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艺术创意教育

大艺术创意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艺术创意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艺术创意教育

大艺术创意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 创新教育

艺术作品往往是凝聚着作者阅历、技能、情感的个性化产物,具有非理性和抽象性。这种特殊性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能满足。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勇于抛开陈旧的教育模式,在实践中激发学生潜能,建立真正符合市场要求的新型教学方式。

一、艺术类大学院校招生和教学现状

第一,招生存在弊端。近年来,各地方院校和民办院校竞相开设艺术专业,而这些院校中,不乏有些不顾自身办学条件,盲目扩大招生规模的,由此产生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在招生的环节上,很多院校不再细化专业类别,均只考绘画基础的三项内容,即:素描、色彩、速写或者以命题默写的方法招生。在这种导向下,全国艺术类考生纷纷“抱佛脚”,参加各种艺术辅导班、考前强化班,学应试技巧、猜题、走捷径,试图通过突击考取艺术类院校,由此造成已入学的新生水平参差不齐。加之当今艺术界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抄袭、模仿,甚至有些设计已经有固定的模式,比如汽车广告,基本都是香车美女,成功人士等等。在这种环境下,更要求从基础教学抓起,建立创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潜能。

第二,教学需要创新。首先,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艺术教育本科四年都是以绘图为主的训练手法,枯燥无味的重复练习技巧,教学单一,没有培养创新能力的课程。其次,西方教育家认为,天生具有创造能力的人很少,大多数创新能力是后天培养的。他们发现学生的创造力是可以通过在为别人服务当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来激发的,称为“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方式”。而学生的感受是大部门教师只是一味的灌输自己的学知,严肃有余,活泼不足,没有与实践或者案例相结合。他们不善于与学生沟通,也不善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无法和教师产生共鸣。加之专业教材内容缺少时代感,很少提供当今世界对艺术的新的诠释以及就此产生的新创意、思路或典型案例,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难以展现。

二、艺术类大学创新教育方法

第一,课堂教学的改进。教师教学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共同去观察、体验和讨论,根据学生的感觉予以引导,形成其个性化风格,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艺术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去表达主题,为我们艺术的创新提供更广阔的可能。美术欣赏课也能达到情景交融,通过大量的图片展示,让学生进行广泛充分的阅读,并进行随堂释意分析鉴赏,使学生触景生情地参与评价和讨论,甚至是美学高度的判断和辩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插入多样的课外情景教学活动,比如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或大型的艺博会、参加一次美术沙龙活动、走近大师与美术家作一次对话、参加一次媒体的作品展示、参与商业的艺术表达等。

第二,重视交叉学科的教育。将现代高科技手段应用于设计创作过程,并纳入课程教学,把设计艺术与计算机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结合,已成为世界艺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作为现代设计师所具有的知识结构,不仅包括必要的人文科学知识和哲学知识,而且应包括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这些文化科学知识从传统的内容到最新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都是现代设计师所必备的。

艺术本身一门覆盖领域很宽的交叉学科,是涉及人类工程、工程技术、社科人文等的综合学科。因此,在艺术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打破自己的学科界限,注重与其他专业有交叉,相互融渗透,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教育,艺术专业,涉及的相关学科也很广泛。除了常规课程外,可以适量增设美学、社会学等课程,有计划地组织艺术讲座、影视评论、社会实践等活动。另外可以以专业奖学金的方式激励学生开拓思维,鼓励学生参加专业类竞赛,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价值等等。

第三,建立工作室。工作室的设立可以成为艺术类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工作室的理念来源于西方艺术教育,它是学生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整合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地方。在西方好的美术院校,工作室课程由代表不同学科的杰出教师进行教学,为创新思维提供了基础。学生可以近距离观察教师的演绎全过程,并在老师的引导下亲身体验。这样可以经历了一件作品诞生的全过程。老师也可以提供丰富的材料,调动可能的审美因素,观察性地辅导、鼓励学生打破形式约束,大胆表现。这样轻松愉快的情景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逐渐深入研究各种可能性。

第四,实践是艺术设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艺术教育可以和企业合作,让设计教育活动充分参与市场,给学生真正的实践并在实践中创造价值,同时使学生具备适应市场的创意、决策能力和设计能力,全面塑造可以服务市场的素质。只有了解艺术与市场需求的关系,才能进一步完善艺术思维,创造出更有竞争力的作品。同时也可以为学生创造就业求职机遇。另外我们应该鼓励发展创新艺术专业,也就是结合市场和社会发展,增设新型专业课程,发展新型复合人才和新型专业人才。

新时代的艺术工作者应该是富有创新思维的,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培养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如果不从思想上改变教育观念,勇于创新,那么必将在日新月异的市场经济和发展的社会潮流中被淘汰。

【参考文献】

大艺术创意教育范文第2篇

在如今的大学教育中,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散发出不可替代的独特魅力。而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何在众多的理论中独辟蹊径,从根本上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持续开展成为了关键性的问题。在意识形态上逐步渗透,发挥同样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艺术教育的关键作用逐渐脱颖而出。而理清艺术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二者的关系,将艺术教育引用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来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共识。

关键词: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艺术教育

2015年6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四有人才,作为学校向社会传输人才的最后阶段,大学生涯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学生面临着身体、心理以及思想等多重的考验,对理想动摇、对生活迷茫、对未来模糊等等,这一切都要求着学校做好帮助学生尽快进行正确角色转换的任务。近年来,在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以及经济结构转型的压力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层出不穷,创新创业教育究其根本来说是素质教育的一种,而同为素质教育的艺术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在育人目标及内涵上不谋而合。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第一,是现今大学生创业意识较为薄弱、对创新创业的理解也不够全面。由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们习惯了应试教育并适应了只关注课本知识就能得高分的普遍情况,大学生们在入学前鲜有接受到相关领域的讯息,没有创业思维,往往仍是以就业为主导,片面理解创业并容易忽视创新的力量,无法联系好创新创业与个人的关系,传统观念尤盛。

第二,传统教育中,常见的是关于通识知识以及专业相关的常规性教育,缺乏创新创业相关的科学引领与系统培训。尤其是创业方面,因其更强的实践性更需要一个平台去向学生们普及,从而使大学生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更快更多地获得创新创业项目的成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鼓励并激发出更多学生的热情。

第三,尽管近年来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逐步增大,整体的进程并没有得到高效的推进。经过调研发现,整体来说高校中的创新创业氛围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于创新创业,打破传统的校园人才标准形成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之一的文化氛围尚任重而道远。

二、高校艺术教育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与思考

艺术教育本身具有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功效,但是整体来看,目前国内高校从艺术角度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仍不容乐观。我国的教育系统整体注重传统知识的传授,对素质教育的引导略显不足。教学科目整体延续传统设置的科目,与社会要求脱节。

首先,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度整体就不够。艺术教育虽然较难有显著的效果但其教育意义是深远的。目前高校中开展的艺术类课程不够,很难满足学生们的需求。

其次,对艺术教育之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深入。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大力开展,很多院校甚至创办了创业学院等,但是创新创业教育不是无源之水,需要文化素养以及相关知识的灌溉,它集合了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需要人文素养作为铺垫,艺术教育必不可少。

第三,当前高校的艺术教育普遍不够重视艺术实践,使得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作用大打折扣。艺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科,缺乏了实践仿佛花儿没有土壤。从创新创业角度来看,艺术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是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启发。

三、艺术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方面,艺术教育主要是通过艺术类实践活动以及艺术类相关课程得以开展。它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多种能力。在艺术教育中,强调通过以上媒介达到培养学生们的创造力以及挖掘学生们的潜在能力的最终目的,这是一个系统化进程,需要动员全体教育工作者树立意识,将工作渗透在点滴的教育中,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所以,在如今大力倡导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艺术教育的作用十分关键。

首先,艺术教育的内涵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将科学教育的内容与艺术教育相结合,这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方法。科学教育培养人们的逻辑思维、积累相关的理论知识,而艺术教育则释放人类的天性,让思想得以放飞,它不仅能帮助学生们发现自我,更能挖掘才能,逐步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将艺术与创新创业教育衔接好,可以在大学艺术教育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观念。而针对当今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淡薄这一现状,注重对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应为首要工作,在实际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们拓宽思路、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将艺术教育作为先驱,在艺术教育中针对很多学生脑中固有的错误观念,例如国企才是稳定、创业就是不务正业等,协调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对“好工作”的定义及认知,大家都将目标锁定在所谓的“好工作”上,一方面加大了就业的竞争与压力,另一方面“好工作”也不一定适合所有人的发展,这无形中限制了很多发展的可能。对此,应给予学生全面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从思想深处正确看待这一问题。引导他们从内而外地克服畏难情绪,理解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与勇气并能付诸实践的人才才是新生的主力军。高校也可以通过树立典型并组织宣讲激发广大学生们的内动力。与此同时不断完善人才评价的标准,将培养创新型精神逐渐内化到大学精神中去,用第二校园的软实力进一步引导鼓舞学生。而对于第二校园的建设,学校应努力构建积极、民主、活跃的创新创业氛围。在当今大学生的创业热潮中,很多学生都将目标定位在技术或专利上,学校可以在思路上进行适当引导,我们一方面要让学生深入理解科学文化知识、以创新创业为媒介将其转化为具有商业价值的实体,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商业价值得以顺利实现背后的支撑与隐在逻辑,即为满足人性的需要。这种思维启发我们将艺术作为实现目标的起点,因为只有艺术才是对人类情感与生活的最高形式映射。在此基础上,学校应全面开放创新创业平台,无论是从管理、政策还是场地资金方面进行全方位的配套支持,不断深化学生们的创新创业活力,从而逐步构建一个积极向上、学生喜爱的氛围,为项目的实施提供软环境支撑。

其次,艺术教育是一种创新思维方式的教育,它强调精神的自由、独立的思想、形式与内容的新颖,正因为一代代艺术家们的创造,才推动了各艺术门类的持续发展。艺术这一审美活动,可以激发人们的冲动、发展人们的能力并无限延展人们的想象力。这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更是其他教育所无法相比的。为加强艺术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步伐,应进一步加强导师队伍的构建。不可否认,在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过程中,指导教师队伍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指导教师对团队的影响可谓是决定性的。这个导师队伍不仅要有理论导向更要有艺术的思维,在已有基础上,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对导师们的培训,有机地把艺术教育与创新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具备一定的就业实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思路,加强对创业精神及相关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导师团队也应进一步增强活力、重组结构、专兼结合,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我们可以邀请一些创业成功者走进校园,亲身分享创业过程的艰信以及创业成功的喜悦,现身说法,从实践者的角度教育引导学生。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因其全面性系统性与学习文化知识不同,学校也应注重对学生们通识艺术类课程、管理学相关知识的教育,开展相关的培训,以保证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得以全面有序地开展。

第三,艺术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任何一个艺术门类都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庄子•天地篇》中讲到,“能有所艺者,技也”。艺术创作的过程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高度吻合。任何一个熟练掌握一门艺术的人,必然都将前人经验以及理论自然地运用在实际中,这反映的思维方式对创新创业教育也提供了大力的支撑。所以,要对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加以引导与培养,除了固有的鼓励学生参与各式各样的科研项目以外,应进一步与课外的实践类活动相结合。同时,应让学生明确,要想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元素,就要明确国家与社会的需求,开展具有独创精神的高水平创业、努力搭建学科前沿类科创项目或者竞赛,以各大创新类竞赛为媒介,鼓励学生们将专业知识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将科研成果运用在实践中。只有进一步搭建相关的平台,才能不断促进学生们的创造力,进而孵化出真正具有水平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业项目。

综上,将艺术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二者有机结合,深入发掘二者的特点与内在联系,势必可以激发并释放出更多的创造力。社会迅猛发展,新媒体时代要求高校不断创新,在素质教育上把握时代特征,开发新颖的符合学生喜好的特色活动,把握好主题积极向上、学生易于接受、参与积极性高涨的整体原则。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引领以及万众创业的环境的激发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已然成为了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只有不断地促进并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将艺术教育与其真正融合,为学生们奠定良好的基础,才能有效地促进创新创业工作有条不紊地持续有效开展,这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应当关注的重要方面。

作者:邢丹 常小飞 万谱 王堃丞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徐争.“互联网+”时代传统行业的创新与机遇分析[J].互联网天地,2015(5):34.

[2]薛继东.“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背景、内涵及主要内容[J].电子政务,2015(6):44.

[3]董云飞,郑丽波.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策略思考[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4(5):157-59.

[4]王贤芳,孟克.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之重构[J].教改创新,2012(1):118-120.

[5]姚明.加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40-41.

[6]叶郎.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38.

大艺术创意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移动互联 大数据 广告媒介 精准 市场细分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1

传播学家麦克卢汉的一个著名观点即是“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的延伸”,在当时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媒介变革对于人类生活带来的颠覆,正如火车取代马车时人们只以为有了一种新的交通方式,而没有看到其对工业生产、经济社会所造成的巨大影响。但在移动互联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日益走入千家万户之中的今天,人们已经实实在在看到了技术所带来的改变,微信让人们能够低成本高效率的沟通,嘀嘀打车让人们能够便利的找到出租车,今日头条让人们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新闻,而广告媒介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正因为技术的成熟而将出现新的机遇。移动互联技术让广告媒介更少地受到地理位置的约束,大数据的收集则让广告媒介更有方向性。

一、广告媒介的发展现状

1、 金字塔结构的广告媒介构成

之前诸多学者对广告媒介进行定义时会按照媒介自身的形态进行分类,如广播、电视、报纸、户外等。也有学者根据媒体所能覆盖的受众人群,将广告媒介分成了大众广告媒介、小众广告媒介、碎片化广告媒介。但是这些分类对于真实的商业运作而言并不具有太大的区隔度,笔者更倾向于笼而统之地从企业(广告主)的角度来对广告媒介进行分类,在市场调节的体系里资源的稀缺性直接反映为价格的高低,那么价位高的优势广告媒介是一类,这一类媒介包含前面所讲的广播、电视、报纸等,所谓的大众广告媒介也在其中。另一类则是价位低的劣势广告媒介,如街边小广告、发单员散发的传单等,这类广告媒介在此前的诸多研究中并未进入到学者的视野当中,因为其形态多样,测评难度大,研究结果也难以被正确对待。但是这一类广告媒介是普遍存在,如果说两者的构成,那么正是一个金字塔的结构,20%乃至更少的优质广告资源被大的广告主所占有,80%及更多的劣势广告资源被中小广告主占有。其背后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是资金实力制约着对广告媒介的需求,二是经营能力制约着对广告媒介的需求。

2、 技术给广告媒介带来着巨大的变革

据艾瑞咨询根据美国互动广告局16年的《美国网络广告收入报告》的整理结果显示,整个网络广告市场总额16年间增加470倍,而反观中国的网络广告市场也是这般遍地开花,自2003年中国互联网出现转机之后网络广告奋起直追,近年来已经明显有超越传统媒体之势。而网络广告的形式也开始变得多样化和富媒体化,旗帜广告、焦点图广告、互动广告、搜索引擎广告等等共同丰富了今天的广告媒介。而技术带来多元的同时也同时让广告媒介在往“窄”告媒介的方向过渡,地理IP定向、时间定向、年龄定向都让广告媒介变得更加精准。

3、 技术对广告媒介的影响不均匀

如果说技术带来变革是一个绝对的事实的话,那么这种变革无疑让优势广告媒介与劣质广告媒介的差距越来越大。尽管劣质的广告资源中也出现了QQ群推广、门户新闻评论推广、论坛推广等廉价推广而有一定创新的推广形式,但远不及优势广告媒介受益的多,准确来讲应该是技术变革产生得更多的是优势广告媒介,而这部分优势媒介也被大广告主所占有。

二、中小实体商家广告媒介需求与供给的矛盾

1、投入量与投入成本的矛盾

如果要对劣质广告媒介的所有者进行定义,其中很大一部分便是人们进行实体消费时的中小型商家。这些商家每年用于推广的投入非常有限,一块每月得花3000元的公交站灯箱对于他们而言也是一种很奢侈的广告媒介,面对动辄上万、上百万的广告媒介而言,他们往往只能望而却步。

2、推广经验与推广形式创新之间的矛盾

劣质广告媒介所带来的广告效果尽管非常有限,但是也往往能让他们感受到促销的效果。对于一些新的广告形式创新,中小实体商家往往很少有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要钱或者竞争者说好的广告媒介,他们才会愿意去接受创新的广告媒。

3、对收益率的追求与不可测的广告效果之间的矛盾

中小商家的推广的核心需求往往都是促销,因而广告媒介的经济效果成为了他们密切关注的点,但是劣质广告媒介往往无法提供精确的广告效果,甚至广告效果根本就不可测。可出于竞争的迫切性,他们又不得不面对这一现实。

三、基于移动和大数据视角的广告媒介创新

其创新机遇正来源于这种对于广告市场的细分,一直使用劣质广告媒介的中小实体商家迫切地需求廉价却又能有精准效果的广告媒介。那么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的时代给中小商家的推广带来了机遇。移动互联让基于位置的服务成为了现实,只要获取了用户的位置,广告媒介便可为在广告主周边的受众进行广告投放,例如一个人站在海滩上,广告媒介可以给推荐遮阳伞,一个人站在小吃街,那么广告媒介为他提供食物应该是食物的攻略。大数据让广告主用数字就能够清晰的看出每一个潜在消费者的习惯。连续一个月每天喝纯牛奶一次,那么基本可以断定这个消费者会定期去超市购置牛奶。智能机的出现让位置获取成为现实,加之数据的搜集和使用能力的成熟,让中小实体商家的推广不再与劣质广告媒介产生必然联系。

大艺术创意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设计专业 创新 创业

1999年以来,全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大规模扩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招生人数与日俱增并快速发展。由此,设计专业的教育模式、教育质量以及就业成为艺术设计专业的突出问题。与此同时,艺术设计专业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家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竞争力,而文化、艺术、设计是创意文化产业的核心动力。

一、解读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要求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和《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建设项目的通知》(教高函〔2012〕2号),教育部倡导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教育部通过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意在促进高等教育培养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响应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促使高等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提高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在国家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大环境下,高校流行起一股创新创业热。笔者在2012年至2014年的教学中,带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曾分别获批2012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和2014年湖北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项目。

二、艺术设计教育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重要性

艺术设计是艺术教育与科技创新之间的桥梁,是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培养的理想范式。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高等教育中获得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基础必要条件。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在清华大学启动“创客日”说道,大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和培育学生的企业家精神、首创精神、团队精神。未来还要通过第一、第二课堂等各种途径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艺术设计专业是将科学、艺术、技术相融的交叉性学科,艺术设计是将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而发展起来的,建立在“实用”基础上。如现代设计史学家大卫・瑞兹曼所说,设计“一直都在对产品、消费、社会和环境做出积极的回应,所有这些又反过来刺激设计的发展,为设计创造了永远延续下去的条件”。设计的美学意义在于设计与人类的生活、文明、文化、科学、经济等建立的紧密联系。艺术设计教育教学中应秉承“创新驱动为中心,创业实践为落地”的理念,有计划性、科学性、可行性、系统性地开展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与实践,让学生的设计能力与设计产业对接,落实创业带动就业。

三、艺术设计教育与教学中大力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思路与策略

当今社会已进入智能、智慧化时代,设计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设计为人类创造丰富而多样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推动着社会的文明体验、交互沟通与和谐进步。艺术设计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在艺术设计教育与教学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设计教育中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的基础条件建设,设立大学生创业启动项目条件,为学生提供技术、场地、政策、管理等支持和创业孵化服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最突出的就是具有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强,其设计专业技能优势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业的一种特有的自信。在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具有操作性强的实验室、模型室、绘图室等,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新技术、操控制作仪器,让学生走进高校科技园承担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任务。

(二)通过第一、第二课堂等途径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纳入设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及教学管理体系。从艺术设计专业学科建设为支点,开展设计专业课堂建设、创新创业成果认定、创新思维训练、创业训练项目管理、企业管理、风险投资等课程建设。设计专业具有实践、开放性特点,要充分考虑前沿设计理论与方法、最新工艺技术在课程中的引进,培养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社会意识、科学思维及理性方法的创新性专门设计人才。

(三)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导师队伍建设,让教师承担起导师职责,带领并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聘请企业、公司设计总监或设计人员指导学生训练实践。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一对一、小组团队的交流讨论十分重要,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设计专业教育中实行导师工作室教学制,以导师为核心,组成一个或若干个开放的项目团队,通过具体项目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将平时基础设计教学课程有机贯穿在创新创业项目中,让学生融入设计产业实践中。

(四)创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助力大学生优秀创业计划向创业实践发展,为大学生初创企业或“创客”项目拓宽融资渠道、夯实创业基础。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社会举办的创业实践挑战赛、公益创业赛等中获得社会创业基金,通过国家部门并广泛寻求社会企业等力量筹集基金,实现社会资本和优秀大学生创业企业或项目的无缝对接。据报道,“广东粤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投资基金”曾筹资了5亿元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资助大学生创意和创业项目。

(五)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搭建创新创业项目交流平台,整合各类创新创业实践资源。设计院校应走向社会、企业、公司,创建实践教育训练基地,定期在设计学院开展创新创业经验交流活动,鼓励优秀大学生到校外参加学术会议,参加各种创业设计实践挑战活动,充分展开创业活动或“创客”活动,展示创新创业成果。

结语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是实现高效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对策,更是培养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专业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应共同探索、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实现设计梦想。

(注:本文为2014年湖北大学教学改革与教研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436;2012年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210512042;2014年高校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410512045)

大艺术创意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创新;教学模块;教学方法

当代艺术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公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相关岗位从业者为目标的,具有自身特征和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语文作为高等艺术职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历来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而当今社会,“物质主义、实用主义、工具主义、理性主义成为现代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是否有用、是否可以直接创造财富,是否对学生的就有有着直接的帮助成为教育选择的标尺。”[1]于是,在职业教育中,尤其是艺术职业教育中存在一种现象,由于学生入学成绩较低,入校后专业发展、性格塑造、能力培养都不能与其期望相符,学生就业能力较低。因此,转变大学语文的教学方式,让语文课不仅成为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基地,而且为未来发展做好充分的职业导向,高职艺术院校大学语文的创新研究迫在眉睫。

一、创新大学语文教学模块

(一)拆分大学语文课程内容

目前,大多数高职艺术院校的大学语文学制一般都在2年,有的院校选取一些本科通用教材,越来越多的学校都使用了自己编写的教材。大部分教材都按照以往教材的体例,做了部分调整和改变。一是按文学史为主来进行编写;二是按照人文专题来进行编写;三是按照文体,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来进行编写;四是选择名家名篇按照历史年代编写。但是无论哪种形式,都无法突破语文教学常规化和教学的思维定势。结合高职艺术院校的实际情况,以我校近几年来创新改革为例,创新语文教学模块是能达到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

(二)人文性和实用性相结合

结合高职艺术院校学生特点,在入学后两年开设大学语文相关课程。大一阶段:上学期开设《现当代文学赏析》,下学期开设《国学经典导读》两门课程,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扩展学生知识面为主,提升人文素质内涵。大二阶段:上学期开设《应用文写作》,下学期开设《演讲与口才》,以结合岗位需求提升学生的业务实作能力和职业要求的综合技能。这样一来,将传统的大学语文拆分了四个板块,告别了单一的文学史、作家作品等惯用的学习模式。

二、创新大学语文教学方法

(一)将“结构化讨论”引入课堂

结构化研讨是围绕某个大家共同关注的主题,在催化师引导下,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灵活采取团队学习、团队决策工具,帮助学员分步骤、多角度开展研讨的一种形式,是多种研讨方法和工具的综合运用。目前,结构化研讨作为一种新型的培训方法,在各类培训课堂中都频频出现,根据其特点和优势,将“结构化讨论”引入大学语文课堂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比如《现当代作品赏析》《演讲与口才》等课程都有大量给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空间和机会。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具有学习的天然倾向,因为人天生就有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从而使人具有求生、发展和实现的内在需要和无限的发展潜能。这种学习动机是以个体的自我价值、理想的实现为终极目标的,它决定人的发展的方向性,一旦个体意识到这一发展目标,就会在学习中自觉融入自身的情感和意志因素。[2]因此,大学语文课堂引入结构化讨论,理念在于努力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

(二)开启“互联网+”的教学方式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教育教学,特别是大学课堂的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教育方式随之而来,开启了课程变革的新时代。“互联网+”的教学方式能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课堂教学与课堂展示中来,在网络化的教学互动平台上,师生的交流更加自如。教师从主导课程转变为与学生共同开发与实施课程,师生将成为更加平等的学习共同体。在大学语文课堂中,以《现当代文学赏析》为例,教师可以先利用网络平台,创建一个自主交流活动的空间。将过去的课前预习放到网络平台上,大家可以就某一主题自主的收集资料,与师生探讨。在课堂上,颠覆传统,先以学生收集了解的内容切入,学生可以就现当代作家作品做自己的分析思考,老师真正的起到引导的作用,最后在学生赏析的基础上,进行最后的指导和总结。总之,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教学方式,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大学课堂,做到真正的互融互通、教学相长。

当代的大学语文课堂,学习不再是单一向度的,而是与教师共同构建和推动的。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内容,以学生职业发展为导向,以模块化组建课堂内容,将语文实用性与人文性相结合,创新引入“结构化讨论”的形式,开启“互联网+”的教W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研究和主动参与意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