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建议

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建议

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财政业务;机遇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9)08-0075-02

一、引言

在金融形势动荡、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宏观经济环境下,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增速下降,资本市场持续低迷,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2008年积极财政政策的推出将在2009年经济、社会各方面特别是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9年财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五个方面:一是深化税收制度改革;二是规范非税收人管理;三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理顺财力与事权关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实现从“保工资、保运转”向“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转变;四是创新财政管理方式,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推进“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改革;五是逐步建立完整的预算体系,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编工作,加快建立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家宏观财政政策调整的分析,预测财政业务市场、财政客户对商业银行业务需求可能发生的变化,并提出了商业银行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

二、财政政策变化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

(一)商业银行开展财政业务面临的机遇

2009年财税改革内容中有三条与商业银行的业务关系密切相联。一是行政事业性收费逐步被规范。非税收入管理进一步加强,各地方非税收入改革的力度和广度还会进一步加大,2009年非税收入将面临较大发展机遇;二是转移支付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一方面中央将继续扩大财力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弥补地方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财力不足的状况;另一方面财政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对专项转移支付的管理与控制,加快推进转移支付资金国库集中支付的改革步伐。三是县级财政实力进一步加强。“省直管县”和“乡财县管”的模式通过在部分地区试点,财政部门已取得了相应的经验。从2009年财政改革的方向看,这两个改革的力度都会进一步加大,基层财政,特别是县级财政的实力将进一步增强。根据今年财税改革的重点分析,在非税收入收缴业务、转移支付业务和县级财政客户这三方面,商业银行拓展财政业务将有较大作为和突破。

根据对宏观财政政策变化的理解和对2009年财政收支的重点要求分析,总体来看,2009年以财政资金为龙头的积极财政政策对国民经济将会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的刺激国民经济发展,对于商业银行财政业务乃至各项业务的发展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此次出台的积极财政政策在资金投放力度、投放模式和投放方向的变化,带来了资源重新配置的机会和商业银行业务的拓展空间。

1,从投放力度上看。目前中央明确提出的是两年内拉动4万亿投资,其中中央投资1.18万亿,这种投资规模是从未有过的。按以往年度的财政投资力度和近年来投资正常增长速度估计,正常情况下2009、2010年两年政府的投资规模大概在3-3.2万亿间,4万亿的数字已经超出一般预期20%-25%,可以说,2009年以政府为主导的投资力度是空前的。以海南省为例,截至2009年3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共下达海南省2009年部分新增中央投资15.21亿元(占计划总额18.92亿元的80.4%),这对海南省来说,投资规模是空前的。

2,从投放模式上看。一方面此次积极财政政策政府借助企业、个人投资的力度在增加。4万亿项目完全依靠财政独家承担难以实现。所以各级政府都在呼吁包括企业与个人在内的全社会共同参与投资。另一方面政府在此次积极财政政策推出项目的决定权上也与以往不同。此次国家首批安排的1000亿元投资,除了大中型项目由发改委审批外,地方项目改由中央切块到省级财政部门,由省发改委会同财政、行业管理部门安排到具体项目。地方财政部门参与政府投资管理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审批权下放使省级财政部门在各类地方中小型投资项目中的地位更为重要。

3,从投放领域上看。政府对民生领域的投资力度加强,在中央财政2009年新增的1000亿投资中,超过350亿元的投资用于保障性安居、农村民生改善及医疗教育等民生工程,占全部新增投资的30%以上,直接涉农资金接近200亿元。

结合以上几方面看,2009年政府业务板块在积极财政政策指引下,显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商业银行应该充分发挥财政客户的龙头作用,积极捕捉业务合作机会,并为其他部门的业务搭建发展的平台。

(二)商业银行开展财政业务面临的挑战

I_中间业务收入受到影响。此次积极财政政策中的减税力度很大,造成财政收入减少,同时由于取消利息税等项目,使得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受到直接影响。同时,在地方财政可支配收入受到影响的情况下,面对财政客户中间业务收入的议价空间进一步受到压缩。

2,负债业务难度加大。在减收增支的背景下,财政的平衡压力进一步增加,沉淀在银行的资金将被更快的投入使用。同时,按照政策要求,收支两条线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强,支付通过零余额账户,收入通过非税,使得资金沉淀减少。特别是在各家商业银行提出“存款立行”后,同业对于财政客户的竞争将会更为激烈。

3,不确定性因素。在积极财政政策背景下,也存在政策、制度的不确定性,例如4万亿中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的比例如何分配、配套投资来源、政府融资手段等问题都有待明确。

三、商业银行发展财政业务的对策建议

(一)一条基本原则

一条基本原则是坚持大财政视点,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合力,突出财政业务平台作用。随着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扩大和深化,财政资金将会更为高效透明的运转,滞留在商业银行存款的数量和时间随之减少。应该充分发挥财政客户的龙头效应,有效利用财政客户对资金与项目的掌控优势,携手全行相关部门、相关条线,关注下游客户群体,为相关业务提供支撑。同时,要抓住政府投资力度加大的机遇,早期介入相关项目,充分发挥银行在基建资金管理和财政业务方面的传统优势,通过提供对资金来源、资金掌控使用、资金监管审核等全套的服务方案力争资金在银行内部流转,并利用政府对商业银行的投资需求,拓展有关负债及中间业务。

(二)两类关注账户

两类关注账户是对国债资金专户和转移支付专户加强关注。在积极财政政策背景下,中央国债成为今年弥补财政赤字,保证财政政策得以有效贯彻落实的重点。预计

2009年国债发行规模将会超过1万亿元,远远超过以往年度4000亿的平均水平。在国债资金安排使用的过程中,尽管各地资金规模和拨付方式有所区别,但考虑到地方配套资金的使用,国债资金下划和资金归还所使用的过渡性账户的经济效益会逐步显现,将成为商业银行关注和营销的焦点之一。此外,转移支付额度和种类近两年大幅增长,转移支付专户成为部分县级支行支撑性的存款来源。从今年转移支付的政策趋势看,一方面为缩小地区差距。一般财力性转移支付力度会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为解决各项民生领域问题,中央专项转移支付种类会增加,转移支付资金面会扩大,同时管理会进一步规范。因此在今年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的财政政策要求下,转移支付专户资金的沉淀量势必进一步增加。

(三)三种传统业务

三种传统业务是指集中支付业务、非税收入业务和公务卡业务。从集中支付业务看,自各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初期到各项财政业务领域的拓展延伸,零余额账户逐渐成为商业银行与政府机构、预算单位开展全面合作的基础平台。公务卡的广泛推广就是很好的印证,大部分地方财政部门规定公务卡业务与零余额账户绑定,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市场份额大的分行就具备相当的竞争优势。同时零余额账户也是财政资金走向和预算执行最直接的信息来源,能够为下游客户的相关业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商业银行提早把握市场先机创造条件。另外,以资金来源相对单一的政府机构类客户而言,零余额账户未来很有可能替代基本账户。从非税收入收缴业务看,积极财政政策推进后,更多的收费项目纳入非税收入管理,非税收入收缴业务发展空间放大,对存款和中间业务收入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从公务卡业务看,公务卡业务是粘合政府类客户对公对私业务的重要平台,是财政政策中严控支出的有效工具,与国家鼓励消费的精神吻合。2009年将是公务卡推广工作关键的一年,各级政府必将会加大公务卡改革的实施力度。为商业银行公务卡的广泛营销创造市场环境。因此,商业银行要提高对公务卡业务的重视程度,提高对市场竞争态势和公务卡衍生效益的认识。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实现财政制度改革和银行业务拓展的双赢。

(四)四个重点客户

四个重点客户包括地方发改委、财政专员办、基层财政部门和地方政府融资机构。地方发改委是项目的审批者、申报者,第一手的信息来源;财政专员办是重点项目中央拨付资金的监督者、监管者和资金拨付进度的控制者之一,在中央直接管理的项目中有一定的地位;基层财政部门主要指县级财政部门。它的话语权不断加强,直接成为“三农政策”、“民生保障”政策的落实者。资金实力会显著提高;地方政府融资机构在地方债难以正式出台的前提下,是推动积极财政政策得以实现的关键渠道。以上四类客户都是在2009年积极财政政策背景下,资源掌控能力和业务地位有所提升的客户,商业银行都应引起足够关注。

(五)五项领域有待拓展

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建议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三农”;可持续发展;对策

新农村的建设使得政府机关对于“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大幅度提升。从“三农”问题的角度出发,了解到资金缺口和融资困难等问题对于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有非常严重的影响。这就应从农村商业银行入手,加强农村商业银行改制力度,确保当地政府机关与农村商业银行相互配合,共同解决农村地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三农”问题和银行可持续发展问题,继而强化农村商业银行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实际作用效果。

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三农”问题

尽管农村商业银行改制能够实现银行机构与当地政府机关相互衔接的目标,但是也会导致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三农”出现问题,这就应针对各方面问题展开有效分析,全面提升相关人员对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掌握力度。从多方面研究中可以看出,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三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受农村商业银行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农村商业银行对于农村金融的服务水平大幅度降低,大量资本流出农村金融市场,造成农村商业服务水平下降。而且在农村商业银行商业化发展水平提升的条件下,还会导致农村商业银行信贷支农效果变差,农村商业银行“脱农”问题层出不穷。第二,对于“三农”服务来说,其对于农村底层群体贷款发放有很高的要求,据此提高农村社会底层群体生活质量,全面落实农村地区“扶贫”目标。但是在农村商业银行改制后,银行体系金融服务水平受到层层制约。如果不能有效改善这一现状,必然导致农村社会底层群体生活水平和农村整体经济下降,导致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三农”出现严重问题。第三,为实现农村商业银行信贷支农这一政策目标,就应增加农村商业银行对农村金融市场的资金注入力度。尽管这样能够改善农村地区老旧的经济发展模式,但是也会导致农村商业银行整体资产质量下降,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受到层层制约,继而影响农村商业银行的社会地位。第四,与城市相比,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农业贷款风险比较高,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农村商业银行在支农贷款过程中出现金融风险,继而影响农村商业银行整体经济实力。此外,多数农村商业银行还存在贷款方式单一的问题,难以满足政府机关“三农”服务要求。限制农村经济发展,城乡发展差距越来越明显。

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问题

对于农村商业银行来说,可持续发展对于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综合发展实例和信贷支农水平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受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商业银行经济管理内涵的影响,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现实作用和农村地区信贷支农效果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影响。从多方面分析中可以看出,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尽管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够实现银行运营成本降低和控制风险分散的目标,但是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还会受到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和贷款质量的影响,如果不能采取适当措施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和贷款质量,必然导致农村商业银行在贷款过程中出现问题,造成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水平下降,第二,在农村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不断加强的条件下,农村政府机关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管理水平不足,一旦农村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超出相应标准,必然导致农村商业银行综合管理水平下降,影响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水平和银行机构社会地位。第三,与其他银行体系相比,农村商业银行对于“三农”服务有很高的要求,这就应要求农村商业银行在当地政府机关的支持下扩大“三农”服务覆盖面,确保农村商业银行支农水平有所提升。但是受农村地区综合发展形势和“三农”服务水平的影响,农村商业银行“三农”服务覆盖面与农村综合建设要求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直接影响农村商业银行对农村综合建设的支持力度。从宏观层面的角度出发,一旦农村商业银行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必然导致农村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社会地位下降,其可持续发展水平也会受到层层制约。

相关政策建议

从以上几方面研究中,了解到农村商业银行在“三农”服务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这就应结合农村商业银行现有发展形势和其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标准化政策建议,积极改善农村商业银行中潜藏的问题,确保农村商业银行“三农”服务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就目前来看,改善农村商业银行中各项问题的政策建议有很多,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农村商业银行信贷支农力度

未调整农村商业银行现有发展水平,就需要从农村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农村商业银行各项工作模式实施优化调整,同时强化农村商业银行转制效果,妥善处理农村商业银行中潜藏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相关人员对农村地区“三农”服务本质和宗旨等方面展开有效分析,同时遵循商业化发展要求对农村商业银行实施优化处理,或者在一系列标准化政策的支持下强化农村商业银行信贷支农力度。这不仅能够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农业综合发展力度,还能强化农村商业银行“三农”服务效果和可持续发展水平,使得农户收入能够满足农村全面建设和经济发展等多方面要求。

对支农金融产品实施创新处理

在对农村商业银行制定政策建议之前,农村商业银行管理人员应对当地农户融资需求和农业发展水平等方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按照各方面了解对农村商业银行中现有的支农金融产品实施创新处理,有效提升农村商业银行中各项支农金融产品的经济效果,使得农村商业银行中各项金融产品在支农服务过程中发挥自身最大的作用。除此之外,还应对农村商业银行各项贷款方式实施优化处理,拓展农村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空间,解决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三农”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农村商业银行与地方经济处于共生共荣的状态。

保证农村商业银行政策性与商业性之间的协调关系

在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为保证农村商业银行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应将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与当地“三农”服务要求结合到一起,据此规划合理的农村商业银行政策建议,有效处理农村商业银行长期发展过程中衍生而出的问题。而强化农村商业银行政策性与商业性之间的协调水平,一方面农村商业银行能够在于当地政绩观相互合作的条件下获取一定优惠政策,并通过各项政策全面落实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另一方面还能强化农村商业银行因地制宜水平和分区管理效果,充分彰显农村商业银行统一管理优势。一旦农村商业银行出现问题,有关部门能够在商业手段和标准化政策的支持下解决各项问题,推进农村商业银行服务和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建议范文第3篇

互联网金融发展是经济、社会、科技共同进步下产生的,促进了金融市场的深化改革及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但这也对传统商业银行形成较为明显的冲击。互联网金融企业凭借其技术、成本及政府监管相宽松的优势,逐步蚕食传统商业银行在存贷及中间业务层面的利润,这在直接引致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企业利益竞争,加大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起步晚,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不够全面。本文将对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冲击影响进行研究,通过实证的方法进行分析探讨互联网金融是否会显著加剧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目前的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冲击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互联网金融是否会加剧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承担,为商业银行应当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并依托互联网金融加速转型和结构升级提出合理的建议。

互联网金融有着特有的时效性高、交易成本低、投资门槛低等优势,利用这些优势分流传统商业银行某些职能,可能对商业银行包括信贷风险在内的风险承担带来冲击影响。冲击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削弱传统商业银行金融中介职能。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提供转账汇款、贷款分期等银行的支付结算业务给客户了,一定程度上瓜分了银行在资金支付领域的市场份额,削弱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职能。二是抢占小微企业的信贷市场份额。阿里小贷等网络借贷模式,为小微企业开发了满足其特定需求的业务,削减部分传统银行在小微信贷业务上的收益及市场占有率。三是分流了商业银行储蓄存款。以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网络支付模式,因其特有的延迟支付模式,通过该平台沉淀交易、结算的客户资金分流银行活期存款。

二、实证分析

本文将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冲击影响。文章将选取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作为衡量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指标。其次,根据之前文献资料选用我国的第三方互联网支付规模作为解释变量,构建面板数据。

(一)指标选取

文章选取了已经在国内主板上市的十六家商业银行2011年~2016年各个季度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样本选取的这十六家银行涵盖了三类银行: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并且资产规模占中国商业银行总资产规模的90%以上,因此作为研究样本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选取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作为冲击变量。

(二)研究设计

命题:互联网金融会加剧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承担水平。为了检验该命题,设计一下方程:

CRit=β0+β1Ln(IPS)+αi+μit

其中,CRit表示第i家银行第t期的信贷风险承担水平,该风险水平被描述为互联网金融Ln(IPS),互联网金融的代表数据第三方互联网支付规模数额过大因此取对数进行实证分析。商业银行固定效应αi以及随机误差项μit的函数。β1描述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冲击影响。依据文章理论部分的分析,我们预测β1显著为正。

(三)实证分析

为防止“谬误回归”,在模型构建之前运用ADF检验对变量十六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和第三方互联网支付进行平稳性检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中国十六家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率CR是非平稳序列,对CR进行一阶差分后,ΔCR依旧为非平稳序列。再对CR进行二阶差分,发先5%的显著性水平下CR的二阶差分序列为平稳序列。第三方互联网支付规模是平稳序列。

(四)实证结果分析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的增建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会产生一定影响。根据实证结果,第三方互联网支付规模的增加会加剧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承担水平。信贷风险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而变大了。历史数据再一次验证了互联网金融风险增大定理,加强防范互联网金融带来的信用风险问题仍然不可忽视。

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建议范文第4篇

【Keywords】 commercial banks; factor analysis; competitiveness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6-0109-02

1 引言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日益开放和国际化,外资银行大量涌入,对我国商业银行市场份额的侵占已经日趋严重,传统商业银行提升自身竞争力已迫在眉睫。本文选取了国内主板上市的16家商业银行,运用因子分析法,对16家银行的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P的政策建议。

2 模型与方法

指标设计及样本选取:

本文自商业银行的财务报表中选取了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利润率等12项具体指标来构建以盈利能力、经营发展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四项为综合指标的竞争力模型。数据为16家上市银行2016年第三季度的数据。

3 实证分析

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得样本数据均值为0,标准差为1。此外,由于所选基本指标中的产权比率和资产负债率为反向指标,因而对其进行取倒数处理,使之变为正向指标。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结果见表1。

在表1中KMO的检验值为0.527,大于0.5;Bartlett球形度检验结果也说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较大,因此,可以用因子分析法来对所选指标进行分析。

对数据进行提取公因子方差处理,只有营业利润增长率为0.599,其余各项都比较高,说明提取的成分对变量描述较好。从解释的总方差则可以看出满足条件的特征值有4个,而且其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了84.580%,四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7.216%,24.529%,17.296%和15.539%,将原有的12项指标转化为四项指标。(表2)

表2为旋转后的成分矩阵。由旋转后的成分矩阵可以看出,在第一个因子中,占有较大系数权重的项有资产负债率倒数、产权比率倒数、总资产增长率和营业利润增长率,因而可以将其视为偿债能力因子,记作F1。同理,将剩余三个因子视为成长因子,盈利能力因子和发展能力因子,并分别记作F2,F3和F4。(表3)

表3为因子得分系数矩阵,我们可以根据该表计算各个上市银行的因子得分系数,得出各个银行因子得分的系数表,并根据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经下式计算得到各个银行的综合得分。

F = ( F1×27.216+ F2×24.529+ F3×17.296+F4×15.539) /84.580

4 实证结论

由计算得出的各银行因子得分系数分析可得:

在偿债能力方面,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这几家银行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具有较低的产权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同时又具备较高的营业利润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因而其偿债能力较强;在成长能力方面,城市商业银行更有竞争力,排名靠前的银行有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北京银行和华夏银行;从盈利能力来看,排名较靠前的有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宁波银行以及建设银行[2]。这几家银行具备较高的资产收益率,因而盈利能力突出;从经营发展能力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力出众,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和浦发银行排名靠前[1]。

从综合排名可以看出,综合竞争能力较强的银行有招商银行、宁波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值得注意的是农业银行,虽然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但是由于内部结构复杂,坏账、呆账较多,在上市商业银行中并未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5 政策建议

通过对上述16家银行的分析,对如何提升上市商业银行竞争力,本文着重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提升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提升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对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当下外资银行大量涌入,商业银行经营日趋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无论是提高资本数量还是扩大拨备覆盖率,都是提升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重要手段,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提升对于防范银行风险,维护公众信心也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提高商业银行的管理能力。组织结构从金字塔式向扁平式转化,不仅有利于加强各部门的信息交流而且能有效提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效率。加大薪酬分配的透明度以及设立完善的业绩激励型薪酬制度,不仅能够激励现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有利于吸收和引进优秀的高端金融人才,从而增强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3]。

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建议范文第5篇

银行资本充足率是指银行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用于测定银行资本充足性,是商业银行监管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贷风险和监管方面,对银行盈利能力的研究集中在股权和利率方面,而研究二者关系的文章较少。且2013年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对商业银行提出了更严格的监管要求,尤其是对上市银行。因此,为了深入研究资本充足率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本文选取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分析上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对其盈利能力的影响,并向银行经营提出合理化建议。

本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第三部分为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第四部分为模型设计;第五部分为实证结果与分析;最后是结论与建议。

二、文献综述

国内对这一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资本充足率对银行效率的影响。张建华(2003)研究资本充足率与扣除不良贷款后效率的相关系数。结果显示资本实力越雄厚, 银行经营越稳健, 效率值越高。黄金秋、屈新、 张桥云(2006)将资本充足率以银行权益资本占总资产之比来衡量,将各银行数据融合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资本充足率与资产收益率之间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随着资本充足率提高,商业银行防范信用风险的能力加强,资产收益率及盈利能力也相应提高。蒋健、赵洋(2012)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与资产收益率进行回归检验。结果表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对其提升盈利能力起到了正的显著作用。

三、研究假设

若银行具有较高的资本充足率,表明该银行安全性高,同时客户愿意接受较低的存款利息,银行存次利息支出减少。当大环境改变比如爆发经济危机时,所有银行的破产概率都会升高,但具有较高核心资本充已率的银行资本收益率下降速度缓慢,得到更长的缓冲时间和更多的恢复机会。因此,提高商业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是有益的。基于以上理论,本文提出如下一对假说:

:在控制其他变量情况下,资本充足率越高,商业银行资产收益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

:在控制其他变量情况下,资本充足率越低,商业银行资产收益率越低,盈利能力越弱。

四、模型设计

(一)样本选择

选取16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各银行财务数据来源于2015年银行年报,得到下表数据:

(二)模型设计

由于本文主要研究资本充足率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因此选用多元回归模型较为合适。设定模型为:

其中,表示第i家银行的净利润,、、、分别表示资本充足率、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其他营业收入等解释变量,、、、、为待估参数,为随机误差项。

模型选取商业银行营业收入的三个主要来源为解释变量,能较好的涵盖盈利能力的各个方面,提高模型的准确性。

(三)模型的估计与调整

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求出、、、、的估计量。结果如下:

五、实证检验及分析

(一)经济意义检验

上式表示在其它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充足率度每增长1个百分比,商业银行净利润就增长12.1104百万元;利息净收入每增加1百万元,商业银行净利润就增长0.3117百万元;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每增加1百万元,商业银行净利润就增长0.4624百万元;

其他营业收入每增加1百万元,商业银行净利润就增长0.5396百万元。

(二)计量经济学检验

1、多重共线性检验

利用简单相关系数检验法,通过Eviews构建简单相关系数矩阵,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9,说明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2、自相关检验

给定显著性水平0.05,查DW表,当n=16 ,k=4时,得下限值,上限值,因为,所以判断不存在一阶自相关性。由偏相关系数检验可知,模型不存在高阶自相关。

3、异方差检验

由white检验知,在下,求得,其大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接受原假设,认为回归模型不存在异方差。

六、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资本充足率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原因在于提高资本充足率有三方面意义。首先,有利于减小银行的经营风险,降低银行被挤兑的风险;其次,在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以满足国际资本监管协会对资本监管要求的同时,有利于促使银行完善银行内部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使银行经营更加合理化、科学化;第三,资本充足率的提高,能够给银行带来更大的未来预期收益,促进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可以减少银行应对风险的人力、物力支出,增加银行净利润,提高银行盈利能力。

与2014年相比,四家上市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有所下降,并且少数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也略为下降。说明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将会限制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下的盈利能力。

(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