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统文化的优缺点

传统文化的优缺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统文化的优缺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传统文化的优缺点

传统文化的优缺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社会结构变迁 时代价值 中国文化精神

一、中国当代社会结构变迁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近代以来,传统文化的命运成为一个中国人必须面对的思想文化难题。这是因为,近代中国社会遭遇了整体的文化困境:传统文化在自己的整合方式难以发挥社会功能的条件下,日益面临一个自我秩序崩解的危险。近代中国社会的人心秩序与社会秩序,已经无法在既定的传统文化范式内加以整合了。另一方面,西方文化价值理念与制度安排、生活方式,展现着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大魅力,而且挟其经济实力与政治强权,硬性楔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这就带给中国社会以完全不同的两种社会模式。而且,从两种社会生活模式的类型来讲,具有内在的相斥性。于是,从近代中国以来 ,所谓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就此形成一种僵化性的文化格局。这种社会文化格局 ,造就了相应的思想文化格局。

在社会学里分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乡土社会与市民社会。中国一直以来就是传统的乡土社会,是以“家天下”为基础的,家庭是社会稳固的基本单元,在社会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型的文化。就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讲,伦理道德构成了它的内涵。这种伦理性的文化,在古典社会的范围内,与古典社会和现代社会交替的边缘状态上,发挥作用的方式具有重大差异。如果就前者而言,它还不能说是完全适应的话,起码也是基本协调的。但是就后者讲,它则是完全无法给社会运动过程以引力的了。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缺点

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点:(1)积极的入世精神。中国文化一直是积极入世的,而不是消极出世的。(2)强烈的道德色彩。中国古代的社会组织、经济结构和政治宗教设施,无一不是与宗法血缘关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3)顽强的再生能力。中国传统文化最富于魅力并引起世人赞叹的,在于它在内忧外患之中,一次又一次表现出来的顽强再生能力。(4)注重“中和”的思想方法――中庸。这种思想方法在古代中国社会曾经促使中国人民在很大程度上实现自身协调、天人协调和人我协调,对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的缺点: (1)重道德而轻事功在德智关系上,儒家认为,人格远远要比知识重要。(2)尚“义理”而鄙“艺器”。中国的科学研究长期得不到鼓励,并只是掌握在一些“匠人”之手,因而总是感性的,缺乏理论和逻辑,往往不能形成科学公理。(3)法经典而薄今世,尊“往圣”而抑个性。这种思维定势,必然妨碍自由争鸣风尚的普及,也必然会泯灭人们的个性和创造精神。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和谐的思想。“天人合一”思想是我国儒家学派春秋时期提出的一个基本命题。认为自然与人应该和谐发展, 尊重自然, 不违反自然规律,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与人应该是和谐完美的统一。“天人合一”思想, 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对自然的深刻认识, 是在实践中得出的经验总结, 体现了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思想。近代西方的一些学者, 在面临后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困境时, 也开始向东方寻找答案, “天人合一”思想, 已开始被世人所瞩目, 如果我们能够积极的把这一思想与当今时代联系起来, 赋予时代意义, 对我国的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具有积极意义。

民族精神的体现。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和维系的基础, 具有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和整合力的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 正是多年来积淀的民族精神使我们这个国家生生不息并产生了灿烂的文明。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代,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今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复杂国际背景和国内的社会问题, 这些问题和矛盾的存在要求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必须有忧患意识。还有像“精忠报国”、“杀身成仁, 舍生取义”、“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等文化传统都蕴含着高尚的民族气节和道德情操。这些都是民族精神的精华, 我们应该很好地继承下来, 对于当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积极的作用。

个人的自我修养。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强调人应该具有“仁、义、礼、智、信”五方面的品质, 并提出了“慎独”思想, 这些无疑是我国古代关于人自身发展方面的精髓, 至今也具有积极的教育和指导意义。还有孝文化、俭文化、廉文化等, 这些古代优秀文化无疑对现代人在修身养性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比较其他文化, 传统文化更符合现代中国人内在的思维特点, 对国人自身发展也就具针对性和目的性。

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变的转型时代。我们目睹了古老传统文化的碎裂以及现代文化创造性转化的艰难,我们得在一个全球一体化以及思想多元化的世界中寻求我们自己的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彭亚静.中西文化导论[M].2000

[2].乡土中国[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传统文化的优缺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仿古商业建筑;经济价值;文化价值;设计手法

Abstract:Thereismuchdisputeaboutarchaizedcommercialbuildings,buttheeconomicbenefittheybroughtattractedmanylandagents.Inadditionto,itisakindofexplorationoriginatedbyarchitectswhowanttoinheritandcarryforwardthe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However,mostofdomesticarchaizedcommercialbuildingsisnotsoconsummate.Throughanalysingandcomparingexistingproject,theauthorsummarizedtheirmeritsanddrawbacks,atthesametimediscussednewdesignmethodinordertoprompttheexpressionoftraditionalcultureinsubsequentworks.

Keywords:archaizedcommercialbuildings;economicvalue;culturevalue;designmethod

中图分类号:TU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11-0110-04

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内涌现了一大批的仿古商业建筑。不论是在大的文化名城如北京、南京、杭州,还是在小的古镇如锦里、浔阳、凤凰等地方,我们到处可以看到盖着琉璃瓦,挂着大红灯笼的仿古商业建筑,而近年来这种趋势仍然有增无减。尽管仿古商业建筑的数量越来越多,然而争议却一直不断。有人认为它们媚俗,有人认为它们是虚伪的“假古董”,有人认为它们在形式上生搬硬套……但我们应该批判地对待它们。“存在即有合理性”①,为什么我们不能抱着一种更为开放的态度去看待仿古商业建筑呢?现在是一个多元文化时代,前卫时尚的建筑自有它们的吸引力,难道源远流长了五千年的建筑文化就没有魅力吗?说到底,仿古商业建筑是建筑师在新时代追寻和发扬本国建筑文化过程中的一种探索。在已建成的那些仿古商业建筑中,有些尺度还不合时宜,有些形式还停留在对过去的直接模仿,还有一些现代的生活内容与传统的建筑形式发生了冲突,但我们都知道,发展不是直线式的,而是存在着反复,所以我们应该理解在探索和求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1新建仿古商业建筑的经济和文化价值

1.1经济价值

传统的商业建筑主要以满足消费者的购物需求为主,而现代的消费者不仅仅满足于购物,同时对体验性与游乐性有着很高的要求。因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从单纯的物质需要向广泛的精神需要发展,要求购物活动中能够有更多的享受与体验,因此购物空间应该更多地与游乐、文化、休闲相结合。

我们都知道,由于现代主义“国际式建筑”的大量出现,曾一度造成了城市景观的单调乏味,引起了人们的反感。“物以稀为贵”,现代人开始对日渐消失的传统文化十分怀念,同时对异地文化非常好奇。所以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仿古商业建筑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欢迎,因为他们不仅可以在里面购物,同时也可以旅游和休闲。而另一方面,仿古商业建筑因其形式的特殊化,增加了识别性,加深了购物者对它的印象,同样很有利于吸引消费者。

1.2文化价值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开放,商业建筑的规模和数量都在不断的增长。它们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对社会经济有重大的作用,强烈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模式;它们是“现代都市生活的亮点,记录着城市的繁荣,标志着地方的特色,也传承了历史文化”②,对城市特色的继承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国人皆知南京秦淮河畔夫子庙,上海城隍庙旁豫园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它们发掘了城市过去的文化,延续了城市的文脉,融合了历史和现代文化,是整个城市的标志和象征。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仿古商业建筑不仅仅是一个购物和营销的空间,更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体验传统文化的场所。拉斯姆森曾在《建筑体验》中写道:“体验对于建筑非常重要。”他认为,建筑的外部特征成为把感情及态度从一人传递给他人的手段。建筑是文化的载体,仿古商业建筑通过对传统建筑具象或抽象地模仿,再现了传统建筑的风貌,那些古朴的砖墙,形式优美的牌坊,精雕细琢的门窗,从视觉上演绎了传统建筑的文化意象。不仅如此,我们到夫子庙观赏灯会,于秦淮河上泛舟,到豫园游湖心亭,尝百年特色小吃,而到锦里拜武侯祠,穿张飞盔甲……这些可以亲身参与的活动从心理上带给了消费者更深层次的体验。老建筑外观的历史感和内部的新内涵将过去与现在联系了起来,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文明在这里得以融合,这,就是仿古商业建筑的魅力所在。

2对国内典型实例的分析和

国内新建仿古商业建筑初探(一)

2009-07-2116:53:04来源:作者:【大中小】浏览:5次评论:0条摘要:对于仿古商业建筑,建筑师们有许多的争议,然而它们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却一直在吸引着房地产商的眼球,不仅如此,它们也是建筑师追寻和发扬中国建筑文化的一种探索,所以,仿古商业建筑的存在必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国内的许多仿古商业建筑并不是很成熟,因此,作者通过分析和比较国内现有几个典型的实际项目,总结它们的优缺点,探讨新的设计手法,力求促进以后的设计作品对传统文化特色的表达。

关键词:仿古商业建筑;经济价值;文化价值;设计手法

Abstract:Thereismuchdisputeaboutarchaizedcommercialbuildings,buttheeconomicbenefittheybroughtattractedmanylandagents.Inadditionto,itisakindofexplorationoriginatedbyarchitectswhowanttoinheritandcarryforwardthe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However,mostofdomesticarchaizedcommercialbuildingsisnotsoconsummate.Throughanalysingandcomparingexistingproject,theauthorsummarizedtheirmeritsanddrawbacks,atthesametimediscussednewdesignmethodinordertoprompttheexpressionoftraditionalcultureinsubsequentworks.

Keywords:archaizedcommercialbuildings;economicvalue;culturevalue;designmethod

中图分类号:TU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11-0110-04

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内涌现了一大批的仿古商业建筑。不论是在大的文化名城如北京、南京、杭州,还是在小的古镇如锦里、浔阳、凤凰等地方,我们到处可以看到盖着琉璃瓦,挂着大红灯笼的仿古商业建筑,而近年来这种趋势仍然有增无减。尽管仿古商业建筑的数量越来越多,然而争议却一直不断。有人认为它们媚俗,有人认为它们是虚伪的“假古董”,有人认为它们在形式上生搬硬套……但我们应该批判地对待它们。“存在即有合理性”①,为什么我们不能抱着一种更为开放的态度去看待仿古商业建筑呢?现在是一个多元文化时代,前卫时尚的建筑自有它们的吸引力,难道源远流长了五千年的建筑文化就没有魅力吗?说到底,仿古商业建筑是建筑师在新时代追寻和发扬本国建筑文化过程中的一种探索。在已建成的那些仿古商业建筑中,有些尺度还不合时宜,有些形式还停留在对过去的直接模仿,还有一些现代的生活内容与传统的建筑形式发生了冲突,但我们都知道,发展不是直线式的,而是存在着反复,所以我们应该理解在探索和求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1新建仿古商业建筑的经济和文化价值

1.1经济价值

传统的商业建筑主要以满足消费者的购物需求为主,而现代的消费者不仅仅满足于购物,同时对体验性与游乐性有着很高的要求。因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从单纯的物质需要向广泛的精神需要发展,要求购物活动中能够有更多的享受与体验,因此购物空间应该更多地与游乐、文化、休闲相结合。

我们都知道,由于现代主义“国际式建筑”的大量出现,曾一度造成了城市景观的单调乏味,引起了人们的反感。“物以稀为贵”,现代人开始对日渐消失的传统文化十分怀念,同时对异地文化非常好奇。所以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仿古商业建筑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欢迎,因为他们不仅可以在里面购物,同时也可以旅游和休闲。而另一方面,仿古商业建筑因其形式的特殊化,增加了识别性,加深了购物者对它的印象,同样很有利于吸引消费者。

1.2文化价值

传统文化的优缺点范文第3篇

一、360度绩效考评方法

1.360度绩效考评方法的概念

360度绩效考评方法也叫360度反馈、全方位绩效考评法,是从各个相关角度对被考评者进行全方位考核评价的一种绩效考核方法。考评主体包括与被考评人工作相关的所有对象,可以是被考评人的上级、同事、下级及其本人,还可以包括企业外部的工作相关客户、顾客等等。考评的主体呈现多角度的特点,考评的内容也呈现出多角度的特点,可能涉及被考评人的业务绩效、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等多个方面。考评过程结束后,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通过相应的反馈办法,将审核整理过的考评结果进行反馈,一方面,可以使被考评员工全面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进一步提高工作业绩,提升工作质量提供一种督促和动力。另一方面,员工参与到绩效考评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企业组织的健康发展。

2.360度绩效考评方法的特点

(1)360度绩效考评方法具有全方位、多角度的特点。

由于考评者来自于组织中的各个环节、层面,还有来自企业外部的评价,测评得到的信息较为全面,这样会使得考评结果更加客观。从企业组织管理的角度来看,员工参与到绩效考评的过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培养员工的管理和参与意识。

(2)绩效指标的确定保证了评价的信度和效度。360度绩效考评的评价指标主要是通过对被考评岗位工作人员以往的绩效事件进行分析,得出关键绩效行为,并对绩效行为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从而得到影响绩效的各项原因,最后将影响绩效表现的因素作为评价的指标,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绩效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3)360度绩效考评方法的评分误差较小。由于考评者来自企业组织的各个环节、层面,并且在同一层面的考评者又有很多人,考评结果通常为各考评者的评分的加权平均值,考评结果会更真实准确,因此,360度绩效考评方法有利于减少因评价者的个人偏见造成的评价失真和评分误差。

3.360度绩效考评方法在企业应用中的优缺点

360度绩效考评方法之所以备受企业关注,正是因为它与传统的绩效考评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多角度的评价可以减小考评误差,提高考评结果的客观性、公平性;其次,该方法充分尊重员工的个人意见,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组织氛围;再次,提高了员工的参与性,增进了人力资源管理者与员工的直接交流,增强了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第四,有助于员工正确评价自我,充分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

当然,任何一种绩效考评方法都有其不足,360度绩效考评方法也有其缺点,主要表现在该方法属于主观考评法,人为因素在考评过程中影响较大,难免出现虚假结果;其次,考评工作量大,考评成本较高,给企业带来较大负担;多层面的员工参与考评,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影响组织内的人际关系,容易导致组织内的相互猜疑和员工之间的相互不信任,造成紧张气氛,进而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该方法参与人数多才能保证评价的准确性,因此不适用于人数太少的企业。由于360度绩效考核存在着以上的优缺点,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一定的问题,下面就对其应用现状进行分析。

二、360度绩效考评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我国企业从1998年起逐渐引入并陆续使用该方法,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大中型企事业单位都或多或少地采用了360绩效考评方法,但由于受我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员工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意识不强,部分员工对考评的认识水平有限等原因,造成考评效果不明显,在有的企业甚至出现了负面影响。我国企业中360度绩效考核的应用现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360度绩效考核方法在应用中没有充分考虑中西方文化差异

360度绩效考评方法来源于西方,它的很多思想也是源于西方“平等”“竞争”“开放”的文化理念,在使用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依赖高度的开放性和互动性的文化氛围。而我国企业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权力意识的影响。基于上级的职权和权威的考虑,员工往往对上级保持一种敬畏心理,害怕上级在今后工作中打击报复,因此在评价上级时不敢说真话。同时,我国儒家“中庸”思想影响深远,在工作中员工以和为贵,不愿得罪人。因此,员工在参与360度绩效考评时必然会考虑自身在考评中与同事的关系,尽力不得罪其他人。再次,领导的官本位思想让领导者难以抱着正确的态度对待下级的考评。因此,360度绩效考评在引进时并没有充分考虑中西文化差异,没有从我国企业的实际出发,造成考评流于形式。

2.考评目的过于功利,造成评价结果失真

360度绩效考评方法一般用于改善员工绩效,但也为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服务,为员工升降职位、调整薪资提供依据。目前,大多数企业在绩效考评中没有明确的考评目的,最容易将360度绩效考评用于员工薪资调整,这势必导致评价效果不理想,同时引发员工内部的紧张氛围。从企业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若评估的目的是改善绩效的话,采用360度绩效考评方法的应用效果比较好;若是涉及到职位晋升、薪资调整等个人利益时,就会因为掺杂个人主观因素而影响评价结果的真实性。

传统文化的优缺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基本结构 优缺点 教学建议

《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是由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与日本光村图书出版株式会社于1988年合作编写的教材,迄今为止在中国已经使用了20多年。由于《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具有内容简单、入门容易等特点,因此被日语培训学校和各大学及自学者广泛使用。2005年出版了修订版《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以下简称《新版标日》)。《新版标日》弥补了旧版的话题太过陈旧、语法解释太过简单、词汇量少等缺点,从内容和结构上对旧版作出了修改。我根据自己在使用《新版标日》这本教材时的认识和体会,浅议其优缺点,并提出教学建议。

一、教材基本结构

1.整体结构

《新版标日》初级上下册各设6个基本单元,每个单元由4课组成。上册另设入门单元。每单元前设置单元扉页,单元后设置单元末。另外还配有“日本语能力测试”模拟试题和附录。每单元设定一个话题,单元内4课的应用课文都与此话题相关联,每个单元的内容相对完整,每个单元之间的出场人物、故事情节也一脉相承。单元扉页利用插图和文字简单地介绍本单元4课的场景及内容。单元末由“阅读文”、“实用场景对话”、“词语之泉”和“日本风情”构成,主要以插图、照片的形式直观地呈现对话的场景、词语的实物和日本的生活、社会等情况。“日本语能力测试”模拟试题上、下册分别相当于日本语能力测试N5级和N4级的水平。附录旨在整理学习项目,内容包括“课文译文”、“练习Ⅱ、模拟试题参考答案”、“练习、模拟试题录音内容”、“数、量词搭配使用表”、“动词一览表”、“句型、表达索引”、“总词汇表”、“关联词语范畴一览表”、“专栏日语译文”及“图画词典”。

2.每课结构

每课均由“基本课文”、“应用课文”、“语法解释”、“表达及词语讲解”、“练习”、“生词表”、“专栏”构成。“基本课文”分为“基本课文Ⅰ”和“基本课文Ⅱ”,“基本课文Ⅰ”以单句的形式突出本课所学的重点句型;“基本课文Ⅱ”以甲乙对话的形式再现重点句型。“应用课文”是将重点句型再现于有场景、有情节的故事中,以展现活生生的、自然的日语。全书48课的应用课文中所涉及的出场人物在本书开头专门做了介绍,内容上前后联系,是一个有声有色的系列生活故事。“语法解释”主要就本课所学的句型、语法项目作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以帮助学习者理解。“表达及词语讲解”主要就课文中出现的需要注意的表达方式、词汇的用法进行讲解、说明。对相关的日语语言表达特征、交际策略、日本社会、风俗习惯等也在表达及词语讲解中作了说明。“练习”分为“练习Ⅰ”和“练习Ⅱ”。“练习Ⅰ”主要通过替换、变换说法等练习巩固基本功,一般都是仿照例句进行的。“练习Ⅱ”是在“练习Ⅰ”的基础上,通过听解、读解、填空、中译日等发展性的、实践性的训练,检验、巩固和活用所学的知识。“练习Ⅱ”出现的单词、语法等控制在已学范围之内。“生词表”是将本课出现的独立词、寒暄表达、惯用短语和量词等汇总列出。“专栏”用中文介绍了日本的社会风俗、饮食习惯、交通、体育运动等诸多方面,是学习者扩大文化背景知识的一个窗口。

二、教材的优缺点

1.优点

首先,词汇量大大增加,信息量大。词汇总数有2900词左右,加上关联词语和词语之泉,教材总字数高达1000000字。内容涵盖了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学习者在完成两册的学习之后,应能进行日常基础的简单交流和对话。在版式设计方面充分考虑到初学者学习的需要,设置脚注,全书注假名,并且使用了丰富的插图和照片,营造出直观、愉悦的视觉效果。而且句型、语法项目按照“日本语能力测试(旧)”的4级―3级的出题标准由易到难地分阶段排列。

其次,《新版标日》(初级)异文化内容非常丰富,仅文化背景知识就涉及饮食文化、传统文化、日本的交通情况、旅游景点、日本现代社会、文化生活情况等。并在应用课文中有机地将这些内容融合进去,介绍了真实的、与学习者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异国生活。本书的出场人物很多,通过对多个人物生活的介绍,让学习者深切地感受到即便是同一个文化背景下的人,其生活习惯、思想意识等也存在差异,从而避免形成脸谱化、模式化的印象。而且为了解决中国的学习者说起日本头头是道,却不能用日语介绍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这一现象,本套书上册的场景设在日本,下册移至中国。话题也涉及到中国的传统文化、饮食文化、自然景观等许多方面。通过这套教材的学习,学习者能够达到双向交流的目的。

最后,在“应用课文”当中,以基本文法为基础,以现实生活为背景,编排了合理、地道并有应用价值的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按照身份、地位、年龄、性别的不同,使用了符合其个人特征的语言表达方式。并且把整套书编成一个情节丰富、完整、形象生动的系列故事,使学习者有了明确的学习主线。课文内容、情节连贯性强,让学习者的印象更为深刻。更为重要的是,在课后习题中增加了大量的听力内容。这弥补了学习者在平时学习中对听、说能力训练匮乏的缺陷。作为一套日语能力测试的针对教材,这种补充是极为必要的有用的。日语能力测试中有听力的单独测试,而且从2010年开始的新日语能力测试更是提高了对于听力的要求。因此在学习中进行听力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2.缺点

《新版标日》是一部好教材,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在使用过程中,感受比较深刻的有两点。首先《新版标日》在词汇表中始终没有标注动词是自动词还是他动词,在上册第18课才指出有他动词和自动词的区别,在下册第32课较详细地讲解了自他动词的区别问题。但事实上,从一开始学习动词用法,自他动词的区别使用就已经体现出来了,如果不作说明,学生就难以掌握动词的词性和用法,因此教师授课时必须给予补充说明,以便学生区分清楚,使用时才不会出现错误。

更重要的是术语和常规语法书相比较有很大区别。传统语法书通常把动词分为五段活用动词、一段活用动词、カ行变格活用动词和サ行变格活用动词。而《新版标日》则是简单地把动词分为动词1、动词2和动词3。这样做固然使术语简单化了,但是却不利于学习者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动词的变形方式及区分动词类别的能力,也不利于他们以后的学习。同样,在讲授动词的活用形时,传统语法书都把动词的活用形分为未然形、连用形、终止形、连体形、假定形、命令形,《新版标日》没有按照这种术语加以说明,只是简单地称之为“ない”形、“ます”形、“ば”形等,并且单词表中所给的是动词的“ます”形,而非动词原形,这同样不利于学生正确掌握动词的类别和变化方式。虽然本套书所用的这种动词的分类方式被越来越多的教科书采用,但是我对于这种分类方式存在异议,我认为对于传统语法而言,旧术语更为直观和易于理解,学生掌握起来更容易。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要注意术语统一,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动词的分类。

三、教学建议

在我国的各个院校专业设置中,日语依然是第二外语的首选。随着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的不断深入,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于日语人才的需求都在不断扩大,而且对于会日语且兼具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更大,因此许多非外语专业的学科也在不断开展二外日语的教学。教师要尽量发挥《新版标日》这部教材的长处,并适当补充适合学习者不断深入学习所需的内容,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1.词汇的学习

传统日语词汇学习比较孤立。学生往往是先背单词,然后背语法、句型或者课文。但这种方法太过单调乏味,很容易出现背过就忘的情形。学生在初接触日语时,总是反映背单词很困难,背上很多遍也记不住。而且由于太枯燥,也很难坚持背下去。我认为应该将词汇学习与语法学习结合起来,在语法、句型的学习中融入词汇学习。在进行语法替换练习或者造句练习时,把新单词尽可能多地融入进去,这样学生对于词汇的理解和应用印象会更深刻,能在不知不觉中认识和掌握新词汇。要求学生通过背句子来背单词,这样就不仅掌握了单词的读音、用法,而且掌握了语法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语法知识点的学习

可以通过某些特殊场景、故事或前一课的相关内容来引出课文中所涉及到的语法内容,适当选用课后练习Ⅰ的习题,进行反复的替换练习,以巩固学生对于语法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或让学生自己使用所学语法点进行造句练习,在初级阶段最好要求学生写下来,这样才能发现学生在汉字、假名等词汇书写上的问题。在此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语法上没有什么错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不会使用的句子。这些问题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汉语与日语之间的差异,并且很容易理解什么是语境。如果单纯强调语法规则,则会让学生说出一些汉语式的日语甚至于让人无法理解的日语。《新版标日》每一课的应用课文之间,每一单元之间都是有连贯性的,非常适合进行会话练习。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背诵会话内容,并让学生充当不同的角色进行会话的复述练习。当学生有一定基础后,利用单元小结或者设定一些场景要求学生应用所学语法知识等内容自己组织会话内容,尽量让学生都参与到会话活动中去,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听解能力。

3.其他方面

《新版标日》在阅读和写作方面的练习力度不足。当今社会,日语学习的环境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学习者可以通过电视、DVD、网络、面对面交流等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学习和使用日语。虽然现在的日语学习趋势是注重交流能力的培养,但是不能因此忽视阅读和写作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日语能力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仅仅按照书上的内容讲解不足以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要进一步提高学习者的日语能力,仅依靠教材远远不够。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所学内容,适当补充阅读材料,要阅读与听说并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模式上,应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指导为导向的自主化、个性化方向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学手段上,要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模拟日语交际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日本,多和日本人直接交流。要勇于创新,研发电子网络教材,制作多媒体课件,建立多层次、个性化、交互式和自主学习的日语教学新模式。

《新版标日》出版至今已逾5个年头,这本教材作为自学者和二外学习者的首选教材,必然会为更多的人所使用,其中的缺点和不足也一定会在今后的使用过程中不断地得到修改和完善。以上是我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些分析和体会,希望对学习者、使用者乃至于编纂者能够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卜宪华.标准日本语教材教学实践之我探.长春大学学报,2003.10,VOL13,(5).

[2]徐文智.二外日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2,VOL10,(1).

传统文化的优缺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文化的发展却相对落后,经济与文化发展极不协调,阻碍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迫在眉睫。东营市从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的改革与发展。

一、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文化发展环境得到改善。东营市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采取多项措施,营造良好的文化发展环境。(2)实施了一批文化产业项目。东营市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要着力提高文化产业的集中度,使其发展为规模化、集约化的文化产业区,为此实施了一些文化产业项目。(3)培育了一批文化企业。东营市重点实施“五个一批”,培育了一批文化企业:发挥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扶持了东营中齐文化用品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地方特色文化企业;转制形成了一批文化企业;放宽准入条件,鼓励自然人创办文化企业,催生了一批文化企业。积极开展“十佳”成长性文化企业评选活动,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树立优秀文化企业典型。

二、文化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东营市近几年来一直致力于文化的发展,也取得了一些有效的成果,但是文化产业的发展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产业整体实力弱,结构不合理

新型文化产业在整个文化产业的比重较低,与发达地区相差甚远,且其中的文化休闲娱乐的增加值远大于网络、广告、文化商务等服务的增加值,这种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二)创新能力不足,科技含量低

市里大部分的企业是传统的手工作坊,规模小、实力弱,科技含量不高。一些新兴的文化产业也以休闲娱乐为主要业务,小部分的网络信息公司主要做外包服务,原创产品少,大型的高新技术产业也偏少。

(三)园区入驻企业少,聚集效应不明显

该市的文化产业园区处于初级阶段,入驻企业较少,且各企业之间缺乏联系,聚集相应不明显,产业上下游之间的关联性也不清晰,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四)高端人才缺乏,发展后劲不足

新兴的高科技产业需要创新的高素质人才,但是东营市高端技术人才匮乏,具有战略眼光的市场管理和企业管理人才也很稀少,这对高新产业的发展非常不利,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新型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

继续加强对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改革,组建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理事会,制定对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的方法及国有企业负责人的薪酬制度,包括经营业绩、薪酬管理、内容导向考核办法,推动实现统一的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

(二)营造创新氛围,增强文化的创造力

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就要提倡创新精神,增强文化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大力宣传创新思想,引导领导干部及广大人民群众冲破传统思想的束缚,解放思想,用创造性的眼光看待文化的发展。文化要“百家齐放、百家争鸣”,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多元的人文环境,使文化工作者在和谐的文化氛围中不断创新,促使新的文化产业在市场中蓬勃发展。

(三)发扬传统文化,打造品牌特色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该市要发展文化产业,就要把传统文化与市场发展相结合,提升传统产业。例如要重点发展旅游业,打造文化旅游区,建立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孙子文化旅游开发区,将传统文化注入旅游开发中,使二者相互融合,提高旅游的文化含量,建设有特色的旅游名城。

(四)加强政策扶持,做大市场主体

新兴文化产业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才能慢慢成长。政府不仅要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还要优化融资环境,促进银企合作,加大扶持力度;另外要加强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联合重组,建设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型企业;同时合理配置文化资源,对新兴的文化产业园区统筹规划,促进其集群化发展。

(五)培养创新人才,加强智力保障

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创新人才,该市要创新文化人才培养机制,选拔任用优秀的人才,并提高其相关待遇。除了在本市培养高层次的专门人才之外,还要积极引进创业创新人才,实行特殊的人才政策。

四、结语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一步,是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的重要内容。东营市应在深度分析自身优缺点基础上,根据当前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探索出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许梦博,李新光.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以吉林省为例[J].现代管理科学,2015(1):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