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战略的制定方法

企业战略的制定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战略的制定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战略的制定方法

企业战略的制定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企业战略;财务战略;财务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2-0-01

引言

在我国经济全球化浪潮下,只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好企业财务战略,才可以降低企业生存风险,对不同类型的企业以及在不同阶段的企业,只有明确其自身企业战略与财务战略的关系,才可以有效形成其自身企业经营活动的总谋略,带动企业发展。以下就将探讨财务中的企业战略以及企业中的财务战略,分析二者的关系以及之于企业财务战略中的地位。

一、企业战略与财务战略介绍

(一)什么是企业战略

在企业发展中,企业战略就是为实现企业的长期经营目标,而在协调外部发展环境相协调的基础上,整合企业内部的所有有效资源,从而形成合理的规划措施,以便企业将来能够更好的发展。企业战略一般会具有整体性、宏观性以及长期性,是企业为了长久的经济发展而制定的计划,企业为降低风险才会采取的计划措施。

(二)什么是财务战略

企业中的财务战略,是企业为了落实财务战略,也就是一方面为资金投入给予一定的风险支持,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支持体系来获得政府资助,包括财政补贴、无偿资助以及税收减免等国家政策。企业的财务战略也是为企业谋求有效的资金流动以及增强企业财务竞争优势,实现企业战略的基础,财务战略在企业战略的执行过程中起到谋划作用[1]。财务战略属于企业战略的子战略,财务战略的重点就是谋划企业资金流动的长期均衡,财务战略在企业战略中,是与生产战略、研发战略、营销战略以及人力资源开发并列的职能战略。

(三)企业战略同财务战略的关系

在一个企业的发展中,企业战略与财务战略之间,不仅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其二者之间还有共生相辅的关系[2]。首先,在企业中企业战略对财务战略是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这是因为企业内财务战略不仅会对企业战略以及子战略都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而且在企业发展中,企业内的财务战略还会对企业战略以及其它的职能子战略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对于企业的财务战略中,其关注的重点应该是营业的现金流的状况,而对于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又首先会考虑财务中的营业收入以及利润规模。

二、浅析财务中的企业战略

利用企业战略去支持财务管理的行为,以及在财务管理中融入战略管理的思想,都可以被理解为财务中的企业战略。在财务中的企业战略中,主要会强调财务战略的“相对独立性”,在企业战略中,财务战略会因货币的独立、资金的有限以及企业对现金流的关注度等,这些都具有相对独立的特性[3]。在企业战略中,由于企业活动的多重属性,因此有时候很难区分在财务活动同非财务活动之间的关联,就是使得财务同企业战略在相互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从企业的财务管理角度,企业内的财务活动又存在着“战略性”高度,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关联,财务战略在企业的长期发展中有重大的影响。财务战略在企业的管理中,间接的关系到企业战略的地位,企业战略的实施与企业的财务也有密切的联系,财务目标与企业战略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但是企业中的财务管理又时刻影响企业战略的实施及执行。

三、整合视角之下的企业财务战略

企业的财务与战略是共生相辅的,且中财务战略就是战略与财务的结合,是二者的渗透以及融合。在企业的发展中,对于是重视战略还是重视财务这个问题,需要对现实情况进行分析之后才能确定,对于任何类型的企业战略,其中的财务战略都是其物质一面的重点,是企业战略的价值管理形式。在整合视角下,企业的财务战略中财务同战略之间是共生相辅的:首先,在企业发展中,企业的目标同财务目标之间具有同质性,可以用企业目标去引导企业战略,也可以用财务目标去引导财务战略。其次就是财务战略具有可分辨性,企业经营管理中,财务战略的实质就是对财务的规划以及预测管理,企业在投放资金中一般都与财务决策相关。还有就是在企业发展中,对于财务战略同业务战略之间,还具有相互支持性,对于财务战略中的资金投放与筹集,遮羞都与企业的财务战略紧密关联,关系到企业在发展中的竞争优势。

四、未来企业财务战略的发展方向

对于企业财务战略概念作为一个新兴概念,财务战略不仅具有全局性,还具有系统性与时期性,且企业财务战略中,不论是对于财务中的企业战略,还是对于企业中的财务战略,都具有一定的共生相辅特性,二者之间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企业战略的发展就是对于财务战略的外延,而且企业中的目标导向就是对财务战略的界定,企业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财务战略,且企业战略中侧重点的偏差也会到财务战略发生动态转变,影响企业的财务战略。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中,在财务战略制定以及规划阶段,就要先确定好企业的生命周期以及企业的发展状况,以提升企业财务战略的实用价值。在企业的财务战略规划中,应融入全面的预算战略预算管理,以提高企业财务战略制定中财务战略的重要性。在财务战略管理学中,对于财务管理基本按财务管理中循环来进行安排的,将财务战略中的内容集中在财务的规划以及预测中,约束企业中的财务分析;而对于企业的战略制定,就是分析企业财务的可增长潜力以及财务受约束的因素。

五、实施企业财务战略的完善措施

在当前企业的财务战略中,由于企业对财务战略管理意识淡薄,缺乏财务激励机制以及针对不能全面落实财务战略的状况,只有完善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确保企业整个财务战略的实施,才可以使企业的发展更加长远。

(一)完善企业内的财务激励机制

完善在当前企业中的财务激励机制,在企业财务战略中,可以把股票期权制同结构工资制相互结合起来,并坚持公平原则,可以提高企业内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生产效率。

(二)制定合理的业绩衡量标准

在企业财务战略实施中,应该根据传统传统业绩衡量标准中的市场份额、产值以及产量等指标,制定合理的衡量标准,补充传统业绩衡量指标中的不足。

(三)提高财务战略中的合作意识

对于企业的财务战略中,针对财务问题,应该强化竞争中的战略意识,统筹兼顾,以使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四)促进财务与战略之间的共生相辅

财务战略同企业战略之间,有着共生相辅性,因此在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中,不免会涉及到企业战略制定中的内容,因此在实际的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中,将二者相结合,可以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在企业中进行财务战略的同时,应明确企业战略与财务战略的关系,能够将财务战略和企业战略紧密结合,随市场的变化而适时做出战略调整,,企业都要制定出合理的且符合企业战略目标的财务战略,科学合理管理好企业财务战略,降低财务风险,促进企业将来可以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月欣.关于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有关问题的探讨[J].辽宁财专学报,2012,07(18):41-42.

[2]苗振亚.从战略管理会计角度谈企业集团预算模式[J].重庆商学院学报,2011,14(12):76-77.

企业战略的制定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评价

一、企业战略评价系统的构建

1.获取信息。

获取信息是信息处理的第一步,获取信息的可靠性对信息加工后的作用有重大影响。来自企业内外的信息其各自存在形式分布不同,因此获取方式亦不同,下面我们对企业外部信息的取得和内部信息的取得分别加以讨论。企业外部信息的分布情况,企业无法控制其变化,要获取企业外部信息必须进行专门的调查和监控。对企业外部信息的收集应主要以市场信息为主。

2.信息的加工。

信息的加工一方面指对已取得的信息进行趋势预测,另一方面指战略信息的评价。这些加工过的信息才是战略评价系统的输出信息。首先,对比分析方法。对比分析法又称比较分析法。这种方法是将两个有关的可比较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它是评价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其作用在于揭示客观存在的差距,发现问题;其次,因素分析方法。因素分析法,也称连环代替法。它是分析决定或影响事物变动的各个因素及其影响的方向和程度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在多因素影响某项指标的情况下,假定其他几个因素不变,依次变动一个因素,从而测定其变动因素对该指标的影响程度;再次,比率分析方法。比率是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的相对数,比率分析法是计算各指标的相对数,比较各种比率的一种分析方法,常用的方法有结构比率法、趋势比例法和相关比率分析法三种。

二、企业战略评价的相关内容

1.审查企业战略的根据。

审查企业战略的根据就是企业战略得以成立的理由。由于企业得以成立的理由是以企业内、外关键战略因素为基础,扬长避短为原则而取得的。因此,关键战略因素的审查即为企业战略根据的审查的实质。在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关键战略因素会发生变化是必然的,当这种变化使战略失去赖以存在的基础,企业战略的实施必将受挫,企业只有及时调整转换战略才能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或减少损失。

2.评价战略实施的表现。

企业战略是通过安排计划、制定目标来实施的,计划目标完成的情况又受许多变化的因素影响而有所偏差,因此高层管理者必须在实施中用一套指标来评价企业战略的实施情况。指标的数目要适当,要有主有次全面反映。有限的指标数目就要求指标要有重点,但重点指标在不同战略中各不相同,应很好把握。适当的指标数目也有利于评价和控制,减少控制评价过程的费用。

3.分析企业与环境的关系。

处于企业任务环境中的许多利益相关者十分关心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绩效。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并用各自的标准来衡量企业的表现。

费瑞曼建议,高层管理人员应该根据每一类利益相关者利益的要求来全面测定企业表现,从而使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保持良好的关系。

三、企业经营战略的控制

1.优化企业经营战略的控制方式。

对企业战略实施控制,主要是运用控制论中的平衡偏差原理,所谓平衡偏差原理,就是依靠平衡效益的实际值与所需的标准水平的偏差进行调节和控制,反馈是实施控制的基本手段。在实施控制的过程中,反馈可分为前馈和后馈两种:前馈是指提前检测,提早获得信息,对企业经营活动某一环节进行提前控制;后馈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被控对象进行检测,及时获得信息来实施调节控制。

首先,完善事前控制方式。事前控制方式是指对企业中某一事物,在其活动前进行调节控制的一种方式。如产品投产对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的有关影响因素所进行的控制。它是利用前馈信息实行控制的方式,其重点放在事前决策和计划上,即行动之前根据企业经营活动的各种预测和环境资料等前馈信息,拟订出不同的可行方案,从中进行优选,然后依此控制

其次,优化战略实施的控制方式。战略实施中的控制方式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控制方式,是指对企业战略执行活动及其过程的某一事物变换的现场控制方式。它是利用反馈信息来实行调节控制的方式,其重点放在对发生的行动效果及其形成过程的经常监督和调整上,即通过战略评价系统及时把被控对象的输出与控制标准进行比较,提出纠正偏差的行为措施,不断消除行动效果偏离既定标准的现象,确保控制目标的实现。

2.完善企业动态过程的控制。

战略控制既重要又难以捉摸,而能够仔细考虑保持战略有计划并按部就班的实施这个问题的公司则屈指可数。控制战略实施的确不容易:(1)紧迫的短期问题总是使人无法专心于战略。战略的期限假设有的话,似乎不如必须在下星期前完成的任务那样紧迫;(2)需要改变现行战略的信号往往易于忽略;(3)战略本身需要修改。这个流动目标使成功与失败模糊不清,而且这种无力的警告只能更加说明系统控制的必要。要实现有目的监督,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不使这种监督脱离正轨才能坚持下去。 跟踪控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管理战略行动的实用办法。一般情况下有四种方式:监测战略推进的进展;监视主要外部变化因素;在一个阶段或紧急情况下进行全面评审;最后是保持战略管理过程的完整性。这些措施一旦施行,既可以维持某种一致同意的进程,又可以及时的调整该过程。没有这样的控制,战略行动就将错失良机。

首先,监测战略推进的进展。战略实施的行动线分布在一系列具体的、局部的规划和活动中。每一项战略推进,都应分成几步,对于要长期执行的步骤,应制定详尽的规划;其次,监视关键的外部变化因素。各项战略都是根据假设(预计)的背景制定的,人们会有意无意的做出有关未来需求、技术、价格、政府条令、竞争以及一系列其他外界变化因素的假设。这些假设是制定计划的前提,企业战略大体上就是根据这些预计条件设计出来的;再次,进行全面评审。战略控制中的跟踪概念要求对新的条件具有适应性,这种动态调整是战略本质的一部分。因此控制系统必须有可能根据最新的发展重新估价计划的进展,阶段评审的目的就在于此。

总之,企业经营战略理论的产生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现实要求,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企业战略管理者为企业选择了最佳战略,并且为战略的实施安排了周密的计划,将全局战略分解为各职能战略去具体实施。企业的战略管理为日常管理指明方向和范围,日常管理是战略管理的基础和具体化,因此战略管理的实施只能通过日常管理来贯彻、体现。

参考文献:

[1]傅传莹.浅议企业经营战略[J].河南石油,1998年第6期.

[2]李文明,陈晶璞.中国企业经营战略浅析[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8期.

企业战略的制定方法范文第3篇

企业战略的实施离不开有效的项目管理,而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也离不开科学的企业战略,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企业战略统领全局,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具有指导性、发展性、和计划性的特点。项目管理在建立、发展、实施的过程中与企业战略相辅相成,在项目全过程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等活动,都与企业自身发展战略规划部署一致。项目管理在公司战略理论中的最大意义在于公司战略实施方面。公司战略理论不断发展,企业越来越注重战略的实施,如果战略不能有效实施,战略本身就毫无意义。许多论述公司战略的书籍和文章将战略制定与战略实施分开研究,这是不科学的。项目是企业变革的发动机,项目带来新产品,提供新服务,建立新工厂,安装新设备。项目的实施可以改善企业的基础设施,为企业配置新的系统使企业不断更新。企业实施战略的过程中任何的变革都具体表现为项目。企业战略最具体的表述之一是项目组合,项目组合实现了战略规划向战略实现的转变。因此,项目管理与公司战略在企业中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首先,成功的项目管理离不开企业的竞争战略,有效的竞争能够刺激项目不断改革与创新,从而得到发展与壮大;其次,项目管理的方式和途径离不开企业的营销战略,只有最适合的营销战略才能够最大程度地节省项目管理成本与时间,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第三,项目管理与企业战略是相互作用的关系,项目的选择与实施离不开企业的发展战略,而企业的发展战略也是多个项目的长期整合方向,单个项目对企业战略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企业的发展战略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企业项目选择的影响,二者之间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第四,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完成离不开企业的品牌发展战略,企业品牌就是企业形象、理念和文化的综合展示,是企业发展的灵魂,项目管理实施者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品牌战略的重要性。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有效提升员工精神面貌,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状态,从而对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产生积极影响。企业的管理者尤其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深刻体会企业文化,为员工做好表率,做好项目管理工作;第五,企业项目管理团队离不开企业的人才培养战略,人才是做好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项目管理团队需要各个专业的人才,这要求企业具有完善的人才培养战略,在企业实施项目需要吸纳人才参与时,保证高素质人才供应。

二、项目管理在企业战略中的重要性

项目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新型管理模式,在当今社会发展环境中具有较大优势,被企业广泛采用,对促进企业战略目标达成。项目管理作为一种新理念、新模式,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是一种符合企业战略目标的管理方法,无论是领导决策者还是基层员工,都是项目管理的参与者。同时,项目管理作为一种以项目为基础的新兴企业组织模式,更加需要企业完善、系统、科学的战略管理。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更好的服务于企业战略发展,需要利用系统思维方法,不断研究与完善项目管理方法,将项目管理方法与企业战略有机结合。战略实施是贯彻执行既定战略规划的各项活动的总称,是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实施是利用企业资源,在战略规定时间内,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过程。战略管理的研究在国内外都比较多,但针对战略实施的研究较少,多数论述大同小异,就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运用情况来看,自成体系的战略实施方法主要是基于平衡记分卡的战略实施。企业战略实施在具有独一性、长期性、开创性,在实施过程无法照搬前人经验,是非标准化的,战略实施的结果很难用精确的数字来衡量。企业战略是企业发展的方向和指导原则,要把战略变成现实,就要求企业树立项目化理念,将企业项目活动与企业战略发展相关联,从战略角度考虑企业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最终实现企业自身的发展。

三、项目管理在企业战略中的应用

项目管理在企业战略目标完成中的重要作用已经逐渐得到了认可,并得到了大量应用,但是将项目管理科学、合理的应用于企业战略中的方法还不够完善,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与进步,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建议。

1.充分认识到项目管理在企业战略中的重要性

部分企业在制定企业战略的过程中并没有认识到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制约了项目管理的作用。企业应该积极引进先进管理理念,改变传统落后的管理思想,充分发挥先进管理理念的作用,从企业实际发展状况出发,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制定详细的项目管理方法,有效解决企业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2.结合企业战略目标选择适合的项目管理方法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各类中小型企业层出不穷,企业数量的增加加剧了企业发展的竞争,市场环境日益激烈,企业发展面临全新挑战。企业生存发展问题严重,大多数企业的生命力较为薄弱,无法承受激烈的市场竞争。而针对企业管理给出的的方法越来越多,导致部分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管理方法。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规模、资金状况、未来发展规划都有差异,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战略目标出发,灵活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项目,形成项目组合,并对组合中的每个项目进行识别、评估、分析,优化资源组合、合理配置,通过项目组合的实施完成企业战略实施全过程,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当一个企业确定了战略目标,并决定采用项目管理为核心模式来管理公司时,这种分阶段的项目战略实施管理方法能帮助公司决策层决定适于公司战略的项目组合,并有效地进行战略实施,达到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目的。

3.科学、准确地选择适合的企业项目

企业应用项目管理方法时,首先要进行项目识别,科学、准确地选择适合企业的项目,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服务。项目识别是企业决策者对项目产生大概判断,进而对这一提议进行项目评估,一般项目评估的标准有四个,即项目可行性、与企业战略目标相关性、风险性以及时间的紧迫性。目前企业中比较常用的项目评估方法是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通过确定企业自身的优势、劣势、机会以及威胁,结合实际情况,将企业的内外部资源与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评估合格之后进行项目分析,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预测,并提供相应解决方案,包括项目实施进度,各项成本的控制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需的专业技术等,一般采用5M分析法,即鱼骨图分析法。项目实施包含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两个部分,企业在对项目进行了识别、评估和分析后,对实施项目与否做出决定,通过制定一系列的项目管理决定方案,制定具体应对措施,根据具体的发展方案采取策略、解决问题。一旦决定项目实施,制定计划应当作为项目实施的首要步骤,列出项目实施计划时间表,为后续工作进行作出妥善安排。

4.对项目重点进行有效监控

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对重点环节进行有效监控,一旦与计划偏离或出现突发状况,可以及时发现,尽快采取措施进行相应调整,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影响到最终战略目标的完成。项目实施过程中重点控制内容包括投入成本、时间、产品质量与数量,对这些重点内容进行详细监控,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处理。一般采用控制点确认表进行记录与分析。项目结束后要对项目实施全过程和重点环节进行回顾,总结经验,避免重复错误,有效提高项目识别能力,为企业长期发展做充足准备。

四、结语

企业战略的制定方法范文第4篇

 

ISWOT与平衡计分卡

 

SWOT(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和Threats(威胁))是一种态势分析法,最早由Learned等人于1965年提出,但最初只是孤立地对内部优势、劣势及外部机会、威胁加以分析121。经过多年的应用发展及其理念的不断提升,SWOT己经成为一种将这些似乎独立的因素相互匹配起来进行系统分析的理论研究方法和管析法的关键是通过分析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将所确认的企业内部优势、劣势与外部机会、威胁进行匹配,形成战略地位评估矩阵

 

ew〇T是企业战略规划中常用的方法,其主要优势在于:

 

1)能够系统全面地分析影响企业战略的各种因素。制定战略时企业决策者应系统全面地考虑到企业内部优势、劣势与外部机会、威胁这些变化因素。ew〇T用系统的思想将这些似乎独立的因素相互匹配而进行综合分析,从大方向上避免了遗漏上述某类信息或孤立地对它们加以分析所可能产生的错误,有利于对企业所处环境进行全面、系统和准确的分析。

 

2)eWOT对战略决策需要的信息作了两个区分:一是内外区分,即将企业自身的信息与其所处环境的信息进行区分;二是利害区分,即对有利于企业的内部优势、外部机会与有害于企业的内部劣势和外部威胁进行区分,这种分类大大明晰和简化了企业制定战略时需要掌握的信息及其来源。

 

3)SWOT本身简单直观但内涵丰富宽泛,根据不同需要,企业决策者利用该法既可通过粗略分析明确大致的方向,也可通过深度调查研究进而得出翔实可靠的依据和明晰的结论。

 

由于ew〇T是一种相对静态而以定性分析为主的方法,且难有判别优势、劣势、威胁和机会的客观标准,该法的最终运用效果取决于分析决策者对企业及其所处外部环境的认知程度。SWOT特别适合于在企业外部环境相对稳定的时期对企业进行长期战略规划;而在企业外部环境动荡时期使用SWOT制定的战略。由于规划期内存在许多现实与潜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初期所制定的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就有可能需要进行一定范围的修正甚至启动新一轮的战略规划。

 

12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是Kaplan教授与Norhn博士于1992年提出的一种企业绩效评价方法。《哈佛商业评论》在庆祝创刊80华诞之际(2002年),经评选推出了“过去8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管理理念”,其中平衡计分卡位居第二。有数据表明,全球前500强企业有80%以上都在使用平衡计分卡,在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它131。该方法的关键在于将企业战略目标逐层分解转化为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创新四个方面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对这些指标的实现状况进行不同时段的考核,从而为企业实施战略建立起可靠的执行基础。

 

平衡计分卡应用于企业管理的突出贡献和特色在于:首先把企业战略置于评价与考核的中心位置,然后再将其转化为兼顾了长期目标与短期内财务与非财务指标、滞后与先行指标、外部与内部指标的考核指标体系,既强调了目标与结果,又能通过对有关指标变化的对比分析得出结果的动因及其形成过程。该方法具有如下主要优势:

 

1)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而具体141,即平衡计分卡的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了财务指标及非财务指标,能够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竞争能力进行系统的评价。

 

2)平衡计分卡强调动态管理,可通过定期反馈及时发现企业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3)平衡计分卡所涉及的4项内容都是企业未来发展成功的关键要素151,它提供的管理报告将貌似不相关的要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企业决策者能够快速、全面地掌握企业现状。

 

4)平衡计分卡通过对企业各要素的组合,使得决策者能综合考虑企业各职能部门在运营中的不同作用与功能。

 

5)平衡计分卡突出战略目标和激励动因的结合,鼓励企业员工创造性地(而非被动)实现目标,可有效形成企业的激励机制。

 

尽管平衡计分卡有诸多优点,但同样有一定的缺陷和局限性:考核指标体系覆盖面较大,指标计算及评价较繁琐,工作量大,实施成本高;若考核指标之间不呈正相关关系,可能会使企业发展误入歧途等。

 

SWOT和平衡计分卡的特点(优势及适用性与缺陷及局限性)

 

3企业管理的良性循环过程

 

企业是经济社会中一个连续变化的矛盾统一体,它所处的环境随时都在变化。理想的企业管理过程应该是一个由企业的战略规划、战略实施、战略控制三个基本阶段形成互动制衡的良性循环过程(如图2所示),这种良性循环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要条件。企业的战略规划是通过对企业所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系统分析获得与企业匹配的最优战略,引导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中健康发展;企业的战略实施是按照战略规划通过合理分配企业资源,执行相关对策和技术措施而将战略目标转化为实际的具体行动;企业的战略控制是通过企业绩效考核和分析监督战略实施进程,及时修正执行偏差并确保战略有效实施,使战略实施的结果基本符合预期的目标。

 

按照企业管理过程应形成上述良性循环的要求,结合SWOT和平衡计分卡的特点可见:在企业管理中若仅使用SWOT企业战略实施将缺乏方法和技术上的保证;同样,企业若孤立地使用平衡计分卡,战略控制就缺乏前提条件和依据。只有将二者的运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企业管理的各阶段紧密衔接,避免出现相互脱节甚至南辕北辙的局面,实现从战略的正确制定到战略的有效实施及其效果动态反馈的一体化运作。

 

4SWOT和平衡计分卡集成运用流程

 

SWOT和平衡计分卡的集成运用能够紧密衔接企业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实现既定战略目标与日常生产经营计划的有机结合

 

41使用SWOT进行战略规划

 

企业使用SWOT进行战略规划的主要步骤包括:第一步,对外部经济、政治、技术、社区、社会、国家、国际等环境进行分析,识别机会和威胁;第二步,对企业的金融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市场声誉等进行分析,确认优势和劣势;第三步,构建SWOT分析表,将企业的各种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分别归类列入该表并逐项分析其对企业战略规划的启示;第4步,根据分析结果,在战略地位评估矩阵中找到企业所处的态势,并对所有可能的战略进行评价,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最优战略。

 

42使用平衡计分卡进行战略实施的管理

企业战略的制定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人力资源;需求;企业战略;整合

[基金项目] 本文系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系统的构建及其管理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106LX68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刘健桂,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和风险投资,广西 柳州,545003

[中图分类号] F27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2-0062-0003

企业经营发展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促进或者引导企业的可持续成长与发展。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并保持优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经营发展战略必须彼此协调、匹配,而要实现两者之间的协调与匹配,必须要两者之间进行双向、深入有效的沟通。

一、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规划

企业战略涉及组织总体目标的设立和设立的背景依据,以及实现总体目标的政策、措施和手段。而这些政策、措施和手段关系到利用组织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总体战略规划需要相应的人力资源规划作保证,才能保证落实企业的战略计划的其他任务,人力资源规划为未来企业的总体规划预先做好人力资源的储备准备。比如,一家企业决定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建立一家新的工厂,或者扩大活动范围,所有这些活动都会影响到准备补充空位的人员数量和质量,这也是人力资源需求预测面临的基本任务之一。需求预测既要分析这些空缺岗位是否需要配备人员,又要分析这些空缺的岗位需要配备什么样能力素质的人才,同时决定如何填补空缺人员岗位。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也会影响到人力资源计划的其他方面。

企业战略对实施战略的人员提出了数量和质量上的要求,而对外部环境的研究和企业内部状况的分析则可以得出可利用的外部资源,两者结合起来最终影响到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是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和这种需求得以满足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和确定的过程。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实现企业的各种目标所需要的人才。因此,企业总体上的竞争战略,是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和基础。

二、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需求的关系

(一)企业战略的制定、选择和实施都离不开企业员工的参与

企业战略是企业关于企业未来的规划,企业战略的制定、选择和实施都离不开企业员工的参与。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对企业战略的实施与实现起着关键的作用。公司企业的一切其他资源都必须与人力资源很好地相结合起来,才可以创造出最佳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公司组织在规划未来的时候,必须是企业组织的战略与企业的人力资源计划很好地结合起来,不仅要考虑到现有的组织成员是否能满足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预测企业未来的战略实施可能需要的人才,以便于提前做好职前培训或者招聘工作准备等。

在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过程中,企业经营管理者应该考虑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需要什么样的人来实现组织的目标,是否有足够的人来实施组织的目标。因此,准确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有助于增强组织灵活应变的能力,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企业战略的实施与实现离不开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配合

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首先要考虑的不是目前某个具体的岗位、职位或者某个具体的员工,而是一个时期内,企业在某个领域的一批、一组或者一类人员的需求,公司企业内部的具体人员只是满足人力资源需求的执行者而已。在企业战略中,随着企业目标、外部因素、新技术及企业战略框架等要素的变化,为进一步优化企业的人员配备提供了良好的机会,而优化企业人员配备必然会涉及到人员的数量、资格和能力等方面的因素。所以,企业战略对人力资源需求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反过来,企业战略的实施与实现又离不开适当的人,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可以为战略的实现寻找到适合的人员,提供有力的保证。

(三)企业总体上的竞争战略是制定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

所谓人力资源规划,就是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和这种需求得以满足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确定的过程。进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证实现企业的各种目标所需要的各种合格人才。不论企业采用什么样的战略,都必须应对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企业内外部各种基本要素的变化。特别是当前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越来越高的年代,世界各国正在兴起科技创新的热潮,各国之间的分工协作越来越紧密。与此相适应的是,企业的组织必须具备一种能够支持创新的“柔性”结构体系,以应对各种外部日益变化的复杂因素。在当前的经营环境条件下,世界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员工数量的变动就是各种变化因素之一,这一因素又是企业战略规划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也是人力资源需求预测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整合

企业战略规划是影响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因素,同时企业战略的实施和实现又离不开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配合。企业战略必须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在内,才能够保证落实企业战略计划的其他任务。而有效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也必须和企业战略相互依赖,相互作用。一个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制定几种不同的人员需求方案。每种不同的方案都可以运用到企业的战略规划中。比如,企业为了实施一系列的兼并与收购战略所制定的计划,要根据这些并购活动成功实施的程度,确定不同层次的管理及专业人才的需求。而别的企业则可能根据与经济环境相适应的各种增长率来制定不同的人员需求方案。

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作为人力资源规划的核心内容,分析企业组织当前的人员配置是否合理及未来某一段时间内企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状况,预先测定企业的总体规划来实施所需要的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例如,如果有一家企业决定进入一个崭新的领域,建立一家新的工厂,或者扩大企业的活动范围,所有这些活动都会影响到需要补充的人员的数量和种类,这就需要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帮助,同时也会影响企业人力资源计划其他方面的活动。

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反过来又会影响企业战略的实施与实现。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用的、准确的信息。预测的结果可能是一些表格、数据或者一份分析报告,这些都可以作为企业管理者进行人员招聘或者减员的参考依据。不过,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往往预测的需求和供给很难恰好相符,会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偏差。通过这个预测过程必须对需求不断地进行相应的调整,直到企业人力资源的供需达到最佳配置。

四、企业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协调

企业战略是一组企业活动的决策,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依赖于一系列功能性战略,而这一系列功能性战略中,人力资源战略显得尤为重要。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协调,可以帮助企业利用市场机会,提升企业的内部组织优势,帮助企业达成战略目标。

(一)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是制定企业战略的出发点

企业在制定经营发展战略时,要评估企业人力资源的现状,并根据企业内外部劳动力市场预测未来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状况。企业所制定的经营战略应当具有一定的高度,这样才会具有挑战性,才能激发起员工的工作激情。然而,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制定,不能超越最佳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所能达到的水平。同时,在现有的经营发展战略进程中,企业要进行及时总结,并根据实际的人力资源配置状况进行动态的变化,对经营发展战略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超越现实的经营发展战略对企业来说毫无意义,甚至会削弱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对企业来说,过低的经营发展战略往往会失去战略的导向功能,很难激发员工的潜能。

(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是实现企业战略的有效途径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要贴紧企业经营发展战略,通过专业化的手段和方法,为员工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产品和服务,以实现对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强有力支撑。具体来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经营战略的支撑分别体现在战略层、管理层和操作层三个层面上。战略层,在人力资源要素的约束条件下,企业确定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指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管理层面,企业要善于将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细化,并制定出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同时确保制定出的方案具有战略一致性和可操作性;操作层面,企业精心组织并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并予以调整,以保证企业经营发展战略最终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美]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第七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美]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