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长期股权投资转换技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中级会计实务各章重要性划分
非常重要:这一层次是指今年的新准则对实务影响较大而新增的内容和近几年计算题和综合题主要考核的内容。包括“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资产减值”、“所得税”、“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财务报告(合并财务报表)”。重要:这一层次是指今年的新准则对实务有一定影响增加了一些新业务,也是近年计算题主要考核内容。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无形资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收入”。比较重要:主要出客观题。包括“存货”、“负债”、“或有事项”、“借款费用”、“外币折算”。不重要:主要出客观题,分值不多。包括“总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对于“非常重要”和“重要”的章节需特别注意今年教材的新变化以及往年的主要考点,熟练掌握计算和账务处理。
二、复习方法与技巧
第一,仔细阅读教材,熟练掌握会计科目和账务处理。今年的教材包含了近30个会计准则,会计科目发生重大变化,因此,要仔细阅读新的会计准则指南中的主要会计科目和账务处理。特别注意每章新增内容和重点内容所列举的有关账务处理。第二,熟练掌握教材的例题,反复阅读,强化记忆。今年教材的最大特点是列举了大量计算题和账务处理题,这些例题全部体现了新准则的特点,就是对新准则的讲解,考生一定要引起重视。由于今年教材出版较晚,在较短的时间内复习会计实务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熟练掌握教材上的例题。考题极有可能来自于教材的例题。第三,制定复习计划,提高复习效率,增强信心。虽然,今年教材发生了很大变化,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增加了,但是由于新准则是新的,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全新的内容,所有考生都在同一起跑线上,一定要增强信心,并且制定好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好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攻克中级会计实务这门课程。
三、主要经济业务重点内容分析
(一)存货 本章重点内容是存货的期末计量。会计期末,存货应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对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这里的成本是指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
一是存货的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出售存货:“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一估计的销售费用税金”。需要加工的存货:“材料可变现净值=产品估计售价一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一估计的销售费用税金”。
二是存货跌价准备的核算。企业应在每一资产负债表日,比较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计算出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再与已提数进行比较,若应提数大于已提数,应予补提。企业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应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当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
(二)田定资产 本章新增内容包括: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价款与购买价款现值的差额,应当在信用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摊销金额除满足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应当计人固定资产成本外,均应在信用期间内确认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教材例3_4)。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注意待摊支出的分配方法(教材例3-6)。融资租人固定资产的核算(教材例3-7)。存在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应当按照油气资产的弃置费用现值计入相关油气资产成本,在固定资产或油气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预计负债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人财务费用,一般工商企业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报废清理费用,不属于弃置费用,应当在发生时作为固定资产处置费用处理(教材例3-9)。本章重点内容包括:凡本章涉及到的实际利率问题应重点掌握,这体现了新准则的特点。另外重点掌握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还是费用化的处理问题(教材例3-11、例3-12、例3-14)。教材例3-16是2006年的综合题稍作修改。
(三)无形资产 本章新增内容是研究与开发支出的确认与计量。本章重点内容包括:研究与开发支出的核算。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人当期损益(管理费用);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有关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当在发生时全部计入当期损益(教材例4-1)。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四)投资性房地产 本章是新增的一章,重点内容包括投资性房地产概念和范围;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的核算;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的核算。(1)投资性房地产主要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和已出租的建筑物。下列各项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自用房地产,即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房地产;作为存货的房地产。(2)企业可以采用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但是,同一企业只能采用一种模式,不得同时采用两种计量模式。在成本模式下,应当按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有关规定,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计提折旧或摊销;存在减值迹象的,还应当按照资产减值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企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人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性房地产取得的租金收入,确认为其他业务收入(教材例5-5)。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以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将计量模式变更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期初留存收益(未分配利润)。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教材例5-6)。(3)房地产转换的会计处理:在成本模式下,应当将房地产转换前的账面价值作为转换后的入账价值。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时,应当以其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按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量。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允许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作为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计入所有者权益。处置该项投资性房地产时,原计人所有者权益的部分应当转入处置当期损
益(其他业务收入)。
(五)金融资产 本章是新增的一章,本章重点内容包括:金融资产初始计量的核算;采用实际利率确定金融资产摊余成本的方法;各类金融资产后续计量的核算;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1)金融工具的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如表l所示。(2)主要会计科目: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公允价值变动;委托贷款一本金、利息调整、已减值;委托贷款损失准备;应收账款;坏账准备。(3)主要账务处理:交易性金融资产(教材例6-1);持有至到期投资(教材例6-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教材例6-7至例6-9);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教材例6-12、例6-13)。
(六)长期股权投资 本章新增内容包括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和成本法核算的范围。本章重点内容是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尤其是初始计量的判断。(1)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如表2所示。(2)主要会计科目: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设置“成本”、“损益调整”、“其他权益变动”明细科目;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应收股利。(3)主要账务处理。一是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特别需要注意属于什么情况下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重点掌握教材例7-1至例7-3均为同一控制下企业控股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例7-4属于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不涉及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问题。例7-5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例7-7、例7-8均为非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二是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成本法(例7-9),权益法(例7-10至例7-14)。
(七)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本章新增内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的判断;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两种计量方法。本章重点内容如表3所示。主要账务处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人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教材例8-1、例8-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虽具有商业实质但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教材例8-3、例8-4)。涉及多项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例8-5至例8-7)。
(八)资产减值 本章是新增的一章,本章重点内容包括: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原则;资产组的认定方法及其减值的处理。(1)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以下两者孰高: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只要有一项超过了资产的账面价值,就表明资产没有发生减值,不需再估计另一项金额。(2)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当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计算公式如下:“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第t年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1+折现率)t]”。(3)主要计算: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例9-1、例9-2);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预计(例9-3);资产组减值测试(例9-8);总部资产减值测试(例9-9);商誉减值测试(例9-10)。(4)主要账务处理。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坏账准备”、“在货跌价准备’、“损余物资跌价准备”、“抵债资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货款损失准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工程物资减值准备”、“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划线部分是允许转回的。
(九)负债 本章新增内容:应付职工薪酬的内容;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的核算。本章重点内容:(1)职工薪酬包括的内容: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费和补充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利;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下称“辞退福利”);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企业以商业保险形式提供给职工的各种保险待遇、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也属于职工薪酬;以权益工具结算的股份支付也属于职工薪酬。(2)计量货币性职工薪酬时,国家规定了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计提。计量非货币性职工薪酬时,企业以其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利发放给职工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计人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3)辞退福利的确认和计量。辞退福利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预计负债,同时计人当期损益。(4)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应当按照企业承担的以股份或其他权益工具为基础计算确定的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授予日一般不进行会计处理;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将当期取得的服务计人相关资产成本或费用,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修正预计可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计算截止当期累计应确认的成本费用金额,减去前期累计已确认金额,作为当期应确认的成本费用金额,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在可行权日之后,企业不再调整等待期内确认的成本费用,应付职工薪酬的公允价值变动计人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重点掌握教材例10-4。(5)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账务处理有所变化(摊余成本计量)(例10-6)。(6)其他负债重点掌握应交增值税的账务处理。
(十)债务重组 本章新增内容: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账务处理;附或有条件的债务重组。本章重点内容如表4所示。债务重组采用以现金清偿债务、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等方式的组合进行的,债权人应当依次以收到的现金、接受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债权人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冲减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再按照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债务重组会计处理规定进行处理。重点掌握教材例11―2至例ll-8。
(十一)或有事项 本章虽然是新增的一章,但是,在2002年~2004年间曾经作为《中级会计实务(二)》的考试内容,考生可以参考有关考题。今年新增常见的或有事项包括环境污染整治、承诺、亏损合同、重组义务等。本章重点内容: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问题,未决诉讼或未决仲裁(例12-10至例12-12),债务担保(例12-13),产品质量保证(例12-14),亏损合同(例12-15至例12-17),重组业务(例12-18、例12-19)。
(十二)收入 本章新增内容: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条件的具体运用: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与计量;特殊销售商品业务――代销商品、售后回购、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混合业务。本章重点内容:(1)销售商品收入的5个确认条件,结合教材例题掌握收入的确认。(2)销售商品收入的计量: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与计量(例13-13)。(3)商业折扣、现金折扣、销售折让和销售退回的处理。(4)特殊销售商品业务:代销商品(例13-18、例13-19);预收款销售商品;售后回购(例13-21);售后租回;房地产销售;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重点掌握例13-22;商品需要安装和检验的销售;订货销售;以旧换新销售。(5)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完工百分比法的具体应用(例13-24至例13-27),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混合业务(例13-28、例13-29)。(6)特殊劳务交易的确认:安装费、宣传媒介的收费、为特定客户开发软件的收费、包括在商品售价内的服务费、艺术表演、招待宴会和其他特殊活动的收费、申请人会费和会员费、特许权费、定期收费。这部分经常出选择题或判断题,也可含在综合题里,特别注意每种收入的确认时点(例13-30、例13-31)。(7)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和计量:使用费收入的确认(例13-33、例13-34)。(8)建造合同收入和费用的计量:合同收入的构成、合同成本的构成,合同收入和合同成本的计量,要特别注意收入、毛利、成本确认的顺序。掌握例13-38、例13-39。
(十三)借款费用 本章新增内容: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范围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范围既包括专门借款,也包括一般借款。本章重点内容:借款费用的确认原则;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范围;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的确定,开始资本化时点、暂停资本化时间、停止资本化时间;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重点掌握教材287页的计算公式,例14-17至例14-20均反映了新准则的内容;借款辅助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
(十四)所得税 本章新增内容:资产计税基础的确定;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确定;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本章重点内容:(1)重要概念包括资产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如表5所示。重点掌握例15-2至例15-13。(2)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重点掌握例15-16至例15-2l。(3)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4)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基本核算程序:确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比较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确定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重点掌握例15-23、例15-24。(5)主要会计科目: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费用;应交税费;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减值损失;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
(十五)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 本章重点内容:(1)重要概念:会计政策、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会计估计变更、会计差错、追溯调整法、追溯重述法。历年考题大多出客观题,判断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2)会计政策变更处理方法:法规要求按相关规定办法变更;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的,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掌握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的计算方法(教材例16-1);在当期期初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各期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3)会计估计变更处理方法――未来适用法。(4)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追溯重述法。该方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对于不重要的前期差错,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更正。
(十六)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主要概念: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事项、非调整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1)调整事项:日前存在,日后发生,做相关调整账务处理,对会计报表有重大影响,调报表,不需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会计处理如下:涉及损益的事项,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核算完毕,转入“利润分gg--未分配利润”;不涉及损益和利润分配的事项,直接调整相关科目,账务处理完毕后,必须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据,包括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据;当期编制的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提供比较会计报表的,还应调整相关会计报表的上年数;调整会计报表附注有关项目的数据。考生在复习时,需特别注意:调整会计报表的相关项目是调整当年的会计报表,还是调整上年的会计报表,或者不调整会计报表。还需注意有关所得税的调整问题。(2)调整事项举例: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法院判决证实了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现时义务,需要调整原先确认的与该诉讼案件相关的预计负债,或确认一项新负债(教材例17-6);资产负债表日后取得确凿证据,表明某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生了减值或者需要调整该项资产原先确认的减值金额(教材例17-7);资产负债表日后进一步确定了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售出资产的收入。发生在资产负债表所属期间或以前期间所售商品的退回,发生于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应调整报告年度利润表的收入、成本等,并相应调整报告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以及报告年度应缴的所得税(教材例17-8),发生于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后,应调整报告年度会计报表的收入、成本等,但按照税法规定在此期间的销售退回所涉及的应缴所得税,应作为本年度的纳税调整事项(例17-9);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现了财务报表舞弊或差错。(3)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日前不存在,日后发生,不做调整账务处理,对会计报表有重大影响,不调报表,需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非调整事项举例:7项;历年均有客观题。资产负债表日后,企业利润分配方案中拟分配的以及经审议批准宣告发放的股利或利润,不确认为资产负债表日负债,但应当在附注中单独披露。
(十七)外币折算 新增加的一章,但外币折算的方法变化不大。掌握外币交易和资产负债表日汇兑损益的计算(教材例18-12)。
(十八)财务报告 (1)资产负债表重点项目的填列:直接根据总账科目的余额填列;根据几个总账科目的余额计算填列;根据有关明细科目的余额计算填列;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的余额分析计算填列;根据总账科目与其备抵科目抵销后的净额填列。(2)利润表的编制:报表中各项目主要根据各损益类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企业应当按照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
平均数计算基本每股收益,公式为“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行普通股股数×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增加的普通股股数计算公式为“增加的普通股股数=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行权价格×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3)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现金流量分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三类,具体构成内容经常出客观题。填列现金流量表采用分析填列法,所需要的资料包括年度资产负债表;年度利润表;有关明细账及补充资料(教材例19-7)。(4)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该表是新准则规定编报的一张新表。“上年年末余额”项目,反映企业上年资产负债表中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库存股、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年末余额。“会计政策变更”、“前期差错更正”项目,分别反映企业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的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金额和采用追溯重述法处理的会计差错更正的累积影响金额。“本年增减变动额”项目,包括“净利润”项目、“直接计人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所有者投入和减少资本”项目、“利润分配”项目、“所有者权益内部结转”项目。
(十九)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 其一,投资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应编制的调整分录:借记“长期股权投资(应享有子公司当期实现净利润的份额)”,贷记“投资收益”。应承担子公司当期发生的亏损份额,上述相反的分录:借记“投资收益(当期收到子公司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对于子公司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按母公司应享有或应承担的份额,借记或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科目。其二,主要经济业务的抵销处理(合并资产负债表和合并利润表的有关抵销分录)。一是长期股权投资业务的抵销处理。(1)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抵销:全资子公司借记“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贷记“长期股权投资”;非全资子公司,当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大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时,其差额作为商誉处理,应按其差额,借记“商誉”项目,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小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时,其差额在企业合并当期应作为利润表中的损益项目,合并以后期间应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借记“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商誉)”,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少数股东权益”、“(营业外收入)”。(2)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持有对方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的抵销处理:全资子公司借记“投资收益”、“未分配利润――年初”,贷记“本年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应付股利(包括转作股本的股利)”、“未分配利润――年末”;子公司为非全资子公司借记“投资收益”、“少数股东损益”、“未分配利润――年初”、贷记“本年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应付殷利”、“未分配利润――年末”。二是内部债权与债务项目的抵销。(1)借记“应付账款”,贷记“应收账款”。借记“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贷记“资产减值损失”。(2)连续编制。借记“应付账款”,贷记“应收账款”。借记“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贷记“未分配利润――年初”。借记“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贷记“资产减值损失(或相反)”。(3)借记“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贷记“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借记“应付债券”、“(投资收益)(差额)”,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收益)(差额)”。(4)内部投资收益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的抵销,借记“投资收益”,贷记“财务费用”。三是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抵销。借记“营业收入(销售企业内部销售收入)”,贷记“营业成本”。借记“营业成本(购买企业期末内部购入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贷记“存货”。连续编制:借记“未分配利润――年初(上期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贷记“营业成本”。借记“营业收入(本期销售企业内部销售收入)”,贷记“营业成本”。借记“营业成本(购买企业期末内部购入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贷记“存货”。四是固定资产原价和无形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抵销。(1)内部固定资产交易抵销处理:借记“营业收入(销售企业固定资产交易实现的销售收入)”,贷记“营业成本(销售成本)”、“固定资产原价(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借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当期多计提的折旧费用)”,贷记“管理费用”。以后会计期间:借记“未分配利润――年初”,贷记“固定资产 N价(期初固定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借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多提折旧)”,贷记“未分配利润――年初”。借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本期多提折旧)”,贷记“管理费用”。(2)内部无形资产交易抵销处理:借记“营业收入(销售企业无形资产交易实现的销售收入)”,贷记“营业成本(销售成本)”、“无形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借记“无形资产――累计摊销(当期多摊销的无形资产)”,贷记“管理费用”。以后会计期间:借记“未分配利润――年初”,贷记“无形资产――原价(期初无形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借记“无形资产――累计摊销(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多摊销的费用)”,贷记“未分配利润――年初”。借记“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本期多摊销的费用)”,贷记“管理费用”。其三,合并现金流量表的主要抵销项目: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当期以现金投资或收购股权增加的投资所产生的现金流量;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当期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与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以现金结算债权与债务所产生的现金流量;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当期销售商品所产生的现金流量;母公司与子公司、予公司相互之间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等。其四,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一是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母公司在于公司所有者权益中享有的份额相互抵销。二是母公司对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持有对方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应当抵销。子公司为全资子公司:借记“投资收益”、“未分配利润――年初”,贷记“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应付股利(包括转作股本的股利)”、“未分配利润――年末”。子公司为非全资子公司:借记“投资收益” 、“少数股东损益”、“未分配利润――年初”,贷记“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应付股利”、“未分配利润――年末”。
《财务管理》
一、大纲基本结构和主要变化
结合理财实践的需要,将原教材中投资与筹资的顺序对调,教材部分章节的内容适当删减和增加。
第一章财务管理总论。本章变化较小,主要是把原来四节内容调整为三节,将原教材中财务管理环节的内容合并到第一节,财务管理概述全面介绍财务管理的内容和环节,由此搭建“干”字型课程体系。“干”字型字头是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纵向是财务管理环节,横向主干是财务活动。调整了第二节和第三节的顺序,先讲财务管理的目标,并强调在确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时不能忽视其他群体利益,然后再介绍财务管理的环境,并在法律环境中添加公司治理方面的内容。
第二章风险与收益分析,相当于把原来教材第二章的第二节的风险价值,和第五章投资概述的相关内容重新组合成一章。从内容上来讲删除了风险因素和风险类别的介绍,补充了风险偏好。
第三章资金时间价值与证券评价,这一章内容主要是将原教材中第二章第一节资金的时间价值,和原教材第七章第二节和第三节,即股票评价和债券评价重新组成一章新的内容,主要讲关于债券和股票价值估价和收益率计算的问题。在结构上也是做了调整,主要补充了“股票估价的三阶段模型”。
第四章项目投资,是原教材第六章内容。这章最大变化是计算投资项目现金流量公式,将原书中以“净利润”为基础调整为新教材以“息税前利润”为基础,等于将原来的“利润总额”调整为“息税前利润”,将原来“净利润”调整为“息前税后利润”,并在运营期现金净流量计算公式法的最后部分减掉“该年维持运营的投资”,这章变化较大,考生应引起注意。
第五章证券投资,相当于把原教材第五章第一节和第七章的有关内容重新进行整合。主要介绍股票、债券、基金投资的一些特点,基本不涉及计算,与此有关的计算指标在新教材第二章中掌握。另一个明显变化就是新增了第五节“衍生金融资产投资”,涉及到商品期货、金融期货、期权投资、认购股权证、优先认购权和可转让债券等,并在第二节股票投资里增加了“股票投资的基本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方法及其两者区别”方面的内容,所以本章新增内容比较多,考生也要特别关注。
第六章营运资金,是原教材第八章的内容。本章最大的变化就是第四节“存货的管理”将原来存货日常管理模式中的储存期控制方面内容删除,将ABC分析法调整到存货控制方法中,并增加了关于“再订货点、订货提前期、保险储备和及时生产的存货系统”等内容。
第七章筹资方式,是原教材第三章内容。本章主要做了以下调整:一是将原教材第三章第二节权益筹资中的“认股权证”和第三节负债筹资中的“可转换债券”抽出,单独组成了第四节“混合证券筹资”;二是把原来“负债筹资”进一步划分为长期负债筹资和短期负债筹资,分别用两节内容来介绍(其中在第五节中新增了“短期融资券、应收款项的转让”等一些短期筹资方式,并在第五节新增了关于“短期筹资与长期筹资的组合”策略);三是将原教材第四章第一节中关于“个别资金成本”计算的内容也调整到本章相应筹资方式下。
第八章综合资金成本和资本结构,主要介绍原教材中第四章资金成本和资金结构的内容。所做的调整:一是将原第一节“个别资金成本的计算”内容调整到第七章;二是把原“资金结构”改为“资本结构”,主要介绍长期资本结构;三是在资本结构理论中原来七种理论减少为五种理论,删掉了“平衡理论”和“传统的折衷理论”。这章虽然变化较大,但没有增加新内容。
第九章收益分配,就是原教材第九章的利润分配。本章变化主要有:第一,在第三节“利润分配的程序”中取消了“提取法定公益金”,而是在“提取任意公积金”中描述;第二,将原书第一节三种股利理论(股利重要论、股利无关论、股利分配的税收效应理论)重新调整概括为四种理论(股利相关论、股利无关论、所得税差别理论和理论);第三,对股票回购的动机、股票回购的影响,新教材重新做了表述。
第十章财务预算,是原教材的第十章。这一章变化最小,只在个别文字和个别表述方面做了适当完善。
第十一章财务成本控制,这章也是原教材中的第十一章。这章变动最大的是新增了第三节“成本控制”,内容涉及到“标准成本的制定、标准成本的种类以及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以及“成本控制的其他方法”。这一补充非常重要,应该重点关注。
第十二章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相当于原教材第十二章财务分析的内容。这章变化主要有:第一,在第三节“财务指标分析”中增加了一些指标,如长期偿债能力方面增加了“或有负债比率、带息负债比率”,营运能力增加了“其他资产质量指标”,发展能力中增加了“技术投入比率”等;第二,将原书第四节“财务综合分析”的内容调整到第三节;第三,增加“业绩评价”一节。
以上是根据新的考试大纲,就各章节一些主要变化给考生做的一个概括性的介绍。其中提到需要特别注意的章节,将可能是今年考试的重点,大家在复习时一定要认真对待。
二、考试命题规律总结
针对今年的教材变化,考生在今后的复习当中哪些章节是要着重注意的?从历年考试的分值分布情况看,各章内容都会考到,但分值相差悬殊,一般考试的重点在决策章节和财务控制、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几章。结合今年的具体变化,建议考生重点关注下面内容:第二章风险与收益分析;第三章资金时间价值与证券评价(尤其是其中股票估价的三阶段模型);第四章项目投资;第六章营运资金(尤其是其中存货管理);第八章,综合资金成本和资金结构;第十一章,财务成本控制(尤其是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第十二章,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这几章是比较容易出计算题和综合题的地方。
三、学习方法及应试技巧
在学习这门课程中,考生普遍认为公式难记。实际那些公式是有群族特征的,考生一旦理解公式的根本,就能举一反三。
例如:(1)学会时间价值,清楚现金流量、具体发生时间点及折现率等因素,掌握终值和现值的概念,那么第三章中股票、债券的价值计算、收益率的确定和第四章项目投资的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内部收益率等动态指标,包括在决策中应用到差额内部收益率、年等额净回收额法、计算期统一法等都是依据时间价值推的,掌握了时间价值这个“根”就掌握了一系列计算公式,所以考生切忌死记硬背;(2)营运资金管理一章所涉及到的公式多与计算利润的指标有关,但由于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和最佳存货批量等问题,追求成本最小化,而应收账款的管理则以利润最大为出发点,所以只要掌握了解决每一个问题的“相关成本”,这章的公式就迎刃而解了;(3)如果掌握了成本按习性划分的原
理,那么第六章中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第七章中用资金习性分析法确定现金需要量、第八章中经营杠杆系数的计算等一系列公式就因为成本习性这个“根”记住了;(4)第十章编制财务预算的公式的“根”是“期初余额+本期增加:本期减少+期末余额”;(5)第十一章成本差异的计算以“连锁替代法”为公式的根,只要记住“量差”和“价差”两个公式就可以轻松应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6)第十二章财务指标分析中短期偿债能力的根是“流动负债”,只要将各种短期资产与流动负债相除,就可以得到各种短期偿债能力,而长期偿债能力的根是各种不同外延的“债务”,将其与有关资产(净资产)相比,就可以得到一系列评价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的根则是“营业收入(成本)”,将其分别除以不同外延的资产平均值,就可得到一系列不同资产的周转率指标;而盈利能力则是以“净利润(或息税前利润)”为根,除以占用的相应资源,就可以评价盈利水平;发展能力指标则是对2―3年收入(或利润)进行对比,计算跨期增长速度。因此,只要你搞清楚每一族公式的根和来龙去脉,然后再理解和运用这些公式就变得相对容易了,所以,建议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快速、准确地掌握重点和难点问题,大大地节约记忆的时间,提高考试成绩。
《中级经济法》
一、大纲基本结构和主要变化
今年中级经济法考试大纲由原来的十二章调整为九章,表面来看“章”变少了,但内容和篇幅非但没少,而且增加了。
第一章经济法总论,新增了第三节“法律行为和”,将去年考试大纲中的第三节“经济法的实施”调整为第四节。
第二章公司法律制度,由原来的七节增加至十二节,分别为第一节公司法律制度概述、第二节公司的登记管理、第三节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第四节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第五节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第六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发行和转让、第七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和义务、第八节公司债券、第九节公司财务会计、第十节公司合并分立增资减资、第十一节公司解散和清算、第十二节违反公司法的法律责任。其中每~节在内容上都与去年相关内容不完全一样,变化相当大,望考生能加以注意。
第三章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法律制度,删除了去年相关章节中的“企业的概念和分类”一节。调整为第一节个人独资企业法律制度和第二节合伙企业法律制度。其中第二节合伙企业法律制度根据新修订的《合伙企业法》在内容上做了比较大的调整。
第五章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由原来的四节增加至十一节,并在内容上也做了很大调整。分别为第一节企业破产法律制度概述、第二节破产申请和受理、第三节破产管理人、第四节债务人财产、第五节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第六节债权申报、第七节债权人会议、第八节重整、第九节和解、第十节破产清算、第十一节违反破产法的法律责任。大家在学习这一章时,一定要结合一些案例学习,它们可以帮助你很好的理解相关的制度法规。
第六章证券法律制度,共有证券法律制度概述、证券发行、证券交易、上市公司的收购、违反证券法的法律责任等五节内容,并且根据新修订的《证券法》在内容上做了较大调整。将原第六章票据证券法律制度分为两章,即第六章证券法律制度和第七章票据法律制度,在内容和篇幅上比去年增了两倍。
第七章票据法律制度,增加了“票据法律制度概述”这一节,使得这章的内容更加详细、具体。
第八章合同法律制度将第五节“合同的担保”内容细化,增加了有关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本章增加了第九节“具体合同”。
“第九章相关财政法律制度”为新增内容。包括第一节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第二节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第三节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法律制度。
把去年考试大纲中的第八章至第十二章所有关于税收及其征收管理的内容全部删除。根据修订的《公司法》、《证券法》、《企业破产法》、《合伙企业法》等相关法律,中级经济法这四章考试大纲的内容进行了较大调整。
2007年中级经济法考试大纲中有些章节的内容变化不是太大。如第一章经济法总论只是增加了第三节“法律行为和”,其他内容变化不大;第四章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几乎没有什么明显调整,其他章节都有不同程度的调整。
二、复习时注意事项
首先,考生要树立信心,建立一次考过的决心,不要因为内容调整而有畏难情绪。《经济法》内容易变,今年内容调整较大,这并不能保证明年就不变了。应当在战略上蔑视、战术上重视《经济法》,这样才会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迎接考试。
其次,去年没有考过的考生,要争取将去年的内容忘掉,不要带着旧内容的痕迹来准备今年的应考。因为今年考试大纲的内容调整太大,很多细节都变了。为此,千万不要用去年的教材和复习资料,以免产生误导。考生可以到北京安通学校的网站的查看最新的辅导班讲义和配套练习。
最后,注意经济法特性:一是需要记的内容较多,但决非“死记硬背”,比较相关内容记忆、做题是经济法的记忆诀窍;二是专业术语多,如不安抗辩权、连带责任、无限责任等,基本要求是弄懂含义,习惯使用,专用术语在答题中有重要意义;三是操作性强,案例题多,选择判断也出案例。
《中级会计实务》
一、大纲基本结构和主要变化
第一章总论,修订了六要素的定义及特征,新增了利得和损失的定义,新增了四个会计基本假设,对十三个会计处理原则作了重新分类,财务报表的体系发生了变化。
第二章存货,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减值计提的变化,商业企业的进货费用作了调整。
第三章固定资产,规定了弃置费的会计处理,取消后续支出的确认原则,资本化条件参照资产确认条件,修正了“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的核算”和减值的会计处理。
第四章无形资产,修正了无形资产的定义,取消原准则第10条中的“但企业为首次发行股票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以该无形资产在投资方的账面价值作为入账价值”的规定。对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进行修订,增加有关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会计处理规定,增加了分期付款购入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修正了减值的会计处理,引入了残值的界定,设置了“累计摊销”核算无形资产的摊销价值。
第五章投资性房地产,此章为今年新增内容,考生应该格外加强复习,应该作为考试的重点。
第六章金融资产,本章为新设的章节。涉及过去的短期投资、应收款项、债券投资等,但现在不按过去的分类,而是称为金融资产。按金融资产持有目的不同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准备持有至到期金融资产、应收款项及贷款、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现在教材中所讲的与原来所讲的不仅仅是分类标志不同,而是从内容本质上发生了变化。
第七章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的适用范围发生改变,权益法下股权投资差额的处理变化,权益法下投资方应享有
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的份额以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确认。
第八章非货币易,无补价非货币易的会计处理,有补价的非货币易中支付补价方的会计处理,有补价的非货币易中收补价方的会计处理和多项资产的非货币易的会计处理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家一定要引起注意。
第九章资产减值,本章为新设章节,其中包括资产减值的适用范围、资产减值的确定方法、可收回价值的确认标准、资产组的减值认定。
第十章负债,本章新增了辞退福利的核算,对应付债券和可转换公司债券采用实际利率法核算。
第十一章债务重组,主要对以现金清偿债务会计处理原则、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会计处理原则、债转股方式的会计处理原则、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会计处理原则和混合清偿的会计处理原则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其中涉及的会计处理原则比较多,考生在记时不要把它们弄混了。
第十三章收入,这一章主要修改了分期收款购入商品的会计核算方法。
第十四章借款费用,单独设置第十四章,与原来相比内容上虽没有过多的增加,但内容却有了本质上的区别。借款范围、借款费用的范围、资本化的范围及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核算都与原来的内容有本质的区别。
第十五章所得税,本章为新设章节。较以往取消了应付税款法,采用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其中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程序是考试的重点,考生在学到这时一定要认真理解教材的内容,可以在北京安通学校网上安通辅导班上的讲义做为参考资料,上面给大家做了详细的总结。
第十六章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及前期会计差错更正,这一章较去年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第十七章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较去年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第十八章外币业务,为新设章节。较以往修改了授受外币资本投入时的汇率选择标准。
第十九章财务报告,报表体系的内容发生了改变:(1)原来的“财务状况说明书”换成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即原来的利润分配表由附注转成了正式报告;(2)资产负债表的内容作了调整、利润表的格式作了改变、现金流量表增加了两项。
第二十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新增了国库集中支付的核算。
二、复习建议与方法
今年会计职称的教材出版的非常晚,考生在未拿到新教材之前可以先对大纲中变化不大的章节进行提前复习,这些章节包括:(1)存货除后进先出法以外的内容;(2)固定资产除分期付款购入方式及期末计价的核算;(3)无形资产除分期付款购入方式及期末计价的核算;(4)应收及预付款项;(5)负债;(6)收人中除分期收款核算方式外的内容;(7)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8)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的核算;(9)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核算;(10)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今年是会计职称考试变化最大的一年,很多考生都通过参加辅导班的方式进入了提前复习阶段,尚未展开复习的考生一定要抓紧时间,等新教材下来可能就来不及了,大家也可以到北京安通学校网站上去查看最新的会计辅导资料。
今年特别需要关注的章节及内容主要有:(r)资产减值准备的核算;(2)财务报表的编制;(3)合并报表的编制;(4)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5)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核算;(6)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7)应付债券及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核算;(8)金融资产的核算;(9)会计政策变更、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10)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核算。这些章节出题的可能性比较大,请大家在复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
关键词:商誉会计;现状;完善措施
一、我国商誉会计现状
(一) 商誉会计的性质
商誉是指在企业间购买和合并过程中,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与母公司享有的子公司净资产份额的差额。当差额为正时,称为正商誉;反之则为负商誉。商誉会计是企业的人员、资产和企业的管理相结合的产物,与企业的实际管理的措施、理念有关。
(二)我国商誉会计的现状
我国在新的会计准则下商誉会计的处理出现了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1.商誉的确认与计量
商誉的确认应满足以下的条件:能够准确可靠地计量某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企业应该获得与之的相关的经济效益;符合资产的定义。
现行商誉的计量可以分为两种:直接法和间接法。前者可以不用考虑谈判双方能力的差别,但计算会受到很多人为因素影响;后者能根据真实的数据计算出正确的商誉价值,受到谈判双方能力的影响。
商誉后续计量的变化。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上规定,商誉不再按期限进行平均摊销,但至少在每年的年终进行进减值测试。
2.商誉的减值
在新会计准则下,我国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根据企业相关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采取的措施,不必经常进行测试,只需在每年年终进行测试就行了。我们在进行减值测试过程中,应先确认可收回的资产价值,再与企业账面上的价值进行比较,在这种情况下对企业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进行减值测试,比较账面价值和可回收的价值,确认商誉的减值。
3.负商誉
负商誉本身就是一种负债,它可以通过购买的方式进行相互的转换,而被购买企业可能在未来造成企业实际的资产减值或获益减少,致使购买企业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被购买企业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因经营方式、地理环境、和经营者本身的职业水平及素质,所造成被购买的企业的账目上存在着不能表达出的不利因素,该义务的债权人是不确定的,而上述的不利因素会导致资产的贬值或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它与企业整体相关,不能独立转让,没有固定的偿还期。
二、我国现行商誉会计所存在的问题
(一) 商誉计量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受企业参与评估人员的自身素质、本身的专业水平及职业道德等因素制约,它会对企业的总体价值有错误估算。
其次,购买的价格会受到谈判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各方的谈判的技巧及心里素质的影响,进而影响商誉的计量。
另外,商誉本身是一个经济概念也是会计概念,其形成的根本就是企业未来获得超额利润的能力,能为企业盈利提供最大的无形保障。商誉具有两大标准: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他们都和企业是否具有超额盈利的能力与获得超额利润的大小有关。
(二)负商誉问题
负商誉具有递延性,它是由合并带来的,却在企业报表规定中没有明确的显示。当然它的递延收益也是有限来的,必将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这会让使用者产生一种假象,在财务报表的账面上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它不可能无限的层层递减,最终将给企业的税收带来更大的负担。
从经济实际上看,在未来的负商誉摊销期内商誉是有可能增值或者减值。但增值的确认违背了稳健性的原则,可是减值的确认又会没有可比性。此外,在新会计准则规定下,负商誉可以计入当期损益,这是我国的主要的做法,这种做法缺乏客观的理论支持,会造成企业的利润波动。在企业实际经营效益不好的情况下,会给外界产生企业盈利的假象,但给企业的税收也会相应的增加。
三、完善我国商誉会计的措施
(一) 商誉计量的完善
首先,对于企业总体价值估算的错估,商誉中资产融入的问题,会在商誉上出现一系列的连锁的反应,而根据这种现象产生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当然了,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准才是其中的关键点。虽然,这种制约因素的存在不可消除,但作为一个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的企业,应该可以也乐意从各个方面尽最大努力来降低此类制约因素对企业及其相关资源的制约。执业人员的职业水平、专业素质以及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长和盈利目的的实现等。因此,企业可以聘用人才时,选择职业水平、专业素质及道德水平相对较高的执业人员。对已有执业人员可让其再进行一定的专业培训和定性考核,以便于提高执业人员的职业水平、专业素质及职业道德水准;对于规模有限的企业则可以通过对现有执业人员的长处的合理利用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规模和其他条件允许的企业,就可以成立临时的专门的资产评估小组,其目的就是尽力减少资产评估差错的出现。
其次,对于购买的双方都是从他们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而进行谈判产生的心理对峙和各自的谈判技巧等因素,所造成的交易价格的非公允性,影响到企业商誉计量的问题。从理论上看,对于这种因素的排除不是客观措施所能排除的。但作为谈判放的各方,可以从自身的主观意识来降低问题出现的可能性。要求专业的人员对企业的并购事项有着足够的了解和认识。
综上所述,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了这样的启示:①被并购企业应及时确认自创商誉。企业在并购时对于并购方和被并购方这个整体而言自创商誉与外购商誉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因此被并购企业应未并购时及时确认自身的自创商誉。②并购企业在并购被并购企业时应及时确认外购商誉,将购买企业多支付的钱确认为本企业的外购商誉入账。③外购商誉在企业兼并过程中产生的,而不同的企业应根据自身不同的条件,确定外购商誉确认的范围,并且应该充分利用企业已有资源,对递延资产中的非商誉部分予以剔除,从而得到基本符合定义的外购商誉。
(二)负商誉会计处理的完善
首先,对于那些单纯的长期性负商誉,我们可以把它当成一项负债行为,不能作为递延收益来处理,可以在将来发生相关经济费用时进行抵减费用。
其次,单纯的暂时性负商誉,当主并企业是以股票或以其它方式购买被并企业的资产且该负商誉是属于单纯的暂时性负商誉时,说明主并企业具有很好的 经济实力,这样主并企业可以靠经济实力、经营的规模大小来吸引那些有兴趣的企业的实际资产入股。
最后,对混合性质的负商誉,如果在对负商誉进行分析时,发现该商誉包含有多重性质,首先要将被并购方未入账的隐性成本确认为一项负债用来抵减将来发生的相关费用,剩余金额按比例冲减购入企业可辨认的长期非货币性资产。该种的会计处理方法正好体现了商誉的谨慎性原则和客观性原则。有利于为企业的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避免资产的错估、负债的假象和各种的商誉后续计量的错误造成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
四、结语
就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而言,未来商誉会计所涉及的范围将远远大于现有范围,商誉将成为会计界焦点,现在,已有部分学者对此提出了一些见解。另外,在未来会计领域,商誉将仍以一项资产的形式对会计信息、报表乃至整个企业的经营状况产生及其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宋夏云.商誉会计理论的比较研究[J].事业财会,2005,1:10-12.
[2] 郭立旋.企业并购中的商誉问题[J].沈阳大学学报,2004,5:29-30.
[3] 李慧惠.商誉会计问题的再思考[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4,8:25-26.
[4] 孙向东.商誉实质新解[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32-33.
[5] 吴亚芳.商誉会计问题新探[J].北方经济,2003,5:102-103.
[6]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