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土木工程专业

建筑土木工程专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土木工程专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土木工程专业

建筑土木工程专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教学改革;创新思路

引言:随着社会、企业对学校土木工程人才要求的逐年提高。1998年国家对普通高校专业目录进行了全面的调整,拓宽了原有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口径,使之成为一个覆盖建筑工程、交通工程、城政建设、矿山建设和工业设备安装工程等专业方向的综合性专业,这就要求各高校通过采用全新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使其对土木工程专业知识要有一个全面的、综合的掌握。在新的形势下各高校都在探索各自的道路,力图培养出符合新世纪需求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一、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土木工专业与工程实际结合得相当紧密,土木工程技术人员面对的是一个复杂度很高的开放的人机系统,各种专业都在这个系统中发挥一定的作用。组织、运转、协调这个系统绝非易事。而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够灵活运用各种专业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是一个优秀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

目前,在多数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中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向学生灌输大量深奥的理论知识,手把手的教他们如何分析、如何计算。但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均来源于工程实践,又应用于工程实践。课堂讲授的专业知识尽管理论性、系统性较好,但不可避免的存在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1)学生在实践课程和毕业设计中只依赖专业课本,不会利用有关规范和图集资料查阅相关参数。

(2)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时功利性过强,只关心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而不注重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过于教条,只会做已经做过的题目,解决曾经解决的问题,一旦遇到的问题稍有变化就感觉无从下手。

(4)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反馈在学校花费大量的时间学到的只是是空洞、抽象和零散的专业知识,在遇到实际工程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

土木工程专业口径拓宽后,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加,总学时数不增反降。采用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因此,需要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进行全面的调整,并对专业课程教授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以适应新时代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全新要求。

二、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

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课程体系改革研究的重点应以确立面向21世纪的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个性发展为职责。要求培养的学生能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精神,掌握现代化科学的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基于以上原因,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具体体现在对学生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三个方面。

(一)知识要求

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对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工程测绘与工程制图的原理和方法、工程结构构件的力学性能和计算原理、工程施工和组织的一般过程、工程管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的方法、结构选型和构造的基本知识、结构工程的设计方法以及相关软件的应用技术均能掌握,同时要求了解本专业的法规、规范与规程,了解本专业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二)能力要求

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查取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实验、测试、计算机应用等技能,获得土木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道路与桥梁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地基处理等领域的工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开拓精神,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三)素质要求

使学生能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科学与技术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技术知识、经济知识和管理知识,对本专业学科范围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及其动向有所了解,具有较好的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以及一定的修养。

三、专业实践教学方式的创新

专业实践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学生将所学知识投入应用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预演。通过专业实践,学生能够有效检验自己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目前,用人单位要求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施工组织与施工技术综合运用能力,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够从事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道路、桥梁等专业领域的工程设计、科学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管理方面的工作。由于经过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工程实践能力的最重要的一个步骤,需要对现有专业课程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具体措施如下:

(1)建设好专业实践基地。用人单位希望招聘到的员工能够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并独立承担起一定的实际工作。而高校出于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安排的专业实践课程较少,学生能够从中累积到的实践知识与经验十分有限。为解决这一矛盾,需要建设自己的专业实践基地,一方面增加学生工程实践的机会,同时又确保安全。

(2)改革现有的专业课程考核制度。由于专业课程的知识点相对独立,又比较琐碎枯燥,很难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考前几天突击背诵教师划定的条文成了通过专业课程考核的主要方法。常规的考核方式已不能达到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目的,对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也毫无帮助。故对专业课程摒弃原有的闭卷考试的方式,以动手实践和论文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

(3)将教师培训和再培训工作置于师资建设的首位。在土木工程的教学中,专业知识面狭窄,不能讲“案例”的教师是不会受欢迎的。一方面应积极创造条件让大多数教师进修硕士、博士研究生,支持教师参加注册工程师的考试;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和选派年轻教师到基层施工第一线挂职锻炼,以增加实际工程的经验。

四、改革创新方法的考核,挖掘学生潜力

改革考核方法,挖掘学生潜力。学生成绩考核的本身,对教学改革有着明确的指导意义。学生成绩的考核包括:理论考试、课程设计考核、实验考核、实习考核、毕业设计考核及参加相关科技活动情况等部分。根据培养内容学分绩点的不同,在考核形式上采用闭卷考试、开卷考试、综合测试、大作业、命题论文、实习报告等多种形式。在考核内容上力求体现出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理解重点知识、灵活运用综合知识的能力。这种考核办法改变了以前学生应付考试、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的尴尬局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挖掘其潜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

五、结束语:

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进行了初浅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加强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动手能力的学习实践机会、教会他们如何自主学习的教学改革方法。力求教出的学生更符合新世纪、新时代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贾褔萍,吕恒林等.土木工程专业方向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0,(2).

[2]李杰,李娜.交通土建方向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0,(2).

建筑土木工程专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地下建筑工程;岩体力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5-0049-02

《岩体力学》是岩土工程、地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等学科的主要专业课之一。岩体力学是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基础学科。岩体力学是研究岩体在各种力场作用下变形与破坏规律的理论及其实际应用的科学,是一门应用型基础学科。岩体力学是一门认识和控制岩石系统的力学行为和工程功能的科学。因此,在岩体力学教学中必须加强教学内容改革和加强课程实践环节,体现岩体力学作为基础学科内容的完整性和土木工程专业基础的实践性,引导和推动学生积极地投身到该课程的学习中去。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从成立时,一直将《岩体力学》课程作为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并已形成了良好的教学传统,教材及实验条件都十分充足;且该课程一直作为我岩土工程、地质工程硕士、博士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获得了较好的课程教学经验。但在我校也存在多个专业不同方向都沿用一套教材、一套大纲、一套讲义的教学现状问题,并未结合专业方向特色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故此结合近几年对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地下建筑专业方向本科生授课经验及感受,介绍面向地建专业方向的岩体力学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改革的相关措施及效果。

一、课程内容及教学安排

1.教材选择。目前国内岩体力学教材比较多,侧重点也有所不同,通过对国内其他兄弟院校授课教材调研发现,基本上都是采用本校权威教授所编的教材或者是国家规划教材。结合我校地质学专业特色及课程教学团队经验,采用我校刘佑荣教授所编的,由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岩体力学》教材;2009年又再次对教材进行了重新编审,由北京化工出版社出版了修订版的《岩体力学》教材,对部分章节进行了合并,并增加了目前国内外研究方面的成果,例如结构面网络模拟等内容。近2年授课则是以这本修编教材为主,但在部分章节的授课中也兼顾了蔡美峰主编的《岩石力学与工程》教材,供学生课后学习,以满足本专业学生对岩体力学知识的需求。

2.课程内容优化。结合教材的内容编排,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来进行重点讲解,包括岩体的地质特征,岩体的物理、地下洞室围岩应力重分布,边坡岩体稳定性分析等内容。在具体内容编排中也适当地增加了部分内容,如在岩体的地质特征章节,补充安排了工程岩体分类等内容;在岩体强度与变形性质方面,增加了地下工程岩体分级标准及体系的相关介绍;在内容编排上突出地下建筑方向的专业特点及需求。

3.教学学时安排。本课程的课时安排在第三学年的第五学期,总学时为40个学时,2.5个学分,其中课堂教学34个学时,实验课6个学时。本门课程是在系统学习完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力学基础课后进行开设的。

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1.围绕专业工程实例展开授课。《岩体力学》课本身就是实践性特别强的一门课,在进行每一章节的授课时,可以多以工程实例来展开,尤其是国内外比较知名的工程实例,多多采用照片、录像等生动形象的方式,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投入其中,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及热情。例如,在讲第五章地应力的时候,可以结合水利水电工程中,如锦屏电站的高地应力问题来说明地应力研究的重要性;在讲边坡工程,可以选用大量边坡地质灾害的图片。由问题入手,来追根溯源找到解决问题的源头。

2.结合专业方向特色来授课。岩体力学作为土木工程、地质工程、采矿工程等诸多工程的主干专业课,面对的专业层次不尽相同,在授课的时候尽量能结合专业背景展开。针对地下建筑工程方向的学生,要从学生的专业方向特色及专业需求来阐述。作为土木工程地下建筑方向的本科生,《岩体力学》这门学科的发展都与地下工程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从本质来讲,纵观岩体力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初始阶段诞生的静水压力理论、侧压系数,到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的经验理论阶段出现的普氏理论、太沙基理论,然后在20世纪30年代~20世纪60年代产生的围岩和支护共同作用理论及地质结构理论,这些重大理论及思想的诞生过程就是对地下工程认识实践不断深入的过程,并促进了岩体力学学科向前发展。在授课时,可以将这一发展脉络讲述给学生,并贯穿到后续的课程教学中,不仅大大地培养了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自豪感,也加深了对自己专业的认识。

3.结合教师科研工作来授课。讲授这门课的老师,不仅有科研经历丰富的教授博导,也有刚走出校园的博士年轻教师,他们在长期的工作和求学中,完成和参与了大量的科研项目,也取得了一定科研沉淀。在授课时,可以将这些科研成果进行整理,在每章结束时,抽出专门的时间,做个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小型专题讲座,丰富学生的专业眼界的同时,也可将岩体力学最新的研究方法、手段和技术介绍给学生。例如,在讲地应力一章,就曾经将参与过的地应力测试及地应力反演分析的课题成果向学生进行介绍;讲地下洞室稳定性时,就将参与的软岩隧道科研项目成果进行介绍;上课时的反响很热烈,大大激发了学生科研的热情,建立了专业教师和学生之间一座良好的沟通桥梁。尤其是对那些希望继续攻读研究生的学生,也为他们开启了一扇科研的窗户;此外,也让学生了解授课老师及其团队的专业方向及特长,为后续研究生报考提供了便利条件。

4.结合学生实践课来展开。我校《岩体力学》课程是安排在大三上学期,上这门课的学生仅仅经历的与此相关的实践环节就是大二结束时的地质学专业教学实习。虽然是地质实习,但也是与这门课的研究对象——各类岩体在打交道,例如各种岩石、结构面。在上课时,不妨将课程中提到的各种岩块、结构面等内容与实习中能看到的种类联系起来,使学生的认识更为深刻。例如,在谈岩块、结构面和岩体的地质特征时,便可列举实习线路中各类成因、不同类型、不同特征的结构面及岩石;在讲结构面的强度及变形性质时,可以将实习中遇到的各种断层、软弱结构面等现象作为实例来分析其性质上的差异。这些实例学生在实习中都亲自参与过,已经有了部分感性上的认识,重新回到课堂上学习其相关的知识,认识和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岩体力学》课程内容丰富,更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进行一定的教学改革,要结合所教学生专业方向的特点以及未来需求,多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加强理论基础联系工程实际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认识问题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工程专业素养和专业精神,为学生后续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佑荣,唐辉明.岩体力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

[2]刘佑荣,唐辉明.岩体力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建筑土木工程专业范文第3篇

1·构造土木工程专业基础知识教学大平台。21世纪的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具备土木工程领域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与本专业其它方向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是基本相同的。在现有的教学计划中,土木工程专业各方向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学时分配上主要还是沿用传统各专业的基础课。有一些课程仍是分别讲授,其内容和学时数上存在差异。以结构力学课程为例,按现有教学计划,建筑工程方向和交通土建工程方向采用多学时,岩土工程方向采用少学时;介绍荷载时建筑工程方向不介绍车辆移动荷载制式,而交通土建工程方向一般不介绍房屋建筑荷载制式;且各方向分别采用不同的结构力学教材。其它一些专业基础课如制图、建筑材料、结构设计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类似问题。作为专业基础课,应该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而不是土木工程专业中某个方向的专业基础课。因此,土木工程专业内应该统一采用相同的专业基础课教材,且讲授内容与课时数也应统一。尽管土木工程专业各方向的毕业生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应用专业基础知识时会有差异,但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来看,还是统一为好。因此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应该采用兼顾专业内各方向的材,并安排相同的教学时间。

2·用发展的视点定位建筑工程培养方向的专业方向课。专业方向课的设置除必需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理论,如砌体与混合房屋结构、混凝土房屋结构、建筑结构抗震、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建筑结构实验与检测等外,根据实际情况,可侧重增设城市道路与工程方面的课程,如城市道路设计、城市立交桥等课程。同时,紧跟现代科技与工程实践的发展趋势,开设学科前沿课程,如结构数值分析、工程结构隔震与减振、建筑CAD等课程。为了使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毕业生具有较为宽广的专业知识,还可考虑适当增设土木工程专业其它工程方向如交通土建工程方向、岩土工程方向的核心专业方向课程,如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岩土工程等。这样,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毕业生具备了扎实宽广的专业学科知识,不仅能适应房屋建筑工程的现状和发展需要,也能适应土木工程专业其它工程方向的基本需要,在知识结构上具有较为完整的体系和发展空间。

3·通过教学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综合工程实践能力。现在值得探讨的培养模式是:建筑工程方向的学生是否必要再增加土木工程专业其它方向如交通土建工程方向、岩土工程方向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现代科技与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土木工程行业各种工程方向(如建筑工程方向与交通土建工程方向)已出现相互结合、共同参与企业生产行为的趋势。一些建筑工程公司已可承担相当数量的道桥工程,一些路桥建设公司也能承担建筑工程项目。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资质已向着建筑工程、道桥工程、岩土工程等综合具备的方向发展。就城市建筑而论,近年我国的高层建筑发展迅猛,这种客观形势已经要求从事建筑设计、施工、监理的技术人员掌握一定的岩土工程方面的知识。我们应该顺应土木工程界的这种发展趋势,有侧重地综合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各方向毕业生的综合工程实践能力,使企业在吸收了这样的学生后,能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具备创新和生存能力。对于建筑工程方向学生,除必须进行的教学实践环节,如房屋结构课程设计、建筑工地生产实习、建筑勘测实习、毕业设计外,还可考虑增设交通土建方向、岩土工程方向的核心专业方向课的课程设计或实践环节,如道桥工地生产实习、道路勘测实习、道桥毕业实习、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等教学实践环节。这样,就能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以建筑工程为主,兼具道路与桥梁工程、岩土工程基本能力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为他们以后适应土木工程领域的专业工作打下更扎实的能力基础。

4·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潜力,开设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选修课。开设选修课是拓宽学生知识面、发挥个人特长的必要手段,是增强学生适应能力的重要渠道。与国外高校相比,我国高校本科生选修课普遍存在门数少、课时少等现象,学生没有多大的选择余地。然而,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都在要求学校增设选修课。作为选修课既可以是跨专业方向、跨年级、跨系别的选修实验课,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对科学的探索精神;也可以是一些比较实用的其它选修课,如各类土木工程造价计算、高级计算机语言编程;或是为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提供专业上相互交叉发展的机会等。

建筑土木工程专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土木工程;建筑项目;建筑质量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U318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2-0119-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22.058

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就像是整个建筑项目施工工作开展的指向标,是从源头上保证建筑项目施工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建筑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对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加以重视,积极提高其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及经济性。然而,当前我国建筑行业中普遍存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不科学的情况,尤其是民用建筑,其建筑设计有时为了经济化,完全失去民用建筑该有的舒适、健康,有的民用建筑甚至连基础安全设施的设计都欠缺,例如防火灾、防盗等设计。因此,对土木工程建筑结构施工设计现存的问题和弊端进行探讨是极其有必要的。

1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起步较晚,发展也较缓慢,导致了在结构设计中存在安全性和耐久性等各种问题。

1.1 土木工程设计结构的牢固性较差

建筑工程的结构牢固性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使用质量和使用安全性,因此,必须重视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的可靠性、牢固性设计。然而,当前我国土木工程建筑普遍存在牢固性较差、可靠性较低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整体质量的提升。若想提高土木工程的牢固性,就必须从建筑整体出发,将建筑的每一个细节都精确考虑和处理,并结合土木工程施工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土壤地质的载重能力,对工程结构进行准确、合理的设计,从而达到建筑部分受损,不影响建筑整体使用的效果。

1.2 土木工程设计结构规范的安全设置较国外低

由于我国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行业起步较晚,缺乏具备专业素质的设计人才和完善、合理的法律规定,导致土木工程设计行业发展较慢且不规范。尤其是结构设计中的基础安全设施的设计更是严重缺乏,极大地增加了工程建筑使用的隐患危险,相较于外国发达国家可使用百年的建筑结构设计,外国建筑的安全设置质量可谓是隐患重重。甚至有些城市的土木工程建筑使用几年就开始出现墙体崩裂、建筑形变,稍微经历一些恶劣天气就会出现建筑倒塌危险。而究其原因,除了上述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我国对建筑安全设置的标准过低。

1.3 设计中混淆构造柱和承重柱造成事故

在土木工程设计中,有些设计会将构造柱和承重柱混淆,影响了工程的牢固性,从而造成事故的发生。在砖混结构的建筑中,构造柱与梁配合可以防止墙壁的裂缝,有助于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但是,如果设计人员将构造柱当成承重墙使用,当遇到地震等剧烈震动时,因为构造柱不如承重柱的强度,而且构造柱不设基础,抵抗不住地震的力量,从而遭到破坏,出现裂缝、沉降,最终导致房屋的倒塌。因此,设计人员必须认真区分构造柱和承重柱,以防止悲剧发生。

1.4 承重柱截面积设计过小

设计人员在设计抗震烈度要求不高的地区的建筑时,会将承重柱截面积设计过小,这样更方便分析受力。但是这样做的时候,往往会在有外力作用时,导致柱和梁开裂的现象,从而降低了建筑的使用寿命。如果出现地震等强大作用力下,房屋就有可能倒塌,造成人员伤亡。

1.5 建筑结构缺乏节能设计

当前的土木工程建筑设计普遍存在过于注重形式而浪费建材资源、过于要求现代化而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而随着我国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各种资源不断稀缺,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节能性显得尤为重要。当然,建筑结构设计存在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破坏等问题并不是故意而为之,主要是由于建筑设计人员对相关环保法律以及节能知识的掌握不足。而且,由于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对相关细节描述的不够准确,导致在进行具体的建筑项目施工时选购的建材不适用或者不节能。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必须注重对节能设计的重视,并在建筑设计方案中标明相应的节能设计细节。

2 增强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安全性和耐久性的策略

2.1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应严格符合各项规定,并逐步完善各种标准和体制

在进行土木结构设计时,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的相关规定进行,保证其结构设计满足专业的技术规范要求,积极吸取外国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土木结构设计的实际发展状况来推动我国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技术水平和规范标准。另外,还需要从管理制度、人员规范方面对其进行治理,要保证管理制度切实可行,保证我国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行业的规范化、制度化,避免缺乏专业素质的设计人员参与设计。最后,要注重对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安全性的检查,对安全性不满足要求的设计项目要及时上报并进行更改。

2.2 定期全面地对土木工程进行安全检测

土木工程安全对建筑企业具有极高的重要性,更会对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对其安全性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测,健全相应的监督制度,加强制度执行力度,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例如对建筑施工的监督制度、检测制度以及对施工人员的奖惩制度等,只有用奖惩制度激励建筑施工人员,用监督制度督促施工人员,用检测制度去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才能保证土木工程的安全性。对土木工程进行定期的检查,能够提高整个土木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3 对土木工程设计人员应加强业务水平和设计过程管理

建筑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将直接决定整个建筑设计方案的科学性、经济性以及可行性,所以在雇佣建筑设计人员之前必须对建筑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进行严格的考察和检测,要提高雇佣建筑设计人员的门槛,加强对专业素质和思想道德的考察。另外,对于已经雇佣和正在工作中的建筑设计人员,也要对其专业素质进行积极的培训,因为时代是不断发展的,一旦停滞不前,只会被时代所淘汰。因此,必须加强对建筑设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除了相应的专业知识的培训外,还需要对其进行思想道德素质的培训,在他们心中树立质量意识和危机意识,提高他们对现在岗位职责的重视度。

2.4 对设计图纸要求详细、严谨,并在设计时考虑经济性

建筑设计不仅对建筑企业具有极高的重要性,更会对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对建筑设计图纸质量进行严格的勘察和仔细的监督检测,只有在确定建筑设计质量后,才能决定是否将其投入建筑项目施工中。而若想做好对建筑设计的监督和检测工作,就必须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例如对建筑设计的监督制度、检测制度以及对建筑设计人员的奖惩制度等,并对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经济性进行考察。而在这些管理制度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可以借鉴的相关的法律文件进行完善,以此确保建筑设计的合法性。

2.5 对于后续施工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修改结构设计

土木工程的结构设计完稿后,经过审核等没有问题之后,并不代表从此不再修改设计稿。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还要保持密切的联系,当施工中遇到问题、难题,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来核对图纸、解决问题、修改设计,否则,易造成重大事故的

发生。

3 结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建筑若想在未来的建筑行业竞争中获取更多的主动权,就必须加强对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视。这不仅是因为建筑结构设计决定着一项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安全性、可靠性,更是因为建筑结构设计将决定一个建筑企业的信誉、口碑等无形的资产,一旦这些无形资产丢失,那么这个建筑企业在这个竞争激励的建筑市场也就没有所谓的生存能力了。

参考文献

建筑土木工程专业范文第5篇

1.我国土木工程建立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监理面窄,在监测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质量时,考虑的内容不全面。而我国在进行土木工程质量检测的过程中,主要是对验工计价和施工质量两方面进行监理。有的工程师由于能力不高,专业知识水平较低,且对于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质量的检测缺乏经验,对一些必要的规则也缺乏了解,往往造成了工程质量出现许多漏洞的现象产生,不仅对建筑日后的使用安全构成了威胁,还会给建筑单位和有关投资企业带来消极地社会效益。

2.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质量的责任制落实不明确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质量的责任制不仅和施工单位的施工管理工作有关,和项目开发时的设计质量也是密切相关的。比如,有些施工单位的建筑设计变更包死,设计做出了调整和变更,但施工单位经营管理却无法控制,就造成了施工单位偷工减料的现象发生。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施工单位会用“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亏损的原因。因此,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应该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从而确保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质量监测的工作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三、土木工程建筑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二、土木工程建筑的管理内容

1.施工质量管理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重心就是定期对施工建筑进行质量监督和管理。施工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发展效益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进行工程建筑施工前,一定要做好施工建筑的设计工作,详细的设计方案不仅是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有力保证之一,也是影响工程投资和施工成本的原因之一。为跟上现代化发展的脚步,土木工程建筑的施工应及时接受现代先进的思想和理念,按照相关的制度,严格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措施和实时的监测。

2.施工进度管理土木工程建筑的施工进度不仅影响着施工成本和施工质量,对企业的效益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对建筑的施工进度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必要的进度管理。此外,施工进度的保证在施工承包合同范围中,是施工单位和建筑企业必须要密切注意的。根据施工承包合同给出的施工时间和进度要求施工单位应对土木工程项目做出详细的施工计划,通过将项目细分为各个阶段,从而更加精确地估算出施工单位的工程进度。同时,在日常的施工管理工作中,也要适可加强对施工进度的管理力度,以便施工单位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做出相应地调整。

3.项目风险管理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的风险管理主要是通过一些安全设施和防护措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完善的安全设施和先进的风险处置技术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施工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在风险管理方面,投入资金务必要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为其能够提供相对安全的操作环境,不能因为节省成本,就减少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投资。因此,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当中,对项目进行风险控制和监督都变得十分重要。

三、解决施工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1.完善有关土木工程建筑的法律制度我国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是管理制度的不规范以及法律制度的不完善造成的。因此,建筑市场在进行项目施工时,要根据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贯彻我国的法律法规,从而逐步规范对土木工程建筑的管理。需要注意的是,制定的法律法规不仅需要满足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形势,还应确保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标准能够与国际专业施工规范相接轨,确保我国的建筑市场能够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提升管理土木工程建筑工作人员的素质国内外许多施工实例都表明了,施工人员的素质高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项目的施工质量。因此,我国需要重视对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全面提升施工人员的素质。同时,我国也可向国外经验丰富的专家学习,通过学术的交流及研讨,不断扩充我国土木工程建筑的专业知识。严格的考核制度以及先进的施工管理理念和方法都是提高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