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医初学基础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精益求精,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作风和准确的科学态度
化学是一门严肃的自然科学,它遵循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就其学科的特点而言,它是通过可知的物质世界,研究物质间的反应规律,再把这些规律性的知识运用到未知领域中去,从而得出研究未知领域的方法和理论,并指导实践。任何重大的发现都要靠化学实验予以证实。在化学领域中,任何一点小小的失误都将造成巨大损失,延缓科学发展,因此,严谨、求实、准确的态度是从事科学的工作者必备的品德。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科学家优秀事迹为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科学精神、文化素养的教育。教育学生要诚实、不说假话、不弄虚作假、不作弊浮夸、不马马虎虎、不粗枝大叶,要有一种精益求精、不断追求的科学精神。化学史上被称为“第三位小数的发现”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1892年英国科学家瑞利多次测定发现,从空气中得到的氮气每升重1.2572克,从氮气的氧化物中得到的氮气每升重1.2506克,两者在第三位小数上存在差异,相差0.0066克,相当一个跳蚤的质量。瑞利没有忽略这一差异,更不认为是实验本身的“误差”加以“修正”,而是把他的实验结果与研究的论文一起公开发表,这引起了他的朋友拉姆塞的注意,并开始研究这个问题。这就是惰性气体最初被发现的过程。试想瑞利如果忽视了小数点第三位差异,会使惰性气体发现推迟多少年呢?化学史上这一著名的发现,真正体现了诚实和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这一事例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二、设计科学性训练提纲,培养学生准确的表达能力
准确的表达和准确的记忆是分不开的。教学中要按照科学的记忆精心安排训练内容,训练题可根据内容有规律地排列起来。训练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准确的记忆和表达,首先让学生掌握教材的内容,带领学生进行分析,把它的基本精神和逻辑结构找出来,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它们概括,进而准确地叙述下来,这就是通常学习时所作的提纲。经过自己的分析,用自己的语言作过提纲的材料是比较容易记忆和保持的。
记忆是建立在联系和巩固的基础上的,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一些直观的材料,如实物、图片、模型、图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等,并与之建立广泛的联系,有助于记忆,这比单独的记忆效率高。另外,复习在记忆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记忆是建立联系、巩固联系的过程,联系要经过强化才能巩固,复习的作用就在于强化联系。同时复习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机会,促进理解,使记忆更牢固。我们学过的知识,如果经常复习,就可长期不会忘记,能够准确记忆的知识,也就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来。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概念及意义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指在同一空间和时间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的教学。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顺序,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知识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理实一体化教学具有三个特性:①空间和时间的同一性;②认识过程的同步性;③认识形式的交错性。
理实一体化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为目标,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由同一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方法组织教学,是一种实时、互动的教与学,使教学更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优势
1.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理实一体化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一体化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的教学模式的框架。在注重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因此一体化教学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鲜明特征。
2.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中职学校,大多数学生都是理论学习的“失败者”,长期的“失败”经历使他们对理论学习产生了恐惧和厌恶心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学生学习特点为基础,从有趣的实践或问题着手,真实而且实用,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让他们感受到理论学习的必要性,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理论的动机。
3.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迁移。知识、技能和能力三者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与转化的现象称为迁移。知识、能力是掌握技能的前提,制约着技能形成的程度,而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又有助于掌握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技能是知识化为能力的中间环节。理实一体化教学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融于一体,让学生在教中学、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既有助于学生技能的形成,又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实现了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迁移。
4.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因此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要求教师本身要不断地学习,自我充电,自我提高,不仅要在理论上提高,也要在实践动手能力上有所提高。
5.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学资源的配置。中职教育是由教师、学生、教学设施、设备以及教学时间构成的资源系统,合理配置并充分利用宝贵的职业教育资源,在人才紧缺、经费不足、设施落后、时间紧迫的中等职业学校显得尤为重要。理实一体化教学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一体化师资,统筹考虑师资配置,减少岗位设置,提高人员效率,解决师资紧缺问题。一体化教学将知识和技能体系重新组合,节约了教学课时,保证了技能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很好地解决了中职学校技能培养过程中方法论的问题,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组合。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1.教材编写。依据模块化、项目化的要求,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针对性、适时性、有效性原则编写出项目课程教材。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进行“知识点”整合,将近似或同类的“知识点”集中编排,密切“知识点”的关联,使学生在完成项目训练的同时,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
2.师资培训。现在电子专业教师,有些常年只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很少上实训课。为能胜任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教学,必须对专业教师进行必要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培训。培训方式可采用组织教师利用节假日进工厂顶岗锻炼;实训指导教师传、帮、带;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技能培训;从企业引进优秀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学一线;聘请既有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实习指导教师等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生产实践水平,满足项目课程教学的需要。
3.硬件设施的完善。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学基地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保障。要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训教学的“一体化”场所。其间应包括理论教学用的桌椅、黑板,也包括实训教学用的设备、工具、仪器仪表,还包括现代教学手段所用的电脑、投影、音响、电子黑板、仿真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4.教学方法的选择。“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目前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产生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实践导向法、行为引导法、探究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具体怎么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对象等灵活选择。
5.教学质量考核。本课程考核采用实训考核与理论考试相结合的办法,考核模块化,即每进行完一个模块,就对实训和理论分别考核一次,并将每次的成绩纳入期末总评。其中理论、实训成绩各占总评分的4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学习态度和课堂纪律)占总评分的20%。
四、理实一体化教学存在的误区
一、数学记忆及其特殊性
人的记忆力确实存在着强弱的差别。不过,一个人记忆力的强与弱,与后天的锻炼有密切关系。记忆是大脑的一种功能,而大脑的发育和身体的其他器官一样,遵循着“用进废退”的规律。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根据时间的长短可将其分成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类。瞬时记忆又称感觉登记,是人的听觉与视觉受到外部刺激作用而形成感觉信息的瞬间贮存,它维持的时间极短。短时记忆又叫一分钟记忆,顾名思义它维持的时间约为一分钟,具有动态性、暂时性的特点,是通往长时记忆的过渡阶段。长时记忆是相对前两类而言的,它的信息储存时间较长甚至是终生的。由此三类可见,长时记忆是人们追求的,任何记忆方法都是为了延长记忆时间。
记忆有两种,一种是机械记忆,另一种是理解记忆。所谓机械记忆,就是死记硬背,靠单纯的重复去记;而理解记忆,则是对需要记的材料进行充分的研究,了解它的内部联系、本质和特点,通过理解去记它们。
数学记忆与一般记忆有所区别,它更侧重于逻辑性、解题思路、定理、公式等。数学记忆是数学学习的重要一环,尤其是数学学习的起始阶段,数学记忆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记忆的主要特点为:①操作性记忆。在数学学习中,不用记忆具体数据,只要将解题思路、推理程序记忆即可。②结构性记忆。在数学学习中,将相似题型归纳、总结成一种结构,以此结构作为记忆的基本方法。③系统性记忆。数学命题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所以在学习中应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灵活运用,融会贯通。
二、理解是记忆的前提条件
记忆是有一定规律的,当数学信息经过学生有意识的学习后形成短时记忆,但这些记忆不经过复习就容易遗忘,只有及时复习才能形成长时记忆。单纯死记硬背的长久性和准确性都不高,理解才是记忆的前提条件,将公式、定理、概念等数学知识充分理解后再勤于记忆,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效果。
三、方法是提高记忆效率的关键
1.课前预习,加深模糊记忆
数学涉及到逻辑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以及文字语言等,它的信息量非常大,如果学生在课堂全盘记忆所有内容,势必过犹不及,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此,加强学生课前预习,学生能够理解的尽量自己解决,不能理解的将问题带到课堂上。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跟上老师的思路,即使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在老师点拨之后便柳暗花明。在课堂上学生思路与老师思路不断发生碰撞,有契合也有不同,学生不断对比和归纳,最终使记忆更清晰、更准确、更长久。
2.要提高对记忆内容的兴趣
兴趣在记忆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记得快、记得牢,保持时间也长;反之,对不感兴趣的事物,记得慢,记住之后忘得也快。从心理学上分析,这是因为人们记忆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能高度集中注意力,使大脑皮质有关信息接受区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使该事物能在脑子里留下深刻的印痕,所建立的暂时联系就会巩固,收到积极的记忆效果。记忆不感兴趣的事物时,便不专心,“心不在焉”,这时大脑中就会产生许多兴奋中心,它们“打架”,相互干扰,必然影响记忆的效果。 兴趣并不是天生的,是可以培养出来的。一般说来,对某事物不感兴趣,是由于我们对其接触太少,或不太了解所致。如果我们多接触它,深入地学习,就会逐渐对它产生兴趣的。总之,为了增强记忆效果,我们要有意识培养自己的兴趣。只有对记忆的对象有了兴趣,才容易记得牢,保持得久;而记忆的效果越好,学习的兴趣也就越浓。
3.通过练习,增强学生记忆
无论教学方法如何先进、有效,练习永远是最好的帮手。过去人们对练习认识过于偏颇,认为练习就是埋头苦练,这样的确能够创造高分,但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显然不再适合。练习应当是有的放矢的,老师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练习,要做到讲练结合,并将所遇到的问题及时有效地进行反馈。
四、数学记忆的几点注意事项
首先,数学学习中的记忆应该是有选择性的。应该记住什么知识,必须具备一定的目的性。一般说来,数学记忆侧重于具体数据“精炼”成的信息,对这些信息的记忆可以防止琐碎且无关的信息充斥大脑,同时还可以缩短形成解题思路的时间,防止解题时大量无关信息的重现。其次,尽量拒绝背诵式记忆,而采用理解式记忆。数学记忆应遵循一个过程性原则,即在过程中记忆,在理解中记忆,通过练习操作和应用活动自然而然地记忆,而不是强行背诵记忆。通过理解创建新知识与现有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使记忆的知识更牢固、更不易忘记。最后,根据遗忘规律进行有效复习。
总之,数学虽然是一种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但同样需要数学记忆能力。记忆能力培养的途径很多,但理解是记忆的前提,没有理解的记忆是很难创新和维持长久的。本文所提记忆方法旨在抛砖引玉,期望可以引发广大同行去思考,让数学学习变成一种乐趣。
参考文献:
[1] 陈留华.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题例谈[J].初中数学教与学,2008,(10)
掌握必备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深对重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分析、理解。定义就是用简短的文字揭示出概念的内涵,其中的每一个字、词都有特定的含义,不能随意省略交换。要把已做过的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与物质知识、概念等密切挂钩。尤其是课本中的元素及化合物知识,所占比重大,内容杂,不易掌握,要通过典型的实验装置、操作步骤和具体现象等所获得的感性知识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挂钩,且一一对应。
单元知识网络化
学习化学的最大障碍是难以进行“分析、对比、综合、推理”,难以形成知识体系。通过复习使知识“网络化”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还可以按章编网络,按基本概念、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分别编网络,包括分子式计算网、化学方程式计算网和溶液计算网等,可根据它们来设计解题思路。
四类知识复习好
一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复习方法:咬文嚼字抓关键、分析比较辨异同、分类归纳成网络。注意对教材中所有的概念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分类掌握。通过分析、对比,把握容易混淆的概念之间的本质区别和内在联系。
二是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知识的复习方法:纵向联系法,以某物质为中心,将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法、用途、保存、鉴别串成知识链;横向比较法,如三种气体、三酸二碱、金刚石、石墨等,这样可以减少记忆单元,优化记忆内容;综合运用法,重视各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并由此归纳出各类反应的一般规律,并将知识综合运用(鉴别、转化、除杂、推断)。
【机械能和内能】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
10.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动能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5.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6.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
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7.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8.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9.比热(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10.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11.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2.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13.热量的计算:
①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是后来的温度。
②Q放=cm(t0-t)=cmt降
1.热值(q):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焦耳/千克。
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qm;(Q放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热值,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单位是:千克。
3.利用内能可以加热,也可以做功。
4.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2周。
5.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的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6.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简单机械和功】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或写成。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
(2)费力杠杆:L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3.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1焦=1牛米).
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螺丝、盘山公路也是斜面)
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P有/W=
7.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单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电路】
1.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2.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4.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5.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6.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7.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断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8.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9.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10.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1.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表示。
2.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安培(A);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3.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1.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U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伏特(V);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V)。1千伏=103伏=106毫伏=109微伏。
3.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5.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1.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2.电阻(R)的单位:国际单位:欧姆();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千欧(K)。
1兆欧=103千欧;1千欧=103欧。
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4.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
(1)滑动变阻器:
①原理: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②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③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2A表示的意义是:阻值是50,允许通过的电流是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