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景观规划策略

景观规划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景观规划策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景观规划策略

景观规划策略范文第1篇

关键字:城市景观;人性化设计;生态规划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planning the city landscape ecology and humanity design, discusses the humanized design and planning the city landscape ecology related concepts and ecological perspective, and explains the humanized city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principles.

Keywords: city landscape; humanized design; ecological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引言

城市要想发展一定是可持续发展;新时代的城市建设一定是整体的设计;所有设计和规划都应遵循“以人为本”,体会人们的最佳需要,城市形象应是“天人合一”的山水、园林、生态城市。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环境及条件揣摩的设计,是对人类活动区域和各区域空间联系的协调。城市规划能迅速地解决和协调各种类型建筑间的关系、建筑群体的整体形象,用保护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继承城市的历史文化,规划城市的未来。

1生态城市景观规划的准则和要求

生态城市景观规划主要目的在于利用自然生态再循环的规律和过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城市景观规划的主要特点是维持和保护人类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来强化人与自然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生态城市景观规划的重点在于将保护生态的理念当成一种设计方法,在做生态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同时,应该遵守以下几个方面原则和要求:

①为大面积提升城市绿化覆盖面积,积级推动垂直绿化、坑塘湖河的坡岸绿化。②积极推动并使用先进的生态技术除去生活排泄物和垃圾等等。③合理布局,节能、低耗、无污染。从根源上避免因为建筑材料的原因造成的化学污染和放射性污染,在建筑材料的运用上要坚定不移地保护环境。综合各种因素并考虑到城市地理特征和水、气、地质等条件、长远发展的需求,在景观规划设计的同时,要力求做到分布合理。④使用生态理念去探讨、理解和解决矛盾,遵守大自然生态规则、再循环和自我调节规律。⑤在一切都可能的情形之下,应可能地保持原来的地理环境,把自然融入到城市并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环境,来保持原来自然环境不被破坏的情景,并进行延伸。⑥环境质量的好坏是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进行评价的,而且环境的好坏会直接作用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2人性化的生态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方法

2.1生态城市景观规划从根本属性来看,它是属于文化艺术的范畴,它结合多种文化艺术于一体。其规划要体现出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各园林要素之间的联系。缺少文化内涵和美感的生态景观设计是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生态园林应该也一定是美丽的。为此在保证绿量的同时,其它园林要素同等重要,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园林绿化是保持和塑造城市风格、文脉和特色的重要方面,应该以自然生态条件和地带性植被为基础,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文物等融合在园林绿化中,使城市绿地系统具有地域性和文化性特征,产生可识别性和特色性;在传统文化和传统园林艺术中,园林植物往往具有丰富的寓意和象征,如“石头城、鬼脸城景区的建设”,通过合理种植设计,可以在局部地区把园林植物的寓意和规律加以表达,推动植物形与神相结合的表达,服务人民。

2.2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构建是寻求各种绿地长期以来自然演化生态规律的过程。它使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技术,在创造融合大自然的生态休息娱乐空间和稳定绿地面积的基础之上,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效应。建立健全的生态城市景观规划的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是崇尚生态城市的需求,是追崇城市特色的需求,更是以人为本、崇尚城市绿地复合能力的需求。

2.2.1生态绿地系统构建的内容

①目标——根据城市绿地的总体状况进行规划,统筹城市现代化建设,创立生态城市等标准,总结城市生态绿地规划的状况以及绿地利用的潜力,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可实施的生态绿地情形。②结构——城市生态绿地结构的关键是依据城市的自然条件、生态、景观和城市绿地自身的使用能力需求,城市生态绿地结构要和城市生态结构、景观结构严谨的结合在一起,建全城市生态绿地体系的大体结构。③布局——城市生态绿地布局的关键是依据城市的大体状况规划,要考虑到绿地性质的可变性和复合功能,强调各种绿地场景的安排和设置之时,对城市各种绿地实行场地布置,搞好绿地的规划和开放。

2.2.2城市生态绿地系统构建的原则

1、功能原则:必须把维护人类身心健康、维护自然生态过程作为园林的主要功能来评价。 2、经济与高效原则:强调用最少的投入来健全自然生态过程,满足人类身心再生功能;强调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来实现上述功能。3、循环与再生原则:强调利用生态系统的循环和再生功能,构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如水循环的利用,避免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4、乡土与生物多样性原则:强调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是以乡土植物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后堡垒之一,应节制引用外来树种,保护和发展乡土树种。5、整体和连续性原则:园林绿地不是一个独立的游赏空间,而是城市与大地综合体的有机部分,应作为人类生活空间和自然过程的连续体系来设计和管理。总而言之,生态学原则已成为城市生态规划和生态设计的基本原则,绿地容纳率指标系统作为对城市生态绿地的科学评价体系,二者侧重点不同,但核心都是控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以获取最大效益的生态环境,保护人类拥有高质量、高标准的自然环境,维护人类身心健康。

3、总结

城市生态绿地规划对城市环境的综合质量的评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探究城市生态绿地的生态效果和它的规划的同时,可以透彻地分析城市生态绿地的生态环境的具体涵义,在规划城市生态绿地环境时要讲原则,严格按照人性化城市生态绿地规划方法进行设计,这样就会令城市生态绿地规划更合理、更科学。

参考文献:

[1]张梦琪.生态城市规划准则与设计问题[J].中华建设,2011,(O8).

[2]黄光宇.中国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进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1,(03).

[3]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概念及其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城市规划,

1997,(O6).

[4]杨金凤.浅谈生态城市规划设计[J].中国建设教育,2007,(021).

[5]朱锡平,陈英.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与中国城市发展[J].财经政法资讯,

2007,(02).

[6]汪天雄.生态城市的规划原则探讨[J].中国建材资讯,2006,(O5).

[7]孙景江,王汝江.小议生态城市规划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6).

景观规划策略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经营;规范化管理

社会经济活动的各行各业对企业管理分析和评价的广泛应用,关于它的作用和重要性,学术界也形成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具有广泛的管理职能的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作为现代企业规范化管理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对于组织承担的各种风险,它通过科学地对组织内外部的业务活动进行确定、评估、衡量、监控,辅助组织采取经济有效的应对策略,使组织趋利避害,高效地完成预期目标。

一、企业经营规范化管理及其主要内容

由于企业参与工程项目各方的擅长领域不同,对规范化管理的承受能力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在某种条件下,规范化管理转移者和规范化管理接受者通过优势互补,会出现双赢局面;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由于规范化管理接受方所面临的规范化管理可能没有清楚意识到,盲目地规范化管理转移可能使规范化管理显著增加。实施转移规范化管理策略应遵循三个原则:一是规范化管理转移应有利于降低成本、节约投资;二是争取双赢或多赢局面,尽可能地让每一个规范化管理承担者都能获得相应的一定的收益,分到一杯羹;三是对于具体的规范化管理,遵循哪个实力最强、规范化管理经验最丰富、规范化管理能力最强就转移给哪个,也可以通过工程发包和分包、工程的保险与担保来实现。

1.企业形象规范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企业的产品物美价廉,信誉好,市场占有率高。包括市场调查、分析、预测、决策、计划、促销、谈判、报价、投标、签约、发运、结算、服务等各项对外活动,在依法经营的条件下,进行标准化、程序化、信息化管理。

2.人的行为规范化管理主要是调动人的积极性,使人尽其才,心情舒畅,发挥创造性。包括组织、结构、定编、定员、定额、文化、专业、品德、责任纪律、操作、奖励、工资、荣誉等各项工作活动的标准化、程序化、信息化管理。

3.物(含能源)的流程规范化管理主要是物尽其用,减少损耗浪费,合理储备,提高物资的利用率。包括供应物资、计划、定额、选点、比价、采购、检验、入库、储备、保管、发出、回收、建账等各项物资供应的标准化、程序化、信息化管理。

二、企业经营规范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战略管理与和谐关系。按照企业战略管理的客观规律的反映,事先定义制度和操作标准,形成一个标准化、规范化的作业流程,再以这个作业流程为指导,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工程项目活动,从而达到避开或错开不必要的风险,使损失消除或降低,比如企业制定的各种管理制度、规划、监督检查制度等。

2.财务管理风险。风险转移,并不是损人不利己的风险转嫁行为,而是借用合同等手段,寻找那些完全可以化解、消化风险的法人或自然人,将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一部分结果交付与他们承担,如何应对财务风险的权利也给予他们,财务风险责任也同时转移给它们。财务风险转移只是将风险转移给原意承担风险的另一方来承担,并不会减少风险的危害程度。这种手段不能被认为是损人利己、有损商业道德的行为,由于参与企业各方的擅长领域不同,对财务风险的承受能力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在某种条件下,财务风险转移者和风险接受者通过优势互补,会出现双赢局面;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由于财务风险接受方所面临的风险可能没有清楚意识到,盲目地财务风险转移可能使风险显著增加。

3.企业文化建设缺乏个性化。随着企业文化建设和运维工作的深入,其业务需求不断变化,企业业务与电子商务系统的融合越来越紧密,信息技术对企业支撑作用越来越凸显,成为重要的支撑,就需要不断的规范运维管理。企业管理的科学化以及标准规范化需要长期的改进和磨合,只有保持持续的改进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企业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规范化管理体系与管理机制。

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管理机制、管理机构(人员)、技术与服务标准、管理制度。企业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管理机制包括:风险管理机制;成本可控性管理机制;外包商的评价考核机制;外包商的退出机制;外包商的评价考核与激励机制;外包商的资格准入制度;外包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引入第三方机构的参与机制;重大及突发事件处理机制;外包管理监督机制等。

三、企业经营规范化管理的策略分析

1.质量管理与标准化。质量管理与标准化反映的是企业通过生产经营过程的规范化来实现其质量的要求。我们通过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情况、质量管理机构与制度的健全程度两个方面来分析。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情况企业是否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它在生产过程的规范性。企业质量管理机构与制度的健全程度较高。

2.建立和培育一支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一个大规模的企业必须有一支政治好、能力强、精力旺的人才队伍为支撑。在规模企业组建之初,企业经营者选好人、用好人至关重要。

3.运用科技创新和现代化管理搞好企业发展计划和规划。“善谋者,谋势,不善谋者,谋子”,初组建的规模企业计划和规划显得尤为重要。这方面,可以借鉴学习某些成功运作的规模企业承包经验,同时,更要开展本地实际情况调研,深入一线、了解企业结构、经营状况、客户的需要和感受,了解每个经营环节状况,通过深入而细致的调研,作出对企业内、外各种因素的当前和今后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制订企业短期调整计划和长期发展规划,让初组建规模企业有清晰的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王传庆:浅谈加强子公司财务规范化管理[J].山东煤炭科技,2009.12:115-120.

景观规划策略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园林规划;现状;策略

引言: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精神文明的需求越来越大,景观园林的建设工作变得尤为重要。现在的景观园林的时空跨度特别大,项目和种类特别多,目标也越来越大众化,参与的人员也越来越多,形形的人都有,在设计理念上更加考虑节约环保。

一、我国城市园林规划的意义

我国的城市园林规划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是能够改善城市的环境,园林规划为城市增加了很多美丽的植物,这些植物既能提高视觉上的美感,又能吸附灰尘和雾霾,改善城市环境;二是促进经济的发展,美丽的环境为城市创建良好的投资环境,经济的发展又带动城市园林的建设,环境与经济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三是提升城市的形象,城市园林的绿化除了增加城市植被,还有一些能够代表城市的文化建筑、民俗景观,使城市更加具有文化内涵,形成独一无二的城市名片。

二、我国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现状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景观园林设计规划工作尚未发展成熟,已经暴露出诸多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说明。

1.固步自封的设计理念。

在我国,景观园林的设计在近展遭遇了严重退步,在世界文化浪潮的冲击下,大多数设计者被西方园林的设计理念所影响,设计作品几乎完全照搬西方景观园林,毫无特色,另一方面又过分复古守旧,几乎完全复刻我国古代的景观园林,缺乏创新意识,无法让人感受到设计师的匠心独运。

2.被遗忘的生态效益。

设计者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景观园林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他们往往只注意到了园林的装饰性,而忽略了其实用性。景观园林不仅仅能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还能通过植物配置、湿地建设等对生境起到积极作用,具有很高的生态效益。然而目前设计师们在规划设计园林时,往往只注重了视觉效果,注重美学价值,不能很好地利用其生态价值,难以与本地的固有生物相结合,不具备地域特点。

3.不合理的植物配置。

一部分景观园林的设计师在设计园林时,往往忽略了植物配置的合理性,在设计规划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本地的土壤环境以及气候的影响,不是选择本地优势树种,而是奉行价值至上,导致了大量资源的浪费,更使得本地特色不明显,降低了景观园林的独特性。此外,设计者没有充分利用植物多样性,不能对乔木灌木以及草本植物进行合理配置,造成物种单一,层次不明,美学价值也大打折扣。

4.重复单一的规划设计。

近年来,我国景观园林的被重复、被复制现象日趋严重,大量具备地域特色的园林被复制,不仅弱化了其鲜明的地域特色,还是对设计者创作热情的打击,这些被移植的园林,并不能展现出移植地的人文精神。此外,大部分的设计师们都只会按部就班,继承了我国优秀园林的造景手法,却不能深入研究并将其发扬光大,这些现象对于科学合理地对城市景观园林进行规划设计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

三、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问题的应对策略

传统的园林建造技术已远远难以满足现代人们的需要,在建造具有新意的建筑的同时又要考虑其景色的美观性,既要保留传统园林建筑中所蕴含的诗情画意,又要保持青山绿水的特色,给现代的景观园林建筑提出了极大挑战。

1.树立新的设计理念。

根据我国“十二五”规划的相关需求,笔者试将景观园林设计的理念定位为以下三个层面:游览休憩、景观设计、生态效益。作为休憩之用的设计规划应该从协调自然与人文景观出发,充分利用地理环境资源,为游客休闲、娱乐、游览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在景观设计层面,设计师需要对已有的景观、建筑进行合理的开发,在充分体现本地特色的情况下融入一定的现代元素,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体现时展的需求。在生态效益的层面,设计师们需要判断识别自然环境要素,创造出合理的生境,在处理好园林内的生态问题之外还需要采取必要措施来控制在建设景观园林时对周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建设和谐自然与周边环境浑然一体的景观园林为目标。

2.人文与自然相结合。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当今时代,景观园林设计也需要立足于现代城市的发展需求,积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设计师们需要将自然生态环境与园林建设相结合,以建设高效节能、低碳环保的景观园林为目标,在继承我国传统园林建造工艺的基础上,对新的材料和技术持积极态度,使景观园林实现美学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景观园林作为城市发展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辅以科学的规划设计,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能改善生境,带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3.确保植物多样性。

作为景观园林建设的主要材料,植物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配置园林植物时,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首先,注意保证生物的多样性。设计师们需要合理配置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充分利用景区空间,形成高低错落的景观。此举可充分利用太阳能,增加叶面积指数,提高植物光合作用效率,植物多样性的增加也能提高生物群落的稳定性,对生态效益具有积极影响。其次,注意保证布局的协调性。使用本地优势种群,充分发挥其美学价值,以营造出体现本地人文精神的独特氛围为先。最后,注意体现四季变化。在设计景观时,尽量选择可以体现四季冷热交替的物种,花卉为先,以期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

4.展现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源泉,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景观园林设计时,创新精神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设计师们在对景观园林进行规划设计时,需要以国人的普遍审美水平与需求出发,在适当的情况下大胆用色,突破一贯的单调色彩,拒绝盲目照搬,千人一面。此外,要创新,就需要充分展示城市的风土人情,精神面貌。植物,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总是具有各种不同的寓意,花开富贵如牡丹,清白高洁如幽兰,忠贞不渝如梧桐,凌寒傲霜如松柏。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可充分利用这些传统的植物意象来表达城市精神。设计者还可在规划设计中融入城市的民俗风情,提升景观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并且体现其独特性。

四、结束语

为了使其更好地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充分发挥其生态、经济功能,设计师们需要对设计理念进行创新,积极学习国外在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方面的优势,并且将国外的先进技术与本地的风土人情相结合,创造出优秀的景观园林作品,为推动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振军.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研究[J].科技风,2011,(03):136.

景观规划策略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滨河区景观;景观规划设计;整体性

1 城市滨河景观概念

城市滨河区是指现代城市范围内,水域与陆地相接的一定范围内的区域,由于有自然景观的优势,滨河区为城市提供了良好的景观空间。滨河区景观的规划设计可有效改善城市滨水空间的人居环境,为市民提供优质的公共活动空间,是近年来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热点。

2 城市滨河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2.1 整体性

城市河流长度较长,流经城市区域广阔,在规划设计中难以面面俱到。需要从河流及其周边情况入手,划分和定位功能和区段,从而确定重要节点进行详细打造。

2.2 文化性

河流所经过区域的文化是河流在该段的灵魂,是因地制宜规划设计的体现。需要在概念阶段进行捕捉,纳入到规划设计的全过程。

2.3 多角度

城市河流的景观规划设计,涉及多学科的研究,是一个融合生态、城市规划、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研究,要求以多角度分析解读,得出全面的规划设计策略。

2.4 问题导向

在具体项目实践中,客户通常会对场地有具体的改造方向指示,分析潜在的问题。在现状基地元素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总结归纳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是一项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也往往是项目表达的思路。常见的问题包括:视线、成本、历史文化、意境等。

3 南京高淳石固河景观规划设计

石固河位于南京市高淳区,规划设计河道长度约为9km,总面积640hm2,包括石固河及其两侧控制宽度约200m区域。研究内容包括:滨河景观定位,重要景观节点的确定以及节点设计。

3.1 项目背景介绍

石固河所在的高淳位于南京市最南端,有南京后花园之称,是“世界慢城联盟”授予的中国首个“国际慢城”。高淳坐拥先天的山湖资源,具有典型的江南生态特征。西部被固城湖、石臼湖环绕,水网密集。石固河是连通两湖的重要通道,也是唯一一条城市中的河流。现状用地主要为村庄建设用地以及包括水域、农田和其它非建设用地。围绕石固河两岸有多类型的文化,包括农渔文化、村落文化、民俗节庆文化和水利文化。

3.2 定位研究

高淳区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年)将高淳定位为历史文化名城、苏皖浙边界中心城市、长三角旅游目的地。石固河全长12.6km,是整个中心城区重要的生态廊道,也是高淳未来城市中心区最具活力的休闲都市带。整个区的空间发展格局以“一河两岸”作为实现城市东进北拓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通过对周边区域生态功能分析以及城市功能组团布局的研究,将基地所在的3km石固河定位为“生活交流、文化展示、旅游体验、生态保育”于一体的“黄金水道”。3km景观水道形成“一段黄金水道、两侧景观串联带、三个景观核心、四大功能分区”的景观结构。

3.3 码头节点设计

本文仅对码头公园节点进行景观设计研究。码头节点东至芜太公路桥、西接大丰河、北临双湖壹号公馆居住小区、南面姜家村。从现状及规划要求入手发现基地存在如下问题:(1)石固河在此段宽度较窄,未达到防洪排涝规划要求的80m宽度,需要对河道进行拓宽。(2)两岸分布有历史文化遗址:五昌庙、净行寺,需要在景观设计中予以保留和利用。(3)基地西北侧现存污水处理厂1座,对景观造成负面影响,需采取一定解决措施。(4)芜太公路桥是由东向西远眺3km黄金水道的视点。目前,没有吸引人的景观存在,另外,基地北侧已建成居住区与环境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居民紧邻石固河这一景观资源,却没有机会对其加以利用。除此之外,码头公园作为石固河北部门户,如何确立其形象,凸显当地的人文特征也是节点景观设计需要考虑的方面。

3.4 设计策略

首先,改造堤坝,对河道进行拓宽。现状河道宽度仅为15~20m。规划的西石固河路穿越保护村落,将村落一分为二,建议向北改线,相应河道向南侧拓宽至80m,以达到上位规划防洪排涝的要求。其次,以“传承历史人文,融入当代生活”为原则,进行景观节点的打造。具体设计内容包括:(1)以现存的净行寺与五猖庙等文化遗产为依托,打造为游客和本土居民提供丰富多元的文化游览体验景观。(2)打造石固河“河流门户形象”,在芜太公路入口建立颇具人文特色视觉印象的景观节点,并形成直达高淳天地(码头节点以西重要节点)的视觉联系。新建一座慢行桥,建立两岸便捷慢行联系的同时,桥梁本身也是可观赏的景点。(3)为周边住宅区居民提供日常与周末休憩生活的空间。打造的空间主要以广场为主,其中,休闲渔人码头和欢迎广场为主要大型活动场地。休闲渔人码头很好地解决了西石固河路与石固河之间的高差过渡,使游客在丰富高差变化和花团锦簇的环境中享受滨水游憩。欢迎广场将双湖壹号公馆居住区、商业街、石固河东段3处地块相结合,以清晰的导向性设计将周边人流引导至东侧河岸。(4)通过滨水慢行游径的打造串联两岸节点,为双湖壹号公馆及周边居民提供日常休憩生活空间。北侧河岸休闲游憩活动场地包括:儿童乐园(在建)、遛鸟园、太极广场、t望台。游径以连续的健身步道为主要形式,鼓励居民前往河岸健走。在污水处理厂布置宽度至少为20m的香樟林带,用以遮挡消极景观和气味。南侧打造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游径,对附近的姜家村旅游发展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

通过以上方面的设计考虑,解决了芜太公路视野、整体标高过渡以及对本土人文进行展示的问题。

铺装设计强调整体性、流动性和本土文化感,尤其在欢迎广场和渔人码头体现突出,建议采用透水混凝土、砖、木材为主要材料。标识系统强调引导性、标志性和本土特色,智慧科技、互动体验性强。街道家具兼具本土与当代风格,尺度亲切舒适,提供遮荫,材料与色彩融入自然环境。照明设计考虑宜人的夜间氛围与参与者体验,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控制光污染与光逸散,节约能源。植栽设计应富于季相变化,以竹、梅、兰等为骨干树种,烘托人文气息,提倡选用乡土物种。

4 总结

滨河景观是城市珍贵的资源,集生态廊道、生物栖息地、地域文化场所等多功能于一身。从城市规划到景观节点详细设计是一脉相承的关系,融合整体性、生态性、文化性的景观规划设计,必将是可持续规划设计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滨谊.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景观规划策略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内河景观格局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城市用地发展迅速,城市内河从城市迹象薄弱的自然状态开始被开发建设,在这张白纸上勾画出美丽和谐的画面是城市规划者的梦想。但是一些城市内河河面广阔、滩地面积很大,需要分段分时序地开发。如果没有完整的系统的景观格局指导,很容易造成土地利用方式的无序化和盲目性,导致城市内河景观结构和功能失调,使其无法发挥综合功能。只有根据景观生态学、城市规划、水利学、景观设计学的一些原理,结合城市内河的的自然现状及城市发展格局,营建合理科学的景观格局,才能有效地指导各段的景观规划与设计,从而高效合理地利用城市内河宝贵的土地资源。可见,城市内河景观格局的特质在于其结构整体性、功能平衡性、空间协调性,对下一步的景观规划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及控制作用。

城市内河景观格局的特征及营建原则

2.1概念界定

内河一般指处于一个国家中的河流。城市内河,简单的说,指流经本市城镇规划区的河流。城市内河景观,指城市河道景观,是城市河道水域本身以及与城市河道毗邻的一定区域的总称,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与其相关的自然、人工、人文因素都应划为其景观范畴之内。

在生态学中,景观格局一般指景观的空间格局(Spatial pattern),是大小、形状、属性不一的景观空间单元(斑块)在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规律。而在城市规划中,景观格局偏重于规划区景观的组成以及结构,是检验景观布局是否均衡科学合理、是否能呼应城市功能诉求、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本文的景观格局指城市规划范畴的景观格局。

2.2城市内河景观格局的特征

1.内涵多义性。城市内河景观内涵十分丰富,涉及水利、生态文化、园林景观、城市历史、建筑风格等各个领域,各有其特定的意义与境界,决定了城市内河景观内涵的多义性。

2.特色多元化。从横向来看,城市的地域性(地理位置、地貌地形、发展阶段、风俗民情、社会政策等的不同)导致各个城市的城市景观特色不同,而城市内河的自然条件、形态特征等亦不同,如此导致不同的城市内河景观异彩纷呈。从纵向来看,一个城市处于动态发展中,城市内河的功能及用地要求也与时俱进,从而内河景观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地变化,呈现多元化形态。

3.自然生态性。城市内河作为自然资源的一部分,其生态系统比城市其他地段更有自然性。尤其是水陆交界处,这里是生态敏感地带,是鸟类、动物、鱼类的天然食源及栖息地,生物多样,自然生态系统较为凸出。

4.构成系统性。城市内河景观属于城市景观的一部分,绿化及格局都要纳入城市的绿化系统以及发展格局中。同时,城市内河景观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是一个多种元素构成的复合体,其所反映的不是各构成元素的独立效果,而是各相关要素组成的复合效应。

2.3城市内河景观格局的原则

保证安全。城市内河承担着排洪泄涝的功能,所以在景观规划中首先应考虑河道的整治,“防洪与蓄洪”相结合。

保持生态性。城市内河是自然环境较为突出的地区,生态性是其本性,在景观规划中要尽量营造自然特色。

3.整体性原则。城市内河景观作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无论是产业、居住、绿化还是交通、公共服务都要和城市现有格局连接起来,并且还要考虑城市远景发展方向。此外,城市内河景观本身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河道整治要治水治污治环境同时并举、景观规划要各种要素同时考虑,相互协调平衡。

4.以人为本。城市内河是城市中自然资源最宝贵的地区,其景观规划要以人为本,满足不同市民的生理心理需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点。第一,景观要资源共享,游览路线连贯顺畅,对广大市民开放,服务于全体市民。第二,景观规划实现“亲水”“亲绿”“亲地”,使市民能够接触到水、置身于绿化之中。第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无论是老人儿童还是盲人残疾人,都能够享受到清新自然的滨水景观。

5.突出城市特色。城市内河景观要彰显城市特色,保护历史文脉和城市记忆,将城市的文化灵魂和发展方向融入内河景观中,使市民切身体会到历史、使城市真正的不可复制。

城市内河景观格局营建策略

3.1用地控制策略

城市内河景观格局营建的策略包括用地适宜性评价、耕地保护及利用两个方面。

1.用地适宜性评价

用地适宜性评价是根据各项土地利用的要求,分析区域土地开发利用的适宜性,确定区域开发的制约因素,从而寻求最佳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合理的规划方案。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对城市的用地布局和土地利用规划具有基础性作用,在评价基础上,对城市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不仅能科学高效地利用土地,还能减小城市发展对生态系统破坏的风险。

据坡度、工程地质分布、地质灾害危险区划、地下水超采区、水源保护区河流水库保护区、洪水淹没范围、矿产资源分布、生态敏感区、基础设施走廊等因子的综合分析,对城市内河进行用地综合评定。根据综合评定,确定该段的禁建区、限建区及适宜建设区,从而为下一步的项目布置做引导。

2.耕地保护及利用。

耕地关系到国计民生问题,我国实行耕地保护政策,在城市建设中需要切实执行这些政策。区域内耕地均为较不适宜建设区,区域开发要严格限制对农田的占用,特别是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保护区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或者占用,确实需要征用的,必须经国务院批准,并且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开垦与所占用基本农田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

在景观格局营建中,对于耕地,近期建设中尽量保留现状或者依然作为种植用地,以塑造城市中稀缺的大面积植物景观,因为耕地一旦改为建设用地,就很难再恢复。如确需占用的,要科学规划,尽量保持耕地区域基底的绿色。此外,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要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建设占用农用地,实行保护耕地、集约发展的方针,使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

3.2项目构建策略

景观项目构建

城市内河的景观,承载着城市生态涵养、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产业发展等一系列功能,而这些功能及产业需要具体的景观项目来支撑。在景观项目构建中,首先要通过对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态等发展现状及发展条件,明确该城市对城市内河的价值诉求,从而对城市内河进行功能及产业定位。然后从定位出发,依托城市内河自然资源及城市文化资源,构建景观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对城市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及整合,然后化无形为有形,将这些文化转化为具体的物质空间物质形象,从而使市民能够体验到城市特色地域文化,不仅使市民增强归属感,还能凸显城市特色、延续城市文脉。

2.景观项目整合

景观格局表达的是整体的板块分布特征,因此要对景观项目进行分类整合,而整合的标准有两方面。第一,依据功能主题。例如将运动公园、滨水游乐场、儿童乐园等整合为运动休闲板块;将博物馆、纪念馆、历史街区整合为历史人文板块等等。第二,依据项目建设条件及建设特征,将项目分为自然景观、半自然景观及人为景观。自然景观偏重于大面积的植物种植,例如观光农业、趣味采摘、花海等;半自然景观加入了人为建造的痕迹,植物景观和人工景观相互交错,例如滨水公园、游乐场等;人为景观是片区以建筑为主,例如民俗街区、博物馆等。第一种分类是为了明确片区功能,和城市其他用地功能相衔接、相协调。第二种是为利用景观生态学中斑块的原理,合理处理各片区相互关系,以达到生态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3.3空间布局策略

1.布局原则。空间布局原则有以下几方面:实行生态保护战略,在景观生态格局下进行空间重构;以“反规划”的思想布置绿色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创新城市生活方式,提升居民生活标准;在生态导向下发扬城市地域文化及历史文化,延续城市文脉;将自然引入城市,实现“生态源――生态流”的渗透与拓展。

2.板块布局。板块可以有多种布置方式,只要安排合理,各种布局方式均可。但是,为了板块布局更为科学、更能发挥综合功能,需要选择一种满意度最大、地块利用效率更高的布局形式。在板块布局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与城市其他空间相契合。规划区各段的用地功能要和其与城市衔接区域的功能相符,例如,接近老城区的地方可以布置历史人文项目,使规划的人文历史景观和老城区历史街区连接呼应起来,发挥综合作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在高铁站附近布置城市特色项目,能凸显城市特色,彰显城市形象,产生主客共享的效果,将城市名片更轻易地传递出去。此外,由于城市内河将城市隔离为两岸,要注意加强两岸的联系,推动两岸经济社会的交流,相互呼应,从而促进城市整体发展。

2)科学论证板块规模。项目规模和用地面积要与人口规模及未来发展相结合,既不能过于夸大过于超前,造成土地资源浪费、效率降低,也不能过于保守,造成配套设施不足,阻碍城市未来的快速发展。同时,配套基础设施要在大区域内均衡设置,防止过于集中,导致部分地区设施浪费、部分地区却设施不足。此外,根据现状分析城市发展时序,有计划地开发利用土地,并预留发展余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合理把握用地适用性。一方面,不同主题板块的建设强度不同,例如一些项目崇尚自然野趣,农田花草种植较多,人工建设程度很小,如果不影响河道行洪,布置在河滩地即可;而民居街区、标志性建筑等项目,人工工程量较大,需要布置适宜建设用地。另一方面,河堤是安全的基础,规划区内堤外堤内的用地适用性不同,堤内要在湿地导向下建设,适度开发甚至不宜开发,堤外可以进行工程建设。

结语

城市内河在城市中所起的作用不仅是防洪防涝、给排水和运输,还衍生出了了经济价值――沿岸商业房地产业旅游业等的开发、社会价值――市民休闲观光、运动娱乐的公共空间、生态价值――蓝色水面和绿色植被对城市微气候的调节及生态环境的改善等等,而景观格局承载着生态、产业、交通、文化等功能,并且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和特色,因此城市内河景观格局的科学化、合理化在临河城市的建设格局和规划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规划师,应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城市规划、水利学、景观设计学等原理,结合城市内河的的自然现状及城市综合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营建合理科学的城市内河景观格局。

参考文献:

[1] 汤振宇,张德主编.《城市河道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6

[2] 俞孔坚,李迪华,刘海龙著.《‘反规划’途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 王宗侠,段渊古.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探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1)

[4] 王贝妮.城市河道生态景观规划理论与途径[J].绿色科技,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