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额资金审批流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结算中心 铁路资金 监管
铁路资金是指铁路企业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包括货币本身),是各铁路单位所有或承担管理责任的各项资金。按照铁路企业生产管理的特点,铁路资金主要分为运输进款资金和营业资金两个各自独立的部分,是铁路建设的重要保证。铁路资金安全监督管理的原则是立足源头治理、依法规范监管、落实监管责任、确保资金安全。
铁道结算中心(以下简称结算中心)是铁路内部的货币资金管理机构,主要任务是依托开户银行为铁路单位办理业务结算,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全路货币资金。加强资金监管,防范资金风险,确保资金安全,是结算中心的首要任务。结算中心要完成好这一要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铁路单位账户管理
铁路单位原则上只能在结算中心开户。单位住所地无结算中心或因特殊业务需要,经过批准可在银行开立账户。铁路单位开户实行审批、备案管理制度。
严格账户的审批依据。铁路单位账户的审批实行审批部门与同级结算中心会签制度,所有申请批准开设的账户必须经同级结算中心会签,否则审批的账户无效。
严格账户的备案制度。铁路单位开设账户必须及时到审批会签的结算中心备案。凡批准在结算中心开设账户的,即为已备案;凡批准在商业银行开设账户的,开户单位必须在账户开设后10个工作日内到当地结算中心备案。
严格账户的开户依据。申请开设账户的单位应提供单位成立的批准文件、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及内设财务机构证明,单位负责人及财务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等;铁路单位申请开设与投资、借款等业务账户的,需提供与业务相关的合同、董事会决议、办公会议纪要等文件及资料。
铁路单位办理户名变更和销户时,由账户审批部门会同同级结算中心出具同意变更及销户意见后,办理变更和销户手续。
铁路单位撤销,销户前结算中心应监督其及时将账户内资金划转至接收单位(或主管单位)指定账户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移、挪用和私分账户内资金,以确保资金安全。
结算中心要通过账户审批会签和备案,将账户信息实时纳入账户管理子系统,记录并核对账户相关信息,发现有未备案以及纸质审批资料与系统记录不符等问题,要及时通知申报单位和财务主管部门,确保系统真实反映账户的全面基础信息。
结算中心对铁路单位账户实行年检制度。每年的四月底前对上一年度的单位内部账户和银行账户进行年检。要求单位如实报送账户资金状况及资产负债表,结算中心据此审核,防止单位错报漏报账户数量及资金存量。
二、加强对开户单位的柜台支付监管
结算中心对结算业务严格审核,规范操作,不符合规范的业务不予受理,不符合规定的资金不予支付,发现问题实时上报,把好铁路资金支付监管关。中心要求单位支付资金时严格按预算执行,各单位办理预算内支付时,须在结算凭证上标注“预算”字样;预算外资金支付禁止将票据交收款方“倒进账”,必须由付款单位主动到结算中心或银行办理付款,同时提供资金支付审批的原件及复印件。中心严格审核支付业务的支付凭证票面及资金流向,所有支付都必须严格审核印鉴,大额支付必须双人折角验印。
结算中心严格监督审核各单位的现金提取业务,把好铁路现金支付管理关。各单位提取现金时中心对其用途、额度进行审核确认,根据金额大小明确审核权限,审核确认后由协作银行办理现金支付。中心配合协作银行,严格核定各单位的库存限额,不定期对各单位的库存现金进行抽查核实。
结算中心实行大额资金动态监督报告管理。大额资金包括转账支付和现金支付两部分内容。转账支付大额资金是指铁路单位每笔定额及其以上的资金,现金支付大额资金是指单位工资、奖金以外,每笔10万元以上现金支付。中心要求开户单位财务部门要及时将本单位大额支付定额及大额支付联签责任人报开户结算中心备案。中心在为客户办理大额资金支付时,严格审核大额资金支付联签申请表,仔细核实各项内容真实、合规,及时记录客户大额资金支付情况,并于办理支付的次一工作日书面向财务主管部门报告,如实报告大额支付事项,不得漏报,更不能隐瞒不报。中心对大额资金动态异常的,要尽早采取措施避免资金损失。
结算中心加强与客户的对账工作。中心每季度与客户对账一次,对账回单必须有客户单位财务主管或授权人的签章及财务专用章,对账回单的回收率要达到100%,回收时间限定在季度后10个工作日内。
结算中心实行客户业务人员备案制度,来中心办理结算业务的人员,必须出示能够证明客户结算业务身份的证件,中心核实后予以受理业务。
三、加强账户资金管理和实施资金归集
结算中心对铁路单位账户资金加强管理和实施资金归集是防范货币资金风险,保障货币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的重要措施。
资金归集是结算中心资金在当地银行开立资金归集总账户(一级账户)。需要进行资金归集的铁路单位账户均设置为二级账户,其账户资金实时归集至一级账户。每日营业终了,各二级账户余额为零。结算中心负责每天与银行进行归集资金对账。
结算中心通过资金监控子系统及银行网银系统实时监控铁路单位银行账户资金情况和资金归集信息,监督管理账户的资金流向,监督资金支付动态,及时反映存在的问题。
四、加强总户资金运用管理
结算中心可开展内部货币资金调剂业务。在向独立法人单位提供调剂资金时,要进行经济可行性分析,对其资金运行状况进行评估,严格审查借款人的资信,借款用途,偿还能力,偿还方式。确定其具备还款能力后办理资金调剂。结算中心资金调剂实行审贷分离,分级审批制度。对借款实施跟踪检查,对于不按规定用途使用调剂资金的,结算中心要提前收回。
结算中心可利用总户沉淀资金在协作银行办理短期存款。在办理短期存款时,首先要经过精确的计算,保证日常结算头寸的资金需求量。结算中心短期存款实行审存分离,严格审批权限。对存款的利率、期限、金额、积数有专人核实,保证存款利息计算正确无误,并按期收回本利。
五、加强结算业务稽核监督和后督检查
结算中心对结算业务实行稽核监督和后督检查。对结算有关规章制度,中心业务的处理流程,单位资金支付的资金流向、大额资金支付等进行事后审核、监督,及时堵住铁路资金支付的漏洞。
结算中心设置专业稽核人员,独立实施稽核监督权,负责对中心结算业务进行稽核检查。采取现场稽核和非现场稽核方式,加强对内部账户的监管和资金安全检查,对资金流向进行动态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充分利用资金监控子系统和银行系统的查询功能,对所辖路外开户的铁路单位资金支付动态进行监控,重点监控支付对象、支付用途、支付金额、支付方式等要素。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分析研究,积极应对,妥善处理好突发事件。
结算中心设置专职及兼职后督人员,对结算业务全过程的凭证、票据、账表等进行事后监督,防范和控制结算业务重大差错事故及经济案件的发生,规范结算业务核算行为,加强结算资金的风险过程控制。结算中心要在结算业务终了后的次一工作日,完成前一工作日结算业务的后督检查。
综上所述,结算中心要建立健全各项业务管理、结算管理、现金管理,存、调剂款管理,呆账管理,安全防范等各项规章制度、稽核检查制度,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资金安全风险控制要按照事前审核、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方式进行防控,要制定细化措施,才能有效防范铁路资金风险,保证铁路资金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日常结算业务规范》,财监管[2006]207号
[2]《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单位账户管理的通知》,铁财函[2007]134号
[3]《铁路资金安全监督管理暂行规定》,铁办[2006]12号
[4]《关于加强铁路局及所属单位银行账户监管和实施资金归集工作的通知》铁财[2007]182号
坚定支农支小的服务方向,将农商行城区支行打造成“社区零售银行”“小微支行”,农区支行打造成“三农”专业支行,成立公司部集约经营全行大额贷款,同时整合资源,充实客户经理队伍,实现差异化竞争、专业化经营。
网点转型:打造贴身服务的社区银行
农商行在产品、品牌、科技等方面难与其他商业银行抗衡,要应对竞争唯有以个性化、差异化、专业化理念为指导,走适合自身实际的差异化竞争的特色发展之路。
一是明确“社区银行”定位。走“创新+模仿”的实践之路,实现服务社区化、经营方向社区化,不单纯追求物理机构的扩张和机构社区化。按照网格化社会管理界定分配网点服务区域,通过与基层组织和网格员合作,结合地域服务需求特点打造专业支行。农村区域专注“三农”,城区支行形成特色,大额公司客户向公司部专荐,将经营服务重心转向社区、居民和中小企业,找准市场结合点和服务切入点,大力挖掘市场潜力,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生存发展天地,避免与商业银行在高端客户市场展开无序竞争。
二是打造“专业支行”。打造一批特色支行,如市场支行、茶叶支行、物流支行、高新支行、汽车支行、住房支行等,专门研究营销专业业务,避免“大而全”,做实“精又专”。如西陵支行重点营销城区居民消费贷款,拓展二手房按揭、转按揭、旧房装修按揭等业务;伍家支行重点做商贸、物流行业贷款;开发区支行重点做个体工商户、汽车按揭、中小企业保证保险贷款。
三是推进服务升级。不单纯追求形象好气质佳的格式化服务,走亲情友情感情的服务之路。现行物理网点对接社区网格,地毯式渗透推进,变陌生人为熟人,便利店模式走“自助+咨询+社区服务”,市场支行推行与客户需求同步的错峰延时服务。
营销转型: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一是做强公司部,专营大额贷款。集并全行所有大额公司业务,优化人员结构,解决客户经理风险识别能力与管控能力弱的问题。打破分区域客户管理模式,按存量客户行业结构和区域经济行业现状,组建若干个行业客户营销团队,专营特定行业客户,研究行业政策,衡量客户质量。存量客户在原第一责任人不变的原则下,管护责任移交到公司部,新增客户准入、议价、管理由公司部负责。
二是做强机构部,扩大系统客户市场份额。加强与财政、人社、公交、卫生、烟草、教育、电力、水务等系统客户的对接沟通,争取对公存款、零余额账户和代收代付业务,拓展金融IC卡在上述行业的运用。与系统客户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互动交流,争取更多资源。
三是提高电子银行替代率,释放人力资源。加大城区市场自助服务终端布放力度,推出“天天理财”业务满足商场商户的需求。继续加大使用电子产品在消费、旅游、娱乐、车站机场等行业的优惠力度,提高客户体验感;加大IC卡在公交、社保、健康医疗、社区服务、学校等行业的运用。同时,加快远程集中授权系统建设,释放人力资源,升级案防水平。
流程转型:打造精细化的服务体系
一是推进简易核算的绩效评价制度。科学测算、合理确定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实施全买全卖的简易核算评价制度,将所有前台建成若干个利润中心,在全口径覆盖费用和风险的基础上核算利润,将产品议价、绩效多寡等权利推向前台,通过利润引导业务结构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逐步引导对每笔业务进行量化核算,确定在同业竞争中的议价底线。
关键词:行政监督;执法风险
一、突出行政执法办案权的规范,着力防控执法风险
加强市场监管、查处经济领域的违法违规案件是工商部门的重要职责,防范执法办案过程中的廉政风险始终是预防腐败工作的重点之一。为此,该局重点采取了以下风险防控措施:一是严把立案关,以防止办案机构和办案人员趋利办案、有案不查、乱检查、乱办案等行为的发生。严格执行所有一般程序案件都由法制机构进行立案审查的规定。已立案的案件需销案的,也要经过法制机构审查。并实行案源实时报告制度,未按规定报告案源的,法制机构不予通过立案审查,对已掌握的案源不立案或不及时立案的必须向法制机构和分管领导报告并说明理由。二是严把网上案管关,以防止违反办案程序、擅自销案等现象的发生。在全系统研究开发和强力推行了网上行政执法案件管理系统,从案源到立案到归档,每个办案程序的相关文书资料证据等都要按“谁办案谁录入”的原则准确、及时、全面地录入案管系统。局领导和法制、纪检监察机构均可按权限进入系统,履行案件审核、审批、监督等职责,并通过网络随时随地查询、浏览和检查案件各个流转环节的工作进展情况,对案件办理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监督。
二、突出行政许可权的规范,着力防控办照风险
工商部门行政许可工作主要是办理营业执照。过去曾有个别工商人员,因各种因素的影响,不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受到党纪或政纪处分,有的还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为防范办照、办证过程中的廉政风险,该局重点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坚持公开透明。按照《省工商局政务公开实施办法》的规定,将行政审批事项、依据、权限、时限、程序、收费标准和依据、举报电话等向社会公开。在公开的内容上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认真落实行政许可结果、行政处罚结果、享受优惠政策结果、服务承诺结果等“四公示”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在公开时间上,做到经常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在公开方式上,因地制宜,因事制宜,选择网络、新闻媒体、设立公示栏、印发便民手册、设置电子显示屏和触摸屏等多种形式公开,切实方便群众知情、办事。二是推行网上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以政府开展电子政务建设为契机,依托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将工商机关行政审批项目在网上实现互联互通,使审批事项能够在网上办理,真正做到“一门受理,网上流转,全程监督,公开透明”。通过电子监察,加强对审批项目的实时监督,使整个审批流程公开透明,发现问题及时预警纠错。三是加强办证窗口规范化建设。强化注册办证大厅、市、县、乡(镇)行政服务中心工商窗口规范化管理。要求注册大厅必须做到一个“窗口”对外,实行一条龙服务;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倡导引导服务、预约服务、跟踪服务等延伸服务事项。
三、突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规范,着力防控用人风险
由于工商部门实现省以下垂直管理,因此,做好选人用人风险的防控是该局十分关注的一项工作。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把住“六关”:一是民主推荐关。实施公平公开的民主推荐制度,凡民主推荐票数未达到规定得票率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二是干部考察关。考察干部时坚持广泛认真听取群众意见;纪检监察干部参加干部考察工作,对考察过程进行监督;坚持群众公认的原则对民主测评中没有得到多数干部群众支持的不得作为提拔任用的对象。三是廉政审查关。人事部门对拟提拔使用干部在提交党组会研究之前书面函询纪检监察机构,由纪检监察机构对拟提拔任用的干部进行廉政审查,凡未经廉政审查或经审查廉政方面存在问题的,不予提拔重用,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四是会议决定关。各级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充分发扬民主,一律采取无记名投票表决的方式作出决定。五是公示试用关。
四、突出项目建设和大额资金使用的规范,着力防控项目、资金风险
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属垂直管理体制,系统较大,每年都有一部分项目建设和大额资金使用,该局重点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坚持党组集体研究的原则。凡重大工程项目、政府采购项目、大额资金的使用都必须经党组集体研究决定,同时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必须有纪检监察机构负责人参加,对决策过程以及执行情况实施监督。二是规范项目建设和资金分配使用行为。制定出台了《江西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基本建设管理办法》。对基本建设项目申报、审批及立项、基本资金管理、项目建设标准、项目工程招标、项目设计、项目开工审批、项目施工管理、工程竣工验收、项目建设财务管理、项目建设审计、项目建设档案管理等全过程进行规范。为加强省局对系统基本建设项目补助资金的管理,出台了《关于加强对工商系统基建项目补助资金管理使用的通知》。为确保专项补助资金分配的合理和公正性,省局成立了有纪检监察机构参加的专项补助资金分配领导小组,从制度层面上有效地防控了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风险。三是严格执行公开招投标和政府采购有关规定。坚持公开、公正、公平,防止暗箱操作搞私下交易;招投标结果在第一时间向全局干部职工公示,以接受群众监督。四是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制度。省局近年来对内设机构及所属事业单位进行财务审计发现,个别单位财务管理不规范,为加强财务管理,防范财务风险,在全系统推行了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制度,取消了省局机关和直属机构的会计岗位,由计财处对各单位的财务实行统一收付、统一核算、统一管理。(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郭元明,《我国行政监督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太原:山西大学,2007
[2]辛海,《论我国行政监督的完善与强化》[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3]刘春波,《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缺陷及对策分析》[D],延吉:延边大学,2006
(一)合同风险
分包合同的主要风险包括合同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两个方面,及时性方面的风险是指合同双方细则未谈妥,或者合同存在一定的歧义,造成合同的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一旦出现工程问题,两方的责任无法准确的划分。合同有效性方面的风险是指合同双方签订的合约一些条款可能不符合法律的要求,如果出现合同争执,可能没有法律依据。这两类风险是合同风险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需要重点防范的部分。合同风险给发包方企业将直接造成财务方面的风险,可能导致发包方企业利益受到损害,影响工程的正常进行。
(二)资金风险
建筑工程对于资金的需要很大,资金风险是发包方企业面临的重要风险,发包企业需要严格控制分包企业的资金支付,保证资金按照工程进度准确的支付,避免提前透资的情况发生,从而实现有效资金管理。发包企业派驻到分包企业中的财务人员需要分析分包方的资金情况,明确资金的使用是否有效,降低资金被挪用或者不足的风险。在实际的工作中,有时会发生双方合同没有明确分包方大额资金支付的流程,没有确定派驻代表是大额资金支付的必要环节,导致发包企业的派驻代表难以实施有效的监督。
(三)成本结算风险
在工程中,经常会出现施工分包成本结算不规范的情况,分包企业既没有做好工程的事先预算,也没有在工程进程中的事中做好成本控制,加大了发包企业的成本结算风险。由于发包方企业在工程分包中缺少有效的管理,施工方可能偷工减料,减少成本的支出,导致工程质量不达标,存在安全的隐患。工程核算风险的具体表现为超结算工程款、未建立结算对比台账、项目审批不严格等,这些都是工程核算中存在的重要风险因素,导致发包企业在成本核算中无法准确、及时的核算工程款。
(四)税务风险
工程建设通常需要交纳营业税,我国《营业税暂行条例》中规定,建筑企业的营业税税率为3%,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工程价款,但是企业把项目分包后,发包企业的工程承包金额可以扣除发包部分的金额来计算企业应纳营业税税额。对于分包方,需要就其承包的部分计算营业税。由于双方企业的财务人员对分包工程认识存在偏差,纳税金额计算不统一,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税收筹划问题。由于双方在工程款的金额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分歧,导致发包方可能多缴纳了营业税,给企业带来了经济损失。
二、降低发包方企业财务风险建议
(一)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财务控制体系
发包企业需要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从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这三方面进行。公司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内控规章制度,包括《企业财务管理办法》、《企业预算管理暂行办法》、《企业资金授权审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相关的制度。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要合理设置职能部门,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建立完善的财务控制和职能分离体系。充分考虑公司内部不兼容职务以及相互分离的制衡要求,形成内部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格局。事中控制体现在保障资金安全性、完整性、合法性等方面,包括对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的控制。在内部控制中,事后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每个会计期间或者每项重大经济活动完成之后,内审部门都必须按照监督程序,审计各项经营活动,及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薄弱环节。
(二)强化分包资金的管理
为了加强对分包企业的资金统一管理,发包企业需要做好资金的管控工作,完善管控模式与架构。需要统一企业的信贷流程,理清公司的账号,严格企业的资金审批权限,从而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企业的资金分为交易性目的、保障目的和投资目的,对于不同的资金,需要有不同的管理方式,有针对性的进行资金的管理。不同资金的使用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建立完善的审批、划拨和监督工作,保证资金准确的投入到需要的项目中,杜绝资金被挪用的风险。
(三)积极进行纳税筹划
发包企业需要积极的进行纳税筹划,降低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税负水平,在最近几年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的货币供应量较大,造成通货膨胀、货币贬值,通常每年的实际通货膨胀率都在3%以上,因此,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进行纳税时间筹划,也能够降低税负水平。这主要是通过纳税期限来实现,通过合理延长纳税时间可以增加货币的时间价值,降低机会成本。此外,发包企业需要及时和分包企业沟通,双方确定准确的合同金额,避免在纳税时出现计算上的分歧。
三、结束语
关键词:货币资金管理问题建议
货币资金是企事业单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等,是所有资产中中流动性最强的资产。货币资金可以随时用来购买企事业单位所需的商品或劳务,可以用来清偿债务等;可以说货币资金的收付涉及事业活动中的每一过程和各个领域。然而,目前企事业单位货币资金管理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予以重视,不加强管理将会违反财经法纪,给企事业单位和国家造成很大的财产损失。
一、企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单位领导资金问题意识淡漠,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外部监管不到位
一方面,个别单位资金管理制度本来就不健全,而单位负责人的重视程度又不够。单位领导片面强调工作的需要及方便性,对严格资金特别是现金管理的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货币资金管理的重要性,特别是一些全额拨款单位因资金宽裕不像企业的资金是辛苦经营赚得的要加强管理,所以对货币资金的管理有较大的随意性,货币资金的管理制度流于形式没有很好地得到执行,有些没有制订管理制度,从而货币资金管理漏洞很多。财务人员对资金管理缺乏主动性,没有履行应负的职责,对领导的违规行为,没有及时阻止,一味地以领导意志办事。另一方面,一些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错误地认为:资金管理工作是各单位的内部事务,由各单位负责人抓就可以了,上级主管部门对基层单位的管理主要限于对会计工作的结果,即会计报表的管理。基于这种认识,有些部门对下级单位资金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毫不知情或者虽了解一点但认为这是单位的“内部事务”,没有从实质上督促整改好。
(二)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根据《会计法》的第三十八条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有的企事业单位违反规定,使用无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一些单位的财务是“半路出家”,没有经过系统的会计专业学习,没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平时也不注意学习积累,会计资料乱、缺现象严重。有的财务法制观念不强,违反财经纪律现象时有发生。有些财务人员由于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原因,对保证资金的安全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财务基础工作没有做好,造成资金管理工作混乱,给单位资金带来安全隐患。个别人员甚至无视财经纪律,有意违反国家统一制度的规定,以借机浑水摸鱼。
(三)货币资金内控制度不健全
1、会计出纳岗位职责不清,印鉴没有分管
有些单位会计出纳没有严格分离,岗位互串,甚至一人兼任;有的由于领导的过度信任和缺乏对岗位内控制度的了解,有的出纳除了担任现金收付、银行存款的存取等本职工作外,同时还兼保管账簿票据和所有的会计印章等工作,有的会计也收取现金,一个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这无形中就给了有关人员公款私存、私自放贷获取利息,甚至是侵吞公款以可乘之机,。
2、原始凭证虚假现象严重
一些单位的业务经办人,想方设法逃避会计监督,现金付款凭证中存在着虚假凭证,行贿、送礼,开成业务招待费、办公用品费或劳务支出费等。由于“顶票”现象严重,会计人员无法审查原始凭证的真实性,造成会计监督困难。有些购物票据没附相关的明细清单,真实性值得怀疑,如购买办公耗材,后面未附购物清单,或购物发票品名笼统、含糊,或只有金额无数量,单价的填写,或只写购物品一批,有移花接木及购甲开乙的嫌疑。
3、报销审批制度、借款制度不严
审批主观随意性大,有的滥批人情款,有些部门领导随意证明,使一些不合理、不合法的开支得到报销。有的借款有较大的随意性,对金额、项目和必要性的审核不足,甚至没有领导的审批出纳员就凭人情关系预先借给的现象。出纳员开具支票时,没有有关负责人的审查批准,随时可以独自办理现金的支取业,造成对出纳人员监控不足随意办理借款业务。
4、登记入账不及时不规范
有些企事业单位没有严格按照货币资金的业务流程办理货币资金的收付。出纳人员凭经办人员的原始凭证支付或收取现金,到月底出纳才将所有的收、付款凭证汇总交给会计,然后会计凭出纳的收、付款凭证编制记账凭证据以记账。这样,出纳是本月登帐,但会计做账时间往往是在下一月,有些甚至下一月底会计仍未结账出报表。致使会计、出纳核对现金和银行帐的时间不一致,会计的核对工作常滞后于出纳,会计不能及时发现日常货币资金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内部牵制没能发挥有效作用。有些出纳人员记录现金日记账应付了事,不是及时、序时、逐笔记录,账簿登记混乱,刮擦、涂改现象严重,没有做到日清月结。同时单位对出纳监督不够,很少对库存现金进行突击盘点。
5、现金支出超出规定范围
根据国务院《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现金的结算限额为1000元,超过限额的部分应当以转账方式支付,从实际情况来看,现金支付1000元的结算限额虽偏低,可操作性不强。但根据该条例的精神,大额支出应尽量避免使用现金。然而,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事业单位为了方便,在可以使用转账支付的情况下仍使用现金支付,1000元以上甚至上万元的开支都用现金结算的现象比较常见,有些单位甚至上十万元的开支都用现金结算的现象也有发生。有些允许业务经办人员先垫款支付,变相造成大额的支出仍用现金,严重违反现金使用的规定。有的单位对此采取化整为零的手段,规避转账支付。由于多次支取,加上白条抵库,一些单位月末或年末的现金余额过大,个别单位的账面现金余额达到了十万以上。
6、公款私占长年挂帐不报账
有些企事业单位个人预借的款项金额很大,借口工作繁忙或短时间又要借款且长年挂帐不报账,公款私占,单位的现金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7、与货币资金有关的票证及印章的管理混乱
有些单位对购入的票据财务没有设备查登记,直接交由使用部门使用,使用部门对票据的领、用、存也没有进行严格的管理使用,致使有关人员收到现金不上交不入账,出现侵吞公款等不法现象。预留银行印鉴不分开保管,统一由出纳一人保管。有些部门私自收费不上交,让个人侵吞或形成部门小金库,使单位的利益受到侵害。
8、坐支现象严重
《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中规定,单位的现金收入应定期存入银行;单位支付现金应从本单位库存现金中支付或从开户银行提取,不得从本单位的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但实际工作中,部分有收入或者收费的单位未按照要求将现金收入及时缴存银行或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而是直接坐支现金。
特别是与同一单位既有收款又有付款的结算业务时,有些为账务处理的方便或逃避纳税等原因不分别对收入和支出入账,而是按收支差额入账,造成没有准确反映收支形成坐支现金现象。
9、有些单位支付工资等劳务报酬仍大量用现金发放,没有通过银行发放,造成有出纳伪造领款人笔迹签上名字而贪污的隐患现象。
二、加强事业单位货币资金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学习,提高会计人员及有关管理人员的素质
1、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强会计人员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会计人员是货币资金管理的具体执行者,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执行的效果,会计人员素质主要包括思想品行、道德修养、业务技能、知识水平等。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得加强会计人员学习有关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和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及其他相关的财经法规,丰富和更新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业务技能,增强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其次要不断地对会计人员进行再教育,要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通过继续教育,使之熟悉国家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掌握业务管理的有关知识,熟练掌握资金管理制度的各项要求。时时树立“坚持原则,廉洁奉公”的从业意识,警醒自己不违法犯罪。同时选用会计人员时,对于思想品行、道德修养方面要重点把关。坚持会计人员持证上岗,杜绝无证上岗;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规。
2、加强有关财经法纪法规的宣传学习,提高单位管理者的法制观念。
领导是单位货币资金管理制度的决策者。单位领导的重视是一个单位货币资金管理制度能否执行的最关键的因素。单位领导加强重视并以身作则,如果领导都觉得货币资金内控制度可有可无,或完全是多余的束缚,那么这个单位即使有再完善的管理制度也形同虚设。因此加强有关财经法纪的学习,提高领导的法制观念,让领导充分认识到只有加强货币资金管理,才能充分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企事业单位资金的良性循环。
(二)建立健全单位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1、建立货币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
单位应当建立货币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从组织机构设置上确保资金的流通安全。出纳、会计不能相互兼职,应有严格的岗位分工,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会计人员负责分类账的登记、原始单据的复核和记账凭证的编制;出纳人员负责现金的收付、保管、签发银行有关票据和登记日记账;会计负责定期审计账目、领用票据的使用核销和现金的突击盘点及银行账的定期核对等;会计主管负责收支项目的审核、保管单位预留银行的财务专用章及单位负责人的印章;严禁由一个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单位负责人负责审批收支预决算的各项支出。
2、建立每月预算制度
企事业单位应建立预算开支制度并成立预算委员会讨论,每月初各部门对本月的开支项目作出部门预算并提交财务部门汇总,预算委员会对财务部门提交的各部门预算和总预算进行逐项有无必要性和开支金额的讨论审核,严格进行删减和控制开支。在业务进行中对未列入预算而当月确需要发生的支出进行预算外支出审批制,由主管科室领导和单位领导共同同意后才能开支的预算外专项签批制度。
3、核对预算并严格审核原始凭证保证其真实性,严格控制货币资金的支出
对日常的现金报支票据,首先核对该项支出是否预算内开支项目,其次确认有无该项交易事项的发生和授权,再次要认真审核票据的出据时间、客户的名称、交易的内容、收款单位、款项金额等票据要素是否齐全,票据金额是否有涂改,对有疑问的事项要询问,杜绝乱开票据“顶票”现象。对办公用品费购支票据要附有已盖章的购物清单并有实物验收人的签名,同时货币资金的支出要严格按照申请、复核、审批、支付的程序办理,超权限审批的要及时予以纠正,对审批手续残缺的退回重新审批,办理支付业务,要在会计复核后按审批的意见、程序、途径进行,并要求出纳人员及时、逐笔准确登记入账并在月份内及时将所有的收、付款凭证交给会计。
4、严格审核借款,从严控制个人借款。
制定严格的借款审批和完善的报销制度。对借款的金额、项目和必要性的进行严格的申请审核,杜绝出纳人情借款和无审批借款现象,同时规定借款报账时间杜绝借款拖延不报账情况。建立“前款不清后款不借”和对公款私占制定“从工资扣款还款”制度。
5、制定现金结算的管理规定
现行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的结算起点1000元偏低,已不适应现在物价大幅度上涨,通货膨胀的实际经济交易状况,可适当放宽现的金使用范围,调整增加结算起点金额。二是针对单位大额现金支取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为大额现金支付制定审批限额,严格执行大额现金申报审批程序,凡提现超过支付审批限额(如2万元)的大额现金支取须由单位负责人签批;对单位申报的大额现金申请书用途与安排项目不一致的或项目安排不适合支取现金的,一律不予审批;凡支取项目不符合《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而应转账的,一律予以退回,并责成单位办理转账支付;支付工资劳务报酬等人员支出应通过银行发放;对支出相对固定并有明确对象的日常公用支出、政府采购支出等一律实行转账支付,不得支取大额现金;对专项资金支出原则上实行转账支付,确需支取大额现金的,必须履行相关审批手续。
6、做好票据管理工作
企事业单位要加强与货币资金有关票据的管理工作,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使用、及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并由专人专设登记薄对新购进的票据进行数量编号记录,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盗用。规定办理现金收入业务的人员不可兼管收据和发票的保管。加强对票据购买、保管、使用、及注销的管理,利用发票收据连续编号的特点,指定出纳以外的人员定期检查发票收据的使用情况,并对已出具的发票和收据核对存根联与记账联是否一致,是否已全部、及时、准确入账。防止有关人员收到现金不上交不入账,出现侵吞公款等不法行为。
7、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保证企事业单位货币资金收入及时入账,不坐支现金。
单位所有货币资金收入均应由财务科室办理,防止有些部门对本部门针对性强的收费私自收取不上交财务形成部门小金库,使单位利益受到侵害。对转账存入的款项要统一存入或转人指定账户,各项收入应及时准确入账。应执行收支两条线分开,不得坐支现金。对与同一单位既有收款又有付款的结算业务,也应分别对收入和支出入账,不能按收支差额核算,以准确反映单位的收支情况。
8、做好货币资金库存和盘点
现金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对现金进行盘点,确保现金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相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出纳应当对现金做到日清月结,会计主管应当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库存现金进行突击盘点,并与记录核对,发现不符及时查明原因作出相应处理。
9、认真做好与银行、债权债务单位的对账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由于采用收付实现制,应收应付款项没有在账上反映,为加强管理应用备查簿登记这些隐性的债权债务同时定期做好对账工作。防止个人收款出现侵吞行为,单位与银行方的对账应每月至少一次,对于不符的应查明原因并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月末未达的款项应及时与银行取得联系,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账务,对于长期未达的款项应引起重视,追差原因并报上级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