;“用中”即是激励手段符合个体的需要。“过度”的激励是资源的浪费;“不及”的激励达不到最大的效能。

3.中和思想与信息管理

信息贯穿于管理活动中的全过程。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都离不开信息。准确性、及时性、经济性是信息管理的基本要求。

准确性是信息的生命。只有准确的信息才能保证分析和判断的正确性。经济性就是要考虑信息处理与效益的问题。获取信息需要成本,应该在确保管理者决策需要的前提之下,用最少的钱,获取最大的信息价值。为了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经济性,必须要遵循“执两”、“用中”的原则。“执两”是一种全局的、系统的视野,就是要寻求到矛盾的两端:过与不及。过量的信息是“过”,其搜集的过程必然会损伤经济性原则,既耗时又耗力。过少的信息是“不及”,无法达到准确性的要求。因此,“用中”是解决信息管理准确性与经济性问题的根本手段。

及时性就是要迅速把握环境的动态变化,迅速地校正或调整管理策略或手段。组织环境瞬息万变,因此管理策略和手段必须要及时更新。如果环境变了,而管理策略和手段不能及时更新,就会滞后并阻碍组织的发展。因此,及时把握信息的动态变化,是确保管理持久有效运作的根本。事实上,尊重环境的变化,根据环境变化作出策略和手段上的调整,这是“行权”的基本要义。

中医的相关知识范文第2篇

随着全球社会经济的影响及国内相关对房地产政策的,国内现在的众多建筑施工公司对社会上每一条施工招标信息都格外的珍惜,从了解相关招标信息到分析信息的可靠新与成功率、再到联系业务,拿图纸,踏勘现场答疑,投标,送标开标中标,签合同,协助报建,进场等一切与项目施工管理有着密切的关联,都属于前期的策划,那么一切的策划到如果最终的中标再到施工、竣工维保,这一过程的管理正是我最想和大家探讨的。

一个工程从了解到招标信息到最终的中标,这一过程漫长,历经着接触洽谈,购买图纸,踏勘现场,答疑,投标、送标开标,中标、签合同,协助报建,进场等一切事宜,但真正的能走到最后进场开工时何等的困难,经营部是走一步,联系业务到拿回图纸,送预算科及技术科走第二部,这当中还有相关材料及其他事宜的询价、预算科与技术科的答疑等事宜都需要材料科、经营科、技术科的通力协助,经营科要随时关注招标单位的信息,直至最终完成封标送标到最后开标,每一环节每一涉及的科系都必须像安全方面“三定原则”安排专人负责专项任务直至结束,环环协助直至最终胜利中标。

中标后的第一步就要进行项目班子的组织及协助甲方报建工作,从项目管理理论来说项目班子组建的好坏对今后的项目管理起着一定的作用,施工组织机构的建立应遵循以下的原则:根据拟建工程项目的规模、结构特点和复杂程度,确定拟建工程项目施工的领导机构人选和名额;坚持合理分工与密切协作相结合;把有施工经验、有创新精神、有工作效率的人选入进领导机构;认真执行因事设职、因职选人的原则,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相关拟派人员需提前通知,让其做好心理准备,做好离开前项目部的工作交接任务,由于现在人员调动的突发性及随意性,往往因之前项目部相关人员没完成该做的工作或没书面交接相关未完成的及需完成的工作,极易造成接手人员接手后的无头绪性及恼怒性,这一事件对施工员来说,工程的施工连续性,全方位掌握性很难把控、对资料员来讲,资料的完整性很难控制、材料员的账务结算及与新材料员的交接相关供应商的信息等一切都是必须考虑的。组建好了项目班子后公司就将相关人员的资质证书及公司资质送至甲方协助报建,有条件的可以帮助甲方报建可以以显诚意。第二步技术科要做好现场临时设施的布置方案及相关施工方案的编制,经营科、材料科穿行相关租赁设施、材料及班组合同洽谈签订工作。

待甲方书面通知或电告进场后,外部方面:公司应委派之前与甲方接触较多的某些人员可带着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总施工等一线人员去甲方引荐介绍,互换联系方式以便以后工作中的沟通联系。内部技术方面:1、熟悉、审查图纸和有关资料⑴检查设计图纸和资料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及施工规范(如03G101与11G101现还处于过渡阶段);设计图纸是否齐全,图纸本身及相互之间有无错误和矛盾;图纸与说明书是否一致,将所发现的问题在图纸会审中提出以消灭图纸的差错。⑵搞清设计意图和工程特点、施工的特殊要求、了解建设单位的要求。⑶熟悉施工现场的地质、水文等勘测资源,审查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是否符合现场实际情况。⑷明确业主对建设期限及投产的要求。2、收集资料进行施工准备时,不仅要从已有的图纸、说明书等技术资料上了解施工现场情况和工程的施工要求,还必须进行实地调查,需调查的资料包括:实际自然条件等资料的收集,如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质、水文和气象等资料;技术经济条件的资料收集,如现场的环境,地区的资源供应情况,施工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材料及水电的供应情况,施工地区的通讯条件,地方劳务市场及生活保障条件。

人员管理方面:⑴项目经理:遵循项目经理责任制,及时了解现场全部情况,及时对现场进度、安全、质量情况进行调整与处理。⑵技术负责人:要提前熟悉研究图纸,对图纸中不明白或不符合现行政策及规范的及时提出疑问报甲方、监理、设计释疑,同时及时解决各方的咨询、编制施工方案⑶测量员:俗话说要想施工,放线先行。基础与主体施工,尤其是基础阶段众所周知是最难的,由于工程工程结构的难易程度不一,定位放线的量度与难度有大有小,项目部要安排专人组成测量小组,做到定人、定仪器,相关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必须在整个工程开工前进行校核,然后定期进行校核,控制桩及控制线线必须经技术负责人、专业监理复测后签字确认无误后作为基准引测点,水准点、控制桩必须做好保护且定期检查有无被破坏扰动⑷资料员与试验员:进入项目部后及时去当地的质监站、试验室了解当地的送检要求、检测要求、资料要求、送档备案要求、要做好一切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对内对外的发文均要做好签收记录以免扯皮、有时间就去现场熟悉工程进度进行相关报验,不熟悉之处及时与施工员联系,做到资料及时绝不后补,给以后的结算提供保障依据,对检测不合格的材料要及时处理,处理不了的需及时告知项目经理或技术负责人。⑸预算员:做好材料的预报、相关现场签证及工程进度款编制、班组结算。⑹材料员:先行对大型消耗型材料如钢材、模板、混凝土、水泥、砂石等及周转租赁型材料如钢管、门架等进行当地或异地询价,做到货比三家(同等价格比质量,同等质量比信誉,同等信誉比服务),多方询问后以书面形式尽快汇报公司经理,经公司经理及项目经理、相关人员的协商,做出最终的决定;购买材料时将相关材料证明文件带回交予资料员。⑺仓管员:仓管员与质检员按照材料购销合同的相关要求协助材料员做好入库验收工作,做好材料发放工作,做到出库要有施工员签发的领料单,每月做好报表交财会进行项目核算。⑻施工员:做好施工现场安排调度,指导施工,同时协助质检员做好质量检查。⑼质检员:做好现场质量检查,配合监理进行分项工程验收与隐检工作。

后勤管理方面:供应好施工人员与工人生活与饮食方面所需,从事饮食作业的人员需到疾控中心作健康状况检查,从源头上控制卫生环境,服务方面基本做到饭菜可口卫生,数量适中;定期检查宿舍卫生状况,做到无传染病发生。

现场管理方面:施工员要对现场材料进行合理使用,监督班组节约使用,施工机具及材料布置堆放要合理,以免影响其他施工,同时与其他工种施工员多沟通协调配合,及时与预算员协商材料的采购时间,做到不因材料不足而中断施工,基础与主体施工阶段天气的掌握,尤其是基础浇筑混凝土时特为重要,提前掌控信息,资料员与施工员要做好施工日志及天气记录,为今后可能的工期索赔提供依据。

进度管理方面:严格按照项目初期的预定进度计划进行,编排周进度计划及月进度计划,如发现进度有偏差及时进行纠偏,同时要求班组有足够的劳动力,对班组进行时间节点限制,到时间必须交活给下道工序施工。

安全管理方面:项目安全员对一切进场的施工人员做好入场安全教育并做好相关交底,加强现场检查与巡视力度,尤其在施工用电、高处作业,临边洞口防护,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方面,对施工中的安全隐患按“三定原则”要求整改,及时复查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

质量管理方面: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使用,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对隐蔽验收部位要着重检查,工序交接要办手续,尤其对现行质量通病出现的较多方面(如外墙、卫生间、屋面渗漏,楼地面开裂等问题)需提前纠集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施工员、施工班组长进行专题会议讨论,做好专题技术交底,加强现场检查与巡视力度,以尽最大努力减小质量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加强成品保护观念。

验收备案方面:资料员协助技术负责人做好施工资料的整理与编制,对符合的验收内容及时报请验收,联系组织责任单位前来验收,对验收记录及时做好签字与盖章归档。

中医的相关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学术资源 利益相关者 课题立项

1 课题资源配置中的利益相关者

学术资源是指能够被用来促进学术发展,加强学术竞争力的各种有形、无形资源,包括学术职务、建制、人员、经费、设施、项目、奖励、学术刊物等。①在学术资源配置过程中,主要的利益相关者为学术权威与行政领导者,学术资源的提供者。②还包括高校内的普通教师和广大学生。课题资源是学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利益相关者在课题立项过程中则体现为课题评审专家与课题管理部门,课题的提供方,课题的申报者。

在高校课题立项过程中,各个利益相关者出于对各自群体、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考虑,每一个利益相关主体相互之间展开了一场非制度化扩展自身权力的影响力,并试图用一个最利于自身的策略和方式的权力博弈行动。这场权力博弈行动虽然存在合作性的正和博弈,但以非合作性的零和博弈为主导。这场权力博弈的结果是,课题资源配置效益不高;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进行干涉,权力结构倾斜;学术权力主体消极对待课题评审过程;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存在冲突。

2 课题立项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的博弈方式

2.1 计划和分配方式

组织政治行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参与权力博弈的各权力主体掩盖它的真正动机和企图,对学术资源的竞取都是以“组织的最大利益”为旗帜来进行。不过在处理关系时,惟有合作博弈才能够增进妥协双方的整体利益,选择对抗性博弈则只能陷入对资源浪费的境地。高校课题立项过程中各参与主体往往能够达成合作和妥协,以实现“双赢”或“多赢”。

为了满足学校发展的需求,除了自由选题外课题管理部门往往会制定一些课题指南来引导各学院、科研机构的申报者在选定的范围内进行研究。申报者为了提高自己的成功率,会将自己所研究的领域与课题指南中的内容相互结合,满足课题指南的要求。在课题评审过程中,课题管理人员也会对课题评审专家提出一些学校的要求。为了兼顾各学院的利益,课题管理部门会在课题通知上说明每个学院申报课题的限额,通过这种分配行为达到平衡各学院利益的目的。目前我国高校存在有两种限额方案,一是将所有课题指标平均分配给各个学院,所有学院所能上报的课题数目是一样的。另一种会考虑各个学院的规模,教师人数,学院对该课题历年的重视程度等因素进行名额的分配,当一个学院申报的课题数目没有达到学校要求的下限,在第二年的课题申报中,会减少该学院的申报上限。利用这些行政手段,课题管理部门可以对课题资源达到控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而各学院在积极配合学校课题计划的同时,也能够获得更多的课题资源。

2.2 行政干涉方式

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在课题立项过程中的博弈属于不对等博弈,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在博弈的初始条件方面来看,相差比较悬殊,其博弈规则也是行政权力所指定的,学术权力实力相对较弱势,一般只能服从行政权力,这就给了行政权力主体干涉学术事务的空间。主管校长、课题部门的管理人员可以直接通过自己的职权对结果进行干涉,用最少的付出获得所期望的利益。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行政干涉的方式是对学校短期目标实现的最便捷的方式,但是过分的对行政权力的滥用,不仅侵害了学术权力主体的合法权益,也是对高校课题资源配置秩序的一种破坏,其最终的博弈结果是不公正的,课题资源配置的效益也是不高的。

2.3 印象管理方式

印象管理是指人们试图控制他人对自己形成的印象的过程。人们留给他人的印象表明了他人对自己的知觉、评价,甚至会使他人形成对自己特定的应对方式。所以,为了给目标观众留下好的印象,得到目标观众好的评价与对待,人们会用一种给他人造成特定印象的方式来产生行为。③在课题申报过程中,由于课题管理部门课题资源的分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各个学院在对课题资源进行竞取时,给课题管理部门留下重视课题立项的印象就十分的重要。因此,目前课题立项过程中,以学院为代表的基层行政权力和基层学术权力会采取印象管理这一方式来增加获得更多课题资源的机会。但是印象管理的策略也有其负面作用,这种方式完全以“办事正确”为核心,即对课题管理部门来说是“正确”的。从而将课题申报这一学术性的事务以行政长官的信念和意识为指导,以满足课题管理部门的需求来换取课题资源。同时,这些繁杂的印象管理活动使得形式主义成为高校院级行政管理层的管理特征,课题质量并没有因为印象管理的实施而得到实质性的提高,进而使得课题资源的使用效益也得不到提升。

2.4 合谋方式

合谋是非程序性获取课题资源的方式。课题申报者和对课题立项有决策权力的管理人员或者评审专家之间已经达成了一种默契。可能是事前的约定,也可能是一种心照不宣。在较高级别的课题立项过程中,申请者获得资源,这项资源必将有很大部分划归项目等资源的审批者。这样一种以合谋方式分配资源的情形在中国并不鲜见。④虽然,校级课题资源较更高级别的课题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但是在其立项过程中“打招呼”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申请者获得课题资源的同时,帮助他获得课题资源的行政人员或者评审专家在高校其他利益事件发生时,该申请者可能会对他们获取利益、甚至在权力竞争中起着关键作用。而且这种合谋主要是各学科中的有影响的学术权威甚至是学术寡头与行政力量的合谋。与西方的大学体系相比,即使与那些受到政府直接而强大的管理的国家的大学体系相比,中国现行大学体系和其他学术体系之中的学术寡头,有更为强大的行政力量为其依凭,从而获得对许多学术资源的垄断性的权力。而且现在的情况是越来越多的学术寡头,其所具有的学术成就和造诣远称不上学术权威,而却通过上述那个行政体系依靠非学术的因素获得巨大的学术控制权。⑤

2.5 申诉与抗议方式

课题立项结果最终公布以后,必然会有一部分申报者未获取课题资源,当他们认为自己遇到不公的待遇时,有可能采取抗议和申述的方式。然而,我国高校的校级课题立项过程中并没有从制度上为申报者申诉提供保障,也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此类的事务。然而,在一定程度上申诉和抗议的方式也能够对改善校课题立项工作起到一定的作用,至少张某的申诉和抗议引起课题管理部门的重视,在张某申诉后的下一年教改课题评审中,该校的教改课题管理部门加强了对重点课题立项的审核,鼓励在专家评审阶段评审专家们不要完全按照学院初评意见提出审议的意见,保障重点课题的立项质量,防止类似的申诉方式再次出现。

3 增强合作:利益相关者合作性博弈的途径

在课题立项过程中,利益相关者之间有这么多的博弈方式,是因为每个利益相关者都有其各自的利益诉求。其中各一个主体的利益诉求都包含着两种形式,一种是每类权力主体是由不同的个体组成,这些个体都是自己利益的理性寻求者,同时所有的权力主体共同构成了整个课题立项过程的所有方面,是一个集体,这个集体是团体自身利益的理性寻求者。组织的存在是为了增进整个集体和每一个人共同利益,课题立项过程的高效公平则意味着使得课题立项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在拥有共同利益的同时,也拥有不同于整个高校或者每一个利益相关者纯粹的个人利益。因此,在课题立项过程中,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不仅有矛盾和背离也有一致的一面。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博弈也充分的体现着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对立统一。在行政权力追求效率、规则,学术权力追求自由、创新时,两者都在为课题资源优化配置,给高校的发展提供动力进行努力,为整个教育事业的进步做出贡献。

同时在课题立项过程中,课题管理部门、评审专家和申报者完全有条件进行充分的交流,另一方面在课题立项过程中每个权力主体之间都可能存在过共同工作的经历,他们拥有相互信任和信息共享的良好基础。在加强外部监督机制的前提下,可运用选择性的激励手段,对课题立项过程中的评审专家和课题管理人员实行激励措施,同时将这种激励措施根据评审专家和课题管理人员在学术和行政上不同的身份予以区分。避免他们在课题立项过程中,行使权力时的“越位”和“缺位”,使他们各司其职。另外,在教育需求日益旺盛,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课题评审专家、课题管理部门、课题申报者之间能相互协调、加强合作将可以为高校的有序发展提供支持,并争取到更多的外部资源,促进高校尽可能大的提高行政效率,同时取得更多的学术研究成果。

本文系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高校学术资源配置中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分析和治理研究”(CXL X12_0944)研究成果

注释

① 冯向东.大学学术权力的实践逻辑[J].高等教育研究,2010(4).

② 李响.高校学术资源配置中的权力关系与治理――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J].现代教育科学,2013(1).

③ 李佳曼.自我监控与组织文化对印象管理选择的影响与关系[D].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4.

中医的相关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字:工程项目 质量控制 控制体系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建设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和建设项目的投资效果,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建设工程质量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保证其达到预定的目标,是工程进行项目管理的中心任务之一。

质量的定义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的和隐含需要能力的总和。质量主体是“实体”,实体可以是活动和过程,也可以是活动和过程结果的有形产品,也可以是某个组织体系或人,以及以上各项的组合。

在工程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对工程项目质量影响的主要因素有五大方面,即4M1E,指:人(Man)、材料(Material)、机械(Machine)、方法(Method)和环境(Environment)。因此,事前对这五方面的因素严加控制,是保证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的关键。

一、人的因素

包括人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能力因素、建设项目的决策因素、建设工程项目勘察因素、建设工程项目的总体规划和设计因素。

1、人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能力因素

人是质量活动的主体,对建设工程项目而言,人是泛指与工程有关的单位、组织及个人,他们对工程项目质量的影响贯穿于自始至终全过程。包括: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承包单位,监理及咨询服务单位,政府主管及工程质量监督、监测单位,策划者、设计者、作业者、管理者等等。

2、建设项目的决策因素

没有经过资源论证、市场需求预测,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建成后不能投入生产或使用,所形成的合格而无用途的建筑产品,从根本上是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不具备质量的适用性特征。同样盲目追求高标准,缺乏质量经济性考虑的决策,也将对工程质量的形成产生不利的影响。

为了控制建设项目的决策因素,要求建设项目的立项,必须在进行详尽的可能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决策。

3、建设工程项目勘察因素

包括建设项目技术经济条件勘察和工程岩土地质条件勘察,前者直接影响项目决策,后者直接关系工程设计的依据和基础资料。

4、建设工程项目的总体规划和设计因素

总体规划关系到土地的合理利用,功能组织和平面布局,竖向设计,总体运输及交通组织的合理性;工程设计具体确定建筑产品或工程目的物的质量目标值,直接将建设意图变成工程蓝图,将适用、经济、美观融为一体,为建设施工提供质量标准和依据。建筑构造与结构的设计合理性、可靠性以及可施工性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二、建筑材料、构配件及相关工程用品的质量因素

它们是建筑生产的劳动对象。建筑质量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工业的发展,原材料及建筑装饰装潢材料及其制品的开发,导致人们对建筑消费需求日新月异的变化,因此正确合理选择材料,控制材料、构配件及工程用品的质量规格、性能特性是否符合设计规定标准,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质量形成。

三、机械设备的质量因素

机械设备是工程建设不可缺少的设施,目前工程建设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都与施工机械关系密切。机械控制包括对施工机械设备、工具等的控制。要根据不同工艺特点和技术要求,选用合适的机械设备:正确使用、管理和保养好机械设备。为此要健全“人机固定”制度、“操作证”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保养”制度、“安全使用”制度、机械设备检查制度等,确保机械设备处于最佳使用状态。

四、工程项目的方法因素

所谓方法,即工程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方法。包括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组织方案。前者指施工的技术、工艺、方法和机械、设备、模具等施工手段的配置,显然,如果施工技术落后,方法不当,机具有缺陷,都将对工程质量的形成产生影响。后者是指施工程序、工艺顺序、施工流向、劳动组织方面的决定和安排。

五、工程项目的环境因素

包括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环境;施工现场的通风、照明、安全卫生防护设施等劳动作业环境;以及由工程承发包合同结构所派生的多单位多专业共同施工的管理关系;组织协调方式及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系统等构成的管理环境。这些都对工程质量的形成产生相当的影响。

质量控制,是指为实现预定的质量目标,根据规定的质量标准对控制对象进行观察和检测,并将观测的实际结果与计划或标准对比,对偏差采取相应调整的方法或措施。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体系则是针对控制对象(产品或项目)形成的一整套质量控制方法和措施,也指形成的相应计算机质量控制软件系统。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体系是面向工程项目而建立的质量控制系统。

1、分层法又称分组法,就是将收集来的数据按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条件分组,每组就叫做一层,用以调查分析质量问题的关键的方法。它先将存在的质量问题数据按一定的标志加以分组,以便找准问题的症结,然后对症下药。

2、调查表法又称统计分析表法,是利用专门设计的统计表对质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粗略分析原因的一种工具。

3、直方图法直方图又称质量分布图、矩形图等。它是对从一个母体收集的一组数据用相等的组距分成若干组,画出以组距为宽度,以分组区内数据出现的频数为高度的一系列直方柱,按组界值(区间)的顺序把这些直方柱排列在直角坐标系内。直方图法是通过频数分布,分析数据的集中程度和波动范围的统计方法。通过它可以了解工序是否正常,能力是否满足,并可推测母体的不合格率,又可确切地算出数据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4、控制图法其控制图又称管理图,它是指以某质量特性和时间为轴,在直角坐标系上所描的点,依时间为序所成的折线,加上判定线以后所画成的图形。管理图法是研究产品质量随着时间变化,如何对其进行动态控制的方法。它的使用可使质量控制从事后检查转变为事前控制,借助于管理图提供的质量动态数据,可随时了解工序质量状态,发现问题,分析原因,采取对策,使工程产品的质量处于稳定的控制状态。

5、排列图法又称主次因素排列图法,是指把影响项目质量的所有因素逐一排列出来,从中区分主次,抓住关键问题,采取切实措施,从而确保项目质量。

6、因果分析图法也称质量特性要因分析法,其因果分析图按其形状又称为鱼刺图,或称树枝图,也叫特性要因图。所谓特性,就是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所谓要因,也就是对质量问题有影响的因素或原因。这是一种逐步深入研究和探讨质量问题,寻找其影响因素,以便从重要的因素着手进行解决的一种工具。对于造成质量问题的直接原因,在其表象之下通常隐藏着较多更深层次的因素。这些因素有大有小,有原因有结果,可以通过研究逐步将这些原因依照大小次序或因果关系逐一找寻出来,用主干、大枝、中枝、和小枝构成树枝状图清晰的表示出来,进而寻求对策,排除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

7、相关图法又称散布图法,这种图可以用来分析研究两种数据之间(通常指影响因素与质量特性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密切程度如何,进而对相关程度密切的两个变量,通过对其中一个变量的观测控制,去估计控制另一个变量的数值,以达到保证产品质量的目的。

结束语:

工程质量问题关系到工程项目的建设效果甚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工程质量与控制的基本理论,从工程实际出发,在工程建设中把好质量关,从制度上、组织上、人员上加强全过程管理、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清除工程质量隐患,保证工程建设项目能够达到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贵良 牛季收、施工项目管理、科学出版社、2004年7月

[2] 朱连 樊飞军、施工项目质量控制与合同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9月

[3] 张智钧、工程项目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

[4] 时现、建设项目质量控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

中医的相关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项目质量管理;医院;信息系统;用户需求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6.042

[中图分类号]R197.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6-00-01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加大了医疗事业的信息化建设投资比重。尽管现阶段医院信息系统在国家政府部门的扶持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由于系统建设缺乏科学系统的管理仍存在一定问题。基于这一现状,对项目质量管理在医院信息系统实施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医院信息系统项目质量管理的特点

1.1 系统实施的持续性

由于我国各大医院的管理模式与管理制度存在差异性,医院信息系统质量管理缺乏统一性的行业规范标准对系统进行指导。由于各大医院对信息系统建设的要求不同,信息系统软件难以适用于所有医院系统,由此可见,项目质量管理在医院信息系统的实施是一个持续性过程。

1.2 系统建设的阶段性

项目质量管理在医院信息系统中的系统建设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应当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根据医疗市场以及医院实际发展情况,制订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在发展过程中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及时调整系统建设目标。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具有阶段性特点,需要通过制订分期目标并规划建设方向,逐步实现医院的数字化建设。

2 项目质量管理在医院信息系统实施中的应用

2.1 完善的用户需求分析

充分的用户需求分析是确保项目质量的关键因素。为实现项目质量管理在医院信息系统中的实施,应当将与医院信息系统有关的员工按类别进行分析,并通过类别性的划分对需求来源进行明确,从而根据对用户需求分析的差异性分析哪些用户可以为系统分析人员提供决策。同时,应当拓宽用户需求的调查方式,安排责任心较强且业务较为熟练的调查人员完成调查工作。在获取调查表反馈后,应当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对关键项目有关人员进行访谈,在访谈过后召集有关人员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合理分析与整理,从而制订严密的质量管理计划。

2.2 可靠的项目质量保证

项目质量保证主要通过对系统实施过程的管理活动进行不断地检查、度量与评价,优化项目质量管理。通常来讲只有当项目完成并可以交付后,质量保证活动才得以结束。

2.2.1 质量影响要素分析

质量影响要素主要指的是对项目可能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质量影响要素在项目进行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产生,院方领导的支持程度、人员素质以及人员观念意识都可能会成为影响项目质量的重要因素。质量保证职能就是尽可能地在事前阶段减少不利因素产生的几率,并在事中阶段对不利因素进行有效解决,在事后阶段对不利因素产生原因进行及时总结,从而有效防止不利因素再次产生。

2.2.2 质量保证措施分析

质量保证措施主要指的是用户方和开发方共同遵循的规范准则,通常来讲质量保证措施主要包括文档质量保证、售后质量保证、日常定期检查以及项目验收审核等。项目整体质量的优劣,从根本上讲取决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措施。文档质量保证需要专业人员对文档进行管理,售后质量保证则需要确保开发方对用户方提供售后服务的及时性以及对实施项目的支持。

2.2.3 质量超越循环分析

质量超越循环又称质量保证流程,主要有理解客户需求、获得客户承诺、衡量客户满意度、提供服务、进行学习与分享等5个步骤循环执行。质量超越循环实质上是项目质量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实施的过程,在项目计划阶段,需要从宏观角度对医院的项目期望值与风险因素进行衡量,并在获取医院承诺的基础上对医院提供服务并监控服务进展。在提供服务后,要认真衡量医院用户的满意程度,并根据项目总结报告进行学习与分享。

2.3 全面的项目质量控制

为了在医院信息系统中提高项目质量管理水平,应采取全面的项目质量控制,持续性地循环进行项目质量控制工作。项目质量控制实质上是确保项目质量得以实现的过程,因此质量控制应当贯穿于项目进行的全过程。为有效控制信息系统产品质量,应当合理地加强测试环节,让用户真正地参与测试工作,从而及时发现项目各个阶段存在的缺陷,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由于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医院临床医护人员计算机熟练程度不高,且存在对网络系统认识模糊的问题,因此,在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合理培训,并科学跟踪项目执行过程,及时处理影响项目质量的各种因素。

在控制项目质量的过程中,把变更控制与质量控制作为重要的过程,为避免项目范围的无效蔓延,应有效控制项目的动态变化情况,制定相应的变更控制流程,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评估变更影响,并及时提出应对措施与策略。

3 结 语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医院的工作量逐步加大。为提高医疗工作效率,现代化医院信息系统引入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差错率,提高了工作效率。医院信息系统的项目质量管理需要完善的用户需求分析、可靠的质量保证以及全面的质量控制,来解决传统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