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群营销的策略

社群营销的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群营销的策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群营销的策略

社群营销的策略范文第1篇

关键词 web2.0特点 品牌社群 网络营销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时代和经济时代的到来与迅速发展,互联网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21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internet的普及以及发展使得人们接收的信息量呈现爆炸式地增长,这也是web1.0时代的特点之一,就是提供海量的信息,而在2004年,互联网运作的新模式—— web2.0概念在我国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一、web2.0的概述

关于web2.0的定义,目前各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互联网2.0内在的动力来源是将互联网的主导权交还个人从而充分发掘了个人的积极性参与到体系中来,广大个人所贡献的影响和智慧和个人联系形成的社群的影响就替代了原来少数人所控制和制造的影响,从而极大解放了个人的创作和贡献的潜能,使得互联网的创造力上升到了新的量级。互联网实验室对web2.0的定义: web2.0不单纯是技术或者解决方案,是一套可执行的理念体系,实践着网络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理想,使个人成为真正意义的主体,实现互联网生产方式的变革从而解放生产力,这个理念体系在不断发展完善中,并且会越来越清晰。实践web2.0的成型的应用元素包括:博客(blog,包含文字、声音、图像、视频,让个人成为主体)以及rss(简易聚合)、web service(web服务)、开放式api(开放式应用程序接口)、wiki(维客)、tags(分类分众标签)、bookmark(社会性书签)、 sns(社会网络)、ajax(异步传输)等等,底层是xml和接口协议,而这些应用又都是在一些web2.0体系下的理论和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包括:六度空间理论、长尾巴理论、社会资本、去中心化等等。

二、web2.0的网络营销

web2.0的一项重要的理论依据为六度分割理论。1967年5月,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米格兰姆在《今日心理学》杂志发表了他进行相关研究的实验成果,并提出“六度分割”假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六度分隔”就是说明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弱纽带”。web2.0使得具有特殊个人喜好或者共同用户体验的顾客群体可以通过虚拟社群的形式,建立起某种经常性的联系。这样就增强了网站的粘黏性,当网络社群的参与者分享个人喜好或者共同体验,并通过网络跟帖或发表新帖表述意见时,浏览信息所获得的用户体验可以得到提高。这种用户体验分享的方式,达到的效果已不仅仅是单个的累加,而是几何级数的增长。由于建立的社群具有的共性,企业可以很好地针对虚拟社群展开精准营销。

精准营销的目标之一是进行市场细分,由共同的爱好、语言而组件的网络社区,形成“天然”的目标细分市场。建立以企业品牌为中心的虚拟品牌社群,是企业在web2.0时代下营销策略的发展趋势。web2.0的新技术应用如博客、tm群、社区等等,为企业的精细营销提供很好的运作平台。企业通过精细营销的系统手段保持了企业和客户的密切互动沟通,向特定的社群提供相关产品的信息与广告,针对不同的目标客户,制定差异化的营销策略,实现基本上一对一营销,提高消费者对企业品牌忠诚度的同时,也极大的降低了市场营销的成本。同时,web2.0充分发挥用户的创造作用,用户创造内容,分享专业知识和体验,参与社群的互动,使得企业能够了解消费者的个性化服务需求。消费者通过web2.0应用来抒发对品牌体验的意见表达,也具有先天的再次推广和广告价值。

三、虚拟品牌社群

品牌社群是建立在使用某一品牌的消费者间的一整套社会关系基础上的、一种专门化的、非地理意义上的社区。建立在共同消费体验分享基础上的品牌社群,加强了企业与顾客的沟通与联系,将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随着社群的发展,传统的线下品牌社群活动的时间限制和地域限制,很难维系消费者的“品牌归属感”。web2.0时代的互联网理念和技术的升级,创造了社流新品牌。虚拟的品牌网络社群,满足了用户社会交往和个性表达的需求,跨越线下社群的时间、空间阻碍,随时随地地与志同道合的人分享产品体验和

业知识,方便了社群成员的交流与沟通。企业在虚拟的品牌社群中,根据顾客的主动参与和意见表达,把握顾客真正的消费需求和产品体验,增强互动,让顾客有种集体归属感和加深对企业产品的了解。社群成员的经验和知识分享,具有天然的广告作用和再推广价值,更能让其他成员信服。

在信息繁杂的互联网时代,让顾客忠诚于企业的品牌,展开合理的营销策略,建立虚拟品牌社群,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需要企业主动地去尝试。web2.0的技术与理念突破,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企业在新的营销与竞争环境中,唯有积极应对,才能抓住机遇。

安徽财经大学2011年度青年科研项目资助。

(作者:安徽财经大学,助教,研究方向:就业教育)

参考文献:

社群营销的策略范文第2篇

关键词:知识型移动社群;社群营销;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F713.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5-55 -03

继《奇葩说》之后,马东携团队又推出了新品《好好说话》,一款以日更形式推出的6-8分钟音频课程的产品。《好好说话》于2016年6月6日正式在喜马拉雅FM上线,该节目上线一天销售额就突破了500万,旨在将思维、沟通、演说、表述中所涉及问题输送给收听者,从而教人们在生活和职场上如何好好说话。2016年11月,《好好说话》专辑播放量逾2200万次。由此可见,《好好说话》一上线伴随而来的粉丝效应,形成了移动社群模式之下又一成功的案例。由此可见,如何认识当前知识型移动社群的商业模式,分析其发展现状和评价其运营效果,探索该模式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知识型移动社群的产业链格局

移动社群是一种以信息共享、文化与价值传播为目的,以微信、微博、互联网平台等移动载体为工具,通过聚集拥有相同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追求的用户群体,从而实现产品和服务变现的商业模式。知识型移动社群更是移动社群模式之下蓬勃发展的一种社群类型,以有态度的内容为营销点,从而为社群经济的发展带来持续不断的动力。目前该模式已成为推动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又一增长点。

(一)以内容为基础奠定粉丝基础

如何使社群在互联网这个虚拟平台的运行达到经济规模,关键在于社群的粉丝基数以及粉丝群对品牌的黏度,也在于社群文化是否能让粉丝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当前知识型移动社群运营之下用户的聚集更多出于社群品牌价值的影响以及社群成员之间兴趣和价值观的传递。与已经有所发展的各种社群商业模式不同,知识型移动社群更多依靠“内容”取胜。

在越来越以“内容至上”为口号的移动社群模式的发展之下,以价值观和文化为核心材料打造的内容成为一切情感认同的出发点。当前,为知识付费的市场往往伴随着持续不断的粉丝经济效益,这样的现实案例已经不在少数。

知乎于2016年5月上线了一款产品――“知乎Live”。在过去以专栏、文字、图片等方式进行有价值的信息交换的基础之上,设置了实时社区问答互动体验的功能。语音直播式的问答使有价值的知识传递成为一种变现的方式。互动内容涉及艺术,职业发展,生活方式,科学,金融等领域。另外,平台还开设了有关语言学习,创造力培养等付费精品课程。“分享者”在平台分享针对性话题内容,收听者可以自行决定是否为该内容付费。随着为“知识付费”的消费意愿的增加,内容输送成为知识型移动社群变现的方式。

又如已拥有千万粉丝的《罗辑思维》脱口秀节目,涉及话题广泛,选题新颖,分享的正是那些用户在自身的教育背景之下以及生活圈子中极少有机会接触到或者是尝试思考的话题。其中包括了对历史、时事热点、经济、政治、互联网、情感等多个领域的见解。从《罗辑思维》核心人物罗振宇分享的内容来看,话题别出心裁,以“有种、有趣、有料”的内容输送以及原创观点附带案例分析的方式吸引粉丝的眼球,分享内容适应了互联网经济发展之下用户消费快节奏的特征。

现代人普遍处于一种“知识焦虑”的状态,通过有一定知识储量的人分享相关知识省去了用户因时间不够,渠道不畅通等各种原因带来的不便,并且与一群有见地的知识群体互动相处,满足了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期待。

(二)多渠道推广社群品牌

多渠道打造社群的内容产品是该商业模式能够不断享受经济效益的原因之一。从对有价值的内容输送发展到销售从内容衍生或与内容无关的产品,从而延伸了产业链,巩固了以特定知识为诉求的用户群体。就拿“吴晓波频道”这个微信公众号为例,它不仅仅单靠公众号的模式经营社群,而是在多渠道内容输送方面下足了功夫。目前该移动社群活跃范围已形成了一个以吴晓波的个人IP为核心,传播渠道伸至微信、微博、视频网站、音频网站等多个媒体渠道的市场互联网络。

又如《罗辑思维》,其本身不仅在喜马拉雅FM平台上线脱口秀音频节目,而且在微信公众号上以日更形式的60秒语音分享等多种形式培育社群文化,力求将互联网思维做到极致。此外,《罗辑思维》还投放优酷等视频网站,并取得超高的播放量。目前该档节目在优酷上的播放量已经达到4.7亿左右,频道粉丝数已经达到176万左右。多渠道推广旨在多渠道打造用户情感归属体验,从而收获稳定上升的用户流量,而内容的多样化、产业化使社群经营能够得到广阔的变现空间。

(三)社群模式下的特定用户群体

相关数据显示,90后的年轻一代,白领以及中产阶层正成为这类知识型移动社群的核心用户,其中大部分学历层次较高。这类用户群体已趋于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寻找和追求能够给自身带来情感寄托的精神产品上。他们注重品牌调性与自身个性是否相符,注重产品类型之下所贴的用户标签。他们当中大多数对个人IP价值非常看重,甚至专门粘附于基于某一个人IP品牌之下的所有产品上,无论是《罗辑思维》的罗振宇还是“好好说话”的马东,社群经营中个人IP价值的影响对于用户对品牌的选择有重大的影响。

由于知识型移动社群营销的内容满足了这类因知识信息匮乏而产生焦虑感的消费群体的需求,给予了他们强烈的身份认同感,于是他们更愿意为知识付费。对于这类特定群体应M量在社群经营过程中追求用户沉淀的效果,用户沉淀有利于用户组织化,从而会带来社群组织化。而由用户沉淀形成的用户组织,有利于实现社群内部的商业变现。

二、商业模式特征

(一)平台战略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崛起,移动社群经营的平台战略为获得持续不断的社群经济效益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内容打造的层面上。获取稳定用户流量的唯一方法就是将内容做好然后获取订户。平台战略发展初期利用免费、优惠、重消费体验的产品来吸引用户,后期通过建立并完善平台互动交流机制,及时响应用户的问题,营造互动的氛围,增强用户的情感体验,场景体验,以期将用户变为忠实的粉丝,从而积累自身的用户数量,扩大平台生态圈的发展规模。由于平台之下关系网络的不断完善,用户之间,用户与内容创建者之间可以自由对话,从而使得该商业模式能够实现不断增值。

(二)去中心化

社群运行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以被关注者为核心的状态,其内容生产更强调共同创造,即由移动社群这个开放组织中的成员交互影响从而进行内容创造。这样一来,解决了备受粉丝关注的内容生产的针对性和连续性的问题。

社群成员间的互动协作,群内的话题内容排行榜,提升用户活跃度的方法共同构成了一个基于关系网络的稳定的社群运营环境。这样的社群生态环境有利于为用户打造线上的归属感,从而达到用户沉淀的效果,一旦社群成员对于社群组织产生了高忠诚度,借助他们的口碑传播所带来的用户流量能够带来比广告营销更持久、更明显的效果。

(三)打造核心粉丝群体

打造核心粉丝群的最普遍形式就是会员的招募。在这一点上,典型的有《罗辑思维》的例子。《罗辑思维》第一期的会员售卖时是5000个普通会员,售价200元,另外还有500个铁杆会员,售价是1200元。而这第一期5500个会员名额只是用了半天就售罄了。而且,《罗辑思维》在会员定制营销方面采取了各种措施,通过向会员定制策划,发售图书礼包等,不断收获社群经济效益。打造核心粉丝群对于社群自身品牌的巩固以及形成品牌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核心用户对于品牌以及所在社群拥有强烈的归属感,群体之间还具有强烈的协同效应,从而能够使社群组织化,提高用户的品牌黏性。

(四)免费与付费专区相结合的定价策略

互联网的发展有利于全民免费共享资源,但由于网上各种信息知识的质量参差不齐,对于用户而言,筛选有用的知识就成了一大难题。知识型移动社群在发展初期也以免费的视频,语音、广播收听的形式吸引用户。而出于内容创新成本增加,逐渐分化出付费专区和免费的红利专区,一方面用以沉淀核心用户,另一方面也在持续吸引一般用户。

社群推出收费频道其实是可以想见的。付费激励优质内容生产,也有利于用户进行高效的信息选择。《罗辑思维》从2013年就已经招募付费会员。2015年年底,罗振宇推出“得到”App,倡导付费阅读,邀请了各行业大家专门生产优质内容。最新数据显示“得到” App总用户数超过558万人,日均活跃用户数超过45万人,专栏累计销售144万份。在正常的商业逻辑之下,“付费”模式是为了锁定一些品牌核心粉丝。对于优质的内容,“付费”成为一种合理化的现象。对于社群经营者而言,这部分的收费是往往合理正向的,有利于社群持续生产,从而创造出更加出众的内容。

根据腾讯科技旗下的“企鹅智库”近期的《为知识付费经济报告》的数据显示,有55.3%的网友有过知识付费的行为。其中在有过知识付费行为的人中,订阅付费资讯和付费下载资料的人达到50.3%;对于已经有过知识付费体验的消费者,有近四成的人表示体验满意。未来,消费者会逐渐接受对于非标准的知识产品的定价。

另外从易观《2016年中国知识付费行业发展白皮书》来看,随着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工具的发展,以“知识型移动社群”所在的知识付费行业以“内容打造”为关注焦点从而获得迅速发展,喜马拉雅FM音频分享平台强调付费收听,“得到”App强调付费订阅,《知乎Live》强调付费问答等。这些付费专区大多以优质的音频内容,精品课程内容或者个人IP与用户的互动问答的形式为主。对于权威课程或者经验,用户付费意愿较强,所以说这种定价策略符合商业发展规律。

三、效果评价

(一)优势

第一,知识型移动社群的变现速度快,变现能力持久。随着中产阶级以及年轻一代的消费观念的变化,用户已趋于用付费方式来获取有质量保证的信息知识。马东的《好好说话》音频课程在喜马拉雅FM上线后,第一天销售突破500万,10天之后达到1000万。这档音频课程预计一年共更新268期,年订阅价为198元,推出10天订阅用户已破5万大关。所以,只要话题、内容不断,就有持续上升的动力。而由于内容本身具有可创作性,社群所分享的内容也与当前的互联网经济发展背景联系紧密,因此知识型移动社群能够带来较高的用户黏性,而重精神体验的用户群体对于商品的口碑传播也能为社群经营带来持续增长的用户流量。

第二,\营成本低。相对于其他形式的社群模式而言,知识型移动社群模式在运营成本上具有一定的优势,由于主要依靠知识内容变现,省去了许多营销宣传方面的成本。另外由于社群内部用户之间交互紧密,用户也能够表明自身的需求,加入到创建内容的队列,从而省去了社群运营商进行内容构思和创造的过程。

第三,具有自组织传播效应。自组织相对于他组织而言,自组织传播主要通过个体之间的非线互,自发地组织和协调,从而产生协同效应,由社群成员共同参与到社群内部内容的组织与建设过程。知识型移动社群之下,个体学习者的知识往往是碎片化的,但是个体的分享的内容之间通过非线性的相互作用,交互传播,互相提出建议,提升了所分享内容的品质,这也有利于提高组织内部各成员之间联系的紧密性,增强社群凝聚力。

(二)存在问题

第一,在利益驱动之下,运营商也存在一味追求变现,忽视内容质量的做法。由于内容变现的方式迅速且具有持久性,运营商可能会越来越关注内容变现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视用户的真正需求。由于互联网时代下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对本来已经在筛选知识方面存在问题的用户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可见,移动社群运营在达到用户规模,取得经济效益之后也会产生内容创新上的懈怠。

第二,知识型移动社群过度标签化。一方面对于潜在用户的认知程度而言,他们是否会选择进入这样一个层次较高的社群有待考虑;另一方面,对于已经在社群内部的成员而言,也会存在用户知识层级之间差距较大的现象,甚至可能导致社群成员之间沟通的不顺畅。那么如何使得社群内部各成员之间能够平等地进行对话,如何培育和谐的社群文化,如何打造良好的社群互动环境,这些都是运营商需要思考的问题。

四、知识型移动社群发展的趋势预测

知识付费时代已经打开大门,以传播知识为口号,以内容变现为商业模式的移动社群模式是未来拥有广阔前景的一个领域,那么如何使得该商业模式在未来健康持续地发展,\营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实践:

(一)打造移动社群品牌,使品牌人格化

在互联网时代之下的品牌打造,重要的一点就是让用户参与到产品内容创新和品牌传播环节。对于有知识盈余并乐于分享的消费者群体而言,他们更希望标榜自己的才能,更追求参与到产品内容的创新与设计环节中的体验。知识型移动社群运营商应该注意到这一消费动机和消费行为的变化,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获得社群经济带来的长尾效应,提高并维持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

(二)善于利用大数据,挖掘用户需求

挖掘移动社群之下用户对于不同类型内容的关注程度、点评数、提问数等反映用户之间互动情况的相关数据,从而明确用户需求。在内容泛滥的时代,由于消费者有限的注意力和碎片化的信息消费方式,对于内容消费往往缺乏黏性。因此,运营商应该通过大数据采样,将用户进行精细划分,精确定位用户集中的社群互动偏好,挖掘并归纳用户的需求,从而创造出适于传播却又不失新颖的内容,增强用户的品牌黏性。

(三)创新营销方式,追求内容衍生

社群通过不断丰富内容产品,提炼新话题,打破不同知识类型间界限的方式,增强了社群影响力,使用户流量能够持续增加。借助这种不断扩大的影响力和用户的特征,可以吸引品牌赞助,拓展营销渠道;利用社群内部群体之间的协同性,促进群体智慧的产生,并设置一定的激励体制激励内容分享者,针对专项话题探索更多内容,定期衍生产品,同时发展线上线下用户交流活动,增强社群凝聚力;打造优质的新颖的差异化的内容,引导成员付费消费,切忌在内容创作上用速度换深度。

五、总结

内容生产与传播、用户沉淀、商业变现等等新的商业逻辑蕴含在移动社群的运营模式之下,并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用户越来越重视共享的消费情怀,利用一部分人的认知盈余为他人创造出情感体验上的归属感是知识型移动社群的价值所在。在“共生、共享”的互联网经济发展的背景之下,社群经济无疑是一种可行的发展趋势,而当中的知识型移动社群利用优质的内容资源为用户创造了有价值的消费体验,提升社群成员的参与度以及对品牌的认同感,同时实现了社群运营商与用户双方共赢的局面,其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参考文献:

[1] 易观智库.http:///.

[2] 企鹅智库.http:///.

[3] 吴思锐.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社群经济商业模式[J].商业现代化,2016,(19).

[4] 王江荟.社群经济――信息时代新经济形态[J].新经济,2016,(24).

[5] 杨慧.社群经济及社群运营策略探析[J].商,2015,(24).

社群营销的策略范文第3篇

微信营销的互动性

微信营销是指企业或商家利用微信平台,通过向用户传递有价值的信息实现品牌力强化或产品、服务销量增长的一种营销策略。互联网+营销是目前的一个热点,其本质就是构建社会化媒体平台,开展营销活动,微信营销则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互联网下企业通过各种渠道可能也能获得百万、千万的微博粉丝,但这些信息的单向传播特点仍旧十分明显,是否真正能够让营销信息融入受众心里还是个未知数。而与微博不同,微信的强制推送功能使得信息能够百分百传达到目标受众,微信的特点是一对一地、互动式的私密平台,企业通过微信能够与用户进行更为直接的深入的沟通,这也使得微信营销的成本远高于微博,传播速度也比不上微博,但对用户间的影响深远,适合做品牌与客户关系的维系,因而在品牌营销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从用户心理角度来看,微信粉丝间的影响显著高于微博粉丝间的影响,这主要得益于微信的“互动性”优势。微信的粉丝都是由用户主动添加的,这一举动本身就暗含着该用户对这类产品或者品牌更有兴趣,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将营销信息投递给这些用户,转换率自然会高,同时由于微信是一对一联系的工具,而一对一的关系具有天然的信任基础。无论从品牌好感上,还是从商户转化上,微信营销都是其他任何互联网渠道无法比拟的。

随着微信营销的发展,社群经济这个概念也被大家逐渐重视起来。社群经济这里的重点不是经济,而是社群。移动互联网时代,社群已不仅仅是你的亲戚和邻居们,通过智能手机等移动端,每个人几乎可以随时随地在线,这就让具有相同志趣、相同爱好、相同才能等的人更容易聚在一起,形成现代新型社群。在这个社群里,大家经常沟通、建立感情、互相帮助、彼此信任,从而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凝聚力把大家都粘在一起了,而且粘得越来越牢,像滚雪球似的,使得这个圈子越来越大。对于品牌营销来说,想要玩好品牌社群,一要选准产品,二要选准目标客户。很多推广人把朋友圈看成单纯的营销平台,天天在朋友圈广告,推销自家的产品,也有天天刷群推广,但是他们只是考虑到产品的推广,却忽视了产品的品质、用户的体验,这样做品牌营销是不可能成功的。只有保证产品或服务的品质,让人可信任,基于此建立的品牌社群才会是一个有情感、有温度、持久的、不断壮大朋友圈关系,你的推广才能得到发展和扩展。在品牌社群中千万别说你的产品面向所有人,没有准确用户定位的产品要么本身太平庸没有卖点,要么就是市场竞争大利润所剩无几的大众产品。所以每个品牌推广人都应该对自己的产品做一个细致的微信用户分析,确定自己应该跟谁玩。这个分析跟线下开店的市场调研相类似,就是要了解目标客户的地域分布、消费习惯、工作收入、年龄范围、兴趣爱好及生活场景等等。

让用户认为与自己相关

星巴克微信营销,这个案例经营者值得学习。2012年8月星巴克试水微信营销,只要用户用微信的“扫描二维码”功能拍下星巴克咖啡杯上的二维码,就有机会获得星巴克全国门店优惠券,成为星巴克VIP。同时星巴克微信订阅平台同步上线,收听“星巴克”微信官方账号,只需发送一个表情符号,用户即刻享有星巴克《自然醒》音乐专辑,获得专为个人心情调配的曲目。“自然醒”活动充分利用了微信的文字、图像、视频传递功能,为用户独家定制个性MV,让用户从这项互动中得到良好的体验,增强了对星巴克的好感度。没有任何广告植入,只是一个温馨的互动小活动,就在两周内为星巴克中国的微信账号赢得超过10万粉丝,这对其他想利用微信进行营销的企业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星巴克对用户制定专属内容,这种有针对性的内容一方面可以让用户觉得自己很特别、很受重视,有一种心理上的愉悦,另一方面可以让用户觉得信息的确与自己相关,从而提高对信息乃至品牌的接受度。由此可见,企业在利用微信营销时,一定要明确微信不是一个简单的广告投放器,用户的敏感性和微信功能的巨大潜能要求企业对于内容和形式要进行认真的挖掘与策划。

社群营销的策略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媒体营销;保险;互动性;社群性

中图分类号:F8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01

一、新媒体环境概述

(一)新媒体的内涵

所谓的新媒体是指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媒体信息快速制作、的新的媒体发展形态。新媒体相比于传统媒体而言,信息收集、制作和速度更快,影响的人群范围更广,更具有互动性,同时对所的信息的互动性、娱乐性等性质情有独钟。

(二)新媒体环境的特征

新媒体环境的特征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输速度快,且更加立体、深度。二是新媒体环境下民众之间的社群花特征更加明显。新媒体环境是一个信息十分庞杂的场所,民众置身其中,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根据自己对信息的喜好和不同的选择、接受习惯以及不同的审美习惯而逐渐分化,逐渐形成不同的社群。三是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加工、制作和传递具有更加明显的目的性,包含一切围绕着营销活动所开展的信息宣传和信息轰炸,都在此列。

二、新梅环境下保险营销工作的挑战与不足

(一)新媒体环境下保险营销工作的新要求

1.新媒体环境下保险营销工作更注重互动性

产品的销售过程实际上是销售者与购买者两者之间互动交流、沟通说服的过程。保险营销同样如此。加之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更加快速,更具目的性,所以新媒体环境下保险营销工作需要尤其注重营销过程中销售者与目标客户群体之间所可能形成的互动性和对话性。

2.新媒体环境下保险营销工作社群化特征明显

新媒体环境下的民众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集结成一个个群体或者社群。而与此对应的是,保险营销也应该积极选择自己的目标客户社群,然后研究这一类社群组成人员的收入情况、消费习惯等关键信息。这类社群化的发展趋势对于保险营销而言是难得的发展机遇,相当于一个个潜在的市场,每一个社群都意味着新的营销突破口。

3.新媒体环境下保险营销工作需更注重广告宣传

新媒体环境中各类信息满天飞,每一种信息的出现必然有其内在因由,而无论这因由是什么,都预示着一种抢夺话语权利的目的性,而这种目的性也说明了对于保险营销工作而言,制定和传播特定信息,来宣传保险营销工作的相关内容成为必然。保险营销工作只有更加注重广告宣传,才能够让保险营销工作得到更加长足的进步和更加稳固的支撑。

(二)新媒体环境下保险营销工作的局限性

1.过于局限于线下而忽略线上资源

保险营销工作历来十分注重线下资源的挖掘以及线下营销活动的开展,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更多的民众选择通过互联网、微信等新的媒介、方式和渠道去接受信息。这对于传统的保险营销工作而言就意味着传统的营销方式和手段必须得到及时转型,也就是必须实现线下营销资源的线上化转型。

2.保险营销理念过于传统

保险营销工作由来已久,在长期营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稳固的营销工作理念和工作体系。但新媒体环境下,这种既有的工作体系和工作理念反而是一种阻碍,因为它直接影响了保险营销工作与新媒体环境资源之间的联结,线上线下营销资源得不到整合。

3.人工服务资源线上转型缓慢

新媒体环境下工作的线上化、网络化是趋势,在此趋势驱动之下,很多保险销售公司都设立了自身专属的网上营销渠道。但是由于营销理念转型速度过慢,线下营销资源远没有实现线上化转型。因此绝大部分的保险产品网上营销渠道还都没有正式运营。尤其是在人工咨询服务方面还尚属空白。因为大部分的保险营销工作人员都不愿意拿出时间和精力在网上开展营销工作,所以网上保险营销的金融服务一项进展得十分缓慢。

三、新媒体环境下保险营销工作的优化策略分析

(一)注重更新当下保险营销理念

新媒体环境下,保险营销工作的开展需要与目前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成果项链和,但同时也要坚持基本的原则和理念。比如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无论是具体的营销活动的启动,还是在营销理念的确立上,都将消费者自身的需求,消费者身体素质的提升以及消费者运动过程中安全性保障等作为企业发展和产品营销工作的基本原则和目标追求。

(二)积极开拓网上保险营销资源

企业的营销工作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工作,制定的营销计划和确立的营销理念,其最终的价值和正确性必须在实践的环节中完成。因此,外部因素对营销工作的成败影响甚巨。新媒体环境对保险营销工作的最大影响就是网络空间的开拓和网上保险营销资源的拓展。比如设计保险营销微信公众号。

(三)打造立体化保险营销体系

所谓的立体化保险营销体系是指借助电视、网站等方式进行保险营销工作的全面开展,尤其是借助广告制作和投放等方式形成声势浩大的立体化宣传气势,并形成稳固的保险营销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体系,真正将保险公司的营销工作从线下向线上转移和渗透,形成新媒体环境内外一体的立体化保险营销体系。

四、结语

应该说,新媒体环境下的保险营销工作除了要注重立体化保险营销体系的构建,注重开拓网上保险营销资源,注重实现线下资源向线上拓展和延伸之外,还应该注重发挥老客户群体的意义和价值,充分挖掘老客户群体在保险营销中的作用,实现从点到面的拓展。

参考文献:

[1]韩梅.新媒体:网络营销新渠道[J].今传媒,2013(5):95-96.

[2]李睿.移动互联营销--微信营销原则思考[J].广告人,2013(1):123-124.

[3]程小永.2012微信营销的十大案例[J].现代企业教育,2013(25):27-35.

[4]陆静雨.微信,把精准营销照进现实[J].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12(11):45-46.

[5]戚蕾,张莉.企业微信营销[J].企业研究,2013(6):28:50-52.

社群营销的策略范文第5篇

关键词:海尔;粉丝;营销模式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粉丝营销模式是在互联网条件下出现的新的营销模式。在互联网时代,产品与消费者之间不再是单纯功能上的连接,顾客开始注重附着于产品功能之上的诸如口碑、文化、魅力、人格等灵魂性的东西,从而建立情感上的无缝信任。在这一变化趋势当中,如何有效吸引顾客,将其转化为高粘性的粉丝,是企业选择粉丝营销模式的目的之一。

1.相关概念

“粉丝”,来源于英文Fans,是指狂热喜爱某种事物的人。关于“fan”的起源,一种说法是可以追溯到Fancy这个词;另一种说法是Fan是英文fanatic的缩写,最早是用来形容狂热的棒球队支持者。Fanatic可以翻译为“入迷者”。在不同的文化中,粉丝又被称为“拥趸”、“发烧友”、“番薯”等,与传统上歌迷、影迷、球迷中的“迷”是相同意思。Fan至今在英语中仍旧作为supporter(支持者)的同义词。粉丝的核心则是感情,是一种情感联系,是对某一对象的高度信任及忠诚。也就是说,粉丝对某一对象拥有喜欢、关注、信仰等情绪,并愿意付出成本(时间、金钱等)。某种程度上说,粉丝是对某一对象具有精神信仰与精神服从的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所谓“粉丝营销”,是一种以顾客为核心、基于情感关联的营销方式。“粉丝营销模式”则是企业在营销活动中通过积聚粉丝、扩大忠诚顾客粘性的方法获得持续性盈利的商业运作方式。一般借助互联网平台,企业在搭建的粉丝社群上,通过观察、互动交流等方法跟踪顾客最新的想法及其对未来生活的设想;顾客也可以参与到产品开发和产品设计创意中,更可以在交互平台上依赖企业或与其他顾客的互动,解决产品、服务问题。在此基础上,促使企业做到围绕顾客需求创新,做到产品的每一步推陈出新都基于规模不等的试用和反馈。当然,在频繁的互动交流中,普通消费者逐步转化为企业粉丝,并成为企业产品或服务以及企业品牌传播的稳定节点。

就某种品牌而言,粉丝除了作为一般意义上的消费者购买品牌产品外,还会随时关注品牌动态、参加品牌活动以及积极参与到品牌的营销过程,粉丝期望与品牌建立情感纽带而不仅仅是单纯的商业关系。在社交网络发达、人人自媒体的时期,粉丝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掌握传播主导权的主动参与者,对企业营销发挥的作用越发明显。

2.粉丝营销理论

粉丝营销理论源于“粉丝经济”。叶开(2014)在《粉丝经济》提出,粉丝经济是基于粉丝参与的品牌社群,信任关系之上的社会资本平台和商业经营行为。张蔷(2010)认为,粉丝经济以情绪资本为核心,以粉丝社区为营销手段,实现情绪资本的增值。粉丝经济以消费者为主角,由消费者主导营销手段,从消费者的情感出发,企业借力使力,达到为品牌与偶像增值情绪资本的目的。通俗来说粉丝经济就是粉丝愿意为自己对品牌的情感投入成本,化心动为行动,把对某一对象的支持化为商业行为,例如重复购买。

粉丝对于产品的情感投入是一种宝贵的情感资本,品牌的价值在于粉丝与品牌所建立起来的持久的情感联系。粉丝为了满足个人的情感需求,愿意在所喜爱的对象上花费成本,即时间、精力和金钱,他们的无偿劳动构成了粉丝经济的主要价值源泉。粉丝经济早已超出了传统的娱乐范畴,品牌通过实现聚拢粉丝的效应,利用粉丝对品牌的感情及价值认同,创造更多的利润。

粉丝营销从字面来看,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粉丝”,二是“营销”。“粉丝”是指企业聚集消费者,通过各种手段把部分普通消费者转化为高度忠诚的粉丝;“营销”则指有了一定粉丝群体后,通过对粉丝的运营,获取一定市场,产生商业价值。从实施过程来考察,企业实行粉丝营销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聚拢阶段,通过各种途径,积累一批对产品感兴趣的用户;(2)转化阶段,把积累的这批用户转化为高粘性粉丝;(3)运营阶段,通过对粉丝的运营,吸引新粉丝加入以及根据粉丝提供的数据,改进原产品、开发新产品,宣传推广品牌,获得更高的效益。

互联网时代,粉丝营销与品牌社群有密切关系。品牌社群是“建立在使用某一品牌的消费者间的一整套社会关系基础上的、一种专门化的、非地理意义上的社区”。因此,品牌社群首先是以某一品牌为中心的社会集合体,品牌社群把粉丝与社群以外的人区别开来,使粉丝产生了一种归属感,使粉丝对整个品牌产生责任感,即粉丝会认为自己对品牌负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这会引发粉丝自发地为品牌背书。其次,品牌社群强调基于对某一品牌的使用、情感和联系而形成的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消费者喜欢某一品牌,很大程度是认为该品牌的体验价值、形象价值与其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相契合,这种特殊的感情,使粉丝之间产生心理上的共鸣,从而产生更多的联系;同时,粉丝与粉丝之间的碰撞,会产出内容,这些内容通过粉丝的分享,会吸引更多的粉丝加入。

因此,粉丝营销就是以粉丝对品牌的感情和价值认同为核心的营销手段,一方面发展活跃粉丝,另一方面引爆品牌的粉丝能量。社交平_是吸引粉丝的工具,品牌社群是连接品牌与粉丝的平台,企业通过社群和粉丝做深度互动,以达到营销目的。

3.研究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家电企业市场的传统营销模式优势不再,不少家电企业不得不通过玩“粉”来留住老用户和发掘更多潜在客户。目前,TCL、美的、海尔等均建立了自己的粉丝社群,其中海尔便是一家较早提出互联网转型、经营理念及运作模式较为成熟的传统家电企业。从2012年起,张瑞敏就定下了海尔发展史上的新阶段:网络化战略阶段;现今,海尔已经历了近三年的互联网转型,他们搭建起互动平台,吸引和经营粉丝,让他们在平台上和海尔的供应商、研发设计人员、营销人员互动起来,企图通过与用户的交互来制造产品、提供服务、打造生态圈,创造最佳用户体验,挖掘粉丝经济。

粉丝营销模式也符合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一重要发展要求,适应企业创新发展的要求。粉丝营销模式属于营销方式的革新,是营销创新的重要方面。采用粉丝营销模式,有利于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夺取优势地位。

海尔采用粉丝营销模式过程中,既有其成功之处,也存在若干问题。探究海尔粉丝营销的价值及传统家电行业粉丝营销的现实性,寻找合适的营销策略,为其他企业实施粉丝营销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海尔粉丝营销模式现状及问题分析

在互联网时代,海尔致力于成为互联网企业,颠覆传统企业自成体系的封闭系统,变成网络互联中的节点,互联互通各种资源,打造后电商时代基于用户价值交互的共创共赢生态圈,实现攸关各方的共赢增值。

1.海尔粉丝营销模式现状

海尔在实施粉丝营销模式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以个性鲜明的品牌形象及企业文化吸引粉丝

海尔实施粉丝营销时,良好的品牌形象及企业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粉丝营销”骨子里首先是一种偶像营销,而偶像营销最大的特点是善用消费者爱屋及乌的情感,让消费者将对偶像的情感,转移到产品与品牌之上。其次,粉丝营销寻求的是品牌态度与消费者之间的精神联系,所以粉丝营销最为核心的内核就是需要建立一种让粉丝信服的文化,用品牌的理念增加用户的情感认知。

海尔借投资拍摄《海尔兄弟》来打造品牌形象,凭着动画片对儿童影响的深远,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认可了海尔这个品牌,让海尔集团的探险精神深入人心;而张瑞敏的“砸冰箱”事件所表现出的魄力、敢革自己命以及锐意创新的精神更是让人印象深刻。消费者对海尔兄弟及张瑞敏的认可,很容易转化成购买产品的动机,因为对于其追随者来说,购买产品的同时,也是在选择一种观念、文化和态度。

同时,在粉丝社群中,海尔赋予每类产品一个拟人化的形象,如海尔厨电的厨蜜蜜、热水器的水星等。产品角色的性格、外形等都是针对受众设定,更加容易引起粉丝共鸣,吸引一群相同性格理念的人,引发明星效应。

(2)营造归属感的网络粉丝社群

在粉丝营销中,企业要善于利用互联网平台,围绕产品与服务的核心价值,构建粉丝产业生态平台。海尔在网络媒体上建立了“微博微信拉新引流、社区沉淀”的粉丝维护体系。海尔每类产品都有各自独立的微博、微信账号、微信公众平台及QQ群,用户量极其庞大。例如,海尔热水器微博“海尔水之道”的粉丝量就达113万,海尔厨电就有两个100+的核心粉丝群和几个创客粉丝群。海尔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和微博,将海尔的产品信息进行广泛传播的同时,在接收粉丝反馈时还会分别为各类产品建立微信粉丝群和QQ群。每周的某一固定时间,群主都会抛出话题与粉丝交流,讨论收集产品的痛点及创意;还会不定期开展试用和团购活动。而微信、微博及QQ这类社交平台的维护目的是将有潜力成为核心粉丝的用户导入海尔的主要根据地海尔社区平台。目前,海尔社区有七大板块,分别为电器专区、海星汇、交流吧、逛家电、活动汇、免费试用和服务台。用户可以在社区交流选购家电的心得、和专家在线互动以及分享家电使用心得;除此以外还可以参与多种活动,在互动中赚积分换丰富礼品。海尔社区将有共同爱好、共同r值观的粉丝用户进行聚拢,在平台上对粉丝遇到的产品售后问题进行维护,解决产品设计缺陷可能产生的粉丝流失问题,同时在海尔社区平台上引导粉丝用户进行内容创造,并与核心的粉丝用户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措施以及尊崇体验,带给核心粉丝更高的溢价。

(3)通过给予尊贵特权聚合粉丝

海尔为满足用户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在与用户的沟通时一直将粉丝视为整个品牌的主人;他们不仅仅是海尔产品的使用者,还可能成为海尔产品的开发者、海尔产品价值的传播者。海尔会赋予粉丝特权,例如新品先睹为快、新品试用。

同时,海尔会定期举办线下粉丝同城会和体验活动,只有少部分忠实粉丝才能接到活动邀请。海尔粉丝能享受各种尊贵特权,享有比普通用户更多的购物优惠和服务待遇。

(4)以心理接触引发粉丝的情感共鸣

海尔引发粉丝情感共鸣的心理接触点包括兴奋点、社交点和分享点。海尔目前已在沈阳、郑州、青岛等地建成了多处可视化的互联工厂,互联网工厂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体验的主体。海尔互联工厂的前端是名为“众创汇”的用户交互定制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海尔与用户能够零距离对话,用户可通过多种终端查看产品“诞生”的整个过程,如定制内容、定制下单、订单下线等10个关节性节点,产品生产过程都在用户“掌握”中。海尔用个性化定制来点燃消费者的兴奋点,好的产品好的服务,不用刻意推广,客户也会追着要,正所谓产品自己会跳舞。社交点关键在于让消费者掌握话语权,主导社交话题。2015年4月,海尔冰箱首个美食粉丝娱乐交互平台手机APP--“我是星厨”。使用这一APP的用户可以在线上与参加江苏卫视《星厨驾到》节目的星厨进行互动,也可以展示自己厨艺和通过线上线下粉丝会的形式进行互动交流。海尔通过这一APP,实现用户与用户之间的沟通,满足用户社交需求。此外,要想扩大影响就必须与众人分享。根据美国口碑营销协会的调查,口碑是“最诚实的营销行为,奠基于人们想与亲友、同事分享经验的自然欲望”。产品的兴奋点与社交基因,是“粉丝营销”的内在驱动力。具备这两大元素之后,自然就会触发粉丝的分享。如果说兴奋点与社交点构成产品与服务的人性内容,那么,分享则是基于这些人性内容所反映出来的一种消费行为。

2.海尔粉丝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海尔粉丝营销模式尚未成熟,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以下问题:

专业性不足。让粉丝参与到产品开发中来,为产品更新迭代提供建议可以使产品更加适应市场,能对市场的变化快速反应。但是,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是,粉丝通常不具备产品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很多建议都是凭感官感受提出,没有经过充分的考虑,专业性及可实施性不强;再者,粉丝提出的建议存在个体差异,主观感过强,而且建议过于零碎,往往只侧重与一方面。这需要企业有强大的数据整理及分析能力,快速提炼出共性及有用的观点。

成本难以控制。维护粉丝社群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很高,而且一旦中断就前功尽弃。调动粉丝的积极性,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产品的全流程创意研究中使其成为产品创新的源泉,会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如果企业发展个性化定制的话,就必须对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再者,传统企业粉丝营销所设计的环节比较多,成本自然也高。此外,粉丝营销的效果难以测量,粉丝营销对产品传播、品牌形象提升的作用不能单独用数据表现出来,很难进行有效的成本-收益分析。

粉丝稳定性差。从表面看来,粉丝营销模式是企业进行品牌推广最好的手段,一定基数的粉丝,能保证品牌的利润及传播广度;但是口碑却是难以控制。不可否认,粉丝效应让许多产品具备了先天的市场优势,然而,如果缺乏实质内容和文化内涵,粉丝营销很容易面临泡沫破裂的风险。粉丝行为是一种带有情绪的选择过程,尽管表现出对品牌的强烈粘性,但是,很难进行有效监控。

三、海尔粉丝营销模式的优化措施

粉丝营销是海尔在营销模式方面进行的新探索,希望把粉丝社群打造成一个动态循环体系,并以社群为基本单位,建立后电商时代的共赢共创新平台,加速推进互联网转型。对顾客而言,海尔希望借助粉丝营销,达到从策划、设计开发、开发制造、仓储物流到销售和服务全方位满足客户需求。对企业而言,对内,海尔实施粉丝营销,通过分析用户体验生命周期全方位接触点上的短板和影响因素,实现倒逼企业内部流程、平台、机制、团队和体系不断提升,探索持续满足用户动态个性化体验需求的新模式;对外,海尔希望粉丝营销能为企业积攒一批口碑传播者,一批高粘度用户,为其树立企业形象的同时,保证企业利润的稳定性。

1.情感营销

情感营销就是把消费者个人情感差异和需求作为企业品牌营销战略的核心,通过借助情感包装、情感促销、情感广告、情感口碑、情感设计等策略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海尔投资3000万元拍摄制作的212集动画片《海尔兄弟》可以说是海尔最成功的情感营销,其给海尔树立了正能量、乐于助人、可信赖的形象。《海尔兄弟》影响了一代人,也使观众在看《海尔兄弟》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认可了海尔。2014年,海尔举办《海尔兄弟》新形象创意征集,引起了极大反响。对于很多人来说,海尔不仅是一个品牌,还是年少时的回忆、朋友。海尔有两句流传很广的广告语:“海尔,中国造”结合当时时代背景,打出中国制造的口号,引发国人的爱国情怀及民族自豪感;“真诚到永远”则传达出其注重与消费者情感的交流,建立起与消费者以心换心的关系,增强了消费者对海尔的信任度。海尔以攻心为上,把顾客对海尔的品牌忠诚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上,满足顾客情感上的需求,使之得到心理上的认同,从而产生偏爱,形成一个非海尔不可的忠实客户群。

2.体验营销

体验营销通过看(See)、听(Hear)、用(Use)、参与(Participate)的手段,充分刺激和调动消费者的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ink)、行动(Act)、关联(Relate)等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重新定义、设计的一种思考方式的营销方法。体验营销认为消费者在消费前、消费中和消费后的体验才是购买行为与品牌经营的关键。

海尔注重体验式消费,线下海尔在国美等连锁门店设立“海尔旗舰商品展销中心”、“海尔电器园”形象店等店中店,并且建立海尔品牌店,展示产品的同时,工作人员根据消费者需求向他们介绍产品并让消费者亲自试用。同时海尔不定期举办粉丝同城会,让粉丝零距离接触产品并能够以低于市价购买产品。

线上,海尔社区有一个版块叫“海尔产品体验中心”,用户只需注册海尔社区,就拥有参加海尔用户体验活动的基本资格。用户可以在此申请免费试用产品,只需在试用后提交产品体验报告即可。体验营销可以挖掘出人们心中没有表达出来的潜在需求,刺激购买欲望,同时能使消费者产生信任感和认同感。

3.会员营销

会员营销是一种基于会员管理的营销方法。商家通过将普通顾客变为会员,分析会员消费信息,挖掘顾客的后续消费力汲取终身消费价值,并通过客户转介绍等方式,将一个客户的价值实现最大化。

海尔会员级别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普通会员、1星会员、2星会员、3星会员、4星会员、5星会员。会员等级由海贝数量决定,海贝越多,等级越高,享受到的会员福利及权益越多,如家电保养、延保服务、新品试用。海贝是用户在海尔社区沟通评价、晒单等相关活动给予的奖励,用户可以用海贝兑换奖品、优惠券和抽奖。同时,海尔还通过微信、微博、QQ等社交平台运营粉丝,并从各种渠道招募粉丝参加线下同城会活动。

海尔采用会员营销满足粉丝社交需求,使消费者之间以及消费者与组织者之间存在一种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的结构性关系。会员营销可以稳定老顾客,开发新顾客,例如会员可以以优惠的价格购买产品,这对新顾客的吸引力是很大的;同时会员营销能够促进企业与顾客双向交流,顾客成为会员后,能定期收到商家有关新商品的信息并了解商品信息和商家动态,企业也能及时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以及他们对产品、服务等方面的意见。

4.个性化营销

所谓个性化营销(Personalization Marketing),指企业把对人的关注、人的个性释放及个性需求的满足放在中心地位。为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增强粉丝的参与感与忠诚度,海尔建立、实行网络化360°用户交互体验模式。所谓网络化360°用户交互体验模式,又称i-360TCE(interaction-360°Total Customer Experience),是指借助云交互平台终端用户事先主动参与到企划、设计、制造、送达、营销等全价值链360°每一个节点的交互和评价,通过自经体并联平台生态圈共同创造最佳体验满足网络化用户动态个性化需求,并形成体验持续闭环优化的自运转系统。

简单来说就是,海尔为用户提供交互平台,主动送上1.0方案,粉z参与互动出2.0方案,大家再互动出N.0方案,让粉丝从产品企划阶段就参与交互,再到制造、销售、送达、使用等环节,务求使每一个节点都让用户有最佳体验,让用户定义产品质量。除此之外,2015年海尔建立互联工厂并了支持大规模定制的互联网架构软件平台COSMO及该平台下众创汇、海达源模块的升级。COSMO是一个解决用户和工厂可交互、参与定制的全流程的平台,用户可以向工厂直接发出请求,让他生产自己想要的产品;而众创汇是一个用户交互定制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用户可通过多种终端查看产品诞生的整个过程,如定制内容、定制下单、订单下线等10个关节性节点,产品生产过程都在用户掌握中,用户通过手机端即可与来自全球的设计师、优秀资源进行交互,满足定制需求。

四、Y论与展望

粉丝营销是建立在粉丝对企业产品或品牌的认同基础之上的一种营销方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前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去打造一个品牌的时代已不复存在;而迅速积聚人气的粉丝营销将会成为一种常态。粉丝营销因其实现低成本的高效营销,必将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势头。

海尔粉丝营销模式利用粉丝对其产品拥有的喜欢、关注、信仰等情绪,发展粉丝对海尔的精神信仰与精神服从,建立信任关系。这是海尔粉丝营销模式的成功之处。但是,粉丝营销模式也有其局限性,如何提高顾客参与的专业性、有效控制成本等都是海尔实施粉丝营销模式需要考虑的问题。所以,像海尔这样的传统企业,想要在互联网环境下通过粉丝营销进行转型升级,要充分考虑自身情况,对粉丝营销模式进行辨证思考。

参考文献:

[1]叶开.粉丝经济.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5).5-6.

[2]张嫱.粉丝力量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8).15-18.

[3]蔡骐.社会化网络时代的粉丝经济模式[J].中国青年研究,2015(11):4-11.

[4]彭光辉,李长江.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情感营销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2):128-129.

[5]何静.针对服装行业的会员制营销创新策略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5(5):44-46.

[6]胡坎.把脉企业服务营销发展[J].国内营销,2006(3):24一26.

[7]韩春艳.基于网络消费者心里的营销策略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8.(9):15-20.

[8]张峰,林自葵.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50-60.

[9]冯兵,罗新星,龚克.客户关系的不确定性分析与理性思考[J].技术经济,2006(3):68-70.

[10]管益忻.直逼客户经济最前沿的商业模式--海尔“人单合一”--T模式初解[J].企业研究,2006(8):56-59.

[11]常亚平,刘兴菊,阎俊,张金隆.虚拟社区知识共享之于消费者购买意向的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11(4):86-96.

[12]范钧,顾客参与对顾客满意和顾客公民行为的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1):68-75.

[13]卫海英,杨国亮.企业一顾客互动对品牌信任的影响分析一基于危机预防的视角[J].财贸经济,2011(4):79-84.

[14]徐小龙,黄丹.消费者在虚拟社区中的互动行为分析一以天涯社区的“手机数码”论坛为例[J].营销科学学报,2010(6):42-56.

[15]杨玉兵,胡汉辉.网络结构与知识转移[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2):123-127.

[16]克里斯・罗杰克.名流:关于名人现象的文化研究[M].新世界出版社,2002.25.

相关期刊更多

电影画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陕西省文化厅

人权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时代与思潮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