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毕业设计概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艺术设计 毕业设计 实践性教学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学生学业中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综合运用于实践的过程。在学生的毕业设计环节中要把校内学习的知识同社会中实际的工作保持紧密的一致性。作为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的内容要充分考虑行业、企业的需要,毕业设计的场所也可以有选择性地放在企业中进行,毕业设计的师资可以有选择性地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本文就毕业设计改革的意义、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分析产生毕业设计质量不高问题的原因
1.学生思想动机问题。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设计与就业无关系,在思想上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2.部分教师从思想上对高职院校毕业设计不重视,认为职业院校专科生不是本科生更不是研究生,毕业设计只是走过场,不必有太高的质量。
3.毕业设计选题单一,难以与学生的就业发展密切结合。毕业设计是根据最后的专业方向选择的,但是往往在实践阶段的岗位又和所选的毕业设计无关,这也就造成到最后答辩时“赶”设计,造成毕业设计质量差的后果。
4.以往毕业设计按设计阶段主讲教师集中式教学,指导教师具体指导,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单一;学生集中式设计,学生就设计而设计,为完成任务而设计,缺乏思考,缺乏创新。
5.以往的考核是对整个毕业设计期间学生的学习态度、设计成果、答辩情况的笼统考核,进而评定出优、良、中、差。这种考核方式偏重于答辩,偏重于学生的应变能力,缺乏针对性,没有体现出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设计水平。由于是集中一次考评,学生根本没有改过的机会。此外,更难以控制个别学生抄袭、蒙混过关的现象。
二、毕业设计的改革与探索
(一)改革设计选题,选题多样化,真实化,应用性强做到因材施教
1.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校企合作中开展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教学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修养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科学技术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教师指导与自我社会实践相结合、以自我实践为主的一个教学环节。由于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殊性,一个企业很难容纳几十个学生去顶岗实习,只能分散到各个公司或企业,这就要求我们的设计选题的多样化,因材施教。
2.学生毕业设计选题真实而广泛,应用性强。采取校企合作的教学方式开展毕业设计,变“集中”为“分散”进行,师资由单一变多元。学生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选题,所选题目均为企业实际生产需要的项目,应用性很强,符合学生所学专业方向。例如:衡水老白干集团的“小淡雅”白酒的推广,“十八酒坊”包装的设计,养元集团新标志的设计,衡水腾达房地产腾达新城外观的设计,天玺香颂小区样板房的设计等。
从上述的项目可以看出,所选的题目为相应企业设计、生产、销售实际问题,部分题目是企业技术人员正在研究的技术关键问题;其次,所选的题目与学生的专业方向相关性很好。如此,大大改善了以往的毕业设计中出现的与企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脱节、创新能力不足、现实意义不明显等问题。
(二)优化毕业设计内容,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1.毕业设计与专业课有机结合。近些年专业课门数合并,授课学时削减,学生专业知识不够扎实,而毕业设计是学生大学学习知识的综合应用。将基础课、专业课的学习内容应用适当延伸到设计中,对学生巩固和灵活应用知识必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具体措施即不同设计阶段不同专业课主讲教师结合设计为学生集体授课。
2.毕业设计与实习结合。设计是一项需要经验积累的工作。学生们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但缺乏工程训练和经验。让学生在专业生产实习中获得更多与设计直接相关的感性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实习与设计有机结合同样是提高毕业设计的重要因素。
指导教师应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学生制订一份工作量和难度适当,并符合其今后发展方向的设计任务书;在设计每一阶段详细了解学生设计进程与知识掌握情况,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单独辅导。
(三)改革和完善过程监控和评价体系
建立与完善毕业设计过程监控制度,过程监控包括学生平时表现、不同设计阶段设计进度检查制度、不同设计阶段学生设计质量考核制度等。在最终的考核过程对毕业设计和答辩采取严格的评分体系。
在企业中负责该项目的专业技师评分占30%,①根据学生在企业中的综合表现占10%。②在项目的完成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团队合作精神占10%。③毕业设计最终作品展示占10%。校内的专业指导教师评分占30%,①各个阶段毕业设计进展的情况和教师的沟通解决能力的体现占10%。②专业知识在毕业设计中综合体现占10%。③设计作品最终的效果占10%。答辩的评委组根据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和答辩进行评分,占40%,①设计作品的创意。②设计作品的制作。③设计作品的颜色。④设计作品的版式设计。⑤答辩时和评委的沟通能力和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客观的评分。
通过毕业设计的改革完善整体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培养出跟进时代要求、符合市场需求标准的专业性人才。建设好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同时,可根据专业特色与地方企业、用人单位长期友好合作,以达成双赢的机制。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
高职教育最终的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课程全面结束前都要进行毕业设计,这是对学生高职阶段学习成果的综合检验,也是培养提高学生把理论知识的储备转化成工程实际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从笔者多年的从教经验来看,高职教育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业的毕业设计存在着诸多问题,对于高职教育质量的保证和人才能力的提升十分不利。
1.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受时间限制,毕业设计深度不够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安排在第五个学期,并且学生在完成两个月的课程学习之后才能开始进行毕业设计,学生还要兼顾就业应聘等事项,用于毕业设计的精力和时间被迫减少,导致学生应付心理严重。通常,学生毕业设计前期准备工作主要有:选择设计题目,对设计任务、目的及要求做到全面、详细的掌握;广泛搜集设计所需的素材和资料;制定设计进度规划表。而紧张有限的设计时间以及其他事件的干扰致使学生从开题立意,到资料查找,到整体思路规划,到设计实施过程以及最终形成设计成果的每个环节都处于仓促忙乱、精力难以集中的不良状态,毕业设计的广度以及深度也就难以满足教学要求[1]。
1.2对毕业设计过程的管理力度不够
我院高职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一般都是几名老师同时管理或者指导一个班级级毕业设计不同阶段的任务,指导老师在辅助学生毕业设计的同时还有其他的有教学任务及科研任务在身,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通常只在学生有疑问或者有困难的时候给以简单指导和必要的帮助,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律性,甚至最终的毕业答辩等评价机制也存在漏洞,学生在缺乏必要的管控和约束下,毕业设计进度滞后、抄袭以及突击应付等现象极为严重。
1.3内容陈旧,缺乏新意
有些高职院校在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安排毕业设计任务时,使用的设计资料及图纸往往是连续几届都不变,缺乏新意、资料陈旧、选题范围受限等因素很多,而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规范规程的不断更新,毕业设计成果与工程实际存在一定的差距,与毕业设计的教学目的相去甚远。
2.解决方法
2.1高职院校要合理安排毕业设计的时间
以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毕业设计基本训练任务分四个阶段:在进行毕业设计前给学生提供一套完整的建筑、结构施工图及毕业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第一阶段:施工图识图(1周)。熟悉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了解工程概况,掌握图纸会审的基本要求;第二阶段:施工图预算(3周)。完成工程量清单报价表一份。第三阶段:施工组织设计(4周),按毕业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的要求完成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第四阶段:毕业设计成果整理及答辩和评价。由此,在毕业设计中应遵循以下教学步骤:
2.1.1教师在在毕业设计开始之前就着手进行动员,详细说明设计目的、要求、大致进度安排以及最终的评判标准等;
2.1.2正式布置毕业设计的课题及任务;
2.1.3学生明确各自承担的设计任务以及自身的具体进度计划;
2.1.4过程汇报,学生在每一阶段结束时要给老师汇报完成情况,老师及时对学生的过程成果作出评价,并给以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2.1.5答辩和评价。
2.2优化毕业设计课题
课题选择是毕业设计的首要环节,课题设置的合理性直接影响设计成果的质量。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要着重考虑:
2.2.1适应教学目标、教学大纲以及人才培养计划的需求;
2.2.2优先选择与社会时展联系紧密的课题,比如企业厂房、民用建筑以及办公、教学楼、住宅等,课题难度适中且涵盖知识点较多,需要注意的是,设计要求及评判标准的制定应该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实际能力水平出发,不能过易也不能过难;
2.2.3兼顾就业需求,把毕业设计的课题与就业市场中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有机集合,有意识地消除学生书本理论与工作实际之间的距离感[2]。
2.3完善健全答辩及成绩评定机制
毕业答辩以及成绩评定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比毕业设计过程要重要的多,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邀请企业专家担任,提高答辩的公开性和公平性,以此促使学生加强对毕业答辩的重视程度,打消投机取巧和蒙混过关的心理,进而促使学生更加认真、负责地完成毕业设计;另一方面,在制定详细的打分标准和实施细则时,要充分考虑教学实际、课题难易程度、学生知识水平等,负责打分的答辩委员会要对实际打分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意见进行讨论和统一,保障评判结果的公正性。
参考文献:
[1]鄢维峰.浅谈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于顶岗实习过程的毕业设计改革[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8):62-63.
关 键 词:艺术设计专业 改革 完善 教学计划
近年来,我国高等艺术教育飞速发展,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人才市场需要大量与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的从业人员,为艺术教育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在大规模迅速发展的背后,教育界不能不关注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质量: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多年不变,教学研讨太少,对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改革重视不够,造成课程结构不合理,人才培养模式落后。因此,加强艺术设计学科建设,适时修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计划,完善课程体系将会为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高校应提升自身教育资源,调整专业结构,拓展专业方向
1999年以来的全国高校扩招,受到考生及家长的普遍认可,艺术类考生尤显优越,但规模扩大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具体而实际的问题。从近几年一些高校为求学科齐全而设立了艺术设计专业来看,有的院校借助综合大学的品牌优势增加了艺术设计专业,艺术设计专业较少的硬件投入、高额地收取学费也是促使部分高校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多数学校以为有学校的牌子,招生就不存在问题,却很少考虑专业自身的实际水平;艺术设计专业热衷于上层次,存在盲目性,缺少对专业的调研。如何在扩大招生的同时保证教学质量,在学科专业发展的同时调整专业结构成为艺术设计专业发展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笔者认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科的发展要准确定位,科学统筹规划,应根据高校自身师资及教学条件,尽力挖掘各自的潜力,以国家本科专业目录为框架,发展各有特色的专业方向课程。教育界专家们认为,高校发展的关键是学科建设,单纯意义上的规模扩大并非高校扩招的本意,质与量并重才能从根本上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很多院校已经认识到这一点,无论是艺术院校,还是综合类大学内设立的艺术院系,都在提高自身综合实力的同时反复调整学科专业的设置。如有的院校大量引进国外留学人员和边缘学科的专业教师,发展有特色的专业方向,一些院校与国外相关机构合作创办了国内一流的动画、数码艺术等专业或专业方向,它们的特色是既具有艺术特征又与高科技密切相关,适合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值得一提的是,有些院系在人员师资和教学条件不足的情况下,盲目开设此类专业方向,以牺牲学生培养质量为代价,这是极不负责任的。拓展热门专业、特色专业、打造品牌专业必须有严格的师资保障、优良的教学环境与设施、合理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因此一些高校针对教学质量的问题,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采取了如外派教师进修学习,奖励教学量大、科研多的教师,压缩教学总量等方法。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质量,缓解了教师不足的问题,同时学校加强教学条件、环境和资源的研究与管理,不断调整专业课程结构,从被动的教学管理中寻找主动性,在整合学科专业优势、拓展专业学科、探索新的艺术教学模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适时改革课程设置是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关键
高校艺术类考生文化课成绩普遍偏低,艺术设计专业考生也不例外,一些学习成绩平平的考生在报考文理科无望的情况下,突击学习艺术,虽然考入大学但因缺乏艺术天赋而缺少求学兴趣。近年的扩招更增强了此类现象的大幅度增长,当然,我们不能单纯以生源的考试成绩来判断这个学科的发展,但生源质量是高等教育的基础,特别是对今后的艺术设计工作者,既要求他们具有艺术表现和艺术实践的能力,还要求他们具备相应的科学精神、人文素质和艺术创新能力。所以要求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文化层次不应该比其他学科低,而应该更高一些。那么对于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学科来说,经常性地进行教学研究活动、调整教学计划、优化课程布局,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质量大有益处。很多高校采用了加强学生理论教育,尝试学分制教学模式等方法,使艺术设计教育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学生更加完整的知识平台。就美国洛杉矶艺术中心的设计学院的学生而言,修完130学分才可毕业,其中理论课占45学分,理论课的设置不仅是把设计观念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达到设计教育的最高目标——培养有思想文化境界、懂得社会和市场经济的高素质设计人才。学分制管理在某些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已正式实施,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管理模式的一种改变,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它需要教学实践中的许多环节,如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手段等的改革,其追求的目标是“淡化专业、突出课程”,使学生通过课程的自行选择,建构起个人的知识结构和各不相同的专业素质。学分制的实践有利于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自我塑造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教育工作者在调整课程设置构成时,不只注重某种专门知识和设计技术的传授,而是拓展对课程创造性的认识,打破小专业课之间的壁垒,努力拆除专业间人为的樊篱,加强课程结构与设置的逻辑建构的合理性,通过适时的调整课程设置,让学生在学好原有专业技能的同时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和技能范围,更好地适应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
三、完善课程体系,使之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是艺术设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毕业设计;暑期实践;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6SJD760070)。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5-0037-01
建筑系的整个教学过程由各个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构成,由浅入深、由简到繁,每个阶段都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实践表达能力的培养。毕业设计不是整个设计生涯的终结,而是毕业生就业或者读研深造的过渡,应该渡过的一个纽带阶段。五年制的建筑学毕业设计课程安排大多是一个学年,从大四下学期有完整的半个学年进行毕业实习。但是四年制的必须将前四年的大部分课程压缩至三年,且最后一年既要完成实习又要搞定毕业设计和就业问题,因此真正投入毕业设计的时间仅为半年不到的时间。这个在时间分配上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一来实习时间过短,二来毕业设计的安排也过于紧张。因此经过三年的教学工作,笔者欲就该问题提出个人的思考。
一、毕业设计和暑期实践教学现阶段暴露出的问题
为期一个学年的教学安排,自大四前的暑期开始直至十月份的教学安排都是暑期实践,该阶段为毕业实习阶段,目前的实习效果不是特别理想,主要有如下的问题:一来四年制的院校建筑学学生大比例会选择考研来提升自己,那么备考时间和实习时间产生严重的冲突,致使他们在该阶段重心都在备考上,暑期实践只是个幌子,为了达到学校的教学要求顺利毕业而已;二来实习时间过短,一般好点的设计院对实习生有一定的要求,最主要实习时间不能短于三个月,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自己找理想的实习单位也较为困难;三来学生实习过于分散,校内指导教师数量有限,所以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和跟踪很难到位,管理困难,最后仅通过答辩和提交实习报告、实习图纸的方式来考核,考核太过程序化,实习效果未达到教学目标真正的要求。
毕业设计是从本学年十二月份开始到次年五月份,但是十二月底是选题阶段,目前大部分院校都采取民主互选制度,但是从选题结束到次年三月份学生都是处于一个闲置状态,一般学生真正投入毕设的时间仅有三个月时间,还要排除中间找工作面试等奔波的时间。
二、毕业设计和暑期实践教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1.教学计划的更正
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四年制与五年制的时间差异的问题,不能完全照搬五年制的教学进度安排,对于部分课程应予以提前,如毕业实习,不一定只有这种毕业生最后阶段实习安排,鉴于时间紧任务重的现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安排,学生可以将实习时间融入到每个可能的暑期或者寒假等时间较长的假期,从低年级就开始抓起,那么每位学生可以安排一个指导教师,只要他们有实习意愿或者有实习时间都可以记入最终的实习效果考核中,尤其针对计划考研的同学,可以提前和指导教师商量可行的实习计划。对于毕业设计整个进程也应予以提前,在教学计划中予以灵活化,不能单一标准进行考核。
2.加强过程考核
教学目标不光只关注最终的教学效果,每个过程阶段中学生的进步也是一个考核重点,尤其对于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这两个耗时较长的课程来说,更要加强过程考核的力度,可以通过一些相应的考核指标,分前中后期,如过程成果、交流记录、实习日志等,并且组织小组成员定期进行检查、以茶座的方式进行过程交流,提出每个过程中的大的质量要求,强化过程导向性。
3.明确指导教师的职责
校内指导教师在整个实习及毕业设计的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要落实指导教师的职责,要做好校内校外的交流与合作,对学生的管理实行严格管理、区别对待,对于不同学生的特殊性也要予以特殊考虑。校内指导教师团队要有个领头羊,综合业务水平较佳,能带动其他教师更好的落实自己的职责,并做好监督表率工作。
4.将毕业设计与暑期实践相结合
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是保证整个本科生教学质量的重要阶段,其目标导向都是一致的,因此可考虑摒弃以往完全割裂的教学模式,将这两个过程融合一体,合为一个阶段来展开。如毕业设计选题不再是教师指定,而是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或者实习阶段的实际课题来开展设计研究工作,指导过程可以更加多元化、丰富化,利用现代的科技通讯手段校内外指导教师联合培养,这样既可以延长毕业实习的时间,学生能在毕业实习的过程当中做好毕业设计工作,能将设计的成果转化为实习内容,也可以使得毕业设计更具实践的色彩。
三、毕业设计和暑期实践教学教学改革的意义
1.有助于拓宽学生就业机会
将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相互结合,加强校企合作,延长实习时间,可以让学生与实习单位有更多的适应期,更能体现个人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将意向的实习单位作为“准就业”的单位,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兴趣解决设计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升实践能力,同时也更能逐步与设计院、设计公司等建立起较好的合作机制,可以拓展实习基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有助于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学的每个阶段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是建筑学学生学习最后的阶段该经历的,对于四年制建筑专业毕竟时间较短,通过融合能更高效的提升时间利用率,更能达到毕业设计的教学目的。
3.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毕业设计和实习不同于其它课程设计,是开放式管理,学生不再拘泥于校园,更要求指导教师有较强的责任心,能和企业校外指导教师取得较好的沟通,协同做好指导工作。实践需要与时俱进,需要指导教师紧跟时代步伐,掌握前沿知识,及时更新知识,提升专业素养,因此指导教师也要不断地学习,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校企合作的学生毕业设计选题是结合实际项目的课题,所以指导过程中要跟进设计进度,协助学生解决设计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这个不光是教学过程,同时也是自我学习提升的过程,更能促进教师脱离课本,投入实际。同时指导过程中也能培养一个教师的责任感,为其教学素养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杨湘东,李雪華,倪欣,建筑类院校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
[2]吴巍,祁焱华,王红英.建筑类专业毕业设计环节中校企合作的实践研究[J].设计艺术研究.2012(04).
[3]特伦斯·科瑞,刘己舟,何坤,程昆.建筑系本科五年级毕业设计课的教学方法及其理论研究[J].建筑教育.2014(08).
一、毕业设计概述
现代社会要求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设计实践能力作为培养目标。创新意识是从事专业设计工作的活力与动力,设计实践能力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立足社会、成长成才的必备素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任何一个教学环节都应该落实这一基本原则,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也不例外,要对学生进行就业前的强化综合训练,加大课程改革力度,科学组织、规划毕业设计教学,全面而系统地训练、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在毕业设计环节,高校要指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全程指导,从专业考察、市场调研、课题选定、设计方案优化,到设计作品的制作与毕业设计报告书的撰写,再到作品的展览答辩与企业人才招聘会,直至把毕业生送入社会实现就业。在整个毕业设计环节,高校要融应用性与创新性于一体,保证该环节的实际教学效果,为毕业生满足社会的需要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二、指导教师的教学观念创新
教育部明确要求高等学校要深化教育改革,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充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创业,不断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这就要求教师与时俱进,创新教学观念,适应新形势,满足新要求,以教育观念的新突破带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突破,要探索毕业设计环节中的创新创业教育,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把创新思想转化为学生的设计实践活动。教师要以项目课题为中心,围绕项目课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觉进入创造状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教师在毕业设计环节可以增设实践课程,在校内外建立艺术设计工作室,在企业建立实践实习基地,搭建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平台,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成功运用到设计实践中。教师在毕业设计环节可以让学生走出校门开展调研,根据毕业设计的要求,带领学生到企业或市场中搜集第一手资料,让学生深入一线,参与设计全程,进行实兵演练,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改变纸上谈兵的现状,使学生从事的设计活动逐步贴近专业、贴近市场、贴近社会,与企业、市场实现无缝对接,实现“零距离”就业。
三、学生的参与方式创新
毕业设计通常有选题、设计、展示三大阶段,可形象地描述为“想设计”“做设计”“秀设计”。选题是一个大课题,围绕大课题衍生出相关的子课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与爱好选择参与方式,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协同参与。从设计构思到实物制作,都能体现创新精神和原创设计。具有不同专业技能的学生都可以融入创新、创业意识,开展协同创作,增强毕业设计的专业性和规模性。毕业设计作品有创意型作品和市场型作品。在创意型作品设计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设计主题,主题确定后,学生就要用专业手段进行设计,使设计体现专业特色,体现学生对专业的深层认识和理解。如,装潢设计专业的创意型作品就是用包装、广告等设计手法,运用创意理念设计出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新形式,让人们对包装设计产生新鲜感。创意型作品包含专业设计表现、材料运用表现和展示策划表现三方面内容,学生对此兴趣浓厚,设计积极性空前高涨,学生的毕业作品也得到了较好的社会评价。在进行市场型作品设计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承接企业委托的设计项目,并且能够圆满完成设计任务。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要与学生形成一个团队,各位成员都要有团队意识、大局意识,相互合作,每位学生都要按照要求开展项目设计,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不断优化设计方案,组织设计团队集中讨论设计方案,组织学生到企业、设计博览会现场考察,征求企业家、专业设计师的意见和建议,把设计创意转化成实物产品。
四、作品的展示模式创新
毕业作品的展示是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特色,过去高校在展示学生毕业设计作品时,大多按照毕业设计主题进行布展,在学校规定的区域内进行展示。但是,这种展示是静态的、单向的,没有和社会产生互动,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在,采用“创意市集”作品展示模式,展示的作品多为学生原创,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这种展示模式既可以展示学生的设计作品,也可以销售学生的设计作品,实现企业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这种展示模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创作激情,也能提高学生毕业设计作品的质量。“创意市集”作品展示模式在当前创新、创业发展趋势下,无疑是高校在毕业设计环节促进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有益探索。改革毕业设计环节中的答辩模式,成立答辩考评委员会,成员由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企业家、专家教授、行业协会领导共同组成,学生在自己的设计作品展位前进行答辩,答辩考评委员会对学生的设计方案、模型实物、设计报告进行全方位评价。毕业设计答辩通过后再举办毕业设计作品汇报展和企业人才招聘会,让行业、企业和学生之间相互了解,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结语
新时期,高速发展的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必须与时俱进,创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在毕业设计环节,高校必须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切合社会的实际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毕业生满足社会需要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高技能的艺术设计人才。课题项目:省教研项目“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环节与创新模式探讨”,编号:JYX12038。
参考文献:
[1]杜鹏.高校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整合与创新.艺术百家,2013(4).
[2]吴振韩.虚华的背后——从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展谈起.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0(1).
[3]薛燕妮.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新思路.艺术教育,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