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互联网银行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银行的发展趋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互联网银行的发展趋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互联网银行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银行的发展趋势范文第1篇

一、农村互联网金融的概况

1.农村互联网的发展情况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28.6%,规模达1.77亿,相比2012年增长2101万人。2013年,农村网民规模的增长速度为13.5%,城镇网民规模的增长速度为8.0%,城乡网民规模的差距继续缩小。近年来,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农村人口在总体人口中的占比持续下降,但我国农村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占比却保持上升,反映出农村互联网普及工作的成效。2013年,中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为27.5%,延续了2012年的增长态势,城乡互联网普及差距进一步减少,农村地区依然是目前中国网民规模增长的重要动力,农村当然也就会成为政府和电信、互联网企业发力的重要市场。

2.农村互联网金融的现状

首先,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市场逐渐发展壮大,不但减少了信用社,农商行,邮政的业务量,还减少了资本的投入。同时,更多的业务可以用网银等互联网工具在家解决,更加的方便快捷。

其次,互联网金融带动了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市场的普及,有效的拉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和农村微型金融的结合,将会从融资和支付等多方面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1][2]。百姓能够及时的用互联网金融进行农产品贸易,还可以在网上办理百姓比较关注的社保,低保的相关业务。

二、农村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并非是一往无前,顺风顺水,在其未来发展过程中,也可能会遇到一些阻碍发展的瓶颈。而农村互联网金融更是面临着越来越巨大的挑战。对于农村互联网金融而言,当前最主要的问题有两点:

首先,农村百姓普遍对互联网金融认知度不高。在农村,可能接触到网络的人只有中青年,因此我们对某县的几个乡镇对102名中青年进行问卷调查,不知道有互联网金融的有97人,了解过互联网金融的有3人,而使用过互联网金融的只有2人。可见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市场的使用率是相当低的。相关的金融机构目前也还没有重视互联网金融对农村的意义,因此也没有在农村进行相关宣传[4]。

其次,就互联网金融本身来说,在服务对象与内容,也没有倾向于农村市场。例如,如果你进入某银行的个人网银界面,你可以用个人网银买理财,你可以用个人网银买车险,你也可以用个人网银买基金等等。然而,农村百姓需要的不是基金,也不是理财,而是更需要的是与农业相关,与农村百姓相关的金融产品。

三、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对策和建议

1.在推广农村互联网金融时要有针对性

一方面要大力普及互联网和农村金融的知识,提高农民对互联网金融的认知度,同时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农民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农业生产等。

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经济市场的特殊性,可以在"个人网银""企业网银"的基础上,单独设立“农村网银”[3]。在使用上首先要方便,过于复杂不利于在农村市场的推广,其次要简单,农村普通百姓的知识文化所决定的,最后就是要快捷,让农村百姓感受到“互联网的速度”。在功能上,也要坚持“农村特色化”。

2.利用互联网技术下形成的一系列远程服务模式优化金融支农服务

目前,互联网融资的两种典型模式是众筹和P2P。这两种模式的共同之处是以互联网为媒介,并具有程序简化、效率较高、民间小额贷款等特点。农村银行机构可以借鉴其服务高效的优势,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微信等社交平台构成的掌上银行,通过与移动运营商及增信机构合作,简化授信程序,开发相应的小额农贷产品。同时,为了便于客户了解、熟悉和运用该服务模式,农村银行机构可以通过设立移动银行或体验店的方式[6],大力推广惠及广大客户的新型服务模式。

3.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农村银行机构的支付结算服务

互联网银行的发展趋势范文第2篇

互联网银行“高调”来袭

从2014年的“保护发展”到2015年的“风险监管”,互联网金融连续两年成为两会热议话题的背后,是互联网金融机构发展势头的迅猛。目前腾讯前海微众银行、阿里网商银行已经着手开展基于互联网业态的小微金融服务,而民间P2P公司也如雨后春笋大量出现。

近日成立上线的腾讯前海微众银行已经开始相关经营业务,并积极与传统银行开展合作。2015年2月,前海微众银行与华夏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小微贷款、理财、信用卡、同业业务等多个领域开展深入合作。此次合作揭开了新兴互联网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合作的新帷幕,也是两种银行形态的首次战略牵手。

“两家不同性质的银行合作是平台优势的互补,征信、风险管理、零售业务合作是双方合作的重点方向。”前海微众银行品牌部总监林雨表示,前海微众银行既无营业网点,也无营业柜台,更无需财产担保,而是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和大数据信用评级发放贷款。

与此同时,批准筹建却较微众银行晚了2个月的阿里网商银行,目前各项工作按计划进行,蚂蚁金服副总裁俞胜法此前表示,公司已向监管部门提交验收报告,争取在2015年5月份开始营业。

关于具体经营业务方向,俞胜法透露,网商银行将依托互联网平台,打造连接广大消费者、中小微企业、优秀金融机构的金融生态圈,以互联网技术手段优化银行信贷业务流程,为更多个人和中小企业及创业者提供特色服务。

除了互联网银行机构,互联网金融借贷平台正处于爆炸式增长阶段。据网贷之家平台统计,截至2015年2月27日,全国有3254个网贷平台,成交量643.36亿元,发展非常迅猛,其中广州、北京、上海、浙江四省网贷平台数量居全国前列。

积极拥抱互联网

面对互联网金融势不可挡的发展浪潮,目前国内各商业银行都在抢抓机遇,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开辟银行新型服务模式。近日,广发银行率先推出“慧理财”网销平台,提供在线金融产品信息与管理、交易资金结算等金融服务,首期亮相的“慧存钱”货币基金产品,在资金门槛、收益率与流动性上与现有互联网金融产品保持一致。

记者致电广发银行客服中心了解到,“慧存钱”货币基金产品主打“碎片化理财”,支持客户资金T+0快速购买及赎回,利用互联网与移动终端数据链实时分析消费者的信用、风险、理财行为等信息,将相关业务传递至小微企业与个人终端。

不仅如此,招商银行也于近日的移动互联网贷款产品“闪电贷”,在手机上60秒即可完成贷款的申请和发放。工商银行“融e购”交易额超过700亿元,注册客户超过1000万,进入国内十大电商之列,此外,历经两年发展的建设银行“善融商务”,2014年的全年累计成交额近5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伴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普及,消费者行为与方式的互联网化,导致以来依赖物理网点支撑业务发展的传统银行运营模式成本快速上升,加上资金链压力大,传统银行的“互联网+”成为发展共识。

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4)》统计数据显示,银行家已经普遍认识到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带来的冲击,43.3%的银行家认为互联网金融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而加大电子银行渠道的投入成为传统银行拥抱互联网的首选。

“虽然互联网金融并不能够替代传统银行,但传统银行必须顺势而为,主动拥抱技术变化谋求创新发展。”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副行长穆矢说。

如何“大象起舞”

在传统银行机构互联网化进程的背后,是存款保险制度、利率市场化、混业经营等金融改革措施的共同作用,相较于前海微众与阿里网商等互联网银行机构天然的互联网“基因”,传统银行互联网化的本质应是“互联网+”,而非简单的“+互联网”。

“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互联网,最为关键的是运用互联网思维提高银行金融业务环节的效率与服务质量,简单地把业务搬到线上是金融改革效率不高的表现。”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何平表示,传统银行机构在客户体验上需要更加注重消费者的主观感受,可以借鉴学习互联网企业对客户体验的理解与做法。

在何平看来,银行互联网化是改革发展趋势,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承担的社会角色不同,不能生搬硬套,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互联网企业的新思维与新做法值得银行借鉴吸收,“大象起舞”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思维指导自身变革,更好地服务金融市场与消费者。

互联网银行的发展趋势范文第3篇

 

 

互联网财政金融背景下,社区银行结合自身情况,合理的定位、优化业务服务等,利于社区银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良好发展。本文笔者将下文详细分析和论证。

 

一、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社区银行

 

国内学者对社区银行的界定是在一定区域的社区范围内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设立、独立运营、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中小银行。而美国所界定的社区银行为当地吸收存款并向本地区提供交易服务的资产小于10亿美元的金融机构。尽管对社区银行的理解不同,但关注是相同的,原因在于社区反应一个国家银行的重要发展趋势。

 

在互联网金融持续扩张下,银行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就以2010年至2013年互联网金融产品来说,在这一期间互联网金融产品规模扩大了三倍,银行业普遍出现了“存款搬家”的现象,线下银行的发展受到直接的影响,与此同时银行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占有渠道、拥有金融资源成为银行发展的关键。社区银行作为最贴近广大人民群众的银行,其具有坚定的服务群体,可以使其发展稳步进行。但在互联网金融强烈冲击整个金融行业的情况下,社区银行应当做适当的战略调整,如设置社区银行网点、开展网上便捷渠道、增添互联网银行业务等,扩大社区银行渠道、提高社区银行服务水平,如此可以使社区银行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社区银行服务的必要性

 

1.现有社区银行服务形式

 

目前,国内持牌上岗的社区银行较多,第一批发放的社区支行牌照中,民生银行获批的社区银行就有700多家,除此之外,交通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渤海银行也相继获批,开设了社区银行。但综合国内各个地区各个社区银行服务的分析,确定社区银行服务形式主要有:

 

其一,出于渠道属性考虑,设置自助服务,如人工咨询、自动处理、优化服务等,使客户感受到自动银行服务的便捷。

 

其二,出于服务属性考虑,在银行相关业务服务的基础上,增设了附加服务,如代缴水电费、代送鲜花、代办签证、代收快递等,使得社区银行与社区服务相结合,方便居民,让居民更加青睐社区银行的应用。

 

其三,出于空间属性的考虑,增设书报区、儿童专区、培训馆等扩展性区域,方便用户使用,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如此也可以吸引用户。

 

其四,出于时间属性考虑,避开上班高峰、下班高峰,适当的调整服务时间范畴,满足不同行业人员的金融服务需。

 

2.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社区银行服务的必要性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确定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社区银行服务优化是非常必要的。

 

2.1良好的社区银行服务,可以为银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银行在推行业务活动方面越来越困难,如此会使银行议价能力降低、获利空间减小。此种情况下,银行需要拓展新的客户,以此来增加银行的经济效益。因社区银行具有便民性,对社区银行服务予以优化,可以吸引更多客户,如此银行的用户群将会扩大,为银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另外,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背景下,国民人均收入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普通国民需要银行服务,此时优化社区银行服务,满足普通国民的需求,如此也可以增加社区银行客户群,为银行带来经济效益。

 

2.2树立普惠金融理念,促进社区银行发展

 

2005年联合国提出了“普惠金融”理念,我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第一次将普惠金融理念写入党的决议,目的是为老百姓提供更多、更全面的金融服务,真正将保障社会民生、支持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落到实处。此种情况下,我国社区服务树立普惠金融理念,考虑用户需求,优化银行服务,可以使银行业务服务水平提供,优惠于用户,方便于用户,如此可以促进社区银行发展。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社区银行发展之路

 

1.社区银行的正确定位

 

基于当前社区人口结构、生活水平、消费能力等方面的分析,对社区银行予以正确定位,即满足互联网金融接触较少的人群的面对面银行业务需求;满足互联网金融接触较多的人群的虚拟化银行业务需求。通常,互联网金融接触较少的,家庭主妇或中老年人,对互联网金融了解不多,不懂得互联网金融操作流程或不信任互联网金融服务,为此需要社区银行提供实地服务窗口,为其办理业务。互联网金融接触较多的青年人,更看重互联网金融的便捷性,如此需要社区银行设置线上银行业务,满足青年人金融服务需求。

 

2.社区银行的服务优化

 

基于当前金融行业发展趋势来看,社区银行服务优化是非常必要的,如此可以使社区银行朝着自动化、智能化、服务化的方向发展。社区银行服务优化,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内部渠道优化。在互联网盛行的今天,社区银行应当充分利用网络银行渠道,开设网上银行体验,使广大用户感受到银行业务办理的方便、快捷。就以自助终端服务来说,开设快速办卡服务,如此用户可以在家中就可以完成办卡业务,无需到社区银行排队等候,办理银行卡,这可以大大节省用户时间,为用户带来便利。

 

其二,外部渠道建设与共享。社区银行应当摒弃“自己做业务”的思想,与物业或快递公司等单位合作,扩大银行业务服务范围,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如此可以提高社区银行服务水平。例如,社区银行与高端妇幼医院合作,为客户提供医院住院优惠等服务,如此可以满足这些妇幼服务需求的用户,使对社区银行服务认可。

 

结束语

 

在当前互联网金融冲击整个金融行业的背景下,社区银行应当合理定位,并且对业务服务予以优化,使社区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影响下,依旧可以为银行创造经济效益,推动银行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所以,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社区银行结合自身情况,合理的定位、优化业务服务等,利于社区银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良好发展。

互联网银行的发展趋势范文第4篇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互联网金融是指依托于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支付、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来实现资金融通、支付、结算和信息中介、理财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不同于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的新兴金融融资模式。包括第三方支付、P2P网贷、阿里小贷、网络保险、大数据金融服务、众筹等一系列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借助互联网的优势不断推陈出新、蓬勃发展。互联网金融领域不得不提“三马合作”,2012年平安、腾讯、阿里巴巴在上海合资设立互联网金融公司,平安的“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 的综合金融服务、腾讯的微信理财及大数据信息价值、阿里巴巴的余额宝都掀起来以互联网为基础的金融创新模式。

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金融发展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改变着人们的消费理财方式。《中国互联网金融报告(2014)》指出,2013年互联网支付占比迅速扩大至31.2%,以银联商务为主的银联派支付企业的市场份额占比最大为39.8%,以支付宝和财付通为主的互联网巨头派占28.9%;截至2014年7月,国内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已经达到269家,不同服务牌照总数共计超过500张。从余额宝运营至今来看,虽然近期年化收益率降到5%以下,但总的来看,仍高于商业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根据支付宝和天弘基金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13年6月13日上市至2013年年底,余额宝客户数已经达到4303万人,资金规模1853亿元,累计收益约为17.9亿元。

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竞相推出,带动了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推出互联网保险的业务经营的公司从2011的28家迅速增加到2013年的60家,年均的增长率达到46%;保费的规模由32亿增长至2013年的291亿元,总体的增幅达到810%,平均年增长为202%,投保的客户增长率为566%,即由2011年的816万人扩大到2013年的5437万人。根据易观国际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总金额绝对值呈高速增长趋势,且增长率也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态势。预计到2014年末交易总规模可达到10万亿元左右。

三、商业银行相对互联网金融的SWOT分析

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同时,对商业银行经营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阐述商业银行的优势、劣势、挑战、机遇,构建了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分析矩阵。

由此来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发展而言,既有有力的因素,也有不利的因素。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如何趋利避害,对机遇加以运用盘活转化为竞争优势,对挑战加以应对规避降低到最小。

四、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策略选择

1.学习效仿型策略

指传统商业银行除了在保持原有经营手段和方式的前提下,依托自身所拥有的内在优势条件,开发诸如微信银行、微博银行、网络贷款等服务。以中信银行为例,中信银行自2013年10 月上线运营的“POS 商户网络贷款”,截至 当年年末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累计放款额已经超过15亿元,而截至2013年年末中信银行个人网银客户已经超过1000万个,移动银行客户数超过340万户个,网络银行交易量超过33万亿元。可见,在大数据时代引领下,通过网络贷款这种全新的小微企业在线融资服务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传统小微企业融资模式手续复杂、信息不对称、成本过高等问题。

2.特色经营型策略

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的竞争和挤压,在发挥既有优势的基础上纷纷加强产品创新和经营转型,围绕经营特色和产品特色吸引客户。一是?展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移动支付等业务,将传统业务网络化、移动化;二是加快了自建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依托社区型互联网金融平台在提升客户价值的同时,开展自身金融业务;三是建立直销银行,加强与电商企业的合作,推出互联网金融产品。

互联网银行的发展趋势范文第5篇

    企业网银,亦即一般称谓的网上银行,是指银行通过互联网将企业与自身进行无缝连接,完成实时开户、转账、查询、投资理财等功能,使企业足不出户便能享受银行服务的一种现实业务。纵观网上银行的发展历史:随着1995年美国安全第一网上银行的出现,全球银行业在电子化的道路上开始了爆发式的飞跃。我国网上银行虽然起步稍稍滞后,但是从1996年的开发到1998年第一笔网上交易的成功,再到如今900万亿元的网上银行交易规模,一直处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金融认证中心正式对外的《2012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电子银行业务连续三年呈增长趋势。2012年,全国个人网银用户比例为30.7%,较2011年增长3个百分点;40%的个人网银用户拥有多个网银账户。企业网银用户比例为53.2%,同比增长9个百分点。个人网银柜台业务替代率达56%,企业网银替代率为65.8%,即电子渠道交易笔数总量是柜面交易笔数的两倍左右。可以说,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给不同行业都带来了发展的机会。而受益最直接且最大的便是银行业,各大银行纷纷抓住这一未来发展趋势大力改进其安全认证系统等硬件措施并提供多元化业务,切实以顾客需求打造企业网银品牌,使企业网银与传统银行相比产生了巨大的优势。

    换个角度来看,凡是独立核算的企业都必须在当地银行开立账户,凡是涉及货币资金的业务活动(特定现金支付的除外)都要通过银行办理结算。可以说,银行存款的核算涉及企业各个方面的经济事项,因此,银行存款的核算在会计核算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也是银行和企业大力发展网银服务的原因所在。传统网银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企业核算管理的需要,余额宝、短贷宝、活期宝等新型网银增值服务的出现使得企业需要以全新的视角思考管理问题。会计核算作为企业管理的基础则是首要考虑变更的对象。笔者认为,网银的使用在根本上杜绝了原有会计业务中难以根除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优势。首先,企业网银的使用可取消银行对账单、余额调节表的使用。众所周知,在传统会计核算中,企业要针对同一时点下银行与企业收付不一致的情况进行调整,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准确反映存款余额。在过去,企业银行存款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不编制调节表、不使用对账单,或者是长期不进行企业银行账与银行对账单的核对。而企业网银系统的上线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影响企业资金管理的问题,不仅企业可以随时查看银行存款余额,银行也会把每笔业务的收支都实时告知企业,企业在得知存款的进账、出账情况后再进行账务处理工作,便能时刻保证银行存款科目账实相符。我们就此可知,随着网银系统的完善与企业使用网银系统的熟练,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将不再被企业所利用。其次,网银系统与会计信息系统的结合使用保证了货币资金科目账务处理的正确性。我们也都知道,在网银与信息系统结合的会计处理中,凡是涉及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资金科目的业务,在制作凭证时,分录中资金科目的金额都不允许被输入、修改和删除,一律由网银及被扫描的单据上的信息直接生成,这就避免了信息输入错误、人为更改资金数目等过失甚至违规行为的发生。再次,使用网银的企业已不再使用现金进行交易。在这种环境下,企业拥有的较大额现金不再由出纳保管,而是同样存在银行里,库存现金科目也将逐渐被银行存款代替,而银行存款科目将逐渐发展出定期账户与活期账户两个子科目,传统的会计处理业务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最后,网银系统也将是实现会计处理无纸化的重要工具之一。网银系统上线后,会计在进行会计数据和信息的收集、整理、传输、处理、存储、输出时,均以电子的会计数据文件的形式在磁性存储介质上、网络上存取,而不再用传统的纸张作为运载工具,这为会计无纸化奠定了基础。

    笔者将以上改变整理如下,见表1所示内容。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账务处理系统,都有特定的网银系统与之连接,也有自己的账务处理规则与规范,这形成了会计工作在各不同企业间的个性。而各企业间不同的操作方法背后,每个企业都是要遵循会计准则进行业务核算的,这意味着所有企业会计工作的原理与实质都是相同的,这是会计工作的共性所在。毋庸置疑,会计现在、未来的从业人员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开展工作的基础,可是,在当今这样变化的时代,理论与实践真的脱节吗?换句话说,网银系统的出现确实是对现行会计规范(含会计准则及其会计工作规范)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对现阶段的会计教材提出了强烈的更新要求,这种环境在迫使会计从业人员有效利用网银系统,使其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当然也就形成了对会计规范的更新、会计学教材的编写等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进一步,网银系统到底是对什么样的会计理论、规范构成了冲击,在怎样促使会计学教材的转化、适应呢?对于这样的问题,有必要结合具体业务对网银系统进行详细的分析,了以解其本质与内涵,把握其对企业会计工作产生的影响。

    二、企业银行业务的具体分析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企业管理带来了巨大便利,基于线上的业务处理活动使得世界变成了一个交互连接的平台。企业内部,网银系统缓解了出纳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了企业货币资金的安全性,同时改善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提高了日常业务的办事效率。企业外部,企业同上下游的交易商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完成交易活动,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提升了业务质量,为企业进行多元化、跨国化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便利。网银系统为企业带来了巨大好处的同时,也对企业具体的会计管理工作提出了要求。下文就从互联网业务、采购业务、销售业务及其他业务这几个角度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一)互联网与非互联网业务在网银系统出现之前,企业的出纳岗位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在货币资金流动频繁的时候,一个出纳员要随身携带相当数目的款项往返于银行等,安全性与可靠性都得不到保障,出纳人员也承担着巨大的压力。以发工资为例,每到工资发放的时间,出纳需要到银行取回相应数目的现金,给其他职工逐一发放,职工取走时要在工资表上签字确认;企业对保险柜内存放的现金都有金额限制,出纳必须在当天完成工作,有事不能来的职工的工资只能由他人代领,这就增加了错误与问题出现的风险。而网银的出现彻底解放了出纳人员,他们只需在电脑前轻点几个按钮,进行几步简单的操作,工资就如数由银行划转到了企业员工的银行账户下,这不仅可以保证划拨数目的绝对正确,防止徇私舞弊的行为发生,更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出纳人员无需开具繁琐的收发票据,所有收发信息均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在企业网络中,并可以随时拷贝与转发。而一旦在整个流程中发生错误,比如有员工没有收到工资,出纳手误给同一员工发放了两笔工资等,网银系统都可以提供详细具体的业务明细,出纳可以实时查看每个时点进行的操作,随时找到错误的源头与相应的责任对象。基于互联网的企业管理系统给企业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不仅财务人员在进行拨付款等资金转移操作时,不用再往返银行、排队等候,规避了繁琐的纸质程序;人事部门也无需编制签到表,员工只需在进门前刷卡开门,到岗信息便会自动在另一终端存档,并为企业进行员工的绩效评判提供依据。可以说,企业的日常业务通过互联网完成后,节约了交易成本、时间成本,也为会计无纸化的实行提供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