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茶文化的历史典故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国茶文化是茶在中国精神文化中的表现,也是茶道在生活中的表现。茶文化非常丰富,涉及面很广,包括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美术、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事掌故、饮茶习俗、茶艺表演、茶馆茶楼、冲泡技艺、陶瓷茶具和茶食茶疗等多个方面,无论从哪个方面都可作宏篇大论。几千年来,茶不仅让中国人们在物质上得到享受,而且在精神上使人得到愉悦。中国茶文化带有东方民族独特的艺术情节和生活气息。中国茶文化重视修生养德,追求平心静气,向往和谐。在深邃的文化思想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下,茶文化与中国养生学精神相一致,启迪着中华民族的养生观,是中国历史的见证。在古代,茶文化以茶为载体,融合了儒、释、道等学派的思想,将茶与人们生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茶文化特征明显,“以茶表敬意”、“以茶利礼仁”等俗语充分说明了中国的礼、义、仁、德等道德观念。中国茶文化与中国哲学思想相互促进,让人修身养性,促进了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茶文化还与中国文人有着特殊的情节,其中的韵味,不言而喻。
二、茶文化与现代设计观念的结合
平面包装设计经常要运用具有象征意义的图形,有时还会将这些图形进行相应的变化与重组,从而表现某种情感或思想。在包装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在图形中渗透一些传统的图形或文化理念,让民族神韵与现代设计完美结合。中国茶文化具备传奇的神韵和美的意境,其历史底蕴为包装设计提供了素材和意境,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重视的加强,中国茶文化的影响日益增强,平面设计师在茶叶包装设计上越来越多地从茶文化中获得灵感,并融入了现代元素,用全新的审美观念去审视茶文化的应用。要在茶叶包装设计中取得突破,必须深入研究中国茶文化的特色,并依据包装设计的要求提炼中国茶文化精髓,挖掘茶文化的亮点。中国茶文化在平面包装设计中的运用,让传统民族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实现了巧妙的结合。现代平面包装设计采用数字化,让一些难以实现的想象成为现实,茶文化的融入增强茶叶包装设计的意境美,进一步拓展了设计的内容和形式,中国茶文化在发展中不断丰富并与时代相结合,呈现出新的内容。平面设计对茶文化的吸收和利用,是对历史文化神韵的传承,让设计突显出文化厚重感。
三、中国茶文化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渗透
(一)茶文化在色彩设计中的渗透
要让茶叶包装吸引人的目光,离不开色彩的渲染。色彩能直接调动人的情绪,在视觉艺术中拥有先声夺人的力量,极易引起人们情感的变化。不同色彩会有不同的审美,绿色让人联想到希望,红色让人感到热情,蓝色让人沉静和清爽。不同颜色的茶叶也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绿茶清新,红茶醇厚,花茶香纯,这些特殊的品质都需要依靠相应的色彩来表现。由于部分茶叶颜色为绿色以及茶生长在青山绿水的环境,在茶叶包装设计中,很多设计都以绿色为基调。中国文化主张天人合一,注重人与自然的统一,绿色给人带来一种和谐的意境。设计选择倾向于绿色,给人自然、清新的感觉,同时,搭配同色系颜色或中性微冷色如紫色,能够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气氛。红色是热情的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表示喜庆,而黄色是古代帝王权利的象征,在文化中表示高贵、辉煌。中国人对红色和黄色的喜爱不言而喻,很多设计者都在设计中借鉴了这两种颜色,来显示喜庆与尊贵。褐色属于深色系,有些茶叶如普洱茶,冲泡后的颜色就是褐色。在设计中采用褐色能流露出古朴、庄重的气息,给人一种文化厚重感。此外,金、银、黑、白也是茶叶包装设计中常采用的色调,金、银高档,黑色神秘,白色素淡。例如,有的设计者茶叶包装上设计向上延伸的白色曲线,暗示茶香的悠远绵长,营造出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
(二)茶文化在图案设计中的渗透
传统图形为现代茶叶包装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营养。设计者依靠图形的隐喻来传达信息,将悠久的茶文化融于现代思维。中国茶文化中的图形包括茶叶、茶具、茶诗、茶俗等,为茶叶包装设计提供了大量素材,其表现方式主要以视觉的直观感受为主。有关茶诗、茶具、采茶的图像经常被平面设计师使用,让包装设计更显得顺应自然,茶歌、茶舞、茶画、茶宴、茶建筑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茶叶包装设计借鉴了它们严谨而内敛的印象,呈现出真、和、静、美的特点。茶文化的图形众多,构造复杂,茶叶包装设计要充分运用点、线、面和各种纹样等表现方法,让设计呈现出不同的层次。当然,设计师也不仅仅满足于自然的再现,其中还包含了他们的理念与情感,让茶叶包装更加理性化和意境化。现代茶叶包装设计,图案选择并不仅限于茶具和采茶图,一般采用古茶树或古茶山图片,有时还选择侍女图或山水画进行装饰。茶叶包装设计通过摄取茶叶形状、色彩、冲泡的色泽、产地风光等来获得图形,可以更准确地体现设计的真实性。茶叶生长环境的运用,让设计图案更具绿色理念,山恋重叠和云雾缭绕的环境更让人产生美的意境。传统文化底蕴下的图案,让茶叶包装更生动、更形象,给人一种有内涵、超凡脱俗的感觉,这也符合大部分饮茶人的追求。
(三)茶文化在文字设计中的渗透
目前,邢台市桥西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引进的河北省校外教育研究会茶文化分会的“小小茶艺师”茶艺培训课程,是中心最具特色与亮点的新型项目。少儿习茶是一种将礼仪、礼节、礼貌融于一体的艺术活动,可使孩子在高雅有趣的活动中接受茶文化熏陶,提高综合能力。
“小小茶艺师”课程分三大版块:
深入浅出的茶知识介绍。茶叶史与中国人类五千年文明史几乎一样长,茶叶知识量不管是从宽度上还是深度上都非常丰富。“小小茶艺师”课程内容设计深入浅出,穿插许多神话传说、历史典故,与课程紧密结合,能够提高孩子的兴趣,增强注意力。
实践性极强的茶技艺。在课程内容安排上,60%都是实践操作,以泡茶为主,让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传承和活用茶文化。通过茶文化熏陶,培养孩子知礼仪、懂感恩、尊师重教的美德。普及茶健康,让孩子少喝冷饮多喝茶。通过学习冲泡人生第一杯茶,让孩子注意对父母、对社会、对师长心存感恩。
从品茶到品德
教少儿习茶是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国粹技艺。2015-2016学年的上学期,邢台市桥西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在金华实验小学开设了一门特色课程――“小小茶艺师”。
“小小茶艺师”特色茶艺课程以“弘扬中华茶文化,培养薪火茶传人”为核心价值观,立足于校外教育,进行茶文化推广。通过对茶类、茶器、茶仪等茶艺文化的系统学习,拓展青少年文化知识,陶冶青少年情操,提高青少年动手能力,丰富青少年课余生活,促进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并且秉承“快乐学习”的原则,使青少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和学习茶文化。
“小小茶艺师”课程,既能提升孩子们的内涵修养,又能陶冶情操,让同学们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金华实验小学充分征求家长学生意愿,选取了在校三、四、五年级对茶艺课程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免费学习茶艺。
在课程开设初期,同学们对各式各样、不同材质的茶具很是好奇。还没有上课就询问老师茶具的名字和功用。看到同学们对茶具充满了好奇,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很是欣慰。在练习各种茶具使用方法和技巧的时候,同学们小心翼翼,对茶具爱护有加,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为人之道:彼此之间相互尊重。
茶艺课程让孩子们了解了茶叶历史,认识了茶具,懂得了茶道程序和茶道礼仪。学习六大茶类时同学们非常用心。六大茶类中每种茶都有多种名品茶,同学们认真仔细地观察不同名品茶的外形特点进行区分,闻不同名品茶的香气,品尝其口感进行总结和加深记忆。在冲泡过程中不仅对泡茶的程序越来越熟练,还学会了不同种类茶的冲泡技巧。
关键词:茶艺教学 中职学生 养智 养性 育德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b)-0243-02
中职学生这个群体,在传统学习中可以说是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长期处于“弱势群体”,在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行为习惯上,一部分中职学生和其他初中毕业生不在同一个层次,由于他们缺少对成功的体验,因而没有自信心。更有一些学生,往往有着多种性格上的缺陷或情感上的缺失。这样的学生,在一些优良品质方面往往逊于同龄的中学的学生,比如责任心、进取心、团队协作能力等。因此,中职学校不能只强调职业技能的教育,学校在教书的同时,还肩负着更为重要的育人责任。
目前,一些中职学校开设了茶艺课,尝试改变美育活动的传统方法,将茶艺技能的培养作为培养学生美育的活动之一,让学生在茶艺这一传统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下,增加他们的人文素养,催生学生主动去追求美好的事物,进而体现为帮助学生找回自信,激发他们去树立正确的人生理念,积极追求更有价值的人生。时下的校园,各种主流、非主流文化盛行,很多学生对传统茶文化知识知之甚少;对于习惯了喝可乐和雪碧的年轻人,无从了解茶对人体的健康与保健作用;更没有途径去感知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以及茶与人的道德培养的关系等。以茶艺为载体的茶艺课的开设,即可以传承我国传统的茶文化,丰富学生的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1 茶艺教学有助于中职学生增长文化知识,提升文化修养
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是需要通过时间去沉淀的,文化素养的提升是多方面的。虽然中职生文化课成绩不太好,但并不代表他们的文化修养的培养到此结束。文化是多方面的,在一个人最青春年华之时,赋予一定的文化熏陶,这将是一个人终身的精神财富。现在的大部分中职学生人生阅历浅,他们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勇于接受最新的知识,好胜心、参与感都很强。同时他们思维活跃,感知新事物的能力有时超过了老师,但提起传统文化,因为理解的欠缺使得他们觉得落后,不愿意接触。茶的故乡是中国,数千年的饮茶历史,茶由药用到食用,由茶艺到精邃高深的茶道,茶文化和其他传统文化一样源远流长。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脱俗近雅的人,其中有一条途径,那就是从茶文化入门。这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富有艺术性和哲理性的课程,中职学校开设这门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修养、培养他们高雅的情趣是大有裨益的。
茶文化课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茶这一古老植物的起源及发展历史、茶的分类、原产地及生产工艺、茶名的起源、茶的成分及保健功能、茶的储存及鉴评、如何合理选茶、科学泡茶、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饮茶习俗以及茶艺、茶道等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讲解和学习,学生们的反应是原来茶真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另外,在茶文化拓展方面,学生可以欣赏到一些茶诗、茶联、茶画,这些以茶为内容的人文知识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提升了他们的人文素养。同时,结合六大茶类冲泡技艺的茶艺实践教学,学生不但可以学到很多礼仪知识,还能在传统音乐的伴奏中泡茶、欣赏茶舞,品味香茗,在提升学生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中国的茶文化知识,底蕴深厚,内容丰富,其中还涉及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著名典故、丰富的诗词、茶书著作等,这些都为学生们掌握和提高其历史与人文知识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最为实用的是:和年轻人喜爱的可口可乐比起来,茶叶里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如茶氨酸、咖啡因、茶多酚、矿物质元素、维生素等,这些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并且它们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茶能解渴生津,提神益思,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是低脂肪、低热能的天然饮料。中职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选择茶做为饮料,对其身体的健康是十分有益的。茶具有的完美的保健功能和药用价值已经被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所证明。通过对茶文化课程的学习,学生基本上都了解和掌握了这些知识,比如:茶叶当中最主要的多酚类物质能减少辐射造成的伤害;茶叶中的咖啡因可以提神益思、消除疲劳;茶叶当中的维生素类、胡萝卜素、叶黄素等可明目,缓解视疲劳等等。课堂的教学实践同样说明,没有学生会拒绝这么实用的知识。当我带领学生欣赏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纪录片《一片树叶的故事》时,学生们才发现,体现生活情趣的不只有咖啡,还有我们的国饮―茶,喝茶也不应该仅是老年人的嗜好,年轻人也应该去选择更为健康的饮料。
可以说,茶是集文、史、哲、艺术、美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中国茶艺是既简便又容易普及的艺术,同时又蕴含着优美而又精致的智慧。在校园里开展茶文化教育,开展多种茶文化活动,让学生沐浴在“茶”的滋润里,不仅有利于增长知识, 提高学生的知识修养,也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这样的“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必将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实践操作的能力,帮助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 茶艺活动富有生活情趣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学生性情的培养
茶艺是“茶”和“艺”的有机结合。它将日常饮茶中冲、泡、饮的技巧引向艺术化,以茶为媒体,引导人去与自然沟通,在品味中去感悟人生,完善自我。茶艺中的“艺”字,传达的信息就是整个茶事过程处处体现出一种灵性和美感。
比如在乌龙茶的冲泡教学中,“恭请上座―焚香安神―丝竹和鸣―叶嘉酬宾―孟臣静心―高山流水―乌龙入宫―芳草回春―分承香露―悬壶高冲―春风拂面―涤尽凡尘―内外养身―若琛听泉―游山玩水―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敬奉香茗―三龙护鼎―细闻幽香―鉴赏汤色―品啜甘露”等流程,每一个动作都自然、流畅、优美,每一个环节都款款有序,彬彬有礼。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掌握了完整的茶艺操作,不仅学习了技能,还训练了他们良好的仪容仪表、规范了常见的礼仪和他们的用语习惯,逐步提升了个人素养。
学习中国茶道,有助于发扬茶道的“和谐”精神,使人与人之间增进团结,和谐相处。茶艺表演常作为一种集体活动形式,是培养中职学生集体意识的良好途径。茶艺表演的和谐来自全体队员的团结、合作。在我校每年的技能大赛开幕式上学生都会参加表演,二十几名学生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达到了感觉与心灵的默契,表演中自觉地融合到集体中,不知不觉地和整个队伍团结一致,团结合作和集体意识也在其中得到培养。
茶艺审美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审美,它是一种高度综合的生活艺术,和主要靠耳朵欣赏的音乐以及主要靠眼睛欣赏的书法、绘画及工艺品不同,茶艺是一种全方位的审美。每一次茶事活动,从茶品、茶具、道具、茶席、音乐、服饰等方面都作用于人的全部审美器官,幽美的环境、精致的器皿、悠扬的音乐、动人的解说以及醉人的茶香,无不使人产生愉悦的直觉感受。学生在这样美的感染下会萌生对理想、信念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对于促进中职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茶艺的作用不言而喻。
3 茶道是体现时代精神的一种载体,能够帮助完善学生的品德
中国茶文化的核心理念是清、静、和、雅。这是中国传统的茶道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结合,所以说茶道是体现时代精神的一种载体。
中职的学生,大部分学习自控能力较差却又有强烈的逆反心理,有的学习意志薄弱,不能围绕一个目标作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有的浅尝则止,有的半途而废;有些学生没有明确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没有追求,过分的利己主义。因此,加强中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他们具备优秀的品质,提升提高他(她)们的综合素质已是迫在眉睫的工作。
茶圣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指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唐末刘贞亮在《茶十德》中更指出:“以茶利礼仁,以茶可雅志(心),以茶可行道”。著名茶文化专家陈香白教授认为:“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走向完成品德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这些基本精神就是饮茶的道德要求,亦称为茶德。可见,满足单纯的生理需要的解渴只是茶的最基本的功能,对于品饮者来说德的要求是根本。饮茶在怡情、养心的同时,也被当做励志、养德的一种手段。
茶文化涉及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大到哲学、伦理,小到道德、人文各个方面,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达到精神的享受和人格的锻炼。由此说来,做为历史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一部分,茶文化也理应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茶文化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领悟到其中深厚的文化内涵,既获得身心的滋润,又受到传统的文化熏陶,即可提高自身修养,又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因此,茶文化是当今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人格的理想的载体。
4 结语
当今校园里的文化学习已不仅限于书本知识,学生的知识领域正在逐步丰富、逐步扩展。在中职校园里开展中华茶文化课程的学习,茶艺教师不仅只传授茶艺表演,更要关注茶艺的内涵与学生的成长。通过茶艺的教学让职校这一群特殊体徜徉在中国茶文化的海洋中,让细腻温润、内涵丰富的茶文化之“灵泉”感其心,震其心,拂去其浮华之气,提升其内涵修养。
当然,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陶冶他们的个人性情,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茶文化的学习是不可能完全替代政治思想教育和其他的艺术形式,但茶文化及各种茶事活动寓教于乐,它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和教育学生,可起到与道德教化相辅相成的作用
我们希望学生能够记住:茶是不会让人失望的,选择了茶,就选择了健康和快乐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传承了传统文化。正所谓“一壶之容,大矣;一壶之味,醇矣;一壶之韵,久矣”。通过茶文化的学习来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性情,提升学生的素质。以茶养智,以茶养性,以茶育德,引导他们用品茶的心境品味人生。
参考文献
[1] 张绍民.茶经的人生智慧[M].贵州人民出版社,2011.
[2] 池宗宪.一杯茶的生活哲学[M].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5.
[3] 郑春英.茶艺概论[Z].教育部规划教材, 2006.
一、三峡茶文化的发展特点
三峡茶文化作为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中不仅形成了始源性特点,还形成了区域性、多样性以及经典性等特点。
1.始源性
自神农发现茶,在以后近4000年的历史里,三峡茶文化充分展示了中华茶文化系列演进的轨迹,不仅没有发生过断裂,而且出现了许多中华茶文化的“最早现象”。如对“茶”字的研究、茶的植物学研究、最先成熟的茶制作技术、沿袭最早至今盛行民间的煎茶风习,以及中国最早的涉茶歌谣、竹枝词、以名茶为题的名人名诗等,出现了早期的茶及茶文化繁荣景象。
2.区域性
三峡地区大多地势险要、崇山峻岭,典型的垂直气候分布,长江三峡更是如此。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不仅形成了丰富的茶种、茶类以及工艺技术资源,也形成了特殊的茶文化表现形式。如发达的长江三峡码头文化与“吊脚楼”里的“歇脚茶”;山民们劳动别给力的“苞米饭、懒豆腐、油茶汤”;峡江人朴实、大方的待客之道,“砣砣肉、毛把烟、‘膏子茶’”;高荒地区人们离不开的“火垅屋”与“罐罐茶”,还有与茶密切相关的山水文化、名人文化等,极具地域特色。
3.多样性
三峡地处茶树原产地及次生中心地带,是人类茶生活的起源与茶文化的发祥地,三峡地区名茶辈出,茶叶市场发育较早,茶乡茶俗丰富多彩,以至于各种以典型的文化形态表现的茶诗词、茶散文、茶歌舞、茶谚语、茶谜语、茶典故等应有尽有。在被称为汉族首部创世史诗,并于三峡东部地区广泛传唱的《黑暗传》中,汇集了混沌、游荡子、、女娲、伏羲、神农以及黄帝轩辕等许多历史神话人物事件,而围绕神农生平、神农采药实践的唱述多达150行(句)。不仅如此,人们还取材《黑暗传》,创作出了《神农茶歌》。
4.经典性
经典性是指具有丰富的高品位茶文化,三峡茶文化的高品位,首先体现在三峡地区的茶文化发展,不仅有劳动人民的创造性成果,更有历代文化名人的参与推动;其次体现在三峡地区的茶文化发挥了经久不衰的普遍影响力。以陆羽《茶经》为例,作者通过考察,对三峡的茶、水、境、事不仅有记载,而且大多评价很高。又如历史上文人墨客常来三峡,李白、韦处厚、欧阳修、陆游等许多著名诗人都曾写过三峡茶诗,这些诗词不仅脍炙人口,有的甚至具有“盖棺定论”的意义。
二、当代的三峡茶文化创新发展及其特征
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华茶文化的一再升温,当代三峡茶文化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创新发展的时期,这种创新发展主要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予以体现。
(一)当代三峡茶文化发展的理论创新
1.确立了三峡茶文化的历史地位通过人们对三峡地区的考证研究,三峡应属于茶树原产地、茶生活起源地以及茶文化发祥地“三地”统一的地区,因而作为茶文化发祥地以及早期出现的茶文化繁荣景象,对于中华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巴人原为“长阳人”,“长阳人”发源于三峡地区清江流域,且先于蜀人进入茶生活,早期的巴人祖先曾有过长期的向西迁徙经历,直至蜀地,所以在将茶及茶文化向东向西传播的过程中,三峡地区发挥了“双向”的传承作用。还有,三峡不仅产茶历史久远,更因茶与名山、名水、名人、名作紧密联系,形成了底蕴深厚、大气磅礴的三峡茶文化,也展示了中华茶文化的历史风采。
2.加强了产业文化的建设茶产业文化是以茶产业为基础,呈现出的与之相关的文化现象。这样的文化现象一般为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在茶产业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如茶树良种、生产茶园、肥料农药、加工厂房、茶叶机具、各类茶产品等有形的、物质的产业文化;另一部分则是以茶树良种选育技术、茶园种植制度与管理技术、全年茶事活动、茶区特有的生产谚语、谜语、歌舞以及理论总结等无形的、非物质的产业文化。从层次上分析,主要体现在地区、企业以及品牌三个层面上。在地区产业文化建设上,在20世纪培育出宜昌种、宜红早国家级茶树良种的基础上,相继育出五峰鄂茶7号、邓村鄂茶9号、清江鄂茶13号、五峰310、212以及平湖早等,大量引入外地优良茶树品种,对三峡地区主要茶树栽培品牌比较研究,创造出穴盘快速育苗技术,开展三峡库区生态密植试验研究、“三峡库区无公害生态茶园模式研究”、三峡库区早市茶研究、三峡库区茶叶加工“柴改煤”研究、库区茶叶产业差异化发展研究、对三峡茶产业谚语、谜语及其特征进行研究等,通过大量的研究活动,促进三峡茶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茶大市向茶叶经济强市的跨越等。在企业产业文化建设上,以邓村绿茶集团、萧氏集团、采花毛尖、宜红工夫以及部分茶叶专业生产合作社为主,开展产业文化研究,特别是有关这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问题,总结打造三峡名企业的路径与措施。在品牌产业文化建设方面,围绕驰(著)名茶叶品牌的形成与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社品牌建设进行研究,为品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提出产品文化语境下的企业经营策略等。
3.开展了茶文化产业的研究三峡地区在全国率先提出茶文化产业,将茶文化产业定义为“富于文化内涵的茶产品和以茶文化服务为主的产业集合。泛指茶文化产品和茶文化服务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直接相关的行业以及其它能够较多体现茶文化特征的行业。”根据“相同、相似”的原则,把茶馆业、茶包装业、茶传媒业、茶旅游业、茶培训业、茶设计业、茶文化产品以及茶文化活动纳入茶文化产业建设范畴。以名茶及其名茶审美和茶乡旅游作为茶文化产业重点研究和重点建设内容,开展了三峡茶文化“产业化模式”、“教育模式”研究,提出了“三峡茶文化产业建设的研究报告”、“创意产业与传统茶产业融合发展”,强调“弘扬茶文化、推动茶文化产业建设”等,在指导茶文化产业建设实践上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也丰富了三峡茶文化内涵。
(二)当代三峡茶文化发展的实践创新
1.逐步建立多种茶文化与茶产业互动模式在产业的宣传定位上,有“茶叶大县”、“茶叶经济大市到茶叶经济强市”、“橘都茶乡”、“魅力茶乡”、“中国名茶茶乡”等;在茶文化活动的内涵赋予上,组织“茶产业发展论坛”、“三峡地区名优茶发展研讨”、“中国三峡茶文化艺术节”、“三峡斗茶大赛”等;在推广茶艺,发挥其在产业、产品宣传的作用上,特别是本世纪以来,随着茶艺培训、普及茶艺力度的加大,茶艺在产品推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茶艺不仅直接提升了企业、产品的形象,而且加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沟通、培养顾客的忠诚度;在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采花毛尖绿茶制作工艺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远安鹿苑茶生产技术和当阳玉泉仙人掌茶加工工艺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应势而兴的三峡茶文化旅游三峡地区的茶文化旅游近年来迅速兴起,三峡茶文化旅游是利用一些基础条件较好的茶乡,如以邓村、采花、九畹溪、都镇湾等为代表的地处旅游景区周边,利用茶乡丰富的茶资源、先进的厂房设备与技术、深厚的茶乡人文积淀以及影响力,以发展茶乡生态旅游为主,开展茶文化旅游的创建活动。从而延长了茶产业链、促进了产业融合、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推动茶乡产业进步、增加农民收入、加强文明建设、促进文化传承作出了贡献。
3.持续规范的茶文化教育与培训2001年,三峡地区筹办了三峡茶文化研究会,随后这一地区的茶文化教育与培训便广泛开展起来。首先在部分高校开办了从事专门的茶文化教学的专业,开设茶文化、茶艺等课程,组建了以茶艺表演为主的高校群团组织,以高校为依托建立起茶艺培训机构,通过短期培训以及技能鉴定,培养了大批茶文化专业性人才。三峡茶文化研究会还通过各种会议的形式,会同高校师生送茶文化下乡,组织茶文化宣传和茶艺表演,增强广大爱茶人的茶文化意识;组织各种民间组织和组织间的学术研讨与交流;企业在茶文化组织的指导下,采取企业选送学习和师傅带徒弟模式,掌握相关的茶文化知识和茶艺技能,促进茶文化水平和茶文化服务上档次。
4.正在兴起的茶文化产业园建设随着产业文化化、文化产业化发展,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以企业开发为主的三峡地区茶产业园以及茶文化产业园建设进程加快。如宜昌萧氏茶产业园区、雾渡河茶产业园;三峡国际旅游茶城举多个名企业之力,建成集文化、休闲、旅游、购物为一体的茶业综合体;湖北五峰采花毛尖集团在该县东大门渔洋关建成“采花茶叶科技园”,并设置了“湖北茶叶博物馆”。还有如宜红文化产业园、三峡黑茶产业园等一批以体现产业、产品特色,以旅游为载体的茶文化产业园区处于建设之中。
5.独具特色的茶文化产品生产近年来,三峡茶文化在推动茶产业发展的同时,文化的产业化发展也呈现良好的态势。这种态势,一方面表现在各地茶文化活动此起彼伏,富于特色;另一方面以茶区历史、茶乡生产、人民生活、民俗文化为素材的茶文化产品也在大量涌现,如以邓村、五峰茶区为素材创作的采茶歌、采茶舞,描述长阳土家族茶乡生活的《清江茶缘》,以兴山围鼓为表现形式的《传说中的昭君白茶》等。在第三届中国三峡茶文化艺术节闭幕式上,大型剧目《峡州茶韵》,更是体现历史与现实的完美结合,堪称三峡地区茶文化之精品。
(三)当代三峡茶文化的创新特征
与传统的三峡茶文化发展比较,当代三峡茶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鲜明的主动性、针对性、时代性以及发展性特征。主动性是指无论是理论上或是实践上,三峡茶文化的当展,表现出推动三峡茶文化发展的主体更加自觉、积极主动、富于激情。针对性主要是指当代三峡茶文化的发展有更加明确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更多的区域、更多的人群对三峡茶文化的需求,它的发展也更加贴近人们的生产、生活实际;时代性是指当代三峡茶文化的理论与实践,始终与时展的要求同步,体现产业文化化、文化产业化的走向,特别是在更加注重茶文化与茶产业互动、更加注重产业内和产业间的融合发展;当代三峡茶文化由于主动性、针对性以及时代性的增强,因而也就更具可持续性,这不仅体现在三峡茶文化的进一步积累上,也体现在形式、内容的极大丰富上,并在更广阔的领域里发挥其功能或作用。
(四)当代三峡茶文化的创新效果
三峡茶文化的理论研究与积极实践,不仅推动了茶产业、茶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且也营造出三峡地区境内五个“越来越”的茶文化氛围与进一步发展的格局:一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越来越重视茶文化建设,并用于指导本地产业发展和引领茶文化活动的开展;二是企业越来越主动、自觉地利用茶文化,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三峡茶文化继承和创新的载体;三是三峡茶文化越来越成为推动境内产业融合、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动力;四是三峡茶文化的消费市场越来越广阔,特别是在产、加、销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五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茶文化成果不断丰富,三峡茶文化品牌逐步形成。
三、未来的三峡茶文化走势预测
对未来走势作出预测,是进一步推动三峡茶文化发展的前提。通过以上对三峡茶文化当代创新发展的总结与分析,置身于中华茶文化发展的背景,未来的三峡茶文化将呈现四种明显走势。
(一)人本化走势
当前,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已经进入物质需求与精神并重,物质需求增长逐步趋缓,精神文化需求增长加快的历史时期,以人为本,就是要适应这样的发展要求,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服务。三峡茶文化的人本化发展走势,一是将进一步促进产业融合,丰富产业建设内容;二是推动三峡茶文化条件建设,促进三峡地区茶文化相关产业以及茶文化产业建设,特别是茶文化产业园、茶博园、茶馆业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三是三峡茶文化生产和消费氛围更加浓厚,特别是茶人与文人、茶界与各界的携手,将创造出更多的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茶文化产品,促进茶区经济繁荣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
(二)市场化走势
文化市场化走势基于人们对文化的消费,这种消费一方面体现文化通过渗透,使人们在针对文化的解读过程中发生的间接消费,这种消费有利于扩大产业知名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并获得更多的产品以外的收益。另一方面,人们也会以市场为导向,将茶文化资源积极转化为文化资本,进一步创造出茶文化产品投放市场,满足人们直接消费的需求。显然,我们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这使得三峡茶文化消费有了更加广阔的市场。毫无疑问,随着三峡茶文化的市场化运作与市场化发展,这样的消费市场将会进一步拓展和巩固,而且三峡茶文化在满足市场需求,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的同时,强大的市场和强大的企业也将支撑三峡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为三峡茶文化品牌建设提供强大的后盾。
(三)品牌化走势
品牌化发展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地区的知名度、信誉度,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增强产业发展的持续推动力,打造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中国是“茶的祖国”,相对于世界各国,中华茶文化已经是一个响亮的品牌。三峡茶文化通过历史的积淀和当代的创新发展,不仅正在成长为一个品牌,而且这种品牌化走势也越来越明显。就近期而言,三峡茶文化的品牌化走势首先体现在对三峡茶文化品牌的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以及品牌核心竞争力的打造上。其次,进一步体现在促进三峡茶文化品牌的广泛渗透上,包括行业内和行业间的渗透,前者是指针对茶行业及其三次产业;后者是指随着产业间的不断融合与发展,三峡茶文化向其他产业以及更宽广领域的渗透,如旅游业、新兴工业等。第三,品牌化最直接的走势,是三峡茶文化真正成为境内各种节庆活动的品牌标签,在进一步整合境内茶文化资源、铸造统一的品牌形象发挥重要作用。
(四)国际化走势
中国是全世界公认的茶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精神财富。从中国茶文化中提取出来的茶道精神,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瑰宝,其基本精神更是富含儒家、道教、佛教三教的哲理,运用这些理论研究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能更清晰的发现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关键词:
茶文化;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思考
1中国茶文化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的国家,中国从两汉时期就开始研究如何制作茶叶。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茶道,例如日本、美国,有着很大不同。正所谓“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在中国人眼里,饮茶是和饭菜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中国茶文化的源远流长不仅在于其物质层面,更在于其几千年来沉淀的精神文化层面。
1.1茶文化的历史
早在两汉时期,中国就已经开始种茶、饮茶,并逐步形成规模。公元780年,唐代茶圣陆羽著写的《茶经》,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正式形成。其中不仅概括描述了茶的自然形态和与之相关的人文典故,更是把儒家、道教、佛教三教精髓融入饮茶中,形成了独特的饮茶风俗,称之为中国茶道,并逐渐传播,此后在大量的有关茶叶、品茶的诗歌书籍中均有体现。中国茶道在随后的若干年内传入日本,形成独特的具有禅宗韵味的日本茶道。中国的茶文化在唐宋时期就已经向周边地区扩散,明清以后更是远销欧美,直到前戏,一直都是中国主要的外贸力量,甚至欧洲当时的皇室,都以穿中国丝绸、饮中国茶为一种时尚,茶对中国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1.2茶文化的内涵及意义
茶文化是在人们饮茶、品茶的过程中,通过对美好事物的了解、欣赏、品评、联想,进入一种美好的意境中,达到一定的精神境界,从而达到修养身心、陶冶情操、参悟人生的目的。茶文化中的淡薄明志是一种生活方式,如茶般的淡泊是一种人生境界。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是中国茶道,其内涵是中国茶道的“七义一心”,“七义”即为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引导,“一心”即为“和”。茶艺描述饮茶、品茶过程中的艺术境界,茶德描述茶事过程中的高尚情操,茶礼是茶事过程中的礼节,茶理描述茶事的道理和学问,茶情描述人们在品茶饮茶过程中对茶的喜爱之情,茶学说是人们在种植茶树、烹茶煮茶过程中形成的一套学问,茶引导是指有修行的茶人通过著书立说、宣传饮茶的好处,引导人们规范进行茶事活动。“和”字,囊括了人们交往中的相互尊重的“互敬”,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清寂”,勤俭节约的“俭”,互惠互利的“共赢”等意义。中国茶道以周边优美的园林环境作为背景,以茶具、烹茶、品茶、赏景为表现方式,辅以语言、动作、器具,体现品茶过程中思想和精神为核心,体现出中国茶道即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2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现状
自从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在企业成立之初,无论是制度的建立,还是企业管理的理论方式,绝大多数都是从欧美等发达国家直接照搬过来,很少有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当地实际的风土人情进行调整的,很少有形成自身特点的现代管理模式,在企业制度的建设上存在一些问题。
2.1企业成立初期战略目标模糊
我国不少中小型企业,甚至一些大型企业,在企业成立之初,并未提出公司战略,或者提出的战略目标未形成系统。战略目标过大、过于笼统都不能准确实施,长此以往,公司的战略目标便渐渐变成了一句口号,无法实现。
2.2企业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匮乏
我国不少企业发展过程中,未能科学制定薪酬制度,不仅与公平公正的薪酬原则相违背,长期矛盾的积压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此外,企业人员流失问题也是企业人力资源匮乏的主要原因。由于企业发展前景模糊,员工的薪资不合理,职业生涯难以实施,工作压力大等因素,导致员工离职,由于他们的流失,不仅是带走商业信息、客户,使企业蒙受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更重要的损失是企业对人才的培养、培训,影响工作质量和职员工的稳定性。若长此以往,最终将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2.3企业管理过程中缺乏凝聚力
凝聚力是企业内部之间向心力的总和,是各个部门之间团结与否的标志,企业从成立到发展壮大最重要的动力之一,是企业最基本的标志。一个没有凝聚力的企业,就像一盘散沙,凝聚力的强弱对企业的运作效率、战略目标、企业利益等有着深远的影响,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凝聚力强的企业,不管是部门之间、还是员工之间,都是协同合作,公司内部不仅团结,而且高效运作。
2.4企业机构设置的繁杂
很多企业在机构设置中,管理部门很多,相互之间责任相互交叉,这样就经常存在“一些事一群人管,一些事没人管”,这其中就是在制度建立的过程中部门职责未完全划分。此外,行政级别纷繁,手续难办理,导致企业决策不能及时传递至执行者手中,或者传递的信息不够准确。
3茶文化对企业制度建设的思考
在茶文化视角下建立的企业制度,标志着一种行为的规范化标准化,企业的经营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依赖企业的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企业制度的建立,不仅可以填补法律法规和道德约束的不足,规范员工个人的行为,发挥广大员工的聪明才智,使企业变为全体员工的企业;而且可以约束企业,避免企业出现家长制的管理模式,规范企业行为,使得企业的任何行为都有理有据。
3.1茶文化的茶道精神促使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目标
随着我国加入WTO组织,我国企业同世界其他企业间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制定具有可行性的战略目标。战略目标依据茶文化中和之道制定,既不会因为目标太大无法实现而沦为一句口号,也不会因为太小轻易实现了而轻易更改。制定战略目标需考虑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战略目标所涉及的专业化和多元化的取舍问题,二是企业自身供给能力和市场需求的关系问题,充分权衡利弊,发掘企业自身优势,规避企业不利因素,根据茶文化的中和之道制定适宜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3.2茶文化的茶道精神促使解决人力资源匮乏
企业可根据本地的人均工资水平,行业内的评价工资水平,员工个人的职业素养和学历水平,客观公正的制定企业薪酬制度,而不是老板或经理依据个人喜好决定员工薪资。企业依据客观公正的薪酬制度,尽力留住每一个对企业发展有益的员工,同时给予他合适的薪资,达到茶文化视角中的互利共赢,企业的发展与个人的发展相辅相成,共同成长。企业需建立完整的用人制度,赏罚分明,做到招得到人,用得好人,考核制度留得住人,如果干得好与干不好一个样,员工就无法融入企业中,也不会有归属感。除了薪资待遇,可以给予员工更好的其他福利待遇和后勤服务。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审视企业员工的价值,并引导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
3.3茶文化的茶道精神促使企业增加凝聚力
众所周知,如果一个企业凝聚力不强,人心涣散,必然不能沉下心来做事,导致企业不能长久地发展,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凝聚力作为一种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将企业全体员工聚集在一起,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奋斗,鼓舞着大家的士气,同事协调员工之间的关系,激发员工的聪明才智。员工相互信任,相互帮助,有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有助于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国茶道的“德”、“礼”、“理”、“和”字等,包含企业发展过程中员工感恩企业的感恩之“德”,员工平时沟通过程中的商务礼仪,沟通过程中依理讲理,交往中的相互尊重的“互敬”,互惠互利的“共赢”,和气生财,以和为贵等等。这些茶道精神,能很大程度地改善企业员工相互之间的关系,企业成员之间包容互补,有助于企业员工之间的内部团结,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3.4茶文化的茶道精神促使企业机构设置简单化
中国茶道精神中的简约、精简,能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企业机构设置简单化,简单化的组织机构能更快速的执行企业的决策,减少管理层级即可减少部门之间的内耗,提高运作效率。此外,还能克服各职能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明确各部门的权利和责任,优化配置人员,科学的设置行政管理部门,划分管理职责,并下放决策权,充分发挥企业每个员工的聪明才智和组织效率。
4总结
制度的建立是规范化、标准化建立的过程,它需要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每个版块包含完整的内容,应注意制度的系统性和关联性,不可前后矛盾。制度的建设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基础,优秀的企业制度,可以提高企业运作的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通过对茶文化的核心“七义一心”、“中和之道”的研究,并运用到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围绕企业管理建立一系列科学化、流程化、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的制度,真正做到公平公正,赏罚分明,让企业和员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山西省国有企业经济运行分析课题组.对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思考[J].山西财税,2013(11):6-8.
[2]卢祺义.关于弘扬茶文化、引导茶消费的几点思考[J].农业考古,1994(4):5-7.
[3]余惕君,孙再华.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思考[J].科技导报,1995(12):48-50+61.
[4]吴光辉.国有企业组织制度建设的思考[J].中州学刊,1996(2):15-17.
[5]周国富.努力实现建设茶业强国梦———关于茶文化与茶产业发展问题的思考[J].观察与思考,2013(5):13-17.
[6]安文.中国茶文化旅游的拓展与提升———“首届中国茶文化与旅游发展高峰论坛”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思考[J].农业考古,2013(5):255-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