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艺术品投资交易

艺术品投资交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艺术品投资交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艺术品投资交易

艺术品投资交易范文第1篇

关键词:艺术品证券化;资产证券化;金融创新

自2011年底,国家相继出台《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和《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加强文化产权交易和艺术品交易管理的意见》,艺术品份额交易再次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艺术品并非首次进驻资本市场,艺术品投资基金等投资模式在西方已经发展起来,并且在我国也进行了尝试。但艺术品证券化,并在文交所进行交易则是诞生于我国的独特设计。

一、艺术品证券化的理论基础

1.艺术品证券化与资产证券化

艺术品在文交所进行证券化交易的主要模式为:首先由文交所与画廊等机构合作,选择适合证券化交易的艺术品。在权威机构对艺术品进行鉴定、评估的基础上,将一个资产或多个资产打包成的资产包的所有权拆分成相应数量的份额,进行上市发售,亦可在二级市场按照市场规则进行流通转让。艺术品份额持有者以其所持有的份额享受艺术品价值变化所带来的收益。

这种交易模式在学界产生很大争议,一方面,一些学者认为艺术品升值较慢,难以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对艺术品份额的交易只是单纯的投机活动。而另一方面,一些学者认为艺术品证券化是一种金融创新,艺术品证券化具有艺术品价值发现的功能,是将小众的艺术品交易市场转变成大众化商品交易的有效途径。事实上,在完善的交易模式和市场环境下,对于证券化的艺术品可以进行定期的展览或拍卖使其产生较为稳定的现金流,因此,艺术品证券化可以看作是资产证券化的一种特殊形式。资产证券化是将那些缺乏流动性,但能产生可预见现金收入的资产出售给特定发行人,通过创设一种以该资产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持的金融工具或权力凭证,进而将这些不流动的资产转化成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一种融资过程或融资方法。资产证券化有标准的操作步骤和严格的参与主体。

2.资产证券化的一般过程与参与主体

首先,发起人对自己拥有的能够产生未来现金收入流的信贷资产进行清理、估算和考核,重组可预见现金流资产,构造证券化资产。其次,组建特设信托机构(SPV),实现风险隔离,完成资产权属让渡。之后,信用增级机构将对证券化资产进行信用增级。接着,引进信用评级机构对未来资产能够产生的现金流以及对经过信用增级后的拟发行证券进行评级,为投资者提供投资选择的依据。前期准备阶段完成后,由SPV安排证券销售,向发起人支付购买证券化资产的价款。证券发行完毕后,SPV还需管理资产池,对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进行回收和分配。

参与上述资产证券化过程的特殊机构包括特定目的机构或特定目的受托人(SPV)、资金和资产存管机构、信用增级机构以及信用评级机构,这些机构的参与保证了资产证券化的顺利进行。

二、我国艺术品证券化的发展现状

自2010始,我国艺术品证券化交易迅速发展起来。据统计,截至2011年6月30日,全国已有18家文交所挂牌成立,另有6家正在筹备中。2010年5月,成都文交所推出首个艺术品资产包“汪国新·朋友”,该艺术品份额仅仅6天便认购完毕。同年6月,成都文交所推出“翰墨长安”资产包,该艺术品资产包由西安画派王西京、杨霜林两位艺术家的国画作品组成。值得一提的是,从《翰墨长安》开始,成都文交所引入了艺术品保险机制,降低了艺术品投资的风险。2010年7月,深圳文交所推出“杨培江美术作品”资产包。2010年12月,上海文交所发行了“艺术品产权组合1号——黄钢艺术品”。2011年1月,天津交所发售了画家白庚延的两幅作品《黄河咆哮》、《燕塞秋》,2个月内价格翻了17倍之多。作为进行艺术品证券化交易的典型代表,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和天津文化艺术交易所的交易模式不尽相同。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在推出“杨培江美术作品”资产包时采取的是“权益拆分”的模式,也就是将画家杨培江的四幅油画和八幅宣纸彩墨作品进行打包后估值,然后在文交所抑价发行,艺术品证券交易采取了会员制的方式,同时为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规定发行经纪人与商在公开交易两个月内暂时保留部分份额作为初始保留权益。

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采取的“权益拆分”模式的基本流程如下:

第一步,由交易商选定合作的画廊,两者共同挑选适的艺术家及其作品。

第二步,将数件艺术品打包成一个资产包,并确定每份所有权份额的原始价值。在针对特定的投资人进行路演推介询价后,确定所有权份额的发行价格,并集中认购。

第三步,艺术品资产包所有权份额在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挂牌,在市场中持续流通,并由画廊及交易商对资产包中得艺术品及艺术家进行推广,获得更多潜在投资者的关注和了解。

第四步,将资产包中的艺术品通过拍卖进行兑现,投资者获得分红收益,或者资产包整体通过被收购或拍卖,摘牌退市,投资者实现最终的投资回报。

相比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天津文化艺术交易所在推出艺术品证券化产品后,几个月内就对交易规则进行了多番调整,准入门槛不断提高,申购模式也由一开始的定价改为竞价定额,涨跌幅限制一再下调,甚至提出了“特别处理”的概念。

天津文交所艺术品证券化交易的基本流程如下:

第一步,由交易所审核待发行的艺术品相关材料,组织专家对艺术品进行鉴定,并对艺术品的价值进行评估,确定艺术品的上市价值。

第二步,在确定艺术品上市价之后,交易所与托管机构进行艺术品托管,与保险机构签订艺术品保险合同。

第三步,投资人到交易所指定银行开立交易结算资金账户,并下载交易软件,之后方可参与投资交易。

第四步,投资人强制要约收购。

自各地文交所成立并运行以来,推出了多种艺术品份额交易产品,受到投资者的疯狂追捧,份额价格涨幅巨大,严重偏离艺术品的实际价值。同时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模式仍不成熟,配套制度和法律法规仍不健全,交易所交易规则朝令夕改,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已违背了艺术品份额化的初衷。针对这种状况,2011年12月30日,等五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加强文化产权交易和艺术品交易管理的意见》,该意见明确指出:“文化产权交易所不得将任何权益拆分为均等份额公开发行,不得采取集中竞价、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进行交易”, 将艺术品份额化交易严格排除在合法经营范围之外。该《意见》体现了国家严格整改和规范艺术品证券市场的意图和决心,反映出国家意图为艺术品证券化的发展提供健康和谐的环境。

三、我国发展艺术品证券化的创意缺陷

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产品,艺术品证券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

第一,艺术品份额定价不合理,评估机构缺乏专业性。资产评估是基于市场价值理论和折现理论对特定资产的价值进行合理评估,前者是参考市场上同类资产的价格得出,而后者与资产的未来现金流及其贴现价值密切相关,因此,要对艺术品份额合理定价,就必须将同类艺术品的历史成交价作为参考,并将艺术品未来可能产生的现金流考虑在内。在天津文交所发行《黄河咆哮》和《燕塞秋》的艺术品份额前夕,上海中天拍卖有限公司在新年书画拍卖会上将一幅名为《燕塞秋》的画作以6.38万元拍卖成交,而按天津文交所以每份额1元的价格将《燕塞秋》分割成500万份发行来计算,其市值高达500万元,而两幅同名画作仅在尺寸上存在差别,若将面积因素考虑在内,天津文交所份额化的画作面积为被拍卖画作面积的3.2倍,则份额化的《燕塞秋》市值应在20万左右,这与其500万元的定价相差甚远。

第二,角色划分不明确,缺乏信用评级和信用增级等中介机构。艺术品份额交易作为一种类证券化的交易,其涉及的主体应包括艺术品持有者、发行商、交易所、投资者及必要的中介机构。而目前我国艺术品证券化交易过程中,各类参与者角色分工不明确,各地文交所除提供交易场所外,往往还扮演着发行商、经纪商等角色,这种多重角色集中于一方的情况不利于形成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也不利于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艺术品证券化交易中缺乏权威的第三方资产评估机构以及独立的信用评级和信用增级机构,而且并非所有进行艺术品份额交易的文交所都与保险公司、托管机构等合作,对标的艺术品采取保护措施,目前艺术品份额交易仍缺乏规范的交易制度和完善的交易流程。

第三,标的物组合方式不科学。艺术品份额交易过程中,天津文交所将单个艺术品作为标的资产,将其的权益进行拆分,这种方式所带来的投资风险较大,一旦艺术品出现损坏、被盗等情况,投资者将蒙受巨大损失。因此文交所应将多个艺术品资产捆绑在一起,组成一个资产包,以这个资产包为基础,进行权益拆分进而上市。这种方式既可分散投资风险,又有利于投资者获得不同资产价值升高或参与展览等活动而得到分红,提高了投资者的收益。但在现有几个文交所的交易模式中,组成这些资产包的艺术品大多属于同位或同派作家,作品风格相近,年代相近,风险水平相近。这种组合方式没有充分考虑资产组合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是不科学的。

四、我国发展艺术品证券化的对策建议

自艺术品证券诞生至今,其先后经历多次涨跌停牌,巨幅波动的艺术品证券市场令众多投资者望而生却,但因此而将艺术品证券化全盘否决的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

首先,我国的艺术品市场起步较晚,发展缓慢。欧美国家的艺术品市场较为完善,形成了以画廊为主的一级市场和以拍卖公司为主的二级市场,而我国艺术品市场的市场结构尚不完备,交易机制不稳定,各方面均明显落后于西方。艺术品证券化有助于弥补我国艺术品市场存在的缺陷与漏洞,进一步推动其发展。

其次,近年来,虽然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较快,但公众可选择的投资渠道依然狭窄,大部分集中在股票、基金与房地产领域。伴随股市萎靡不振、房地产市场动荡及通货膨胀压力剧增,艺术品投资市场开始受到广大投资者的青睐。艺术品证券化拓宽了投资渠道,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加开阔的投资空间。

再次,我国公民产权与版权意识淡薄,赝品在艺术品市场肆意横行,扰乱了艺术品市场的正常秩序,造成了大量的产权与版权纠纷。艺术品证券化有助于规范艺术品市场,促进艺术品的合理有序交易。

由以上三点必要性可以看出,我国发展艺术品证券化迫在眉睫,但目前各地文交所艺术品证券化的发展情况并不理想,其部分做法甚至与资产证券化的理论相背离。为推动艺术品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第一,证券化标的物必须是有较高艺术价值、可产生较稳定的预期现金流的艺术品。在选择证券化标的物时,SPV应与画廊等艺术品经营机构合作,根据一定的标准共同指定具备高艺术价值的艺术品。另外,在筛选、甄别可证券化的艺术品时,SPV需评估艺术品可产生的预期现金流,并判断该现金流是否具有连续性与稳定性。

第二,艺术品证券化形成的一般程序必须与资产证券化的标准步骤相一致。就资产证券化而言,首先应该组建资产池,设立特设机构,并进行证券化资产所有权转移。在出售证券之前,证券化资产信用增级与信用评级是必不可少的。另外,SPV在支付证券化资产价款之后,还应该进行资产池管理。

第三,艺术品证券化的过程中必须要有足够的第三方机构参与,其中包括特定目的机构或特定目的受托人、资金和资产存管机构、信用增级机构、信用评级机构。天津与深圳文交所分饰多角,使得艺术品交易平台不客观、不公开,扰乱了艺术品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只有第三方机构活跃于艺术品证券市场,才能保证资产证券化步骤的顺利完成。

第四,完善艺术品证券交易机制,遏制信息不对称情况的发生。信息不对称不仅不利于艺术品价值的客观评估与艺术品证券的合理定价,也会使投资者对艺术品证券的价值产生非理性预期。盲目跟风将会导致艺术品证券价格的暴涨暴跌,扰乱艺术品证券市场,损害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第五,建立健全艺术品证券市场的监管制度,明确监管政策,实现相关文化部门、证监会与第三方机构的联合监督。只有严格、公正的监管才能保证艺术品市场的参与机构各司其职,保证艺术品证券化的合理合法,保证艺术品交易信息的公开透明,进而维护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总而言之,艺术品证券化是一种有益的金融创新,虽然目前艺术品证券市场仍然存在缺陷,但是新生事物的成长和完善都需要一定的过程,艺术品证券化不可因噎废食。艺术品的证券化、大众化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过于冒进,艺术品证券化只有在产权明晰、监管有力、制度健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才能促进文化市场与金融市场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 进:《我国艺术品投资证券化模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

[2]杨胜刚 周思达:《艺术品证券化_资产泡沫还是金融创新》[J],艺术市场,2011,(5).

艺术品投资交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国艺术品;金融;发展趋势;发展特点;问题思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的投资理念的不断革新,人们对于艺术品的投资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的提升,开展中国艺术品金融化的发展研究,将中国艺术品的发展进程与金融行业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可以在促使我国的文化传播速度加快的同时,也使得我国的金融市场迎来新的发展推动力。

一、中国艺术品金融化的发展意义

1.丰富了中国艺术品的市场交易模式

中国艺术品的金融化发展,有效的提升了我国艺术品市场交易模式的丰富性。当下在金融市场中发展较为成熟的艺术品交易平台为画展和画廊等分散性相对较高的金融贸易模式。随着金融交易模式在艺术品交易过程中的应用,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也实现了交易市场模式多样化的提升,使得艺术品的交易工作的开展,艺术品未进行全面的交割的情况下,投资人就能对于所要投资的艺术品进行有序性的、精确性的连续贸易。在传统的艺术品交易市场中,艺术品交易工作的开展往往流动性差并且投资获得回报的效率也较低,因此中国艺术品在金融化影响下的市场贸易模式丰富性的提升,无疑为中国艺术品的贸易的发展打开了新的一扇门。

2.满足了群众对于中国艺术品的投资需求

由于艺术品的投资流程较为复杂,其难度系数也相对较高,因此在传统的艺术品贸易模式下,公众很难参与到艺术品的投资进程中。但是中国艺术品的金融化发展,使得艺术品的投资门槛相对较低,进而促范围更加广阔的公众参与到艺术品的投资进程中,在促使中国艺术品的投资模式更加多元化的同时,也使得群众对于中国艺术品的投资需求得到了有效的满足。

3.促使中国艺术品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随着中国艺术品的金融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公众提升了对于中国艺术品的关注度,这使得中国艺术品的价值在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公众在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上的参与度的提升,也有效的提升了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在开展艺术品交易过程中的公正性、公平性和公开性,进而实现了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的发展方向的正确性的保障。

开展中国艺术品金融化的发展意义探究,主要可以将中国艺术品金融化的发展意义分为:丰富了中国艺术品的市场交易模式、满足了群众对于中国艺术品的投资需求以及促使中国艺术品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中国艺术品金融化的发展,有效的实现了中国艺术品市场贸易发展的高效性的提升。

二、中国艺术品金融化的发展特点

1.中国艺术品与时代融合的步伐加快

随着时代的不断革新,中国艺术品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的提升,除了公众个人出于艺术爱好的目的进行中国艺术品的投资之外,文化产业企业等其它新兴的类似企业,也开始进行艺术品投资进而促使企业文化更好的发展。因此中国艺术品具有与时代融合的步伐加快的特点。

2.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中金融化的产品数量不断增长

随着中国艺术品与时代的融合步伐逐渐加快,也有越来越多的金融投资机构也开始开展金融艺术品的投资工作。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中金融化的产品数量的增长动力原本只是散户增长,现如今在更加专业的机构的操作下变为了系统性的增长,因而使得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中的金融化的产品的数量也随之不断的提升。

3.中国艺术品的金融化程度在不断的提升

随着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中金融化的产品数量不断增长,我国的中国艺术品的金融交易额度也在与日俱增。中国艺术品的金融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是中国艺术品金融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开展中国艺术品金融化的发展特点探究,可以将中国艺术品金融化的发展特点分为:中国艺术品与时代融合的步伐加快、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中金融化的产品数量不断增长以及中国艺术品的金融化程度在不断的提升。通过分析中国艺术品当下的发展特点可知,中国艺术品的金融化发展,为中国艺术品的发展方向的变革带来了强大的推动力。

三、中国艺术品金融化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1.中国艺术品的发展环境问题

中国艺术品的发展环境问题,是中国艺术品金融化发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金融市场所具有的投资者的数目也在逐渐的增加,但是与快速增长的投资者数目相比,我国的艺术品交易市场的监管力度却没有随之得到有效的提升。艺术品监管部门开展监督和管理工作的完善性的缺乏,加之艺术品交易本身的成本高、难度大、交易流程复杂的特点,使得我国的艺术品交易市场极度缺乏稳定性。

同时,艺术品金融化发展属于新兴的艺术品市场,随着艺术品金融化交易的兴起,各种制假、贩假的现象也越发严重,为公众的艺术品投资带来了极大的风险。而艺术品鉴定人才的稀缺,也使得艺术品市场的打假工作的开展的难度系数大幅度的提升。

2.中国艺术品金融化交易的法律完善性问题

由于中国艺术品金融化交易市场属于新兴的金融市场,因此我国针对艺术市场所制定的法律法规的完善性也有待于提升。中国艺术品金融化交易的法律的不完善性,以及良好信用的鉴定机构的缺乏,都使得我国的艺术品交易市场开展的交易的全面合法化和规范化的难度提升。同时中国艺术品金融化交易的法律的不完善性,也导致了资本市场与中国艺术品的金融市场的融合速度相对缓慢,对于中国艺术市场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优良的发展前景,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中国艺术品金融化交易的法律完善性问题,在开展中国艺术品金融化发展的进程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开展中国艺术品金融化的发展存在的问题探究,主要可以将中国艺术品金融化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分为:中国艺术品的发展环境问题和中国艺术品金融化交易的法律完善性问题。与快速增长的投资者数目相比,我国的艺术品交易市场的监管力度不足、艺术品鉴定人才的稀缺以及中国艺术品金融化交易的法律的不完善,使得我国的艺术品金融交易市场的秩序性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为了促使我国的金融市场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正视中国艺术品金融化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且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不容置疑。

四、结束语

开展中国艺术品金融化的发展探究,首先应当明确中国艺术品金融化的发展意义,进而在明确中国艺术品金融化的发展意义的基础上开展中国艺术品金融化的发展特点和中国艺术品金融化的发展存在的问题探究。开展中国艺术品金融化的发展探究,明确中国艺术品金融化发展进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将中国艺术品的发展进程与金融行业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现中国艺术品金融化的高速发展,在促使我国的金融市场更加多元化的同时,也使得我国艺术品被更多的群众所欣赏,进而源远流长的流传下去。

参考文献:

[1]强甜甜.中国艺术品金融化现状分析和艺术品价值评估体系构建[D].南京财经大学,2015.

[2]吴华,向勇.中国艺术品金融化模式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4:43-50.

[3]R健.中国艺术品金融化的问题与对策[J].收藏与投资,2015,10:130-133.

[4]刘畅.中国艺术品金融化现状分析[J].艺术科技,2016,06:120-121.

艺术品投资交易范文第3篇

但是在今天,艺术品与金融资本的交集越来越多。过去,收藏者通常只将收藏作为一种个人爱好。现在,越来越多的收藏者开始将艺术品视为回报丰厚的金融产品。艺术品市场金融化正方兴未艾,不过,艺术品金融化也正面临着质疑和争论。

有人担心,艺术品被金融包装一下,便和普通商品没什么差别,与收藏无关,更与文化无关,只与经济利益挂钩,高雅、圣洁的殿堂会遭到玷污。而更多的人则担心,对于中国这个尚未完全成熟和规范化的艺术市场,艺术品金融化的兴起为时尚早。

“从经济安全角度看,放开艺术品金融化、放开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经济调控压力能缩小一半。”汉唐艺术品交易所执行董事郑惠文持另一种观点。

就在争议声中,艺术品市场金融化的步伐越来越快。

丰富投资品种

艺术品金融化,指的是研究如何将艺术品“作为金融资产纳入个人和机构的理财范围”,以及使艺术品转化为“金融工具”,将艺术品市场金融化等。是当代资本市场和金融界对艺术品市场的介入,试图将艺术品市场资本化规范操作的尝试。

艺术品金融化在西方金融界有比较悠久的历史,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和投资业务最大的几家银行,包括瑞士联合银行、瑞士信贷、荷兰银行等金融机构,都涉猎并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艺术银行服务系统,下设有专门的艺术银行部。

这类艺术银行服务项目里包括鉴定、估价、收藏、保存、艺术信托、艺术基金等专业的金融手段。藏家将艺术品藏品保单交由银行保管,就可以以艺术品为担保从银行领取资金,作为其他类型投资的杠杆,同时,藏家还可以将藏品“租借”给银行举办展览等,获取额外的收入,艺术银行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提供服务来获取利益,就是一种典型的双赢。

目前我国的银行业对这个新生事物大多还持观望态度,民生银行“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率先试水探路。

对艺术品金融化更加热衷的则是艺术品交易所,这类交易所将艺术品份额化提供给客户交易,即按艺术品价值等额拆分,拆分后按份额享有的所有权公开上市交易。

在近年来股市低迷状况下,对中国投资人来说,艺术品金融化进一步丰富投资品种。

有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个人总体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达到62万亿元,可投资资产1000万元以上的中国高净值人士数量已达50万人。而在投资方向上,直接购买国内住宅的投资热情下降,同时对黄金、艺术品投资等热情上涨。

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朱相远称,艺术品金融化可将62万亿元个人可投资资本引导到一个可以增值的渠道上去。

给游资找出路

除了丰富投资,对于维护经济安全,艺术品交易也能助一臂之力。

“艺术可以给游资找出路。”郑惠文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艺术品金融化可以将游资吸引到虚拟经济中,减少对实体经济的冲击。

近年来,国内物价上涨迅速,其中一部分是经济因素使然,但有相当部分则是游资使然。“豆你玩”、“蒜你狠”、“糖高宗”等等,其中频频闪现游资的身影。由于热钱的趋利性,一些人不把大豆、蒜、中药材等作为实体经济看,只将其作为套利工具,在实体经济中乱冲乱闯,对实体经济造成很大影响。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游资?在房地产调控前,对游资来说,房地产有一个很好的投资回报,但在调控后,大笔游资从房地产撤出,而股市又持续低迷,他们需要找个出口,找来找去,发现农产品受天气、信息不对称、供求关系等影响,适宜炒作,就闯进农产品市场横冲直撞,不但对农民造成极大伤害,对老百姓生活也造成很大冲击。”郑惠文说。

游资的所作所为直接影响到了民生,国家又不得不出台多项政策干预调控,而结果很可能收效甚微。

“放开艺术品金融化,可以引导游资到与民生关联不大的领域,离开实体经济。在艺术品交易这个虚拟经济中,因为都是热钱与热钱之间的套利,即便大涨大跌,对老百姓的生活也没有太大影响。”郑惠文说,“这样一来,我们很多经济调控部门的压力也能缩小一半。”

此外,郑惠文还认为,艺术品市场金融化后,也会吸引普通人群去了解艺术品,从而间接达到教育功能。

银行参与存管

由于艺术品交易所属于新生事物,尚没有配套规范措施来严格监控,其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也正是各方争论的焦点所在。

比如客户资金安全问题,是目前各类交易所普遍面临的问题,此前已有惨痛教训。2008年北京华夏现货交易所老总郭远峰卷客户上亿元资金潜逃,至今客户资金无法得到偿还。

鉴于此,汉唐艺术品交易所先给客户提供一枚“定心丸”,与华夏银行签署合作协议,华夏银行作为第三方资金存管机构,类似股票交易中银行第三方存管功能,从根本上杜绝交易所挪用客户资金。目前为止,汉唐艺术品交易所是唯一一家第三方资金监管交易所,其他交易所还是直接到交易所开户并交易。

此外,艺术品份额化与股票份额不同,通常公司上市是发行股票融资,而艺术品则是通过份额化将特定艺术品卖给客户,而非融资,这种方式可以为未能参加拍卖的客户提供参与艺术品的机会。

目前汉唐艺术品交易所有两只产品,分别是“白玉链瓶”和“翡翠百财”,于8月26日正式上市交易,存续期8年,截至9月8日,交易平稳,不太活跃。

艺术品投资交易范文第4篇

艺术市场是一个庞大的资本市场,但由于艺术通常被人们认为具有某种神圣、非物质化与独立的价值,艺术品显然不同于一般商品,因此,尽管艺术市场规模庞大、利润空间巨大、操作手法层出不穷,但其交易方式却长期主要是非常传统的实物买卖形式。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才开始出现较为初级的艺术品金融运作模式———艺术银行与艺术基金,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如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与创建于1980年的澳大利亚“艺术银行”。随着国内艺术市场的发展,国内类似的艺术银行与艺术基金也开始出现。2006年底,上海出现国内首家艺术银行。2007年7月,民生银行发售国内首只艺术品理财产品“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1期。在艺术银行与艺术基金的形式出现之后,人们似乎对艺术品金融功能的进一步发掘疑虑重重,现实中相关法规的模糊与巨大的投资风险使人们不敢轻易尝试。2010年中国艺术市场的爆发给人们以巨大的信心。2011年艺术市场信息提供者Artprice信息称“中国现在在艺术品拍卖收入方面排名第一,这条空前的消息代表全球艺术市场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中国艺术市场的巨大前景使得在国外尚在摸索的“权益拆分”模式在中国粉墨登场。2010年7月3日,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推出了国内外第一个基于“权益拆分”模式的资产包———“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1号艺术品资产包———杨培江美术作品”,并成功发售完毕。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则于2010年12月12日推出“艺术品产权1号———黄钢作品”,此外,上海文交所还提供选择面比较广的各种文化创意产品的产权买卖。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则于2011年1月26日直接推出了类似股票交易的艺术品投资模式,因其首批2件作品创下29个交易日疯涨1716%与1705%纪录而受到各界的强烈关注。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阐释其初衷为:“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模式,通过制度设计实现了文化艺术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有机结合,为促进文化产业和金融产业的共同发展,以投资带动文化,使更广泛的人群关注文化、参与文化,为开辟文化艺术发展新途径做出了有益尝试。”但在交易规则制定中却采取了鼓励投机行为的激进模式:“5万元即可进场、涨停板设定为15%、T+0交易模式、上市艺术品也未设定明确的退出机制。”这直接导致其发售的艺术品成为了与其真实价值无关的炒作概念。2011年1月26日,白庚延的两幅作品《黄河咆啸》和《燕塞秋》分别定价为600万和500万元,拆分为每份额一元的价格招募投资者认购。当天,“黄河咆啸”日涨幅达101%,“燕塞秋”涨幅为91%。3月16日,“黄河咆啸”与“燕塞秋”均以涨停价收盘,收盘分别报17.16元与17.07元,其市值已分别高达1.0296亿元与8535万元。此后,天津文交所不断修改其规则,2011年7月1日其发售第三批艺术品,开户门槛已经提升到100万元,交易模式为“T+1”,日涨跌幅5%,并规定20个交易日内累计出现6次涨停或跌停,其日涨跌幅就将由5%下调至1%。而此时市场气氛已然转变,新推的“生命百合”和“翡翠珠链”挂牌首日就跌破发行价。此前的明星也大幅跳水,2011年11月3日的收盘价为“黄河咆啸”2.10元、“燕塞秋”1.83元,高位进入的投资者亏损严重。

二、艺术品金融化发展困境

天津文交所以其戏剧性的财富数字游戏成为了当前艺术品金融化发展的缩影。从中可以发现,艺术品金融化的尝试,主要着眼于艺术品市场价格的升高,在艺术股票模式中,参与者名义上分得了艺术品的一部分份额,但在现实中艺术品不可能分割成很多部分供投资者收藏,也不太可能让所有股份占有者随时观赏、借阅原作,这就使投资者只是拥有理论上的部分所有权(艺术品未退出交易所之前,艺术品的所有权在交易所手中;艺术品退出交易所之后,艺术品的所有权在购买艺术品的个体或机构手中。交易所在艺术品上获得的全部收益由艺术股票的投资者按份额获得),几乎没有实际的所有权与使用权。这样的话,投资者投资艺术股票除了寄希望于艺术品交易价格不断升高之外,实在得不到任何其它的回报。《艺术品证券化:资产泡沫还是金融创新》一文详细分析了天津文交所艺术品证券的制度设计、产品设计、政策法律等问题之后,鲜明地指出:“如果艺术品证券的设计看中的是资本利得的收入,那本身就陷入了舍本逐末的逻辑错误。”艺术与金融是否可以结合在一起,成了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从艺术的角度来看,不少人是持否定态度的,《“艺术品股票”横空出世谁是最后的“傻瓜”?》一文的标题就很尖锐,其中写道:“谁也没有享受到被交易的艺术品的价值,这些艺术品在这里仅仅一个可以用来交易、炒作的符号而已。”当前艺术市场进行金融化创新的推动力主要来自资本的力量。经济的发展使大量资金进入艺术市场,抬高了艺术市场的参与门槛,同时也使艺术市场进入到社会大众的投资视野中。大资金与普通民众共同的投资需求促成了艺术品金融化的种种尝试,资本逐利的需求使艺术市场投机氛围浓厚,艺术市场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诸如艺术品的真伪、艺术交易的真假、艺术品价值评估的权威性等等问题在经济利益的干扰下更加扑朔迷离,在这种状况下,金融化手段被引入到艺术市场中所产生的新型的艺术品投资、交易模式则更多的是为资本的利益服务,参与进来的人,不管是买家还是卖家,关注的焦点都只是艺术品现在或将来的经济价值。艺术品金融化极易导致脱离艺术品真实价值的炒作、投机行为,艺术品的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似乎难以协调,大多数持批评态度的研究者也是从这个角度认为艺术与金融难以有融合的地方,认为艺术品金融化是对艺术品艺术价值的损害。这正是艺术品金融化发展困境的根源所在:如何实现艺术品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的统一。

三、传统艺术市场的运行

艺术品的艺术价值主要由艺术品的精神追求、审美追求、风格、技法以及其历史地位、社会影响等多种因素组成,艺术价值是艺术家追求的核心内容,经济价值、交易价格表现的是社会对其艺术价值的认可程度。艺术品艺术价值的大小决定了其经济价值的大小。艺术品的价格大体上反映了其艺术价值,在短时期内其价格可能会大幅偏离其价值,但长期来看,价格是以价值为依据的。传统艺术市场就是依照这一基本规律发展起来的,资本不单单是追逐眼前的利润,它更期望可持续的长期回报。对艺术市场整体而言,如果只追求经济价值而忽略艺术价值,那么它就会因为缺乏艺术价值而得不到经济价值,它只有专注于艺术价值才有可能获得经济价值。传统的艺术市场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艺术家、以画廊为代表的一级市场、以拍卖行为代表的二级市场(当然也包括收藏者、美术馆、博物馆、展览会等部分,但由于其交易行为的范围已被列举出来的几部分覆盖,故暂时省略不谈)。艺术家是艺术品的生产者,一级市场是艺术品的首次销售,二级市场是艺术品的再次销售,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互有交叉。艺术家是艺术品的创造者,他首要关注的是艺术品的艺术价值,这几乎是对他的成就的唯一评价标准,并且也是他所能得到的经济报酬的依据。不管艺术家是全身心的痴迷于艺术创造还是为了金钱从事艺术创作,他都要通过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艺术技能与审美修养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如果艺术家以经济价值作为自己创作的中心,他将面临更大风险:“一切完全从客户出发,只敢生产那些有把握会受到消费者欢迎的艺术品,但最终结果是这些商品可能反而不是受众需要的。”在艺术家这里,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是正相关的,艺术价值是核心,经济价值是通过艺术价值来实现的。画廊可看作是艺术品的销售者,它与画家签订协议画家的作品,由于艺术品价格差距悬殊,画廊只有发现有价值的艺术家才能获得其经济利益,因此,画廊会努力去寻找能实现艺术价值的画家,“一位画商曾经说过,他一年会从大约一千多名的画家作品图片中选出50个人的作品,在走访完他们的画室之后,他只会展出5个人的作品,而能够长期建立合作关系的画家可能只有一人。”画廊确定了艺术家后会其艺术品的销售,为了获得理想的艺术品销售成绩,画廊会努力发掘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提高艺术家的社会影响。相应的,画廊会办画展、举行学术研讨会、有意识地推广某种风格或流派,这些行为都促成了艺术家和艺术品艺术价值的有效形成过程,艺术品艺术价值的确定使画廊最终获得与艺术价值对应的经济价值。但画廊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如果它对艺术作品的推广失败了,它在前期的投入也就得不到回报。因此,画廊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决不会放松对艺术价值的追求,“那些国际著名的画廊因为成功推动了当代艺术的发展而名载史册,获得利润的同时也为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舞台。……很难说清它们究竟是为了利润而冒险,还是为了艺术的理想而义无反顾?但人们不能否认它们为推动艺术的发展做出过的贡献。”拍卖则是高端的艺术市场,只有那些已经确定了相当的艺术价值与一定的社会、历史影响力的艺术品才能进入艺术拍卖市场。同画廊相似,拍卖行的成功也是建立在发现并保障艺术品艺术价值的基础之上,“拍卖公司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们有良好的市场信誉,并有较高的权威性。这些公司有能力收集到真正有收藏价值和升值可能的艺术精品,并有权威的鉴定结果作为保障。”拍卖是将艺术品的价格最大化,进入拍卖并拍出高价是对艺术品价值的再次确认,也是对艺术品拥有者发现艺术价值并进行投资这一艺术消费过程的回报。对艺术市场的整体运行而言,艺术拍卖是艺术市场的风向标,艺术品拍卖获得成功,反映着市场对其艺术价值的认可,进而,创造其艺术价值的艺术家与发现、推广其艺术价值的画廊也都相应获得经济利益。在这一过程中,艺术市场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推动、提高艺术价值的同时,也相应地获得了跟随艺术价值一并得到提高的经济价值带来的回报。在艺术市场逐步形成的过程中,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得到了较好的协调。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在不断的协调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较合理的艺术市场结构。在艺术市场中,艺术价值是核心价值,即使有很多的炒作、投机行为,也都是建立在一定的艺术价值认同基础之上的。艺术市场的各组成部分在追求各自的经济利益的同时,共同完成了对艺术品的艺术价值确认过程,这是艺术市场对艺术发展的巨大贡献。

艺术品投资交易范文第5篇

【关键词】艺术品份额化交易;问题;解析

一、我国艺术品资本化交易现状

(1)我国市场上艺术品投资趋势增强。艺术品与资本的牵手是我国艺术品市场走出国门,得到更为深远的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一步。资金的流向是明确而又充满风险的。“趋利”是所有投资资金的共同点,而“利”又总令人捉摸不透,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股票与房地产业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投资资金得不到所要的回报,便开始寻找更有利的投资渠道――艺术品市场。艺术品的稀有性决定了它价值的持久性与增长性。据2010年11月中旬举行的中国民间收藏文化创新论坛上公布的数字显示,自2004年以来,中国艺术品收藏投资年回报率为26%,文物古玩每年升值率为20%,已经超过风险系数较高的股票和房地产。尤其是从2008年至今(截止至2011年11月),股票市场年平均收益率跌至-14.96%。资本市场灵敏的嗅觉促使它急剧地转战艺术品市场,发掘各种潜能创造收益,各种新鲜名词不断出现在人们眼前:艺术品基金、艺术品信托、艺术品股票等等。(2)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的概念。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市场上也称之为“艺术品股票”,不同之处在于股票的标的物是企业,而“艺术品股票”的标的物是艺术品,其他方面几乎都是模仿证券市场上的股票交易模式。即在对所选艺术品进行鉴定、评估等程序后,将此艺术品评估值拆分成一定数量的份额后予以发行并上市,供投资者竞购。再根据市场上艺术品份额价格的变化情况进行买卖,投资者便能从中获取收益。(3)我国首推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受到热捧。艺术品“股市”的高门槛让普通老百姓有心无力,不仅在于投资资金之高,更在于其对艺术品鉴赏专业知识的要求都将许多普通投资者阻挡在了门外。带来的高收益也只属于富人,似乎这只是一场只供富人操作的资本游戏。2010年6月,天津市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在如此高涨的市场需求的背景下成立了,接着便推出了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模式,是天津市政府的一项重要的金融创新举措,旨在为普通投资者打开艺术品交易大门,让更多的人能参与艺术品交易。

二、分析艺术品“股票”交易存在的问题

1.艺术品定价主观性太强。艺术家及其经纪人对自己作品价格的判断或期望反应在了艺术品的标价上面,这就是我们正常情况下所理解的定价。但很显然,这种定价主观因素太强了,很难真正具有说服力。正如匈牙利著名艺术史学家阿诺德・豪泽尔(Arnold Hauser)所说:“艺术品价格的确定更多地取决于各种市场因素,而不是作品本身的质量”。对于艺术品这种特殊“产品”,它具有唯一性,属于非标准化产品,很难确定一个统一的定价机制和标准,更不用说,这种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值的产品给艺术品的定价增加了更大的难度。人们通过了解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走向和当前交易行情来给艺术品价值定位,基于此,雅昌指数(雅昌指数计算方法是根据每家艺术单位的总成交价格除以总平方尺数作为权数,得出某个人作品当前价格指数)便诞生了。雅昌指数的计算模式有许多种,根据拍卖公司提供的数据进行计算,至于拍卖品的真假就不是雅昌的责任了,就算是假的艺术品也当作真的计算和拍卖。

2.艺术品上市前估价过高,缺乏专业机构评估认定。天津文交所第一批发行白庚延的两幅作品:《黄河咆哮》和《燕塞秋》,分别估价600万元和500万元,根据发行说明书中所提到的原持有人和承销商机构共同商议,并没有过多关于此艺术品估价的阐述,不免引起质疑。从2010年秋季开始,白庚延的作品指数急剧增长,作品成交均价达到了这几年来的最高价153567元/平方尺,说明此阶段白庚延的作品市值已经到达了历史最高。在如此高涨的市场形势下,表1中2010年秋拍的所有作品中,最高估价是12月4号拍出的《千峰接云图》,估价为220~280万元。《黄河咆哮》和《燕塞秋》两幅作品是2011年1月26日在天津文交所发行上市的,估价远远高于一个多月前拍卖场上交易的《千峰接云图》最高估价,涨幅高于50%。若从每平方尺的角度看,这两幅作品的估价却也不是最高的,但是除了《千峰接云图》很突兀地涨到了至高点,相比其他作品而言,这两幅作品的估价还是十几、二十倍地高于其他作品。

表1 白庚延2010年秋季拍卖作品和2011年首批证券交易艺术品(1平方厘米=0.0009平方尺)

数据来源:雅昌艺术官网及天津文交所公开数据。

3.艺术品“股票”涨幅空前,投机现象明显。截止到3月17日《黄河咆哮》和《燕塞秋》被停牌前,这两幅艺术品的收盘价分别为每份额17.16元和17.07元,相比1月16日发行时每份1元而言整整翻了17倍,按市场上的总份额600万分和500万份计算,两幅作品的总市值已经达到1.0296亿和8535万元。从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给《黄河咆哮》的鉴定报告中,评委会的意见是此作品未来市值预期可达两千万至三千伍佰万元人民币。但目前该作品市值已经是评委会估计的预期市值的3到5倍之多。评委会对《燕塞秋》的未来市值预期可达一千一百万至两千两百万元人民币,目前的市值是原来预期的4~7倍。

投机即当资金在证券市场上运作,股票价格巨大的涨跌幅和不断买入卖出行为与标的物的内在价值无关,资金进入市场只是为了炒作获利。白庚延2010年秋拍卖作品《观沧海》、《洛神赋》、《千峰接云图》和《黄河咆哮》涨幅分别为12%、220%~348%、40%~78.18%和0.8%~101.6%;而在证券市场上,白庚延的《黄河咆哮》和《燕塞秋》涨幅分别为1616%和1607%。根据白庚延2010年秋拍作品的涨幅和证券市场上的两幅作品涨幅,很明显可以看出《黄河咆哮》和《燕塞秋》这两幅作品在涨停时巨大的涨幅。这在艺术品市场上罕见,在股票市场上更是难得一遇的“大牛股”。涨幅高达空前。投机现象已经很明显。

三、对艺术品“股票”交易中存在问题的解析

1.艺术品“股票”沦为人们炒作获利的工具。艺术品证券市场的大涨大跌,符合了股市的规律,人们抱着投机的心理进入,进行疯狂的炒作。对于艺术品而言,并没有任何企业的营业利润背景,当然也提不上任何分红和利息可言。虽然说艺术品会随着时间的增长实现增值,但并没有一个确定的增长率,只能在交易中获得收益。艺术品被拆分成无数份在市场上进行交易,低门槛高收益,引诱着越来越多的人盲目地进入艺术品“股票”市场,忽略了艺术品“股票”的真实价值,价格严重偏离了价值,这样,当艺术品份额化后的交易价格达到一个虚高的位置时,风险就被无数倍地扩大了。

2.国内缺乏权威机构对艺术品真实性进行鉴定。天津文交所首次发行上市所选择的是已故白庚延的两幅作品,发行说明书上写的评估鉴定机构分别是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天津分会和文化部文化发展中心艺术评估委员会,且不说这两家评估机构的专业性问题,他们给出的评估也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即使是故宫博物馆的藏品,存放了几十年来一直有人怀疑其真假。艺术品真假问题一直存在着,至今为止,我国善没有一个权威的鉴定机构。艺术品不比普通商品,要对它进行完全数据化和科学性的鉴别是不可能的。我国目前交易的很多艺术品是已故艺术家的作品,要对他们的艺术品进行鉴定,除了是行内的权威人士,还必需对该作者的作品风格具有一定的熟悉程度,但这其中又包含了太多的主观色彩,即使是权威人士意见也未必就能达成一致。尤其是在科学越来越发的年代,造假技术越来越高,鉴别人员却极其稀少,没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敢对艺术品的真实性打包票。并且,随着艺术品的交易越来越热,很多拍卖行为了提高自己的声誉,争夺拍卖数量上的优势,从而导致赝品横行,艺术品的真实性的鉴定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艺术品市场走向成熟是一个较长的过程,这过程中应该培养艺术家关于版权意识的提升,懂得保护自己的作品。其次,我国应该支持相关权威机构的发展,提高艺术品的知识宣传和普及,培养有艺术品鉴定及定价方面的相关人才。

3.市场不成熟,监管处于真空状态。投资艺术品从古至今,一直以来都是富人才玩得起的,参与艺术品的拍卖几乎都是来自房地产、证券、金融和各种企业人士,而真正具有艺术品鉴赏能力的人却寥寥可数。这些人进入艺术品市场有多种目的,一个是看中了艺术品的增值保值功能,在流动性过剩和房地产调控时,资金现在无处可去的情况下,适时地加入了艺术品市场;另一个则是为了合法规避企业税收,因为文化投资现在已经纳入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中,企业家用公司的名义去竞拍艺术品,并将这些艺术品用来摆设或者直接收藏起来,而所有的开销都记在企业的账本上,成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从而使企业成功避税。虽然艺术品“股票”涉及艺术品和证券两个概念,但既不是由证监会负责监管也不是由文化部等部门监管,监管处于一种真空状态。因此,我国应该明确证监会和文化部分别对文交所的监督管理责任范围。艺术品份额化是我国首推的金融创新产品,新的东西只有在健全的政策法规的保证下才能真正健康发展,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王晓哲.开艺术品投资迷局[J].理财.2011(2):65~67

[2]叶强.如何通过购买“份额”投资艺术品[J].艺术市场.2010(7):52~54

[3]李蔚,王立三.争议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模式[J].金融博览.2011(4):18~20

[4]孙冰.天天涨停的艺术品股票怎么玩[J].中国经济周刊.2011(12):74~76

[5]王勇,李姗姗.齐白石的证券化悬疑[J].中国经济周刊.2010(47):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