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茶文化的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文化差异;英汉翻译;制约
翻译问题是一种跨文化活动,它与文化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并受它的影响与制约。“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王佐良先生曾经这样说。翻译涉及到两种语言,译者要对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有全面的了解。而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有些东西在一种文化里是不言而喻的,而在另一种文化里确实难以理解的。因此,如果译者脱离了文化背景进行翻译,就会导致失误,甚至产生误解。本文将从实例入手,阐明文化差异对准确理解英汉翻译的影响,并加以分析。
1. She is the apple of discord.
初译:她是不和谐的苹果。
改译:无论她到哪里都会引起争端。
分析:the apple of discord源于希腊神话:女神Eris未被邀请参加 Theits 和 Peleus的婚礼,于是她在婚礼上投掷金苹果而引起争端并导致特洛伊战争。后来人们用the apple of discord表示给人带来争端的人或事。
2. Well,the cat is out of the bag.A correspondent has discovered that we are planning a merger with the Z Company.
初译:真糟糕,猫从口袋里钻出来了。我们打算与Z公司和平的计划已经被一个记者探听到了。
改译:真糟糕,秘密已经泄露了。我们打算与Z公司和平的计划已经被一个记者探听到了。
分析:the cat is out of the bag 这一习语源于古代,当时在农村市场上,人们有把小猪装入布袋出售的习惯。为了欺骗买主,一些刁钻的农民常将猫装入布袋假冒小猪,可这个不听话的家伙却钻了出来,露了馅儿,买卖因此告吹。
3.I am yellow.
初译:我是黄色的。
改译:我是一个胆小的人,请不要来吓唬我。
分析:在英语中,英语除了表示黄颜色和以煽动读者感情的方式报道新闻和报纸以外,还常用作俗语,表示懦弱的,卑怯的。
4.He blows hot and cold.
初译:他忽冷忽热。
改译:他朝三暮四。
分析:blow hot and cold出自《伊索寓言》(A esop ’s Fables) 大意是一个人冬夜在山林中迷了路,山神领他回自己的小屋,路上这人不断向手上呵气, 说是取暖。到小屋后,他端着山神给的一碗热粥又吹气,说是想把粥吹凉。山神说“you b low ho t and co ld with the same breath (你嘴里既吹热又吹凉), 你走吧。”后来这一成语表示反复无常。
5.John can be relied on.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
初译:约翰是可靠的,他不吃鱼,还玩游戏。
改译:约翰是可靠的,他既忠诚又守规则。
分析:英国历史上宗教斗争激烈,旧教规定在斋日教徒可以吃鱼。新教旧教后,新教教徒拒绝吃鱼表示忠于新教。所以“eat no fish”就转译为“忠诚”。当然就要遵守规则,“play the game”就转译为“守规矩”。
上述实例所含的习语,或出自历史典故,或来自于文学典籍,或源于社会习俗,或起于民间传说,无一不负载着浓郁的英语文化的积淀,由此可窥知语言与文化互为依存,不可割裂。翻译实践的过程,可以说是对原语文字与文化内容进行深刻剖析,得其义,悟其神,然后用锤炼过的译语文字将其表达出来的过程。要准确把握翻译中文化的传达程度,就必须考虑好三个因素:不同地域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内容和文化心理。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人们常把翻译艺术比作“带着镣铐跳舞”,以强调翻译所受的文化束缚,同时也体现出翻译工作者战胜束缚、创造优美艺术的高明。翻译之所以如此艰难,是因为语言反映文化,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并受文化的制约。一旦语言进入交际,便存在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表达问题。这就要求译者掌握更多的目标语文化背景知识,大量阅读以开阔视野,积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可以追求词句层面上的等值或拘泥于字面含义,而真正做到力求把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传达出来。总之,只有在考虑双方文化的前提下把“信、达、雅”融为一体,使译文神形并茂,这样才能确保文化的流畅传达,摆脱翻译过程中文化因素的干扰和束缚,真正地做好翻译。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英美文化辞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摘要: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思政教育教学方式应该更加多元化,从理论到实践,都应该紧跟时代步伐。要注重大学正确思想的树立,以及完人格的塑造。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核心,将茶文化与大学思政教育进行有机整合,不仅能够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够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勤俭节约、助人为乐的思想道德水平,总之茶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文思想,以及思政教育素材。当代大学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茶文化的丰富思想内涵,更好的为教育教学的服务。
关键词:茶文化;思政教育;大学生意识
当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日渐增加。而茶文化能够洗涤人们的心灵,在遇到苦难或者是一些烦恼时,喝一壶茶,从头进行思考,就会将一切烦心事都抛开,身心放松。茶文化在高校中的融入,能够帮助很多的大学生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老师在整个思想政治的课程授课时,要将茶文化的这些益处进行讲解,使得学生能够对茶文化有兴趣。能够自主进行一些茶类活动,能够在适当的时候将自己的压力进行缓解。这要求高校思政教师应该积极进行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政教育以及思想意识塑造的整合。帮助大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理论性过强,学生理解吃力
在很多的高校中教师在进行思政教育时,都会发现学生在对于思政的内容和理论理解存在一些偏差或者是很多的学生对于一些思政内容根本就不理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虽然高校的学生已经具有一个很高的理解能力,但是因为其理解能力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使得学生在学习这些思政内容时,理解会感到吃力。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时,只是将一些思政理论内容直接拿到课堂中,并没有进行一些相应的解释,使得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进而造成学生对思政学习产生一种排斥的心理。最终教师在思政教学中没有取得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
1.2教学活动多停留在课堂上,缺乏课外实践活动
一般情况下高校中开展思政教育都是在学校的课堂中进行,教师对一些思政内容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进而使得思政知识能够对学生产生一些影响,期望学生能够在人际交往以及行为表现上对自己进行约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但是因为思政教育本身具有一定的实践性,思政教育只依靠课堂教学是不能够将其魅力充分展示出来的。所以教师应该对这种教学方式进行改善,应该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实践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对一些思政内容的理论有一个更好的理解,进而能够实现思政教育的目的。
1.3教学素材多依赖课本,缺乏课外素材融入
因为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思政内容的主要场所,所以教师应该将课堂这个主战场充分的利用好,将其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随着经济的进步,一些教师在进行思政教育时会将多媒体作为辅助工具,但是教师所使用的教学课件中的内容也都是对教材内容的一些转述,并没有结合实际添入一些课外的素材,使得学生在熟悉多媒体课件之后就会对思政教学感到乏味。教师应该认识到思政教育不单单是对思政内容的知识的理解,还是学生对生活中一些事物产生新的认知过程。所以教师应该将一些生活的素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得学生能够对课堂知识进行良好的掌握。
2茶文化在高校中的德育教育功能应用
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引入茶文化,也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茶文化对思政教育能够产生哪些作用,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2.1茶性对高校的德育教育的启迪功能
茶性在高校的德育教育能够发挥一定的启示作用:
2.1.1茶主要有这样三个特性,首先,其生长在土中,却是不蔓不枝,洁身自好。其次,茶具有天然的香气,这种香气自然清冽不妖娆。最后,茶具有很多的功能,但是它一直低调的存在。茶的这些特性对于现代的高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有良好的启示作用。在这个付出要求回报的时代,学生对于家庭和社会都只是一味地索取,并没有任何的回报,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应该将茶的这种低调奉献的茶性对学生进行宣传。
2.1.2在我国茶树多数分布在多台风的江浙一带,或者是一些名山山顶。茶本身具有的这种坚韧不拔的品质对高校的学生而言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
2.2茶道对高校的德育教育的静心功能
首先,随着茶文化的发展,茶道也形成了一种具有一定特点的文化,茶道中对于茶具以及茶饮等多个方面都具有严格的要求,体现其精益求精的品质,将茶道的这种精神在高校的德育中进行引用,使得学生养成一种精益求精的品质。其次,茶道中追寻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这是对生命的另一种追求。在现代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应该将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应用到高校学生的德育教育中,使得学生能够平心静气,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最后,茶道中的这种茶礼对高校学生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茶道能够帮助学生放下手机,敞开心扉和身边的人多些交流,进而能够在思想和情感上不在孤独。
2.3茶德对高校的德育教育的升华功能
茶德是整个茶文化中的一种核心精神,茶文化中的这种“廉美和敬”的茶德能够使得高校中的德育教育产生一定的作用,不会拘于形式。在这种茶德的影响下,学生的精神和思想都能够得到一定的感染,进而能够使得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得到一定的升华。
3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价值的实现路径探索
3.1明晰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目标和价值
首先,在将茶文化融入到高校中的思政政治教育之前,应该知道茶文化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其次,应该让学生对茶文化中的内涵进行充分的了解,进而学生能够成为茶文化的传承者。再次,要使得学生能够充分感悟茶文化中的内涵和魅力,进而使得茶文化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一个创新起点。最后,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应该将茶文化进行良好的传输,使得学生能够对茶文化进行弘扬,同时还应该适应时代以及学生的发展要求,使得茶文化能够在不断的优化创新,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有所提高。茶文化对思政教育所起到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明确茶文化对其产生的价值中,首先应该意识到茶文化在思政教育中所具有的非功利性的价值。其次,应该意识到茶文化在思政教育中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发展的价值。最后要使得学生的道德情感能够与茶文化相联系,使得茶文化的人文价值充分得到体现,进而促进高校大学生的人格和思想的健康成长。
3.2创新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手段和方法
将茶文化引入到思政课堂中之后,增加一些课外的教学活动,因为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是一些简单的课堂教学能够讲解清晰,所以应该开展一些具有茶文化性质的思想政治活动,比如,在学校中开展一些茶文化的知识技能大赛等,还可以将一些茶文化的知识做成一个视频文件,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主动的进行学习,使得茶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传播手段能够被不断的创新。
3.3丰富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内容
第一,高校可以将茶文化融入到更多的课程中,使得茶文化的内容能够影响到学生的更多方面。比如,可以让学生参加一些关于茶的实践活动,参与一些茶艺表演、茶艺实践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的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第二,高校中在开展专题活动时,可以将茶文化融入进去,进而促进学生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教师可以对学生开展一些类似“品茶论友”的专题辅导活动,使得学生不仅在思想上能够受到很大的启发,还能够在心理上得到一个良好的发展,形成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
3.4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
在高校中,教师在将茶文化引入到思政教育中进行教学时,还应该将茶文化进行合理的引入,使得二者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组合,这样不仅能够实现思政教育的教学目标,还能够使得学生进行良好的成长。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紧紧的抓住实际,使得教学内容能够与学生相符合,在新时代下,教师还应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也应该对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优化,结合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教学手段进行丰富,结合多媒体等信息工具,及时对学生进行了解。
3.5丰富教学的形式
高校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是要让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够成为一个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人,另一方面是要学生能够在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下,能够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所以思政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应该能够抓住学生的关注点,进而使得教学更加轻松简单,学生能够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只有感到到教学的实质时,才能够发挥其主观性。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在思政教育中引入茶文化,不仅能够丰富教学的形式,还能够使得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内容有一个更好的践行。通过带着学生参观一些茶文化基地,使得学生能够在丰富茶文化知识的同时形成一个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结束语
茶文化背景下,进行大学生思政教学以及思想素质培养,是当代茶文化传承发展的需求,也是大学生思政教学创新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大学思政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方法与理念,重视茶文化的开发和利用,为学生创建更加和谐、更富文化气息的学习环境,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品格。
参考文献
[1]谌明举.论茶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意义及路径研究[J].福建茶叶.2017(2):189-190.
[2]张慧芳.网络视阈下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7(3):28.
[3]李文英.思政教育视角下的高校学风建设路径研究———以宁波工程学院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8):59-60.
[4]郭文娟.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走进现代精神文明———评《传统文化精神与大学生思政教育》[J].大学教育科学.2017(2):I0003.
关键词:高职院校;当代文学;教学;茶文化
目前,茶叶已经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饮品,在国外,人们也非常喜欢喝茶,不过其喝茶的方式和中国不太一样。在英国,茶叶消费衍生出了早茶、下午茶等品类,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有很深的影响。在不同的国家,茶文化在众多的当代文学作品中出现,很多时候作者希望借助茶文化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茶文化的形象成为了作者的精神寄托,读者也可以借助这些文学作品来更好地理解别人。
1老舍《茶馆》中的茶文化形象解读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老舍在其文学作品中蕴含着老北京生活的方方面面。高职院校的学生如果想要深入的了解老北京人的生活习俗、价值观以及社会面貌,需要认真地品读老舍先生的《茶馆》。老北京人茶余饭后最喜欢的去处莫过于茶馆,人们去茶馆主要目的也不是喝茶,人们去茶馆是为了找到同伴,与人沟通聊天,闲话家常,这就和四川、重庆等地的人在茶余饭后喜欢搓麻将一样,在一定的文化氛围内,这只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人们在这种既定的生活方式中找到生活的乐趣。在老北京,茶馆一直都扮演中重要的角色,而且茶馆的种类也非常多、非常明确,不同的茶馆聚集的都是不同的人,例如有专供商人的茶馆,专供戏子说书等艺人的茶馆,还有文人墨客的茶馆,自然也有达官显贵的茶馆。从这些都可以看出来,在老北京,几乎人人都喜欢喝茶,要不然也不会有这么细分种类的茶馆,茶馆就像饭馆一样,对这个地区来说,是不能或缺的。不过,不同的人从老舍《茶馆》中读出来的可能不一样。首先我们从老舍《茶馆》中读出来茶馆是普通人闲话家常最常去的场所。特别是其中有很多人们拉家常的场景,人们会在茶馆里说东家这里做得不好,说西家准备给儿子娶亲,说南家的女儿嫁得不好,说北家夫妻俩整天吵架等等。因此,老舍的《茶馆》中的大部分人物都是我们生活周围人的缩影,我们日常见的大部分人都能在老舍的《茶馆》中找到原型。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人性,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沟通技能很重要。其次,老舍的《茶馆》还是一个鱼龙混杂,三教九流都会去的地方,茶馆对于北京人来说似乎是平等的,在同一个茶馆中没有贵贱,比如经常打架的混混,擅长调教纠纷的“闲人”黄胖子,还有非法之徒黄麻子,被拐卖的妇女康顺,逍遥法外的庞太监,民间情报“特工”宋恩子和宋祥子等,当然最多的还是普通善良的底层市民,这些人每天都集中到这个小小的地方彼此间产生一些故事,这也正是大部分北京城每天都在发生的故事。小说作品给予我们一面认识社会的镜子,是一个社会现象的浓缩体,作者将社会上存在的形形的人物塑造成小说中的人物,我们从他们身上能找到我们周围人的影子,但是绝对找不到相同的人,因为他们都是抽象的产物,是不同人的集合体,是一个民族的共性,就好比鲁迅先生笔下的闰土、孔乙己一样。
2周作人《喝茶》中的茶文化形象解读
近代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弟弟周作人的《喝茶》是其代表作。在一定程度上,《喝茶》算是近代中国茶道精神的集合,周作人先生在《喝茶》一书中花了大部分笔墨谈论自己对茶的感情,茶思、茶情,这些情感都是真挚的,但是这很多情感也是别人同样拥有的,只是周作人用惊人的笔触表达出来了。周作人先生很喜欢一边喝茶一边思考,喝茶对于周作人而言就像是思考的催化剂,或许周作人先生写作的时候也需要茶水来刺激。这种边喝茶边思考的生活是缓慢的生活,其核心思想和道家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周作人在《喝茶》中也系统性地介绍了中国茶叶的历史,还对比了中日之间茶文化的差异性。当然,喝茶对周作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艺术性,周作人借助《喝茶》表达了这种思想,周作人先生的喝茶其实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是一种行为艺术。茶叶对于他来说主要不是用来解渴,其主要欣赏茶叶的颜色和闻茶的气味。这有着传统士大夫情节,带有儒家的君子之风。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周作人的《喝茶》中所有的艺术形象其实都是作者自己,作者借助自己的文学作品将自己心中所有关于茶的所思所想统统表达出来。我们所认识的《喝茶》的茶文化形象,真是周作人的茶文化形象。
3雷庭招《吃碗茶》中的茶文化形象解读
华裔人群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体,在高职院校当代文学作品的教学中,如果希望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冲突性,华裔人群的作品值得去读一读。知名美籍华裔作家雷庭或许是华人的缘故,所以接触到了很多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其在自己的代表作《吃碗茶》中蕴含了丰富的茶文化。当然又因为其在美国生活多年,自然接触到许多的美国文化,在作品中也直接地体现了很多美国文化,因此,其文学作品《吃碗茶》中有很多中西方文化碰撞、冲突的东西存在,其作品表现的茶文化既不是纯粹的西方的茶文化,也不是中国的茶文化,其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茶文化。《吃碗茶》的故事主要发生在美国的唐人街,唐人街中主要住的就是华人,而故事的起源就是唐人街的一个茶馆,主人公的婚姻开始也是因为茶。中西方的文化交融通过茶来展开,华人身上最重要的中华文化传统烙印也是茶。作者通过茶文化表达了生活的美好,人们之间的纽带也是因为茶叶。此外,作者也用茶文化来刻画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很多关于茶的暗示,这种暗示的茶文化意境也是来自于中国,茶叶代表的高洁、清醒、典雅都用来衬托人物的情感世界。在《吃碗茶》小说的最后,茶文化成为了解决中西方文化冲突的解药。因为中国人不理解美国人,美国人也不理解中国人,但是中国人和美国人都理解茶叶,虽然理解的内容不一样,但是,在茶文化的认知上,中国和美国之间存在诸多的共同点,因此,茶文化也成为了中西方文化的“同”,在文化冲突中扮演者剂的角色。
4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中的茶文化形象解读
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在其代表作《呼啸山庄》的开篇就用茶来布置场景,呼啸山庄的壁炉上放着三个俗气不堪的茶罐……在后续的写作中,作者不时地都会提到茶罐、茶叶、喝茶等,茶叶是贯穿全文的一大线索。而在《呼啸山庄》中,作者主要介绍的是英式茶文化,这也让中国的读者可以切身地感受到独立于中国茶文化之外的英国茶文化,普通人的确从中能读出很多差异。例如,英国人的茶文化礼仪、如何泡茶、如何饮茶、饮茶的时刻等等都和中国人有极大的不同。人们也从中看到一些“怪异”的茶俗,比如,在英国,有人会用盆来喝茶,有人会热衷喝冷茶,还有人喜欢煮茶并在其中加入牛奶,英国人待客喝茶也会集中在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之间,这和中国人一般喜欢在清早及傍晚喝茶的习惯不太一样。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当我们看到别人的习俗觉得非常怪异的时候,事实上别人看我们的习俗也会觉得非常怪异,文学作品给了我们一种渠道去了解别样的生活世界,这样才能让我们每个人懂得如何去尊重别人的喜欢以及习俗。
5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看到,在当代文学作品中,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无论是中国人、欧美人还是华裔,在这些作家的文学作品中,茶文化的表现是非常丰富的。高职院校的当代文学作品教学过程中,这些丰富的文学作品是学生了解外面世界和外国文化的镜子,同时也是学生了解过去的钥匙,老舍和周树人的时代已经和现在有很大的不同,通过他们的作品,通过他们作品中人们饮茶的习俗,我们可以窥探到那个时候国人的心理世界,这也让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自己的文化。
参考文献
[1]谢瑶.“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文学作品的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J].福建茶叶,2017,(02):360-361.
[2]张云岗,陈志新.茶文物语———论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J].福建茶叶,2016,(12):386-387.
[3]黄金花.英国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解读[J].文学教育(下),2016,(12):140-141.
[4]罗丽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J].福建茶叶,2016,(11):316-317.
[5]季佩璇.由《傲慢与偏见》看英国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J].福建茶叶,2016,(08):364-365.
[6]卓如,程瑞,赵生飞,董广钧.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学作品中价值导向作用的教学途径探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6):132-133.
[7]罗菁.从文学作品中挖掘历史教学素材———以鲁迅的作品突破教学难点[J].学周刊,2015,(25):138.
[8]油小丽.英美文学教学中文化语用信息的作用———以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为例[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5,(02):194-196.
[9]高思佳.浅论中学语文中外国文学作品的多元文化教学策略[J].现代交际,2013,(02):163+162.
关键词:茶文化;茶艺;音乐教育
茶道的本质是一种修身养性的礼仪,现在正向艺术创造活动靠拢。音乐在茶道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毋容置疑。茶道的表演,离不开音乐的点缀。同时,成功的茶道表现需要多方面因素的配合,对于表演者的艺术造诣有很高的要求。茶道表演者不仅要对茶文化有着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要具有较高的音乐修养,因为茶道表演者在表演时,要在音乐的背景下进行,这也说明了音乐和茶道不可分割的关系。在了解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中所起的作用之前,我们首先要对音乐和茶文化有初步的认识。
1音乐和茶文化的历史渊源
茶最早起源于中国,茶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地变化。茶文化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我国特有的文化,茶文化在宣扬我国文化的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国茶文化在唐宋时期达到第一个巅峰。与此同时,唐宋时期也是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繁盛时期。从我们平常所说的唐诗宋词中就可以看出唐代的诗歌文化对于我国的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唐代的文人在进行文学创作时,都会涉及到茶这一因素。音乐与茶文化的结合,在我国的文艺事业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正所谓,艺术创作来源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我国,音乐与茶文化相结合的文艺作品数目很多,在这些作品当中,有很多备受人们喜爱的作品。以现代作品为例,《请茶歌》、《采茶舞曲》等,这些优异的文化作品实现了茶文化与音乐的完美融合。通过将音乐与茶文化相融合,不仅有利于进行音乐的创造,同时也有利于我国茶文化的发展与推广。
2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中的作用
2.1信息传达方式的共性与语言相比,音乐更不容易受到国界的限制。例如,现在很多国外的歌手,在中国都有大批的拥趸,而我国的一些著名歌手在国外也不乏追随者。这都是因为这些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能够跨过语言的障碍,吸引观众的注意力。音乐能够带给人以享受,可以放松人们的心情。正是这种作用,让人们对音乐的追逐,跨越了国界的限制。同时,作为音乐的创造者们,他们在创造过程中,能够将自身的经历结合到作品当中去,这更容易让观众引起共鸣,音乐作品的传唱度更高。在音乐的传播当中,声音作为唯一的载体。在茶文化的传播中,茶香便是独一无二的载体。茶香让人们对茶欲罢不能。茶香的这种吸引力让茶的传播,不受国界的限制,全世界爱好茶的人们都不会放弃对好茶的追逐。随着茶文化的发展,茶叶不仅仅局限在我国生产。由于世界各国的水质、地理环境有较大的差异,种植出来的茶叶也有很大的区别。不同的茶叶具有不同的茶香。通过茶香作为载体对茶文化进行宣传确实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过程,茶艺师们可能也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来对茶香进行叙述。同时,品茶者,只需要闭上眼睛静静的通过品茶这一动作来感受茶香蕴含的茶文化内涵。综上所述,音乐和茶艺在信息传达上有着相通之处。学生通过对茶文化和音乐信息传达的相通之处进行学习领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对这种信息传达方式的学习,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现实世界和形象思维的关系。通过音乐教育与茶文化相结合,对于学生的创造力的提高有着明显的作用,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效果。这也是在茶文化中引进音乐教育的目的之所在。2.2韵律内在的共性音乐的流动是一个时间过程,而且音乐的流动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音乐的流动又能带给听众极大的享受。音乐的流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引起听众的共鸣。因为音乐的很多元素也来自于生活,当然也包含人们在日常中所具有的情感。当音乐随时间的流动让听众在内心产生情感的共鸣,这也是音乐的起承转合作用。与此类似,茶艺表现也有着这一功能。在一个完整的起承转合周期内,茶艺表演所要传达的内涵,才有可能被我们通过想象所接纳。茶艺与音乐的这种内在韵律的相同性,让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通过音乐内在韵律的掌握,能够让学生对茶艺表演更容易理解。2.3精神内层的共性音乐是包含精神文化的作品。作曲家通过创作音乐作品来表达自身的情感。然而观众能否通过对音乐的欣赏进而了解作曲家的内心情绪是一件不确定的事情。正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汉姆雷特。同样,当我们在欣赏茶艺表演时,也有可能因为各方面的因素对茶艺师的表演产生不同的认知,而这种认知是否是茶艺师想要传达的思想内涵却不得而知。不同的人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于音乐或者茶艺表演有着不同的认知,这并不会影响音乐或茶文化更好地传播。正是这种理解的差异,让人们对音乐或茶艺有更丰富的理解。每个人在接收茶艺信息时相当于是对茶艺所包含的思想内涵进行一次再创作。比如茶艺程序的原创作就是第一次创作,茶艺师要对这种茶艺进行自己的表演,就需要对它有自己的理解,这相当于是对茶艺的第二次创作。观众在欣赏茶艺表演时,通过自己对表演的理解所感悟出的茶艺内涵实际上是对茶艺的第三次创作。这些不同层次的创作会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当时的心情、环境等因素。观众在欣赏和欣赏差异的最终目的都是对精神世界的探寻。所以观众在感受音乐流动的时候,以及茶艺师的表演时,都会通过内心深处的共鸣,对自身的灵魂进行升华。
3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上的实施
结合前文的分析,笔者认为,为了更好的发挥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中的作用。我们可以从听、学、用三个步骤做起来提升学生的音乐修养。3.1音乐欣赏正如我们在前文中分析的那样,在日常音乐教育过程中,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实际是对音乐的一次创作。学生通过对音乐内涵的感知,完成由声音认知到精神领悟的过程。这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修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在欣赏一首音乐之前,老师不能对学生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灌输,否则容易让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感悟。这不利于发挥学生自身的想象力,也是对他们音乐创作的一次阻碍。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尽量以我国的音乐为主,这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文化,通过让学生对我国一些民歌、戏曲以及曲艺的学习,能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茶文化精髓,因为这些曲艺作品中不乏我国茶文化与音乐结合的经典之作。3.2民歌学唱学生在接受音乐的教育过程中,对于音乐的理解也不可能一时半刻就能完成,需要学生通过对大量的音乐进行欣赏、领悟后,才能有效提升自己对音乐的感知水平。只有量的积累才会带来质的突破,对于音乐认知水平的提高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通过民歌学唱能够加快学生对音乐领悟的进程。民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很多作品的创作灵感也来自于生活的经历,并对这种经历进行有效的提炼升华进而以艺术的形式变现出来,正所谓艺术创作来源生活,却高于生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同时很多民歌包含了茶文化因素,像我们前文提及的《采茶舞曲》等艺术作品就包含了茶文化的一些真谛。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欣赏更能对茶文化产生共鸣,对茶文化形成更深刻的认知。3.3音乐实践对音乐进行欣赏以及民歌学唱都是为了更好地进行音乐实践。音乐的流动能够让我们产生共鸣,同时满足我们的心理需求。为了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水平,可以通过音乐实践,将学生与音乐进行更好地融合。学生在进行音乐实践时,可以结合自己对茶文化的领悟,这对音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4结论
音乐和茶的结合早在唐宋时期就已经产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音乐水平和茶文化的发展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而通过将茶文化与音乐进行有效融合,不仅给人多方面的体验,也能让人的心理需求得到更大的满足。在将茶艺与音乐的结合过程中,人们能鼻闻茶香,耳听其声,心得其韵。将音乐与茶文化相结合,也能使音乐茶文化教学更有效率。
参考文献
[1]蔡荣章.茶道入门三篇—————制茶篇、识茶篇、泡茶篇[M].中华书局,2010(7).
[2]刘勤晋.茶文化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9).
[3]蔡荣章.说茶—————陆羽茶道[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10).
[4]小西宗和.茶汤入门[M].高桥书店,2006(10).
关键词:茶文化;初中英语;群文阅读教学
我国的茶文化发源地在西部山区,曾经有唐代的陆羽专门为茶做了首诗经,名为《茶经》,《茶经》中“茶者,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介绍了茶的由来。我国的茶文化可以理解为饮茶活动而形成的问题,包含的内容较多。但是在茶文化中还透露着我国4700余年的历史,由神农时代开始,人们发现了“茶”为人们带来的益处。直到现在,我国还延续着以茶代礼的民间风俗,由此可见茶文化对我国文化的影响。
1茶文化融入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意义
1.1丰富初中群文阅读人文底蕴
茶文化不仅蕴含着古人礼仪精神,还饱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初中语文中融入茶文化,可以推动学生群文阅读文化底蕴的积累。从文化体系的构成来看,茶文化已经成为了我国独特的文化种类,对于后辈的影响非常深远,通过品味可以发现,茶文化中包含了佛家、儒家以及道家的哲学道理,我国的人文知识有极大的影响。
1.2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主要在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而茶文化经历了千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包含了丰富的文学传承。在全文阅读中融入茶道,可以让学生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了解茶文化的礼仪,或品茶来享受自然之美。随着茶文化历史的发展,由最传统的茶道衍生出了很多形式,例如茶诗、茶曲,以及茶舞等等。在陆羽的《茶经》中有“采茶薪樗,食我农夫”的内容,在韦应物的《喜园中茶生》中,表达了“洁性不可染,为饮涤尘烦”的思想,由此可见茶文化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性。随着历史的进步,茶文化已经不仅渗透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在西方多个国家也有很大的影响。如《吃碗茶》以及《呼啸山庄》中都有着茶文化的身影。通过茶文化的融合,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深化文化内涵,拓宽我国青少年的视野。
1.3培育学生人文素养
茶文化是一种历史文化,也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其中包含了非常丰富的道德传承。不同时期的茶文化与我国人民的饮茶习惯有着极大的关联性,随着历史发展,茶文化已经逐渐演变为茶哲学。在品茶期间,既能品味茶中淡雅幽香的意境,还能实现身心的塑造,从而提高身心修养。茶文化的学习对于教育有着显著的启蒙作用,能够提升学生的基本素养,完善自身价值观念,为学生未来文化研究与成长奠定基础。茶文化自身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针对语文全文阅读来说,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实现思想道德的引导。通过阅读古人的诗词,可以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感,促进全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提高。
2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当前存在的问题
初中语文课程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群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在于锻炼学生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等。在群文阅读中融入茶文化,可以拓展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但是目前由于教学中传统文化意识不足、教学模式过于单调、传统文化教学素材淡薄等问题,导致教学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不能带领学生领会茶文化的传统价值与教育意义,还限制了群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提升。
2.1传统文化意识不足
结合当前初中全阅读教学现状来看,在教学中所选择的阅读题材多是现代化文章以及散文类、故事类内容。虽然在阅读题材中也融入了传统诗词,但是对于传统文化的探究性不足。并且从茶文化背景来看,语文课程阅读教学长期处于以教材内容为主的现状,无法对我国独特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在这种条件下,不仅影响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对于学生人文素养以及道德素养等综合性提升也极为不利。同时,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在阅读汉语言文学时,也存在对汉语言认知性不足的问题,不仅体现在茶文化中,在所有传统文学中,都会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汉语言文学了解的局限性。很多学生只有通过课堂教学,才能对汉语言文学有所认知,导致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受到局限,不仅不能发挥教育价值,还会出现被人淡忘的现象。所以教师要提高传统文化全文阅读意识,积极将历史内容丰富的茶文化融入到全文阅读中,从而丰富阅读内容,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2.2教学模式过于单调乏味
就当前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初中的全文阅读课程所采用的模式大部分单调乏味,主要体现在教师观念过于老旧,在课堂中采用的阅读题材与方式较为单一。例如,多采用班级学生整体阅读的方式,以及班级学生或教师领读的模式。在这种条件下学习,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兴趣,还严重限制了学生阅读题材、学习主动性的提升。从而导致学生逐渐丧失阅读兴趣,未能实现拓展教学资源,积累学生文化底蕴的教学目标。并且,从茶文化阅读角度上来讲,如果在这种单调乏味的模式下,会严重影响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极大的限制了教学效果的提升,从而导致教学质量逐渐降低。
2.3传统教学素材较为淡薄
全文阅读在我国教学的起步较晚,且发展年限尚短,所以无论是理论指导,还是实践总结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匮乏性,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还处在发展初期。但是在传统教学的影响下,群文阅读教学已经生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框架,所以想要实现教学创新与改革,就要克服当前教学的困境。同时,在传统教学素材较为淡薄的影响下,群文阅读的题材内容逐渐减少。这与我国当前素质教育要求的标准极其不符,不仅不能实现学生文化知识的积累,也无法领略古人智慧,并且不能体会传统文化精神,严重的限制了群阅读的教学发展。
3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渗透茶文化的策略
随着茶文化的发展,茶文化不仅有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形式,还在历史文化的影响中逐渐完善,构建了古今中外文化的独有体系,其文学的价值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结合全文阅读教学来看,最初引入茶文化,仅为了丰富教学的内容,但是随着教学逐渐发展,茶文化对于群文阅读的影响逐渐深远。并且将茶文化融入学生全文阅读中,对于茶文化与初中教育来说是一项双赢的举动,既能实现茶文化的宣传,也能促进学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获得人文精神、道德思想等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
3.1更新教学观念,激发传统文化意识
茶文化在初中语文课程中的导入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主要是因为茶文化教学的应用并不仅仅体现在文化意义方面,还充分的彰显了茶文化的基础理念。其中,种茶、采茶、制茶,都包含在茶文化中,不仅拥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基础,还具备较强的实践性。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中,通过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可以增强实践性和综合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本着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尊重学生发展差异的思想,不断革新教学观,从而激发学生传统文化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开展班级活动,来激发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增强学习的积极与主动性。例如,开展“以茶会友”活动,在活动开展前,要求学生自行通过互联网进行文献的检索,或在图书馆中查阅资料,以及拜访文化名人等等,从而细致、深入、全面的了解茶文化,理解茶史、茶诗与茶舞等多种内容,还可以要求随手拍一些有关茶的照片。在活动中应用学生们所查阅的茶资料,拍摄的茶图片组织阅读茶文化题材的散文诗集,然后以此为目标,要求学生们进行写作锻炼。通过活动题材合集以及学生的写作作品整理,为学生们提供阅读题材,供学生品读。从而夯实学生语言基础,增加茶文化对群文阅读的影响力,促进学生文化视野开拓,引导学生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培育学生综合素养。
3.2扩充阅读资源,渗透中华茶文化教育
在群里阅读教学中渗透茶文化,有助于扩充阅读资源,丰富学生阅读题材,对于学生来讲有着良好的影响作用,扩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见识,促进学生生成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独有理解。让学生了解中华茶文化的历史性,以及茶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等多种内容。同时,茶文化经历了历史的演变,具有独树一帜的礼仪文化,充分的体现出了中国礼仪之邦的精神。通过传统文化来学习礼仪,感受文化蕴涵,也是语文教学特色的一大体现。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茶文化的积极影响,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教育,满足课程知识拓展,领会汉语言的美丽,同样要弘扬文化礼仪,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思想,发挥传统精神与文化的美好之处。例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收集以茶为题材的诗词并开展阅读探讨,如“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出自白居易所作的《山泉煎茶有怀》,诗句可以译为“手端着一碗茶无需什么理由,只是就这份情感寄予爱茶之人。”还有“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出自杜耒的《寒夜》,译为“诗人与客人夜间在刚红的火炉前,壶中热水滚滚,以茶代酒,一起喝着芳香的浓茶,向火深谈。而屋外是寒气逼人,屋内是温暖如春,诗人的心情也与屋外的境地差别极大。”两句诗词分别表达着诗人的心情,也蕴含了诗人对于情感的抒发。由此可见,茶文化饱含了人文精神以及丰富的阅读资源。教师通过组织学生探讨,可以深入了解古人思想,并领略茶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具有德育效果的古文诗句,如《茶经》中,“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春来欲作独醒人,自汲寒泉煮茗新……”诗句透露着对茶文化的褒扬,并抒发着作者淡泊明志的思想。并且透过汉语言文学,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所在。通过古文学习,来引导学生领会茶文化的中的内涵,体会茶文化的价值魅力,受到文化艺术的熏陶影响,从而提升个人品格和文化素养。
3.3开展多元教学,增强语文教学趣味性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阅读教学形式。简单来说,群文阅读就是通过文章组合的方式来指导学生阅读,并依据阅读体会、心德来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促进阅读与思考能力的提升。也可以理解为,围绕一组或多组文章,然后由师生来围绕文章进行阅读,从而达成共识。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开展全民阅读,有助于促进文化的渗透,增强语文教学趣味。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领悟茶文化的精神,品味茶文化中的内涵,结合有效的教学实践,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在教学中可以引入饮茶知识,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茶文化。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教学的模式开展群文阅读。首先对茶进行介绍,如“同学们,我国是茶的故乡,最早发现茶用途并饮茶、种茶的就是中国人。人们经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知茶文化早已深入传统文化中,下面我们一起来领略茶文化的魅力吧。”然后将班级学生分为两组,为每组学生提供不同的散文诗集,如《茶韵》《午后的茶》《绿茶》等等,引导学生们品味中国人对于茶的感情,以及茶文化对于中国人的影响。在全新的教学理念下,茶文化的教育可以通过丰富的形式展现出来。但是,尽管茶文化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但是茶文化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并没有发生变化。茶文化所包含的价值底蕴,也始终存在。茶文化的教育价值的是丰富的,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也是文化机制的核心诠释。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在群文阅读时开展引导学生品味茶文化的内涵。还可以邀请学生们共同创作以茶为题的散文诗,通过创作来整合自己所学的传统文化知识,并加以应用,在创作中可以抒发自己的感悟,增强感悟能力、应用能力,从而促进深入理解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是当下一种较为新颖、有效的教学方式,融入茶文化不仅能够提升语文教学效果,还能促进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结合当前教学来看,群文阅读教学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想要实现完善优化,就要结合新颖的教学观念,将茶文化作为拓展的教学资源,结合多元化的形式,促进教学效果提升,从而引导学生走进传统文化,实现民族文化自豪感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琪.为有源头活水来--群文阅读纳入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2020(59):49-50.
[2]杨涵.新形势下初中语文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上),2019(10):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