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保专业毕业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Abstract: In the new period requirements of "Industry-Academy-Research-Application", the management systems of graduation project of vehicle engineering was systematically researched, which mainly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problem choice, tutoring, operation process, reply and effect of graduation project.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result of this program in improving engineering practice capacity and engineering innovative capacity of students are evident.
关键词: 毕业设计;产学研用;应用型本科;车辆工程
Key words: graduation project;Industry-Academy-Research-Application;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vehicle engineering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4-0278-03
0 引言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将科学理论转化为可操作应用的工程方案或设计图纸的人才[1-2]。“产学研用”是一种生产、学习、科学研究、实践运用的系统合作工程[3]。毕业设计工作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教学中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4]。在当前“产学研用”的背景下,工程教育应回归工程,即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重点强化毕业设计工程性或实用性,在提高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的同时,力争在提高毕业生工程创新能力上取得明显成效[5-9]。
1 毕业设计现状分析
1.1 教师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在完成较为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也面临着科研任务的巨大压力,由于扩招导致的师生比较低,教师很难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指导每一个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上。另一方面,对于大部分教师,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大学承担教师工作,其本身缺乏工程经历和工程实践经验,导致毕业设计题目的工程实践性不强,或完全脱离工程实践。
1.2 学生 绝大多数应用性本科院校将毕业设计过程全部安排在第八学期,因此,很多毕业生由于面临找工作、实习、研究生复试和公务员考试等问题导致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及毕业设计,甚至出现了抄袭现象。因此,最为实践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毕业设计并没有完全达到全面检验学生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效果。
1.3 管理 不同于集中式教学,毕业设计期间学生相对较为分散,且毕业设计历时近四个月,周期较长,再加上学生的就业压力和指导教师的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客观上给毕业设计的管理工作带来困难,往往流于形式。
2 产学研用视角下的毕业设计过程管理
为规范毕业设计管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学校制定了《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工作管理规定》,在此基础上,黑龙江工程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出台了《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毕业设计实施细则》等相关系列文件,对毕业设计选题、导师选派、过程安排与管理、成果考核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加强了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
2.1 工作流程 考虑到第七学期学生面临就业找工作的客观问题,通常将理论教学安排在前12周,在13-20周为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在第七学期后半部分相对而言时间较为灵活。因此,调整了毕业设计工作流程的时间节点,将图1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工作流程中“第一项指导教师填写、提交题目”至“第八项组织学生收集资料撰写开题报告”安排在第七学期的第16周至第19周完成。这样,学生提前开始进行毕业设计,缓解了第八学期学生和教师时间和精力投入不足的状况。
2.2 选题 作为该校七个“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之一,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即依托本专业拥有的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及具有多年工程实践经历的企业教师,实行指导教师与校内与企业导师(双导师)共同申报与院系二级(必要时校院系三级)的选题审查制度,要求申报课题数量大于学生人数20%。对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有要求变更题目(中期检查之后不许再变更)的情况,需填写《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毕业设计题目变更审批表》。严格按照“一人一题”、“真题实做”的模式开展毕业设计工作(由多名学生共同参加的项目,必须明确每名学生应独立完成的任务,并在毕业设计题目上加以区别)。
由于采用双导师指导毕业设计,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题目大多来自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工程需求,进而保证毕业设计与工程实践、科研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题目包含实际工程项目、科研项目等类型,如表1所示。
2.3 指导 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实施指导教师负责制,指导教师应对学生毕业设计质量负责,企业指导教师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指导教师要求责任心强,在指导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独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思想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引导。同一组指导教师(双导师)指导的学生数量原则上不得超过8名。对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有要求变更指导教师的情况,需填写《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变更申请表》。
通过校企合作,部分学生到签约单位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完成毕业设计,将毕业设计与科研生产一线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车辆工程专业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共建T-TEP培训中心,“订单式”培养丰田汽车服务工程师,因此,“丰田班”学生毕业设计题目大多来自丰田汽车公司生产任务;如签约到北京亚新科天纬油泵油嘴有限公司的车辆工程专业学生,这部分学生基于油泵油嘴产品市场调研、产品设计、产品制造与过程控制、产品销售与服务的全生命周期,开展毕业设计工程,毕业设计过程在亚新科天纬公司完成。
2.4 过程管理 学院对毕业设计指导过程进行开题答辩、中期检查和毕业设计审阅(预答辩)等多次检查。开题答辩主要检查学生的对选题和任务书的理解、调研资料的整理和开题报告的撰写质量、主要技术指标和拟解决关键问题的正确性及毕业设计路线和进程安排的合理性等,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中期检查在毕业设计主要检查题目或指导教师的变更情况、毕业设计进度情况、过程管理材料的填写情况、学生所做工作与设计任务的符合度及预期达成情况、遇到的困难和解决途径等情况,重点检查督促在初期被警告学生的情况,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毕业设计审阅(预答辩)之前,指导教师对所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完成情况进行审核评价,并对是否同意参加答辩及推优给出初步意见。毕业设计审阅(预答辩)主要采取分组答辩的形式,查看学生毕业设计的完成质量,过程管理材料的填写情况、答辩安排组织情况的合理性,并让学生熟悉答辩的流程,在此过程中,近三年还对部分学生的成果进行外审和检查。其中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材料中的《毕业设计指导记录》,是检查整个毕业设计期间师生的互动情况,指导记录内容包括:指导内容、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指导时间、学生签字、教师签字等,可以评价指导教师的指导到位情况,借此督促指导教师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解答和处理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并随时做好记录,认真填写指导记录。指导教师(包括企业导师)检查学生进度每周不少于2次,指导时间不低于2学时/人・周。在签约单位进行毕业设计的同学,要求定期向学院指导教师以邮件或电话的形式汇报工作,系主任定期检查《毕业设计指导记录》。
2.5 答辩 答辩是毕业设计最后一个环节,是全面检查和评估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4]。毕业设计成绩由平时成绩(占10%)、指导教师成绩(占20%)、预答辩成绩(占20%)和答辩成绩(占50%)构成,其中平时成绩主要考查学生出勤、开题和中期检查的综合情况,根据考勤表和各小组上报的成绩按照4:3:3的权重给出。毕业设计答辩由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主持,下设若干答辩小组,其成员包括院系领导、专业教师、企业或科研院所技术人员,每组设一名秘书。对于在签约单位完成的毕业设计,与企业导师单独成立答辩小组,小组成员中企业导师人数比例不得低于40%。
各答辩小组根据各项成绩的权重,确定该生的最终毕业设计成绩,成绩等级分为优秀、良好、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对获得优秀毕业设计的学生还要填写优秀毕业设计推荐表上报答辩委员会进行审查,答辩委员会从获得优秀毕业设计的学生中,推选“黑龙江工程学院优秀毕业设计”(简称“校优”),评选数量为各教学单位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总数的2%。再从“校优”中推荐产生黑龙江工程学院“创新杯”优秀毕业设计,评选数量为各教学单位本科生毕业设计总数的1%,采取公开答辩的方式进行。与工程实际结合的毕业设计优先推选“校优”,评选依据为《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评选标准》。
2.6 效果 经过近三年的探索与实践,建立了严格且规范的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体系,坚持开展毕业设计自检工程,结合学校专家组的反馈意见,进一步完善了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体系,使毕业设计的质量呈现上升趋势,近三年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成绩分布如表2所示。
3 结语
毕业设计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10],在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前提下,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建立并完善了车辆工程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体系,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得以保证,促进了毕业设计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张长森.应用型本科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4):122-125.
[2]张长森,吴其胜,侯贵华,等.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团队培养模式的构建[J].理工高教研究,2009(12):118-121.
[3]王迎军.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0(21):9-11.
[4]沈奇,张燕,古秋婷.应用型本科工科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控制方案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2):167-170.
[5]张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战略意义和政策走向[J].教育研究,2011(07):18-21.
[6]尤祖明,迟强.产学研用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4):108-112.
[7]张健,丛红艺.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研究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4):22-23.
[8]齐晓杰.实施“零距离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0,7:32-33.
[9]叶树江等.“卓越计划”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110-112.
[10]李万全,高长银,史丽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5):71-72.
――――――――――――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工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环境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城市和城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给排水工程、污染控制规划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可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因此高质量的毕业设计有助于提高环境工程本科教学质量,有助于培养环境工程学科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于1999 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6年以优秀成绩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育水平评估,经过10余年发展,该专业已具备一定规模,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近年来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环节暴露出一些问题,使毕业设计质量呈下降趋势,因此提高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质量,成为环境工程专业高等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
1.1 毕业设计题目与工程实际脱节
目前的毕业设计题目通常由指导教师确定,指导教师的水平将严重影响毕业设计题目的质量。由于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部分专业教师为年轻的硕士、博士,参加工作时间短,教学经验不足且缺乏工程实际经验,因此给学生选择的毕业设计题目多为模拟设计,如模拟废水处理工艺的设计、废气处理工艺的设计等。此类题目虽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背景,但与真题真做差距较大。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多简单套用国家规范、标准及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对设计方案的确定、工艺参数的选择等都比较随意,未能结合实际工程进行选择,导致本文由收集整理毕业设计形式雷同,没有特色。
1.2 指导教师投入精力不足,指导环节薄弱
指导教师在指导多名学生毕业设计的同时,还要承担较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致使指导毕业设计的时间不足,影响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另外,毕业设计的指导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工程实践经验或科学研究经验,而近年来许多硕士、博士未经过工程实践锻炼和系统的岗前培训,从学校毕业就直接进入一线教学岗位,缺少毕业设计的指导经验和工程实践经验,在选题、教学手段、方法和内容等方面均存在较大不足,影响其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质量。
1.3 学生时间与精力投入不足
根据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第8学期前3周为毕业实习,接下来是为期14周的毕业设计,而这一阶段是学生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时期。目前,由于高校毕业生就业为双向选择,竞争激烈。对于未找到就业单位的学生来说,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解决就业问题,而导致用于毕业设计的时间和精力明显不足。同时指导教师也为学生求职着想,放宽对学生的要求,降低毕业设计难度。而对于已确定就业单位的学生来说,若将来从事的工作性质与专业相差较远,则认为毕业设计不太重要,进而投入毕业设计的精力有限。另外,有些学生根据多年来无论毕业设计质量高低最后都能通过的现象,想当然地认为“毕业设计不卡人”,从而对毕业设计的态度消极,时间精力投入不足,影响毕业设计质量。
1.4 毕业设计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学校和学院近年来针对毕业设计出台了相应的管理规定,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在实际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1)题目质量把关不严。学院虽然有毕业设计题目审查一关,但由于各种原因,力度不够,未能起到把关的作用。(2)对毕业设计检查效果不佳。据学校毕业设计管理规定,对毕业设计要进行初期、中期检查,相关要求也较为严格,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的检查未按规定进行或虽进行了检查,但未做好检查情况的反馈工作,导致检查“走过场”,未能很好地发挥作用。(3)在毕业设计评审及成绩评定环节把关不严,不论设计质量高低,均可参加答辩,同时对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定比较宽松,多年来不及格率基本为零,形成了毕业设计无论质量高低均能通过的现象。
2 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应对措施
2.1 选题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毕业设计题目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保证毕业设计题目质量,在选题方式上,由指导教师“闭门编题”的传统做法逐渐改变为到设计院或相关企业寻找课题,在实践中选择课题[1]。毕业设计题目的深度和广度既要满足教学要求,又要切合环境工程领域的实际应用,如某化工厂的废水或废气治理课题、某水泥厂的噪声控制课题、某小区的固体废物治理课题等。同时指导教师布置的设计任务不仅要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全面应用,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学院通过毕业设计督导组加强对毕业设计题目的审查工作,不符合要求的毕业设计题目,将不允许开题。
2.2 提前进入毕业设计阶段
为了避免学生因求职而对毕业设计质量的不重视,可让学生提前进入毕业设计阶段。为此,我校将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修订的总体思想是专业课程前移,在第7学期的前8周仅安排少量专业课程学习,让学生利用第7学期的后半学期进行毕业设计;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把毕业设计的一部分工作利用寒假时间完成。由于在第7学期和假期已进行了部分毕业设计工作,因此学生在求职比较忙碌的第8学期,也能够按时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并保证质量。
2.3 加强质量监督,完善过程管理
毕业设计实行以指导教师全面负责的指导教师负责制[2]。毕业设计期间,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和督促,及时了解学生的进展情况,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保证学生能够按时且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设计。同时学院成立毕业设计督导组负责毕业设计的检查工作,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3]。通过不定期检查掌握学生在各个环节的毕业设计情况,及时发现和解
决问题,并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监督。定期检查主要分为中期检查和后期检查。中期检查通常安排在毕业设计的第7周,主要检查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质量以及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的出勤情况和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后期检查通常安排在答辩前1~2周,主要检查学生毕业设计的完成情况以及毕业设计质量,若质量较差,将不允许参加正常答辩。
2.4 严格答辩程序,避免走过场
成立以专业指导教师和毕业设计督导组为主体的答辩委员会,负责整个答辩过程。答辩过程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对学生的答辩资格进行审查,答辩委员会通过审查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确定学生的答辩资格。对没有完成毕业设计或完成的毕业设计质量较差,将不允许其参加答辩。第二个环节是在答辩过程中,除考查学生对本环境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还要考查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未能达到毕业设计要求,答辩不及格的学生,不予通过,要求其重修毕业设计,并重新答辩。同时为督促在校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在毕业答辩过程中,学院组织低年级的本专业学生参加旁听,以利于低年级学生熟悉答辩流程,同时毕业设计不予通过的真实例子可也促进低年级学生认真学习,树立良好的风气。
2.5 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强化指导环节
毕业设计涵盖的知识面较广,毕业设计的指导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有丰富的工程经验和较高的学术水平[4]。因此,要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必须要求教师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同时加强实践方面的锻炼,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一方面,通过组建老中青相结合的导师团队,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促进青年教师指导能力的提高[5]。另一方面,鼓励青年教师系统学习本专业的相关课程,并组织青年教师到工程设计和研究院所等单位进行培训学习或挂职锻炼,积累工程经验和研究经历,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从而提高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能力[6]。
关键词: 环境科学专业 专业特色 培养目标
目前,我国已有250多所高校开设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少数设置于教育部直属高校,大部分设置于地方高校,普遍存在专业设置时间短、专业建设任务重的问题。环境科学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如何结合地方实情,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凝炼专业特色和准确专业定位,是环境科学专业建设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特色及学生培养目标课题组,对环境科学专业建设中的定位与特色问题进行了相关的教改研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一、环境科学专业学科特点
环境科学是以“人类―环境”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受影响的环境对人类反作用的问题。环境科学是一个由多学科到跨学科的庞大科学体系组成的新兴学科,也是介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之间的边际科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复杂性。
环境科学专业覆盖面广,研究方向繁杂,使得环境科学专业学科特色不显著,影响了学科的发展。我们认为环境科学专业在保证其专业学科内涵要求的基础上,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要与“众”不同,在课程设置与实践性环节等方面不能是简单的“拼盘”,不能面面俱到,面面俱到的结果是面面不到。
二、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呈现出复杂性与多样性,对环保人才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应该是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
不同类型的高校,其专业定位与培养方式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研究型大学以培养高层次的理论型和研究型人才为主,教学科研并重的大学以培养应用研究型人才为主,以教学为主的大学重点培养应用型和实用型人才。
专业培养目标反映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标准,地方高校因其地区差异和发展水平差异,准确的培养目标定位是专业建设前提。扬州大学系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为教学科研并重型地方高校。依据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扬州大学的性质,我校环境科学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兼顾研究型人才的培养。
我们依据毕业生每年的就业情况,不断修订完善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方面,重点加强与学生就业关系紧密的《环境工程》、《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等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除了与课程配套的相关教学实验以外,还有课程实习或课程设计,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的本科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与竞争力。我校环境科学专业从2003年开始招生,已毕业四届本科生,毕业生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92%以上,江苏省计算机二、三级通过率95%以上。每年七月初,毕业生就业率达92%以上,近三分之一毕业生考上研究生,少量进入环境监测站及相关事业单位,多数毕业生进入企业相关岗位。
就目前就业形势而言,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应该在企业。环保局、环境监测站、环科所等单位基本处于饱和状态,这些单位不应作为招生宣传时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就业的标杆。许多学生当初报考环境科学专业,总认为毕业后能进入环保局、环境监测站及环科所等单位,事实并非如此。就业事实与期望值相差甚远,使得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偏低,环境科学专业在社会上的就业“口碑”不佳。我们通过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是学生不愿进企业,不愿进基层,服务企业的意识很淡薄,总想进环保类机关及事业单位,而这些单位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基本不需要招人。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一是招生宣传要多强调为企业服务,毕业后进入企业相关环保岗位,降低学生进入环保事业单位的期望值;二是学生进校后加强实践性教学,特别是与企业环保岗位关系密切的相关课程的实习及设计,使学生进入企业后能与工作无缝对接;三是提升学生的能力素质,重视大学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安排部分学生在大二阶段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为少部分想进一步考研深造的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环境科学专业内涵为解决以人类为中心的各种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可谓包罗万象,纷繁复杂。在确定专业目标定位,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高校既要考虑专业学科内涵所规定内容,又要有所侧重。扬州大学为地方综合性高校,主要面向地方,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江苏南、北地域经济差别很大,发展很不平衡,苏北经济薄弱,人才相对缺乏,而苏南经济体量大,人才济济。因此,我校环境科学专业的定位是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基础扎实、专业面宽、动手能力强、肯吃苦,愿意到苏北及苏中地区企业环保岗位建功立业的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为专业之生命
许多高校环境科学专业都是在传统学科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课程设置无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基本上是在原专业所设课程的基础上的适当增减,即减少几门专业课,或增加几门环境类课程,“母系”的痕迹很深,普遍存在着基础不广,培养口径过窄、太专的问题。
1987年以来,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了几次调整,环境科学类本科专业实行以综合性整体化为主,加强基础,拓宽口径,环境类相关专业合并为环境科学专业。随着本科专业目录的几次调整,各高校环境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几乎一样,一副面孔,虽然“母系”的痕迹少了,但没有了自己的特色。
我国地域辽阔,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各高校设置的环境科学专业如没有自己的特色,培养的学生就没有竞争力,不能很好地为当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环境科学专业特色应从当地社会需求及具体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凝炼而成。具体思路如图所示: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特色与学生培养目标建设实施过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以需求为导向,面向基层,面向苏中、苏北等区域,培养环境科学专门人才,鼓励毕业生服务基层,扎根基层。
2.专业课程设置不求多而全,只求少而精,重点突出《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等课程的课程实习及课程设计,使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事业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等岗位能“无缝对接”。
3.大学二年级开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学生与专业教师双向选择,每位专业教师至多带5名本科生,学生参与教师的部分科研工作,教师在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零距离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切合自身实际的择业观。
4.第七学期即开始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形式多样,少部分考研的学生可以在校内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做毕业论文,鼓励其余的学生带着问题到相关企业做毕业设计,学生在企业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学会了许多实用技能,为他们毕业求职作了一定的铺垫效应。
四、结语
地方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在保证专业学科内涵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没有特色就没有优势,没有优势就没有生命。课程设置要突出与学生就业关系密切的相关课程,专业课程不宜多而全。少数考研的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做毕业论文,为他们进一步深造夯实科研基础。其他学生尽可能到企业做毕业设计,企业与学生之间也有一个相互了解的过程,实践证明此方法能明显提升学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温桂清,蒋治良,李俊.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就业分析及培养模式探析[J].高教论坛,2010,(6):108-109.
[2]石辉,张承中,赵晓光.论环境科学专业的特色建设[J].理工高教研究,2009,28(4):127-129.
完成单位:东华大学
完成人:薛罡、刘振鸿、余阳、马承愚、马春燕
在中国成为纺织业世界工厂的同时,纺织行业已是中国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作为水污染的重要来源,中国的纺织工业还消耗了巨大的水资源,在水资源利用效率方面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区。东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从开始设立至今,依托学校纺织专业特色,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为纺织工业的污染治理和国家的环境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东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水处理课题小组开发的“甲醇精馏残液兼氧生物处理新技术”在黄浦江上游吴泾化工总厂应用,使原水甲醇含量由5000~10000ppm,降到0.5ppm以下,极大改善了黄浦江水质;“己内酰胺单体回收及水资源回用技术”在中国金轮集团与上海帘子布总厂应用,每年回收单体资源3400吨,大幅削减水污染物排放,节支5100万元,“纺织工业发达地区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应用于江苏吴江盛泽镇,为该镇区域水环境保护节约资金1亿多元。
工程人才广受好评
以纺织等相关专业为基础而设立的环境工程专业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但毕业生不同程度存在工程能力不足的问题。东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近年以强化学生工程应用能力为目标,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近几年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始终保持100%年终就业率,其中20%~30%毕业生在纺织行业就业。通过学校的走访调查,收集了大量就业单位的反馈信息。调查显示,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本专业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勤学好问,适应能力强。本专业的许多毕业生在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已成为部门负责人或技术骨干。”
自2005年以来,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采用逐步改革、逐步实践、稳步推进的方法,对人才培养中工程能力弱化的问题进行了逐步纠正。经过课程教学体系、实验教学体系、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环节的综合教学改革,在水污染控制工程应用能力培养方面,学生已基本具备了接近于给水排水工程的专业毕业生的工程应用能力,据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中环保公司、设计院等用人单位反馈,本校毕业生已具备较为扎实的工程应用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同时根据2010年6月教育部组织专家对环境工程专业认证中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工程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教学改革实践表明,环境工程本科毕业生在学习阶段获得了较为全面的水污染控制工程应用知识,工程应用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毕业生广受环保企业的欢迎。东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已具备进一步实施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础条件。
新实践模式兼顾基础和专业
改革原有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工程设计能力,成为东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特色。首先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增补,并在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程的过程中予以实施,配合相应的课程设计、认知实习及实验环节,使学生在前期夯实理论和专业知识基础;在后期主要结合工程实践开展毕业设计工作,逐步纠正人才培养中工程能力弱化的问题。并通过修订教学计划,构建环境工程专业工程化教育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在保证基础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反映纺织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学科特色。以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设立大型实验和工程设计型实验,构建以纺织印染废水处理为核心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体系,使实践教学更符合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
通过多年的实践,环境工程专业建立了仿真和设计型实验教学新方法,提出了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在时间和空间上统一、相互渗透的新实践模式,以及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与实践环节有机结合的“三位一体”式教学新模式,为未来环境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及“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水污染控制方向课程教学划分为“水质处理”及“水的输配”两大模块;将实施的纺织印染废水处理典型工程案例反映到教学中,夯实工程基础能力教学的同时兼顾了专业特色,形成了以纺织印染废水处理为主线的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体系,纺织印染废水处理一直是东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特色和优势,以纺织印染废水处理为素材的工程设计包含的知识点更为丰富,对提高学生工程能力更具锻炼价值。
围绕校园周边环境的环境监测大型实验,成为在校学生将课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最好途径。东华大学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构建工程仿真实验教学方法,开发了“化工原理实验CAI”仿真实验系统,引进了《水处理实验模拟系统》等计算机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创建了“先仿真实验、再实地实验”实验教学新模式。以工程设计型实验强化学生对工程理论知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设置环境监测大型设计型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工程现场监测评价,设置工程应用设计型实验,学生可根据水质自行确定水处理工艺可行性方案并验证方案的正确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经过多年的努力,这里形成了一支以具有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为主、老中青结合、活跃在教学第一线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工程教学团队。资深师资力量所具备的丰富的工程经验和教学经验也成为人才培养的法宝。环境工程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已拥有16位活跃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已形成以优秀的中青年教师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团队。团队中包括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名、上海市育才奖获得者2名、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1名、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2名,团队博士化率为93.8%,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9名,讲师2名。团队成员不仅在教学方面获得优异成绩,而且在科研方面也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要的科研项目,并获得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技奖励。团队多年来秉承“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建设理念,将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获得良好效果。
全国示范的经典
经过近6年的教学改革及实践,环境工程专业在教材编写、精品课程、教学成果方面也获得了显著成绩。2010年9月,东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以提高学生工程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成为“重中之重”。环境污染治理学科基础课程教材——《环境监测》已成为全国高校环境类专业的经典教材,是环境类专业发行量最大的教材之一,绝大多数高校采用本教材,并受环境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托,主持召开四次环境监测教学研讨会,内容始终跟上学科前沿,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环境监测》课程也入选2007年上海市精品课程和2009年国家级精品课程,成为全国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的经典课程。
Abstract: With the great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the demand of talent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shows growth trend, but there are also challeng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for enterprises is more social benefits in short term, and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environment are not perfect or do not enforce the law strictly, which mak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absorb the talents deficientl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also needs technical support and participating in R & D directly, which increases the pressure of employment. Generally speaking, the employment of environmental specialty students still has great difficulty, and the employment space need further expanding.
关键词: 环境专业;就业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specialty;employment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8-0171-02
0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环境污染的形势日益严峻。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国家在原有环保总局的基础上,对涉及环境保护的相关政府职能进行整合,成立了新的环保部,也预示着政府对未来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关切。相对于不断增长的环保需求,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起步较晚,经费短缺,欠账较多。所以,从本质上来看,我国现有环保产业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环保需求。这种需求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都存在巨大的潜力[1]。但从现有的环保企业来看,普遍存在着政府投入不足、企事业规模偏小、行业发展不够规范、企业人才需求不够旺盛等现实情况。加之环保产业起步较晚,产业之间的链条尚未形成,且对于一般生产企业而言,做环保主要还是表现在一种外部效应,更多的是一种社会效益,且做环保还要有较大的经济投入,所以他们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以及对环保人才的吸纳便可想而知。
从以上分析不难发现,环境产业虽然是朝阳产业,但由于生产企业和社会对环保人才的吸纳程度有限,环境类专业的就业形势远比不上电子、通讯等热门专业,也落后于化学、材料等传统专业,就业现状不容乐观,“就业相对困难”一直困扰着环境类专业的毕业生。
1 环境类学生的就业现状分析
我国的环境专业教育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真正形成规模是在 80 年代末期,快速发展则处于高校大力扩招的 90 年代后期。起初,仅有少数工科高校设有环境类专业,随着社会对环境工程人才需求的增加,环境类专业逐渐在理、农、医、经、管等类学校出现,设置环境专业高校的比例逐年提高[2]。以广东省为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广东高校中设立环境类专业的就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大学、仲凯农业工程学院等高校,此外还有一些专科学校和职业技术学院也在培养该方面的人才,每年环境类专业招生的本科人数2000以上,专科学生数百人左右。广东环保部门及相关企事业单位每年能接受的毕业生也就50-80人左右。另外,由于我国的环保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更多的是一种事业而不是产业,环保相关的公司特点是规模小、产品单一、产值低下,科研条件差。环保类公司企业无论是在质量还是数量都不能与其他行业相提并论,所以环境类专业的毕业生要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相当困难。
以广州某重点大学环境学院为例,2010年本科毕业生就业人数227人,其中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人数为121人,占就业总人数的53%,而2009年、2008年这一数值分别为51%、48%,从以上数据不难发现,近些年来该校环境类毕业生毕业后从事环境类行业的人数是虽然有所增大,社会对环保人才需求也还是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增长。但作为国家985重点高校,这些年来有近50%的环境类毕业生从事与环保无关的职业,这一现象也值得我们反思。
2 环境类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2.1 从现有的环保企业来看,普遍存在着政府投入不足、企事业规模偏小、行业发展不够规范、企业人才需求不够旺盛等现实情况。一般来讲,20-30人规模的环保企业可以称得上具有一定规模了,50人以上的公司都可以称为大企业了。加之环保产业起步较晚,产业之间的链条尚未形成,且对于一般生产企业而言,做环保主要还是表现在一种外部效应,更多的是一种社会效益,且做环保还要有较大的经济投入。还有就是国家的环保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督执法不严、处罚力度不够,还存在很多漏洞,让本该防止或是治理的污染处于监管的真空状态。基础差,底子薄。行业的特性,在具体的环境治理行业,往往投入大于产出,赢得微小。客观条件让环境类毕业生的就业处于异常尴尬的境地。
2.2 学生的就业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客观上,环境类毕业生逐年递增、各级政府机关和企事业部门只能接收少量毕业生、环境类公司企业小而少的残酷现实。主观上,学生不愿意离开大城市,据广州某高校统计,他们学校每年环境类毕业生中有将近90%人留在珠三角,而其中有80%以上的学生留在了广州和深圳这两个城市。另外就是学生的期望值高,存在攀比心理,这样往往错失很多很好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学生就业的功利化也较为严重,在工作岗位上不思进取,缺乏应有的专业素养,给用人单位造成不良影响,也给下一届毕业生的就业带来困难。
2.3 环境类专业是典型的“越老越值钱”,一般工资待遇相对较高的环保设计院等单位,都要求有相当工作经验;另外,每年毕业生的增长数量远大于社会需求[3]。
2.4 学生在校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有一定的脱节,课程设置和实际运用相差非常大。如工艺备陈旧落后;另外,学生对一些行业的工艺设计了解甚少。比如测COD,在学校又是试剂又是加热,测一次折腾2小时,而现在水厂是用紫外光直接实时监控[4]。这主要是因为近些年各普通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多为较新的专业,底子薄,很多都还从属于化工学院;另一方面,即使学生在学校见到比较先进的仪器设备,也只是认识参观,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较差,与社会真正的需求不相适应。
3 扩大环境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环境类专业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就业趋势的多元化,学生素质、个好的差异性和培养复合型、综合性人才的要求,高等院校应依据自身的区域经济社会条件、专业定位,相关学科建设水平,实验教学设施建设状况,贯彻“以生为本,因材施教,面向社会,办出特色”的治学理念,实施“拓宽基础,文理工交叉,强化应用,激励创新,提高素质,多规格、多层次、多渠道培养”的人才培养战略。另外,可以设置一些课程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例如大一《大学生活规划》课程,大二《让大学成为职业规划的起点》课程,大三《了解职业、发展自己》课程,大四《职业选择原则与策略》、《求职面试技巧》课程,让学生在大学生期间对自己的人生、职业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对学生进行系统和立体式的培养。
3.1 提高环境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在安排课程实验与课程设计环节时,可适当减少所给条件,增加实验与设计的灵活性,给予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的空间;专业实习特别是在校外工厂企业实习时,尽量做到既让学生参观,又让学生亲自动手,不仅让他们有直观的感受,还让他们有切身的体会;毕业设计时可与导师的科研相结合,导师仅指导研究方向,检查工作进度,培养他们独立科研的能力[5]。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实践活动,积极营造参与创新活动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在择业上的竞争力。可以设立相应的实践创新奖学金,并以此类实践创新活动树立一个标杆、榜样,产生“标杆、榜样效应”,营造良好创新氛围,使其他学生都能向获奖者学习,更好地进行钻研与创新。
3.2 做好就业市场的培育 为让环境类专业学生好就业、就好业,我们应该早计划、早安排、早行动,组织例如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报告会、“我的摊位我做主”创业体验大赛、就业形势报告会、就业动员会和就业经验交流会等;对毕业生的去向选择进行调研,根据不同去向的毕业生进行分类辅导,安排专人收集并及时就业信息。与此同时,将就业工作前移、重心下移、触角前伸,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法,主动与有关单位联系和沟通,进一步拓展就业渠道,充分调动校内校外两种资源,积极开发校内校外两个市场,密切与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联系和沟通,将学生的就业工作贯穿与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在狠抓学生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着重加强对学生管理沟通能力的培养校企合作教育是学校与企业在资源、技术、师资培养、岗位培训、学生就业、科研活动等方面的合作,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模式,利用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与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3.3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更新了人们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观。用人单位更注重能力评价,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操作技能、学习新知识能力、表达与沟通能力及合作能力均受到更多的重视。敬业精神与进取心仍然是十分看重的素质。企业一般会把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放在素质要求第一位,其次是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对所需人才的职业素质要求必须具备敬业精神和进取心以及为人际沟通及团队协作精神。因此,高校环境类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具有较强和较广的岗位适应能力,面向社会和市场需求的技术型、应用型、管理型的复合型环保类专业人才”[6]。
3.4 加强高校环境类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因此,建立一支稳定的、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基础理论扎实、献身于高等环境教育的师资队伍是至关重要的。提高环境工程高等教育质量,教师是关键。因此,应成立高等环境教育师资培养点或培训机制,由若干高等院校来分别承担不同的培养内容。同时,加强各类大学之间的经验交流,只有通过不断的合作与交流,才有利于开拓眼界,促进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的健康发展,使培养的环境工程类人才真正为中国的环保事业做出贡献。此外,应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环境教育经验,开拓眼界,促进我国高等环境教育的发展[7]。
参考文献:
[1]李顺兴等.环境科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5(4):94~96.
[2]孔秀琴等.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及教学对策初探[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6(4):69-73.
[3]蒲清平等.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J].高等建筑教育,2005,14(3):112-114.
[4]张焕祯等.中国环境工程本科教育发展及人才需求分析.环境保护,2003,2:59~64.
[5]刘元元,高俊敏,赵春平,王涛,吉方英.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面临的问题与改革措施[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3):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