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物理学习策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633.51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指基于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好奇心,通过相关问题的引导以及科学探索的方法获取并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学习探究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形成探索性思维,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不断丰富和深化的目的。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科学探究能力、养成尊重事实科学态度对物理学习、物理课程价值体现的学习目的和重要内容。[1]探究性学习方法对科学探究方法的借鉴以及对学生探究思维的培养和探索能力的开发和挖掘,对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整合的、结构化、灵活的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国内外诸多研究证明,探究性学习方法是学习物理的重要和有效方法,有助于创新性、探索型人才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探究性学习策略的前提和基础。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策略需要以学生对物理的好奇心和强烈求知欲为引导来逐步展开。一般来讲,初中物理教师可以通过自己提出问题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这是探究性学习策略成功的重要一环。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设计课堂问题。第一,寻找存在于自然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物理问题入手,培养问为什么以及从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在物质的形态和变化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调查自然界、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并描述他们的形态、颜色、弹性、用途等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问学生冰、水蒸气、水都是什么物质以及怎么转变等问题调动学生对本章节内容的学习兴趣。第二,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认知是一个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重新平衡的过程,以制造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是通过一定的问题使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水平无法解释一种物理现象,从而使学生心理从平衡到不平衡,然后再通过课程讲解、探究性活动开展使学生心理重新达到平衡。[2]例如,在滑轮组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比较“一定一动”滑轮组和“二定二动”滑轮组的提升效果来制造悬念,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得到“一定一动”比“二定而动”更省距离的结论。教师不必立即纠正学生的结论正确与否,可以通过实验对两组滑轮做工情况、机械效率进行进一步的比较和研究,从而学生的结论,得出“同一机械来提升不同重物时,其机械效率不同;提升的重物越重,其机械效率越高”的正确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性和研究性思维。
二、诱发学生的探究灵感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师生互动已经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良好的教学环境和紧张活泼的教学氛围将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充分应用教学环境和氛围对课堂效果的重要作用,为学生构建一个鼓励创新和探索的探究性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探究性教学情景的营造贯穿教学过程,即使引导学生发现物理现象与自己当前知识水平存在的冲突,并通过问题的提出、假设和猜想来解释这一物理现象,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假设和猜想进行实验证明,从而掌握新的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和积累相关物理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别有心裁的想法、与众不同甚至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应该基于表扬和鼓励,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诱发学生探究灵感。[3]
三、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巩固和发展原有知识、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的重要方面。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寓学于乐,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探索的魅力,从而培养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一般来讲,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方法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和猜想、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或者物理实验验证提出的假设和猜想、总结与评估、互动交流等几个环节。在验证环节包括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三个具体步骤。如此,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通过直接参与活动得到激发,相关的课程内容也会在提出、分析问题、解决、总结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得到很好地掌握。[4]
四、开发学生探究潜能
探究性学习与被动性、接受性学习相对,是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围绕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和总结而开展系统性学习方法,以“灵活”和“动手”为主要特点。学生需要在求知欲、好奇心的驱使下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和动脑思考、总结。要开发学生探索潜能,初中物理教师需要在带动学生做好课本规定的基本探究性实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性和探索思维,根据课堂目标和要求,充分利用自然、生活或者实验器材等丰富素材,做出具有新意、能够激发学生探索潜能和学习兴趣的课程设计,并引导学生自觉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自己提出问题并动手验证,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开发学生的探究潜能。
总之,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系统的学习方法和教学形态,能够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探究性能力的培养,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也会因为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应用得到整体提升。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掌握这样一种教学形态,引导学生掌握探究性学习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果,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参考文献:
[1]江立海.新课程下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初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06).
[2]胡林香.浅论初中物理课中的探究性学习实践[J].科技信息.2010,(35).
关键词:高效课堂;合作学习;初中物理;问题;解决策略
一、引言
“小组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就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依其任务类型或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了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效率[1]。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和高效课堂理论的提出,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最近两年,本人所在地区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高效课堂改革,合作学习模式已被初中物理教学采用且已取得了一些可人的成效,但还是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2.1小组合作只是形式上的合作而非本质上的合作。在实际考察中,笔者发现大多数小组的成立都是课堂上教师的随机安排,小组内部成员没有任务分工,只是将原来一排排坐的学生变成了按组坐的学生。这种分组只是形式上的分组,小组成员之间没有本质上的合作。
2.2合作学习时,教师引导不到位使得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很多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学习和思路分析,而是在学生没有完全明白合作目的、学习目标的情况下,教师便抛出问题和任务,随后便一声令下:“开始小组合作学习,时间为xx分钟。”然后教师便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巡视。实际观察发现,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少部分学生明白该做什么,大部分学生都处在茫然之中。
2.3小组内部成员的参与程度不均衡。由于小组形成的随意性及对组内成员并未进行相应的教育和培训,使得组内成员分工混乱。笔者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忙的不可开交;有的学生无所事事、脸上一片茫然;有的学生却玩了起来……这不仅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反而会降低课堂教学效率使得差生更差,这与物理新课程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相矛盾。
2.4合作内容随意。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万能的学习方式,它受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素质、问题难度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不能随意滥用。
2.5合作学习时,教师只重视合作过程,不重视合作之后知识理论的形成。“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小组正在实验,有的小组正在讨论……而教师却一声令下“时间到了,安静下来,停止手中的动作。”
2.6由于各小组间竞争意识薄弱,导致组内成员集体荣誉感差,使得小组合作学习难以持续进行。由于分组的随意性,使得各小组之间存在不公平性。又由于教师缺乏引导各组之间相互竞争的意识,这便导致各组之间缺乏竞争性,从而导致小组内部成员集体荣誉感差,合作积极性弱,久而久之,“小组”便形同虚设,名存实亡。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有效合作学习的策略
3.1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促进教师更深刻的理解“合作学习”。虽然“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潮之一,同时伴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实施,合作学习已经在我国中小学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但是,许多中小学教师却对“合作学习”理论知之甚少,甚至对其理解有所偏差,所以为了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必须让教师充分认识合作学习的价值内涵,使教师认识到“合作不只是教学方式,合作还是各科教学应达成的目标。”[2]不应将合作学习简单地等同于小组讨论,合作蕴含着丰富的原理与技术。
3.2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组建是物理课堂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组建学习小组,教师要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使各个小组总体物理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小组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由4~6人组成,分组时不仅要求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而且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才能倾向、物理水平等方面存在合理差异,以便学习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小组建成后,还必须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团结,民主平等,体现小组的团体力量和精神[3]。
3.3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和时机,实施合作学习。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实施合作学习。
3.4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优化合作学习,使其持续发展。为了健全评价机制,笔者认为首先应该转换评价对象。传统的教学评价是以“个人”作为评价对象,而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作为评价对象,这一转化有利于促进组内成员更好的合作。其次,应该建立切实可行的奖罚制度。运用恰当的奖罚制度可以激活“小组合作学习。”
四、结语
总之,合作学习是物理教学中一种新的学习策略,是物理教学以育人为最终目的,探讨如何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全过程的一种尝试。笔者相信只要教师能够认真研究合作学习的理论,精心的设计分组,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合作学习”就会成为促进全体学生物理学习的动力车。
参考文献:
[1]王志力,黄致新,中学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成员角色分配问题探究[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1:91―93
关键词:合作学习理念初中物理教学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基于合作学习理念出发,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合作、创新和交流能力等,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使学生在合作中积极探究,享受知识的探究过程,掌握分析和学习方法,并引领他们将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在合作学习中精心设计问题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从合作学习理念出发,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引领学生合作学习.物理学科与技术、社会、科学等方面相关,新课标要求初中物理教学应与实际生活有机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需具有现实意义,不仅应考虑到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而且要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与思想方法,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让合作学习更有价值.例如,在讲“熔化和凝固”时,教师可以先告知学生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即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然后让他们列举一系列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比如,冰融化成水,水凝固成冰;蜡烛融化变成蜡水,干后又变回固体蜡;修电器时用锡焊,锡块变成锡水,干后变成固体;等等.教师再借助这些问题将物理知识和生活现象有机整合,要求学生合作探究“熔化和凝固”的奥秘,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魅力,深化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启迪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养成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还能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二、在合作学习中坚持时机适宜
由于初中生刚刚开始系统性地接触和学习物理知识,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针对一些抽象难懂的物理概念,学习起来难度更大,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障碍或困难,此时即为使用合作学习模式的最佳时机.在运用合作学习理念时,教师应坚持合作学习模式时机适宜的原则.当学生遇到思路不通或疑难问题时,引导他们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相互交流和分享,对疑难知识点进行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光的折射”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4人一个小组,在讲授新知识之前组织他们复习“光的反射定律”知识,设计问题“反射、入射光和法线的位置关系;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当光垂直射向镜面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顺利引出“光的折射”教学内容.然后针对一些特殊物理概念或知识点设计探究性问题.如,如果光从空气射入水中还会在一条直线上吗?光的折射规律的推导;光路可逆;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际应用;等等.引导学生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对这些重点内容探究、交流,帮助他们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相关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三、在合作学习中优化教学评价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获取成功的关键在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共同努力,只有发挥出个人最大潜能,注重实现整体目标也是个人目标的实现.教师基于合作学习理念视角出发,需对教学评价环节进行适当优化,将学生在合作中的学习过程、态度、结果和技巧等进行综合评价,采用个人评价和小组整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或者让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互评,相互探讨出更好的合作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讲“浮力”后,教师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主要评价小组成员在合作中的分工是否明确;分工是否同他们在知识探究或实验操作中的个人能力相符合;各个成员在完成自身任务过程中的态度是否积极主动;是否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出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在评价小组成员时,主要观察他们对自己任务的完成情况,在浮力实验中和其他成员的默契程度,在合作中是否有突出表现等.采用这样的评价模式,能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养成积极配合、主动探究的良好态度,巩固合作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认识自我.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理念,不仅与素质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还是物理课程自身教学的需要.教师要大力倡导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知识,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从而优化物理教学.
【关键词】初中物理 合作学习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049
物理是初中教育阶段需要学习的科目之一,学生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能够提高科学素养、发展思维能力,可以说初中物理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状况却不容乐观,物理课堂教学仍然受到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并且很多学生都反映物理难学,逐渐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这就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应该转变自身角色,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课堂的主人,教学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促进每个成员和小组整体的共同发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进行实践,探寻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物理水平的提高。
一、做好课前准备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做好准备,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收益是教师应该思考的事,因此,教师要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怎样进行合理分组、教学分为哪些步骤、怎样调动学生积极性、体现学生积极性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前进行考虑。笔者认为,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做好以下准备。
首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分组。学生是教学对象和主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才有助于教W策略的实施。教师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之前要通过多方面的沟通,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例如学生的物理成绩、认知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以及学生的优缺点等等,在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分组。一般来说,每个小组人数控制在4到6人就可以了,这个规模最利于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分组时教师应该根据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合理分组,并且要充分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例如学生的学习成绩、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等,尽可能保证每个小组的水平相当。在分组过程中尽量遵循学生的自我意愿和教师的分配相结合的原则,这样才能体现学生的意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如果小组成员固定不变,那么长期下来学生会对此产生厌烦,因此教师可以定期进行重新分组,这样会让学生产生新鲜感。
其次,对学生进行角色分工。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能够明确职责、提高效率,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和高效进行,因此,在学习小组建立之后,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角色分工,选择小组内一名成员作为组长,负责全面统筹和监督学生的学习,其他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听从组长的安排,完成自己的任务。但长期任命一位小组长会让其他成员产生懈怠,因此,教师可以采取组长轮流制,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展示自己,并且小组内的成员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换。
此外,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好准备工作。教师除了进行合理分组还要进行备课,安排合理的合作学习内容,确定学习步骤等等。学生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预习,这样才能积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提高合作效率。
二、优化课堂实施过程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除了做好教学前的准备,教师还应该对课堂教学实施过程进行优化,做好每一个环节,确保学习活动顺利进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要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自身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小组合作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能够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和引导,确保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同学,因此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并且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每个教学步骤和教学环节,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可以让学生参与,例如针对一个类型的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做出建设,然后组织小组进行讨论去验证这个假设。在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讨论、查资料等方法得出答案,这样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
其次,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表达机会。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除了独立思考,成员之间的协作和交流也很重要,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学会倾听,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闪光点,有可能别人能够提出自己注意不到的问题,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从而学习别人身上的长处和优点,使小组之间能够实现资源的互享。
另外,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学会表达,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够增强信心,培养他们的勇气,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机会,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例如在展示环节,每个小组都得出结论之后,教师指定某个小组把自己的成果在班级内进行展示,组内成员每个人都要进行表达,由于时间限制,教师不必指定所有的小组,由其中一个进行表达,其他小组进行补充。这样的表达对小组成员来说,能够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增强在众人面前开口说话的信心,同时又能让全班学生进行互相学习,借鉴其中的优点,发展并解决暴露出来的问题,有助于达到优势互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物理;小组;合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9-0099-01
当今社会合作对于各个领域都非常重要,人们也越来越注重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的培养,只有学会并善于与他人合作,相互学习,博采众长,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紧密围绕新课改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学习能力,努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自主、灵活、有效。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有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但笔者也发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广大教师普遍重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方式,但往往偏重于形式,忽视了合作学习的真正内涵,让小组合作学习没有真正起到应有的实效。基于此,笔者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一些尝试,以求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一、适时分组,高效学习
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生活,寻找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而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用书本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平时,教师要注重丰富学生的知识面,通过适当拓展,引导学生逐步迁移和内化所学知识。物理教学中,许多内容适合让学生在课前搜集尽可能多的信息和资料,但由于搜集资料往往比较烦琐,加上学生的时间紧,有些学生根本不具备独立完成搜集资料的条件和能力,这时如果能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就能提升学习效率。在小组合作中,要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担当一定的任务,在组长的引领下,上课前将各自搜集到的资料集中筛选,然后在班级里交流,以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如教学“电与热”时,我让学生在课前搜集电器的资料,以及查找一些通过其他能源转化为热能的设备(如太阳能、燃气灶等)的相关介绍。对于这样的任务,笔者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哪些同学去商场,哪些同学上网,哪些同学去图书馆等,大家各司其职,最后将收集到的成果先在小组内交流,再进行全班汇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一堂课学得轻松愉快,既开阔了知识视野,又提升了应用能力。
二、科学分组,合理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信息的传递往往在师生之间单向进行的,即师问生答,课堂上看不到讨论和交流,看不到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的思维过程和结果似乎都是模式化的,这样的教学模式极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标倡导的合作学习正好纠正和弥补了过去这种“缺陷”,体现了很多方面的优点。第一,有利于同学之间的互学互助,共同进步;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倾听、发言的习惯;第三,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但如何让合作学习起到实效,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前提。在班上,我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四到六人,既保证小组内成员的多样性,又要保证小组之间的相对平衡。在组内,进行明确的分工,要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团队意识。同时,为了让每个成员都有锻炼的机会,组内的分工(组织、记录、发言、汇报等)轮流进行,以促进学生以优带差,共同进步。
其次,教师的引导和调控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保证。合作学习对教师角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旨在调控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系列问题,使学生合作学习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三、合理评价,巩固学习
《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物理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既要重视组内每个成员的学习情况,更应该关注小组的整体情况。对组内成员主要从个人学习水平、思维能力以及他们在合作中表现出来的合作精神、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而对小组整体评价,主要观察学生合作学习的参与度、小组成员分工是否合理、合作方式是否恰当,以及合作学习的效果如何等。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还要遵循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原则,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予以评价,并通过合理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巩固和优化学习成果。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新的教学策略,我们必须去认真学习、探索,科学合理地予以运用,才能让合作学习之花在物理课堂上越开越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