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银行业发展情况

银行业发展情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银行业发展情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银行业发展情况

银行业发展情况范文第1篇

   

银行个人住房信贷业务发展情况汇报

   

x银监分局:

   

根据你局《关于召开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部门经理联席会议的通知》的要求,现将我行个人住房信贷业务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至XX年8月房地产信贷业务发展情况

   

我行个人住房贷款中大部分是自建房贷款,其次是住房二手楼贷款,住房一手楼贷款很少。自截止XX年8月末我行个人住房贷款(含个人商用房贷款)余额为x万元,比年初减少x万元。其中住房一手楼贷款(含商用房一手楼贷款)余额为x万元,比年初减少x万元,占个人住房贷款总额的x;住房二手楼贷款(含商用房二手楼贷款)余额为x万元,比年初减少x万元,占个人住房贷款总额的x;自建房贷款余额为x万元,比年初减少x万元,占个人住房贷款总额的x。

   

年初至8月末个人贷款发放收回情况:年初至8月末全行只发放x笔个人住房贷款(住房二手楼贷款)共x万元。今年以来全行个人住房贷款共结清销户x户x万元。其中住房一手楼贷款结清销户x户x万元,住房二手楼贷款结清销户x户x万元,自建房贷款结清销户x户x万元。

   

二、我行个人住房贷款的资产质量情况

   

XX年8月末我行个人住房不良贷款余额为x万元,不良占比为x,不良余额比年初下降x万元,不良占比比年初上升x个百分点,其中住房一手楼贷款不良余额为x万元,不良占比为x,不良余额比年初下降x万元,不良占比比年初上升x个百分点;住房二手楼贷款不良余额为x万元,不良占比为x%,不良余额比年初下降x万元,不良占比比年初上升x个百分点;自建房贷款不良余额为x万元,不良占比为x%,不良余额比年初下降x万元,不良占比比年初下降x个百分点。

   

我行前8月新发生个人住房不良贷款共有x户x万元,其中住房一手楼贷款x户x万元,住房二手楼贷款x户x万元,自建房贷款x户x万元。

   

由此可见,我行个人住房贷款中,住房一手楼贷款虽然贷款余额占比小,但住房一手楼贷款不良余额较大,不良占比较高,风险较大。相较而言,我行自建房贷款不良占比较小,且比年初有所下降,而住房一手楼贷款和住房二手楼贷款的不良占比均比年初有所上升。

   

总体而言,我行XX年前8月在个人住房贷款不良余额比年初下降x万元,个人住房贷款累计收回x万元以及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只有x万元的情况下,不良占比比年初上升x个百分点。从贷款品种来看,全行现有三类个人住房贷款品种的不良占比均在x以上,住房一手楼贷款不良占比甚至高达x,均高于省农行规定的单个贷款品种不良占比不能超过x的比例。

   

三、我行个人住房贷款的主要风险分析

   

1、收入证明存在虚假现象,且x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第一还款来源风险明显。为取得住房贷款,借款人千方百计取得所在单位的虚假收入证明,很多单位也应借款人的要求出具不实证明,导致银行无法真正把握借款人的风险状况,第一还款来缺失,形成信贷风险。

   

2、信用环境、司法环境不尽人意,执行个人住房贷款抵押物往往遇到起诉清收难,抵押物处置损失大,第二还款来源风险现显。对贷款抵押物起诉清收要经过受理、审理、判决、申请执行、执行、拍卖抵押物归还贷款本息等一系列过程,持续时间长,难度大。同时,由于执法环境不佳,往往“赢了官司输了钱”。另外,由于部分房产评估中介机构为谋取利益出具不实房产价值评估书,个人住房贷款在发放时抵押物评估价就过高,导致抵押物拍卖价款不足以全额收回不良贷款本息,形成贷款损失。

   

3、信贷人员对业务、操作流程不熟悉,形成操作风险,甚至涉嫌假按揭现象。业务操作风险,直接导致我行住房贷款风险,教训十分深刻。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

   

1、加强学习和培训,严格执行个人住房贷款规章制度。去年末,省行对所有个贷品种进行整合,编印了《个人信贷产品操作手册》,该手册不仅是办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规范性文件,更是个贷从业人员学习信贷规章制度的教科书。我行组织有关业务人员进行认真学习,熟悉个人住房贷款规章制度和房地产业务知识,了解相关行业信息,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

   

2、强化对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管理,加快不良贷款处置。

   

充分利用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信贷管理系统和综合应用系统,采取在线监测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现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预警信号,在异常风险发生前后及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并共享本行其他机构和其他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上的失误等信息,将风险控制的关口前移,保证我行信贷资金的安全。同时,还要加强同法院执行部门、拍卖机构的沟通协调,加大对存量个人住房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

   

3、要积极探索住房信贷业务风险防范方法与措施,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与其他商业银行展开良性竞争,适度发展我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在二手楼业务方面,我们要切实利用我行实行的抵押物内部评估、取消公证等减轻借款人费用支出的优势,努力拓展优质个人住房贷款客户,重点支持以自用为目的的购房和与自身经济能力相适应的购买行为。在适当时机,选择优质房地产发展商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并配套发放一手楼按揭贷款,增强我行的市场竞争能力。

银行业发展情况范文第2篇

1、我行员工队伍年轻化,团组织队伍机构健全、优势明显

调查中显示我行员工队伍年轻化,XXX岁以下青年占我行员工总人数的XX%多,是XXX市分行所属的支行中员工队伍最为年轻化的一个支行。而且XX 岁以下的青年员工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显示了员工队伍的年轻化。

我部团总支机构健全、组织机构明显。我部团总支成员由三名成员组成,其中X名具有全日制本科学历、X名具有全日制大专学历,文化素质较高,而且有丰富的学校团工作的经验,在所属部门都是业务骨干,有一定组织协调性。

2、青年员工整体素质较高并且思想进步、积极进取

我部XXX名XX岁以下青年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占比为XX%,具有大专学历的占比为XX%,中专学历的占比为XX%,这显示了我行青年人才队伍的高素质优势。调查结果还显示大部分人对自己现在的学历不是很满意,想要进一步接受培训和进修高一级学历,喜欢从事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这些都显示了我行青年员工的积极进取、思想上要求进步。

二、青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整体的思想取向不够积极,价值观念出现偏移。

2、团青工作的条件不利,尤其基层团组织工作具有一定障碍。

团青工作的条件不利主要表现在经费方面、思想认识态度上和团干部的任用机制等方面。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的团干部认为团青工作的开展具有相当大的难度。首先,人们在思想认识上没有对团青工作足够地重视,特别是一些基层行的领导认识不够,没有把团的工作摆在一个应有的地位,领导的忽视带来员工的冷漠。其次,经费问题一直是一个阻挠团青工作开展的不利因素。随着金融竞争的加大,费用的缩减,团青工作经费紧张越来越成为困绕团青工作者的突出问题。经费的紧张带来团青工作开展的艰难,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团青工作的难度就会越来越大。再次,团干部的任用制度上的缺陷和人员素质的高低也制约了团员工作的开展。大多数的团干部都是身兼数职,分身无术。团干部一般都是本部门的骨干力量和中坚力量,他们从事着本部门重要的业务岗位,工作强度大,任务重,从事团工作的精力变得微乎其微。另外,团干部大多数没有很高的行政级别,加上青年的认知感不强,这就使得工作的开展没有说服力,难度加大。

3、青年工作机制和方法有待提高。

我行青年工作的机制和方法整体比较落后,基本上还采取老的思想和老的套路,往往不能充分调动团员和青年的积极性。这些现象的存在主要是由于观念的陈旧,态度上的不重视和团干部自身素质不高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金融企业改革和金融制度的更新,团青工作的观念应该与时具进,革新老观念,转化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以适应新形式下团青工作发展的要求,同时团干部应该积极的提高个人素质,多听、多学、多借鉴,充分调动广大团员青年的积极性,把团青工作推向一个高的发展方向。

三、对于团青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强思想工作建设,彻底改变观念束缚。

团员青年是我行的生力军和未来,他们的好与坏,关系着XXX行未来命运的兴衰,他们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快,反应机敏。所以加强团青队伍建设,首要就是要从思想建设入手,构筑青年员工健康的精神支柱,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政治素质,坚定他们的信念。包括理想教育、信念教育、国情和行情教育、职业道德教育。

2、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各种类型人才。

新时期青年队伍建设赋予给我们的要求是培养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新形式下金融业发展的需要。打造复合型人才,创建学习性银行成了我行在竞争中取胜的有利必要武器。在过去我们成功地开展了新世纪青年读书计划、青年论坛等活动,都收效很大,从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员工学习的兴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继续探索更有利的方法和方式,譬如组织大型学习、开展竞技比赛、鼓励青年员工参加社会认证的考试取得高学历等等;认真做好双推工作,推优荐才,推优入党;加强全日制本科生的重点培养和选拔,为青年工作创造好的学习氛围,为XXX行的人才队伍建设贡献团组织应尽的力量。

3、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

银行业发展情况范文第3篇

关 键 词:银行规模;银行结构;银行效率;金融发展;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2)01-0028-04

一、引言

银行发展是金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在金融结构理论中, 金融结构的变化不仅包括银行业与其他金融部门的结构变化, 还包括银行业内部组织结构与资产结构的变化 [1] 。在金融深化理论中,商业银行吸收储蓄并转化为投资能力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作用 [2-3] 。近期兴起的内生金融发展理论依然以银行金融机构为研究核心[4] ,系统地阐述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 其中银行业部门与证券业部门是核心。林毅夫、姜烨研究指出,银行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匹配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并以银行集中度作为度量银行业结构变化的指标, 即四大国有银行(中、农、工、建)的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在全部金融机构的存款、贷款总额中的比重。 [5] 王晋斌以国有银行存贷款/GDP、 贷款/GDP计量省域金融发展水平, 并以此研究金融控制政策下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6]

但是,当前对省域银行业发展水平的研究不足。一方面,银行业是中国金融体系的核心,有必要从银行发展水平差异来研究中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另一方面,衡量国家的银行业发展水平指标与衡量国内不同省区银行业发展水平指标存在差异。 本文试图建立计量省域银行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涉及到银行规模、银行结构与银行效率三个方面,据此研究安徽、江苏、浙江、上海银行业的发展变化情况, 评价长三角地区的银行发展水平与金融发展水平。

二、长三角银行规模分析

银行规模是计量省域银行发展水平的首要指标,是衡量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国际上,通常采用存款银行部门的资产相关率衡量银行规模的发展水平。 [4,7-8] 在金融发展的角度上,金融机构的存款、贷款等金融资产的相对规模,不仅反映金融发展水平, 也表现了银行业部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根据银行业属性等,这里选择三项指标衡量省域银行规模水平,分别为资产相关率、存款相关率、贷款相关率,即银行业资产总量、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本外币)、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本外币)与GDP比值(%),其中银行业资产为年末存量, 后两项指标忽略了银行与其他存贷金融机构的差异,忽略了存量平减问题(见表1)。

通过对表1的分析可以看出长三角地区银行业的发展情况及内部存在的差距。

1. 从金融资产的总量来看, 长三角四个省市的银行业资产、 存贷款余额等金融资产的总量均呈现上升趋势,但在数量级别上,长三角地区银行规模呈现三个阶梯:上海属于第一层级,浙江和江苏属于第二层级,安徽属于第三层级。

2.从银行规模与经济规模的关系来看,长三角地区四个省市的银行规模(银行资产、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与各自的经济总量(GDP)正相关;相互比较,安徽、江苏、浙江三地的银行规模与经济总量呈现出正相关关系, 但是上海的经济总量虽然低于江苏、浙江,而银行业资产却高于二者。这说明安徽、江苏、 浙江三地银行的发展水平与上海相比都有较大差距。

3. 从金融相关率来看, 长三角地区银行业发展的差距也十分明显。银行资产相关率、存款相关率及贷款相关率, 是银行业资产、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贷款余额与GDP的比值,同属于金融相关率,它们是衡量一个地区银行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2009年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的银行业资产相关率分别为163.64%、167.32%、236.74%、416.13%, 上海比第二位的浙江也几乎高出1倍;2009年上海的存款相关率、贷款相关率也最高,其他依次为浙江、江苏、安徽。

三、长三角银行结构分析

银行结构变化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含义。一方面,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结构变化反映了各类信贷市场的发展变化,如城市与农村信贷市场。银行结构变化是银行业产业组织规模与结构的相对变动,在总体上可以反映银行业发展变化。 [1] 另一方面, 银行结构变化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的内在体现, 在金融中介层次上体现了金融与经济的互动发展, 有利于比较甄别不同地区不同时期金融机构发展的动向。

本文构建三项指标计量省域银行业结构发展水平,分别为规模集中度、开放度、内生发展(见表2)。其中, 规模集中度为国有商业银行与政策性银行资产占省域银行业资产总量比值,不采用通常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比重衡量银行业结构的做法;开放度为外资银行资产占比,与国际研究保持一致;内生发展指标为城市商业银行占比, 体现了地方政府对省域信贷市场的控制力, 忽略了跨省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比重。

通过对表2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 长三角地区银行结构在“十一五”期间得到进一步改善。对比2006年和2009年数据,安徽、江苏、浙江及上海四省市的规模集中度下降明显,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的市场控制力减弱, 省域银行竞争程度提高。

2. 银行结构变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地区层面上,比较安徽、江苏、浙江、上海四个地区的规模集中度和经济发展水平, 二者呈现出负相关趋势,与当前的主流研究相一致。在时间层面上, 对比2006年和2009年四地的规模集中度和经济总量,二者也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其中,上海规模集中度已经由2006年的47.83%下降到2009年的45.44%,江浙皖的规模集中度也下降了近2%左右。

3. 上海是长三角地区银行业最为开放的地区。2006年和2009年数据表明, 上海外资银行占地区银行业资产比重均在11%以上, 远远超过了邻近的浙江、江苏和安徽(均不到1%)。上海银行业开放度高,一方面受到金融政策影响, 另一方面也是外资银行行为选择的结果。但是,上海近期城市商业银行及股份制银行的发展不容忽视, 如上海银行、 浦东发展银行等。

4. 长三角银行业内生发展能力增强。当前,地方政府对其所属的城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控制力较强,尤其强调了本地区化发展的社会责任等。这里以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比重衡量省域银行业内生发展能力。2009年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的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比重分别为9.41%、8.60%、10.44%和8.44%,均高于2006年数据, 体现了长三角地区银行业内生发展能力逐步增强的趋势。

四、长三角银行效率分析

关于银行效率,当前较多地从企业收益角度计量单个商业银行或是整体银行业的经营收益。[9] 总结了银行效率实证研究方法的国际经验,刘澜、王博(2010)及张金清、吴有红(2010)分别运用DEA方法、SFA法测度商业银行效率。[10-11] 但是这些研究缺乏系统地计量省域银行发展效率的有效指标。 本文构建了四项指标计量省域银行业效率,即为贷存比、不良贷款率、人均资产、效率集中度。其中,贷存比为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与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的比值; 不良贷款率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开数据获得,是衡量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核心指标,衡量省域银行效率; 人均资产是省域全部银行业机构资产总量与从业人员的比值; 效率集中度是本文独创的效率指标, 比照通行的以存贷款规模为中心的银行集中度, 这里以省域人均资产较高的前三类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之和占银行资产总量的比值作为效率集中度的衡量值。

比较研究长三角地区“十一五”时期的银行效率指标及数据变化(见表3、表4),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银行业贷存比因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变化较大。在时间层面上,江浙发达地区贷存比不断提高,其中, 江苏与浙江分别从2006年的72.5%和83.0%提高到2009年的73.6%和87.0%。在地区层面上,相对发达地区江浙的银行业贷存比不断提高, 相对落后地区安徽的银行业贷存比持续下降, 地理位置相近的江浙与安徽形成了金融资源虹吸趋势,但是,资本市场发达的上海市较为特殊,贷存比处于下降趋势。

2. 安徽的银行业风险显著高于江浙地区。2009年数据表明,安徽不良贷款率高达5.1%,显著高于江苏的1.9%、浙江的1.3%和上海的1.2%,这可能是安徽贷存比下降、江浙贷存比上升的原因之一。

3. 上海地区的银行效率最高。 从人均资产数据看, 长三角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人均管理金融资产的规模在逐步扩大, 其中上海地区2009年人均银行业资产高达7599.8万元/人, 远高于同期江苏的3389.9万元/人、 浙江的2897.7万元/人以及安徽的1744.4万元/人。长三角地区人均资产最高的前三类银行金融机构分别为财务公司、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 以这三类金融机构资产之和占银行总资产比重记为效率集中度。 上海2009年效率集中度最高为33.3%,高于同期浙江的25.3%、江苏的19.8%和安徽的19.3%。

4. 各类银行金融机构效率存在差异。 比较2006年和2009年长三角地区四省市的各类银行金融机构人均资产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出,财务公司、政策性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人均资产比较高,而农村合作机构、农村新型机构的人均资产较低(见表4)。

参考文献:

[1]Goldsmith,Raymond W.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New Haven,Conn.: Yale University Press,1969.

[2]Shaw,Edward S. Financial Deepening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3.

[3]Mckinnon,Ronald I. Money and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Washington. DC: the Brooking Institution,1973.

[4]Levine,Ross.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Views and Agenda.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1997,35(2):688-726.

[5]林毅夫,姜烨. 经济结构、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基于分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金融研究,2006(1).

[6]王晋斌. 金融控制政策下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J]. 经济研究,2007(10).

[7]王元凯. 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不对称性与模式创新[D].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8]王元凯. 政府行为、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 商业时代,2010(8).

[9]Berger A. N. and D. B. Humphrey. Efficiency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ternational survey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97,98:175-212.

银行业发展情况范文第4篇

关键词:蓝色经济区 银行业体系 产品创新 蓝色银行

Abstract:The support of banking is important for the Blue Economic Zone of Shandong Peninsula. Improving the banking system,increasing products innovation,and setting up professional“Blue Bank”,will help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Blue Economic Zone of Shandong Peninsula.

Key Words:Blue Economic Zone,banking system, products innovation,Blue Bank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1)09-0074-03

2011年1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现代金融业的支持。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必须以金融作为支撑。银行业是中国金融业的主体,加快银行业发展,提高银行业对蓝色经济的支持力度,对蓝色经济区建设至关重要。现代银行业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积极的银行业务创新,不仅能推动蓝色经济区核心竞争力的大幅提升,还将推动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经济发展现状

根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主体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日照、威海6市以及滨州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其中,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占山东全省的40.6%,海岸线总长度3121公里,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海岛326个(面积大于500平方米),滩涂32.23万公顷,沿海港口泊位361个。

(一)半岛蓝色经济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截至2010年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常住人口3612万(包括滨州全市),占山东全省的37.7%;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724.9亿元,占全省的47.5%;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183.8亿元,占全省的43.1%;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557.4亿元,占全省的49.6%。半岛蓝色经济区以不足全省40%的人口完成了接近50%的投资,实现了近50%的地区生产总值。

(二)半岛蓝色经济区内县域经济发达

截至2010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县域经济总量占区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50%。山东省23个全国百强县中,有14个位于半岛蓝色经济区内。

(三)半岛蓝色经济区内海洋经济发达

2010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38439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7%。其中,山东省实现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超过7000亿,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18%,占全国海洋经济总产值的比重超过18%,仅次于广东省,居全国第二位,是全国海洋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银行业发展特点

截至2010年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包括滨州全市)为20557亿元,占山东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的比重达到49.4%。其中储蓄存款超过9509亿元,占全省的48.1%;本外币贷款余额15908亿元,占全省的48.9%;区内人均存款余额56913元,较全省平均水平高30.9个百分点;人均贷款余额44042元,较全省平均水平高29.7个百分点。

(一)半岛蓝色经济区内银行业发展不均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整体的金融相关率指数(FIR=存、贷款余额之和/GDP)为182%,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88%)。其中存款/GDP为103%,贷款/GDP为80%,分别略低于全省106%和83%的平均水平。表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可供利用和实际利用的金融资源均达不到全省平均水平。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整体的金融效率指数(CDS=贷款余额/存款余额)为77%,也略低于全省78%的平均水平,表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整体的金融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金融相关率指数和金融效率指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与半岛蓝色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幅度领先于山东省整体水平的情况不相称。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各地市间银行业发展水平不均衡。

1. 地区间的银行业规模差距较大。青岛市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龙头,银行业发展水平最高,多项银行业发展指标处于全省领先水平。2010年末,青岛市存贷款余额分别为7896亿元和6365亿元,不仅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山东省内也居首位;人均存贷款余额分别为90649元和73079元,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处于领先地位,分别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08倍和2.15倍。

半岛蓝色经济区内,存贷款规模最小的是日照市,截至2010年末分别只有1003亿元和961亿元;人均存款余额最低的是滨州市,只有28498元,只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平均水平的50%左右;人均贷款余额最低的是潍坊,只有28313元,不到区内平均水平的65%。

2. 地区间的银行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金融相关率指数最高的是青岛,达到252%,在区内各地市中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这表明青岛市可供利用和实际利用金融资源的能力很强。东营和滨州的金融相关率较低,分别只有115%和138%,低于区内平均水平67个和44个百分点。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金融效率指数最高的是滨州,达到100%,高于区内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这虽然表明滨州市的资金利用效率较高,但也证实了其金融资源有限的严峻现实。与滨州市情况相似的还有日照,虽然资金利用效率较高,金融效率指数达到96%,但金融资源有限,存贷款总量均处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各地市的最后一位。

3. 地区间的银行业机构分布不均衡。从总体上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的银行业体系比较完善。我国的三大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进出口银行均已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设有分支机构;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区内有比较完善的机构体系;股份制银行中除广发银行、浙商银行和渤海银行外都已经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设立了分支机构;区内6市2县共有6家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也实现了对区内各县区的覆盖。

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分布并不均衡。股份制银行在区内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城市青岛,只有少数股份制银行开始实现渠道下沉,将网点向区内其他城市或县域延伸。区内6家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基本上也仅限于本地。各地的农村信用社还没有1家完成向农村商业银行的转制,村镇银行的覆盖面也不足。

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密集度最高的是青岛。截至2010年末,青岛辖区有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40家,包括政策性银行3家、国有银行4家、股份制银行10家、外资银行9家、城市商业银行4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邮政储蓄银行、信托投资公司各1家,财务公司4家、外资代表处1家、村镇银行2家;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密集度最低的是滨州,只有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9家。

(二)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相对滞后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共有6家城市商业银行和3家村镇银行,是区内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0年末,6家城市商业银行总资产达到2441亿元,存款2006亿元,占区内存款总量的9.76%;贷款1256亿元,占区内贷款总量的7.9%。到目前为止,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6家城市商业银行除烟台银行以外,都实现了跨区域经营,共设立8家异地分行,正在筹建1家。

1. 城市商业银行个体规模不足,市场份额偏小。作为地方法人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对于支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整体而言,城市商业银行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具有一定市场地位,但与区内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截至2010年末,区内6家城市商业银行贷款总额1256亿元,远低于农业银行和工商银行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1700亿元和2147亿元的贷款总额。

从个体来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城市商业银行实力较弱,缺少强有力的地方法人机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的城市商业银行规模普遍偏小、市场份额有限。2010年末,规模最大的青岛银行在区内银行业存贷款市场的份额只有2.4%和1.7%;最小的东营商行存贷款市场份额只有0.9%和0.8%。有限的市场份额决定了城市商业银行在半岛蓝色经济区内缺少市场影响力。

2. 城市商业银行经营区域主要局限于本地,对外市场影响力较弱。经营区域方面,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6家城市商业银行虽然都已经迈出了跨区域经营的步伐,但相对偏缓,主要业务还局限于本地。日照银行、潍坊银行和威海商行分别在区内的青岛设有1家分行,东营商行在滨州设有1家分行,青岛银行的东营分行还处在筹建过程中,尚没有1家城商行实现在区内的网点全覆盖,没有1家城商行在半岛蓝色经济区内具备较强的市场影响力。

三、加强银行业对半岛蓝色经济区支持的建议

(一)完善半岛蓝色经济区银行业体系建设

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需要完备的银行业体系作支撑。未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银行业体系建设的关键就是构建政策性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小型的地方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村镇银行合理搭配、分层服务的银行业体系。首先,积极引进国内外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国内外金融企业依法在区内设立机构。引进对象主要包括尚未在区内设立机构的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和部分经营状况较好的城市商业银行。银行业机构是提供银行服务的主体,充分竞争的银行业市场才能够提供完善的银行业服务。其次,积极引导已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实行渠道下沉。目前,股份制银行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的机构主要集中在青岛;少数虽已经向烟台、威海、日照、潍坊、东营扩张,但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县域机构很少。因此,要积极推动股份制银行将分支机构由青岛延伸到区内的其他城市,甚至经济发达的县域城市,为区内企业和居民提供更具竞争力的现代银行业服务。最后,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和创新性金融机构建设,加强对县域经济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力度。

(二)加强产品创新,拓展蓝色经济区融资渠道

根据《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加快发展海洋第一产业,优化发展海洋第二产业,大力发展海洋第三产业”,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为此,银行业必须针对海洋经济各产业的特点,加强金融产品的创新,拓展蓝色经济区的融资渠道,加大对海洋相关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促进蓝色经济各产业的快速发展。

对传统的水产养殖、渔业增殖和远洋渔业等海洋第一产业,可以积极推进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和渔船抵押贷款业务;可以针对海洋产业龙头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综合授信,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小企业发展;对半岛蓝色经济区内的中小企业,有针对性地简化贷款流程,重点推出自助可循环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多户联保贷款和可循环信用贷款等,完善中小企业金融产品体系。对于以海洋生物、海洋装备制造、海洋能源矿产、海洋工程建筑等为代表的海洋第二产业,要针对其高科技、高投入、实施周期长、以大项目为主等特点,充分发挥政府政策性资金的引导作用,广泛开展银团贷款业务,满足其信贷资金需求。对海洋运输物流等海洋第三产业,要积极开发航运金融产品创新,开发船舶融资、航运融资、物流融资、航运资金汇兑与结算等产品和服务,力争将区内的龙头青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航运金融的中心。

(三)组建专业的“蓝色银行”

建设“蓝色银行”有两种可选路径:一是借鉴深圳特区、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的经验,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筹建全新的蓝色银行;二是将现有的地方法人银行改组为蓝色银行。《规划》中明确提出,“支持城市商业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发展壮大,条件成熟时可根据需要对现有金融机构进行改造,做出特色,支持蓝色经济区建设”。据此,可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选择一家实力较强、经营管理水平较高、发展潜力较好的城市商业银行,打造海洋业务特色和优势,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改组为“蓝色银行”是比较可行的路径选择。

组建 “蓝色银行”,需要从业务特色和机构设置等多方面快速推动被改造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首先,增加对蓝色银行的业务支持,推动蓝色银行在海洋及海洋相关经济领域做出特色,做强实力,成为一家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有特色、有影响力的专业银行。其次,寻求国家政策支持,改建“蓝色银行”为区域性或全国性股份制银行。鼓励和支持蓝色银行加快推进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的机构布局,尽快实现网点的全覆盖。最后,以蓝色银行为主体,整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的地方金融资源,探索组建包括银行、金融租赁、消费信贷、信托等多种金融形态的专业服务蓝色经济发展的大型金融集团,服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

参考文献:

银行业发展情况范文第5篇

宏观经济视角下,“新经济”下银行业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银行业务模式受到三重挑战

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也必然要求金融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然而多年来银行业的发展经营模式并未发生重大变化,银行业的传统经营模式在“新经济”中主要面临三重挑战:

一是货币政策压缩银行盈利空间。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大央行的分别推出量化宽松和负利率政策,使得银行利差不断收窄,对银行传统信贷业务的盈利性和可持续性形成挑战。

二是监管标准不断抬高银行的经营成本。国际监管改革致力于约束银行业不必要和不负责任的风险承担行为,监管标准的收紧使得银行资本补充压力和合规经营成本不断加大,加之近期国际资本市场不断受到如英国脱欧(Brexit)等政治经济因素的冲击,银行业的估值水平一再下降,资本补充能力受到进一步制约。

三是科技金融(Fintech)抢占银行生存空间。互联网金融下金融脱媒的趋势进一步明显,更多的科技公司利用金融技术替代传统金融机构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储蓄、借贷、投资、支付和保险等服务。数据显示,全球金融科技公司已突破2000家,而2015年4月1日前还只有800家,银行业固有的领地正在被来自体系外非金融机构侵占。

区块链技术将使银行业更具“新经济”发展特征

区块链技术是依靠对计算能力的奖励吸引更多的记账区块来处理增量数据的分布式记账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信任度高、追溯性强、自治度高等特点。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将彻底改变数据记录和交易结算等数据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使用方式,理论上将使银行业更具“新经济”的发展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改变银行科技投入重硬件、重资产的模式,通过物理分散化的数据储存和运算方式,实现银行风险分散化和成本转移。

二是提升银行生产和使用数据流的效率,其高度可信的数据记录方式和交易即清算的数据交换方式,将大幅提升吸收资产和进行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

三是实现金融基础设施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银行的客户或者非银行区块拥有硬件设备的所有权,但其运算能力是全网共享的。

展望区块链技术下银行业发展变革――记账权之争

银行与科技金融公司的竞争很有可能是记账权之争。区块链技术本身是一种分布式记账技术,形成的区块链平台也可视作一部巨大的账簿。然而账簿本身并不具备价值,或者说其价值只是算力投入,真正的价值是其承载的数据所代表的资产价值。通过对线下资产的数字化,区块链平台承载和传递价值的潜力是无限。然而,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当在线上生产力和消费力并没有形成主流时,区块链账簿作为线上记账平台,数据的价值仍需要主要的通过线上线下的对接、转换和融合来实现。因此,不论是银行的区块链平台,还是科技金融公司的区块链平台,其价值取决于客户将线下资产注入到线上平台的程度和规模,也就是有多少线下资产会经过数字化后转移至线上平台记账。

区块链平台也面临“不可能三角”难题。为简便,称区块链平台使用记账单位为“A币”,与线下记账单位的兑换可以参照典型的汇率问题理解,也面临“线上线下自由兑换”、“A币发行权”和“固定兑换率”的不可能三角难题。为了稳定区块币的价值,解决方案有两种:一种是实行固定兑换率,一种是浮动兑换率。当实行固定兑换率时,即直接使用线下的法定流通货币为记账单位,或者与之形成固定兑换比例,但这就要求区块链平台放弃A币发行权,随着线下资产数字化后流入平台的速度,以相应的增速生产A币。然而,放弃“A币发行权”与区块链平台去中心化的特点想违背,以比特币平台为例,其设立初衷即防止央行货币超发。那么就剩下另一种选择,即实行浮动的兑换比例,因为线下的资产数字化后被记录到区块链平台相当于对平台的注资,在区块链平台以自由的机制维持A币总数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其A币兑换线下流通货币的比例一定上升,这也可以理解为A币升值,反之则贬值。

银行业区块链的优势――锚定法定货币的记账权。银行业本质上是个记账行业,作为资产数字化的线下平台,是以法定货币为记账单位的中心化账簿管理机构。与单纯的区块链平台相比,银行的“A币发行权”直接对接央行,不存在形成独立记账单位的问题,更具有“固定兑换率”的优势。

科技公司区块链的优势――锚定一篮子物品的记账权。科技金融公司的优势是拥有庞大的客户群,既有包括生产者,又有消费者,在监管允许的情况下,存在形成拥有独立记账单位的金融生态系统的可能,但其记账单位与线下法定流通货币的兑换率选择“自由浮动”的可能性较大。为增加兑换率的稳定性,区块链平台可参考张五常先生对人民币提出的“锚定一揽子物品”的建议,假设我们经常使用的淘宝平台应用成熟的区块链技术后,如果其提供的淘宝币能以稳定的币值兑换其提供的一揽子物品或服务,而淘宝网店店主的收入又以淘宝币记账,那么在这个平台上就可能实现从生产到消费的生态循环。更加有趣的是,相比现实整体的兑换率稳定,区块链平台强大的算力和去中心化的特征,也许能实现“点对点”的兑换率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