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总体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范文第1篇

关键字:改造规划手术中心二次候诊

上海作为一流的国际大都市,需要建设一流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作为上海乃至全国著名的老牌医院,医院硬件、医疗设备配置尽快走向现代化,与国际接轨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

华山医院有三大优势:首先,医院历史悠久。它是中国第一家国际红十字会医院,筹建于1907年,1910年落成开业,至今已有近100年历史;其次,医院拥有雄厚的医疗、教育、科研力量,在医学的诸多领域都拥有一流的专业人才;第三,华山医院是上海市重点医院,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在全市医疗系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华山医院作为一所老牌医院,同上海其他一些老医院一样带有三大明显的现状特点:第一,由于受到市区用地限制,就地扩展非常困难,只能走因地制宜,就地改造之路;第二,由于受到投资经济力量的限制,不可能在短时期内集中建设,只能是分期、分批逐步改善;第三,也是上海老医院建设的通病,对于急需项目见缝插针、随意建造,缺乏全面总体规划,造成总体布局零乱、无序的现状。

为此,院方提出了对医院进行一次性统一规划,明确目标,合理分期、分批实施改造,为名牌老医院注入新活力的建设发展思路。

一总体规划

我们有幸配合医院改造计划做了多轮总体规划。总的思路就是采取集少成多,成块拆迁,拆一片、建一点的方式;多留空地作为绿化及交通用地,改善老医院交通、环境、绿化落后的现状。以“滚雪球”的方式,使规划从无序走向有序,逐步完成由老医院向现代化医院的转变。

医院规划以保留的原有医疗建筑为依据,根据现代医院的功能分区结构进行合理布局。医院南侧由现有的20层病房大楼(1980年代建成)和今年交付使用的21层病房综合楼共同组成医院的住院区。住院区在长乐路一侧有独立的出入口,住院、探视可由此方便出入。医院北侧是即将兴建的门急诊大楼,它的出入口面向与之相邻的华山路和乌鲁木齐路,交通极其便利。两者之间是一幢由7层高的原住院病房楼改建而成的医技中心楼,它可同时服务于住院区和门急诊区。三大功能区域相对独立,互不干扰,同时又有一双层空中连廊将之连为一个整体,共同构成了华山医院整个医疗中心。医院教学、办公区则位于门急诊大楼的上部,有面向医院内部的独立出入口,医院西南侧还有规划改造的生活设施,如职工食堂、住院医生宿舍等。

为改变整个医院的就医环境,在医技中心与门急诊大楼之间设置了一条绿化带,它的一端与位于乌鲁木齐路的医院正门相连,另一侧则与保留的医院原有大花园相贯通,成为一条富有特色的绿色走廊,同时又为将来医技楼的发展留有余地(规划中医技楼可在绿地下扩建地下部分)。为了尊重华山医院的悠久历史,规划中还特意保留了反映医院百年历史的传统建筑——红楼一侧的正立面,与新建的门急诊大楼合为一个整体。它既可作为绿化带的一个重要对景和历史文脉的延伸,在功能上又可辟为医院的陈列室,同时可向病员、家属开放。

规划中的华山医院总建筑面积近10万m2,医疗、教学建筑面积9万m2,生活辅助设施1万m2,住院部病床总数约为1000床,建筑容积率3.25,绿化覆盖率40%。

二病房综合大楼

大楼建筑面积2.83万m2,高21层,包括1层大堂,2~4层科研区,5~8层手术中心,9~21层病房区。在病房综合楼设计工作开始之初,我们就与院方对医院现状、特色、未来发展作了专门探讨,并共同考察了国内外多家医院,听取了许多专业医生的意见,最终决定在建设一流医院的前提下,突出华山医院特色,扬己之长,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由于华山医院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卫生部重点建设学科——神经外科及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学科带头人顾玉栋教授领衔的手外科等特色科目,因此设计一个国内一流的手术中心就成为病房综合楼设计工作中的重点。

华山医院手术中心总建筑面积为5200m2,由23间大小不等、净化要求各异的手术室,医务人员更衣、淋浴休息室,服务于手术中心的次中心供应区等组成。手术中心与其相关各功能区域如:病房区域、门急诊区域、重症监护中心、医技中心等有着非常方便、快捷的通道,使手术中心真正成为华山医院医疗中心的核心。手术层平面布置采用外周回收型,这一平面布置方式以手术器械、物料的术前、术后单向运行为出发点,即洁净的手术器械、敷料由专用电梯到达中央洁净区并送到各手术室,手术完成后由另一出口经污物回收廊运出,以确保手术室的洁净要求,而医生、护士及病员运行路线是双向的。这一平面布置方式由于其使用便利、方便管理,在国内外已被较多地采用。此外,利用外周回收型平面的污物廊洁净要求及净高要求均较低的特点,我们将为手术室提供净化空调的设备均布置在这一走廊夹层内,既方便设备的检修,又可减少噪音对手术室的影响,确保满足手术室内有关的噪音控制规范要求8层手术室上部还专门设有技术层,净化设备均设于此,所以两间百级洁净要求的手术室也布置于8层平面内。

院重症监护中心设于手术中心的上层(9层),建筑面积1100m2,有监护病床27床,分别为多人、双人及单人监护室,并配备抢救室、中心护士台等。手术完成后,重症病员可直接送达此处。

根据教学医院的特点,本着关心病员,提高病员医疗就诊条件的精神,病房区(10~21层)采用双走道护理单元形式。医护人员由于教学活动较为频繁,活动区域主要集中于内部走廊两侧,而病员的医疗活动则有专门的外部走廊,两者相对独立、互不干扰、方便使用。每个护理单元拥有38个病床,病房以2~3床为主,并带有卫生设施。病房区共计病床数近500床。整幢大楼配有9台电梯,组织竖向交通。医护人员、病员、病员家属及货运等各功能流线均相对独立、互不干扰,洁污明确分流,快捷便利。

三门急诊大楼

近日我们又完成了华山医院门急诊大楼的初步设计,它由急诊区、门诊区、教学办公区及利用保护建筑改建而成的休息陈列区组成,总建筑面积3.6万m2。地上12层,地下2层,建筑总高度56m,可满足最高日急诊量450人次,最高日门诊量4500人次的要求。

门急诊大楼地下1~2层主要布置设备用房,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库及停尸房、解剖室、药库、锅炉房等使用功能。

急诊区域位于建筑物西侧的1~3层,由两部医用电梯组织竖向交通。底层由急诊大厅、抢救室、诊室、输液室、化验医技等部门组成,其中输液区与门诊兼用。2层则是32床的观察室,10床的ICU区。3层主要为急诊手术区、门诊中心治疗室,同时还有专用通道可将急诊病人直接由连廊送至医院的医技中心及住院部的手术中心。

门诊区位于建筑物的东侧1~7层。由3部医用电梯、14部自动扶梯及多部消防楼梯组织垂直交通。1层为门诊大厅、挂号、导医台等;2层由收费大厅及配药大厅组成;3~7层为诊室区,均由一次候诊、二次候诊及单人诊室组成。为改善医院就诊条件,建筑物的北侧面向大片绿化区域设计了两个休息平台,在华山路与乌鲁木齐路转角处设有多个两层高的休息绿化中庭,以创造一个人性化的医疗空间。

总体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山地城市;设计任务;设计理念;连续性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3)06-(页码)-页数

1.引言

山地是分布广泛的特殊地貌,是人类重要的栖息之所,也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后备储蓄空间。在我国山地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山地城镇人居环境约占全国城镇人居环境总数的一半,且分布不均匀,山地城市主要集中在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山地城市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表现在山地城市数量增加和现有大批量的山地城市进行总体规划修编,大幅度扩充城市范围。在这种大量山地开发建设需要面前,没有科学有效的理论指导,开发质量的保障是难以想象的。加强山地城市建设规划的研究,提供土地质量势在必行[1,2]。

2.城市设计任务

首先必须明确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任务,它是山地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设计理念的直接作用对象。总体城市设计目的与内容很多,但重点应该是城市形象资源潜力的挖掘。总体城市设计最主要的工作目标应该是城市形象建设和城市特色的创造,这也是新时期总体城市设计工作的真正内涵。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是城市形象的全方位设计,是具象的视觉设计,也是非物质的品位设计,应注重对城市文化本源的分析。城市特色与城市性质、规模、历史等条件紧密相关,是城市文化的主基调,是城市设计者们必须挖掘和把握的物质是精神的载体。(1)城市社会文化环境设计;城市设计一开始就应着力于社会文化氛围的挖掘与创造。这是总体城市设计最有意义的一步 ,包括:城市文化发展理念的提出,城市人文价值取向,城市人文活动与活动空间构成,活动时间构想,更具体的城市标志体系设计。(2)城市形体环境设计;主要包括:城市空间结构形态设计,自然环境利用构想次生自然环境设计,城市格局与形态设计,城市视觉结构与眺望系统设计,城市景观体系设计,城市景观特色分区与景观带设计,城市开放空间系统设计,城市竖向设计与高度分区设计,城市建筑特色分区设计,城市重点地段设计构想等内容。

3.城市设计理念

传统的城市规划方法是把城市看作一个封闭的系统。它的发展是从对个别建筑物的安排,到考虑艺术的整体性,到针对具体问题运用具体工程措施。这种传统方法对各项因素间联系的整体性研究,对外部环境影响的研究都受到局限。现代城市的职能越来越复杂,需要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需要进行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性分析。

3.1山地城市生态价值的塑造[3]

山地城市生态价值的塑造涉及自然要素、城市格局要素、城市廊道空间要素与自然相和谐的传统城市设计理念等诸多内容。生态城市建构,可分四个步骤进行:(1)自然原生生态的保留与保护:任何城市建造活动都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在进行城市建设计划之前。对即将成为城市用地的自然环境进行分析。保留一定数量的原生生态环境,确定保护目标和范围是城市生态价值塑造的基础。(2)城市人文环境建设的生态价值取向: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主体与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要获得良好的生态环境。城市有良好的气候和空气,必须注意城市人文环境建设中的生态价值取向。(3)城市山水环境的系统化营造:借鉴传统风水理念的建城经验,建设现代山水城市,是山地城市在现代条件下与自然和谐生存,再创东方气质城市的良好方式。城市人文环境建设中注重生态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城市自身运转的生态性,加上有保留和保护的自然原生生态基础,还必须注意运用城市建设手段主要是疏通城市绿色通道,用廊道空间将散布在城市中的保留和保护的自然原生生态,因子联接起来,使之成为城市人工环境中的自然生态系统,增加自然原生生态环境生存能力和自我循环功能。(4)恢复和改造废弃土地上的生态系统:恢复其城中一段荒芜的,被废弃的山谷所制定的重建计划,该计划旨在重建这一地区的绿带 恢复原有的繁荣,计划首先对当地的土壤、水文、植被和野生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确定恢复生态环境的具体方法,拯救被埋葬的溪水。

3.2山地城市品味的塑造

山地城市品味塑造可以在山地城市天际轮廓线、山地城市滨水岸线、城市开敞空间、城市中心区形态等要素中下功夫。(1)对国际化品味的扬弃:城市中心区是城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往往是城市国际品味集中体现的场所,城市建设与设施与国际接轨,城市中心区改造和建设是重要手段。世界顶尖级的城市巴黎、伦敦和罗马,就是从18世纪末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将中世纪低矮的木房屋换为转石建筑,铁路通入城市,道路展宽取直,增设新型公共设施。。。脱掉了中世纪的装束,到19世纪末完成近代化,进入二十世纪 在近代化基础上又加以现代化,才能在今天担负起发达国家首都所要完成的种种复杂职能。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在国际化品味冲击背景下,有些是必须直接借鉴的,但更多的有些重要的不是取其形,而是取其神,不是盖几栋欧式建筑,就是和国际接轨了,照搬照抄容易落于俗套,还容易迷失自己本色。(2)弘扬品味的地域性:每一个城市尤其是山地城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地方特色。本土的人情地理,我们应该视为珍宝,地域性的珍视表现在城市建设上的内容是方方面面的。就地取材十分重要材的内容不仅包括砖、石、地、景这些物质材料,还包括广泛的人文、材料。各地山地城市特有的城市天际轮廓线、滨水岸线,是塑造城市地域品味重要途径。

3.3山地城市主体价值塑造

(1)通过平面格局塑造城市主体价值:从传统来看,明清的北京城就是通过城市,格局塑造城市主体价值的典范。北京城是传统的天子之城,采用中轴对称布局,三套城墙,居中的紫禁城对城市形成强烈的向心性,体现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的控制力。这是大的形态,还有细节,天坛地坛布局,各个城门的开法及数量,名称都有既定的模式。是中国人几千年的信仰和文化积淀。(2)通过三维空间塑造城市主体价值:建于复杂地形中的山地城市,一方面三维的地形空间给城市价值体系的空间塑造带来了独特的优势,容易创造城市出特色,如巴西里约热内卢,城市分布在一片布满奇峰怪石的海湾里人们在制高点安放了一尊巨大的耶稣雕像守护全城。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震撼,让人过目不忘,由于是耶稣像。自然地带给人一种神秘的力量和内心的平静与安全感,使得这个城市独具魅力.(3)通过细节塑造城市主体价值:同样的效果可以来源于细节,形式的细节和内容的细节,细节更能体现对人的关怀,城市的价值目标是多元的除了维护政治权力和政治声望、传播、先进、文化,获取利润等隐性的价值标准。

4.山地城市建设的连续性

(1)城市整体形象及其开发时序设计的连续性:做好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一定要遵循这样的规划原则“从大做到小。从远期做到近期,从地下做到地上”。(2)城市演化发展中城市设计的连续性:城市是不断发展变化和生长的有机体,城市规划跟土地的预留是分不开的。同一个城市在不同时代的风貌是一对一相应不连续的,是连续的城市设计工作使城市产生巨变和质变,使城市风貌总体呈现阶段跳跃性。

5结语

城市总体规划阶段丰富城市设计内容,有助于城市总体形象三维空间塑造,全面控制城市各片区的发展,对城市详细规划提出更有效和合理指导。本文通过对山地城市规划的设计任务、设计理念及建设的连续性探讨,对山地城市总体规划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唐璞著.山地住宅建筑[M].科学出版社.1994

总体规划范文第3篇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安贞医院即开始进行医院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在医院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指导下,按照“一次合理规划,分期实施建设”的原则,医院设施建设分期逐步实施。依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医院自身发展要求,安贞医院的远期床位规模为1500张。

一期——外科综合楼

外科综合楼工程是安贞医院总体规划建设的一期工程。该楼是一座功能复杂的医疗建筑综合体,东西长36.8m,南北宽44m,总高度45.2m,体型方墩,体量较大,形体的塑造采取切块处理的办法,将南向宽大的面切割成细长的玻璃体和大面的实体,与远端门急诊楼的正向檐口及实体处理产生一种对话的关系。体块的凹凸使建筑产生丰富的阴影变化,以消解形体的敦实之感。主楼东侧横向的处理将主楼与裙房连接成一个整体,细腻而生动。建筑形象体现了医院建筑安详、宁静的特点,具有时代气息。

功能布置充分考虑院区人流、物流的组织与划分,水平与竖向交通按使用的性质分组、分部设置,以满足功能分区、洁污分区。楼内重症监护、血液透析、手术室、营养厨房等科室部门均按洁污分区分流或加工工艺流程划分,实现楼内人流、物流顺畅,保证医院运行的卫生安全,为降低院区交叉感染提供良好基础。

*手术部采用清洁供应区的概念布置

手术部包含20个手术室,由于受楼层面积限制,手术部分别布置于二层和三层,分成两个分部。在设计中采用新颖的清洁供应区概念进行布置,明确划分清洁区、污染区,洁净通道及清洁通道分开设置,做到洁污分区、分流、互不交叉。手术部附设有小型手术供应部,可供紧急处置时的急用器械,另设专用竖向通道运送污染器械、敷料及废弃污物。

*监护病房采用中心岛式监护模式

监护区与手术部相邻,设洁净通道与之直接相通,避免经过非洁净区,以保证卫生安全。监护病房分为两大区,采用中心岛式监护模式布局,以保证所有重症监护患者均处在护理人员视野之内。

*护理单元为标准化“”形平面

护理单元采用标准化“”形平面,护士站居中布置,使每个护理单元的护士站都具有良好的护理视野及短捷的护理路线。医疗辅助保障用房均位于护士站的另一侧,自成一区,与病房区互不干扰。每层安排一个护理单元,绝大部分病房均有良好朝向与视野。病区以3人间为主,辅以部分两床间和单人套间。

从4层至11层设置天井,较好地改善了护理单元中间医疗用房的通风、采光条件。为解决高层天井存在的下部采光不良、通风不利的问题,专门将病区东侧打通,形成花园休息平台,天井内采用垂直绿化,使天井形成新的景观,内部空间不再封闭,同时也给患者在楼内创造了休息活动的空间。

二期——门急诊综合楼

*采用“|=”型总体布局

门急诊综合楼工程是安贞医院总体规划建设的二期工程,该工程采用“|=”型总体布局,中间为医疗主街,急诊部设于建筑北侧一至六层,门诊各科室布置在建筑一至六层中及南部七至十层的各支端。医疗功能区主要安排在地上自然采光、通风条件好的位置。门急诊综合楼建成后,整个院区建筑高低错落、疏密相间。新老建筑相互联系,色彩协调。由于建筑主立面为西向,建设中采用了不同形式的竖向遮阳设计,建筑立面的虚实对比,产生了丰富而细腻的视觉感受。

*大厅空间服务设施完备

急诊大厅位于门诊综合楼首层北侧,设有分诊、挂号、收费、诊室等功能。门诊大厅位于门诊楼的一层中部,主要通过东、西两个出入口进入,门诊大厅中部设有问询台,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咨询服务。大厅内主要提供分诊和附属服务设施,并在南部设置了咖啡、快餐与超市,同时门诊大厅内另设有IC卡电话、ATM机等服务设施,方便患者。

*诊区采用厅式集中候诊结合廊式二次候诊方式

各诊区均采用标准化诊室,以单人诊室为主,考虑教学医院的特点,设置少量双人及多人诊室。诊室布局充分考虑人体工程学及门诊医疗工作的特点,合理安排诊室内设施与设备,最大限度减少医生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并有效的保护患者隐私。诊区内绝大部分房间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绝大部分诊区候诊设有外窗,既美化了医疗环境,又较好地缓解了患者就诊时的心理压力。医护人员区域位于两个诊疗区之间,相对独立,设有示教室和医护工作人员休息室,满足医护人员工作和生活需要。

三期——医技病房综合楼

*建连廊整合医疗资源

安贞医院三期工程利用新门诊楼东侧的空地规划建设医技病房综合楼,设置床位700张。院区内规划建连廊,将门急诊楼、病房医技楼联系在一起,形成医疗设施的合理整合。拆除现有病房楼形成一个面积较大的花园,并作为未来发展用地。所有建筑围绕花园布置,环境优美、联系方便。

*充分考虑可实施性

由于是在原有院址上进行建设,建设的同时不能影响医院正常的医疗服务。规划方案充分考虑实施的可行性以及医院自身周转的可操作性,原有院区需保留的建筑在建设期间均可保留,主体建筑完成后,整合院区现有建筑,最终形成安全、有序、高效的医院建筑群。 (编辑 许译心)

总体规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土地利用总体规;城镇规划;衔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各项建设项目的土地需求量日益增加,尤其是耕地面积的迅速减少,使土地利用的供需矛盾与结构性矛盾显得更加突出。为了加强对新经济形势下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科学、可行的修编,土地管理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先后部署并开展了两轮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特别是加强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镇规划的衔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镇土地规划在用地分类、编制体系及审批权限几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别,两者衔接的核心工作是做到用地布局与建设用地规模两方面的衔接。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镇规划的差异

1. 指导思想的差异。

自1986年至今,我国先后开展了两轮关于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以土地资源供给为出发点,依照上级所下达的对建设用地的控制指标为限制,按计划进行的土地规划编制,其指导思想是制约供给和引导需求,重点在于对土地利用的控制上。城镇规划是对社会发展、经济状况、产业政策及人文因素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依据市场经济下城镇的客观发展规律与社会需求进行编制的规划,其指导思想是以满足需求和方便生活为出发点,重在发展。

2. 规划目标的差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以规划期的耕地和其他主要农用地的保有量、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数量及控制规模、土地的开发,整理及复垦规模、总体布局要求及土地利用率与产出率的提高等方面为主要目标。城镇规划则主要目标则是在城镇的性质、规模及发展方向确立的条件下,对城镇的规划区范围及拟定分期建设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进行确定。

3. 规划部门的差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镇规划分别由国家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和土地规划建设部门来编制实施。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的土地资源也从过去的无偿使用发展为有偿使用,这同时就客观造成了国家土地资源管理部门与各部门之间以及各部门间的矛盾。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规划衔接的原则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镇规划的衔接应遵从以下原则:第一,从全局出发的整体性原则,要求以提高土地的总体利用效益为基础,对不同区域、用地部门及产业之间用地的需求进行全面考虑,协调好各区域、部门及产业间的用地矛盾。第二,保护与保障并行原则,在加强对基本农田保护的基础上,推进耕地保护从重数量向数量、质量及生态建设的全面平衡转变。加强对土地的整理力度,控制建设用地占地规模,建立保护耕地的激励机制,才能使耕地保护与经济建设和谐发展。第三,可持续的土地利用原则,在规划建设中要将土地的开发、整理、利用及保护结合起来,重视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对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进行合理安排,使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统一协调,实现对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规划的衔接方式

1. 强化土地管理部门和建设规划部门间的协作。

土地管理部门和城市建设规划部门都要对城市用地进行统一的管理,严格土地审批制度,切实做到土地规划、征地、开发、建设的统一管理。同时要强化实施两个规划后的监督检查工作,对于违法用地和建设的案件要严肃查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镇规划衔接的重点是城镇建设用地的范围和界限,而建设用地区的土地利用则按照城镇建设规划进行。

2. 城镇规划要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

城镇规划制定的发展用地的规模及控制范围不可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的控制指标。同时,城镇建设用地要严格符合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要求及土地用途的管制要求,努力提高耕地的质量。对于不合理的建设用地,要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镇规划的具体要求进行局部调整,做到科学、合理地用地。任何部门、任何单位与个人的建设用地都不得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镇建设规划的要求。

3. 走集约型的城镇建设道路。

城镇建设规划应从过去的粗放式建设方式转变为充分发挥城镇可利用空间的集约型建设方式。城镇规划要树立建设用地紧张的观念,对土地进行更加科学、精密、详尽的安排规划,对城镇空间充分利用,适当提高建筑的密度、高度及容积率。当前许多城镇建筑的密度与容积率都比较低,有着很大的开发改造潜力。同时也可通过加强旧城改造,提高旧城用地在布局、结构及功能方面的紧促性与合理性来提高旧城土地的利用效率。另外还可以土地置换的方式,压缩农村的居民点及村镇企业用地,以达到节约用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丁祥伟.浅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规划的衔接[J].城市建设,2011(13).

[2]王开杨.大型复杂桥梁施工监控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1(28).

[3] 於忠祥. 世纪初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回顾与展望[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7(06).

总体规划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各项建设项目的土地需求量日益增加,土地利用的供需矛盾与结构性矛盾显得更加突出。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正确看待两者的关系,在具体实施中要做到对两者有效的协调与衔接。本文通过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镇规划差异的对比,提出了两者衔接的方式。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各项建设项目的土地需求量日益增加,尤其是耕地面积的迅速减少,使土地利用的供需矛盾与结构性矛盾显得更加突出。为了加强对新经济形势下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科学、可行的修编,土地管理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先后部署并开展了两轮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特别是加强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镇规划的衔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镇土地规划在用地分类、编制体系及审批权限几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别,两者衔接的核心工作是做到用地布局与建设用地规模两方面的衔接。如果建设用地与基本农田的布局不能做到充分的衔接,则规划实施中必然要对两个规划进行频繁调整。可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镇规划有着很高的关联度,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正确看待两者的关系,在具体实施中要做到对两者有效的协调与衔接,为两个规划各自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镇规划的差异

    1、指导思想的差异

    自1986年至今,我国先后开展了两轮关于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以土地资源供给为出发点,依照上级所下达的对建设用地的控制指标为限制,按计划进行的土地规划编制,其指导思想是制约供给和引导需求,重点在于对土地利用的控制上。城镇规划是对社会发展、经济状况、产业政策及人文因素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依据市场经济下城镇的客观发展规律与社会需求进行编制的规划,其指导思想是以满足需求和方便生活为出发点,重在发展。

    规划目标的差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以规划期的耕地和其他主要农用地的保有量、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数量及控制规模、土地的开发,整理及复垦规模、总体布局要求及土地利用率与产出率的提高等方面为主要目标。城镇规划则主要目标则是在城镇的性质、规模及发展方向确立的条件下,对城镇的规划区范围及拟定分期建设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进行确定。

    规划部门的差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镇规划分别由国家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和土地规划建设部门来编制实施。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的土地资源也从过去的无偿使用发展为有偿使用,这同时就客观造成了国家土地资源管理部门与各部门之间以及各部门间的矛盾。

    规划时间、层次及人口统计口径差异造成的矛盾

    土地利用规划有一个重要原则,即“一保吃饭、二保建设、三保环境”,而事实上很多城镇却是先有城市规划后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这种现象导致总体规划反而服从城镇规划的结果。城镇人口的统计途径和统计范围方面也存在着差异,有些按行政区域进行统计,有些则按非农业人口数量确定人口规模。这种“以地定人”的城镇规划和“以人圈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也是导致不同矛盾的根源。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规划衔接的原则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镇规划的衔接应遵从以下原则:第一,从全局出发的整体性原则,要求以提高土地的总体利用效益为基础,对不同区域、用地部门及产业之间用地的需求进行全面考虑,协调好各区域、部门及产业间的用地矛盾。第二,保护与保障并行原则,在加强对基本农田保护的基础上,推进耕地保护从重数量向数量、质量及生态建设的全面平衡转变。加强对土地的整理力度,控制建设用地占地规模,建立保护耕地的激励机制,才能使耕地保护与经济建设和谐发展。第三,可持续的土地利用原则,在规划建设中要将土地的开发、整理、利用及保护结合起来,重视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对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进行合理安排,使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统一协调,实现对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规划的衔接方式

    1、强化土地管理部门和建设规划部门间的协作

    土地管理部门和城市建设规划部门都要对城市用地进行统一的管理,严格土地审批制度,切实做到土地规划、征地、开发、建设的统一管理。同时要强化实施两个规划后的监督检查工作,对于违法用地和建设的案件要严肃查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镇规划衔接的重点是城镇建设用地的范围和界限,而建设用地区的土地利用则按照城镇建设规划进行。

    城镇规划要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

    城镇规划制定的发展用地的规模及控制范围不可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的控制指标。同时,城镇建设用地要严格符合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要求及土地用途的管制要求,努力提高耕地的质量。对于不合理的建设用地,要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镇规划的具体要求进行局部调整,做到科学、合理地用地。任何部门、任何单位与个人的建设用地都不得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镇建设规划的要求。

    走集约型的城镇建设道路

    城镇建设规划应从过去的粗放式建设方式转变为充分发挥城镇可利用空间的集约型建设方式。城镇规划要树立建设用地紧张的观念,对土地进行更加科学、精密、详尽的安排规划,对城镇空间充分利用,适当提高建筑的密度、高度及容积率。当前许多城镇建筑的密度与容积率都比较低,有着很大的开发改造潜力。同时也可通过加强旧城改造,提高旧城用地在布局、结构及功能方面的紧促性与合理性来提高旧城土地的利用效率。另外还可以土地置换的方式,压缩农村的居民点及村镇企业用地,以达到节约用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丁祥伟.浅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规划的衔接[J].城市建设,2011(13).

    [2]王开杨.大型复杂桥梁施工监控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1(28).

    [3] 於忠祥. 世纪初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回顾与展望[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