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雕塑的艺术特色

雕塑的艺术特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雕塑的艺术特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雕塑的艺术特色

雕塑的艺术特色范文第1篇

一、中国特色佛教雕塑艺术的形成

一千多年前,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最初传入中国的是佛教的思想,因佛教文化源于古印度,传人中原后佛教造像的形式与内容大都呈现异域风貌。两晋南北朝社会大动荡时期,来自异域的佛教思想得到迅速发展,与中国传统的儒家等思想有了更大的交流,衍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雕塑艺术,并有了飞跃般的发展。南北朝时的佛像雕塑,传世遗物较少。但从现在仅有的一些造像来看,其风格有着明显的特点,佛像面部安详柔和,尤为幽雅静温,具有更多的中国传统色彩,甚至还带有早期还不成熟的佛像制作风格。佛像雕塑家戴逵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佛教艺术具有民族特色,不在是单纯异国佛教文化,不再属于印度的佛教雕塑文化,而是从此走上了独立的发展道路。这一时期也是可以说成是中国佛教雕塑艺术的形成。这一时期的佛教雕塑等艺术作品中出现的人物形相,大多面目清瘦、褒衣博带,神采飘逸,这基本上是南朝士大夫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的真实写照。由此而形成的“秀骨清相”的风格,成了具有明显时代特征。北魏代表东临淄龙泉寺内的佛像神态宁静,身姿飘逸,高贵典雅,充分体现出北魏后期佛造像雕刻追求神韵与风雅的艺术特征,庄重厚实的质感反映了北魏少数民族的社会政治、宗教和石雕艺术史以及山东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等,

二、中国特色佛教雕塑艺术的发展

唐代贞观之治给社会带来了稳定和平,繁荣昌盛。丝绸之路促进了印度佛教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让中国佛教雕塑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唐代可以说是佛教造像的黄金时代,经过魏晋时期的消化和吸收,外来的佛造像样式已极为完美、不露生硬痕迹地与中国传统雕塑相结合,创造出极为成熟典雅的佛像样式。佛像面相饱满,头部为螺型或水波式发型,肉髻相对于隋代较为高耸,大耳下垂,神采稳重而又不失慈祥;佛像身体比例匀称,结构合理,体态丰腴,丰满,袒露的胸肌起伏变化,写实性较强;体态天然舒展,具有很强的动态感;衣饰有通肩式,袒右肩式和褒衣博带式,更多的是方领下垂式,衣料质感柔和轻薄;台座多为束腰式,有六角,八角,圆形或花口形底边;衣纹流利,下身衣褶悬搭于座前若台布,具时期特征。这一时期佛像雕塑充分体现唐时民俗文化所具有的艺术特征。

三、中国特色佛教雕塑艺术的平民化

宋元朝时期,佛教造像受当时理学的影响,宣传佛家的禅观思想,同时也宣扬儒家的忠孝仁义思想,使造像成为儒佛糅合的产物。中国佛像雕塑艺术渗入了民间,更在民众化、现实化,佛像所展现的也是现实人物的性格和情态。宋时盛行佛教密宗,佛教不再仅仅服务于统治阶级、教化民众,而是趁于平民化,因而所表现出的佛像也更为亲和。如密宗佛教造像笑口弥勒的雕像最为著名,为一时代表。它那憨厚质朴、纯真无邪的笑容,看来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笑,吸引着大批游人和朝拜者,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自此后,中国佛教雕塑艺术不但更为平民化,而且其自印度带来的宗教色彩也相对削弱,反而是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性得到了增强。

四、结语

综上所述,明万历以后,对内禅、教、律等宗学说得到了进一步对融合,对外受儒、释、道三家的风气的影响。清初虽然朝廷对汉地佛教进行了发展限制,但雍正主张佛道异用而同体,提供我国佛教各派更次得到进一步融合。本土化的佛教思想深受士民大众的信仰,并使中国佛教雕塑艺术也更具有特色,更为大众化。可以说中国佛教雕塑艺术经过历史的沉淀与发展,受益于我国开民兼容文化的影响,中国佛教雕塑艺术成了极具我国民族文化特色的雕塑艺术。

参考文献:

雕塑的艺术特色范文第2篇

关键词:雕塑艺术设计;城市公园;应用研究

随着现阶段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以及审美意识正在不断提高,这导致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追求的往往不仅仅是舒适,更注重的是对于生活内涵的追求。在人们生活中,城市公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们可以在此进行休息、娱乐活动的进行,城市公园的所有设施均是为了人们的生活而提供服务。在这一过程中,雕塑艺术设计的应用,不仅仅能够进一步美化城市公园,还能够进一步体现城市的特色以及内涵,要重视这一方面的应用。

一、雕塑作品的类型

1、以人物、动物为主题

在城市公园设计过程中,雕塑设计的运用,往往都是以人物、动物的形象出现。在进行造型方面选择中,主要选择具有当地特色的形象。例如,在无锡太湖边马山秦履峰南侧的小玲山地区,在这里有一座大佛,人们都称之为灵山大佛。这一雕塑选择的人物原型是青铜释迦牟尼佛。这一雕塑高大雄伟,生动形象,能够较为全面的展现地方特色,被当地人们所喜爱。在进行城市园林设计过程中,若是选择动物形象,则主要代表的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望。例如,人们对于和平的向往,就使用鸽子的形象,要想不断提高其设计水平,进一步表达当地的问题特色,就要根据当地历史、文化发展情况,选择具有特殊意义的动物进行造型的选择。

2、以植物为主题

以植物为主题的雕塑设计在整个城市公园中的应用更具有相应的实用性。从实用的角度上来说,以植物为主题的雕塑设计主要的造型为树桩、树干等,其主要作用是供人们进行休息时用,若是栏杆也会起到早名的作用。其中,还有部分设计师根据实用性原则,将垃圾桶设计成树桩的形象,同时,这一种雕塑设计具有高度模仿的特点。这一特点让人们很难辨清这些雕塑是真是假,在增加城市公园情趣的同时,但又不缺乏实用性。

3、以抽象几何为主题

在选择这一类型的雕塑的过程中,设计师们往往会从这些形象的内涵、深层次角度进行出发,主要体现的是现代艺术的魅力。人们对于这一类型的雕塑更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这一设计往往存在飞速发展的现代城市中。

4、以山石为主题

在我国古代园林设计过程中,假山石的应用技术高超,其造型独特令人惊叹,例如,苏州园林中狮子林叠石、留园冠云峰等。因此,在现阶段城市公园设计的过程中,也有相应的雕塑设计师采用以山石为主题,与公园中相应的景色相协调,进而构成独立的景观,让整个城市公园设计充满一种古典的气息,让人们置身于山水之间,进而营造出古风古韵的气息。

二、在城市公园中雕塑艺术设计的取材以及表现形式

在进行整体城市规划中,进行城市公园的设计对于丰富人们生活、改善人们生活环境、提高城市规划水平具有关键作用。在人们生活中,公园可以作为一个进行休闲活动、社交的场所。在考虑到实用性的同时,还要同时城市文化的体现。

1、取材

从以上分类介绍分析,雕塑艺术设计的取材较为广泛,这就意味着再设计过程中可以进行广泛的造型。同时,在城市公园中,雕塑艺术设计并不需要像纪念碑雕塑那样具有特殊的含义,只要能够体现出这一城市的特色以及文化,均可以选为雕塑造型。同时,若是在人口较为密集的城市公园中,设计人员要注意雕塑设计的实用性,进而更好地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2、表现形式

首先,虽然说在进行雕塑艺术设计过程中要求要具备体现里,能够进行城市特色的表现,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禁止出现标语性的建筑造型。这主要是因为考虑到整体公园的协调,标语性雕塑十分容易导致整个公园显示的十分呆板,无法给人们积极向上的感觉。这将会导致公园设计的说白点,因此,雕塑设计应该从造型上打动人心。其次,协调性是我国园林设计师一直追求的目标,因此,在进行雕塑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到所设计的雕塑造型应该与整个公园的氛围相一致。通过这样的表现形式,才能够让雕塑与公园融为一体。最后,在进行雕塑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其雕塑的造型应该时尚新颖,应该具备创新的特点,最好是能够与当地的文化特色相互结合,进一步体现出当地的特点。

三、雕塑艺术设计在城市公园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

1、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一个问题就是解说系统不完善,虽然在公园中,雕塑艺术体现出了丰富的地域文化,但是,有部分雕塑并没有很明确的进行解说,这导致人民并不了解这些雕塑的意义,更无法了解其中存在的文化含义;其次,就是公园的私密空间相对来说较少。在进行城市公园建设过程中由于建造大量的景观以及相应的雕塑,这导致工人们进行休息的空间较少。

2、建议

首先,要进行解说牌的增设。要对雕塑所要表现的意义进行全面的解释,让人们能够对雕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在进行解说牌设计的过程中,其形象要与周围的环境相符合,通过这样的方法,雕塑就可以很好地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利于人们的观赏。其次,要进行私密空间的增加。例如,可以增加人们休息的地点,让老人、小孩有各自的活动范围,让人们在公园中有更多的选择,在体会大自然的同时,还能够感受到雕塑的文化气息。四、总结综上所述,进行雕塑艺术设计对于提高城市公园建设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结合现阶段雕塑艺术设计的应用情况,对其分类、取材、表现形式以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进行提出,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作者:陶继锋 单位:乐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夏娃.城市设计中公共艺术的经验与延伸——以西雅图奥林匹克雕塑公园和山东烟台滨海景区为例[J].雕塑,2015,01:47-49.

[2]王宜军.基于空间环境特征分析的城市雕塑总体布局规划——以湘潭市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5,09:67-70.

雕塑的艺术特色范文第3篇

从以上可以看出,现代陶瓷雕塑创作,不外乎解决传承与发展、传统与现代,抽象与具象的关系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处理好陶瓷雕塑艺术设计问题。提起景德镇的艺术设计,大多会认为是陶瓷产品的设计包装,抑或是日用陶瓷产品的普通设计,而鲜有人把它与陶瓷雕塑挂钩。陶瓷雕塑艺术设计是陶瓷雕塑艺术创作的重要途径,雕塑是以造型艺术展现艺术美,同时兼容色彩学、材料学、建筑学、美术学诸多学科要求,陶瓷雕塑还兼具了陶瓷学与陶瓷文化学科等。它的材质从软到硬,由冷到热,从平面到立体,从形体到意像,它实现了陶瓷从泥到火的涅磐。陶瓷雕塑设计通过形体造型的构思、变化,通过雕塑题材的涉及与使用升华,将美术中绘画拓展延伸、将建筑中力学平衡,实现了人类造物的梦想。陶瓷雕塑艺术设计具有极大的构思空间,它可立据传统雕塑模式,借鉴石雕、牙雕、木雕等技法精华,同时摒弃其不足,陶瓷雕塑可以在其烧制时修改完善,同时它丰富的可塑性,为艺术家提供了极大的创作思维空间、制作施展空间,在艺术技巧上、个人品味上,也为雕塑家布设了重重障碍,提出了诸多的挑战。

当今景德镇陶瓷雕塑无外乎两种模式,一种是走中国传统的路子,另一种是走西方的雕塑路子。传统陶瓷雕塑在景德镇具有深厚的根基,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景德镇许多优秀的瓷雕艺术家继承发扬景德镇优秀的传统雕塑文化,将传统瓷雕赋予新的艺术生命力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另一批艺术家则大量借鉴吸收国际上新的雕塑创作手法,有些甚至抛弃传统雕塑造型模式,以新的类似中国画表意手法,创作出一批抽象、前卫的瓷雕艺术作品,这些艺术家有中年的,但更多的是年轻艺术家,他们观念更新,思想更激进。后一批艺术家作品更强调新颖或直白说逆古、叛逆,这些雕塑作品强调装饰性与造型的抽象以追求其表意性。现在风起云涌的现代陶艺如陶艺墙,其实根本还是陶瓷雕塑浮雕、堆雕、雕刻等技法的表现,但这种司空见惯的雕塑手法被冠以时尚的词汇“现代陶艺”,景德镇现在已有许多著名的陶瓷雕塑家,在继续探讨瓷雕艺术创作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研究陶瓷绘画,并且还有一些著名的陶瓷绘画家又是陶瓷著名雕塑家的现象。景德镇陶瓷雕塑艺术设计与审美新要求,又造就了一批将传统与现代结合的陶瓷雕塑家,景德镇由于以上雕塑家的与时俱进,使得瓷都景德镇雕塑艺术异彩纷呈。现代陶艺的呼唤,很多原来从事陶瓷产品设计的陶艺家也通过作品走向陶瓷雕塑,现在很多城市陶艺雕塑造型,其实有不少不擅雕塑的陶瓷设计人员参与进来。这充分说明陶瓷雕塑在走向大众的同时更是走向不少艺术家的内心。

二、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的文化特色

景德镇的现代陶艺人,正在把瓷与五千年中国文化结合成现代陶瓷文化,如笔者瓷绘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作品以242幅全过程讲述《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人物多达3800多人次。历经5年之久,采用明末清初宫廷重彩渲染,每件所绘物体,反复加色,6次烧制成品。为烘托出陶瓷特色和质感,运用了古彩、粉彩、新彩、墨彩描金等多种用彩技术相互结合,穿插使用。其程序是:1.破土、压坯、吹釉、高温烧瓷坯;2.定稿、构线、第二次烧制;3.粉彩打底、渲染底色、补线、三次烧制;4.全面渲染、粉彩点苔、四次烧制;5.整理补色,第五次烧制;6.墨彩描金、补色、六次烧制;7.玛瑙笔刮金。其程序禁然,工艺复杂,烧制中风险性不言而喻,其中表现内容涉及服饰学、建筑学、园林学、民俗学、礼仪学等多种美学问题。构图继承传统,采用散点透视,打破时间定律,将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的故事情节,巧妙地组合在同一幅画面上。创作者精确地把数以千计,不同身份、性别、年龄、形体、性格、容貌的人物在瓷板上刻画得惟妙惟肖,把不同场合人物的各异表情、姿态体现得生动、细微、贴切;将宁荣二府中的亭阁楼榭、山水拱桥、古树名刹、奇花异草绘制得生动而逼真,葱郁而鲜活,完整地再现了《红楼梦》的主要故事情节,使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为世界叹服,丰富地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人文长卷,使《红楼梦》这一不朽的中国古典名著得以在瓷板画这一全新的艺术形式传世,为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另开渠道。

三、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百花齐放

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如雨后春笋,百花齐放、种类繁多。如釉上装饰有古彩、粉彩、墨彩、新彩、广彩、电光彩、刷花、贴花、喷花、戳印花、描金、腐蚀金等。此外,还有圆雕、堆雕、捏雕、镂雕等技法;各种颜色釉更是五颜六色,仅一个瓷厂就能生产100多种色彩缤纷的釉彩,其中青花釉里红更是托出景德镇艺术陶瓷的特色。又如鲜红、桃红、翠绿、玛瑙红等高温釉和金星绿等低温釉都已超过历史水平。目前,景德镇已建成一个拥有陶瓷原料、机构、生产、教育、科研、机构等比较完整的陶瓷工业基地,发展前景可想而知,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如著名书画家张玉东先生还被邀请到景德镇在陶瓷上作画。张先生深厚的书法、国画功底,及其在青花上表现得如鱼得水的精湛技艺,使南北文化在陶瓷上得到了完美的融会贯通。

四、结论

景德镇陶瓷雕塑是景德镇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市场经济的冲击及国际金融影响下,陶瓷雕塑艺术收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大多数雕塑艺术家仍然继续思考、创作,他们在艺术造型、表现内涵等表现社会意义上,均有一定进步。景德镇陶瓷艺术的教学也不断吸收国际新观点新思想,广开讲学交流。总而言之,景德镇陶瓷雕塑界要树立信心,坚持传统瓷雕与现代结合,立足本土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优秀的瓷雕传统,不断钻研瓷雕技法,景德镇陶瓷雕塑的春天又将灿烂展现在我们眼前。

【参考文献】

[1]严维明.景德镇粉彩瓷艺的历史与现状,景德镇陶瓷.2008(4

雕塑的艺术特色范文第4篇

关键词:颜色釉;装饰;陶瓷捏雕;融合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是一个有着五千年优秀文化的国家,经历了长时间的历史积淀和多个朝代的更替,期间遗留下了众多拥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产品,这些产品都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它们需要被后人珍藏并加以保护。但是,目前我们可以看到的最常见的情况就是人们为了发展当地的经济,不断地对文化产品进行盲目的开发和改造,很多传统文化已经失去了它们原来的韵味,被融入了更多的现代经济因素,这对于历史古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很不利的,它使得原本成形的历史文化遗产遭到了一定的破坏,它的历史价值已经逐渐被人们遗忘。因此,新时期的到来,有关传统文化的负责人必须尽快地完善传统文化产品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历史古文化产品的保护力度。而中国传统文化产品要以陶瓷雕塑为例。中国陶瓷雕塑的历史十分悠久,始自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陶瓷雕塑品一般是指具有立体感、独立性、可触摸的陶瓷雕塑制品。它的生产过程包括模印、镶嵌及手工镂、捏、堆塑、雕刻等工序,最后经高温烧制而成。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把越来越多的装饰艺术运用到了陶瓷捏雕过程中,主要是为了增加陶瓷产品的美感。本文探讨的就是颜色釉装饰在陶瓷捏雕中的应用。

1 把颜色釉装饰融合到陶瓷捏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人们对于颜色釉的运用方式掌握不够合理

对于颜色釉来说,其产生及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说是陶瓷釉料的发展。釉的产生经过了漫长的过程,其产生使陶瓷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最早的釉是白釉,随着社会和工业技术的发展,人们在认识了金属氧化物的着色作用和着色技术后,便慢慢有了颜色釉,同时随着人们审美和文化艺术的发展就有了各种各样的颜色釉产品。颜色釉在社会文化和艺术的发展中不断完善和充实,直至今天,已经是名目众多、风格各异。就温度来说,有高中低温颜色釉;就颜色名称来说,有祭红、琅窑红、豆青、影青等。颜色釉发展到今天,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准,它是陶瓷文化和艺术水平的象征。但是目前人们在制造瓷器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掌握融合颜色装饰的温度,这就使得出产的产品质量不够高,影响了它的整体经济价值。

1.2 运用颜色釉进行装饰陶瓷产品的制作传承断代

自商代原始青瓷的萌芽时期到现如今聚集多种陶瓷艺术表现形式,陶瓷装饰由最初简单的色彩和造型转变为现在多元化和意蕴相融合的形式美。高厣釉装饰成为当下陶瓷装饰中的主流装饰形式之一,其特有的造型、色彩表现、构图形式等都突显出高温颜色釉瓷装饰上“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的美境。对于陶瓷雕塑手工艺术品来说,它们都是历史的产物,与当前我们这个时展并不完全融合,因此,它们必须经过改造剔除以后才能被传承。当前由于民众对手工艺品制作的认识较少,不能认识到传承陶瓷雕塑手工制作方式的重要性,就导致很多经典的陶瓷雕塑艺术品的制作方式在传承过程中失传。特别是那些制作于家庭手工、有着悠久历史的陶瓷雕塑艺术品,它们蕴含的文化底蕴十分浓厚,但是由于那些地方的居民文化水平有限,它们不懂得如何把经典陶瓷雕塑手工制作方式流传下来,同时对于新时期高温制作颜色釉装饰的技术又了解得很少,进而导致两种文化互相冲突。

1.3 我国现代颜色釉装饰融合陶瓷捏雕产品的发展机制不够完善

对于我国现代的陶瓷捏雕艺术的传承发展,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当前我们国家对于陶瓷捏雕艺术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相应的保护机制,导致很多新的装饰方式不能够在陶瓷捏雕制作过程中加以运用,特别是对颜色釉的运用。各地政府对于本地区的陶瓷雕塑艺术品制作不重视,没有意识到它们的文化价值,不能够更好地对其产品进行创新。这是当前陶瓷雕塑艺术品传承中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2 对我国现代陶瓷雕塑发展中颜色釉融合的点滴思路

2.1 很好地利用颜色釉装饰在陶瓷捏雕制作过程中的应用

创造性思维是追求艺术创作的重要环节,对于陶瓷雕塑艺术品来说,它的传承发展最需要的就是与时俱进的创造性,它必须有适合其发展的创新发展方式,才能让陶瓷雕塑艺术品流传于世,这就体现了对颜色釉装饰的应用。陶瓷综合装饰艺术是陶瓷艺术与陶瓷的完美结合,它是由造型、装饰和材料三个要素构成,包含物质与精神两重文化因素。陶瓷综合装饰艺术大致归纳起来可以分为颜色釉装饰、釉上彩装饰、釉下彩装饰等等。陶瓷综合装饰艺术有着丰富多彩的图案和明艳瑰丽的色彩。从一开始的制作到最终的完成,它包含着审美、创造与欣赏等环节,独具匠心的工艺,使其形成了一种有别于其他的陶瓷文化。

2.2 增强对于地方颜色釉装饰陶瓷雕塑艺术品的保护力度,进行传承发展

传统陶瓷雕塑艺术精华,是我们发展面向未来陶艺必须汲取的主要营养元素。每一个地方都有他们自己的具有当地特色的陶瓷雕塑艺术品,这部分陶瓷雕塑艺术品必须好好保护和传承,而且必须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和保护。传统文化产品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传统文化产品已经被列为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并且我国政府在传统文化产品的传承和保护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陶瓷雕塑艺术品作为当代艺术发展的典范,人们在不断地对陶瓷雕塑艺术品进行保护并创新,同时也有专门的设计人员在设计制作陶瓷雕塑艺术品的过程中,不断地把颜色釉装饰融入设计过程中,从而尽量做到把每一个具有特色的陶瓷雕塑艺术品都保存下来。同时,保护地方陶瓷雕塑艺术品的这部分人员也会不断地收集陶瓷雕塑艺术品的本土知识和特色,使得传统陶瓷雕塑艺术精华文化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留。此外,一些传统陶瓷雕塑艺术品的制作风格也与现在的陶瓷雕塑艺术品制作风格相互融合,在传统陶瓷雕塑文化产品中融入现代文化的元素,从而丰富了传统陶瓷雕塑艺术品文化的内容。那些生产陶瓷雕塑艺术品历史悠久的地区,其遗产文化更是博大精深,而且对于社区经济发展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有关政府必须加强对本地的传统陶瓷雕塑艺术品制作传承人的保护力度,不断完善相关的保护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把陶瓷雕塑艺术品的发展事业。

3 结语

在陶瓷雕塑艺术创作中,要吸取传统陶瓷雕塑艺术精华,同时融合新时期的颜色釉装饰,只有建立在此基础上,才能将我国的陶瓷雕塑创作推向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雕塑的艺术特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雕塑;城市文化

中图分类号:J313.2文献标识码:A

城市是人类文明生活的家园,城市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在满足自身的物质文化需求后,开始转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这对于城市建筑以及文化建设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建筑师和雕塑家在构思建筑和雕塑时,需要广泛吸取现代文化以及传统文化的精华,达到开阔视野的目的,用来丰富建筑和雕塑的文化内涵,并体现出城市的文化特色。

建筑与城市的文化性

建筑为人们提供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的空间,一方面,城市中的建筑展现了时代风貌的特色以及现代科学的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它又承载了历史背景以及人文特色。建筑的发展与文化有着重要的关系,透露着所处时代的气息和人文风情,也反映了人们的文化追求。时代不同,建筑表现出来的形式往往也有不同的特点,建筑承载了时代的文化内涵。城市的发展,体现了建筑与环境的完美融合,建筑那张扬的个性以及承载的文化传统,与环境相互协调,形成了人与环境、建筑与城市的和谐相融的氛围。

中国的文化历史悠久,每个城市的建筑都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许多城市都汇集了古今中外的建筑,透射出城市的不同时代的气息。历史上佛教的传入、民族的融合等,尤其是近代以来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使中国许多城市的建筑都披上了外来文化的外衣,使城市的文化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中国的建筑兼容并蓄,既吸收了国外的建筑特色,又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像现代城市中高耸的摩天大楼,北京的四合院,江南的古镇等,都是城市发展中文化的载体。建筑的功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也赋予了它新的价值。

建筑是城市的基本单元,城市又是建筑的载体,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建筑,建筑也要从城市中展现出自己的风格。标志性的建筑往往成为城市对外宣传的名片,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知名度,像北京的故宫、巴黎的凯旋门、伦敦的大本钟等。建筑的发展可以推动社会的经济、文化、旅游等很多领域的发展,经济、文化的进步反过来又带动了建筑的提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世界形成一个开放性的文化环境,不同地域、民族以及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文化的共存共融,在城市建筑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现。由于全球化、民族化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建筑也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在建筑创作上,是继承传统,是东西方交融,是展现民族或地域特色,往往成为建筑师追求新意时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

雕塑与城市的文化性

雕塑和建筑一样,都具有立体的形态,在创作中都要充分地考虑形态、比例以及重心等方面的关系,形式美是它们共同的追求。雕塑在城市的美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城市文化程度高低的象征,在彰显城市的文化性时,具有画龙点睛的效果。

在进行城市规划时,雕塑一般选在文化广场、商业街、公园以及城市出入口等地方,共同构成了城市的雕塑文化布局。雕塑要有城市的代言性,要体现出思想文化内涵,还要引起人们的注意,成为视觉上的焦点。雕塑是城市的灵魂,要体现出城市的文化传承,展现出一座城市的个性以及地方特色。

雕塑创作中要结合所在空间的大小以及布局,要与周围的建筑相得益彰,具有一种审美的观赏距离。观赏距离以及角度需要着重考虑,找到最佳距离,以求形成最佳的视觉效果。雕塑的色彩以及所用的材料,也要与环境密切融合,使雕塑在视觉上与周围的建筑相辅相成,形成良好的审美效果。雕塑造型上要完美的展现出所要表达的主题,呈现出优美的艺术性。依据表现主题的不同,雕塑可分为表现城市文化传统的,表现城市时代精神的,表现生活情趣的等等。民族文化、时代精神、地域特征都可以在雕塑中得到很好的呈现,创作中应该依据城市不同的特点,因地制宜,使雕塑作品新颖独特、寓意深刻,还要具有艺术感染力以及审美价值。

雕塑是一种开放性的公共艺术,它的场所也应该是开放性的,并且是公众认同的城市空间,比如,广场,街头,车站亦或公园等。这种空间一般要视野开阔或者人流密集,还要满足不同欣赏层次的人的审美需求,使人有轻松愉悦的感觉。雕塑要想成为公众的焦点,就要具备归属感以及认同感,艺术家在创作中要充分考虑地域认知、文化表达以及空间布局与造型等各种因素。作为公共艺术,雕塑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中,在与公众的对话中,产生了精神的交流,与人们形成了一种审美互动。

雕塑有艺术美以及感染力,规划时一定要巧妙的构思,自然地分割空间,形成多层次的视觉效果以及审美体验,同时又使空间得到很好的丰富。现代城市发展,在都市空间规划和审美需求上,都有着很高的美学要求,雕塑在创作中要从空间布局、艺术形态、审美需求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创作出高品质的雕塑作品。

总结:

建筑与雕塑,是适应性与文化性的统一,都是城市文化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城市的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城市中的建筑与雕塑在表达城市文化方面可以概括为政治的、思想的、宗教的以及文化的等多方面,都是社会文化以及人文精神的反映,它们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一座城市表现出来的文化品味,大多都是通过雕塑、标志性建筑等表现出来的空间艺术来展现。建筑与雕塑,在体现城市文化性时具有互动的作用,都体现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刘慧艳.文化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当代城市雕塑的理论探讨[J].艺术教育,2008(12).

[2] 吴良镛.雕塑·建筑·人——从城市设计谈城市雕塑创作[J].雕塑,2007(03).

[3] 惠淑美.环境·人·雕塑——谈我国的城市雕塑[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04).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