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外投资审计方法

对外投资审计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外投资审计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外投资审计方法

对外投资审计方法范文第1篇

对外投资效益审计应遵循内部控制导向原则和综合分析原则。审计人员首先评估对外投资决策、执行、处置等环节控制的健全性;根据健全性评估结果进行符合性测试,并提出完善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建议;根据符合性测试结果,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考虑到对外投资效益影响因素的复杂多样性,审计人员应根据对外投资的具体内容和形式,综合运用多种科学的审计方法,从而使审计证据更有力,效益评价结论更可靠。评价指标的选择应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必要时依靠专家的经验与能力对问题和现象本质做出定性判断。定量分析指标体系必须合理,并呈动态修正变化,以及时适应对外投资效益审计的时效性要求。

国资公司对外投资效益审计能够加强对外投资内部控制,规范对外投资行为,防范对外投资风险,保证对外投资安全,提高对外投资效益,确保国资公司资产安全、有效、保值增值。

一、国资公司对外投资效益审计发现的问题

国资公司对外投资可分为固定资产投资、金融投资及股权投资三类。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日渐成熟,国资公司股权性投资大幅度增长,投资的行业分布较广,主要有水电、房地产、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等,其中对房地产业和餐饮业的投资剧增,以某市为例:国资公司投资房地产总额2007及2008两年比2006年增加了3.8倍,餐饮业的投资增加了8倍,有明显向一般性竞争领域集中的趋势。对外投资效益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对外投资项目未经国资监管部门批准。某市审计抽查发现有13个项目涉及金额2 863.83万元对外投资项目未经国资监管部门批准。例如某公司2005年出资1 884.49万元,全资收购一家私人公司;某集团公司涉及10个项目,投资增、减额775.45万元,投资项目是对以前改制退出企业的增资扩股。上述国资公司对外投资均未经国资监管部门批准。

(二)个别国资公司主营业务与公司设立的宗旨不尽相符,其主业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例如某公司是为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农业生产而设立的,据审计调查该公司2007~2008年非农企业投资项目担保金额占73%。

(三)少数企业利润分配关系未理顺。例如某公司原由某国资公司投资设立,政企分开后已划归某集团管理,但审计发现,该公司2006~2008年实现利润仍分配给原投资单位作为部门经费来源,不符合政企政资分开的原则,不利于企业财务管理、不利于加强部门预算的管理。

(四)部分国资公司对外投资收益核算不规范。例如某市至2008年末有3家公司未按权益法核算要求体现投资收益,存在调节利润倾向,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五)部分投资资金被长期占用,面临损失风险。例如2003年以来某集团被下属公司占用的5 000万元资金,至2008年末尚有大部分资金未收回;某公司于2001年6月与其他公司合作投资本金2 020.75万元至2008年末未收回,同时在2003年4月购入国债1 000万元被证券公司挪用,目前该证券公司正处于破产清算过程中。

(六)部分政府调拨资产尚未操作到位。如按政府抄告单要求某公司应将其部分资产注入其他公司,但至2008年末账面尚未调整到位。

二、国资公司对外投资效益审计内容与评价指标

审计机关依法审计对外投资决策过程、合规性、日常管理等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评价指标对国资公司对外投资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评价和监督。

(一)对外投资经济性审计

经济性审计主要审计对外投资项目的建设成本,应重点审计对外投资项目(预)决算。审计对外投资项目的工程量及各项费用的计算过程是否符合要求,数量是否正确;审计项目设计变更手续是否齐全、变更内容是否真实;对外投资项目最终决算与项目预算有无重大差异;审计建设单位有无及时办理工程决算等问题。经济性审计更注重对外投资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建议根据审计计划采用跟踪审计方式,通过对项目的经济性审计可以防患于未然,对于不当费用的发生以及其不利因素,能够及时纠正和剔除。对外投资项目经济性审计评价指标主要有:

1.实际投资变化率=[(审定竣工决算-批复概算)/批复概算]×100%=0

数据采集:审定竣工决算来源于工程竣工决算审计报告,批复概算来源于工程项目的概算批复文件中批复的概算数。

审计标准:实际投资变化率≤0为好,说明决算没有超概算,投资计划控制较好。

2.单位建筑面积造价=审定的单位工程竣工决算造价/建筑面积

数据采集:单位工程竣工决算造价包括简易的水电,不包括设备投资和待摊投资。建筑面积从竣工验收报告中取得。

审计标准:单位建筑面积造价≤该地区同类工程单位建筑面积平均价,如果偏高建议以后加强造价全过程控制与跟踪审计。

3.建设单位管理费用增减率=[(审定建设单位管理费用-建设单位管理费用概算数)/建设单位管理费用概算数]×100%

数据采集:审定建设单位管理费用来源于审定的建设项目概况表,建设单位管理费用概算数来源于概算批复文件。

审计标准:建设单位管理费用增减率≤0,说明建设单位管理费用决算没有超概算,建设单位管理费用计划控制较好。

4.单位工程建安造价变化率=[(单位工程竣工结算-单位工程预算造价)/单位工程预算造价]×100%

数据采集:单位工程竣工结算是指审定后的单位工程竣工结算造价,单位工程预算造价是指批复预算。单位工程竣工结算是单位工程实际发生的建筑和安装工程费。

审计标准:单位工程建安造价变化率≤0,说明建安造价决算没有超预算,建设单位管理费计划控制较好。

(二)对外投资效率性审计

效率性审计主要审计对外投资经营活动过程中投入资源与产出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并对外投资经营活动的效率性进行审查与评价的活动。对外投资效率性审计应审查对外投资投入的资源和产出成果的真实性,分析影响组织经营活动效率的主要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效率性审计应该围绕资金运用展开,注重对外投资项目资金支出过程的控制,是一种动态审计。对外投资项目效率性审计评价指标主要有:

1.投资利润率=(年利润总额/总投资)×100%

数据采集:计算投资利润率时,年利润总额,可选择评审年份的利润总额。总投资的数据来源于工程竣工决算报表。

审计标准:项目投资利润率≥行业平均投资利润率,可行。

2.投资利税率=(年利税总额/总投资)×100%

数据采集:计算投资利税率时,年利税总额,可选择评审年份的利润总额与销售税金之和,即:年利税总额=年利润总额+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年利润总额、总投资的数据直接引用计算上一个指标时的数据。

审计标准:大于或等于行业平均投资利税率,可行。 3.新增固定资产产值率=(本期新增总产值/本期新增固定资产)×100%

数据采集:本期新增总产值即由新增的固定资产带来的营业收入,可从新增了固定资产的营业网点的损益表中取得,这是一个增量数据,要用审计前一年和审计年度的营业收入的差额。本期新增固定资产这个数据可从工程竣工决算报表的工程概况表中取得。

审计标准:与同类项目比较,大于同类项目新增固定资产产值率为良好。

4.静态投资回收期=累计净现金流量出现正值年份-1+|上年累计净现金流量|/当年净现金流量或建设项目的投资总额/(建设项目年利税总额+折旧)

数据采集:总投资的数据来源于工程竣工决算报表,现金流量有关数据从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表中取得;年利税总额可直接引用投资利税率计算时的数据,折旧=投资总额×行业固定资产折旧率。

审计标准:小于行业静态投资回收期(年),可行。

(三)对外投资效果性审计

效果性审计主要审计对外投资经营活动实际取得成果与预期取得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审计分析无法按原定对外投资计划开展相应项目、业务或者中途停止项目、业务的原因;是否建立对外投资管理控制系统并评价、报告和监督对外投资的效果性。效果性审计主要关注的是既定目标的实现程度及经营活动产生的影响,既要审计评价对外投资的经济效益,也要评价其产生的社会效益与环境影响。对外投资项目效果性审计评价指标主要有:

1.NPV=∑(CI-CO)t×(1+i)-t

数据采集:CI和CO可从项目全部投资财务现金流量表中采集,ic为行业基准收益率或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

审计标准:NPV≥0,说明项目IRR大于项目行业基准收益率,可行。建议NPV用Excel求。

2.IRR,∑(CI+CO)t×(1+IRR)-t=0

数据采集:CI,CO和t可从项目全部投资财务现金流量表中采集。

审计标准:IRR≥行业基准收益率,效果好。

3.净现值率NPVR,NPVR=(NPV/PVI)×100%

NPVR为项目财务净现值率;NPV为项目净现值;PVI为项目总投资现值。财务净现值率表示项目单位投资现值能够获得净收益现值的能力。

审计标准:净现值率大于零,可行。

4.工程计划工期率=[竣工工程实际工期/竣工工程计划工期]×100%

数据采集:审定建设项目概况表

审计标准:工程计划工期率≤1,说明节省了工期,工期控制效果良好。

三、改善和提高国资公司对外投资效益的审计建议

对外投资是国有企业进行资本运作的重要手段,对外投资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国资公司对外投资效益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一)进一步完善对外投资政策和管理制度。一是国资公司要建立对外投资的制度约束机制并涵盖对外投资的投资方向、资金来源、效益评价以及相关的资金拆借、担保等各个方面,并能做到有效执行;二是对已有的管理制度要进一步细化,增强适用性和可操作性,重点加强对股票、债券、理财产品等高风险的金融性投资行为及担保业务的范围、投向等方面的管理;三是进一步落实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强化国有资产经营考核制度,加大投资项目效益评估力度,防范投资风险,使国有资产得到最大程度的保值增值;四是建议创新对外投资管理模式,建议国资管理部门对所属国资公司采用统一的网络版财务软件,提高国资管理部门的财务监控能力,同时统一组织对所属国资公司年报审计工作,统一方案,明确重点关注的内容,准确全面掌握国企经营动态。

(二)进一步加强国资公司对外投资的清理工作。一是对未经审批的对外投资项目进行清理,完善审批手续;二是对外投资项目的盈亏情况进行排查,针对长期无收益或亏损的经营性投资项目要分析查找原因,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促进提高投资收益;三是要严格按照财务制度规定核算投资损益,应收回的投资收益要及时督促收回,未反映的投资损益要如实反映,以全面、准确反映对外投资损益情况以及国有资产营运状况;四是对某些投资公司托管未纳入考核范围的企业集团的债权债务情况应及时进行清理。

(三)进一步完善国资公司对外投资的发展规划。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尽快制定国资公司对外投资“十二五”规划,使国有经济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和调整,推动国资公司对外投资向优势行业、关键领域集中,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对外投资审计方法范文第2篇

正是由于在投资及其收益核算上的复杂多变以及会计与税法对投资收益确认的差异,不仅使得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的余额与初始投资成本常常不一致,而且也为一些企业将投资收益长期隐匿于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提供了方便,本文介绍的案例就属于这方面的问题。

案例

笔者曾于200Z年对专门从事高速公路和大型桥梁等交通设施投资的A公司进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A公司账面上反映投资的单位有20多家,且大多数采用权益法核算,其中,A公司曾于200X年前投资B公司(投资比例为45%,一直未变),并由B公司建造一高速公路,A公司采取权益法核算对B公司的投资。公路建成后B公司的股票成功上市,且股票涨幅很大,B公司的净资产每年的增幅也很大,但A公司每年并未按照当时执行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及时核算投资收益。至被检查年度,A公司账面长期股权投资年初的上年余额与B公司前一年度经审计的会计报表上所反映的净资产按45%的持股比例计算的应拥有的股权份额相差近6500万元。笔者第一反应是A公司的账务处理肯定有误,而且很可能是少计了投资收益。但是,由于A公司从当初对B公司投资,到中间成功上市,再到本次接受检查,已历经多年,A公司在这多年中并未严格按照会计制度及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及时核算每年的投资收益,而且从笔者所了解的情况得知,B公司自上市以来从未亏损,经营及盈利情况一直很好,那么,少反映的投资收益究竟是哪一年或哪几年的呢?

笔者首先对被检查年度A公司对B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收益的核算情况进行了仔细检查,但一方面由于A公司账面对投资收益核算的不及时和多次进行了相关账务处理和账务调整,另一方面由于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上年余额就不正确,而且A公司未能提供B公司以前各年度完整的会计报表及利润分配方案,因此一时无法判断A公司对B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收益核算的正确性。由于A公司的对外投资共有20多家,而且必要时可能还需去被投资方外调,所以要理清对20多家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及其收益情况,这一项工作就至少需要40天以上的时间,但本检查组仅四人,且安排检查A公司的时间总共就15天,笔者一时束手无策。但是。笔者很快就想到一妥善方案并在与A公司商量后决定,由A公司对其所有的对外投资按各项投资发生的时间顺序先行逐年进行统计和整理,并根据投资协议及被投资方各年度的利润分配方案计算出A公司至被检查年度的前一年止应该拥有的股权份额和投资收益,为此,笔者专门设计了一张庞大的汇总表,请A公司将最终统计和核实的各年度的对外投资和收益情况全部反映到这张表上,笔者叮嘱A公司三点:一是必须提供所有被投资方各年度业经审计的会计报表和利润分配方案,二是必须对各被投资方在被检查年度前一年应该拥有的股权及收益与A公司账面实际反映的差异额逐年、逐笔做出必要的说明;三是必须在8个工作日内完成,且笔者要对完成情况检查复核。A公司基本上按照笔者提出的要求进行统计和核实(特殊情况除外),最终查明了A公司对各被投资方应该拥有的股权份额和应收、已收及未收的投资收益,其中A公司对B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差额固然也水落石出。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A公司在B公司上市一段时间后,将其拥有的B公司的股票抛售了一部分,并将转让股票的收入全额冲减了对B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的账面余额,账务处理为:“借:银行存款,贷:长期股权投资”,这其中就包含了将应作贷记投资收益的转让股票的盈利6469万元也一并冲减了长期股权投资(6469万元系转让股票收益,应全额调整为计税所得额),此问题是形成上述差额的主要原因。该问题实际上是A公司将转让股票的收益长期隐匿于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的贷方,A公司满以为检查人员不会认真检查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实际上已藏匿多年),但没有想到还是被查了出来。另外,除B公司的情况外,A公司对其他主要投资单位的投资情况也基本查明,主要问题是没有及时核算投资收益(包括应税投资收益),金额从几万至几百万不等,但也有少数小额亏损的情况。

分析

尽管上述是对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案例,但对包括税务检查和会计报表审计在内的以会计账项为基础的相关性质的审计实务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对外投资审计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企业会计 内部控制制度 货币资金 对外投资

引言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应当遵循下列原则: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综合目前企业的管理经验,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授权控制。是指企业各级工作人员,必须经过授权和批准,才能对有关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可以使事件在发生前就得到控制。可以对自己的业务处理行为负责。第二,是分工控制。分工控制是指对于相关的职务,不能由一个人同时包办兼任。相关人员要互相制约、相互监督。

第三,是业务记录控制。业务记录控制是指在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记录时,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以保证会计记录的真实、及时和正确。第四,是财产安全控制制度。是为了确保企业财产物资安全完整,采用的方法和措施。第五,是书面文件控制。是把企业对于经营管理的要求,制成书面文件、规章制度,使各级工作人员,都随时可见。第六,是人员素质控制。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保证企业各级人员具有与工作相适应的素质,保证工作的质量。显然,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根本要求,从内部控制所涉及到的问题来看它与会计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企业内部控制的最初发展雏形是借助于会计控制来实施内部控制的。因此,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重要的组成部分。从现代企业的实践看,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核心地位始终没有改变,企业内部控制也是围绕着会计内部控制而建立的,因此,明确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作为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的重要制度。

1.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内容

1.1企业对货币资金的控制

企业以货币形态表现的资金是货币资金。是企业资产负债表的一个流动资产项目,它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三个总账账户的余额。货币资金按其形态和用途,可分为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它是企业中最活跃的流动资金,是企业的重要流通手段,因此是内部控制的审点。

企业对货币资金控制,是指对企业货币资金收支和保管业务的授权批准制度,在实施企业货币资金业务的过程中要执行责任负责制,会计人员和主管领导要在责任中相互制约,这样才能够确保货币资金达到安全的保证。企业的货币资金是在流动领域最强的资产,它涉及面广,在企业的经济运行中收付频繁,尤其是随着网络的发展,货币资金支付便捷、方便,只要是一个键盘指令,就可以完成大款的目的,因此,在货币资金的转换过程中,往往成为经济犯罪分子窃取之物。因此,企业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要做到:保证收入环节的货币资金及时回收,还要保证银行帐号的正确性,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性。并要正确地进行记录和要求及时反馈;所有的资金的支出都要按照以预算为原则,超出预算外的资金必须通过领导审核;同时,对企业的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等要妥善保管,坚决不允许过量保存现金余额。

1.2企业对实物资产的控制

企业对实物的控制目的,是指保护企业实物资产的安全的控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要建立严格的入库、出库制度,要明确责任人。第一,要建立科学的保管制度。同时在选择库址、库防设施是要注意防水、防盗措施,在安全保卫方面要有相应的制度;对于具有特殊要求的物品要进行科学保管,对保管的物资要分门别类地存放在指定仓库,进行科学地编号,这样就可以便于保管员做到在发料、盘点时快速、准确。第三,要对企业物资实行永续盘存制,利用计算机管理就可以随机在账上反映出结存数额。第四,要建立完善的财产清查制度,一旦发现物资的管理问题,要及时上报,妥善处理清查中发现的问题。第五,要建立健全企业物资的档案保管制度,对于保管物资的支付要记录在案存档备查。

1.3关于企业对外投资 控制

企业对外投资的方向主要是购买股票、债券、向其他单位投入资产等,企业经营者希望通过投资行为获得利益。但是,不是所有的投资行为都能够如愿以偿,必须避免不必要的投资损失,保证企业投资目的顺利实现。企业对外投资管理部门在对外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及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报告。应加强对投资项目价值及增减、收益变动等情况的跟踪管理,企业应该定期与投资业务相关人员组织对外投资进行盘点。企业要加强对长期投资的管理,包括对投资规模及承受能力进行控制,按照有关法规规定执行。

1.4工程项目控制

在工程项目内部控制中要建立规范的工程项目决策程序,建立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的责任制度,加强工程项目的预算、招投标、质量管理等环节的会计控制,防范决策失误及工程发包、承包、施工、验收等过程中的舞弊行为。要明确规定处理各种经济业务的职责分工和程序方法,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要健全和强化内部组织结构,核心问题是职责分工,处理好经济业务的全过程,或者在全过程的某几个重要环节都规定要有两个以上部门、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分工负责,相互控制。要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要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要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2. 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缺陷问题

2.1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认识问题

我国企业决策层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导致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础薄弱,一些企业管理者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在有些企业的决策层对内部会计控制还存在误解,认为对内部会计控制,是束缚了企业的手脚,不仅仅是影响了企业的办事效率,甚至还有人认为是人为的制造矛盾,这样就使一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只是一种摆设,基本上不起约束作用。更多的是使内部会计控制有章不循,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导致了企业内部控制失控。

2.2内部会计控制的科学和系统性存在问题

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不够科学和系统性,主要表现在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但总体上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第一,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内容上片面、零散,不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个别单位受利益驱动重经营轻管 (下转第107页)

(上接第105页)

理,内部会计控制的组织网络不健全,甚至使既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失控。第二,是对于内部会计控制常常偏重事后控制,只有当违规违纪行为发生后才设法弥补,导致内部会计控制成本较高,也失去了应有的效力。第三,是企业对外部环境和经济业务的变化缺乏预见性也导致其管理滞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的经济行为和新的经济业务不断涌现,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企业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还不能适应要求,就没有能力制订内部控制制度,使内部会计控制难以健全。

2.3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问题

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检查不力,制度的执行必须要有监督。会计控制监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内部监督,主要是企业的内部审计,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重视,相当一部分企业还没有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监督,内部审计机构也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由于有些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由会计人员兼任,形成自己监督自己的局面,无法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

3. 做好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对策

3.1提高认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加快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尽快建立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促进内部会计控制有效运行。这是针对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和审计委员会等不同的权力的控制权,使各权力主体形成相互制衡,防止内部人控制。首先,要完善董事会的功能和设置,减少内部人控制和大股东控制。董事长与总经理要分设,以增强其独立性。其次,监事会成员应具备行使职责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并保证实质上的独立性。要建立审计委员会,负责对公司活动进行监督,并拥有聘用注册会计师的决定权等。第三,要建立股东对经营管理者的强力约束。严格评估经营管理者的经营业绩,并决定对经理的解聘撤换。

3.2企业要强化内部审计的作用

企业内部审计具有监督经常性与过程控制性的特点,强调对经济活动的事前监督与过程控制。有效将某些差错舞弊等违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强化内部监控、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来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设计和运行。一是要求企业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包括监督原则、监督内容、监督方式、监督责任与监督奖惩等内容的内部监督办法,使企业内部监督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二是狠抓落实,严格照章办事,使企业内部控制与内部监督达到事事有人负责的要求;三是拓宽内部审计监控范围,加强内部审计职能,尽量覆盖所有的经营活动领域,除着眼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真实性以外,还应兼顾效益性;在对重要的业务与岗位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的同时,加强对企业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专项检查与审计。

结语

从目前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发展趋势,会计内部控制的目标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其一是可靠性,就是促进提高会计信息报告的质量,为财产安全完整提供制度保障;其二是效益性,就是致力于追求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这样,就使企业的发展预算应运而生,使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成熟 。

参考文献:

[1] 房青.关于完善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若干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 2008-09-15.

[2] 陆建欣.浅谈完善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

09-23.

对外投资审计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非流动资产基金;会计核算;探讨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1

一、“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的设置和使用

事业单位涉及教育、卫生、体育等行业和领域,范围广,规模大,属于社会服务支持系统,对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正常进行起到支持作用,且大多数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主要依靠国家财政统一拨款进行运营管理,因此,做好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核算是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非流动资产基金是指事业单位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占用的金额,通过设置“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核算和反映事业单位非流动资产的资金占用情况,事业单位应当在取得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或发生相关支出时予以确认非流动资产基金。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时,应当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处置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时,应当冲销该资产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

二、非流动资产基金核算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新制度理解不透彻,会计核算不准确。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是事业单位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及有效性的重要保障,有助于事业单位健康持续发展。为了适应财政改革需要,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财政部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设置“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取代原“固定基金”及“事业基金―投资基金”科目,但由于一些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对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学习不透彻,解读不准确,仍习惯于原制度下的核算和管理方式,造成对非流动资产基金核算不准确。

第二,对新制度下非流动基金的核算不重视,管理不到位。我国事业单位管理模式较为传统,原会计科目长时间在事业单位得到应用,一些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未能意识到非流动基金的核算与管理的重要性。例如很多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为了简便处理,时常将对外投资挂在往来科目中核算,当收回投资后,就对往来科目做相反处理,获得的投资收益以银行存款处理,这样核算省略了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价值变动及相关会计处理,无法反映事业单位投资收益的获取情况,显然是不合规的。这也说明很多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对非流动基金科目的核算内涵不够了解。

三、如何做好事业单位“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核算的建议及对策

第一,加强新制度的学习,全面掌握非流动资产基金的核算内容和方法。首先,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要加强对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学习,全面掌握非流动资产基金的内容和核算方式。准确把握非流动资产基金与原制度中固定基金等的差别,并严格按照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核算。“固定基金”科目只反映事业单位现有固定资产形成的基金;“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反映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形成的基金,涉及范围更广;要重点关注新制度实施后对经济业务处理的特别之处,在计提折旧和摊销时,要作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处理;在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时,按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评估价值加上相关税费计入投资成本,同时结转已提折旧、摊销、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账面余额。在处置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时,不直接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将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转入“待处置资产损溢”,同时结转已提折旧、摊销、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账面余额,实际处置时,再调整非流动资产基金。只有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充分发挥出新制度下“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的核算优势,才能加强非流动资产基金的管理。在对外投资上,要建立完善的对外投资审批制度,实行重大项目集体审批机制,财务人员应积极参与对外投资的全过程管理,将会计监管落到实处。在在建工程上,要及时监督盘查在建工程和已完工项目,并及时将已完工或已达到竣工结算的项目转入“固定资产”科目,对固定资产实施定期清查,确保账实相符。事业单位通过做好非流动资产基金的核算与管理,不断提高其核算和管理的质量,使其能够完整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情况,从而有效降低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风险。

第二,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加强非流动基金的审计监管。规范的会计核算和管理离不开健全的管理制度和专业的管理人员。首先,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要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到新制度修订实施的目的,采用“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的意义所在,自觉运用“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进行核算。其次,要对财务人员进行较为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通过继续教育等方式,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能更好的适应财政体制深化改革的需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最后,审计部门要加大审计力度,重点关注非流动资产基金项目,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

四、结语

综上所述,“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核算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非流动资产的管理好坏,所以,事业单位要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认真解读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全面掌握“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的内容和核算方法,认真贯彻落实新制度的要求,正确运用和使用“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进行会计核算,以适应财政的改革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升事业单位的务管理水平,从而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实力,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晓丽,于丽丽.探究事业单位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核算[J].现代经济信息,2013(9).

[2]安玉红,刘聪玲.论事业单位非流动基金的核算问题及解决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4(9).

对外投资审计方法范文第5篇

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将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论应用于对外投资的实务中。因此,在设计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制度时应遵循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一般原则:一是相互牵制原则,是指一项完整的经济业务活动,必须分配给具有互相制约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分别完成;二是领导带头原则,即内部控制成功与否取决于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而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的自觉控制意识和行为又是关键;三是协调配合原则,是指在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各部门或人员必须相互配合,各岗位和环节都应协调同步,各项业务程序和办理手续需要紧密衔接,从而避免扯皮和脱节现象,减少矛盾和内耗,以保证经营管理活动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四是程式定位原则,是指企业单位应该根据各岗位业务性质和人员要求,相应的赋予作业和职责权限,规定操作规程处理手续,明确纪律规则、检查标准,以使职、责、权、利相结合;五是成本效益原则,要求企业力争以最小的控制成本取得最大的控制效果;六是整体结构原则,指单位各项控制要素、各业务循环或部门的子控制系统必须有机构成,成为单位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

二、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制度的控制目标

设计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制度时,首先应该根据经济活动的内容特点和管理要求提炼内部控制目标,然后据以选择具有相应功能的内部控制要素组成该控制系统。

1. 建立对外投资活动的授权批准、职务分离制度,维护对外投资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制度要保证一切对外投资交易活动必须经过适当的审批程序、职务分离制度才能进行。投资资产中的有价证券,其流动性仅次于现金,如果没有严格的审批授权控制制度,他们较易被冒领、挪用或转移。因此,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是维护对外投资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的重要保证。

2. 确保国家有关投资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为规范企业投资行为,国家颁布了相关的投资法规。为减少投资风险,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企业在投资时的各种交易手续、程序,各种文件记录以及账面数据的反映和财务报告信息的披露等必须符合国家的投资法规,以保护其自身的利益。

3. 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对外投资资产、收益在会计报表中合理反映与揭示。无论现实的、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还是政府,必然会关心报表所反映的资产、收益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企业要使利益相关人和审计人员对其提供的财务信息感到可信,就必须对对外投资的计价和反映进行有效地控制,对取得的投资收益予以合理的揭示,防止计价方法的不恰当运用和其他原因导致报表错误。

三、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

按照财政部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第十一条的规定,笔者认为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制度关键控制点至少应包括:投资项目立项、评估、决策、实施、检查等内容。

1. 投资项目立项。企业投资部门在投资立项前,首先应考虑企业自身业务发展的规模与范围,对外投资的品种、行业、时间、预计的投资收益,然后对要投资的项目进行调查并收集相关的信息,对已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投资建议,报企业审批部门立项备案。企业无论是对外短期投资还是长期投资,其成功与失败的结果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为此就必须保证一切对外投资交易活动要经过适当的审批程序才能进行,并根据这一要求设置职务分离制度,批准对外投资活动的负责人级别,各种具体的呈报和审批手续。另外,应建立规范的投资项目立项控制制度,如企业投资立项授权制度、投资部门投资意向申请书、投资部门投资项目报审制度等,保证对外投资活动在初期就得到严格的控制。

2. 投资项目评估。单位可授权投资部门或委托其他相关单位的中介机构或中介人成立投资项目评估小组,对已立项的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评估。评估控制的重点:一是项目评估小组是否有能力承办该项评估业务,防止走过场,搞形式;如果是委托了中介机构或中介人,还应当重视对中介人选择的控制,以避免日后陷入不必要的法律纠纷之中。二是评估投资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投资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以加强投资项目合法性控制。因此,在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制度设置时,就应充分注意到国家有关部门关于投资方面的各种规定并符合单位内部规章制度,使一切对外投资活动在合法的程序下进行。三是评估投资项目的有效性,不能局限于某一时点或某几个时点,而是要评价投资项目有效性在一定时期内能否持续发挥作用。四是加强投资项目风险评估,企业必须围绕目标的实现,分析评估该投资项目内、外相关的风险,强化风险管理,使对外投资风险降低到最低的限度。

3. 投资项目决策。在对投资项目分析、评估的基础上,企业决策层可对投资部门上报的投资项目进行决策。决策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规模,对企业的经营发生持续的影响。因此,企业要想通过对外投资获取收益,或者达到其他的投资项目的,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投资决策体系来应付对外投资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瞬息万变的投资机会中,抓住有利时机发展壮大企业规模。对外投资项目进行决策控制时,一要控制企业决策层人员的组成。就投资者来讲,由于其经营业务性质的限制,企业负责人不可能完全具备投资交易中所要求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技巧,通常要求得到银行、投资咨询公司、证券经纪人、证券交易商等的帮助。鉴于此特点,该决策层的人员组成不能局限于企业负责人个人或是他能左右的几个人,而应由来自企业相互牵制的不同部门和社会相关部门的投资专家组成。二要控制决策结果。决策结果不是企业负责人个人投资偏好,而是要广泛的听取投资部门和有关评估小组专家的意见或建议,注重对外投资决策的几个关键指标,如现金流量、货币的时间价值、投资风险等。在充分考虑了投资风险、预计投资收益,并权衡各方面利弊的基础上,选择最优投资方案。三要控制记录。对所有的投资决策都应当以书面文件的形式予以记录,包括投资决策层人员背景材料、投资项目预计风险、收益的计算过程等,并对这些书面文件进行编号控制,以备日后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