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医基础理论体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会计基础教学;技能培养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由于职业院校教学的理念是以职业标准要求为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核心,多给学生动手机会,让学生在动手中了解并掌握专业课学习的要求。而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为了顺应目前的职业教育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就是将课堂教学搬到了实训室,将专业理论知识融入了技能训练中,利用直观性和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把企业请进课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课的教学质量。
一、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条件
1.理实一体化的实训室
因为实训室是讲授专业理论课知识的课堂,也是操作技能训练的场所。会计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有其特殊性,为了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会计专业技能,就必须构建融教学、实验、实训、考核等为一体的理实一体教室,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现场演示教学等教学手段,还要求每位学生配备好红笔、黑笔、回形针、剪刀、记账凭证、各种格式的账页、报表等记账用具,让教学方法直观、灵活,让教学形式生动活泼,使学生更快地掌握专业知识。目前学院已经建立多媒体网络电教室、手工账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证券投资实训室1个、模拟银行1个、模拟工商窗口和模拟税务窗口各1个和ERP(企业资源计划)实训室。
2.校外理实一体化实训基地
会计课程中有些业务知识仅仅依靠模拟实训是不够的,还需要利用校外的实训基地来开拓思路。例如,与会计软件企业联系,让学生参观企业,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具体运用;将会计事务所的专家请进课堂,使学生了解账务处理程序在企业中的运用;参观证券交易所,了解证券交易的实战情况;通过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学习,学生会对会计专业的一些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有真切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会计专业的学习效果。
二、会计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运用
1.课前准备
(1)首先聘请工作经验丰富的企业会计实践专家,为学生介绍会计专业的就业前景、会计人员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及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经历等,并演示会计实务的操作过程和方法,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同时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奠定基础。
(2)ERP实训室模拟企业管理系统,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结构、资金的来源、原材料的购置、生产线的设置、销售的形式等,例如,ERP中企业的资金来源包括投资者投入资金和债权人投入资金,引发会计基础中最基本的会计等式,通常称为第一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由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共同构成了企业资
产的来源,即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和等于权益,根据分析可知,在任一时点企业的全部资产必定等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和。并引申出会计等式也是复式记账法、试算平衡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基础,在会计核算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通过理实一体化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学习中的工作环境,更加明确学习目标。
2.课程实施
(1)会计基础专业教学设置:要求学生了解会计基础课程设置,第一章会计概述;第二章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第三章复式记账;第四章会计凭证;第五章会计账簿;第六章账务处理程序;第七章财产清查;第八章会计报表;第九章会计档案;第十章主要经济业务。会计职能中最基本的职能是会计核算,会计核算具体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从账务处理程序上来看是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会计报表。
(2)在手工账实训室中下面通过一实例详解各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账务处理程序。
例:A公司从B公司购入一批材料,贷款100 000元,增值税17 000元,对方代垫运杂费1 000元。材料已运到并验收入库(该企业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款项尚未支付。
通过第一章会计概述的学习了解到会计核算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反映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向有关各方提供会计信息。在此实例中,
①确认:原始凭证是由B公司提供商品并开具的增值税专用
发票和代垫运杂费专用票据,而A公司并未付出货币资金,形成负债的增加;
②计量:记录经济业务的金额确定,包括货款成本101 000(货款100 000+运杂费1 000)、增值税税费(17 000)及负债总额(118 000)的确定;
③记录和报告:在会计中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A.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进行填制记账凭证。
借:原材料 101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17 000
贷:应付账款――B公司 118 000
通过上述会计分录的形式对这笔经济业务所作的反映,使学
生了解会计分录中的借贷是在第三章复式记账中指出借贷记账法是指以“借”“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借贷只是纯粹的记账符号,成为会计上的专业术语,用来标明记账的方向。还有在实际编制记账凭证中提示学生注意第四章会计凭证中记账凭证上除反映会计分录的三个要素,即借贷方向、会计科目、金额外,还需填列日期、摘要、编号等相关内容。
B.通过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在第五章会计账簿中了解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有封面、扉页、账页。启用会计账簿时,账簿封面上写明单位名称和账簿名称,并在账簿扉页上附启用表。登记会计账簿时,应当将会计凭证日期、编号、业务内容摘要、金额和其他有关资料逐项并平行记入账内。登记完毕后,要在记账凭证上签名或者盖章。
C.根据会计账簿记录定期编制会计报表,在第八章会计报表中了解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①资产负债表;②利润表;③现金流量表;④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要求学生了解编制会计报表的目标是向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作出经济
决策。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这是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通过让学生观察真实的凭证、账簿、报表,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
3.课程总结
在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完成之后要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结果,更要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加强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对会计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对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将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之能够真正掌握,针对各种业务进行准确而独立的账务处理,从而为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冰.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数控专业中的实践与应用.职教论坛,2007(06).
[2]金启东.试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当念.职教论坛,2007(10).
关键词:中医基础理论;MCAI;教学软件;开发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利用多种现代化设备,多方式、多渠道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缩短学时,提高教学质量,己成为当前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1]。把MCAI引进课堂教学之中,是教学科学化和现代化的重要环节。MCAI(Multimedia Computer_assisted Instruction)是指以计算机为重要教学媒介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具有单位时间内信息量大、形式活泼多样、题材丰富形象、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便于学生课后复习、查询、自测等优势[2]。Authorware是目前最好的制作CAI课件的软件,具有很好的组合性。能把文本、图像、影视、动画、解说等教学素材以及运用flash和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因此,本课题组开发《中医基础理论》MCAI软件以Authorware为主。
一、《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软件开发的意义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主干和入门课程,在中医教学中占重要地位[3]。但是它的知识纷繁杂乱,思维抽象,且好多内容都是直接以结论的形式呈现。学生在高中以前接受的是数理思维,则入大学接触《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往往对传统中医思维及表达方式不习惯,并对其科学性与使用有效性存有疑虑。而传统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模式和方法过于注重教师的讲授、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思考、主观体验,也忽视了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些问题直接削弱学生学习的动力[4],使教和学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通过精心设计和编排,以Authorware7.0软件为主,结合其它图片、声频、视频、动画等制作软件把相关内容制成MCAI软件应用于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保证了《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内容标准化。使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组织形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或反复利用MCAI软件自学。从而达到掌握先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能力,为提高《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质量和效率,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同时,由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需要大量的时间收集素材资料,需要大量的时间设计制作,也需要具备整体设计创意的素质,因而《中医基础理论》MCAI软件的开发可以为其它中医课程的多媒体教学提供借鉴,为新教师提供多媒教学课件范例。尤其是西医各专业的《中医学》,因大部份内容与《中医基础理论》相同,如“阴阳五行”、“脏象”、“经络”、“体质”、“病因病机”、“防治原则”等,按《中医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作适当修改就可以用于《中医学》的教学。
二、必要的前期准备工作
前期准备工作非常必要,只有做好各项准备,制作出来的软件才能更适应《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建设。在开发《中医基础理论》MCAI软件之前,我们认真研究教学法,多次组织教育教学思想讨论,发表有关教学论文数篇,并已建设《中医基础理论》的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建设、试题库等。
2、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可以通过参加多媒体教学学习班和自学等形式。尤其是Authorwere和Flash等软件,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我们还通过参加省多媒体教材比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资料收集。包括各版《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相关的参考资料(包括中基教学参考书、MCAI软件研发相关资料等),更重要的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动画等。
4、源程序的制作。在开发《中医基础理论》MCAI软件之前,先用Authorwere7.0或FlashMX制作各章节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测试题(有时间限制,测试完毕自动显示成绩并保存),运用于教学中并收集师生的反馈意见进行合理修改。
三、开发思路
我们的思路有四个方面:
1、如何把中医基础理论相关知识融合在MCAI软件中,充分发挥其优势和科学性,以更适宜学生自学。我们对近三年来中医基础理论新的教学改革观点和MCAI软件制作新动向和趋势等资料进行详细的整理、归纳、提炼,为软件的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现有多种测试题课件源程序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开发综合测试、考核系统。可以吸取执业医师考试和职称考试的经验,结合《中医基础理论》性质和大一学生的特点进行研究。
3、探讨MCAI软件如何与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过程恰当地结合。依据教育心理学原理来创设良好的氛围,处理好“主导”、“主体”、“工具”的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依据合理的教学价值取向,灵活有效地选择使用MCAI软件来优化教学过程,达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中医信息素养、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具有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的目的。
4、剖析MCAI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使用MCAI软件应注息和遵循的原则、使用策略等,进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多媒体教学有诸多优势,但并非尽善尽美。下一步我们将对传统教学模式和MCAI软件教学模式进行比较、研究,以开发出更科学的教学软件。
参考文献
[1] 刘甘娜.多媒体应用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胡霞.中医基础理论多媒体MCAI的应用评价及前景展望[J].中医基础理论教学.2002.12.
关键词 中医体质学 四象医学 研究比较
中医体质学是指导中医临床诊断、辨证和治疗的重要理论之一,近年来在中国研究日趋深入,取得多项成果。在韩国医界,体质问题亦为众多医家推崇与重视,并有多方面的研究与进展。韩医“四象医学”与中医体质学同出一源,均非常重视对个体体质差异性的研究,但由于受地理文化、社会环境、民族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使体质研究在中、韩两国医学界形成了一定的差别,本文拟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比较。
1 理论渊源
从理论形成的渊源来看,中医学在几千年发展历程中,对人体体质的认识与研究有着丰富的内容。其中,《内经》为中医体质理论的源头,《伤寒杂病论》为体质理论应用的开端,历代医家为中医体质理论的延伸与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内经》体质理论多偏重于“气质”方面的阐述,不便于临床应用,历代医家虽有相关应用方面的论述,亦未形成理论体系。20世纪70年代以王琦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开展了体质学说的研究,并发表相关论文,1978年王琦、盛增秀第一次明确了“中医体质学说”的概念,并于20世纪80年代出版了《中医体质学说》[1],从基本概念、体质分类、体质与发病、体质与治疗等方面,进行了中医体质理论体系的构建,至《中医体质学》[2]的出版,标志着中医体质从学说到学科的建立,受到中医学术界广泛关注与肯定。在其影响下,一大批研究论著与科研成果相继发表,形成了中医体质学研究热点。21世纪初,中医体质理论编入《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由王琦主编的《中医体质学》最终成为独立刊行的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标志着中医体质学正式成为一个专门的分支学科[3],并以其成熟的理论在教学等领域发挥稳定而持久的作用。
“四象医学”是朝鲜名医李济马(1837―1900年)在《灵枢•通天》“五态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五态人”是指根据阴阳含量的多少,并结合个体的行为表现、心理性格及生理功能等将体质分为五类,即多阴而无阳的太阴之人、多阴少阳的少阴之人、多阳而无阴的太阳之人、多阳而少阴的少阳之人以及阴阳之气平和的阴阳平和之人[3]。李济马认为人的体质应该是或阴或阳,不偏不倚的中和之人是不存在的,因此,把其中没有实际临床意义的平和之人去除后,形成太阳人、少阳人、太阴人、少阴人四种类型,把每种类型体质的结构形态、五官特征、情志性格、饮食嗜好等同脏腑的大小及其相关生理功能、病理特征联系起来,同时与药味的四气阴阳性能相对应,将日常摄取的饮食区分属性,与体质阴阳结合,由此形成了融预防治疗、保健长寿为一体的四象体质医学体系[4]。尽管中、韩对体质理论的研究各有所侧重,但二者是“同源异流”的。
2 理论内涵
中医体质理论研究是中医基础理论的创新点与突破口,它有三个关键科学问题:①体质可分论:人类体质可以客观分类,中医体质分类具有文献依据、临床依据和相应的生物学基础;②体病相关论:体质和疾病有明显的相关性,体质类型影响发病的倾向性;③体质可调论:体质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可变性,通过干预调整其偏颇,体现体质可调性。这三个关键科学问题是中医体质研究的基本要素[5],在此基础上,中医体质学理论内涵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在理论体系上,拓宽以阴阳、五行、藏象、经络、气血津液为主要内容的基础理论框架,深入阐明中医体质学“形神合一”、“治未病”、“治病求本”、“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思想;②在病因上,延伸“三因学说”的内容,如从禀赋遗传角度拓展对遗传性、过敏性疾病的认知;③在病机上,论述体质与证的形成及从化关系,通过体质特征把握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转归,丰富病机学说;④在诊疗体系上,重视辨体与辨病、辨证相结合,为临床提供新的诊疗模式,即在临床上突破单一“证”的认识层次,形成丰富多元的视角;⑤在防病治病上,通过分析不同体质状态及其分类特征,把握人的健康与疾病整体要素,制定防治原则,选择相应的治疗、预防、养生方法,即从具体的人出发,权衡干预措施,体现以人为本、因人制宜的思想。
韩医学以“天、人、性、命”整体观为理论指导,以其“四维之四象”结构为主要内容, 以辨象论治为主要特征。“四象医学”具有两大基本原理,即阴阳的对立统一原理和太少阴阳的四元构造原理,来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及心性。“四象医学”的理论核心在于四象阴阳论[6],四象阴阳论是以“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分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阳变阴合四象生焉”的哲学思想为指导,把阴阳学说当做宇宙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和消亡的法则。以天机和人事、性和命、知和行、善和恶、轻和重、哀怒和喜乐、上焦和下焦、温热和寒凉等阴阳变化规律及对立统一的有机联系,阐明了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人的体质受“天理之变化”而形成,同时受喜怒哀乐的情志变化影响,决定人体阴阳升降的生理和病理,并在阴阳升降的调节中治疗病证,以此作为“四象医学”的核心内容。其理论内涵表现在以下方面[3]:①在理论体系上,对自然界、社会与机体之间的关系及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尽管与中医学的某些理论相似,但“四象医学”对自然界、社会与有机体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做了系统解释,对脏腑生理提出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即太阳人“哀性远散则气注肺而肺益盛,怒性促急则气激肝而肝益削,故肺大而肝小也”;少阳人“怒性宏抱则气注脾而脾益盛,哀性促急则气激肾而肾益削,故脾大肾小也”;太阴人“喜性扩张则气注肝而肝益盛,乐性促急则气激肺而肺益削,故肝大而肺小也”;少阴人“乐性深确则气注肾而肾益盛,喜性促急则气激脾而脾益削,故肾大而脾小也”等。同时“四象医学”对人体生理机制也有独特的理论。②在疾病分类上,“四象医学”根据“四象人”的脏腑生理,对疾病分类采取了相应的方法,即少阴人肾受热表热病,少阴人胃受寒里寒病;少阳人脾受寒表寒病,少阳人胃受热里热病;太阴人胃受寒表寒病,肝受热里热病;太阳人外感腰脊病,内触小肠病等。③在诊断方法上,韩医根据其民族的特点,按人的体质性格和精神心理状态进行辨象、辨证等。④在临床治疗用药上,认为一种疾病因“人象”不同,出现症状不同,用药也不同,并根据阴阳失调原理,提出了“四象”人的基本药物方剂,归纳出太阴人用药106种,少阴人用药72种,少阳人用药90种,太阳人用药10种。形成了具有“体质医学”特点的民族医药学。
3 体质形成与体质分类
不同体质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先天因素决定。中、韩都强调了先天因素在形成不同体质中的重要作用,双方的认识差异在于:中医学认为,体质是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并强调了饮食因素、生活条件、地理环境因素及社会、精神因素和疾病因素对体质形成、发展过程的影响,即体质的不同,不仅决定于遗传因素,而且也受后天环境因素的深刻影响。
而韩医学更重视先天因素对体质形成的影响,如《东医寿世保元•四端论》对体质的形成认为:“人禀脏理有四不同,肺大而肝小者名曰太阳人;肝大而肺小者名曰太阴人;脾大而肾小者名曰少阳人;肾大而脾小者名曰少阴人。”其中“大”、“小”指形状大小和气之强弱两方面。由此可以看出,李济马认为四象体质多由先天因素决定。
对于体质类型,中医从体质理论的产生起就开始了对体质类型的研究,根据每一个体的体质特征进行综合归纳区分为不同的类型,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医家从不同角度对体质类型进行了划分,从而初步形成了体质分类的多样性[3]。①以五行属性进行分类,如《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中即根据个体的形态特征、肤色、功能特性、心理、行为特征及对环境适应能力的特点,归纳总结出木、火、土、金、水五种体质类型,并在每一类型中又以五音结合经脉的归属与特性再分五个亚型,而成二十五种体质类型;②以阴阳多少分类,如《灵枢•行针》和《灵枢•通天》根据人体阴气与阳气的多少、盛衰不同作为分类依据,将人分为重阳、重阳有阴、阴多阳少和阴阳和调四种类型以及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和平五种体质类型;③以人体不同的形态特征分类,如《灵枢•逆顺肥瘦》从形态结构、气血情况等方面将体质分为肥人、瘦人、常人、壮士和婴儿等不同类型,“(肥人)广肩腋项,肉薄,厚皮而黑色,唇临临然,其血黑以浊,其气涩以迟。”;④以心理特征差异分类,包括勇怯分类法和形志苦乐分类法。如《灵枢•论勇》:“勇士者,目深以固,长衡直扬,三焦理横,……,眦裂而目扬,毛起而面苍,此勇士之由然者也。”;⑤从临床实践角度划分,如汉代张仲景根据临床观察提出了“强人”、“羸人”、“盛人”、“虚弱家”、“虚家”、“素盛今瘦”、“阳气重”、“其人本虚”等多种体质特征,从不同侧面描述了体质差异;明代张景岳的脏象阴阳分类法,从禀赋的阴阳、脏气的强弱偏颇、饮食好恶、用药宜忌等方面,将体质分为阴脏型、阳脏型、平脏型三类;清代叶天士和华岫云的阴阳属性分类法,章虚谷的阴阳虚实分类法,近人陆晋生的病性分类法和金子久的虚弱体质阴阳分类法等均属此类;现代学者从临床实践角度对现代人常见的体质类型进行了分类,如六分法、七分法、九分法、十二分法和小儿体质分类法等。王琦采用文献研究、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临床观察,提出了9种中医体质分类法,即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9种基本类型。从中医对体质类型的研究来看,每一类型的体质,都包括了体型、面型及个体的形、神、色、态、舌苔、脉象及心理性格、饮食习惯、二便状况等各方面,不仅论其正常状态下的体质特征,而且也论及了该体质类型的病理特征,包括发病规律和治疗用药特点等。
韩医“四象医学”依据脏腑阴阳的盛衰变化,将人的类型分为太阳人、少阳人、太阴人、少阴人,是以《灵枢》的分型为雏形而创立的。例如《灵枢•通天》说:“太阴之人, 多阴而无阳, 其阴血浊, 其卫气涩……”,与“四象医学”中的肝大肺小所致的肺气不足有关;又如“少阴之人, 多阴而少阳……其阳明脉小而太阳脉大……”,与四象人学说中的少阴人的肾大脾小, 以及脾与阳明脉, 肾与太阳脉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四象人根据各类型人的性情分类, 再以其性情决定人体阴阳升降的生理与病理, 并在阴阳升降的缓速调节中治疗病证, 这些“四象医学”核心内容, 也是与中医体质学有所区别的部分[7]。
从分类方法上来看,中医的指导思想是整体观,分类的理论基础是阴阳五行学说和脏象学说,分类的依据则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阴阳气血津液的盛、衰、虚、实变化在不同个体的表现特征,并侧重于临床体质的病理分类。从中、韩双方现代体质类型的研究来看,尽管双方体质划分的类型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以临床应用为出发点。
4 临床应用
中韩双方对体质的研究,都是以临床应用为目的,但由于双方医学研究实际存在的差异,在体质的临床应用方面亦有所不同。
4.1 中医体质学临床诊疗特征:分以下几方面讨论。
4.1.1 辨体―辨病―辨证的诊疗模式:该模式是以体质、疾病、证候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前提,将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进行综合运用的一种临床诊疗模式,其核心是辨体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和临床诊疗的主要手段,与辨病(包括中医的“病”和西医的“病”)论治一并为临床所习用。辨证的指向目标是“病”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将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特点与规律作为研究的主体,是考虑脏腑气血阴阳盛衰的现状及与本次疾病的关联,并概括现阶段疾病对机体所造成的影响;辨病的指向目标则是疾病全过程的病理特点与规律,是对某一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总体认识,诚如徐灵胎所云:“凡病之总者,谓之病。而一病必有数症。”而辨体所指向的目标是“人”,将人作为研究的主体,主要诊察形体、禀赋、心理以及地域和奉养居处等对人的影响,亦即人对这些因素的反应。以此分析某类人群脏腑阴阳气血的多少,对某类疾病的易罹性,分析某种体质之人患病后体质对疾病的影响,即疾病发展的倾向性,以及对药物的耐受性等。在患病过程中,体质、疾病、证候三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反映了疾病的本质、规律与特征。而病与证的发生都以体质为背景。由于“体质”、“疾病”、“证候”对个体所患疾病本质的反映各有侧重,所以强调“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有利于对疾病本质的全面认识。因此辨体、辨病、辨证在临床诊疗中三位一体,缺一不可,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诊疗体系,它充分体现了中医临床思维的多元性和复杂性特征。面对纷繁复杂的临床问题,在具体运用“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时,须把握客观现实情况,斟酌权衡,因势利导,或防病重调体,或治病先调体,或治病兼调体,尤其当无证可辨时,调体还可以补偏救弊[8]。
4.1.2 三因制宜的诊疗思想:指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与因人制宜相结合,其中以因人制宜为核心。因人制宜,实指“因体质制宜”,朱丹溪在《格致余论•治病先观形色然后察脉问证治》中说:“凡人之形,长不及短,大不及小,肥不及瘦,……,而况肥人湿多,瘦人火多,……,形色既殊,脏腑亦异,外证虽同,治法迥别。”人类的发展有其自身遗传的倾向,在共性之中存在着不同的个性,不管是从形体上还是从心理上,都有自己的素禀特点,因而有强弱之异,偏寒偏热之殊,阴阳盛衰之别,故在疾病治疗的各个环节中,都要考虑到患者的体质。气虚者宜益气解表,用人参败毒散或参苏饮,甚或补中益气汤,阳虚者宜温阳解表,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或再造散。临证治病,必须审度患者的体质,权衡强弱而治,做到“因人制宜”。同时,季节气候的差异、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人体的生理活动,形成不同的体质,即使患同一种病症,其治疗用药亦有所不同,如西北地区用桂、附量远比东南地区为重,这也是中国地理条件的特殊性决定的。
关键词:治未病;临床护理
"治未病"一词首见于《素问.四气调身大论篇》即"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后经历代医家不断丰富与发展,到明清已形成较为完备的理论及实践体系。其核心思想即无病早防,即病防变[1]。治未病理论对护理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科为全军中医针灸康复技术中心,在临床护理中一直致力于将中医理论更好地融合于护理实践中。近年来我中心运用治未病理论指导护理实践开展,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开展情况及体会汇报如下:
1 进行主管护士的系统理论培训
为保证其中医护理思想的更好实施及有效运用治未病理论于临床护理实践,我科建立了系统的中医理论培训与考核方案。
1.1 中医基础理论系统讲座 每周定期对护士(高年资)进行中医基础理论培训,每期培训时间为2个月。每年进行1次。由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主讲,以贴近临床实践、必须熟练掌握的理论及中医护理操作为主:其中主要包括中医脏象理论、望诊、问诊、闻诊、舌诊,经络学基础及重点保健穴的基本知识,常用中药及药膳疗法。护理操作包括:穴位拔罐、刮痧疗法、保健灸法、捏脊疗法、耳穴贴敷、药物熏蒸疗法等。
1.2 考评方法 培训结束后组织统一考核。科室内部在已建立的题库内对所学理论进行理论考核。中医操作部分亦进行演示及讲评。通过理论及实践考核的护士(高年资)方可进行中医特色护理实施。通过梯次培训、考核及临床实践,逐步提高我科护士中医护理水平,保证治未病理论在护理实践的更好运用。
2 建立了中医体质分类测评制度
2.1对患者进行体质分类 中医体质辨识理论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在70年代提出,已形成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在中医护理实践中已得到较广泛的运用,其将患者按体质共分为九类,包括:平和质、气虚质、血瘀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及特异质九种体质[2]。运用中医体质量表模式及依据常见慢性病的相关特征,建立将体质分类评测系体系,其中包括了体征分类、膳食忌宜、运动及保健方法、并发症倾向、性格体征、特殊注意事项等。其中中医体质量表是依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ZYXH/T157-2009) 由60个条目构成的量表[3,4]。由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9个亚量表构成,各个亚量表含有7~8个条目。采用问卷形式进行判断,根据问卷结果结合患者四诊分析结果(由主管医师确定)后,并由科室专职副主任医师审定,给予患者建立体质辨识档案,其中患者保留1份,科室留档1份,已备对照及随访。根据体质分类情况,给与患者更有针对性的护理管理,包括健康指导、心理疏导、膳食及养生指导,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及对疾病、自身体质的认识。
2.2对体质分类评测进行检验与效果评价 中医体质分类表的评测主要依靠主管护士,为保障实施的准确及有效,除进行常规量表评价的培训外,每周科主任进行抽样分析,查看评价的准确性,而护士长则全面负责考察评测及护理的实施情况,包括患者的知晓程度、满意度的调查,护理操作的实施及效果评价,每月定期进行评分及讲评,对于实施工作较好的主管护士予以适当奖励,以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及水平提高[5~7]。
3 中医护理操作的有效干预
治未病理论的有效实施应包括便捷有效的中医干预手段,我中心已开展多种中医护理干预措施,结合患者体质及所罹患疾病的不同,选择相关的中医护理干预方法,如其中包括保健灸疗(主要针对阳虚、痰湿、瘀血体质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骨关节病、偏瘫、面瘫患者)、耳穴贴敷(主要针对气虚、阴虚、阳虚的失眠、抑郁、内分泌紊乱、食欲不振患者),刮痧疗法(主要瘀血、阳虚、痰湿体质的肩关节周围炎、功能性胃肠炎、痤疮、老年性便秘),同时将简便易操作的中医治疗项目如穴位拔罐、穴位贴敷、头皮针叩刺、中药熏蒸治疗、三伏灸、三九贴敷疗法的全面开展,这样即减轻医生的工作压力、提高了科室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中医护理工作的水平及质量[8]。
4 重视心理干预及疏导
由于我中心所面向的多为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的疏导对于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依从性、改善其预后等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我中心已将治未病理论应用于护理实践,在健康教育、心理疏导中可以很好地将体质理论运用于临床,根据患者的体质能更准确的把握患者的心理倾向、性格特征,在心理疏导及日常护理工作,包括进行日常交流、健康教育及护理操作时选择适宜的方式方法,加强了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及满意度。
5 中医治未病理论与实践的交流
5.1 与全院其他兄弟科室的经验交流 因我科收治病种较多,其中涉及很多内科疾病,如内分泌科、老年病科、神经内科及心内科等,如何更好地实施中医护理,更好地使治未病理论应用于临床,亦需要吸收各科好的经验及方法[9]。例如我院心理科开展的音乐疗法,经过其长期实践,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音乐疗法方案,我中心借鉴其宝贵的经验,将音乐疏导疗法结合睡眠治疗床用于改善脑血管、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提高睡眠质量,并在康复治疗室、物理治疗室中选择播放音乐,对于稳定患者情绪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再如我院肾病科采用的足底药物贴敷疗法对改善患者下肢水肿起到了良好的疗效,我科将其扩展应用到冠心病、糖尿病足病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也取得了很好地疗效。
5.2与外院治未病中心、中医院特色科室的交流学习 我科将已经开展地较成熟的治未病特色护理项目在我区及全市相关医院进行交流、推广,并与相关科室结成联谊科室,定期进行交流,借鉴学习了很多好的经验,拓展了我中心的护理项目,提高了护理水平[10]。
6 体会
我中心近年来通过治未病理论的运用,将长期以来中医诊治、西医护理的格局打破,护理工作的中医特色更加鲜明,中医味道更加浓郁,患者的依从性、满意率、中医操作、治疗比率均明显上升,而再住院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提高了我中心的中医护理质量,提高了形象,扩大了影响。同时在实践中亦发现的以下几点问题:①由于护士年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的差异,导致我中心护理工作治未病理论的运用水平参差不齐,中医理论博大精深、患者的教育水平、交流能力差异、舌脉等四诊的掌握、判定需要长期经验的积累等问题,导致评价及干预的水平仍偏低。下一阶段应根据我中心的特点,医护进一步更好地结合,制定出更加详细、更客观易于操作的多项目评价量表,以便于护士更好地评价及运用。②在培训课程及考评过程中,应不断将课件制作及讲座进行系统的整理及调整,也应定期开评价会,这有利于全科中医水平的提高及护理项目的细化、开展。③因中医治未病护理干预尚无可依据的规范方案,导致目前我科在中医操作上很多流于形式,操作较不规范,下一阶段应进一步规范,以路径的形式规范进行,同时有利于评价及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1] 张志斌,王永炎. 试论中医"治未病"之概念及其科学内容[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7):440-444.
[2] 朱燕波, 王琦, 折笠秀树等. 中医体质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评价[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7, 16(7):651-654.
[3] 王琦, 朱燕波, 薛禾生等. 中医体质量表的初步编制[J]. 中国临床康复, 2006, 10(3):12-14.
[4] 朱燕波. 中医体质分类判定与兼夹体质的综合评价[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2, (1):37-39.
[5] 蔡丽娇, 陈锦秀. "治未病"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进展[J]. 护理研究, 2010, 24(32):2920-2921.
[6] 郭秀君. "治未病"理论在整体护理实践的运用及思考[J]. 时珍国医国药, 2008, 19(11):2815-2817.
[7] 刘素娥. "治未病"理论在护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探讨[J]. 按摩与康复医学旬刊, 2010, 01:84-85.
[8] 卓晟B(综述), 付伟(审校).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进展[J]. 护理学报, 2014, (8):22-24.
对于临床病例,近两年虽未再一一系统收集记录,但是临床上观察到中医药理论所总结的现象和规律是真实存在的:常给患者开出汤药,复诊观察,面色均有变化,部分病人面部肤色气色明显改善,或斑疹明显减少,有些病人欣喜告知,就诊时原本未计划求治的病症改善消失。这种情况至少印证了中医“五脏之气上华于面”的理论,同时也说明调理五脏对于改善全身机体功能促进康复的重要性。
学好用好中医药理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看似纲目清晰、简捷明了,而真正理解运用难得统一却是临床的大问题:同一个病人让多个中医大夫诊疗,思路分析千差万别,甚至辨证迥异,同病异治乎?异病同治乎?根结在于对理论的认知深度和对理论掌握的全面性不同。忽视运气学说是中医临床医生远离中医根本的第一步。在此旧话重提,将以往两例病案摘录于下,供同仁览阅斧正。
例一,2008年10月,曾某,女,30岁, 形胜气,周身肌肤触即剧痛,洗浴为难,追问既往体健,面部无诱因出现红疹,浮肿,眼胀,唇干,腰胁红疹,困乏,方予:
生地15玄参10麦冬10全瓜蒌20枳实10细辛6天花粉20山萸肉10干姜5葛根20
两剂诸症顿消,留一剂备再用,日后数月多次变症,调整均2-3剂即安,体质逐渐改善。
临症思考:通过问诊排除既往情况,排除诱因,获疾因于天时,当时戊子年少阳火气行令,肺金时节,结合患者体质,腰胁红疹肤痛为主症,邪火刑金为痛为干,水液疏布失常为肿为脾弱,气伤痛,形伤肿,寒伤形热伤气,予山萸肉10干姜5葛根20温肝脾升清,予天花粉20细辛6通气血降肺阴,予全瓜蒌20枳实10降脾肺邪实,予生地15玄参10麦冬10凉胃培血。
例二,2009年7月, 住院患者刘某,女,34岁,颜面、额部红疹多年,唇口,额、颧颊红疹反复发作,重时疱疹破溃,2008年加重后至州某院就医,测试某化妆品过敏,诊断不确切,口服B族维生素,外用膏药(具体不详),疗效不明显,症状逐渐加重;病情迁延,红疹重时出现脓头,或发为疱疹破溃,2009年至自治区某院皮肤科诊断螨虫感染,外用膏药(具体不详),症状持续。五个月来,病情仍在加重。我科住院期间寻至门诊就诊。
病人患类风湿关节炎多年,规律服用甲氨蝶呤,未孕育,体质状况良好,形气相附。就诊时述凉饮,乏力困重,多汗,心悸偶有,诊前曾经迟一月,右脉濡,左寸滑小实。
询问患者,追述自幼手足冰凉,初潮后痛经,经期胀痛,经迟,推后可达半月,遂予利湿清热升清汤剂口服三剂,症状明显改善,再诊时疱疹明显减少,须近看方可见,肤色较前红润,手足冰凉改善,方药加用健脾升清药物,巩固三剂后停用。
首次方示下:黄连5黄芩5丹皮10茯苓20炒白术20薏米15佩兰10泽兰10泽泻8升麻12葛根15白芷12
复诊方示下:黄连5黄芩5丹皮10茯苓30炒白术25薏米15佩兰10泽兰10泽泻8升麻12葛根15白芷15
2010年6月随访,患者面部红疹再未发作,手足冰凉明显改善,痛经一年来较前明显减轻,经期胀痛轻,月经推后最多不过三天,乏力困重轻,忌凉饮,汗如前。
临症思考:自幼手足冰凉,初潮后痛经,经期胀痛,经迟可因阴盛寒凝,也可因脾肾阳虚等,致邪实阻滞脉络不畅。患者寒湿体质条件是基础,又逢运气失衡:2008戊子年岁火太过,且为天符之年;2009己丑太乙年土运不及,太阴司天。《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忿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螈,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寒伤形,热伤气” 《内经博议・病能部・少阴岁气病疏》“火太过动为炎灼妄扰。其病笑疟疮疡血流狂妄。此亦君火自乘。而伤神魄血脉也。鼓行刑金。则金肺受邪”。此例寒性体质状态,至中土不及、湿土司天寒水在泉之年,病症迁延,逢火热之年而发,内外相感,病形已成,避火热熏蒸,顺势利湿,祛邪扶正,寒湿退去,邪去正安。
中医临床诊疗不考虑运气学说或无大碍,诸多病患绝不会带疾度过一生,可是多次诊治,迁延不愈都是什么原因呢?病人多处寻治,医生各执一词是为什么呢?《素》云诊之先,先立其年,知其气。中医的临床诊疗思路该有什么样的模式?中医理论该如何使用,都有什么依据呢?
病症或简单或复杂,辨证可复杂可简单,思路认识不同,同样可以治病,孰对孰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