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医把脉基础入门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医药产业;产业集群;生产业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4-0001-02
生产业是面向医药产业集群中制造业的一种现代服务业,是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剂和支撑。从产业结构升级看,相对于生产制造环节,我国医药产业集群中生产业的发展明显滞后,成为制约我国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面向产业集群,促进生产业的发展,成为我国医药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和竞争力提升的迫切需要。
1 生产业是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支撑
生产业是从制造业等产业内部分离而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Greenfield(1966)认为,生产业就是向生产者,而不是最终消费者提供服务产品和劳动的服务业。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是工业和服务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专指那些直接或间接为生产过程提供中间服务的服务性产业,一般包括:金融保险服务、现代物流、软件与信息服务、研发与设计、工程技术与装备服务、法律与会计服务、广告服务、管理咨询服务、营销服务、市场调查、人力资源配置、会展、教育培训服务等门类。
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和竞争力提升,需要生产业的发展来支撑。
1.1 生产业有利于发挥医药产业集群低成本优势
医药产业集群内企业地理聚集在同一区域,具有比较优势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不断挖掘企业内部资源,降低外部交易成本。但随着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企业间交易活动的增加,必然会带来各种交易成本的上升。发展生产业,企业可以通过共用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和专业服务降低交易成本。首先,信息、物流、商务等生产业对产业链间的衔接起到作用,有助于降低企业内外不同环节间的交易成本,加深产业链一体化程度;其次,制造业企业通过外购更专业化、更有效率的中间服务,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同时使自身能集中有限资源于关键领域,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1.2 生产业实现产品价值增值
医药产业集群是大量医药相关企业以及其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形成一条完整的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价值链。嵌入医药产业集群中的生产业,贯穿于企业生产过程的上游(如可行性研究、风险资本、产品概念设计、市场研究等)、中游(如质量控制、会计、人事管理、法律、保险等)和下游(如广告、物流、销售、人员培训等)的各个环节,其价值凝聚在最终产品之中,是有形产品创造差异化优势和增值的主要源泉,也是医药企业之间非价格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1.3 生产业有利于医药产业集群创新
医药产业创新具有周期长、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等特点,因此对于单个医药企业,自行创新不仅投入高、效率低,还必须承担较大的风险。个别大型的医药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研发或与少数同水平企业的合作实现创新,我国绝大多数医药产业集群则是要在专门的研发机构的技术支持和咨询机构的把脉诊治下实现创新。近年,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新药开发过程的日趋复杂、药政管理的不断完善,伴随全球医药研发服务的转移进程,以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合同研究组织)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医药研发服务业得到迅速发展。如张江“药谷”组建的新药孵化平台,在国内首次采用IP+CRO+VC(即知识产权、新药研发服务组织、风险投资相结合)的模式,其中CRO就是通过合同的形式向药品开发企业提供新药的临床前试验、临床试验以及新药申报等各项服务的专业公司,以加快新药的初审速度。
发达的生产业可以吸引优质资本加入产业集群,促进技术扩散和推动创新。首先,生产业提供的完善的法律、政策咨询服务,可以缓解新企业的“水土不服”,使其迅速适应、稳定下来。其次,行业协会可以提供完善的市场环境,为企业间的交流搭建平台,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扩散开来。再者,研发、咨询等生产机构往往比企业具有更强的对新知识的吸收消化能力,可通过研究改良后再逐步推广。另外,金融担保、管理咨询等非生产性组织可以通过资金支持、智力支持帮助小企业在创新中长大,改变自身的地位,获得创新的内在动力,进而加快整个产业集群的创新速度。
2 我国上海张江医药产业集群生产业发展现状
与国外的许多医药生物集群不同,上海张江医药生物产业集群不是围绕大学和科研机构自发产生的,而是在一片田野上通过政府引进知识结构等方式而着力培养起来的。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基地内集聚国内外生命科学领域企业、科研院所及配套服务机构400多个,形成了完善的生物医药创新体系和产业集群,涵盖了研究开发、孵化创新、成果转化、教育培训、专业服务、风险投资等六个群体,已成为国内生物医药领域研发机构最集中、创新实力最强、新药创制成果最突出的基地之一。
2.1 上海张江医药生物基地中的生产业
(1)研发创新体系。
形成了以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为核心、以上海中医药大学为基础、以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国家新药筛选中心等30家研究中心和美国礼来、罗氏制药、安利、霍尼韦尔、诺华等10余个跨国企业研发中心为主体以及210家中小型科技企业所组成的研发创新体系。
(2)专业服务机构。
基地内有亚洲著名的CRO公司、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技术产权交易所、基地医药销售公司、律师、会计、审计事务所、咨询机构、企业注册和报关机构,为集群内的企业提供了便利。
(3)技术支撑平台。
基地内建有生物医药科研设备共享网络信息化服务平台,为集群内的企业提供了更为优越的软环境。
(4)生物医药孵化器。
张江用于生物医药产业的孵化基地的建设面积达16万平方米、设有45个生物及化学孵化单元,引进项目单位已超过120家。平台的公共实验室与超过20家园区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服务关系,已有技术测试项目超过500个。
(5)投融资体系。
浦东新区政府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扶持力度很强,通过无偿资助、贷款担保等形式为企业拓宽了融资渠道,园区内集聚的投融资服务机构也为企业寻求资金提供了便利。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张江医药产业集群内的生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于制造业,存在种种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智力支持不足。
张江医药生物基地虽然有上海的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大、医药工业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为张江的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但它们与医药企业间并不具有“天然”的联系,产学研联系松散,并未真正发挥智力服务作用。并且,跨国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弱,他们更偏向于与母公司联系,而很少与张江基地内企业进行技术交流。
(2)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滞后。
张江的医药公共服务平台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全的过程,但由于以政府为主体的运营模式和管理体制存在着后续建设乏力,资源整合、功能优化不到位的情况,产出效益达不到预期目标。
(3)技术支撑平台作用未充分发挥。
由于政府下设的服务机构门类繁多,不同主体的职能和目标不同,在投资方式、资源建设、资源供给、质量监督、共享协调与评估、后台管理等方面的运行机制都不同,导致技术服务平台没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的功能空放、仪器设备闲置。
(4)融资服务体系不健全。
融资困难是大部分中小型服务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因为生产业主要以无形资产为主,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较少,在商业银行难以获得贷款,且集群内风险投资不足,很难解决融资难问题。目前,张江医药生物基地内风险投资不足,主要是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政府设立的风险投资公司、民间风险投资极少。
(5)生产业规模层次低,创新能力弱,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的作用不强。
由于生产业的准入门槛和标准化程度低,形成了“小而全”、“大而全”的状况,专业化分工协作发展缓慢,多数生产企业规模层次低、服务和业态同质性强,甚至恶性竞争、鱼龙混杂、良莠不分的问题比较突出,服务水平和质量亟待提高,服务品牌难以形成。与此同时,能够引领发展潮流,对行业标准建设有重要影响的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少且示范带动作用不强。
3 我国医药产业集群中生产业发展策略
生产业发展对于医药产业集群提高竞争优势、降低成本、增强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大意义。针对目前我国医药产业集群中生产业存在的种种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完善产学研联合机制。
加强当地高校、科研机构与医药企业的合作,形成政府支持、研究机构的科研开发、企业的推广应用一体化的创新体系并积极构建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体系。因为创新是医药产业集群这个特殊行业的永恒话题,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赋集群予生命力。
(2)构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包括专业的服务机构(CRO公司、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技术产权交易所、基地医药销售公司、律师、会计、审计事务所、咨询机构、企业注册和报关机构)、技术支撑平台和生物医药孵化器等。为新药申报、专利申请、报关、商标注册、信息咨询、技术交易、专业培训、投融资等提供优质服务,承担起连接生物医药技术上下游的纽带作用。
(3)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府财政支持力度。
政府应致力于努力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将面向产业集群的生产业纳入相关产业政策的扶持范畴,竖立发展制造业必须高度重视生产业观。设立生产业专项资金,统筹管理服务业引导资金和新增服务业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关键领域、薄弱环节、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公共服务平台、行业协会的发展。
(4)构建完善的融资服务体系。
要合理构建多层次的区域性资本市场体系,包括企业上市融资、企业债券融资和产权交易。可通过政府与企业共同筹集资金成立应急互助基金,当中小企业发生资金周转困难时,可申请应急;亦可鼓励发展面向生产企业的专业化、特色化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多更好的引入风险投资,健全各种法规,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拓宽撤出渠道,营造有利于风险投资发展的市场环境。
(5)建立健全合理的生产服务业准入门槛和标准体系,充分发挥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的示范带动作用。
适度提高某些商务服务领域,如法律、物流、会计、咨询公司等准入门槛,加快推进行业标准化建设,排除那些非专业化人士进入专业化服务体系,导致产品质量差,产业无序
竞争,从而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规范发展。政府应在财政上大力支持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引导其发挥对生产业的体制改革、发展方式和模式转变的示范带动作用。
(6)努力培育鼓励生产业创新创业的税收环境和要素市场环境。
面向鼓励发展的生产业,应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逐步实行低税率政策,对生产服务业内某些新兴服务业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探索对生产企业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可能性,或实行营业税差额纳税;建议出台相关政策为生产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比如生产业与工业在用水、用电、用气价格上实行并轨;通过贷款贴息、风险补偿和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面向生产业的领军企业和重大项目提供银团贷款;鼓励发展面向生产企业的专业化、特色化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7)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行业协会是同行之间为了避免不正当竞争,维护共同利益,以自愿形式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是政府和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协作政府实施行业管理和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推动行业和企业的健康发展。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管理、行业协调、行业自律、行业资格认定,行业人才培训和对外交往等方面的优势作用,逐步从政府职能部门脱离,确立其独立的地位和职能。
参考文献
[1]Greenfield HI, 1966 [C]. Manpower and growth of producer services, New York: Columbia, U, press, (2).
[2]夏杰长,吴家淼.我国生产业发展的差距、潜力与政策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09,(2):3536.
[3]陈利华.国外典型产业集群生产业发展经验[J].浙江经济,2006,(15):1517.
[4]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研究报告(2009年版)[M].2009:116117,127131.
[5] 姜长云.集群服务业:发展中的问题、制约与启示[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1):7580.
[6] 黄卫国.我国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现状和未来建设的若干建议[J].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09,3(3):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