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策略投资方法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同一行业,先投一个零售渠道,再投一个细分品类,可想而知,化妆品零售领域的巨大市场和细分品类的巨大机会,让君联资本对这个行业的投资热情暴涨。
“资本的注入将加剧行业的竞争,同时加速行业并购整合的趋势。”亲手操刀投资薇美姿项目的君联资本投资副总裁康毅告诉《化妆品观察》,“投资薇美姿主要是看重其在口腔护理领域的市场份额占比以及陕速提升的品牌价值。”
康毅判断,在这样一个资本与行业互动越来越密切的时代,优秀的企业通过不断的并购整合,强者恒强。而另一些有创新的企业和业务模式收到资本的支持后也更有机会脱颖而出。 在君联,康毅的主要投资方向是消费和TMT领域,在进入投资行业以前,他还曾在宝洁公司有着多年的工作经验。这样的工作背景,使得化妆品行业于康毅而言并不陌生,行业的加速变革,本土品牌的快速崛起,细分品类里的优势企业的发展前景,这些都让他看到了化妆品行业潜藏的机会。
再从投资方的角度来看,背靠联想控股雄厚的实业背景,君联资本除了给被投企业提供资金的支持外,还给予企业运营和管理的知识经验。如何制订战略、搭建队伍、设计生产流程、进行预算管理、梳理企业文化等等这些都是君联为投资对象提供增值服务。
因此,君联资本的前身――联想投资成立伊始,“用资金与管理帮助和促进中国创业企业的成长”、“为初创企业提供积极主动的增值服务”就成为一项投资策略,被写进了君联资本的投资方法论。在当时国内的投资环境里,专门配备全职的增值服务团队帮助创业公司的投资机构还少之又少,在这一方面君联资本走在了前面。
有了这样的天时地利人和,相信君联还会继续对化妆品行业保持关注。下一个被投企业会是谁呢?我们拭目以待。
【对话】
品观:君联资本与其他资本相比,竞争优势是什么?
康毅: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是积极主动的增值服务。
柳总(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当初成立君联资本的一个最重要的想法就是希望把自己创办联想20多年的经验和教训加上资金方面的支持帮助到中国的中小企业。因此我们在成立之初,就组建了一支增值服务的顾问团队。
我们已经连续14年举办了CEO CLUB,同时开展的还有CFO CLUB,CHO CLUB等活动。对于被投企业而言,我们投入的不仅仅是资金,我们还在管理方面给企业很多的帮助,帮助企业梳理自己的管理体系,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招聘和留住人才等等。当然,我们讲“积极主动”还有一个原则就是“帮忙不添乱”,所有的增值服务是在和创业者沟通后,双方认可需要君联资本提供帮助的。我们不愿意也不会强加一些东西给企业。
第二,正因为有实业创业的背景,相比一般的财务投资人,我们在与企业家沟通的时候能够更好理解企业家的想法和企业发展的阶段。我们和被投企业之间的相处还是非常和谐、愉陕的。
第三,相比其他基金,我们有联想大
家庭背后的各种资源支持,包括联想品牌的影响力,联想大家庭成员企业的资源、企业之间的合作等。
品观:君联如何看待化妆品行业的现状和前景?
康毅:主要从几个角度来看这个行业:
首先,化妆品行业是一个很大的行业,有几千亿的规模,品牌林立,竞争激烈。在大部分的细分行业里面,外资品牌占据比较大的份额。国产品牌在一些品类里面偶有突围,比如上海家化、百雀羚等等。不过民族品牌整体份额还是比较小。
随着国内收入的提高,消费群体的购买力逐渐增强,人们愿意花更多的钱购买更优质的产品。随着80后、90后年轻群体逐步成为消费的主流人群,消费者对于产品也有更多样化的需求。另外,互联网的发展给渠道、营销手段等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在这个过程中,市场是不断变化的,而且变化越来越快。这就需要品牌企业更迅速地应对,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些都给了国产品牌更多赶超的机会。
目前处于行业优势位置的外资巨头,他们在系统化、体系化运作方面更强。他们也更擅长传统的电视广告营销。在一个多变的、网络化的新环境,我们相信民族品牌更高效的决策机制、更大胆的营销尝试、更接地气也能更好地拥抱互联网。我们相信在广州做的决策(注:国内很多化妆品企业的总部)肯定比在辛辛那提(注:宝洁全球总部)要高效得多。
因此,长期看,我们认为国内品牌未来有更好的发展机会,我们也计划投入更多的资源到这个行业里面。当然,外资品牌多年积累下来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我想他们未来可能会更多地依靠自身资金和品牌优势,通过并购整合去实现自己的增长。
品观:还会对化妆品行业的哪些项目比较感兴趣?当前两年资本很热衷化妆品电商渠道或者电商平台时,君联为何没有出手?
康毅:前面我们也谈到,君联看好化妆品行业整体的发展趋势,未来也计划在这个行业投入更多的资源。谈到项目的话我们会关注几个方面:
(1)细分行业里有一定的规模体量,并保持较高增速的企业;
(2)在这个细分领域里面,占据领先的位置的是外资品牌。因为我们相信国产品牌在中国市场上比外资品牌更贴近市场,长期看更有竞争优势。因此,外资品牌主导的细分行业,国产品牌有机会逆袭。当然,如果过程品牌已经占了主导,我们希望能够直接投资到行业领先的国产品牌企业。
(3)就项目本身而言,我们希望其符合消费升级的趋势,比如中高端,比如健康等等。
(4)最后,我们非常关注互联网对化妆品行业的改造。因此互联网相关的品牌、渠道甚至是营销的创新都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对于你的第二个问题,坦白讲,我们错过了几个垂直电商平台的投资机会。我们希望接下来在这个领域能有所斩获。
品观:君联给目前已经投了两个化妆品项目有什么帮助?
康毅:前面讲到君联资本的一个理念,就是积极主动的增值服务。那我就以薇美姿(舒客)为例,介绍一下我们投资以后做的几件事情。
(1)与管理团队一起梳理公司的发展战略。投资前后,我们和管理团队在一起闭门开了几次讨论会,大家把公司未来几年发展的战略思路和执行策略做了深入的沟通和讨论。我们有自己的方法论体系和管理工具帮助企业一起梳理好自己的战略。
(2)管理诊断。我们管理顾问团队的负责人是以前联想集团管理学院的常务副院长,有多年企业管理的经验。投资前,我们的顾问团队就和企业有比较深入的接触,一方面了解企业的现状,另一方面也了解到未来我们可以在哪些方面更好地帮助企业。投资后我们的顾问团队对舒客的中高层进行了全方面的培训,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制定战略、用人、留人、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方法论,并协助公司把方法论更好地落地。
(3)补充核心高管。我们投入后舒客的销售收入很快过了lO亿人民币,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对人才的渴求也非常强。而我本人在行业里面有多年工作经历也有比较丰富的人脉资源。所以投资后,我有相当一部分精力是在帮助企业补充合适的管理团队。过去半年,我们已经帮助公司补充了几个关键岗位,未来我们相信还有更多业内优秀的人才将加盟舒客。
(4)帮助公司组建电商子公司。现在大家都清楚,传统企业需要拥抱互联网。但是实际结果往往不太成功,我们分析,这里面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找不到合适的人,牛人不愿意来。二是即便有牛人,也留不住。
找不来和留不住深层次的原因是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人才在文化和机制上的冲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找来了原来歌莉娅电商总监黄鑫,黄总在加入歌莉娅之前有宝洁的工作经历。这样文化融合上相对比较好。
另外,我们不只是找来一个人,当时黄鑫刚刚离开歌莉娅,自己创建了一个电商公司,业务发展得很陕。我找到了黄鑫,拉着他和王总、曹总(薇美姿的两位创始人)聊了很多次,最后说服他,把他的整个团队都拉进来,并在机制上做了设计,充分调动团队积极性。
电商团队接手3个月,平均每月lOO%业绩增长。舒客的电商有了质的飞跃。举例来说,2015年3月l2日,电商公司凭借创新营销策略,单品单日创下170万元销量纪录,为聚划算口腔类目历史最高。
品观:两个项目的发展情况如何?效益上是否有明显增长?
康毅:两个项目发展都不错。以舒客为例,2014年的收入增长超过了50%。特别是电商方面,前面提到过的,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品观:在选择化妆品项目以及考察一个企业时,主要会看哪几个指标?
康毅:“事为先人为重”一直是君联资本投资理念。“事为先”就是先看行业,到底好不好,行业前景如何。往细的说,包括行业的规模、增速、发展趋势等等。就是看这个行业有没有比较大的机会出现一家有影响力的企业。
而更重要的就是“人为重”。“人为重”指的是我们对人的判断,首先就是人得靠谱,得是一个很负责任、扎扎实实做事的人。作为一个企业家是不是有领导企业发展壮大的理想、决心、方法和执行力等等。所以我们会花很大的精力和企业家交流,了解过去发展的历程,探讨企业未来发展的想法理念等。“投资其实就是投人,选项目也就是选人”。
有人问:“过去,您说您的投资风格是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费雪。这个比例改变了吗?”
巴菲特回答说:我的投资策略起源于格雷厄姆,我去哥伦比亚大学正是为了向格雷厄姆学习。运用格雷厄姆的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不可能赔钱。本质上讲,这是非常量化的投资方式,而你只需理性的执行。但另一方面,当你的公司规模越来越大,资金量逐渐增加的时候,这种方法就越来越难以发挥作用了。这时,以合理的价格购买伟大的企业就要好于以低廉的价格买入普普通通的公司了。
采用捡“烟蒂”的办法,可以找到地面上剩下的半截雪茄,捡起来后点着它,就可以免费的吸几口。这样继续做下去,有机会获得更多免费的烟蒂。这是一种方法,以前我就是这么做的,我找了很多很便宜的股票。遇到费雪和查理后,我开始寻找更好的公司。
刚开始我两种方式都做。现在,我们只寻找优秀的公司,而不是便宜的公司。
但如果你管理着更大数量的资金,这时候你则要采用费雪/查理的模式,购买大企业。伯克希尔现在的目标是规模大、实力雄厚的公司。
笔者的解读:巴菲特这一次把选股思路讲得非常清楚。作为价值投资者,方法论是首要的。巴菲特坚持物美价廉的原则,尤其是价格优先,他的投资风格中85%的格雷厄姆就已经表明尊重“价格优先”的原则。所谓格雷厄姆的捡“烟蒂”的办法无非就是通过筛选便宜货来获得价格绝对便宜的公司。价格仍是第一位的。
其次才看公司是否优秀。即使是濒临破产的公司,只要市场价格远低于清算价值,也是可以大胆买的,当然不一定要集中投资,但很可以分散化投资烟蒂股
目前巴菲特投资铁路股原因很简单,一是铁路的生意模式可以长期不变。不会因为经济周期、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的原因改变铁路公司的商业模式;二是铁路公司的盈利稳定,可以提供长期的稳定的回报。
一、舞弊的动机和表现形式
(一)舞弊动机分析
舞弊的动机主要是经济利益,包含个人利益和组织利益,即通过舞弊攫取法外利益,并使之合法化。借助于南京审计学院信息情报中心提供的资料文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几种舞弊行为目的所占比例。
据以上资料,绝大多数舞弊行为的目的是为了追求集体和个人经济利益,这种利益导向是舞弊行为存在的肥沃土壤。为获取政绩和集体荣誉的舞弊行为所占比例不大,主要是目前对干部的任用已不仅仅靠财务数据和会计报表,“政绩”包含了更加丰富的和客观的内涵。其他动机的舞弊行为,如发泄对领导的不满、恶作剧等,出现的频率低,较易得到复原与纠正。
(二)舞弊表现形式
1.收入舞弊表现形式
收入有可能通过账内和账外两种渠道舞弊。如将部分业务收入挂账往来款,并在往来账进行实质性收支核算;利用行政权力,多收、少收、乱收费,或者将取消的行政性收费项目转成下属事业单位的服务性收费项目;单位出借资金、出租房屋和其他固定资产为对方提供各种服务和方便,而后将租金收入、资金占用费或服务费等收入在对方财务账上存放,或者不入单位财务账,随意进行各种开支。
2.支出舞弊表现形式
行政事业单位支出类项目舞弊的目的主要在于利用一切办法使其不合规定的支出项目合法化。如购买假发票或者利用税务窗口开具伪造项目、品名的发票等形式消化非法支出;把下属部门转设成公司,行政事业单位的不合理支出由企业列支;利用单位内控制度的缺陷进行舞弊,私自开具支票,挪用公款。
二、 虚构经济业务案例及其剖析
(一)案例简介
[案例1] 某国有公司的投资方为事业单位,公司员工除了部分外聘外,主要为事业单位的在职职工。审计人员在检查中发现,该公司在工程施工中报施工费17.34万元、设计费3万元、劳务费4万元,共计24.34万元,均为地方税务局代开发票,无合同协议、无工程价款结算单,不符合财政部、建设部颁发的《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的相关要求。同时注意到该公司转账支票存根收款人为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但没有附银行回单,便要求会计人员提供银行回单和有关合同协议。两小时后,会计人员拿来了投资方在职职工绩效考核奖人员名单,共计发放22.88万元,虚开发票缴纳税款1.46万元。会计人员说这样利用发票套取资金账外发放职工福利的做法还是负责该公司会计报表审计的注册会计师的建议。
[案例2] 在检查2012年某建设单位基建账目时,审计人员注意到有一张记账凭证支付某建筑工程公司新地沟坝体维修款19.7万元,原始凭证为转账支票存根联、地方税务局代开的建筑业发票、建设方与施工方签订的维修施工合同以及验收资料。合同内容为坝体渗流建设,主要工程量为人工挖结合槽土方132方、人工修整两岸边坡土方440方。检查其建筑安装工程明细账,发现若干年前新地沟坝工程已完工待验收,其借方余额为15.1万元。新地沟坝的维修费高于新建费用,即使考虑近几年物价指数的上涨,其大额的维修费用支出也不合理。于是审计人员只得带上测量工具驱车前往新地沟坝现场,特别注意合同中所示坝体右岸土方的修整,观察到整个坝面长着杂草,并没有新近修整、置换、碾压新土的痕迹。最后会计科长说明坝体并没有维修,整个建设项目即将实施完毕,还有部分结余资金,便以该坝维修费名义列支了工程款,实际用于单位接待费用等项杂支。
(二)案例剖析
以上两个案例的共同点都是虚构经济业务套取资金,行政事业单位利用伪造经济业务事实的假发票虚列项目、套取资金用作福利津贴,挪作他用或私设小金库。
从案例1看到,开户单位之间的经济往来,似乎通过银行进行了转账结算,但实际上施工方是虚构的,在财务凭证上只留存转账支票存根,未附银行回单,其可靠性要审慎评价, 要关注转帐支票的去向。现行的转账支票存根看不出对方的户名和账号,属于在单位内部流转过的外部证据,实际转出的与转帐支票存根上注明的单位有可能不一致,在银行单证上作假,货币资金就会暗渡陈仓。
从案例2看到,尽管该单位工程价款报账手续齐全,但还要关注其实物证据。通过实物证据与书面证据的核对,会计信息与非会计信息的对比,会计记录与施工记录、监理记录等对比,以确认实物是否存在,数量是否准确,有无毁损及短缺。本案例中工程技术人员根据领导的意图制作虚假验收单、虚假合同、虚假工程结算单,财务人员与施工单位串通,在税务部门虚开工程款发票,将工程款支付给承包人后又取回,留作了小金库。
三、 审计思路与策略
(一)审计人员要具有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的本质是在哲学方法论指导下的一种辩证思维,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对象采取理性怀疑、提出问题、评估论证和确认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审计人员以批判性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和思考判断问题,有助于我们发现隐藏在事实背后的原因、动机和假设,识别舞弊行为及其隐瞒方法,从而揭示漏洞。
(二)在数据分析对比中寻找切入点
审计人员可以从被审计单位所处的财务环境、单位性质、业务范围和职责职权环境中分析可能产生的问题,对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找到其不合逻辑之处,进而确定审计重点。如在对某单位进行预算执行审计时,审计人员发现该单位账面接待费很少,与“三公”经费支出预算数一致,通过分析单位的性质,检查资产管理情况,发现该单位临街有门面房出租,单位内部还有空余的单元房,进而查询租金收入,发现部分租金收入未纳入预算管理,形成账外资金循环。
(三)现场检查、突击盘点是查出舞弊的有效方法
对于大多数创业公司来讲,商业计划书是融资必备的敲门砖,每个公司创业者都需要思考自己公司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然后根据自身的公司的特点创作自己的商业计划书。
事情只有想得清,才能做得清,一份经过细心打磨的商业计划书,不仅仅是对投资人的尊重,更是对自我创业初衷的肯定。而一份适宜的商业计划书更有利于交流,让投资人对你的项目在短时间内就能了解到精髓,使后续的交流更高效。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和研究中国公司融资的经验和教训,总结了公司为了达到股权融资目的而撰写商业计划书的“五要五不要”原则,希望与大家分享。
要简洁,不要绕弯子
笔者总结出了一条商道铁律:没有做不成的买卖,只有谈不拢的价格。
也就是说,任何交易的最终落脚点都是定价!融资的最终目的是获得资金,关键是公司股权的定价,即决定引进多少资金,出让多少股权给新进入的投资者。可以说,商业计划书的所有内容都是为了支持这个结论的。
每份商业计划书前面都有一个摘要(ExecutiveSummary),原文的意思是一个将内容浓缩的总体摘要。由于语言文字方面的原因,有的业内人士将其翻译为“执行摘要”,的确有些令人费解。在此,咱们暂且不用理会它,叫什么名称,毕竟不是最重要的。
在摘要中,应该简要描述公司名称、资本规模与股权结构、主要团队成员、主营业务、当前市场地位及发展方向、历史与未来预期业绩、公司股权估价结构、融资方案(吸引外部投资额及公司拟出让的股权比例)。尤其是那些向风险投资机构到处递交商业计划书的处于初创时期的新兴业务公司,一定要简明扼要地把自己公司的“卖点”表达清楚。
商业计划书正文各级标题,最好用高度归纳本部分核心内容的句子进行总结,如在描述市场地位时,可以用诸如“国内、国际市场规模年均增长将达50%和30%”、“最近三年市场份额平均每年增长2个百分点,稳居行业第一”之类的完整句子,而不是需要读者读完全文才能明白的词组作为标题;最好在紧接着每一个大标题后面有一段对本部分内容进行高度总结的摘要。
按照惯例,这些投资机构所收到的商业计划书一般都是先由投资经理阅读筛选,除非融资者有此类机构高管人员关系,否则是很难获得直接面谈机会的。这正是简洁不绕弯子的必要性所在,只有如此,才能过得了投资经理这一关。
要注重自身市场能力,不要泛谈市场总体状况
有的公司在商业计划书中,对公司所从事的业务或产品市场进行分析时,往往会阐述产品的市场规模如何大,发展前景如何光明,惟独没有说明他们公司自己在这个市场的当前地位和未来发展趋势。
其实,投资者更关心的是目标公司本身的发能力,而不是泛泛而谈的市场前景。一个市场总体规模很大、未来增长潜力大(需要有官方或权威研究机构的公开数据作为预测依据),并不能说明随便一家什么公司从事该类业务,就能获得很好的收益;即使是处在市场总体规模不大、未来增长率并不很高的相对成熟行业,市场竞争能力很强的目标公司也能获得很高的市场份额和赢利水平。
所以,商业计划书必须凸显公司当前市场地位和市场营销能力,尤其是公司未来市场策略和团队建设方面的工作计划,这样才可能让投资者信服公司能够实现其经营目标。如果有历史业绩作为支撑,效果则更好。
要注重团队能力,不要夸耀个人英雄主义
目前处于增长时期的中国公司创业者,一般都有其过人的眼光和勇于冒险的精神,其主要创始人对公司的历史贡献和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是,在市场环境日趋完善、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化市场体系中,如果纯粹依靠个人简单积累的经验和当初近乎于莽撞的胆魄,是很难取得并维持公司的优势地位的,对于投资者来说风险也是相当大的。
一支在本行业生产经营方面经验丰富、知识结构互补的团队(例如一个由在本行业市场营销、生产、技术研发和公司管理体系及其执行能力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成员组成的团队),一定是公司持续发展的强有力保证。
对公司主要经营者或创始人,则侧重于其两方面的能力:
(1)从战略上驾御市场的能力。即能够以相对超前的眼光,敏锐地觉察到行业市场发展的态势,并能够进行前瞻性的战略安排;
(2)聚集公司核心团队成员的领导力。中国有句古话“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任何一家公司的战略和市场策略再好,最终都必须由人去执行。西方现代管理科学发展了几十年,都比较倚重“对事不对人”式的方法论和管理工具,最近几年老外也开始学习并运用咱们祖宗的管理理念—重在用人之道。一个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在公司管理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在能够让所有的团队成员在人尽其才的制度或机制条件下,增强团队成员的凝聚力,创造员工对公司自发忠诚的氛围。
要强调研究开发能力,不要阐述技术细节
一个公司的研究开发能力,对于公司的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从事市场发展迅猛、产品和服务技术含量高业务的公司,其研发能力更是公司的生存之本。但是,公司在编写公司产品技术含量和研发能力内容的时候,千万不要阐述技术细节。一是阅读者不一定能看懂,二是这些并非投资者关心的方面,三则有可能造成公司技术秘密的泄露。
在阐述产品时,只需要说明产品名称、用户类别及其用途、技术领先程度、是否有其他替代产品或替代技术。阐述公司研发能力,主要是衡量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的能力,则重点要阐述研发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技术领先程度、技术壁垒和研发团队成员介绍。
要突出未来增长潜力,不要看重存量价值
正如笔者所说,商业计划书实际上就是一份交易建议书,该交易的焦点还是定价。可以说,商业计划书的所有内容都是为了支持融资者定价的信息。由于中国法律法规对公司注册某些方面规定的局限性,再加上中国企业追求形式上“买卖公平”的习惯,很多中国公司在引进股权投资者时,往往把眼光放在公司的存量净资产上。
但事实上投资方看重的并不完全是这些,中国一批从事诸如IT、互联网服务等新兴业务的公司,其原始股东的投资可能不足100万元人民币,却能够吸引数以千万美元计的风险资本和动辄数亿美元的IPO融资额,这样的例子在全球资本市场更是屡见不鲜。但是,现在仍然还有很多中国公司在融资时,羞于披露自己公司的净资产金额,于是就寻求中介机构的帮助,提高公司“无形资产”的评估价值,以加大公司在融资谈判中的价码。实际上,大可不必。
外国投资者投资一家目标公司,其主要价值体现在公司未来的价值增长,即将公司未来价值按照一定的贴现率折算到投资时点的现值。常用的估价方法有股息(DDM)法、自由现金流(FCFE)法、剩余价值(RI)法和类比法。一般地说,对于公司业务成熟、占股权比例不大且主要依靠享受股息方式获取投资回报的财务投资,可以采用DDM法;对于股权比例较大的战略投资者,以自由现金流和剩余价值方法估价比较合适;投资从事新兴业务的目标公司,采用类比法估价的情况比较多,即参考从事相同或相似业务的上市公司股价比率作为参考,此类比率包括市盈率(P/E)、市净率(P/B)、市收率(P/S、P/EBITDA)等。
当然,理论毕竟是理论,公司股权的最终定价还需要通过短兵相接即在谈判桌前确定。目标公司的估价也是基于一些预测假设条件的,这些假设条件还需要与未来发展的实际情况相吻合。投资者会就这些预测假设条件提若干问题,融资者必须提供这些假设条件真实、可信的确凿证据,这也是双方定价谈判过程中讨价还价的焦点所在,融资者应对回答投资者可能提出质疑的问题做好充分准备。
不过近期总理访欧,使事情有了不小的变化。总理对欧洲的此次访问,其最大的收获不在于中国和欧盟共同的《联合声明》,而在于中法共同发表的《开发第三方市场合作协议》,以及一提出来就受到奥朗德总统热烈响应的“中法共同基金”。因为它折射出了中国落实“一带一路”规划必须遵循的一个方法论,这就是以合资、合营的形式让渡部分利益,继而实现合伙牟利的原则。
实际上,“合作共赢”是中国向世界提出“一带一路”规划后一直强调的理念。可是欧盟以及欧盟核心国家在相当长时间内对此反应并不热烈,甚至利用各种在它们看来合适的机会放话反对。这说明,中欧双方对“合作共赢”的期望值以及内容是有差异的。
中方的一种观点认为:欧洲经济不好,中国在欧洲投资搞基础设施项目,互联互通,欧洲的基础设施因为中国的投资得到了改善,也能增进欧洲的经济发展,这就已经是“合作共赢”了。可是几个世纪以来极其善于把外交和商业结合的欧洲人不是这样认为的,他们告诉笔者:在欧洲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我把市场让给你,而且你这一来就要呆下去了,那我得到的好处应该更多。
而且,对“一带一路”规划的政治和经济目的,欧洲也有自己的判断。一位欧盟核心国家的外交官就曾经问过笔者:“‘一带一路’是政治考虑多?还是经济考虑多?”特别是,既然中国是用举国体制来推动“一带一路”,说明这有迫切性,那欧洲就要尽可能获得更多的好处。中欧双方对“合作共赢”的不同理解和立场差异,使得“一带一路”在欧洲一度很难推动,而欧洲推不动,也就没有“一带一路”。
然而近期对法国的访问,解决了这一分歧,这就是以让渡利益的合资、合营形式来实现合伙牟利。
欧盟戒备“一带一路”?
实际上,此次访问欧洲面对的一个很重要的新背景是:欧盟正在设立一个总额达3150亿欧元的“欧洲战略投资基金”,目的是通过投资,促进欧洲的经济复苏。而在当前中国正在举国开拓“一带一路”的背景下,这个基金就显得尤其引人注目。因为“一带一路”的实质就是:以投资为主导,向国外输出中国的产业、技术和资本,而欧洲就在这个“一带一路”的北线,也是目的地。这个基金和中国的“一带一路”是有交集?还是冲突?
根据德国驻华大使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出来的信息,欧盟希望雄厚的中国资本循下列四个渠道投资:成为“欧洲战略投资基金”的项目筹措资金;加入“欧洲战略投资基金”的担保基金;加入各种合伙经营的投资平台,例如运输业的基础设施;购买欧洲投资银行发行的债券,这个银行是“欧洲战略投资基金”的主要出资人之一。由此可见,虽然他们提到希望引入中国资本,但对引入中国的基础设施项目却只字未提。
消息来源还告诉笔者:欧盟希望中国以美元或欧元投资,不考虑人民币投资。这背后的逻辑非常清楚:因为害怕那样一来,当年“马歇尔计划”的一幕就要重演。就是说,这个“欧洲战略投资基金”迫切希望引入中国资本,但对中国“一带一路”的规划,至少是有所提防的。而且从根本上讲,这3150亿欧元的投资计划,本身就会使中国失去一些投资机会,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设立这3150亿欧元的“欧洲战略投资基金”的动机值得关注。
对此,此次在中欧工商峰会发表演讲时,也对中国的立场进行了明确的表达,用通俗的语言归结起来则是:
中方愿意介入欧洲战略投资基金,但是你不能只找中国要钱而不要中国的队伍、技术和管理(当然包括基础设施项目);中国也希望和欧盟在第三方搞合作,而中国在中东欧地区和发展中国家搞的“一带一路”项目,性价比高、竞争力强是事实,但是也会采购欧洲国家的高级设备和技术。
此外,中国愿意加入欧洲产业投资方面的金融合作,但是除了购买欧债、直接投资、购买欧洲投资银行债券等方式外,中方更倾向于设立“中欧共同投资基金”,来助力欧洲战略投资基金。当然,要允许中国用人民币投资。
对于这个共同投资基金,我们从访欧前路透社的报道别提到“这个基金本质上属于欧洲的基金”的评论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提出设立“中欧共同投资基金”的背景。
然而,从最后中欧双方的《联合声明》来看,除了双方约定在今年9月举行的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上“探讨”这一“中欧共同投资基金”外,其他均没有什么细节。特别是访欧前,路透社信誓旦旦地报道说:根据该机构看到的中欧峰会的公报草案,中国将注资欧洲战略投资基金,金额以“数十亿美元计”。但现在看来,这没有成为现实。
而且,欧盟对中国的态度,在当前中国推进“一带一路”的进程中不是个别案例,而是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都有钱赚才能“共赢”
然而谋事在人,鉴于欧盟的态度,换了一个做法,在法国那里就获得了成功。在访问法国时提出关于双方合作在第三方共同发展的设想,当场获得奥朗德总统的热烈回应。“我们已经做好准备了。”奥朗德说。6月30日,在中法两国总理共同见证下,双方签署了《开发第三方市场合作协议》。
在随后的共同会见记者环节,的讲话尤其说明问题。他说,“中法在第三方合作领域达成共识,将会调动更多发达国家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中法关系继续走在中国和西方关系的前列,并迈出了新的一步。”
此外在“共同投资基金”问题上,在爱丽舍宫的会谈中,中法双方刚刚谈及“中法共同基金”的合作,法国总统奥朗德就迅速作出回应:他指着坐在身旁的法国财政部长说:“我们的财长就在这里。从今天开始,我们两国就要针对这一基金,开展具体沟通协调工作。”
实际上,还有一件值得高度关注的事件。就在此次访欧前的6月6日,中国外交部长在布达佩斯同匈牙利外交与对外经济部部长西亚尔托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匈牙利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
这是中国同欧盟成员国签署的第一个此类合作文件,欧盟的口子已被打开了。《华尔街见闻》的报道说,在签字仪式后表示,两国应共同努力,推动中方“一带一路”倡议与匈方“向东开放”政策的战略对接。
还期待以签署政府间谅解备忘录为契机,使匈牙利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在欧洲的重要支点;以共同建设匈塞铁路为契机,使匈牙利成为欧亚物流的重要枢纽;以增强两国高度互信为契机,使匈牙利成为中欧友谊的重要桥梁。
在中匈、中法之间的高度默契下,欧盟的迟滞则显得有些跟不上趟了;而一直对“一带一路”迟迟不表态的欧盟大国,也发生了巨大的裂变。
这一变化显示,在落实“一带一路”规划的过程中,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在面对外界的一片疑虑时,以合资、合营的形式让渡部分利益,继而实现合伙牟利的方式,是个打消疑虑的有效办法,尤其是在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的背景下。一家牟利,几乎很难有胜算的把握。
事实上,在笔者和圈内朋友讨论中国推进“一带一路”的策略时,大家甚至认为:以高铁和核电为例,在德、法各找一家大企业,中方与之组成合资公司,共同在欧洲和其他地方进行投资,共同获利。笔者随即同欧洲外交官就此种选择进行了探讨,对方一反常态地正面肯定说:“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几乎可以确信,下一个即将和中国共同牟利的欧洲国家是德国。
消息来源说:德国近年有意在捷克西里西亚地区建立工业园,而中国对在这一地区发展也有兴趣,双方一度还有矛盾;德国驻华使馆也曾以“中国在欧盟投资必须遵守欧盟法律”来回应笔者对此问题的咨询。现在,双方不妨照合伙牟利的模式合作。而且德国和中国的经济合作,无论是规模还是深度在欧洲均属第一,而且政治上双方关系也不错,属于基础很好的案例。
还有,此次中法之间的合作还呈现出这样一种重要趋势:在中国推进“一带一路”规划过程中,当面对某个地区性国家组织时,与该组织内的单个国家合作比与该组织合作似乎更重要、而且更容易成功,例如这次法国和中国的关系,就走在了欧盟与中国合作的前列,反过来也一定会推动欧盟与中国的合作。
中国“一带一路”规划在北线均要经过一系列地区性国家间组织的地盘,例如中亚就属于欧亚联盟的范围。中匈、中法之间的合作显示,面对此种格局,先同该组织内单个国家、特别是核心大国合作,以个别撬动全体,这似乎是个可行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