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统文化案例

传统文化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统文化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传统文化案例

传统文化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子档案管理;传统档案管理;区别;医院档案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迅猛发展,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方式被社会企业广泛推广和使用,因为传统的档案管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和需要,但是电子文案档案化管理又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档案管理。因此,针对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和传统档案管理特点的不同,将其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找出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性。

1 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的概述

电子档案管理是在传统纸质档案管理的基础之上被广泛开发应用出来的,从电子文件档案的本质体征来看,它是利用电子计算机等网络手段对档案进行管理、归纳和分类的一种形式,这种办公自动化的管理方式可以有效的使电子文件完成自动化和社会化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能为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实时准确、方便快捷、高效的档案信息内容[1]。

医院档案部门经过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档案信息内容集中管理,并把档案中的内容进行系统保存,存储成符合要求的电子档案。然后再由相关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分类和整理存储到磁盘中,在必要的情况下要对其进行备份保存。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需要对使用者进行确认,然后为档案部门提供方便的信息内容查询途径。

2 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的特点

电子文件档案是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它是指通过电子计算机网络磁盘等设备进行存储和分类。电子档案既与传统纸质档案相对应,又与其相互关联,电子档案是通用的电子图像文件集合,通常是以案卷为单位的。电子文件档案中主要包含电子图表、报表、文件以及电子图书等。

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和传统的档案管理存在差别,因为电子档案一定要经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复杂的编程和解码之后才能被供给使用。电子档案中的内容可以被粘贴复制存储到不同的媒介之中,比如优盘、磁盘等。当医疗工作者想对其进行利用时,就可以利用电脑等设备对它进行调出然后查阅出相关的档案信息内容。与传统档案化管理相比,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有如下几个特点:①传统的纸质档案内容比较直观,医护人员不用借助其他设备进行查阅。而对电子档案进行查阅时,一定要借助现代化的办公设备,比如电脑、手机等才能查阅利用。②传统的纸质档案在进行传送交接时,需要通过人工进行传送。而电子档案就可以直接利用电子计算机等设备进行传送和处理。③传统的档案在使用时,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影响。但电子档案的使用可以达到共享性,不受时间、空间以及距离等问题的影响。④传统的纸质档案的保存环境比较复杂,而且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而电子档案则不同,它不需要相应的保存场地,但是电子档案在进行保存时需要防磁性能条件比较强[2]。

3 电子文件档案和传统档案管理之间的不同之处

3.1在归档方式上的区别 传统档案管理在归档时需要医院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整合、编码和分类,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它有相应的载体,在工作人员进行编辑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更改起来比较困难。而电子档案则不同,它需要工作人员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技术编码,操作起来比较节省时间,但是电子档案的载体却不能固定,工作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可以不留痕迹的对信息内容进行修改,这样就会使得原始性的文件缺乏可靠性。为此,电子档案在归档的过程中,要在传统档案管理的经验基础上进行身份和信息验证,减少在传输过程中出现错误,以此来确保档案文件的真实准确性[3]。

3.2在归档时间上的差别 传统文件档案管理在归档时间上比较单一,需要系统的时间规定和期限。而电子档案在文件整合后,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对其进行随时归档,还可以对计算机等设备进行设置归档日期,在某一时期进行统一归档,文件形成以后计算机网络会自动整合和分类,方便使用者查阅和使用。电子档案的随时归档性,能够减少文件漏归等问题的出现,快速便捷,提高档案利用效率。

3.3在文件分类、编目等管理方式上的区别 传统档案管理在分类和编目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进行人工系统操作,需要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劳动强度较大。而电子文件档案管理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可以直接对档案文件进行分类和编目。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编辑过程中可以安装检索工具,以方便日后医护人员对档案信息的检索和查询,进而减少档案工作人员的劳动时间。

3.4在保管方式上区别 传统档案管理在保管方式上,需要相关的档案存储室,档案工作人员需要对档案管理存储室进行定期检查并打扫。而电子档案管理需要工作人员把档案文件信息存储到档案管理中心的相关设备中或刻入到光盘中由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保管和整理,占用空间小保存时间久[4]。

3.5在查询使用方式上的区别 传统档案管理在查询使用时,需要医院档案管理人员进入档案室进行翻阅查找,查阅的过程比较复杂。电子文件档案在查询和使用时,它只需要档案工作人员注册相关登记手续,然后在档案管理中心进行登陆就可以对档案文件进行查阅和使用。

4 结论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为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但是从医院的档案管理来看,电子档案管理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档案管理,传统档案管理方式要为电子档案管理提供基础经验。尽管目前的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在医院档案管理中存在着一定优势,但是电子档案在管理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需要传统档案管理对其进行辅助,才能够使得档案文件更好的服务于医院工作人员。因此,即使电子档案和传统档案存在差别,但是要让他们共同发展服务于医院工作的需要中。

参考文献:

[1]王碧英.论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与传统档案管理的区别[J].管理与财富,2011,09:43.

[2]刘金兰.对电子文件档案与传统档案管理"双轨制"的认识[J].山西档案,2012,S1:9-10.

传统文化案例范文第2篇

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和指导着我国文化事业的稳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的精神和文化保障,语文教学是传播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将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有机整合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且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因此,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加完善和充实,从而更好的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1.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现状分析

作为我国的文化精粹,传统优秀文化中涵盖了多种知识,包括不同的民族风情和习俗,在渊源留长的文化发展历程中创作了大量的文学艺术作品,这些都可以体现我国文化发展即为繁荣,为后人的学习和鉴赏提供了素材。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下,要求应以学生综合文化素质为培养目标,这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的作用相吻合。所以当前很多小学均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了一部分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中可以学习到很多传统的民族风俗习惯,了解古人流传下来的礼仪。

虽然很多院校开展了传统优秀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堂相整合的教学工作,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影响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用的发挥。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通常以阅读古诗、鉴赏古诗文的方式来讲解传统文化,而鉴赏和阅读的只是古诗的一部分或几段话,存在传统文化教育过于片面的问题,学生根本无法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再加上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思维相对固定,也没有将传统文化的内容运用到培养学生文化素质方面,整体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2.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2.1 将传统文化内容合理的穿插到教学课堂中。针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优秀文化的教学问题,教师一定要做出调整和改变,将传统文化内容合理的穿插到教学课堂中,在保障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上,逐步提升和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者,语文教师一定要利用好语文课本教材,对教材中古诗词和文章详细的讲解给学生,让学生理解文章中蕴含的优秀文化,并达到陶冶情操和提升个人品位的效果。例如:李绅的《锄禾》一诗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李白的《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久别故乡的深切怀念;王安石的《泊般瓜洲》一诗中写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恋恋不舍以及客居异乡的无奈与痛楚;苏轼的《题西林壁》中描绘了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饮湖上初晴后雨》中赞美了西湖美丽谊人的风景;李白的《望天门山》写出了天门山的巍峨险峻等等。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握好传统优秀文化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所占的比例,将语文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科学的搭配,避免优秀传统文化所占的比重过少或过多,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共同为增强学生情操和思想品质而服务。

2.2 合理的选取传统文化教学案例。在将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时,应采取更加新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文化教育案例,结合案例来分析其中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和意义。蕴含传统文化的教学案例通常应用的都是古诗词,对小学来说比较难理解,教师应对古诗词的内容、意象进行详细的阐述,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这种结合实际教学案例的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可以让小学生获取语文课本外的知识,对学生知识面的扩展非常有利。

2.3 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教学模式的设置和运用也同传统文化教育、小学语文整合教学的效率有直接的关系,如果运用的教学模式不合理,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还可能会使学生产生错误的观念,认为传统优秀文化教育非常枯燥、乏味。所以语文教师可以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结合传统优秀文化的具体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教学情境下传统文化散发的魅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将传统文化以一种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调动学生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主观能动性,并加深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2.4 借助传统文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内涵丰富,在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时,应把握一项基本的原则,即以学生为本,要考虑小学生的各方面需求,运用多种教学途径向学生解析传统文化的礼仪、思想,迎合学生的心理,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的投入到传统优秀文化教育中。民族特点鲜明是传统优秀文化的一大显著特点,教师应以此为入手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鼓励学生在课下阅读更多的优秀文化艺术作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以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和春节等传统的节日为例,让学生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来源、发展和庆祝方式,并让学生讨论自己在这些节日中学到的知识,利用作文的方式总结对这些节日的学习结果。这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和继承传统文化均有积极的作用,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增强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信心,感受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乐趣。

传统文化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渗透

语言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语言学科不单单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我国优秀文化的宗旨在于培养人们的自我修养。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更应当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一、优化教学模式

为了使优秀传统文化能够真正渗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文化教学情境或是把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这也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找到优秀传统文化和小学语文课堂的结合点,从而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在《孔子拜师》的学习中。该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既体现出了孔子孜孜不倦的治学精神,同时还渗透出了学无止境的思想。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教师应当准备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并要求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另外,该篇文章的教学目标是①学生能够认识7个生字;②有感情朗读课文;③了解故事梗概;④积累文中佳句,能够字典或其它方式理解词句意思。其后在课堂开始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谈话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本单元中既可以了解古代神话故事,也可以欣赏古代建筑,并认识古代思想家。那么今天我们主要是认识一位大思想家。之后,教师可以将有关孔子的图片或视频展示给学生,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课前收集到的孔子资料进行相互交流。其后可以通过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研读课文、了解品行两个环节完成课堂的讲授。最后教师还应当进行课堂反思:对于该教学案例,可以从两各方面反思:一是利用情境帮助学生词语。文中的“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与生活实际生活联系并不紧密,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时应当先让学生进行现象。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能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二是课堂主线。显然,该教学设计中,教师只是以一条主线贯穿全文,致使在进行孔子品行的分析时,没有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前提应是优化教学设计。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在课堂真正感受到,并学习到优秀传统文化。

二、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是来自于生活。在当下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生活化教学中,既能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关键的是还能够增强课堂的学习气氛,从而使学生充分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例如在口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充分应用到口语教学中。如这样一个教学案例:教学目标为: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保证语句通顺;发现词语的构词特点,并通过观察图画和词语,了解十二生肖这一传统文化;另外,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应当准备好教学课件、十二生肖等邮票挂图,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知识课堂学习中。之后在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如设置主题为:闪光的钥匙新闻会,并制定一系列相应的规则。接下来,让学生将近期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以新闻行形式展示给大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主题新闻会。随后,教师在课堂结束之际再进行奖励评定。最后,完成教学之后,教师还应当进行反思:①新闻会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那个环节设计的不合理影响了教学效果。②活动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③十二生肖传统文化是否真正地渗入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该案例,教师在要求学生进行十二生肖资料的交流时,应当考虑到学生在课下是否完成了资料的收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时应当注意新课改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可以既能使学生感受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又能够真正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水平。

三、延伸到课外学习

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继承性的特点。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融入传统文化,也要在课外融入文化,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另外,课余作为课堂的延续,应当与课堂教学保持同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中秋、春节、清明等传统节日,最具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人们对于传统节日也非常喜爱。而教师可以在讲解与节日有关的文章时融入传统文化,而后在课下布置灵活的课外活动。或者是在节日之时,创设一些新颖、有趣的学习活动,以便学生能够深入与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如让学生收集一些与节日相关的故事或是民间习俗。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将课堂上传统文化的学习延伸到课下。如在上述《孔子拜师》的例子中,在学生完成课堂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查阅书籍等途径来搜集有关孔子的其它故事以及他的著作。之后再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互动,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最终达到让学生学习优秀传统的目标。由此可见,教师应当重视利用课外时间,结合教学实际,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外学习活动中,从而让学生了解到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既能助力于语文课堂的开展,又能使学生真正接受传统文化,从而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何况,随着新课改的改革,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越来越多。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

作者:张美玲 单位: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放路第三小学

参考文献:

[1]陈瑞珍.探析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快乐阅读,2015,18:93-94.

传统文化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装饰设计 传统文化 元素 建筑

前言: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其中不乏代表文化意蕴的美好,其与建筑的完美融合大大提高了建筑的艺术性,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图案、传统元素的融入,将现代建筑与古典元素的完美融合,提高了建筑的价值,促进了美的提升。其是一种中国传统元素的延续,传统文化的发展,让古老的味道流淌在现代的艺术中。

1.完美的简约风

从我国的传统建筑装饰风格来看,其对室内布置较为重视,不论是色调的协调还是家具的统一,更有陈设的造型等,她将传统的装饰中的“神”和“形”演绎的淋漓尽致,尤其以明、请为主,多采用对称的空间构图方式,笔彩庄重而简练,空间气氛宁静雅致而简朴。从现代建筑的装饰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大量的运用装饰手段,如彩画、雕刻、书法和工艺美术等营造一种完美的意境。

与传统的建筑相比,现代的饿装饰设计中呈现的风格是去掉了一些繁琐元素的设计,采用最直白的装饰语言,营造出独特的韵味,赋予空间宁静祥和的感觉,对于现代建筑装饰的设计师来说,其最主要的目的是把握空间的整体性,营造空间情绪,选择与之祥和配合的物品和家具,相对而言,其更具难度。简约不等于简单,简约是一种时尚,是演绎的另一种完美,是设计的一个高境界。现代装饰必须建立在现代建筑的基础上,必须充分考虑到建筑物中的物体和谐,达到简单却完美的融合,这是现代装饰设计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设计风格――简约大气。

2.成功案例

从我国的现代装饰设计现状中我们可以发现,运用传统文化元素的神韵的案例正在逐渐增多,我国的传统元素在其装饰中体现的更加完美,显现其独特的魅力,促进了我国装饰风格的转变。从我国众多运用中国传统元素的案例分析中,我们发现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其中最具典型的就是坐落于北京的“九华山庄”,其实传统文化与现代装饰艺术完美融合的典范,首先,其地理位置属于龙脉,符合中国传统的风水学,从具体的建筑中,我们总能感受身临其境,似乎穿越,在点滴之间都可以发现传统的韵味流淌,意蕴深刻。这是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装饰设计中的典型应用,其传神且生动,其丰富且具体,其时尚且古典,为我国应用传统文化元素设计现代建筑奠定了基础。

3.文化融合

不论是传统建筑还是现代建筑,都需要文化的融合,建筑装饰是艺术与技术合作的体现。随着社会发展的演变,时代的进步,新技术不断的涌现,新工艺、新材料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和意识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这对传统的建筑形式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建筑的人文因素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现代建筑与传统文化要素的结合一直是困扰设计人员的一个问题,而随着全球化交流的互相增多,文化趋同成为世界发展的共同趋势,它打破了传统的隔阂,让人们充分享受现代建筑为人们带来的利益。

作为我国建筑最具代表性的藏式建筑,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丰富的文化底蕴,深刻的宗教内涵,深深的吸引着人们,人们不断的模仿,不断地学习,其融合了多个地区的文化风格,建造了属于自己独有的文化建筑,这是值得建筑师深思的一个问题,如何建造属于自己的建筑,打造独特的文化建筑。

4.现代装饰设计的深刻思考

从世界的装饰设计发展历史来看,其都是一步步走来的,都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尽管各国的审美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他们的发展理念是相同的,都是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自己所需的,结合当代的发展思想,创造束现代建筑装饰设计的风格,其最关键的因素是如何正式传统,如何发展,如何创造未来。现代装饰作为一种艺术,更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文化,是在特定时期内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反映,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我们发现现代装饰要想走出独具特色的道路,要想设计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许坚持与时俱进,必须注重文化内涵的融入,文化元素的渗透可以提高建筑的价值。

传统与现代并不都是对立的,也不是互不干涉的,他们也是可以互相融合在一个空间内,可以呈现融合的完美。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旗袍,尽管其特定属于某个时代,但是其在某个场合中却仍具有不可替代的美,仍然是无法匹敌的,钢筋混凝土的今天四合院仍然独处一隅,享受少有的宁静。中外元素的完美融合仍然可以为世人交出美丽的作品,仍然可以出现让世人惊叹的杰作。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完美融合,一旦形成,必将带来轰动,甚至是绝配,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中也可以生根发芽,发扬光大。

随着全球交流的不断增多,文化发展呈现一种多元化的趋势,现代装饰设计要想融入现代的大固态,必须要注意更多的国际设计元素,注重沟通,加强交流,不断的挖掘传统文化要素,进行互相的补充,只有如此,才能设计出最佳的作品,才能建造属于现代装饰的风格。然而,目前许多装饰设计从业者的现状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矛盾,即“设计引导人”与“人引导设计”。所以发扬传统文化在设计中的创新化利用是现代装饰设计面临的很重要的一个课题,经济的发展,现代技术的提高,装饰设计也在延伸。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建筑的室内功能复杂多变,人们对所居住的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环境氛围,人文气息,文化底蕴等精神追求。建筑装饰从材料到设备,甚至是门窗构件都是不断地推陈出新,还要向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我们必须要突出特色,而且人们的追求是在不断地变化的,我们必须不断地改造传统,不断地创造新鲜,将传统文化中的古典元素与现代装饰风格高度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

参考文献:

传统文化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传统文化;中职教育;中职德育;德育教育

G71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现象纷繁复杂,社会思想浮躁,传统文化缺位现实社会。作为对中华文明的有效传承,传统观念文化在现代思维体系中依然居于核心位置[1]。在中职德育教育体系当中,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足,直接导致了德育教育水平的低下。在中职院校中,学生相对较为年轻,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阶段,将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育,提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教学性,对于提高中职德育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职德育教育现状分析

从中职德育教育体系及内容安排角度来分析,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课程中所占的比重明显不足,教学时间少,学生和教师不够重视,教学手段和模式老旧,都直接制约中职德育教育水平的提升。

(一)重视程度不足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中职专业教育水平不断提升,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2]。为了强化办学竞争力,中职院校将大部分教学精力都分配给了专业技术学习,对于德育教育,明显存在着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在开展道德教育的过程当中,课程流于形式,不仅学生没有足够的学习兴趣,教师自身也缺乏相应的重视程度,直接导致了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手段单一、课程内容枯燥等问题。在中职德育教育过程当中,一般都是单纯的理论宣教,传统文化在课程内容中的比重很小,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对于课程缺乏认同感,认为德育教育都是一些“假大空”的东西,很难深入学习。因此,在中职德育教育当中,德育学科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特别是传统文化内容在德育教育体系中更是严重缺位,根源在于思想重视程度的不足[3]。

(二)传统文化缺位现代课堂

在开展中职德育教育过程当中,不管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学生,都存在着这样的思维误区,认为进入中职学校学习,就是为了学习一技之长,掌握一门专业技术,对于思想道德内容的学习是次要内容。因此,导致了德育教育学科时间安排不足,课程内容缺乏体系性和针对性,一般教学内容也都局限在职业道德上,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课堂中难觅踪影。在开展教学过程当中,德育教育老师不能将现代职业要求和中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长此以往,德育教育水平的发展,跟不上专业技术科目的发展。

二、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意义分析

(一)可以提高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在中职教育当中,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水平的专业人才,是开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在开展专业技术的同时,通过开展德育教育,传导中华传统文化,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满足现代教学要求。

职业技术人才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通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大局意识、节俭美德等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开展德育教育过程当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缺乏足够的认同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足够的认知,认为其都是空洞的理论,缺乏足够的支撑。因此,将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德育教育,可以夯实学科基础,在宣讲理论的同时,通过中华传统文化,寻求理论根基,提升教育的扎实性和针对性[4]。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强调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在现代社会竞争发展当中,这些思想依旧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德育教育课程而言,中华传统文化是其理论根基和思想源泉,通过强化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德育教育水平和效果

(二)可以服务专业技术课程学习

开展德育教育,可以有效服务专业技术学习,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更好的开展专业学习。利用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学习专业内容,强化学生责任意识,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从古至今,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职业发展一脉相承,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和典型案例,都是对职业精神的最好佐证,通过强化传统文化在当代中职德育教育体系中的有机融入,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开展专业学科的学习,提升学习的效果,保障专业学习按照正确的价值方向发展。

在中职德育教育当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有效激励学生学习热情,强化学生对于中职德育教育学科的重视程度,与此同时,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人文特征,可以丰富德育教育体系,提升课程教育的趣味性和针对性,吸引学生参与其中,更积极主动的完成德育教育课程,提升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三、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德育教育的路径

(一)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

在开展中职德育教育的过程当中,强化传统文化地位,不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要空洞宣讲理论,要强化典型案例和典型人物的选取,提升教育内容的针对性,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榜样和抓手,提升德育教育效果。中华传统文化中包换的历史文化资源,正是开展当代中职德育教育的理想素材[5]。

(二)利用传统文化提升综合素养

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当代中职德育教育体系,不是对理论的单纯宣讲,在传统文化当中,不仅有为国献身的仁人志士,同时也要技术精湛的能工巧匠,通过思想道德和专业水平两方面的引导,可以有效提升德育教育水平,同时服务专业教育,打造全面发展的现代技术人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德育教学体系中,传统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实践教学当中,德育教育工作者要突出传统文化地位,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历史文化资源,为现代德育教学提供有效的指引和督导。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发掘,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思想道德水平,提升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不可否认,在中职德育教育体系中,普遍存在传统文化缺位的问题,亟待教育工作者做出相应改进,进而实现中职德育教育水平的有效提升,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良好思想道德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海星.新时期中职德育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3(A4):162-163.

[2]李春来.浅谈传统文化在当代中职德育教育中的意义[J].科教文汇,2011(20):19,24.

[3]杨涵.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作用[J].科学时代,2014(2) :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