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茶文化的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代茶馆建筑外环境设计是一种基于以人为本从茶客生活需求考虑的探索过程,对人文的关注是其核心,如此方能真正确立设计价值与设计方向。茶馆建筑外环境设计从适宜关怀入手,设计过程充分遵从整体性和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并以关注人文、重视情怀作为出发点。本文采用多种不同的设计手法:从茶馆外立面上进行合理分配与规划、室外景观设计都是体现茶馆设计艺术风格的重要途径,它是一种反应空间意义和古典色彩的渲染过程。
关键词:
现代茶馆;环境设计;茶文化;渗透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口的快速增长,能源年消耗量也从最初的1亿吨标准煤当量增长到现在的160亿吨标准煤当量,据估计,全球能耗到2020年将增长到大约195亿吨标准煤当量。能源消耗带来的环境污染更是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像局部地区出现的酸雨、雾霾天气,正在一点一点地侵蚀着人类生存的最后一方净土。同时,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是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罪魁祸首,它燃烧产生的气体导致了温室效应的加剧,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环境。在严峻的现状下,现代茶馆环境设计寻求一种优质、高效、洁净的模式也算是为环境保护做出的一种努力。
1基于节约能源的茶馆环境设计
我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样需要依赖化石能源来保证经济的快速发展。在2005年到2013年之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快速上升。特别是从2006年开始,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呈现急剧上升的态势。2013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了375000万吨标准煤,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能源消费国,而我国的国民经济却只是美国的1/10,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面对能源的日益短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困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寻求可再生清洁能源代替常规能源是唯一出路。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自然界的风能、水能、生物能等都属于可再生清洁能源,它们的使用不产生或极少产生污染物,是一种理想能源。现在各国都在积极投入对可再生清洁能源的研究、利用,其中以太阳能的应用发展最为迅猛,预计到21世纪中叶,将会成为人类的基础能源。在基于节能环保型茶馆行业发展的带动下,周边地区人们的收入和住房需求都有所赠长,传统茶馆建筑存在着新建数量居高不下,建筑能耗节节攀升的问题。由于传统茶馆建房费用较低,追求的又是大而宽敞的住宅,因此造成了茶馆实际面积超出使用面积过多,严重浪费了空间与资源。同时,茶馆住宅建造技术简单,缺乏规划和专业人员指导,导致茶馆建筑的热环境差,能耗高。特别对处于夏热冬冷气候区,住宅舒适性不仅要考虑夏季的防热还要兼顾冬季的保温,茶馆建筑的无序性、无理性、无科学性,势必导致能源的严重浪费。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以农业发展为主的国家,其中农村人口占社会总人口56%的比重。不均衡的经济发展、落后的整体经济水平导致农村地区的能源问题表现的十分突出。传统茶馆建筑的高耗能低效率的用能模式,对资源和环境产生了重大又深远的负面影响,严重制约着传统茶馆的发展。数据显示,我国传统建筑每年直接消耗的各种能源占全国能源总消耗的一半左右,相当于5.6亿吨标准煤。充分结合传统茶馆实际情况、采取多种能源互补的策略是现阶段解决茶馆建筑用能问题重要突破口。因此,像太阳能这种安全、无污染、易获得的清洁能源在广大地区具有良好的发展机会。经济发展情况和能源使用情况是相辅相成的,我国近几年的经济发展实现了一个快速增长,GDP年平均增长12.78%,同时能源生产情况的年平均增长值也达到了10.82%,能源消费年平均增长9.52%。2013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0.7%、石油占16.5%、天然气占2.3%、可再生能源占5.4%。可见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体,但同时我国很多省份煤炭资源紧缺,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占比不到10%。定位为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的茶馆环境节能设计是符合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的,它的发展对全国都具有重大影响。因此,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技术,特别是在茶馆建筑设计中实现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利用推广是区域发展的重中之重。
2茶文化在现代茶馆环境设计中的渗透与应用
2.1茶馆外遮阳环境设计
夏季,茶馆建筑南向窗口面积太大,往往会造成房间过热的问题,影响舒适性。在无遮阳措施的情况下,约有83.9%的太阳辐射热透过玻璃进入室内,严重影响了室内热舒适度。茶馆建筑遮阳方式分为内遮阳、外遮阳和玻璃自遮阳,其中内遮阳主要是采用窗帘等措施在室内进行遮阳防热,此时太阳辐射已经透过窗户进入了室内;外遮阳是在室外直接将太阳光挡在室外,太阳辐射没有进入室内,主要有水平遮阳、垂直遮阳和综合遮阳等。太阳辐射强度因时间、地点、朝向的不同而不同,通过遮阳夏季能阻挡不利的太阳辐射进入室内,防止过热,减少制冷能耗;但同时也会妨碍茶馆建筑在冬季获取有利的太阳辐射,而增加采暖能耗。因此遮阳的日期、时间、形式和尺寸都需要根据地区的气候朝向以及茶馆建筑的特点而定。
2.2茶馆外墙保温环境设计
在茶馆建筑热过程的诸多影响因素中,首先是外表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外墙在茶馆建筑围护结构中占比大,是接受太阳直射辐射最多的构件,由外墙传热造成的热损失在整个茶馆建筑的热损失中占有近50%的比例,所以外墙的保温是护结构很重要的一部分。传统茶馆建筑使用最多最广泛的墙体材料———实心粘土砖,由于近年来国家节能环保意识的加强,实心粘土砖正面临被淘汰的境遇,新型节能墙体材料将成为必然的趋势。但在经济条件不佳,资源贫乏地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粘土类墙材仍无法被取代。当前茶馆建筑对外墙保温重视不够,外墙基本未采用保温措施,导致热量散失巨大。针对茶馆外墙无任何保温措施的情况,笔者建议新型茶馆建筑方案中采取外墙外保温复合墙体的构造方式。保温材料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和聚苯颗粒保温砂浆,墙体材料采用比较符合本土实际情况的空心粘土砖和灰砂砖。
2.3茶馆绿化环境设计
现代茶馆外部空间环境种植绿色植物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主要是因为钢混建筑给人带来的感觉过于凝重,需要借助植物绿化效果来保证茶馆建筑环境的协调性,也是茶馆建筑外环境设计的重要手段,同时还为茶客在外空间环境开展娱乐与交流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证。这种设计手段的初衷是以人为本,它给更多的茶客提供了回归生命本质的灵魂空间。我国主要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因此在茶馆外环境绿化设计上应仔细考虑绿植颜色搭配,以保证在不同季节环境里茶馆建筑能达到四季常绿、三季开花的效果。通常来说,茶馆的外环境绿化设计在春天宜用连翘、迎春、碧桃等植物;夏宜紫薇、紫藤、合欢等开花植物;秋季则栽种黄护、枫、银杏等树种;冬季以雪松、腊梅、常青和在冬季开花的植物配置。绿色植物可以增加室内空间的魅力和乐趣。还可以配置一些外观好看、颜色艳丽、古色古香的植被,也可以使用当地原有的植被来营造茶馆强大的本地特色,使用植被和岩石进行绿化配置,创造一个充满趣味和幽默的景观场景。
2.4茶馆屋顶隔热环境设计
在夏热冬冷气候区,茶馆建筑外环境设计应以隔热为主,其中以屋顶隔热最为重要。屋顶是茶馆建筑中第二大耗热大件,排在墙体之后,受到太阳照射的时间最长、强度最大,其室外综合温度比外墙还高。因此它不仅需要满足冬季保温,对夏季隔绝太阳辐射的要求更高,还要兼顾防水排水的要求。为了不致使炎热季节下室内温度过高,要尽量减少太阳辐射热传入屋面,需要使用通风屋顶来降低屋面温度。平屋顶和坡屋顶是茶馆建筑外环境设计最常见的屋顶形式,其中坡屋顶是平屋顶的2倍。坡屋顶利用坡屋面下的三角形空间进行通风降温;生态经济区常年雨水较多,坡屋顶还能有效排除雨水。本次研究采用瓦材钉挂型坡屋顶,结构层为100厚钢筋混凝土+挤塑聚苯板,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作用。通过改变挤塑聚苯板的厚度来改变屋面的传热系数,进而通过传热系数的变化来研究屋面对室内自然室温的影响。
2.5茶馆小品环境设计
茶馆的存在意义在于为人们提供与一个心灵放松的地方,尽管人们几乎都是在室内进行喝茶沟通,但室外的景观小品能够给人们带来视觉愉悦的效果。通过在茶馆建筑外部搭设各类设施、修剪凉亭廊架等景观小品,既可以满足更人性化维度健身活动需求,同时也可以和周围的茶馆绿色景观配置形成更好衬托作用。此外,在茶馆外部空间环境中增设水景,建设一些当地特色的景观亭。茶馆供茶客休息、交流场所的座椅材料多采用木材,使用木材有助于增加人们的亲和力,即便在低温环境下,也不会让客人觉得冷。户外还可以采用荷叶、荷花、柳树等元素塑造亭阁景观,从而保证木质材料增加外环境空间的吸引力。借助室外景观小品使得茶馆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提供顾客文化交流的平台,如学习书画、休闲娱乐场所。安排健身设施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位置的合理性,以保证为顾客提供全方位服务。还可以增添一些儿童娱乐设施,这样更具吸引力和娱乐性。
3结论
我国茶馆环境设计有着独特的地域特色、历史文化,并且承担着为人们营造良好生活环境的多重属性。作为人们日常居住的地方,茶馆环境设计直接体现着茶客内心深处的精神需求,亲切适宜的室内设计、温馨宜居的室内氛围无疑是众茶客的心理追求。应该说,通过基于茶文化的建筑思路,茶馆环境设计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光热转换利用,并注意建筑的防晒隔热。在茶馆环境设计中注重建筑与自然、人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使人在茶馆环境中感受到舒适典雅的韵味是设计者需要把握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吴玉涵.城市历史地段作为商业步行街的景观艺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12-13.
[2]赵瑞云.历史街区商业步行街传统特色营造[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33-35.
[3]唐黎标.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建材发展导向.2014(24)38-39.
关键词:茶文化;汉语言文学;发展;作用
作者:蔡江(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郑州450121)
汉语言文学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重点,为了促进我国汉语言文学整体发展,需要重视茶文化在汉语言文学中的作用。茶文化内容丰富,能够为汉语言文学作品提供更多创新方向,深刻体会茶文化内涵理念,能够对茶文化进行更有效地传承,进而带动汉语言文学顺利发展。
1基础概念理解
1.1茶文化的概念理解
茶文化的定义主要为在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中国是茶的故乡,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茶文化包括茶画、茶德、茶道、茶艺、茶具、茶联、茶书、茶故事、茶精神、茶学等。茶文化自身具有丰富的内涵,传扬着美德和美感,茶通常是中国待客的主要习俗,不同地区茶的配制也各不相同,主要有苏州的香味茶、杭州的龙井茶、蜀山的侠君茶、太湖的煎豆茶、湖南的姜盐豆子芝麻茶等。
1.2汉文化的概念理解
我国汉文化即华夏文化,是我国历史以来的特色文化,自春秋战国开始的派别思想为根底形成的汉民族文化,一直影响着我国的整体发展。我国汉族文化历史悠久,历史可考证的时间已有五千多年,期间的文学作品、历史典籍内容非常丰富,有利于推动我国对历史的深入考究[1]。汉文化几千年来,从军事、史学、政治、文学、经济、艺术等方面诠释了更多我国文化发展进程,为现代文化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汉文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人民的基本知识素养,对于整个民族的发展意义重大,一直受到国家的重点关注。
1.3汉语言文学的概念理解
汉语言文学是我国最主要的语言文学体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更多实际应用型人才,主要培养内容包括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汉语言文学培养出来的人才,要具有实际工作能力,可以在更多需要文学评论、教学、科研的工作中发挥个人才能。语文教育是汉语言文学相对应的专科专业,中、高等学校中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是汉语言文学主要的培养对象。汉语言文学相关课程主要有文字学、现/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等。
2茶文化对汉语言文学的影响
2.1茶文化发展推动了汉语词汇的发展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茶文化内涵丰富,源远流长,其自身体现了多层面的内容,茶文化的传承对于中国整体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茶文化逐渐渗透入中国的宗教、绘画、诗词、医学及书法中,其凸显了物质文化及精神文明,在我国历史长河中不断积累了大量有关茶文化的内容、精神,丰富了文化学的内容、概念。
中国茶文化其中的精神及物质文化不断发展,对汉语词汇的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茶文化在精神层面的体现具有特色,进而使得茶文化丰富了汉语言文学内容。茶活动发展过程中通过茶礼、茶艺、茶诗等文化内容,创造了更多相关的词汇,比如品茗、茶德、沏茶、茶话等这些词汇均由茶文化精神文化发展而得。此外,随着茶文化物质层面在历史中的发展,茶叶的制作、种植及品种等物质基础也逐渐发生变化,丰富了相关联的汉语词汇。就茶叶的品种来说,逐渐产生了很多相关词汇,主要包括铁观音、大红袍、六安瓜片、西湖龙井等等。
2.2茶文化的发展使得汉语词义发生变化
茶文化整体思想概念随着时展而变化,茶起初被指为茶树、茶叶或茶水,现如今茶的含义被扩展至茶制成的饮品,更便捷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冰红茶、龙井茶都为茶的范畴,此外还有一些由、柠檬等泡成的茶,这些都是茶文化的扩展和发展。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一些文化现象也会随之产生变化,比如与茶有关的词汇中,一些老旧的词汇已经逐渐被人们淡忘,如茶会这一词汇慢慢地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茶会如今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以茶会友的聚会方式,兼具茶话会和物品交易意识,这是随着社会发展需求而产生的新文化形式。
2.3茶文化现象的没落导致汉语词汇没落
茶文化伴随社会整体发展,其相关词汇也不短更新,一些旧的文化元素受时代影响不断没落。中华民族对于茶文化依然十分热爱,一些古老的有关茶的词汇被代替掉,随着文字的演变,对于我国整个文化概念也随之变化[2]。比如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文学的区别,就体现着时展的特征,茶文化中的检、劳这两个文字,主要表达茶树、采摘时间较晚,现已经很少见,被更现代化的词汇所代替。再例如奉茶、斗茶等茶文化中的一些动词,也逐渐演变和消失,当今更多表达为倒茶、泡茶等。
3茶文化的发展促进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3.1茶的物质文化发展促进汉语言文学中汉语词汇的发展
与茶有关的物质文化,通过对茶生长、制作、茶具等等的研究,结合日常生活应用,会有很多新的汉语词汇产生。新品种茶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扩大种植面积,随着对不同地区茶的推广,确立了地方特色,比如西湖龙井茶、祁门红茶、兰溪毛峰茶等。在时展推动下,茶文化发展促进了汉语言文学的不断变化,就茶的名称来说,根据之前的苦茶、茗茶等,逐渐新添了检格(茶树)、茗井(茶)等词汇。茶的制作发酵情况不同,会创造更多新的词汇,比如黑茶、红茶、清茶等;茶的制作方式或材料不同,也产生了新的有关茶的词汇,比如茶宪、茶碾、茶笼等[3]。因此,茶的物质文化发展对汉语言文学中汉语词汇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关茶的活动内容很多,在生活中不断对汉语言文学产生一定冲击,具有更高文学价值。
3.2茶的精神文化发展促进汉语言文学中汉语词汇的发展
茶文化发展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还在精神层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相关茶艺、茶道等精神文化内容为汉语言文学中汉语词汇发展提供了更多创新发展机会。沏茶、选茶、品茶都是茶艺内容,能够培养人对美感的要求,茶艺内容丰富,严格要求选茗、烹茶这一过程,汉语言文学受到茶文化的影响,拓宽了相关词汇量,比如茶农、品茗等。
茶文化中的茶礼也推动着汉语言文学的整体发展,茶的礼仪或礼品即茶礼,而古代风俗中将“受茶”意为女子婚礼受聘,“茶礼”就是聘礼。茶文化精神层面的追求更多的来自于茶礼,新添了一些词汇,例如奉茶、冲茶、侍茶等,都体现了茶礼的道德内涵。
4茶文化与汉语言文学融合发展的策略
4.1促进茶文化的弘扬与发展
茶文化发展在我国汉语言文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两者融合发展是我国文化整体发展的重要策略,需要重视茶文化更大力度地弘扬。国家应该重点关注茶文化的宣扬,及时保护茶文化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在我国福建具备良好的产茶环境。我国大力弘扬茶文化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茶文化整体发展的基本保障,让人们体会茶文化的历史魅力,亲身感受茶文化为社会带来的贡献,进而对茶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
我国应遵循社会发展潮流,不断弘扬茶文化,需要结合当代市场经济发展情况,选择更优化的销售形势,进而将当代市场与茶文化的传扬紧密联系起来,将推广与文化建设同时进行,有助于我国汉语言文学最直观的发展。茶文化在弘扬发展过程中,能够推动汉语言文学内容的拓展,提升茶文化在汉语言文学中的价值,汉语言文学与茶文化内容的融合,能够为中国整体文学作品提供创新素材,实现中国文化整体提升。
4.2汉语言文学教育端进行茶文化的引入
为了促进茶文化与汉语言文学的融合发展,我国应该重视汉语言文学教育中的茶文化内容引入,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接触到茶文化,进而达到教育传承的目的[4]。在教育教学端引进茶文化比较容易,结合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将茶文化贯穿在文学教育实践中,能够丰富学生的认知,更多的了解有关茶文化内容。在教育中普及茶文化,或组织一些有关茶文化发展的挥动,提高大家对茶文化了解、探究的兴趣,同时能够帮助教育机构提升教学质量。
茶文化对于汉语言文学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应用于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可将其内涵思想,有效地进行传达,强化语文教育中美德、品行等精神层面的教育力度。汉语言文学教育发展中不断吸取茶文化相关内涵,有助于传承茶文化及相关思想,促进茶文化在新时代下的繁荣发展。茶文化与汉语言文学协同发展,也是当今教育的重要目标,为我国汉语言文学发展创造优良的环境。
4.3增强茶文化对汉语言文学的影响
【关键词】民族文化 茶叶包装与储运 课程建设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9-0073-02
“茶叶包装与储运”课程是茶学与包装学相互结合发展而成的一门交叉学科课程,该课程是针对茶叶生产包装、贮藏、运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解决方案而形成的理论与技术学科体系。任何学科课程都要根据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要而不断充实内容、丰富内涵、完善更新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茶叶包装与储运”课程也概莫能外。
一、云南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云南民族文化是云南各民族在云南这一特定地理环境下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中国有56个民族,云南除汉族外,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还聚居着25个民族,这些民族分别是:彝族、白族、哈尼族、壮族、傣族、苗族、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依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德昂族、基诺族、水族、蒙古族、布朗族、独龙族、满族。全省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近1/3,云南拥有丰富而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是民族文化大省。
云南各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多代人的艰辛努力和积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了丰富多样并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这些文化是其他民族不曾拥有的,代表着本民族特色。例如史前文化、古滇国文化、南诏大理国文化、元明清时期独特的滇文化、抗战文化,以及独特的茶马古道文化、马帮文化等。又如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傣族的贝叶文化、彝族的太阳历文化、哈尼族的梯田文化、白族本土文化、藏族藏传佛教文化等。就建筑来说,傣族的竹楼、白族的三坊――照壁、彝族的土掌房、哈尼族的蘑菇房等各具特色。云南各民族的服饰文化更加异彩纷呈,傣族的筒裙、纳西族的七星披肩、彝族的天菩萨和披毡、景颇族的银饰戎服、德昂族的藤篾腰箍等。饮食文化特色突出,各地名特食品,展示了云南饮食文化特有的内涵。
随着云南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云南的民族文化资源面临着逐渐丧失的危险,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问题被鲜明地摆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面前。多样的民族,各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积淀都是云南社会和谐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积极元素,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发展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人口的流动、现代文明的冲击,使得云南的民族文化传承受阻,传统正在消失,需要大力抢救、挖掘、保护、弘扬和科学开发与利用。
二、云南省“茶叶包装与储运”课程建设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茶叶包装与储运”课程作为茶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在云南省茶学教育中已开讲多年,所用教材是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茶叶包装与储运》。云南农业大学作为云南省唯一开办茶学本科及研究生教育的高等院校,为了拓展茶学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培养茶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较早地开设了“茶叶包装与储运”课程。
面对着美学理论、广告理论与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新工艺的发展以及自动化设计理论与技术的进步,“茶叶包装与储运”课程面临着与时俱进的课题。除了将电脑自动化设计、新包装材料知识、传感信息技术、仓储信息化管理及运输现代化等知识及时充实到课程之中外,云南农业大学作为云南省重点大学,应该在保护和发展云南民族文化传统方面发挥自己力所能及的积极作用,学校的普洱茶学院所开设的“茶叶包装与储运”课程应该体现地方特色,以开发和利用民族文化为出发点,充分利用云南民族文化资源,将当代科技与民族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把“茶叶包装与储运”课程建设成为富有传统民族文化特色、浓郁的边疆地域特征、先进的时代科技气息的精品课程。
三、云南民族文化在“茶叶包装与储运”课程建设上的运用
云南民族文化是一个巨大的“金矿”,是云南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云南民族文化的精华完全可以被“茶叶包装与储运”这门课程吸收利用,这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1.云南民族服饰文化可以丰富“茶叶包装与储运”课程中茶叶包装的内容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云南各民族的广大人民群众发挥本民族的聪明智慧和吸收借鉴其他兄弟民族的文明成果,创制并传承了各具本民族特色的服饰,这些服饰丰富多彩、多种多样,图案多取材于本民族的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或生存环境中花鸟虫鱼以及山川风物。有的图案简洁明快,有的图案复杂别致;有的造型通俗平常,有的造型新颖罕见;有的颜色简单明了,有的颜色华丽多彩;有的材质普通易寻,有的材质贵重稀有,充分反映了本民族的心理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茶叶包装与储运”课程完全可以借鉴云南各民族服饰在造型选择、图案设计、颜色搭配、材质选用上的长处,结合茶叶自身的品质特点和文化底蕴,创制出美观、精致、富有民族文化气息的茶叶包装。
2.云南民族文化中的生产、生活传统及民族传说、历史史诗与历史典故为“茶叶包装与储运”课程中茶叶包装提供了设计素材
茶叶是具有厚重文化的传统产品。这就要求茶叶包装也要突出文化品味,茶叶包装上的图案选材可以是云南各民族的生产、生活场景以及民族发展过程中留下的民族传说、历史史诗与历史典故,这些源于生产生活和历史传承的素材会为茶叶包装设计提供鲜活的创作源泉。如果将这些素材运用地科学和恰当,将会极大地提升茶叶包装设计的水平,让茶叶包装更富有民族文化的韵味,更能反映云南茶叶源于大山、源于生态、源于边疆、源于民族的文化特征。
3.云南民族文化中的民族文字也为“茶叶包装与储运”课程中茶叶包装提供了特殊元素
云南民族中有的民族是有自己本民族的独特文字的,如纳西族拥有东巴文、傣族拥有傣文、回族拥有伊斯兰文、藏族拥有藏文等,这些民族文字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有的已经不再使用,成为了死文字,有的仍然发挥着传播和承载文明的重要作用。
在茶叶包装中使用这些文字作为一种体现民族文化特色的元素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民族文字的书写所使用的字体、书写工具和书写颜料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多样化的民族文字不仅起到宣传的作用,也为茶叶包装点缀上了民族特色,成为茶叶民族包装的亮点和鲜明标志。
4.云南民族文化中民族所使用的盛具和材料为“茶叶包装与储运”课程中茶叶包装设计及包装、储藏材料的选择提供了资源
云南各民族在各自的繁衍生息中创造了各具特色的生产与生活用具,他们利用生活环境中固有的资源所创制的这些用具既具有实用性又富有艺术性,比如一些竹器、藤器、布器、木器、石器、陶器、铁器、铜器和锡器等,用于盛放生产与生活用品,非常方便耐用。茶叶包装要积极吸取这些盛具的艺术营养,在按比例缩小或放大仿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力图使设计出的茶叶包装更适合包装与盛放茶叶。
在包装材料的选择上,不应该丢掉传统,传统的包装材料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比如用竹笋壳包装普洱七子饼茶或砖茶,具有驱虫、防潮、透气等良好的功效,比牛皮纸的效果要好,若有条件,还是提倡使用这些传统的包装材料。此外,木器、布器、藤器、陶器、锡器等,也在茶叶包装与储藏中普遍得以应用,这对于茶叶包装的民族化是非常有益的。
5.云南民族文化的图腾文化、节庆文化、婚恋文化、饮食文化、民居文化、丧葬文化、生态文化和祭祀文化为“茶叶包装与储运”课程的茶叶包装提供了独特的设计素材
有独特性才会有差异性,云南民族文化是丰富多彩的,但最能体现其各民族文化特质的便是其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的图腾文化、节庆文化、婚恋文化、饮食文化、丧葬文化、生态文化和祭祀文化等,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图腾崇拜、敬畏对象以及民族信仰;不同民族也有不同的节日庆典、婚恋观及婚恋行为、饮食习性、住房特征、丧葬习俗、生态传统和祭祀礼节。这些具有民族特色、反映民族观念的文化形态为茶叶包装提供了独特的设计素材。
只要将各民族深厚而独特的文化形态的含义及典型表现形式加以综合研究,探究出其外在文化形态所体现的规律性和必然性,在此基础上,继往开来,推陈出新,将茶叶包装设计的造型、图案、色调融入云南民族这些具有标志性的文化元素,以发挥云南茶叶包装在民族文化宣传、继承和保护发展方面的作用,同时,为云南茶叶包装注入源源不断的民族文化的活力与动力。
6.云南民族的经贸文化和商旅文化是“茶叶包装与储运”课程中需要重点吸纳的文化养分
在长期的边疆经贸活动中,在云南省诞生了一条条云南各民族以及云南与外界交流物品、互通有无的贸易之路,当代人命名它们为“茶马古道”,被誉为“南方丝绸之路”。有了古道,有了古道上的驿站,有了在这些充满坎坷的道路上往来的富有冒险精神的马帮和商旅,当时边疆人民的生活才变得更好。古道上运输的物品比较丰富,有茶叶、盐巴、铁器和工艺品等,虽然道路艰险、行程艰辛、风餐露宿以及可能会遭遇疾病困扰、野兽袭击、土匪抢劫,但是靠着集体的团结一致、排除一切困难的勇气、钢铁般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使当年的茶马古道上活跃着生生不息的马帮和商队,主要由云南各民族同胞开辟的云南茶马古道以及古道上的爱情与历险故事加之商旅文化、贡茶文化、茶马文化都是“茶叶包装与储运”课程中茶叶包装乃至储运可以吸纳的文化养分,在当代茶叶包装领域可以深度挖掘和积极运用。
四、利用丰富的云南民族文化推动云南省“茶叶包装与储运”课程建设的快速和健康发展
云南省各开设茶学专业的大中专院校所开设的“茶叶包装与储运”课程都应力争利用好云南省丰富而多样的民族文化资源。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当代云南提倡文化多样性,努力打造民族文化强省的社会背景下,“茶叶包装与储运”课程也应充分挖掘、整理和利用云南各民族的文化资源,让云南民族文化渗透到“茶叶包装与储运”课程建设中,让“茶叶包装与储运”充满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以期让云南民族文化成为在云南开设的“茶叶包装与储运”课程的鲜明特征。
在当前学科融合和交叉的大趋势下,云南民族文化和茶叶包装与储运的彼此结合,既充实了“茶叶包装与储运”的课程内容,丰富了“茶叶包装与储运”课程的文化内涵,增加了“茶叶包装与储运”课程的趣味性和教育意义,将促使今后从事云南茶叶包装事业的人才拥有更好的运用民族文化来设计生产茶叶包装的意识和能力,为提升云南茶叶包装事业的文化内涵和设计水平发挥重要作用。另外,通过将大量的民族文化植入到云南茶叶包装之中,也将极大地促进云南民族文化的宣传与推广。
随着云南着力建设绿色经济强省,茶叶经济一定会得到更大、更好地发展。茶叶包装作为茶叶商品生产和营销的重要方面,也一定会得到长足的进步。找准民族文化的卖点、切入点和突破点,在云南茶叶包装上标注更多的民族文化元素,结合云南旅游事业的发展,云南茶叶包装文化和事业一定会在文化助力的基础上厚积薄发,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推介效益。云南茶叶包装事业的良好发展也必将最终为“茶叶包装与储运”课程建设的良性提升和快速、健康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王 雷、陈出云、徐游宜.云南工艺品包装设计探讨[J].湖南包装,2007(2):21~25
与文字阅读相比,插图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人们在阅读抽象性的文本的时候,往往会希望看到具体的、直观的插图画面;同样,在接触到具体的直观的画面的时候,又会希望体味抽象性的文本材料的魅力,通过文本阅读引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通过插图作品向学生提供直观形象。文本形象的间接性和插图作品形象的直观性可以形成参照互补。
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阅读兴趣是阅读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也是构成教学艺术愉快功能的重要因素。例如:不少学生缺乏阅读大部头经典作品的动机,但对欣赏影片有强烈的爱好,影视剧中的情节、人物常常引起他们的共鸣;很多学生不喜欢纯文字的图书,而对图书中的插图饱含兴趣。找到激活学生阅读兴趣的落脚点,促进学生主动、自主阅读的形成,可以推动课内外阅读的发展。不管是静态的插图、照片,还是动态的影视,都给人以直观的感官刺激,可以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有效注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插图正是通过这种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学生探索的心理需要,在传递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能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能找到与之有关的插图资料,我们可以通过欣赏有关的图片,激起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渴望,然后再回到课堂学习研讨活动中。在当前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插图作品材料,预设情境,创设气氛,引起学生视觉听觉的关注,使教学进入特定的环境,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例如,在学习《边城》一文时,可以借助彩色插图作品,展示湘西凤凰吊脚楼的风物之美,再来通过教材上的文字描写体会这一独特景观。逼真、生动的情境,直观形象的画面,有利于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借助插图作品资源可以拓宽文本理解的途径,引发深入探究的兴趣,使间接阅读兴趣转化为直接阅读兴趣。
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并不乐观。一方面,课堂学业任务重、压力大,挤占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另一方面,学生自身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浓,特别是对经典作品的阅读更是缺乏耐心,精神生活贫乏。面对这种现状,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积极引导、指导,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在课堂内外充分地使用、活用插图作品资源是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特别是经典阅读的有效方式。
插图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比文字强烈得多的直观,其视听的冲击力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插图作品可以成为学生和经典作品之间的桥梁,所以利用插图作品资源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经典作品的兴趣。
经常出现因影视剧的热播而带动不少学生阅读经典作品的现象,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的每次播放都会吸引大批学生走近古典名著。中学语文教学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经典名著阅读,并列出了相应的书目。我们可以利用插图作品资源来为学生提供宽阔的阅读平台,让学生在体验插图作品带来的感动之后静下心来阅读整部作品,这样,学生由插图作品阅读走进了文本阅读,促进了学生的课外阅读。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语言优美、立意新奇、境界开阔的文章。学习这些文章,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语言。由于学生欠缺对生活的体验,我们可以利用插图作品使学生真实地看到作者在文中所写之景,所状之物,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氛围,培养感受能力。例如,在讲授的词《沁园春・雪》时,就可以展示画家傅抱石以本词为素材创作的国画《江山如此多娇》,使学生感受词中的意境之美,激发学生对审美的感知和想象力。 巍巍的泰山、滚滚的黄河、壮丽的三峡、精美的景泰蓝、雄伟的长城、……当这些插图作品展示在学生眼前,就会给学生以震惊、新奇、神秘之感,引发学生无尽的遐想,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获得审美的享受。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说明类课文,如《景泰蓝的制作》《南州六月荔枝丹》等,对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的。为突破这一难关,教师可以借助恰当的插图作品来解决。教科书里既有彩色插图作品,又有黑白插图作品,这些都可以运用。
关键词:医院文化概念 医院文化作用 认知情况
1.医院文化概述
文化的内涵很难用准确的定义来限定,目前学者们对文化已经有多达250种定义[1]。如此多的定义让很多文化学者放弃了对文化进行新的定义。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的组织文化同样没有精确一致的定义,但通过对现有定义的总结,我们得出了组织文化的两个特点:[2]:一是组织内部成员认可并严格遵循组织的文化,二是单个组织特有的文化能和其他组织相区分。作为重要医疗卫生机构的医院,同时也是为公众提供健康服务的组织,其最初的文化实际上只是简单地遵循企业组织文化来定义。然而当中国国门打开以后,国内的各种组织不断受到国外相关组织的冲击,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医院也不例外,而且似乎面临的问题更为复杂和困难,例如医院的政府财政补助不足导致医院无法完全公益性,国内医疗市场有各种资本进入,医患矛盾不断升级等等。在这种背景下,医院文化逐渐和企业文化相分离并迅速充实丰富起来,成为组织文化的一个重要且有价值的研究部分。
医院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上来说指的是医院各方在长期的实践和研究中得到或者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包括有医院建筑、医院设备、医疗技术水平、医院环境、医院效益等有形的医院物质状态所组成的医院硬文化和医院在发展中形成的具有本医院特色的意识、观念、思想、行为模式、制度、组织机构等组成的软文化。硬文化的主体是物质,而软文化则是人。两者具有相互促进、相互转换以及相互制约的作用,医院硬文化是软文化形成并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而软文化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硬文化有着反作用。狭义上来说,医院文化则指的是医院在长期的医疗实践和活动中形成的价值观念、文化理论、行为准则、生活方式等等,也就是特指的是医院的软文化[3-4]。
2.医院文化概念认知情况调查
2.1研究对象
选择开封市不同等级、不同类型的四家医院作为研究对象,对于医院的管理层人员,包括院领导和中层管理人员以及基层员工进行具体的访谈和问卷调查。问卷共发出625分,有效回收513份,有效回收率为83.4%。
2.2调查方法
本调查表为研究组根据研究目的自制而成。问卷表内容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接受调查问卷人的自身情况简要介绍,包括年龄、职位等信息,第二部分则为医院文化概念认知情况调查。
2.3统计分析
对问卷所得的数据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分析方法为频数分析。
3.结果
本次接受的调查人数共计513人,其中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封市眼科医院和开封市口腔医院接受调查的人数分别为238人、176人、51人、48人,所占总接受调查人数的比例分别为46.4%、34.3%、9.9%和9.4%。接受调查的人员年龄≤25岁91人,所占比例为17.7%;25
该问卷主要调查职工对医院文化概念的理解与态度,有两道问题。一是多选题:调查职工对医院文化概念的理解,设立了9个答案。从结果中可以看出78.4%的职工能够比较全面认识医院文化的概念。选择医院文化是“高层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医院价值观、管理理念和行为方式的综合系统”分别是51.3%和67.1%。选择医院文化是“医院文化手册”、“医院标识、纪念品、礼物”和“文体娱乐活动”的分别是20.7%,27.5%和19.9%,选择医院文化是“务虚”、“大同小异的口号和标语”、“变相政治宣传”的分别是8%,6.4%和8.8%。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多数医院职工已经转变传统思想,能够正确认识医院文化。具体见表1。
表1职工对医院文化的认知度
表2调查职工对医院文化的态度。大多数职工认为塑造医院文化和自己有直接关系,有 419人,占 81.7%;有38人认为塑造医院文化和自己没有直接关系,占7.4%;有26人不知道塑造医院文化和自己是否有关系,占5.1%;有30人表示无所谓。
表2职工认为塑造医院文化与自己的关系
4.讨论
职工对医院文化概念认知不清将导致工作出现偏差的现象,同时也会阻碍体系有效运作[5]。要让广大职工从概念明确医院文化的作用,就要以宣传为切入口,以短信、网站、院内电视等各种现代化的形式对职工进行宣传,让职工参与到文化建设中,加深体会[6]。
为调查分析我市医院职工对医院文化概念及作用的认知情况,本研究主要借助文献与相关研究,自制问卷,并以我市四家医院职工为调查对象开展调查。共发出问卷615份,回收有效问卷513份,有效回收率为83.4%。并对结果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频数分析。统计结果显示,78.4%的职工能够比较全面认识医院文化的概念;大多数职工认为塑造医院文化和自己有直接关系,有419人,占81.7%;有38人认为塑造医院文化和自己没有直接关系,占7.4%;有26人不知道塑造医院文化和自己是否有关系,占5.1%;有3人表示无所谓。该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相近[7]。结果表明,大多数职工能够比较全面认识医院文化的概念并认为塑造医院文化和自己有直接关系,这可以作为我市医院构建自己文化工作的成果,医院需要让职工都参与构成自身文化的过程中才能构建出属于自己的有特色的且能够促进自身成长的文化。[8-9]也就是说,医院的文化需要尽可能多的职工的认可、拥护以及执行才具有生命。否则,医院的文化就无法形成群众基础,职工对自己文化不了解、不认同也就无法蒋文化传播于医院之中,更不可能向外扩展。这样的文化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因此医院在构建自己的文化时要全面了解掌握职工的态度和认知,了解职工对于医院文化真是的推行情况,并及时进行修正和调整,对管理层及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策略,来辅助管理层对于整个医院的管理,特别是文化的管理。[10]
综上所述,职工对医院文化概念的认知存在差异,大多数职工能够比较全面认识医院文化的概念并认为塑造医院文化和自己有直接关系。
参考文献:
[1]谢志娟,陈炳锡.医院文化“以文化人”的本质分析和路径选择[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4):68-69.
[2]杨旭东,韩九娥,何光峰等.创建医院特色文化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J].中国医学创新,2012,09(5):131-133.
[3]奚晓蕾,徐虹.医院员工对医院文化建设评价的分析研究--以某三级医院为例[C].//第十届全国儿科医学教育研讨会暨全国儿科继续医学教育研讨会论文集.2012:171-176.
[4]王二争.浅析医院文化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C].//全国深化医院管理年活动暨加强医院管理与医院评审评价研讨会论文集.2011:26-28.
[5]魏琳,葛建一,郜等.略论医院档案文化建设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23(6):205-207.
[6]胡静,葛锋,陈芬等.医院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2,29(3):155-156.
[7]张玲、文朝晖.略论医院文化软实力的构成、作用与培育[J].管理观察,2011,12(25):21-22.
[8]马昊芸.医院文化塑造医院核心竞争力[J].卫生软科学,2011,25(8):525-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