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浅谈数字媒体艺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75-1
艺术的发展表现的就是时代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艺术作品中感受到时代的发展也能偶知道现代科技信息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和设计的发展关系就更加密切了。从动画的设计上,我们对此就有更为深刻的感受。设计的方向和思路是设计者根据时展的程度而不断变化的,要有好的动画设计,当然离不开数字媒体艺术的支撑,否则,就算有再好的设计想法,如果没有技术的支撑,也没办法创造出更好的动画。所以说,动画的设计联系了技术和艺术,通过更好的技术,我们能够展现更好的艺术。所以数字媒体艺术对动画设计是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的。一、动画设计在数字媒体艺术上的发展
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动画设计,也有了一定的技术改革和设计的发展。现在数字技术已经成了一个重要的数字科技手段。加上和传媒技术的相融,就成为了现在耳朵数字媒体艺术。在动画设计上,数字媒体艺术让动画设计有了动感,有了生命力,呈现的是一种艺术性的设计。在动画设计上加入数字媒体艺术,这是动画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数字媒体艺术也有了必要的意义。
二、数字媒体艺术对动画设计的影响
(一)数字媒体艺术让动画设计在传统设计上有了突破
传统的动画设计,我们用的手工绘画,整个设计的过程从绘画到转换设计,或者修改,都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现在有了数字媒体艺术,我们能够通过电脑科技来进行设计绘画,需要修改的设计相比起传统的手绘设计更加方便,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另外在设计上我们也能够随意缩放,这样就会让设计得到更精细的效果。传统的动画设计更考究的是设计者的绘画技术,而数字媒体艺术更注重的是设计者的思想和设计方向,有了数字媒体艺术的支持,设计者有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发挥空间。所以,数字媒体的出现突破了传统的设计技术,对于如今的动画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数字媒体艺术让动画设计的表现形式多样化
因为媒体技术能够将声像等多种传达形式作出一个很好的结合,让我们告别了单一的图像、文本或者音频。作为艺术语言的表达形式,如今已经朝着多元化发展的方向迈进。现在的动画设计能够融入多种不同的元素,从而让动画更有艺术魅力在表现的形式上也不再单一。比如色彩设计上,我们看到的不再是黑白的,而是色彩多样的,在一部动画上能够结合不同的场景配有不同的背景音乐等等。这就是数字媒体艺术为动画设计所带来的多样化发展,数字媒体艺术让动画设计更有感染力。对于传统的动画设计而言,感染力的突破就是一大发展,也只有数字媒体艺术才能够展现的效果。
(三)数字媒体艺术让动画设计有了动感的效果
因为数字媒体艺术和动画设计的相互结合使得动画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欢。有了数字媒体,设计者的设计就不再是空想,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能够让动画的设计和制作不断发展,效果也越来越突出。因为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我们对动画效果的追求,曾经的二维动画已经逐渐失去市场,三维效果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更有动感的动画效果。以前我们所看到的动画人物,无论是形态还是表情方面,都是比较僵硬的,但是现在数字媒体艺术跟动画设计的结合之后,我们所看到的效果更加多样化,人物形态和表情更加丰富真实。另外我们还可以在一些电影上看到动画的插入。由此可见数字媒体艺术大大丰富了动画的设计,对于动画设计有着重大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科技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数字媒体艺术更是数字信息技术和媒体技术结合进步的表现,如今已经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使得动画设计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现在我们做看到的动画更加多样化,效果更加逼真,也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动画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表现,对于动画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和作用,有了数字媒体艺术的支撑,动画设计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在未来必定能以更高的水平走向世界的舞台。
参考文献:
[1]陈沿儒. 数字媒体技术对动画设计的影响分析[J]. 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11).
[2]石净波. 剪纸动画中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
[3]孟威.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
[4]孟翔.数字媒体时代下中国电视动画发展之路研究[D].江南大学,2013.
[5]梁玉清. 动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施[J].计算机教育,2011,(18).
[6]马秋霞.从泡芙小姐看数字媒体对动画创作的影响[J].艺术科技,2013,(03).
[7]苏静,解晴,王宁.新媒体时代的高校动画专业项目教学改革[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09).
关键词:拼贴艺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基础教学;教学方法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影像技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让人惊艳的数字特效,到2009年制作成2D、3D和IMAX-3D三种制式供观众选择观看的电影《阿凡达》,一切都在说明数字影像这一领域飞速的发展态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从2001年中国传媒大学开设第一届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起,全国各大艺术院校及综合类大学的艺术系争相设立数字媒体相关专业,每年为电视台、动画公司、网络公司、广告公司等用人单位输送大批量的毕业生。纵观这些开设数字媒体相关专业的高校的教学计划,不难发现,均把设计基础设定为该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因此它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直接关系到高校培养出的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素养。
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国内各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设计基础课程命名方式各有不同,如:二维/三维设计基础、二维/三维构成设计等。但基本的教学内容构架均由传统的三大构成搭建而成,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该专业的设计基础课程的授课时间一般安排在大一的第二个学期或大二第一学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素描、色彩、photoshop软件等相关课程,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造型的基础知识,训练学生基本的造型能力,培养他们一种形式敏感和结构语言的能力,为将来制作出具有美感的数字艺术作品打好基础。
笔者通过调查得知,国内大多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大都照搬传统设计专业,这就影响了这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一方面,由于数字媒体艺术不仅是视觉的艺术,还是影视的艺术,这区别于传统的设计专业。另一方面,由于招生考试的方式决定了该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他们大都具备较强的电脑操作能力,但美术基础相对薄弱。因此,该专业设计基础课程的授课教师应思考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出适合该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势在必行。
二、拼贴艺术应用在设计基础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设计基础课程应与本专业相结合。在目前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数字影像技术的更新速度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将训练课题与传播媒介相结合,设计出跨媒体、综合的课题训练方式,为提高教学效果、检验学生能力开拓一个新的思路。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把拼贴艺术作为训练项目引入到设计基础教学过程中,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拼贴是指把照片、新闻剪报或其他薄的材料裱糊在绘有细节的画布上,它是一种绘画上的技巧。毕加索和波拉克的综合立体派绘画便综合利用了拼贴这一艺术形式。他们把现实生活中的可利用素材如糊墙纸、绳子、布头、文字等直接搬进画面。利用多种造型手段,综合地处理、从各个侧面重新构成主题,创造一种形式化的符号系统,用来阐释绘画结构及意义,成为20世纪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
由于新媒材的介入,产生了新的视觉效果和新的象征途径,这无形中扩大了架上绘画的表现领域。而当代数字媒体艺术更是处处体现着这一艺术精神。作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设计基础课程,是非常有必要把这一具有综合训练能力的方式应用到教学中。开设设计基础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色彩感知能力、构图能力;培养其敏锐的观察力、具有较强的信息生产能力和传播能力和艺术修养。而将拼贴艺术训练融入设计基础教学课堂是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的。
三、拼贴艺术在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通过拼贴训练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未来的数字媒体创作者对于创造力的需要丝毫不亚于艺术家,创造力也是评价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各种形式的教育与训练。而拼贴艺术的训练则是非常有效的训练方法之一,因为拼贴的过程就是艺术创造的过程。
(1)拼贴的创作过程是全新的创作。拼贴的素材来源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有图片有文字信息的杂志、画报,也可以是质感不同、色彩各异的自然材料、人工物品材料。不同的素材会给创作者带来全新的灵感和启发,不同的组合又会有新的视觉效果和表现。因为拼贴创作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创造力,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可复制、参考的对象。因此,在创作过程中经常会有灵光一现的时候。
(2)拼贴创作能够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形象思维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以表象做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而拼贴的创作过程就是把不同材质、色彩的素材做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素材进行选取、分解、重组,加工成艺术作品的过程。因此,拼贴的创作过程就是对形象思维训练的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3)拼贴创作中的灵感是形象思维中爆发的灵感。这种灵感就是一种创造力,它的产生是在长期努力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因此需要有一定的量的累积。在设计基础课程中,拼贴训练不只做一次,在不同的阶段,设定不同的命题,可以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训练。
2.通过拼贴训练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观察力似乎是最难以琢磨和培养的能力。正如罗丹所说:“我们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应用到拼贴艺术训练的具体环节就是素材的选取。
以画报为例,以往我们看画报的出发点是为了获得里面的信息。在拼贴创作时,要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处理画报的内容。不管是色块、图案、摄影还是文字,当这些元素离开它原本的环境和背景,就会产生独立的含义。这就要求创作者去透过现象看本质,发掘这些元素的本质特征。
针对画面中的色块,需要创作者着重注意色彩,如果面积足够大,还可以通过剪刀和刻刀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造型;针对画面中的图案,需要创作者去感知它的风格,进行联想;针对摄影作品这样的素材,因为它取材真实,造型能力强,可用来准确传达信息;还有文字,它们是最直观的视觉元素,既可以作为图形的视觉元素丰富画面,又能用来点明主题。
因此,通过拼贴创作,能够训练和培养学生对各种素材的敏锐观察能力。他们通过提取自己所需要的部分作为创作所用的元素,对其重新组合,赋予素材新的意义。
3.通过拼贴训练培养学生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能力
在拼贴创作的命题创作训练中,每一个学生都会有不同角度和侧重点,这可以反映出每个人对题目的思考和理解。有时也采用教师规定部分元素,主题由学生确定的方法,这可以反映出学生平时在生活中的思考和关注点。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作为未来的数字媒体艺术工作者,应该是有头脑、有思考的独立品格的人,有自己要表达的观点,具备生产信息的能力。
能够使用图形和符号等视觉元素进行信息传播一直是设计基础教学的重点,体现在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选取恰当的构成形式和应用形式进行创作,再通过视觉流程的概念检验主次信息的传达,这些都能提高学生信息传播的能力。
4.通过拼贴训练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色彩对数字媒体艺术工作者来说,是传递情感的有力武器。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拼贴训练,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成素材的色彩进行色彩搭配的练习。是强烈对比的效果,还是近似色的效果?是严肃的政治海报的黑红对比,还是儿童世界的色彩缤纷?色彩是最直观、最容易出效果的因素,所以要通过更多的色彩搭配训练,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5.通过拼贴训练提高学生的构图能力
构图不仅会对画面元素的安排起作用,同时还决定了整个画面的精神。因此,培养学生的构图能力尤为重要。是结构紧凑、主题突出,或是主次分明、条理清晰,还是充满张力、稀疏平淡,这些都是由构图决定的。构图是研究画面和其中形态配置的相互关系的。构图的实质是研究场际关系。每一种构图都是以排列次序为基础的,它产生于相似事物的组合以及对相反事物的强调。
拼贴创作一开始,就会产生构图问题。这个元素放在什么位置,它在整个画面内容中占据什么样的重要性。在学生创作的初期,最常见的就是整个画面都被占据得很满,没有重点。此时,就需要通过在设计基础课上学到的构图知识来指导实践了,多练习几次就会有所提高。
6.通过拼贴艺术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同样是拼贴艺术中的经典作品,西方立体主义的代表人物毕加索、勃拉克的综合立体主义作品和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库淑兰的剪贴画风格差异巨大。因此通过拼贴创作进行艺术风格的多样化探索,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如下图所示,这幅广告作品,选用具象素材,内容极其丰富,有矛盾和强烈反差的图形进入画面,使作品幽默、怪诞,热闹非凡,充满了超现实主义的风格。
关键词:数字媒体;形式风格;中西方比较;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4-0053-01
数字媒体艺术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而产生的艺术形式,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互相融合。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的日趋成熟,开启了数字时代的大门。甚至有人预言在2050年之前,纸质媒体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正是数字媒介。
“数字媒体艺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出现在艺术领域。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激励设计师不断探索新的艺术设计语言,逐渐形成融听觉文化,视觉文化,触觉文化,大众文化,消费文化于一体的复合性文化。传统意义上的艺术设计在视觉审美领域的中心地位已被颠覆,数字技术掀起的冲击波带动艺术设计的性质和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所有典型的艺术设计都具有时代感和民族风格的特性,充分反映了它所依附的文化背景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由于文化传统的不同,中西方民族在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上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方数字媒体设计甚至整个现代艺术设计风格的不同,这也是中西方在设计方面鲜明差异的根本因素。
一、中西方当代数字媒体设计表现风格上的差异
(一)创意思路
中国当代数媒艺术设计承载并传播了中华两千多年的历史与文化,体现在对儒家思想的“智、信、圣、仁、义、忠”的深度表达,在数媒表达中多体现在亲情的温馨、朋友的互助和爱情的美满。根深蒂固的传统人文价值观,使得数字媒体作品在艺术设计上追求细腻唯美的的画面,真实动人的情景,并将中国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情怀得以再现。
而在西方文化的根柢中包含着普遍性、人类性的东西,是对人的尊重,对个体精神自由的强调,因此在很多数媒作品中强调的是自我中心、个性化、多元化。所以在西方艺术设计史上才出现了千奇百怪的创意和无所不能的技巧游戏。
(二)视觉表现
在视觉表现上,中西方的艺术设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数字媒体艺术来说,完全依靠于现代数字科技的基础,所以两者在运用手法上,都基本上选用了符合时代感的对称与均衡、虚实与留白、抽象与具象结合等表现手法。但究其文化内涵脉络,两者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国内的设计往往受到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含蓄地表现以儒家思想为指导,讲究“中庸之道”、“天人合一”的传统道德思想,具体表现效果倾向于浑厚、端庄,在不规律中寻找工整匀齐,在平衡中强调完整统一。而现代西方数字媒体设计,更是将传统西方设计中的自然奔放、韵律感强发挥的淋漓尽致,运动多变、强烈的视觉刺激仍是西方数字媒体设计表现风格的主导潮流。
(三)设计色彩
无论是传统艺术设计,抑或是新兴的数字媒体设计,色彩的作用是其他因素所无法代替的。搭配得当的色彩设计不仅可以增强视觉冲击力,更可以强化感知力度,并在传达信息的同时,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审美的享受,甚至精神的共鸣。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对色彩的认知和传达是非常重要的,各个民族对色彩所表达的意义也常常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寓意,所以在艺术设计的使用上,也有着不同的习惯和偏好。
中国特色的当代艺术设计作品,在色彩上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中华民族的独特性。中国传统艺术的色彩特点,往往并不太追求物体的光感,而是注意生动的韵味,个中的禅意。正如中国国画重淡兼用、浓墨淡彩的色彩风格,创造出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多彩世界。例如CCTV采用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效果的动画广告,仅靠墨色的深浅变化和流动跳跃,勾勒出现代科技化发展下中国特色的景象和魅力。而西方典型的数字媒体设计作品,通常运用丰富绚丽的色彩,或是色差对比强烈的色彩搭配,来造成独特新鲜的视觉效果。讲究新颖活泼、充满幻想和浪漫,时代感很强。运用炫彩光影来营造夺目冲击力强的画面效果,是西方数字媒体设计典型的色彩风格。
二、中国当代数字媒体设计的发展方向
(一)中国当代数字媒体设计快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数字技术空前发展下,数字媒体设计的艺术表现手段也越来越成熟。新媒体艺术在为文化发展带来机遇、提供便利的同时,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消极影响:它的诞生与发展把我们引领向了一个全新的科技与艺术交融的世界,却也容易让我们在全新的世界里迷失方向。
从受众的需求来看,在瞬息变化、科技当道的今天,人们比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充满人文关怀和文化意识的设计。当人们长久而被动地接受丰富的甚至过剩的数字视觉盛宴之后,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心理学上所谓的“精神需求匮乏”。数媒设计创作在科技和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进入到艺术设计领域,在美学情感上缺乏坚实的根基,无论创作形式还是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内涵,都与人们传统的心理认知和接受程度拉开了一定距离。数字创作中冰冷的机械条理和传统艺术的细腻深刻相比,也缺乏生动鲜活的语言表达。受众对于数媒艺术创作的第一感受仍是现代科技的无所不能,以及幻想未来生活的便捷高效,很难实实在在地触动受众内心的情感和共鸣。
此外,不能否认的是,当今时代,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经济的全球化大潮导致文化的被迫趋同,设计的功利性使得艺术设计无法摆脱国际统一化的趋势。追求更快速、更简洁、更轻便似乎已经成为了全世界追求的唯一目标。然而,正如其他一切艺术设计领域一样,数字媒体设计也越来越需要以传统的、民族的灵感来激活创作。当我们面对一件优秀的设计作品时,除了对高超技艺的赞叹,更感叹于设计者对特定民族文化内涵的把握以及作品中透漏出的历史延续感和浓厚的地域气息。尽管数字技术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炫目的梦工厂,但设计的内涵仍是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内涵。
(二)数字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文化的结合是发展趋势
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人类艺术发展的一个全新阶段的产物,其内涵和外在形式都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它不断冲破传统艺术的,不论是视觉效果、表现形式,还有交互手段,都给我们带来与传统艺术完全不同的体验。它既是对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传统艺术的创新和延伸。
数字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文化的结合,事实上更是一种双向的互动与促进。一方面,数字媒体需要传统文化坚实的思想根基,来避免全球一体化带来的趋同设计,来改善数字媒体缺乏文化内涵一味追求科技的冰冷现实。传统文化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其中的文化积淀,风土人情以及人与自然的亲近,都能促进数字媒体设计在人们的心理情感交流上造成亲和力,产生心灵的共鸣。另一方面,新媒体艺术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形式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而其基于网络的开放性与丰富性,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播与研究提供了空前的便利。可以看到,数字媒体技术迅速地拓展了视觉王国的疆域,把许多不可能变为可能。借助于网络平台,为更充分地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加盟和渗透传统艺术的过程中,数字媒体艺术的内容与形式都已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复杂。传统艺术在不断吸纳数字化的新营养中不断刷新自身,新型的数字媒体艺术本身也在蓬勃发展,日新月异。
参考文献:
[1]奚春雁.数字媒体在你身边[J].多媒体世界,1999(09).
[2]刘登阁.全球文化风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肖永亮.数字媒体在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地位[J].现代传播,2005(05).
[4]邱晓岩.数字媒体艺术的新美学特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12).
关键词:建筑景观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融合
建筑景观设计是设计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各种技术的迅猛发展,建筑景观设计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无论是在设计元素的考虑上,还是在设计方法的实践上,都有了重大突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媒体艺术被广泛应用于艺术设计领域,建筑景观设计作为艺术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也或多或少地融入了数字媒体艺术的方法和思维模式。总而言之,新技术的加入必然会引起设计行业的发展和变革,而建筑景观设计和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正是现在社会技术发展的一种模式。
1建筑景观设计与数字媒体艺术融合的表现
1.1设计理念
建筑景观设计和数字媒体艺术融合的突出表现首先在于设计理念。之所以要进行建筑景观设计,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保证建筑景观的安全性,进行建筑景观设计的首要因素就是要对建筑各个环节的稳定性进行平衡性设计,只有保证安全性的设计才是初步合格的设计。其次就是要保证建筑景观的审美性,建筑景观的设计要求就是要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使得建筑景观具备审美性特征。数字媒体艺术是艺术类学科,其根本目的就是审美。所以说建筑景观设计和数字媒体艺术的设计理念具有一致性,二者的融合本质上就是设计理念中审美特性的融合。
1.2设计方法
设计方法的融合也是建筑景观设计和数字媒体艺术融合的重要表现。在传统的建筑景观设计中,设计一般都要进行设计构图,通过对构图的分析来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数字媒体艺术和建筑景观设计融合后,在设计方法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在目前的建筑景观设计过程中,可以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景观效果图的三位构建,通过构建模型来分析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而且利用此种技术后,设计修改可以直接在三维模型上进行,这种设计方法更加的方便和快捷。
2建筑景观设计与数字媒体艺术融合的作用
2.1促进建筑景观设计的多元化
建筑景观设计和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有诸多作用,首要的作用就是可以促进建筑景观设计的多元化。目前的社会,社会思想的发展趋于多元化,社会审美也在向多元化发展,在多元化的背景下,建筑景观设计的多元化发展是必由之路,通过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建筑景观在设计中可以进行设计风格的多层转换,及时调整出多元化的设计方案。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入,给建筑景观设计的方式转换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这种可能性的增加,使得建筑景观设计的多元化发展更加的轻松和自由。
2.2促进建筑景观设计的艺术化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艺术类专业,对于艺术类专业而言,其艺术化倾向都非常的浓厚,建筑景观设计的审美特性其本质就是一种艺术化倾向,所以说建筑景观设计和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会促进建筑景观设计的艺术化发展。这种促进作用主要在两方面有所体现:首先是设计理念上,艺术化倾向更加的浓厚,这也就是为什么现代诸多建筑景观的艺术表现力更强的原因。其次就是在设计方法上,因为数字媒体艺术利用的是现代计算机技术,所以设计过程中可以进行多种审美的选择,这种审美选择实质上就是一种艺术方向的转换,通过这种设计方法,建筑景观设计的艺术性更加浓厚,其审美意义也更加的丰富。
2.3提高数字媒体艺术的实用价值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新兴的艺术门类学科,主要应用于交叉学科领域,建筑景观设计和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可以有效地提升数字媒体艺术的实用价值,这种价值提升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是扩大数字媒体艺术的适用范围。通过与建筑景观设计的融合,可以进行推广应用,进而使数字媒体艺术与园林景观设计、雕塑设计等设计实践相结合,扩大其应用的范围。其次就是可以提升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深度。通过应用深度的增加,促进数字媒体艺术的成熟,使其运用更加的规范。
3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发展为现今社会的数字化提供了可能,建筑景观设计作为设计行业的重要内容,必须要促进其现代化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其价值。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对于建筑景观设计而言就是一次全新的变革,通过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的更新,使得建筑景观设计更加的现代化、专业化和数字化。
参考文献:
[1]邬丹.浅谈数字媒体艺术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美与时代(城市),2015(02):24-25.
[2]刘艺.虚拟现实技术对于建筑景观设计应用[J].艺术科技,2015(03):178.
[3]张健.作为城市新兴景观的媒体建筑解析[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3(10):106-109.
>> 新媒体艺术论 新媒体艺术教育初探 新媒体艺术之新意 中国新媒体艺术的历史和现状 浅析新媒体艺术的特征和本质 新媒体和社会空间 浅谈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 新媒体 新媒体 新广告 “新”媒体“新”民生 新媒体 新课堂 新媒体,新渠道 新媒体之“新” 新媒体 新影像 德国新媒体艺术给城市挑刺 新媒体艺术收藏浮出水面 新媒体艺术创作研究 新媒体艺术与视觉文化 涌现:让新媒体艺术常新 新媒体艺术的审美评价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 古拉・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南出版社,2005:192.
[5] Lev Manovich.The language of new media.Cambrige Mass:Mit Press,2001:2747.
[6] 熊澄宇.新媒体与文化产业..
[7] 刘自力.新媒体带来的美学思考[J].文史哲,2004(05).
[8] 廖祥忠.何为新媒体[J].现代传播,2008(05).
[9] 张法.20世纪西方美学史[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326329.
[10] 朱其.Video:20世纪后期的艺术[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
[11] 马凌燕.新媒体艺术的美学研究[D].东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2] 张朝晖.什么是新媒介艺术[J].美术观察,2001(10).
[13] 张朝晖,徐翎.新媒体艺术[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1.
[14] 罗伊・阿斯科特.新媒体艺术专栏[EB]..
[15] 王端廷.《域外观――什么是新媒介艺术》主持人语[J].美术观察,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