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音乐艺术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什么是简谱简谱是一种简捷的记谱法,它用1、2、3、4、5、6、7代表音阶中的7个基本音级,用0来代表休止,通常在数字的上面或下面加点表示高八度或低八度,在数字的后面或下面加短横线表示时值的长短。简谱是我国常用的记谱方式之一,通常用来记载民族乐器和歌曲。但是简谱并不是由我国创造的,它的雏形初见于16世纪的欧洲,到了17世纪时由法国人改进后用来演唱教会歌曲。18世纪中叶,法国文学家卢梭再将它加以改进,并编入《音乐辞典》一书中。直到19世纪,经过加兰、帕里斯和谢韦三人的继续改进和推广,才在群众中得到广泛使用。20世纪初,简谱在学堂乐歌时期经日本传入我国,经过早期音乐教育人士的大力推广及30年代抗战救亡歌咏运动的开展,在我国迅速普及,成为国内音乐教育、表演、传播的主要记谱方式。
二、舞蹈初窥
作为世界艺术之一的舞蹈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它是由各个不同种类、不同样式、不同风格的舞蹈形式而组成的。本文将从舞蹈与人类生活、艺术密切联系的角度出发,对舞蹈学科中的两大分类“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
(一)什么是生活舞蹈
所谓生活舞蹈是指人们为了自己的生活需要而进行的舞蹈活动。主要包括:习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体育舞蹈、教育舞蹈等等。在这里,笔者重点介绍一下习俗舞蹈与教育舞蹈。
1.习俗舞蹈:
通常人们把习俗舞蹈又称之为节庆舞蹈、仪式舞蹈。这种习俗舞蹈大多传承久远,根植于本民族,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又进行不断的发展。在全世界的各个国家,习俗舞蹈都占有一定的比重,它展现了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社会风貌、文化传统与民族性格特征。
2.教育舞蹈:
从名字中我们不难看出,教育舞蹈大多来自于学校,主要是指学校、幼儿园等进行审美教育与日常艺术教育的舞蹈活动,主要通过开设舞蹈课程来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目的是希望陶冶和美化青少年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从而增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更好地学习文化知识。
(二)什么是艺术舞蹈
艺术舞蹈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思想性、技巧性。大多由专业或业余的舞蹈家,通过自身多年的艺术修养与实践,创造和表演出主题思想鲜明、情感丰富、形式完整,具有典型化的艺术形象。艺术舞蹈主要类型有:古典舞蹈、民族民间舞蹈、现代舞蹈、当代舞蹈。
1.古典舞蹈:
古典舞蹈的艺术性较强,是根植于民族民间舞蹈,同时又对民族民间舞蹈进行不断发展的艺术舞蹈。古典舞蹈是历代专业的舞蹈工作者在长期艺术实践中的结晶,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例如:西方的古典舞蹈代表形式为芭蕾舞。
2.民族民间舞蹈:
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积累、发展而形成的,并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种舞蹈形式。它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理想和愿望。
3.现代舞蹈:
铜管长号演奏中成熟音色的展现,需要明确铜管长号的重要分类,例如,根据铜管长号的作用和音色的不同,可以简单的分为,铜管高音长号、铜管中音长号、铜管次中音长号、铜管低音长号、铜管倍低音长号等众多的铜管长号家族演奏的完整体系和队伍。归纳起来,铜管长号具有欧洲当时更加古老的艺术特色,其成熟的音色更加富有现代化的浓厚气息和氛围。经过多年的创新、改革和实践发展,铜管长号已经发展成为铜管乐器之中更加精美的铜管乐器之一。因为,铜管长号的质量通常比较优良,其乐器品种的分类更加科学有效。铜管长号成熟音色的演奏和艺术魅力的展现,与铜管乐器之中充分发挥作用的振动知识和基本原理是密切相关的。对于铜管长号来说,不同的振动差异性,会对铜管长号产生截然不同的音色形成,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铜管长号演奏技巧上来说,主要取决于铜管长号演奏者演奏技巧之中的呼吸技巧以及演奏者演奏技巧之中的嘴唇振动等关键环节上。对于演奏者来说,必须充分地掌握了解自身在音乐演奏之中生理方面的特点,坚持合理结合的原则,借助呼吸、口形等行之有效的科学铜管长号演奏的技巧以及方式方法,实现铜管长号演奏出更加美好音色的目的。对于演奏家们来说,在长期的实践和演奏过程之中,更加关注的是呼吸方法的动态改进。在此期间就会形成更加复杂的铜管长号演奏技巧,使铜管长号演奏更具艺术性。目前,从众多的铜管长号演奏家们来看,绝大多数采用的铜管长号演奏技巧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这些演奏技巧为铜管长号声音始终保持着绚丽多彩的、熠熠生辉的艺术魅力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实践证明,如果不借助更加科学的铜管长号演奏呼吸技巧等关键,那么铜管长号所演奏出来的效果是差别很大的,无论是在铜管长号的音准、铜管长号的音色、铜管长号的力度等诸多环节的变化领域,还是在铜管长号演奏技巧的把握、铜管长号音域的顺利完成、铜管长号音乐的充分表现等方面,都会与正常铜管长号演奏目的和效果差别很大的。单纯从铜管长号演奏技巧来说,要求具有正确口型以及更加理想科学的吹孔,实践证明这些因素对于铜管长号演奏的音色能够产生更加重要的影响,必须将良好的铜管长号演奏口型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想实现这个目的,必须先拥有扎实的唇部条件。对于牙齿的要求就是平整,因为牙齿平整则会促使演奏者的嘴唇均匀的承受压力,实现演奏的平衡性,铜管长号嘴唇均匀地承受压力能够有利于实现铜管长号的音准、铜管长号的音域、铜管长号的耐力、铜管长号的灵活特性等方面,实现预期的目标效果。在音乐演奏的实际过程中,重点需要加强牵引铜管长号的练习,确保演奏者的嘴唇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张力自如、良好控制、动态调整,使得在铜管长号的演奏过程中,能够从容应对,能够始终确保铜管长号音色的成熟稳定。
二、铜管长号演奏技巧中各种器官的灵活运用
对于铜管长号的发音构造和结构来说,需要借助十分正确的、更加成熟的铜管长号演奏口型,并且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更加合理地、科学地运用铜管长号演奏技巧,如合理的呼吸等诸多重要的环节和因素。其中较为重要的前提就是需要更加准确地掌握具有多样化、更加灵活的舌头这一重要的铜管长号演奏器官。在聆听铜管长号演奏的过程中,经常会听见铜管长号单音和铜管长号短句,通过这些方面就能够相对较快地评价出铜管长号演奏者对于音色的把握以及所具有的演奏技巧和演奏技法。铜管长号在演奏过程中,必须克服铜管长号演奏初始阶段的演奏技巧不灵活的弊端,更加关注铜管长号的吐音等环节技巧的训练,因为铜管长号演奏的音质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积极的听觉、合理的呼吸、科学的运舌以及及时协调口型等综合的演奏技巧和环节。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会发现不能准确、合理地运舌是影响铜管长号声音和音色的关键因素,在铜管长号的音色连接之中也会出现同样的效果。通常认为,能够正确的开展铜管长号吐音,取决于舌尖是否能够伸展得更加正常,并且明确要求铜管长号演奏过程中的舌颤与呼出气流之间保持着更加严格的同步。在相对比较特定的铜管长号演奏情况下,需要更加关注铜管长号的音区,因为这是对铜管长号演奏者具有较高难度的演奏技巧要求。与此同时,在力度很强的铜管长号演奏过程中,也是铜管长号演奏诸多技巧的全面巩固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对于铜管长号演奏初学者来说,对于专业铜管长号演奏家来说,需要一直克服演奏的缺陷和弊端,必须找出影响铜管长号演奏技巧运用的关键原因所在。其中,比较常见的原因就是来自于铜管长号演奏过程中的呼吸系统。同时,有时候的铜管长号演奏需要有意识不要使用舌位,如果使用将不利于铜管长号演奏的长音、铜管长号演奏的旨符等方面。铜管长号演奏的发音对于是否能够产生更加良好的音乐艺术魅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演奏铜管长号乐器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发音的问题,针对不同的教学教材以及不同的音乐院校,对此类发音也有不同的说法。铜管长号发音方法在不一样级别的铜管长号演奏过程和活动之中,具有完全不一样的风格特点。对于铜管长号演奏者来说,演奏的水平越高,发声音乐技巧等也就掌握得更好。对于铜管长号演奏者的初学者来说,需要熟练掌握的铜管长号演奏的发声基本要领,有关专家建议,在铜管长号发声的过程中,在吸气的时候要把握好闭嘴的环节,正确处理好舌、唇、舌尖、气流等部位之间的关系。针对不同的铜管长号演奏发声的方法,都需要关注气流以及通道的关系,充分理解铜管长号元音和铜管长号辅音的重要意义,发挥出舌尖、前唇、舌根等之间的重要作用,找到相应的铜管长号演奏长音的准确位置。切实研究好铜管长号演奏的发声基础理论,重点探究铜管长号演奏理论中的演奏方法以及其细节之处,始终将其作为铜管长号演奏的坚实基础,将其作为实现铜管长号演奏高超技艺的必经阶段。在铜管长号演奏的同时,需要区分铜管长号演奏的发音方法,即铜管长号演奏硬发音方法、铜管长号演奏软发音方法、铜管长号演奏辅助发音或者叫做铜管长号演奏复合发音方法,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作用,以及对铜管长号演奏用力和铜管长号演奏音色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三、结语
关键词:绘画艺术、音乐艺术、生态美学
一、音乐艺术与绘画艺术的共性
1.从艺术语言的视角看音乐艺术与绘画艺术
艺术语言是整个艺术作品中最核心最基本的部分,而每一个艺术门类都有着各自的艺术语言。如音乐艺术语言是由声音、旋律、节奏、速度、音色、调式等多种要素和手段组织而成。而绘画艺术语言是由点、线、面、形、光、色、影所组成。
在艺术语言中,音乐的力度是通过声音的强弱变化来展现。例如《打靶归来》是一首表现队伍进行的革命歌曲。歌曲的节奏感很强,表演者在演唱这首歌曲时通过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的方式展现,强弱的对比使的歌曲力度加强,也体现歌曲是在队伍进行中完成的。中国的传统绘画中集中体现着线、色、墨这三大元素。而绘画艺术的力度通过色彩的明暗对比来体现,光线越暗,色彩的力度也就越强。以徐悲鸿的代表作马为例,其线条流畅,黑白两色运用自如,用泼墨手法展现马的刚健有力,把马的神态和气韵突显出来。不仅仅是写实,还借物抒情,以马的豪放生机勃发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无论是什么艺术,都有自身的艺术语言,其通过对这些艺术语言的运用来完成作品,从而达到一种审美愉悦。
2.从创作角度看待音乐与绘画艺术
1)创作者的心理
无论一首好听的音乐,还是一幅动人的画面,都需要创造者全心投入创造。通过创造者对客观事物的感知把握,以想像和情感为中心运用自己技法来表现艺术作品。创作欲望被打开,灵感被激发,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往往创作的作品更加真实、纯粹、回归自然。
2)创作的过程
无论是音乐艺术还是绘画艺术,创作的过程往往是相通的,把创作的审美欲望和审美理想进行艺术构思,并渗透着自己的观念表现出来。音乐的创作过程是很复杂、多变的,甚至有时来自艺术家的艺术想象、灵感进行艺术创作。绘画也是如此,创意在表现主题上是占主要位置,它被视为作品中的生命和灵魂。创作的过程对于每一个艺术门类来说都是一种情感的宣泄,这一过程是艺术家追求向往的心理需要。艺术家们在创作中享受艺术作品所带来的精神愉悦。
3)艺术的再现
艺术的再现是一种传达阶段。传统绘画是通过笔墨的形式将绘画作品由意象变成物象的传达过程,是对传统绘画的真实再现自然的本来面貌。音乐的传达是通过表演的形式来体现,再由人们进行欣赏。无论是绘画艺术还是音乐艺术,它们在艺术传达阶段所呈现的艺术效果是一样的,都是给人以审美的愉悦,让人们从内心感受艺术作品给大家带来的快乐,心灵上的洗礼,精神上的共鸣。
3.从生态美学的视角看待音乐与传统绘画
道与自然很早就被古人所重视。老庄曾在音乐美学思想中提到“自然之乐”。它体现“天”、“真”之乐,即“道”的音乐。这里强调的是道与自然是和谐,道是没有声音的,但它是音乐的核心。道在伦理上表达音乐最本质的东西,即精神内涵。音乐的美在于精神上、心灵上的美。
生态美学是崇尚自然美,从大自然中吸取灵感。是人通过自己的感知、认知发挥自己的创作力,并加入自己的情感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每一个艺术作品,无论是音乐还是绘画,在表现手法上都在运用着生态这个词。音乐本身是一种声音,而声音的质朴就是生态的,它是将不同的声音有组织的创造出动听的音乐,这种悦耳的音乐产生的美感是自然的流露。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很早就注重人与自然的相互结合。宋代的山水画在描绘山水的同时,把人物、书法也加入作品中。在绘画理念中不仅仅是写实,而且注意传神的运用,在创作作品时加入自身的情感,使整个画面变得更加的自然饱满,有生机。例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轴,画的正中间有一座高大方正的山耸立着,显得非常的雄伟壮观。山上的岩石质地坚硬,松柏挺拔茂密。而山下有泉水和山丘,山丘周围还有一些小房子被四周的树木包围着只看到屋顶;驴子驮着货物被人驱赶着向前走。整个画面虽然是在写景,却在山水的背景画面后又衬出一个小的画面,每个人物都描绘的格外细致。这种把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是自然生态的和谐美。
二、音乐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对比性
音乐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从艺术形式、内容和艺术对象等方面存在的不同,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表现手法是丰富多变的。音乐在声响中所产生的音效是难以用语言所表达,它不仅赋予人们情感的表达,而且使人们对其产生审美乐趣,使人们完全沉浸在音乐之中,那种意境只有欣赏者能体会的到。音乐之所以能够表达情感是由于其内在的真实性,因为音乐离不开创作者的用心创造,他们都是通过自身感受体验,运用大量的感性材料,赋予声音以情感本质。而绘画艺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其表达情感是通过颜色和造型的比例运用,如红色代表热情、欢乐,黑色代表低沉、沉闷、厚重。颜色是绘画艺术表达情感最直接的方式。罗马普卢塔克提出“色彩为心灵造出更为生动的印象,因此它是一个更为巨大的幻想之源。”色彩本身具有客观性,所以创造者在创造作品的时候,对色彩的运用会影响人们的情绪反映。
三、音乐艺术与绘画艺术的相互联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艺术效果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无论是在音乐艺术还是绘画艺术都有着进一步的发展。一场音乐会,不光是欣赏音乐,而通过演奏或演唱的方式让听者更加理解音乐所带来的艺术魅力,音乐产生的美感往往和绘画艺术有着内在联系,例如:草原《牧歌》,开头的曲调是一段悠扬的马头琴,给人一种时间的延展性。音乐所产生的意境在旋律高低起伏中展开,你仿佛可以触碰草原上的鲜花和绿草,可以呼吸到草原中给你来的清香的空气,一切是那么的美好,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同样在绘画中也有体现。音乐情感的表达往往更自然的,更真实,更具体,更直接。音乐离不开绘画艺术的某些元素。同样在绘画领域中,画展与音乐的结合,让欣赏者把那种对绘画的感受与音乐的情感表达相统一,就像俄国画家康定斯基所说“绘画是视觉的音乐”。
所以无论是哪个艺术门类,它们对艺术精神的追求是一致的,崇尚着更高的艺术理想,艺术的感染力来自艺术本身的独特性。不仅提高我们的审美愉悦,也提高我们的精神层面的追求。音乐艺术和绘画艺术的共通性,在今后研究领域中不断的总结和探求。
参考文献:
[1] 蔡中德.《中国音乐美学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3
[2] 彭修银.《中国绘画艺术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12
[3] 齐易.《音乐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2001.1.11
[4] 滕守尧.《艺术社会学》.南京出版社,2006
[5] 胡凌.《绘画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2001.1.11
[6] 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5
[7] 陈延.《道法自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1
关键词:音乐艺术实践;大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8-0101-01
音乐艺术实践是一种具有创新意识的活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体验多方面、多层次与音乐打交道的方式,尝试表现自己和自我实现从而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学生从音乐艺术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提高了音乐教育能力以及组织能力,能极大的提升心理素质,也丰富了校园文化和学生的业余生活。因此,只有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二十一世纪合格人才。
一、音乐教育中音乐艺术实践的重要性
从特定意义上讲,音乐艺术实践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和综合素质,比音乐课堂教学更广泛也更深入。因而,音乐艺术实践在提高音乐教育的质量,拓展音乐教育的空间,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我们知道音乐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实践性,因为,对于所学的音乐理论知识和技能要充分运用、深化和提高,对于老师教授的音乐基本知识更好的吸收和理解,那么只有在音乐艺术实践中来完成,这是课堂教学所无法做到的。只有学习和掌握了音乐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音乐艺术实践活动才有依托和根基,不然就是虚张声势和哗众取宠;健康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可以对在音乐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检验和考查,对音乐教学工作有积极地推动作用。我们把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的有机融合,将会为学校音乐教育注入全新的活力。
二、音乐艺术实践与大学生发展的途径
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而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离不开音乐艺术实践。
(一)音乐艺术实践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当前,如何引导学生主动的进行学习是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一般的讲,学生都具有某种发展的可能性,但是,除了教师的正确引导外,如果没有学生自身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这种可能不会转变为发展的现实。
(二)音乐艺术实践能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音乐艺术表演必须要求表演者形态是良好的,无论你的艺术修养、技能水平方面都要靠表演者的自信心来体现。所以,对于一个人来说,要想成功地完成表演任务,必须要对自己有信心,当他成功的完成了一次表演后,对于从事其它的活动也会充满信心的,因而在实践中的坚持练习就显得相当重要。比如,在演奏钢琴时十指灵巧的配合,演奏弦乐器时必须要洒脱灵活,对于管乐器演奏要注意呼吸、吐舌、口型、指法等等,而歌唱者几乎调动了全身的肌肉和器官参与工作。可见,在音乐艺术实践中,除了热情和兴趣外,更要坚忍不拔的决心和毅力,相信自己能成功并为之而不懈地努力。这表明了音乐艺术实践能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三)音乐艺术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了智慧的创新过程,是培养创造力的过程,因而,音乐艺术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要给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开展音乐艺术实践至少在形式上能够保证人人自主参与,便为每位学生提供了这种机会和氛围。学生在艺术实践中,可以发挥出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尽情的表现自我,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由于对某门学科产生了浓烈的兴趣,便会采取主动的意志行动,他的思维和情感被激活,此时的心理活动处于高度的积极状态,为掌握知识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正是由于这种痴迷的情感投入和高度的注意力集中状态,推动了学生深入钻研,促进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四)音乐艺术实践能帮助学生的个性发展
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实践适应于不同个性学生的共同参与,学生可以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参与各种音乐艺术实践活动,每个人都能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发展目标,并且促进每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个性的最佳发展,音乐艺术实践为发展学生个性提供了可能和空间。组织开展音乐艺术实践的过程是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的过程。
(五)音乐艺术实践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养成
关键词:音乐表演专业;艺术实践;改革模式
湖南城市学院音乐学院的表演专业是学校专业试点综合改革重点专业之一,作为地方本科院校的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在本质是与专业音乐院校音乐人才培养有着根本的区别,专业院校是专门培养演员、作曲技术和理论研究技术的专门人才的单位。而地方本科院校是以培养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基层音乐表演、基层文化馆站的艺术指导及管理、企事业单位的文艺活动能手的单位。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的音乐专业办学模式一直都在改革,但绝大部分仍在走专业音乐院校的模式,不能满足社会对应用型音乐人才的期望,其核心问题在: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对人才的服务面向和人才的职业适应性、规格多样性特征缺乏针对性的认识;教育观念存在差距,课程建设没有紧紧围绕职业能力(专业能力)这个核心来构建、取舍、优化、整合;在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服务行业的对接模式构建方面没有明确的认识,缺乏实质性地进展。
音乐表演专业改革试点以来,探寻地方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本科教育多样化的大环境中,如何推进音乐人才培养的“应用型”特征,探寻、改革具有地方院校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1 “6+1”艺术实践改革项目的实施方案
“音乐表演6+1”项目主要通过经典音乐剧、经典歌剧选段、经典舞蹈作品、经典歌曲、经典戏曲选段、经典器乐作品6个表演项目加上1个“音乐作品创编”项目的演练,培养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
主要对象:1 ~ 3年级音乐表演专业。
1.1 经典音乐剧演练(声歌系)
本实践项目主要演练《西区故事》《悲惨世界》《猫》《歌剧魅影》《音乐之声》等经典音乐剧片段。
1.2 经典歌剧演练(声歌系)
本实践项目主要演练《费加罗的婚礼》《茶花女》《蝙蝠》《伤逝》《江姐》《党的女儿》《苍原》等中外经典歌剧名段。
1.3 经典舞蹈作品演练(舞蹈系)
本实践项目主要演练民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东方红》《丝路花雨》《孔雀》及外国舞剧经典《天鹅湖》《胡桃夹子》等经典片段。
1.4 经典歌曲演练(声歌系)
经典歌曲的演练主要指选用经典优秀的民歌、通俗歌曲、创作歌曲等,用音乐表演活动中常用的表演唱、齐唱、重唱、对唱等舞台形式表现出来。
1.5 经典戏曲名段演练(声歌系)
本项目以中国著名剧种京剧《沙家浜》《红灯记》、越剧《梁祝》《红楼梦》、黄梅戏《天仙配》《女驸马》和花鼓戏《刘海砍樵》《打铜锣》等经典唱段为主要演练内容。
1.6 经典器乐作品演练(钢琴系、器乐系)
根据学生主专业方向(钢琴、二胡、扬琴、小提琴、古筝等乐器),演练经典的中外独奏、齐奏、协奏、合奏器乐作品。
1.7 音乐作品创编(音乐学系+器乐系)
创作(作词、作曲)即学生自己创作各种风格的声乐、器乐作品和舞蹈音乐,同时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的作曲、配器、音乐制作技术,把创作的作品变成舞台上的有声有形的成品,并在舞台上表演自己创作的音乐作品。
2 改革目标的主要内容
2.1 确定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学校自2002年升格为本科院校以来,按照《纲要》精神,定位于立足行业,面向基层,强化实践,突出城市主题,产学研用结合,为社会培养城市建设、城市文化应用型人才。
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于立足本地文化、演艺行业,为农村、城镇的演艺团体、文化管理、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职业适应性、规格多样的音乐人才。
2.2 转型师资队伍结构
因地方本科院校的音乐专业办学与专业院校有本质的区别,因此在师资结构配备上通常要求教师既要具备教师资格,又要具备演艺资质,这是一个典型的教师队伍双师型结构范畴。因此,我院的学源结构组成既有来自音乐院校、师范大学、留洋海归,更有戏剧团体、演艺公司、文化产业主管、科研院所等从业经历的演员、导演、主管、科研人员的教师。
2.3 调查研究,探寻行业对音乐表演专业人才素质的期望
过走访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了解社会、行业对音乐人才的素质、能力需求:如中小城镇演艺行业既需要弹、唱、舞、演等技能、技术型的人才、也需要有一定节目编排、创意、创新型人才;文化管理、企事业单位要懂群众艺术管理、流行音乐制作、大众化演艺等方面技术高超、适应社会、懂交际、能协作的人才。
2.4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从2010年开始,课题组树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理念,研究了音乐表演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按照“突出专业技能、强化理论基础、完善实践环节”的原则,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2010 ~ 2015年,围绕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完成相关课题研究、、实践活动开展。构建了“知识多元、能力多样、职业性强、素创兼备”的人才培养模式。
2.5 调构课程体系――以职业需要为核心、知识多元为目标
根据当今社会对应用人才的要求,我们树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理念,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形成音乐、艺术和文化三位一体的整体课程结构,并构建“通识、音乐基础理论体系”和“一赛二会三体验与音乐表演6+1实践体系”,把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与拓展课程高度融合,强化学生所学知识的多元与综介应用。
2.6 完善、践行人才培养途径
以实践体系为主线、以素创兼备、能力多样为实效,完善、践行人才培养途径。首先,搭建“校内实训、校外实践”两个能力培养平台;2011年,在原有传统实践体系的基础上,完善、规范了以音乐学专业为主的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一赛二会三体验”的模式。2014年,构建了音乐表演6+1实践体系。构建、规范、践行了“基本功锻炼”、“素创兼备”和“行业应用”三大实践能力培养环节。完善了职业能力考核评价体系。
“基本功锻炼”环节――一赛一演一汇报:“一赛”环节指“音乐基本功”比赛;“一演”指“音乐表演6+1”艺术展演周;“一汇报”指各专业方向的教学汇报。
“素创兼备”环节――社团活动+晚会:包括校内重大晚会、毕业(设计)晚会以及社团活动等。
“行业应用”环节――实习、调研与演出:包括见习实习、社会性演出、田野调查、社区辅导等直接与社会服务对象接触的活动。该环节以合作教育为前提、对接职业为主旨,主要通过对接地方文化部门、旅游部门、企事业单位、演艺行业以及新农村、城镇社区等主要形式来服务社会、服务行业。
3 研究和改革解决的核心问题
3.1 解决了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问题
我们根据社会对应用型音乐人才素质的期望,践行“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对接、能力与职业需求对接”的培养理念,构建了“知识多元、能力多样、职业性强、素创兼备”的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模式。
3.2 解决了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问题
依据业界对应用型本科层次音乐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整合课程内容,构建“通识、音乐基础理论课程体系”和“一赛二会三体验与音乐表演6+1实践课程体系”。
3.3 解决了能力培养与职业对接问题
本改革试点主要通过对接地方文化部门、旅游部门、企事业单位、演艺行业以及新农村、城镇社区等主要形式来服务社会、服务行业。较好地解决了学生适应社会、适应职业的问题。
4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的创新之处
4.1 理论上:明确定位,真正把地方本科院校音乐人才培养与专业音乐院校办学模式区别开来
首先确定人才培养的服务面向,即立足行业、服务地方;然后确定人才培养的性质,即适应职业、规格多样。
成果紧扣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的服务地方、规格多样、职业性强、实践性强等特点,在人才培养体系方面进行了有别于专业院校,针对性、规范化、系统化的研究和实践。
4.2 实践上:突出“应用”,实质性地构建了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对接模式
通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本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主要通过对接地方文化部门、旅游部门、企事业单位、教育系统以及新农村、城镇社区等主要形式来服务社会、服务行业,取得实际效果。
4.3 注重文化传承,专业发展紧密结合地方文化传承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