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投资评价的基本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国的证券市场自成立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其本身仍存在着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的证券市场效率十分低下,股票市场存在着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筹资功能异化、投机现象严重、基本职能错位等严重缺陷,证券市场尚未完全达到弱势有效。
在这样的市场中,中小投资者由于入市资金有限、资金来源特殊、缺乏专业投资技能等自身条条件的限制,通常只能获取上市公司对外公开披露的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使得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经常受到损害,在股票市场中始终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这些中小投资者不研究宏观形势和股市大势,也不认真分析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而是抱着赌博的心态去追涨杀跌、撞大运、博消息、进行过度交易等,其行为已演变成一种非理性的投机行为,结果不仅给自身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同时也对激生市场泡沫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许多专家学者都在呼吁:要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因为它关系到我国新兴证券市场能否进一步发展壮大,关系到股份制改革能否顺利进行。而我国股市中的中小投资者相对于发达国家的中小投资者而言,具有数量庞大,影响能力强;独立投资性、分散性强;整体素质偏低,投机行为严重;入市的资金少,信息来源渠道不灵通等特点。因此,要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除加强规范引导外,首先要开发一套简单有效的投资决策工具,提供给广大中小投资者使用,使其投资建立在科学分析决策的基础上。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模型的建立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现有的绩效评价方法(如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指标体系、清华大学企业研究中心的评价方法、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的评价方法以及证星—若山财务风向标测评系统等)虽已相对成熟并已为许多机构投资者或评估机构使用。但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讲,这些评价方法本身存在着诸多不便:
首先,对于根本不具备专业财务知识的中小投资者来说,这些方法均显过于复杂,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其次,这些方法均不同程度的涉及到企业生产运作的内部信息,而中小投资者所能获取的只能是上市公司对外公开的信息(通常是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由此,信息的有限性决定了这些方法不适用于中小投资者;
再次,这些方法均存在主观赋权的缺陷,容易人为造成对某些指标权重的高估或低估现象,降低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最后,这些评价系统及指标还是多头评价且不区分评价主体,存在着对企业的评价和对企业管理者评价不分,出资人的外部评价和管理者的内部评价不分等不足。
因此,有必要寻求一种简单易用、客观赋权、评价结果可靠(即评价结果基本等同于现有权威评价方法体系)、利于中小投资者决策使用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
2、基于中小投资者决策有用性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
2.1 基本思路
毋庸置疑,该体系的设计在遵循绩效评价体系一般设计思路的基础上,应重点突出中小投资者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主线:以资料获取—指标设置—指标处理—权重确定—模型建立为基本设计思路。
(2)资料:以上市公司公开的信息为资料来源,同时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重点收集、应用经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的年报或中报。必要时,也可以公开媒体上(如证券报、各种网站等)所披露的上市公司月报或季报为信息来源,以保证资料收集的经济、简便。
(3)指标:指标的选取既能满足决策的需要,又不宜过多,否则会增加信息处理的成本。指标设置应遵循相关性、谨慎性、全面性、重要性、可操作性以及成本—效益原则。
(4)权重:运用数理方法客观确定指标权重,降低主观确定指标权数的不确定性,保证权重确定过程的简单易行,减少处理工作量的同时降低成本。
(5)模型:采用通用的线性模型,以简单的数字得分对各公司进行排序对比,清晰明了地反映各公司的绩效,以保证其操作原理、操作过程容易被中小投资者掌握。
2.2 指标选取
遵循上文所述指标设置的基本原则,同时考虑到中小投资者的信息来源和信息处理成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标的选取:
(1)详细分析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构成要素,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成长能力、资本扩张能力和主营业务鲜明率六个方面设置评价体系所应用的指标,确保指标选取的全面完整且与中小投资者投资决策高度相关。
(2)鉴于中小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来源有限,其所获信息的质量很可能受到上市公司盈余操纵、人伪造假等因素的影响,造成评价结果严重失真,进而误导了投资决策。因此,在指标选取时,注重对现金流量等保守型指标的选用,从谨慎性原则出发确保评价体系的科学有效。
(3)为防止指标过多造成信息冗余、计算繁琐、严重违背成本—效益原则等后果,在确立了拟选用的指标范围之后,运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法进行指标的筛选,剔除高度相关的指标,以尽可能少的指标准确地完成评价工作。
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是由样本的相关系数推论而来。其基本公式为:
rs= (2-1)
rs具有相关系数的范围[-1,+1]。
当样本容量较小时,可以直接从Spearman相关系数检验临界值表中查出临界值,然后把它与由样本资料计算出来的rs的值进行比较,从而做出判断。当样本容量较大时,可使用以下统计量(公式2-2)到推出rs的临界值,在进行判断比较:
, t~t(n-1) (2-2)
2.3 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由于不同的指标往往具有不同的量纲和量纲单位,导致指标之间缺乏公度性。所以,为使指标量纲具有同一性以便对指标直接进行线性组合,在选择好所要运用的指标后,必须分类型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1)正向指标的处理
正向指标即值越大越好的指标。大多数的指标,如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每股收益、每股经营现金流、净资产现金回收率、主营业务收现率、现金毛利率、利息保障倍数、资产周转率、资产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每股净资产、每股未分配利润等均为正向指标。正向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公式为:
(2-3)
其中,xij代表指标的原始数值,yij代表处理后的指标数值;i为评价对象的个体序号,j为某一评价个体所对应指标的序号。
(2)逆向指标的处理
逆向指标即越小越好的指标。通常资产负债率为非方向性指标,但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其投资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得超过其他投资方式的收益,而且这种收益应该有现金流入,即获得现金股利。这首先意味着公司盈利在弥补亏损、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和法定公益金之后,剩余利润要在经营积累和现金股利之间分配。中小投资者既要求经营积累持续增长,又要求有现金股利,相比之下,更看重现金股利。而发放现金股利的条件之一是公司负债水平足够低,因为适度负债是公司利润最大化的要求,如果公司的负债水平已是适度负债,公司不会发放现金股利,因为这样会使负债水平提高。只有在公司负债水平低于适度负债水平的情况下,内部权益资金多余,这时公司才可能发放现金股利,发放现金股利后,公司负债水平向适度负债逼近。
另外,与大股东相比,中小投资者对公司有支付现金的要求,因此,要求公司有一定的现金持有水平即现实偿债能力。在负债水平很低的条件下,现金持有水平越高,发放股利的可能性越大。
所以,从中小投资者决策的角度来看,资产负债率属于逆向指标。其无量纲化处理公式为:
(2-4)
(3)非方向性指标的处理
非方向性指标即存在一个合理的取值范围的指标。通常的非方向性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但基于上文第(2)点所述原因,在面向中小投资者时,资产负债率成为逆向指标,而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超速动比率等则成为正向指标。所以,针对中小投资者决策有用性所涉及的评价体系通常不涉及非方向性指标。对非方向性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的计算公式为:
(2-5)
其中,cj为指标的j的理想值。如通常认为资产负债率的理想值为1:2。
2.4 指标权重的确定
现有的各种评价模型在确定指标权重时通常使用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和主观赋权等方法。因子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是客观赋权方法,但这两种方法均十分复杂,其原理晦涩难懂,不易为投资者掌握,容易挫伤中小投资者进行投资分析的积极性。而现行的专家赋权等主观赋权法则存在以下两点缺陷:一是主观赋权法会导致对某一个因素过高或过低的估计,使评价结果不能完全反映上市公司的真实情况;二是主观赋权法的权数一旦确定很少变动,而评价主体选择的考察系统却是随机变动的,因此将影响综合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所以,为避免以上缺陷,本研究评价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进行指标权重的确定。
(1)变异系数法的基本原理
在使用多指标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绩效评价时,如果某项指标在所有评价客体上观测值的变异程度较大,说明该指标在被评价公司中达到平均水平的难度较大,它能够明显区分开各个评价对象在该方面的能力,应该赋予它较大的权数;反之,则应赋予它较小的权数。这种将指标权数与指标的变量值相联系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客观环境的特征,使得指标权数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是一种动态的客观赋权方法。
(2)变异系数法的基本计算过程
①构造原始指标矩阵 ,也就是将2.2节所选取的指标组织成m×n阶矩阵。其中m为评价个体的数目,n为评价指标的数目;
②对各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到新的指标矩阵 ,也即将2.3节处理后的指标重新组织成m×n阶矩阵;
③对经过无量纲化处理后的指标分别按照公式2-6、2-7求解均值 和标准差sj;
(2-6)
(2-7)
④根据均值与标准差求解变异系数 (公式2-8);
(2-8)
⑤由变异系数确定各指标的权数 (公式2-9)。
(2-9)
(3)变异系数法的动态特征
变异系数法是一种动态的客观赋权方法,其动态性主要表现在:
①指标权数随着评价客体范围的变化而变化。选择一个行业进行评价与选择多个行业进行评价的结果不同;选择包含某个公司的样本与选择不包含某个公司的样本进行评价时所得到的指标权数不尽相同。
②指标权数随着评价时间的演变而不断更新。评价时间不同,公司报表的数字也不同,指标权数随着公司报表数字的改变而不断更新。即使是对完全相同的一组公司样本进行评价,在不同的时间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③指标权数随着评价指标组合的不同而不同。评价主体的偏好不同,对指标的选择也不同,不同的主体对同一公司在同一时刻所进行的评价会由于所用指标组合的不同使得各指标的权数有所差异。
变异系数法除了具有明显的动态性之外,还具有简便易懂等特点,是一种优越的客观赋权方法,在对公司进行绩效评价是具有不可替代的实用性。
2.5 评价模型的建立
评价模型可以多种形式进行组织,由于线性模型具有最为简单、明了的特点,且经过了2.3和2.4节的处理之后,各评价指标间已具有直接加减的可能性,故本文建立线性公式(公式2-10)作为评价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基本模型。
(i=1,2,…,m) (2-10)
其中,Fi为各评价客体的综合评分。之后,便可根据Fi对各评价对象进行排序比较,进行投资决策。
3、评价体系的实用价值
为验证本研究所设计评价体系的实用价值,笔者选取了家电行业和通信行业两个典型行业(家电行业代表了成熟行业,而通信行业又是成长型行业的典型代表,这两个行业是广大中小投资者乐于投资的行业)作为样本,运用本文所设计的评价体系,对49家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进行了系统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分别与与中国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清华大学的绩效评价体系以及证星-若山财务风向标测评系统三个权威评价体系进行对比(由于论文篇幅所限,评价结果在此省略),通过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本文所设定的评价体系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具体表现为:
(1)排名有效。该评价体系与其他三个主流评价体系的评价结果具有高度相关性,也就是说,该评价体系对另外三个评价体系具有很好的替代性。
(2)使用便利。这种便利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表现为处理方法的简便性。本文所有的处理过程仅使用excel表格即可完成,无须使用繁琐的程序;即使需要编程处理,也只需几个简单的循环程序即可,且任何程序语言均可适用,而不像其他的评价体系,需要专门开发应用软件,并且使用前要有一个熟悉引导的过程,很多中小投资者无心学习,进而失去了评价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积极性。
其次表现为处理时间的随意性。只要上市公司报出报表(无论年报、季报、月报),投资者有需要对其绩效进行评价,就可以利用该评价体系进行实时评价。随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上市公司披露报表的次数将越来越多,信息可靠性也将不断增强,该评价体系的这种优越性也就体现得越好。而清华大学的绩效排名是在上市公司年报报出一个月后才与公众见面,证券之星网站披露证星-若山财务风向标测评系统的结果与上市公司年报报出也有一定的时间差距,诚信证券的评价结果则要等到其装订成册、公开发行才与公众见面,试想,广大中小投资者是没有足够的耐性去等待应用这些滞后信息做出决策的。
最后表现为样本容量的随意性。只要样本容量大于2,均可应用该评价体系,样本数目的增多不会导致工作量相应比例的增加,而只是增加了源数据收集的工作量,其余程序均可通过“复制”以前的工作步骤完成;而诚信证券的评价方法严重受到样本容量的影响,当样本很小时,尚可以用excel表格完成评价工作,当样本容量很大时,由于需要进行条件筛选,则必须使用复杂的程序才能完成,因此,不适用于中小投资者使用;清华大学和证星系统都以全部上市公司为样本,工作的繁杂足以使中小投资者望而却步。
1.1工程项目的内部制度执行力严重不足尽管我国很多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都制定了内部管理及内部控制制度,但因为工程建设总投资成本很大,工程周期较长,项目建设涉及较多部门与单位,管理人员也较多,所以,存有部分混乱状况。例如:一些工程违法法律规定的基础建设程序,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挪用、截留建设自己,工程合同管理工作失去控制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公司制定的内部管理制度与控制制度没有真正执行。
1.2没有形成约束投资风险的机制近年来,随着电力市场的迅速发展,很多发电企业为在市场竞争中占据重要位置,均加大了基本建设工程投资力度,部分发电企业为迅速发展一些工程项目,忽视工程建设前期与建设阶段的财务管理工作和控制工作,工程建设完成后因为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有较大变化,使建好后的项目远远偏离预期效果,项目只有投资生产就会出现亏损。
1.3基本建设的财务管理力量薄弱很多电力企业都存在基本建设的财务管理力量薄弱问题,具体表现为财务部门没有充分发挥其智能,财务机构与财务工作人员不健全、基建单位或基建部门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工程预算管理未涵盖基本建设的整个过程,相关费用控制不严格;缺乏必要的手段或方法有效控制基本建设的成本,导致项目预算超出预算现象发生;资金的投放与到位十分粗放,导致资金被浪费沉淀;工程建设结束后未及时编制竣工决算报告。
2创新和加强基本建设的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路或方法
2.1重视基本建设资金的管理和其他工程基建项目相同,电力基建项目的投资金额都较大,建设周期也较长,在基建阶段加强与规范基本建设资金的筹集,能够确保资金有效合理的得到运用,减少资金沉淀现象发生,做好建设资金预算工作、控制工作、筹集工作、考核工作与监督工作,是确保工程项目造价降低的主要方法,是提升项目投效益的关键手段。管理筹集资金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多种融资渠道与融资方式,多进行低风险、低成本的筹集资金。
2.2加强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电力企业要长期稳定发展,必须有完善、健全的基本建设财务制度作保障,所以,电力企业一定要建立健全基本建设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基本建设财务制度也是管理好基本建设自己的重要前提与基础。
2.3创新投资管理我国的发电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缓解了以前电力供需严重不平衡的矛盾,发电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已经出现了发电成本不断攀升、利用小时下降等不利因素,致使电力企业出现亏损,并且亏损渐渐增大,财务状况日益恶化。当前形势下,发电企业要发展就一定得创新自己的投资管理机制,不断优化投资评估方法。发电企业必须仔细测算目前市场环境下的电力生产经营成本和需求电价水平,测算不同地区确保有投资效益的建设项目标杆价格,认真分析社会的可接受能力,在比较项目标杆价格和实际可控造价的前提下,再决策工程项目投资。始终保持财务效益与技术安全协调,进而才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2.4注重基本建设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基本建设的内部会计控制不仅关乎项目建设全过程,还需要全体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是发电企业基本建设过程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基本建设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和监督。全体员工不仅是参与控制工作的主体,也是被控制的客体,他们不仅要控制经济业务,还要接受其他同时的监督与控制。会计在控制过程中,要科学的设置重要控制点,结合工程特征,找准内部控制重点,关键控制点的确定必须紧密围绕内部会计控制各中心环节,控制点要方便易行,重视实效性。会计控制工作必须接受不定期的检查与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使资金能够合理性的利用起来,定期检查企业的高风险区域,以及时发现各种潜在风险。
2.5加强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基建工程建设具有资金密集、接口管理复杂、建设周期长、参建企业多的特征,仅凭借手工管理很难满足准确显示项目成本要求,所以,必须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现代化方法,把工程建设特征与组织结构、制度体系、管理框架和业务流程充分结合到一起,构建管理建设财务的信息系统,进而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建设项目。这也是确保基建工程准确计算工程成本,顺利完成建筑的重要条件。
3现代电力企业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体系存有的主要问题
3.1可行性研究不紧密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主要发生在决策项目前期,它是指经过调查、分析有关项目的经济、技术、工程等方面情况与条件,对比可以使用的各种建设技术方案,评价与预测工程完成后的经济效益,预测项目建设方面的可行性、技术方面的实用性、经济方面的合理性。总体说来,它就是从工程建设与生产的全过程研究项目可行性,其最终目的就是看是否有必要建设该项目,并分析具体建设方法,进而给投资者制定决策带来依据。可行性研究能够避免投资失误,提升投资效果,能够控制投资方向与规模,改进工程管理。可行性研究工作必须坚持科学性原则,根据客观规律办事,认真搜集与分析最原始的资料及数据,保证资料具有较高可靠性。可行性研究结论与报告不能掺入主观成分,一切都从实际出发,按照项目条件与要求进行论证,进而得出可行或者不可行的结果。可行性研究过程是由浅至深的一个阶段,通常都是根据相关部门关于投资估算方法与技术标准的规定;关于可行性研究方法与内容的条例、规定;关于调查资料的编制。研究过程中设计技术、市场、社会、资源等很多方面,任何方面的内容对项目运作都有一定影响,所以,一定要全面考虑所有环节。我国电力企业项目没有实现最迟建设目标或是半路夭折现象经常发生,一些企业偏重供电能力、电网规划、经营需要,随意评价财务方面工作,严重影响项目建设成本的控制工作。例如:项目所在地的社会环境、地质条件、气候及交通条件出现问题,给电力项目带来的后果是不能挽回的,有的会大大增加项目建设成本。
3.2缺少必要的评价体系很多项目在交付后,就立即投入生产,利用生产营运使项目实现其经营目标,收回投资,偿还贷款。项目投入使用后,需要制定评价体系评价项目,对项目决策、设计建设、竣工检验、运营生产进行系统性的评价,整体分析研究项目实际情况和前期预测状况之间的不同或是偏差,不断分析原因,总结工作经验,逐步改进新项目管理工作与监督工作,提升项目投资效果与决策水平。项目评价工作是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体系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有必要进行项目投资评价工作。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体系仅含有计划阶段与实施阶段这两个阶段,缺少评价阶段。很多企业在将一个项目投入使用后不能发现自身优缺点,未及时找到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对以后工作没有发挥其指导性作用,这对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非常不利。所以,电力企业要构建新基本建设的财务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现有体系,改进现有模式,加大项目管理力度,不盲目的投资,有效提升企业资金利用率,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3.3管理部门没有重视资金管理工作基建部门是电力企业项目管理部门,基建部门需要有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和建设经验。然而由于很多国有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制度与管理体制落后,项目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都很低。他们经常出现重视施工建设过程中的管理,忽视资金财务方面管理现象。具体含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项目管理部门忽视施工进度控制工作,实际项目建设时,很多项目经理都将经理放于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上,忽视施工进度款的按期收回。这是电力企业管理人员重视安全、重视生产、轻视管理的观念所致,因此,基本建设项目管理中管理人员普遍存有这种思想。财务部门必须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按照监督管理部门确认的施工进度技术核算项目进度,进而保证每月账款按时结算。另一方面是招投标合同和项目施工合同签订的不规范或是不严格。为了控制项目建设质量、选择优秀施工单位,我国建设管理部门已经出台了项目招投标制度,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手续与表面看来不违反相关招投标制度条件下,电力项目实际操作和建设过程中多数都没有达到国家政策的预期目标。很多建设单位在投标过程中减少工作量,降低标底,进而获得投标成功,实际建设过程中,实际建设和预期工程量有较大变更,导致财务管理方面失去控制,原有的资金计划被打乱,严重影响项目成本控制工作。
4构建“预测、控制、分析”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体系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是利用价值形式管理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所有管理工作里占据重要地位。目前,西方企业的财务管理以及实行财务预测和重视预算控制工作,分析企业活动的风险价值与时间价值,进而给企业的生产决策提供依据。我国现行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工作存在弊端,电力企业必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新管理体系,结合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和自身经营特征,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预测-控制-分析”财务管理体系。这一体系是全面的、先进的、系统性的,它将项目建设周期化为投资前期、项目建设期及建设后的评价期三个阶段。
4.1预测阶段预测阶段指项目投资前期,自形成投资意向开始到投资计划完成一段期间,是项目管理的重要时期。预测阶段主要预期项目未来的现金流量,评估可能有的风险,再按照资金成本,利用动态分析法与静态分析法做出是否投资的决策。此阶段需要可行性研究工作提供项目的经济、政治、环保等方面情况,比较不同方案优缺点,讨论可能达到的效果或成都。该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科学的论证与决策工程项目。该阶段的工作可以分为四步:第一步是对于可行的项目,编制项目建议书。第二步是进行项目可行性的研究,对项目的投资条件与财务状况进行评价;第三步是选取适宜的设计单位或部门,制定工程预算的文件;第四步是上级主管部门批准项目后下达年度投资计划。
4.2控制阶段控制阶段指投资建设阶段,从筹集资金到工程完成建设及投入使用时期。控制阶段主要是项目管理部门领导,其他相关部门配合协调,确保项目的顺利建设,此阶段主要要降低项目总建设成本,实现企业的基本目标。该阶段主要包含五方面工作:第一,筹集建设项目所需资金,不断优化资本结构;第二,规范招投标工作;第三,有效控制项目建设成本;第四,施工建设过程中方案变动给工程成本带来的变动;第五,办理项目固定资产入账手续。
4.3分析阶段分析阶段时工程建设竣工并投入使用后的一个新阶段,分析阶段也叫评价阶段。该阶段主要是客观分析项目建成后的作用、效益、影响及规划的执行过程、执行情况。经过检查并总结投资活动,确定是否达到了投资前期预想的目标,项目规划是否合理,通过分析对项目进行总的评价,并总结经验教训,及时反馈有用信息,为以后项目的决策、投资和管理提供建议。
5结束语
《财务成本管理》在历年的注会考试科目中总体上通过率适中,这也基本上反映出了本科目的一些考试特点和规律。许多考生都参加过中级职称考试,习惯上都会按照中级财管的学习方法去应对该科目的考试。但事实上,一经对比,我们就会发现二者差别很大。概括地讲,中级职称考试综合性较弱,解题路径明确;而注会考试无论是大题还是小题,综合性均强,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分析及运用。想真正达到正确判断、科学分析及熟练运用,就首先要求扎实地把握基础知识。也就是所谓的“理解透”,也可以说是对任何一个问题的记忆都不能模糊,思路要非常清晰、肯定,对很多知识点的模糊记忆比对个别知识点的错误记忆更糟糕。
第一章财务成本管理总论
依据2006年《财务成本管理》考试大纲,本章的基本要求是“了解财务管理的内容、目标和环境,正确理解和运用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具体来说,本章的题型主要是客观题,分值较小,一般在2―3分左右。需要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主要有:
一、财务管理目标的三种代表性观点,即利润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的优缺点,特别是股东财富最大化需要重点掌握。
二、影响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因素(一般掌握)。
三、股东与经营者、债权人冲突与协调。重点掌握协调方法。
四、现金流转不平衡的原因分析,特别是理解折旧对现金流转的意义。
五、财务管理的原则。这是本章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常以客观题形式出现,一定要理解含义,注意把握原则在财务管理实践中的表现形式,读透教材,但不要死记硬背。
六、财务管理的金融市场环境。主要掌握金融性资产的特点以及利率的构成。
第二章财务报表分析
依据2006年《财务成本管理》考试大纲,本章的基本要求是“利用财务报表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获取对决策有用的信息”。本章在历年试题中各种题型都有,客观题主要是考查对个别指标(特别是上市公司相关指标)的理解;大题在历年考试中计算分析及综合题均出现过,考生可根据近几年的命题规律判断,一般难度不大,容易得分。但考生要特别注意加强分析能力的训练。本章需要理解和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主要有:
一、变现能力比率、资产管理比率、负债比率、盈利能力比率等基本财务比率中各项指标所反映的财务信息。
二、杜邦分析法。重点是结合杜邦等式所进行的因素分析,另外也要注意与第三章可持续增长率计算与分析的结合。
三、上市公司财务比率分析。该类指标是历年考试的重点,可以与其他章节内容结合,一定要熟练掌握。
四、现金流量分析。这是财务分析的重点,因为它体现了现金流转的观念,可结合教材60-64页例题来掌握。从考试规律来看,这应该是今年考试的重点。
第三章财务预测与计划
依据2006年《财务成本管理》考试大纲,本章的基本要求是“进行财务预测与计划,编制企业预算”。本章的重点是可持续增长率分析,历年考试反复出现,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特别应该认识到可持续增长与融资之间的关系。本章需要理解和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主要有:
一、外部融资需求的计算公式以及销售增长与外部融资的关系。这是可持续增长率的引子。
二、区分内含增长率、可持续增长率与实际增长率的不同。
三、可持续增长率的影响因素及如何从经营效率、财务政策的调整上保持可持续增长,如何调整融资政策以满足实际增长的资金需求。这是历年考试的重点。
四、财务预算。主要掌握现金预算的编制原理,要搞清楚预算表中每一项数据的来源,特别是资金的筹措与运用。
五、现金预算表编制与投资决策的综合命题。这种题型综合性强,难度大,以前年度没有考过。基本思路是:利用项目投资的决策原理在备选方案中选优(可参照第五章掌握);根据所选方案在预算期内发生的现金流量填列现金预算表。其实,这种题型关键是分开掌握项目投资决策原理及现金预算编制原理。
第四章财务估价
依据2006年《财务成本管理》考试大纲,本章的基本要求是“理解货币的时间价值与投资的风险价值原理,正确运用证券估价的基本方法”。本章是财务成本管理教材最重要的章节之一,是历年考试重点,一般要占到15分左右,各种题型均会出现,特别是综合题型,要引起高度重视。本章需要理解和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主要有:
一、货币时间价值原理。这是学习财务管理的基础,必须非常熟练,否则财务估价、投资管理以及企业价值评估等重要内容都无法透彻地掌握。
二、证券内在价值的含义。这是债券估价以及股票估价的基础。
三、债券估价模型及到期收益率计算。主要掌握基本模型以及纯贴现债券估价模型;到期收益率计算主要结合基本模型利用插值法求得。
四、股票估价模型以及股票收益率的计算。主要掌握零成长股票模型、固定成长股票模型以及非固定成长股票模型,事实上关键是货币时间价值的应用。股票收益率的计算关键是理解股利收益率及股利增长率。
五、证券组合风险报酬以及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这一部分关键是理解透证券组合风险和报酬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比如:相关系数、标准差、协方差、有效集、资本市场线、市场组合等:在此基础上理解B的含义并运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特别是要注意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与股票收益率、普通股资金成本计算公式之间的关联。
第五章投资管理
依据2006年《财务成本管理》考试大纲,本章的基本要求是“理解投资决策的原理。正确计算和使用投资评价的各项指标”。本章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在计算题和综合题上,题量大、难度大、分值高,失误率高,得分低,约占10分左右。本章需要理解和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主要有:
一、净现值、内含报酬率指标的对比及优缺点。这是投资项目评价的主要指标,也是基础,一般命题都与它们有关。
二、固定资产平均年成本的计算(包括经济寿命的估算)以及折旧的抵税作用。一般来说更新决策问题都与此相关。
三、注意本章内容经常与其他章节内容(如要求用本量利分析原理先计算出现金流量,然后再按投资项目的评价方法来进行投资项目评价)结合起来,综合性很强,要注意这方面的命题和解题思路。
四、简单掌握风险的处置调整方法。一般不会出大题。
第六章流动资金管理
依据2006年《财务成本管理》考试大纲,本章的基本要求是“掌握现金、应收账教和存货的决策分析方法”。本章内容在试题中约占10分左右,易出计算题。主要集中在最佳现金持有量、信用政策及存货决策三个
方面。具体地:
一、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方法主要掌握存货模式和随机模式。
二、应收账款决策主要掌握信用政策决策的程序。
三、存货决策主要掌握本订货量模型及相应假设。并了解基本模型扩展。
第七章筹资管理
依据2006年《财务成本管理》考试大纲.本章的基本要求是“掌握各种筹资工具的特征和使用方法,制定营运资金政策”。本章相对比较简单,计算题较少,分值一般为5-6分,主要考点集中在客观题。本章涉及不少法律规定,不过只要求从财务的角度去理解法律规定,不需死记硬背。
一、熟练掌握不同融资方式的优缺点。另外可对可转换债券的转换价格、转换比率及转换价值重点关注。
二、计算题角度重点掌握融资租赁与借款购买的现金流量净现值的对比。
三、掌握不同融资政策的资金结构安排。
第八章股利分配
依据2006年《财务成本管理》考试大纲.本章的基本要求是“分析和评价企业的股利政策”。掌握本章的关键是要树立股利政策是企业融资政衰的一个组成部分的观念。本章虽然文字较少,但出题时经常与股票估介、资金筹集、资本结构、可持续增长等内容综合起来,加大计算难度。从万年考试情况看,本章客观题也较多,约占7―8分左右。本章需要理解和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主要有:
一、两类股利理论的主要观点。这是容易出客观题的地方。
二、各项股利政策的特点。这是本章命题的重点,一般地,计算题均要表赖某一种股利政策命题。
三、股票股利与股票分割以及对股东价值、股权结构的影响。
四、重点关注股利政策与股票估价、资金筹集、资本结构、可持续增长等内容的综合。
第九章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
依据2006年《财务成本管理》考试大纲,本章的基本要求是“计算个别资本成本以及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分析和评价企业的资本结构”。根据历年考试情况,本章客观题和计算题都不少,尤以计算题和综合题比较复杂。分值也比较多,一般可占12-15分。本章需要理解和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主要有:
一、熟练掌握个别资本成本以及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计算原理。
二、特别注意普通股资金成本与投资人要求的报酬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能将其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结合起来。计算股票价格。
三、各类杠杆原理及其反映的风险衡量。主要指经营杠杆、财务杠杆的计算并用标准离差(率)衡量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
四、各类资本结构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容易出选择和判断题。
五、重点掌握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含义、运用及其与最佳资本结构之司的关系。该方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是每股收益最大,借助于市盈率,股票价格最大,但没有考虑财务风险。 六、运用最佳资本结构的含义(即使公司总价值最大,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但不一定是EPS最大),确定最优资本结构。该方法中体现了MM理论的命题及运用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十章企业价值评估
依据2006年《财务成本管理》考试大纲.本章的基本要求是“用多种方法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本章是考试的重点,常以计算、综合的形式出现,在历年考试中分值比例较高,可达15分左右。本章需要理解和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主要有:
一、认真区分、牢固掌握各类价值观念,明确价值评估的对象。这是本章掌握的基础。
二、重点掌握企业价值评估的各类模型及运用。这是每年出计算题和综合题的地方,基本上每种方法在各年间隔着命题,应重点把握。
第十一章成本计算
依据2006年《财务成本管理》考试大纲,本章的基本要求是“正确计算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从历年考试来看,本章每年均有计算或综合,分值一般不少于10分,重点内容是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分配方法、分步法,难点是平行结转分步法。本章需要理解和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主要有:
一、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分配方法。特别是约当产量法以及联产品和副产品的成本分配,适合出计算题。
二、重点掌握各种成本计算方法。分步法主要是区别理解完工产品与在产品在平行结转分步法与逐步结转分步法下的不同。由于分步法出题的频率较高,可对分批法加以重点关注。
第十章成本-数量-利润分析
依据2006年《财务成本管理》考试大纲,本章的基本要求是“进行成本一数量一利润分析”。本章是管理会计的内容,单纯命题很容易得分,一般分值较低,为5分左右,但也不排除综合命题难度提高的可能。本章需要理解和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主要有:
一、注意管理会计采用的是变动成本法的观念,与财务会计中的制造成本法观念不同,特别是该部分的分析是不考虑财务费用的。在此基础上熟练掌握边际贡献(率)、盈亏平衡点(作业率)、安全边际(率)等基本指标计算及重要关系式。
二、利用利润基本计算模型,分析实现目标利润的途径有哪些(基本的方法有销量增加、价格提高、成本降低)。
三、利润的敏感性分析。特别应注意到销量对利润的敏感系数也就是经营杠杆系数。同时要注意以盈亏平衡为标准计算各项指标的临界值。
四、注意成本-数量-利润分析原理与求每股盈余无差别点时的利润(或收入、销量等)问题的结合。
第十三章成本控制
依据2006年《财务成本管理》考试大纲,本章的基本要求是“运用标准成本、弹性预算等方法对企业成本进行控制”。本章的核心内容是三个成本项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两个因素(量的因素和价的因素)。标准成本的制定也好,差异分析也好,都是围绕上述三个项目和两个因素展开的。本章分值约为5分。本章需要理解和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主要有:
一、标准成本差异计算和分析,重点掌握固定性制造费用差异分析的计算。一般地,计算标准成本差异可按照连环替代法的顺序来替换计算数量差异与价格差异,但固定性制造费用例外,要结合预算进行分析。另外,上述的各项差异的计算与分析一定要在实际产量下进行。
二、标准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这一点应该作为本章的一个重点。
三、掌握弹性预算的编制原理,它体现了成本性态的思想,很容易出计算题。可作为本年考试重要的关注点。
第十四章业绩评价
依据2006年《财务成本管理》考试大纲,本章的基本要求是“对各责任中心进行业绩评价”。本章是财务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从内容看相对比较简单,除成本中心涉及的概念较多外,基本没有难点。多出客观题。偶尔结合投资中心评价指标出小型计算,容易得分,分值为5分左右。本章需要理解和掌握的重要知识点主要有:
一、公司财务分析的哈佛框架
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并不是有效分析公司经营活动的全部,而只是其中一个较为技术化的组成部分。有效的公司经营活动分析,必须首先了解公司所处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战略,分析公司经营范围和竞争优势,识别关键成功因素和风险,然后才能进行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由于公司管理层拥有公司的完整信息,且财务报表由他们来完成,这样处于信息劣势地位的外部人士、包括股票投资者就很难把正确信息与可能的歪曲或噪声区别开来。通过有效的财务分析,可以从公开或公司提供的财务报表数据中提取管理者的部分内部信息,但由于分析者不能直接或完全得到内部信息,转而只能依靠对公司所在行业及其竞争战略的了解来解释财务报表。一个称职或成功的财务分析者必须像公司管理者一样了解行业经济特征,而且应很好地把握公司的竞争战略。只有这样才能透过报表数字还原经营活动,从而较为全面和客观地掌握公司的财务状况。正是基于如上考虑,哈佛大学的佩普、希利和伯纳德三位教授在其著作《运用财务报表进行公司分析与估价》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公司财务分析框架———哈佛分析框架。哈佛框架的核心是:阅读和分析公司财务报表的基本顺序是:“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前景分析。”也就是说,先分析公司的战略及其定位;然后进行会计分析,评估公司财务报表的会计数据及其质量;再进行财务分析,评价公司的经营绩效;最后进行前景分析,诊断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可见,哈佛框架完全超越了传统的“报表结构介绍———报表项目分析———财务比率分析”的体例安排,跳出了会计数字的迷宫,以公司经营环境为背景,以战略为导向,立足于公司经营活动,讨论公司经营活动(过程)与公司财务报表(结果)之间的关系,从而构造了公司财务分析的基本框架,展示了公司财务分析的新思维。
二、基于股票投资决策的财务报表分析理论框架
基于股票投资决策的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是一般性财务分析在股票投资决策领域的具体应用。也就是说,借鉴一般性公司财务分析的理论框架,再紧密结合股票投资的具体目的,就可以形成基于股票投资决策的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框架。本书借鉴哈佛财务分析框架,结合股票投资决策目的,提出一个基于投资决策的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框架:131框架。即:1个起点———问题界定3个步骤———财务情况预判、报表结构及指标分析、财务前景预测1个结果———服务于投资决策这一框架可用图1表示。
1.问题界定。这是解决问题的首要一步。在对问题进行界定时,关键是问题本身,而不是问题的表象。如公司收入增长乏力或许是问题,但也可能是行业衰退、经济下行、公司管理落后、职工激励不足的表象。抓错药方的最普遍的原因是没有正确地界定病症。正如有人指出的那样,如果问题表述得准确,就等于问题已经解决了一半。所以问题界定是进行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第一步,那基于投资决策目的对公司进行财务分析,要解决的真正问题是什么?是评价公司的财务风险,还是评价公司的盈利能力大小?是评价公司目前的财务实力,还是评价未来的发展潜力?进一步而言,这些是分析的问题本身还是问题表象?目前股票投资者可能倾向于把问题界定为:评价公司的财务风险:评价公司收益的稳定性;评价公司的盈利能力;评价公司目前的财务实力;评价公司未来的发展潜力;评价公司是否能给投资者带来合理的预期收益;评价对该公司投资是否能使投资风险降低。这些都是基于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具体目标而言的,若提升一下目标的层次,是否有更本质的发现?本书在此尝试提出一个新的观点:评价公司股票是否具有投资价值。股票投资者无论是进行投资的基本面分析还是技术分析,目的无非是为获得有助于评估股票期望收益和风险的信息,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无论投资者个人对风险的态度如何,理性的投资者都希望在一定收益率下,把投资风险降到最低。在股票投资的基本面分析中,对被投资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是核心,由于投资者进行股票投资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找出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公司是股票的载体,对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确定这个公司的股票是否具有投资价值。这才是股票投资者进行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根本或问题所在,而评价公司的财务风险或盈利能力等仅仅是表象。
2.财务情况预判。这里主要是指股票投资者在对上市公司所处的经营环境和行业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评价公司的财务报表是否真实的反应了公司的经营情况,识别报表可能存在的重大错误和舞弊,并加以调整,从而尽可能准确的对公司财务情况进行初步的预判。财务情况预判包括两个相互关联的环节:宏观环境分析和会计调整。宏观环境分析是财务情况预判的基础,而会计调整是财务情况预判结果的报表体现。其中宏观环境分析属于定性分析,主要是确定公司的主要利润驱动因素、辨识公司的经营风险,以及定性评估公司的盈利潜力。首先,宏观环境分析能帮助股票投资者更好地、有针对性地找出报表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调整,即使报表没有问题,也可以作为合理评价报表结构和报表指标的基础和依据。例如,确定了主要的利润驱动因素和经营风险后,可以更好地评价公司的会计政策,以及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等;对公司行业背景和竞争战略的评估有助于评价公司当前盈利水平的可持续性。其次,宏观环境分析还可以帮助股票投资者在预测公司的未来业绩时,做出合理的假设,从而保证对公司前景进行更为准确的判断。所谓会计调整是在宏观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对公司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会计处理进行基本的评价,特别是要对那些存在较大灵活性的环节重点进行关注,评价其会计政策和估计的适宜性。对公司报表可能存在的重大错误和舞弊进行识别,找出公司在会计处理上偏离准则制度、偏离行业惯例、偏离公司既往、不能恰当反映公司经营事实的事项。找到存在的问题之后,重新计算公司财务报表中相应的会计数字,通过数据或报表调整,形成没有重大偏差的会计数据,从而修正原先对会计数据的歪曲。可以说,经过会计调整后的财务报表既是财务情况预判的结果,也是确保下一步报表结构分析和指标分析结论可靠性的必要基础。
3.报表结构分析及指标分析。这里所指的报表结构分析是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各自的内部结构分析,通过这一分析有助于投资者理解会计报表项目的经济内涵。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将报表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就是指标分析。指标分析是财务报表分析的核心,目标是运用会计数据定量地评价公司的当前和过去的业绩,以及公司的财务风险和盈利能力等,并评估其可持续性。进行指标分析必须按照一定的逻辑,形成系统有效的分析体系,从而正确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一般的报表分析指标包括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四大类指标。通过指标分析,投资者还要达到明了公司现状问题的功能。在上述分析中,股票投资者可根据需要使用比较分析、趋势分析、结构分析、比率分析等报表分析方法,对公司做出全面评价,借此形成公司流动性与盈利能力的准确判断,对公司财务风险、财务弹性及其盈利能力做出最佳测算。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分析中一定要运用权衡和变通的理念,灵活使用分析方法和分析指标,使分析结果最终能有助于“评价该公司股票是否具有投资价值”。
4.前景预测。财务报表数据是历史数据,而决策要面向未来。因此,以报表中的历史数据为基础,对未来进行前瞻性预测,是实现财务报表的“投资决策有用性”的关键步骤。故在前述分析步骤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恰当的前景分析。前景分析中主要运用财务预测的工具,财务预测基于具体分析目的,可以是报表预测、指标预测,也可采用判别模型进行预测等。前景预测对股票投资者投资决策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因为股票投资是要在未来获得投资收益的,是公司的未来而不是现在的盈利能力所决定的。
关键词: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监管;前期管理;安全与环境管理;粗糙集
中图分类号:F06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2.03.003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 第25卷 第3期 乌云娜等:政府投资项目前期环境与安全监管评价实证研究
安全与环境管理综合评价是政府监管的重要辅助手段,是指政府客观、全面、合理地评价政府投资项目的安全与环境管理工作,深入分析当前代建项目中政府投资项目的安全与环境管理水平。综合评价在通过监管程序直观了解代建项目安全与环境管理基本信息的基础上,根据事先确定的评价策略和方法,有针对性地深入分析和处理信息,得出对政府投资项目安全与环境管理水平的综合评价结果,并以此作为评定和处理监管结果的依据。一方面,综合评价方法中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可以指导政府尽量捕捉有价值的监管信息,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安全与环境管理水平进行评价分析。另一方面,综合评价结果为进一步评定、分析和处理监管结果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因此,应用综合评价方法对于提高监管工作的质量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
一、安全与环境前期管理
(一)前期管理的内容与目标
代建项目建设前期阶段,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相关工作主要有可行性研究、环境影响评价、招标管理、勘察设计管理、项目报建及其它准备等。可行性研究阶段,政府投资项目要提出较为具体的建设管理方案,其中也包括安全与环境管理方案,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行方案比选;与此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政府投资项目应与可行性研究同时组织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政府投资项目通过招标选择勘察设计单位及施工阶段承包商,对勘察设计工作进行协调管理,对设计方案进行安全与环境专题审查。政府投资项目还应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及时报建项目,其中政府投资项目开展的安全与环境评价,以及前期准备工作中的安全与环保措施等是相关主管部门审批报建项目的重点审查内容。建设前期阶段,政府投资项目主要应对逐步精细化的建设管理方案就安全与环境专题跟进管理并及时获得审批通过,并确保安全与环境管理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政府投资项目的安全与环境管理要控制相应的内容并达到相应的目标,项目进度才能向前推进。见表1。
1.政府层面监管。有监管权限的政府主管部门,在报建审批程序中依建设前期阶段工作的推进,递进严格审核项目安全与环境评价结果、安全与环境管理方案以及前期安全与环境管理准备工作的合法性。代建项目的委托方(投资人与使用人)依代建合同审查政府投资项目的安全与环境管理计划、安全与环境评价及管理方案是否符合代建项目实际情况以及合同的基本要求,监督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程序,依据审核通过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计划监督其前期安全与环境管理工作实施情况,然后与代建人协调完成报建程序。
(二)建设前期阶段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监管实施设计
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工作结果严格把关,提出具体的审核意见,对于安全与环境评价结果、管理计划方案及前期准备工作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要求代建人整改,否则不予审批通过,不颁发开工许可。委托方要监督代建人规范管理,一经发现政府投资项目中的不当管理行为可依合同约定处理,甚至可以提出工程索赔。
2.市场层面监管。代建项目承包商依合同要求开展安全与环境评价及管理方案设计等工作,接受代建人的管理协调和监督,但不受其强行干涉,而且相应地可以监督政府投资项目按约定履行提供工作条件和资源并支付报酬的义务。为政府投资项目提供中介服务的单位可以评价政府投资项目的资信和业绩状况,参与并监督政府投资项目安全与环境评价及相关管理工作的准备过程。政府投资项目不提供合同承诺条件,对项目实施工作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者强行干涉,承包商可以追究其违约责任,提出变更或索赔,严重时可以中止合同实施。中介服务单位有权制止代建人任何可能加剧自身所承担风险的管理行为,如产生后果还可以追究其责任,这将降低政府投资项目的信誉,会使其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3.社会层面监管。建设前期阶段,社会层面主要可以监督政府投资项目安全与环境管理相关管理信息中依法应公开的部分是否公开透明,相关审批程序和结果是否合法等。
建设前期阶段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监管实施细节设计,见表2。
二、粗糙集理论的优势
粗糙集理论是适合于处理代建项目建设管理监管中的综合评价问题的。在处理代建项目建设管理监管的综合评价问题时有其独特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政府监管中,有宏观的法制和行政规定指导监管工作的基本方向,对建设管理行为起到基本的规范作用。综合评价方法是作为监管工作的一种决策辅助手段,目的在于为制定监管决策和意见提供准确依据,只需要客观地反映建设管理水平的实际情况,没有必要加入主观偏好的因素,在确定监管决策和意见时可以再加入监管者的综合权衡考虑。粗糙集理论正是一种利用客观知识的评价策略,有助于政府监管工作在体现政府宏观调控导向的同时,也遵循建设管理的内在客观规律。
另一方面,粗糙集理论的属性约简思想对政府监管工作也是十分有意义的,通过数学算法对指标体系进行属性约简,保留必要的能够达到分类目标的指标。这保证了政府在监管评价的过程中有重点,有针对性,同时也减少了收集监管数据的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节约政府监管资源。
三、安全与环境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安全与环境管理要素
前文对安全与环境的前期管理内容与目标的分析和相应的监管实施设计作了详细的分析,从以上内容总结提炼出来四个最关键因素,即文化、行为、合同、信息等四个管理要素,安全与环境管理可以从这四个方面来开展。
1.文化管理要素。文化要素正在逐渐进入安全领域的研究视野。文化、理念等概念更是成为讨论安全与环境问题时的焦点问题之一。组织都有自身独特的文化,文化体现了组织的精神形象,能以组织行为加以体现,会对组织运行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文化管理要素会影响组织对安全与环境问题的认识,对于安全与环境管理,主动管理更有利于管理的系统组织和效果发挥,但主动管理又要受到组织对安全与环境问题认识的限制。因此,文化管理要素将直接影响组织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组织方式、实施程度与效果。
组织文化与组织经营目标直接相关,只有组织真正将安全与环保文化与自身的经营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才会形成有生命力的安全与环保文化。与组织其它讲求效率的文化不同,安全与环保文化不直接指向具象的产品,因而不会有类似标准工序之类的明确规范来帮助其提高管理效率,对于管理的重要性也更为突出。组织文化还会受到地域因素和社会背景的影响,不同背景文化的共存是客观事实,尤其是在人员流动性较大的情况下,在安全与环境管理中不容忽视。
2.行为管理要素。工作是通过人的行为完成的,但工作确定了人的基本行为方式,却不能完全约束人的行为。例如,对于有长期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和工人,他们十分熟悉自己工作范围内的每一道标准工序,对工作环境也有相当的控制能力,但即便是拥有专业素养的工程人员可能更容易找出提高安全与环境管理效率的方法,他们也可能因为对自身专业技能和所熟悉环境的自信而放松对工作行为及行为后果的关注,并由此做出一些可能导致危险或污染、浪费的行为,或者他们也可能因为拥有工作经验、技能而被更多地暴露在危险环境中。因此,行为是安全与环境要素系统中唯一的能动要素,包括工作行为和管理行为,不同的人的行为特征不同,安全与环境管理中人的行为是值得关注和评价的\[1\] 。
人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并完成工作,规范的行为是从根本上预防事故的基本要求,在工作计划时要考虑人的行为特点合理安排工作或设计工序。项目现场的安全与环境管理应该让所有工作人员都尽量在工作时按计划安排采取合适的行为,如规范的操作,严格的自律,对指令的服从以及突况下的应变。
3.合同管理要素。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管理范围大、对象广,而且主要针对的是不确定性,与庞杂的建设管理工作交叉进行容易造成管理目标的混乱,甚至可能使安全与环境管理处于从属被忽视的地位。因此,无论是处于顶部的领导层,还是处于底部的实施层,都要给予安全与环境管理足够的重视,这在很大程度上应被视作一种义务\[2\] 。合同对缔约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在合同中明确对安全与环境管理的要求,就能形成对各方开展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硬性约束。通过合同管理可以落实安全与环境管理责任,明确各方安全与环境管理工作的关系,提高对安全与环境管理的重视,加强规划与合理组织,使安全与环境管理随着合同实施在项目全周期得以贯彻。
4.信息管理要素。信息的交流和反馈都会影响安全与环境管理的效果。建设管理的各项工作都是在信息交流与传递下逐步深入开展和具体实施的,如经常循环开展的答疑与澄清、交底、跟踪与诊断、验收总结等阶段性的工作。安全与环境管理常常体现在各项工作的细微之处,在正常的工况下其效果并不明显,人对于相关工作及成果的认识都很模糊,通过信息传递则可以明确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目标和对象,同时还能让更多的员工参与到安全与环境管理中来。因此应提供合理的媒介来促进安全与环境管理中的信息交流。
信息需要被及时合理地传达,并被接收者充分理解,有时不好的工作结果可能是由于不合理的信息传递过程造成的。而且,除了实现信息的传递,信息管理的一个重要作用还在于为建设管理完整、有序的保存档案文件材料,以便必要时有据可循。信息管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以有适当的灵活性,例如,有施工承包商尝试在开展安全管理时将项目外部的信息元素也加以考虑,是一种创新的举措,并且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文化、行为、合同和信息管理要素在空间上连接了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组织和个人,在时间上又串联了安全与环境的整个管理周期,能够全面涵盖和保障安全与环境管理的实施及效果。四项管理要素发挥着合力维持平稳、有序的现场工作环境和状态,它们所发挥的作用,见图2。
图2 安全与环境管理要素的作用
(二)评价指标初步提取
按安全与环境管理要素提取评价指标,初步提取政府评价政府投资项目安全与环境管理的指标体系。由于代建项目建设前期和建设实施阶段的管理工作实质有着较大的差异,故将项目实施过程的两阶段划分作为提取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见表3。
(三)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指标体系约简计算
1.决策表及差别矩阵建立。为了满足政府监管工作需要,对政府投资项目安全与环境管理水平合格的情况作细致评价,以激励政府投资项目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引导和规范代建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将评价结果分为四个等级,依次为:优(90≤评分<100)、良(80≤评分<90)、合格(60≤评分<80)及不合格(评分<60)。监管实施过程中,指标得分由监管小组评定,与评价结果等级对应地,将指标得分也同样分为上述4个等级。
通过数据调查,可建立相应的决策表,并通过决策表中的数据建立差别矩阵Mn×n,数学表达形式为Mn×n=(cij)n×n=c11c12…c1n
c21c22…c2n
…………
cn1cn2…cnn
(1)式(1)中:xi,xj∈U,n=|U|,cij的计算方法如下,aij={α|(α∈C)∧(fα(xi)≠fα(xj))},
当fD(xi)≠fD(xj)时
φ, 当fD(xi)=fD(xj)时
-,当(fD(xi)≠fD(xj))∧
(fC(xi)=fC(xj)时易知差别矩阵为对称矩阵,且对角线元素为φ。
2.指标体系属性约简与权重确定。当决策表的数据量很大时,属性约简求解过程将变得十分困难,甚至可能出现无核或无约简的情况。因此,在求解属性约简时常采用启发式的算法求解近似约简。启发式算法的特点是采用属性重要度作为启发式信息。由属性重要度的相关定义可知,属性的分类能力越强,其重要度越大;属性重要度也会受其它属性的影响,而这会影响属性集的分类能力。因此,基于这两方面的考虑,本文采用基于差别矩阵中属性频率的属性重要度确定方法,属性αi的属性重要度计算方法为f(αi)=∑ni=1∑nj=1λij|cij|
(2)式(2)中:λij=0,αcij
1,αi∈cij,|cij|表示cij中属性的个数。
在属性之间不具有明显相关性的条件下,属性约简必然会降低原属性集的分类能力。在确定属性约简的规则时,要尽量使对原属性集分类能力的影响不会太大(属性集描述对象的能力与其分类能力有关)。因此,本文选择的约简规则的公式为β1/β0<ε
(3)式(3)中,β1表示属性αi所能区分的样本对数,也即属性αi在差别矩阵中出现的次数;β1表示删除属性αi前属性集所能区分的样本对数,即差别矩阵中属性的个数;ε为阈值,本文取ε=5%\[6\]。
基于以上分析,属性约简的求解步骤见图3。
图3 属性约简求解步骤
按公式(3)计算约简后的属性权重,ω(αi)=f(αi)/∑f(αi)
(4) (四)安全与环境管理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政府监管的目标在于督促政府投资项目全面、合理地开展安全与环境管理的基本工作,综合评价结果也应满足这种要求,避免政府投资项目因为某些方面的管理优势而掩盖其在其它方面的管理缺陷。因此,本文选择了非线性加权的综合评价模型y=∏mi=1xωii
(5) 经过实际的数据计算对比分析发现,经约简所得的指标体系并未改变原指标体系的分类结果,达到了对评价对象加以区分的基本要求。而评分结果通过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各指标评分而获得,消除了人为的综合权衡复杂因素的不准确性,因而更加客观准确。因此,基于粗糙集理论处理指标体系,并最终建立的代建项目安全与环境管理综合评价模型,符合本文主旨的要求,能够满足政府监管代建项目安全与环境管理的需求,为政府合理提出监管意见提供支持。
四、讨 论
(一)粗糙集方法的优势与不足
粗糙集理论的基础是通过等价关系分类,对于处理多属性问题十分有用,可以得到重要性或相关性较小的属性集合,获取简化的决策规则\[7\]。也正因为如此,只有初始决策表中的属性值被合理确定,属性集的分类结果才是准确的。当初始属性集中包含的属性很多(尤其中包含定性属性时),而样本数据又不充分时,初始属性集的分类能力很难被准确把握,微小的差异都可能使其被放大或缩小,这最终会影响到属性约简的结果,因为理论上约简属性集与初始属性集的分类能力是等同的。
在进一步的研究或推广应用中,为使对初始指标体系区分样本能力的把握更加准确,应收集全面而准确的样本数据。一方面,在收集初始决策表的样本数据时,应兼顾不同管理水平的样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初始指标体系的每一指标设计详细的评价内容,并分别制定相应的评分规则和标准。
(二)数据收集和反馈中的问题
数据收集过程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组织工程现场调研评价,由管理专家、工程人员等方面人员共同参与,在指标体系约简的过程中将粗糙集理论与主观指标赋权法加以结合,以满足监管工作对指标体系的综合要求。同时,在指标体系应用过程中,可以视情况开展对约简指标体系应用情况的分析评价,必要时可以重新开展工程项目案例调研,以计算新的约简指标体系,使其能够符合建设管理水平的发展。
(三)数据处理及结果中的问题
根据粗糙集理论基本原理,本文选择了启发式属性约简的近似算法,在尽量不影响指标体系分类能力的条件下约简重要性较小的指标,算法思路清晰,易于理解,便于软件实现。约简后的指标体系对政府投资项目安全与环境管理水平的评价能力基本不受影响,而对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指导意义更强,在应用中应注意依评分结果给出明确具体的监管意见。
五、结 论
本文建立了代建项目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综合评价模型,分析了建立综合评价模型的基本思路。基于前文总结的安全与环境管理的基本原理,初步提取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粗糙集理论的启发式算法,对指标体系进行属性约简,确定了指标权重。通过对粗糙集理论原理的分析,提出了约简指标体系的不足和完善思路。最终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模型具有良好的评价效果。该模型对促进政府的监管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促进政府监管工作的统筹。对于政府不同专业主管部门的监管工作和结果,可以综合项目建设管理的基本标准以及建设阶段的关键冲突等因素,同时加入政府主管部门对政策推行和引导等的统筹考虑,协调不同专业监管意见之间的平衡关系,形成更具综合性和统一性的整体监管意见,为政府投资项目改善管理反馈有针对性的监管和指导意见。这样从整体上提高了政府监管评估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政府监管工作总体上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和市场发展的需要。
第二,指导政府监管工作开展。通过定量的分析评价,有助于政府发现监管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更好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政府监管提供可靠的数据,及时转变监管的方向,促进政府监管工作更好地开展。
\[参考文献\]
\[1\] Lauver K J.Human resource safety practices and employee injuries\[J\].Journal of Management Issues,2007(3):397413.
\[2\] Abudayyeh O,Fredericks T K,Butt S E,Shaar A.An investigation of management’s commitment to construction safe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6(2):167174.
\[4\] 特里 E 麦克斯温.安全管理:流程与实施\[M\].王向军,范晓虹,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6.
\[3\] D''iazCabrera D,Hern'' E,EzFernaud, R.IslaD''iaz. An evaluation of a new instrument to measure organizational safety culture values and practices\[J\].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2007(39):12021211.
\[5\] 乌云娜.项目采购与合同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