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投资项目评价的基本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投资项目 投资决策
1 投资项目评价常用的经济评价指标和方法
1.1 净现值和净现值法
净现值是反映投资方案在计算期内获利能力的动态评价指标,净现值是指同一个预期的基准收益率或折现率ic,分别把整个寿命期或计算期内各年所发生的净现金流量折现到建设期初的现值之和。表达式为: NPV=■(CI-CO)t(1+ic)-t(1) 式中:NPV表示净现值,CI表示现金流入,CO表示现金流出,n表示寿命期或计算期,ic表示基准折现率或基准收益率。 净现值法的判别基本步骤可分为如下进行:
(1)进行绝对效果检验,即考察各个方案自身的经济效果。分别按(1)式计算各个方案的净现值,剔除净现值NPV
(2)进行相对效果检验,即考察哪方案最优,对所有净现值NPV≥0的方案进行比较其净现值,根据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即净现值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1.2 净年值和净年值法
净年值是以基准收益率或折现率将项目计算期内净现金流量等值核算的等额年值,净年值是反映项目或投资方案在计算期或寿命期内的平均获利能力的指标。其表达式为: NAV=[■(CI-CO)t(1+ic)-t]·(A/P,ic,n)(2) 式中NAV表示净年值,CI、CO、ic、t、n同净现值法式中符号,(A/p,ic,n)表示资本回收等数。
净年值法判别的基本步骤为:
(1)进行绝对效果检验,即考察各个方案的经济效果,分别按(2)式计算各方案的净年值,剔除净年值小于零的方案,保留净年值NAV≥0的方案。
(2)进行相对效果检验,即考察哪方案最优,对所有净年值NAV≥0方案。
进行比较其净年值,根据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选择净年值最大的方案净年值因反映的项目在计算期内每期的等额超额收益,因净年值法多用于项目期不等的多方案的选优中。
1.3 内部收益率和内部收益率法
内部收益率实质就是使投资方案在计算期或寿命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一般情况,即净现值为0的收益率,其表达式为: NPV(IRR)=■(CI-CO)t(1+IRR)-t=0 式中:IRR表示内部收益率,CI,CO,t,n同上。
内部收益率法的判别步骤为:
(1)计算各投资方案的内部收益率,剔除内部收益率IRR
(2)将保留的投资方案依次计算各方案间的差额内部收益率(方法同计算内部收益率相同,只是把两方案之间各年的净现金流量差额数看成一新方案进行计算内部收益率),凡差额内部收益率大于基准收益率者,即舍弃投资较小的方案而保留投资大的方案,反之,舍大保留小的。
(3)将保留的方案分别与其它方案按步骤(2)进行比较,最后保留方案为最优方案。
1.4 费用现值、费用年值和最小费用法
费用现值是指同一个预期的基准收益率或折现率ic,分别把整个寿命期或计算期内各年所发生的净现金流量中支出部分折现到建设期初的现值之和。其表达式为: PC=■COt(1+ic)-t 费用年值是以基准收益率或折现率将项目计算期内净现金流量中支出部分等值核算的等额年值。其表达式为: AC=■COt(1+ic)-t·(A/P,ic,n) 式中:PC表示费用现值、AC表示费用年值,CO、ic、t、n、(A/P,ic,n)同净现值法式中符号符号同前。 最小费用法适用于项目所产生的收益相同,或收益难以用货币直接计量,这时计算可以省略现金流量中的收入,只计算支出,它包括费用现值法和费用年值法。费用现值法是净现值法的一种延伸,方法同净现值,只不过仅计算各方案中的费用而已,再以费用现值最低的方案为最佳方案,计算式同净现值法计算式;费用年值法通过计算各方案的等额年费用并进行比较,以年费用最低的方案为最优方案,其方法同净年值法。
1.5 投资回收期和动态投资回收期法
投资回收期按是否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可分静态和动态投资回收期,在技术经济效果评价中,一般都要考虑资金时间价值,通常应用较广的是动态投资回收期法,动态投资回收期法是计算从项目投资之日起,用项目各年的净收益的现值将全部投资的现值收回所需的期限,以收回全部投资所需时间长短来判断投资项目风险大小的方法。其表达式为: ■(CI-CO)t(1+IRR)-t=0 Pt表示为投资回收期CI,CO,t,ic同上 投资回收期法是来判断项目风险大小的方法,投资回收期越长,投资者对未来所能把握的信息就越小,风险就越大,因此对于投资者而言,风险越小越好,即投资回收期越短越好。
2 投资项目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2.1 投资项目经济评价中要对项目现金流量的进行动态测算
投资项目的动态经济评价都是基于项目现金流量来测算的。一个投资项目从立项到项目寿命终结一般都要经过较长的投资和收益期。项目的现金流量根据发生的时间阶段不同分为初始流量、营业流量和终结流量三部分。其中,初始流量因其发生的时间阶段比较前,一般在估测时偏差较小;终结流量虽发生的时间阶段较远,但其现金流量较小,贴现后对整个项目的影响不大;关键在于营业流量的测算。营业流量也称营业净流量,它是项目建成后在漫长的收益期内的现金流入量扣除现金流出量之后的净额,是按计息期分期测算的。从经济分析来说,要求项目收益期的营业现金净流量的现值能完全弥补投资额的现值,并有余额,才是可行的项目。
当然,实践中完全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即企业的经营形势向着收入增加、成本降低的方向变化,使一些原来认为不可行的项目实际上却有利可图。但是,从会计学的"谨慎性"原则来说,做财务预算时应该把收入尽可能估计得保守些,而把成本费用尽可能地预算得全面充分些,以最大可能地增强风险承受能力。会计年度财务预算尚且如此,对于长期投资项目的经济评价来说,就更应该遵循这一原则,才有可能避免投资失误给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2.2 投资项目评价要对项目折现率进行动态估计
在采用贴现技术对投资项目进行动态经济评价时,折现率的估计对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十分重要的问题。折现率的选用,实践中常用的折现率一般有三种:一是采用银行贷款平均利率作为折现率,这是投资项目获利水平的下限标准;二是以行业平均利润率为折现率,体现了本行业投资利润率的标准。若低于这一标准,即使投资项目不亏本,也会使行业平均利润水平下降;三是以企业的平均资金成本为折现率,说明项目的资金利润率若不能高于企业的资金成本,实际上是无利可图的。因此,在采用内部收益率作为投资项目的经济评价指标时,常用这三类利率指标作为基准指标与项目的内部收益率进行对照比较。
2.3 投资项目评价要注意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分析
(1)投资项目经济评价要准确掌握企业内部真实的历史资料。企业为求发展而进行项目投资,其经济可行性评价最为根本的依据是企业的历史资料,历史资料的积累又靠企业日常的基础管理工作。企业改制后,决策者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基础管理是企业生存之根本,基础管理的好坏决定着历史资料是否真实可靠,历史资料是否真实可靠又直接影响投资项目能否正确决策,进而影响企业能否把握发展机遇。在这个价值链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企业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要求企业对以往的经营状况做出准确无误的定量描述应该是现代企业管理起码的要求。因此,狠抓基础管理,确保历史资料的真实性,是正确进行投资决策的基本前提。
(2)投资项目经济评价要及时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国内外经济信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出台和变动,利率、汇率、大宗物资指导性价格等经济调控手段的利用和变动,都是企业无法驾驭的,却又是与企业命运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企业的决策层必须认真学习、研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了解经济调控手段的变动规律,掌握宏观经济周期及产品寿命周期等经济知识,把握国内外相关资源价格变动和金融市场利率变动的一般规律,更全面的掌握信息和利用信息。唯有如此,企业才有可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相对准确地选定适用的折现率进行投资项目经济可行性的动态评价。
(3)投资项目评价要准确把握市场情况。市场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环境,企业对自身环境了解程度便成为企业能否取胜的关键。我国大量的中小型企业目前对市场的了解仍然处于起步状态,中小型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要在市场调研和市场预测方面加大投入。从市场调研的范围来说,不仅要调研分析同类产品市场,还要考虑相关产品和替代产品的市场情况;从市场调研的时间来说,既要了解市场的过去和现状,更要掌握市场的发展趋势,用动态的观念、动态的方法搜集动态的市场信息;从调研和预测的方法上说,要用科学的手段,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动态的市场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运用。这样,企业在进行投资项目经济可行性评价时,才能科学、客观、准确地测算项目未来的收入、成本、利润及现金流量,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的经济评价。
参考文献
1 陈玲.投资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 刘晓君.工程经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一、公共文化投资项目:内涵与类型
(一)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内涵界定
公共文化投资项目有何特征?可分为哪些类型?目前的研究虽然包含了公共服务的内容和范围、提供方式的选择以及提供机制的有效性等问题,但仍然是一个比较宏观的理论分析框架。因此,有必要从微观的角度对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内涵与范围进行界定。从本质上看,开展公共文化投资项目建设是政府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增加公共文化供给的一种手段。公共文化服务(Public Culture Service)是指以政府等相关部门提供的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要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为目的,并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与精神文化素质的一种公共服务活动的总称。公共文化服务包括纯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准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两种基本类型。前者主要是指为了体现国家文化主权、展示国家文化形象、保护和传承国家文化遗产与精神、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相关文化产品及服务;而后者主要是指介于纯公共文化产品与纯私人文化产品之间的一系列文化产品与服务,既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和公共性,也具有一定程度的经营性和盈利性。通常,公共文化服务通常具有消费的公共性、公益性、公正性、公开性以及价值目标的社会性等特点,既可以满足公众基本的精神文化享受,也可以维持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文化条件和环境。简单地说,公共文化投资项目是由政府、企业以及其他非营利组织,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资源投入活动的总称。为了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公共文化投资项目建设,或者激励和扶持其他组织开展公共文化投资项目建设,积极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
(二)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主要类型
从广义的角度看,公共文化投资项目既包括行政性的文化管理投资项目,也包括公益性的文化事业投资项目以及经营性的文化产业投资项目。这些公共文化投资项目既可以提供纯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也可以提供大量的准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甚至纯私人的文化产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不仅需要满足其基本的文化权益,而且越来越具有文化权利意识。人民群众的文化权利不仅是指文化消费权,而且包括了文化生产权。前者强调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的选择权,而后者更关注社会公众的文化表达权。随着基本公共文化需要逐渐得到满足,人民群众对于文化权利关注点也逐渐促文化消费权转移到文化生产权。为了更好地实现公众的文化权利,政府部门应当鼓励大众参与公共文化投资项目建设,并用先进文化引导公众的精神生活消费,培养文化认同,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从而提升公众的文化素质和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从项目管理的角度看,公共文化投资项目又可以分为有形的公共文化建设项目和无形的文化活动投资项目。前者是静态的、有形的,是各国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传统基本形式,包括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电影院、歌舞剧院、文化广场等各种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后者通常是动态、无形的,包括文艺节目、歌舞演出、新闻出版、影视节目、数字传媒、电影下乡等文化服务活动项目。对于有形的文化建设项目,有许多成熟的项目融资、建设、运营、管理的经验和方法以资借鉴。但是,对于无形的文化活动项目,由于项目本身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价值内隐性,给项目风险评价及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二、公共文化投资项目:主体与特征
(一)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主体分析
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主体可分为政策主体、投资主体及其消费主体三个基本的层次。每个层次的主体由于其自身目标与地位的差异可以给投资项目带来不同的影响,发挥不同的作用。
1.政策主体。不言而喻,作为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政府及其具体的职能部门是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政策主体。政府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具有多重身份。一方面,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是进行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管理,引导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文化产品方面的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这些政府部门需要掌握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制定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引导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及服务,并对各种公共文化投资项目进行绩效评估。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在管理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也是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主要投资者和执行者,是各国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主要的投资来源。
2.投资主体。不同的公共文化服务在公共性、收益性以及排他性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也就要求应该由不同的投资主体采用不同的形式来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一般而言,公共文化投资项目可以通过政府投资、非政府组织投资、多元化投资和联合投资等方式实现。尽管不同的投资主体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具有不同的效率,但是也需要考虑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原则。公共文化服务是一种大众需要的基本公共品,政府部门是此类投资项目当然和基本的投资者。政府公共文化服务分为公共性文化产品和价值性产品,其中价值性文化产品也可以由政府以外私人部门提供。对于那些具有竞争性、价值性的部分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鼓励和引导市场力量参与项目投资和建设是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一种重要方式。另外,独立于政府与市场之外的非盈利组织也是参与公共文化项目投资的重要力量,是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实践层面看,由于政府投资能力和效率等方面的不足和缺陷,我国目前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部门之间及产品之间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结构失衡现象。为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一方面要继续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优化政府投入结构,提升政府投入效率;另一方面,也要在条件具备的地区积极探索推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项目投资的方法和途径。比如说,在公共文化服务相对滞后的地区或者对以有形的公共文化设施为主的建设项目以及那些提供纯公共文化服务的投资项目,应当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但是,对于那些提供准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项目、以内容为主的无形文化活动项目则应当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同时辅之以政府的扶持政策。当前,公共文化项目投资方式日趋多元化,一个重要的投资模式就是采用投资项目 PPP 模式(即公私合作伙伴,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这种投资模式要求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共同参与生产和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旨在实现一个公共政策结果而采用风险共担方式的合作关系。比如,对于那些具有准公共性的经营型公共文化项目,可以主要依赖于私人部门的资金,让私人部门参与甚至全权负责生产原本由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从而拓展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融资来源。大量的研究发现,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是增加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有效方式。例如:王浦劬、萨拉蒙等(2010)认为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是改进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重要途径。刘辉(2012)通过对“一元剧场”这一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个案的分析发现,政府扶持文化企业的公共文化投资项目,可以更有效地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从而更好地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
3.消费主体。社会公众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消费主体,是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目的和归宿。公共文化投资项目必须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共同而又有差异性的文化需求,符合社会公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因为,文化消费是人民群众行使文化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会随着人们年龄、性别、收入、职业、民族、教育水平和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程度的个性化需求。目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我们更多地关注了公共文化供给的公平性与效率性,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公众文化消费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尽管这一状况是由我国目前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但是人们群众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文化消费选择权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供给者和供给形式也应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二)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基本特征
1.公共性。无论何种形式的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主要产出都具有是公共性、基本性和一般性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需要,从而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的实现。为了满足社会大众的精神生活需要,公共文化投资项目也就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公益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不以盈利为目标,一般对公众免费或象征性地收取较低的费用,以维持公共文化项目的生产和运行。因此,公共文化投资下个面多依赖政府投入,从理论上属于全民所有、全民共享、全民使用,更多地要追求投资项目的社会效益。这样,许多诸如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投资项目,虽然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但是由于投资方无利可图而只能由政府部分供给或者提供大量的补贴。
2.公平性。所谓公平性也就是平等性。文化权利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因此必须得到公平的对待。无论一个人的地位、职业、性别、民族、收入等有何不同,都应当和社会其他成员一样,公平地获得基本的文化资源、享受平等的文化权利,不应受到任何形式的歧视和不平等待遇。坚持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平性,就应在基本文化服务方面消除一切形式的不均衡状态,如逐步在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文化项目投入等方面显著地消除城乡差异、地区差异等,从而达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3.差异性。所谓差异性也就是多样性。追求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平性目标,并不意味着要忽视人民群众丰富而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人民群众的文化权利也必然包含了文化自主权和文化选择权。不同类型的公众由于自身的特征对于文化服务的种类、层次、特色当然具有个体差异和偏好。不同的民族、地区、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公众,其文化消费也具有典型的异质性特征,无法也不可能通过一种相同的文化产品或服务来满足。随着社会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社会大众的文化消费需要也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征,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已难以满足人们群众日益个性化的文化需求,这也要求多样化的公共文化投资项目来提供异质性的“准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而在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着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因而这些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投资项目不仅要提供基本的文化服务,承担者传承和发展原创性民族文化的重任。
4.动态性。任何一个投资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运行都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公共文化投资项目也不例外。对于无形的公共文化活动项目更是如此,这些项目呈现出更多地无形、动态、虚拟等典型特征。因此,此类项目的投入和产出就难以准确地进行评价和量化。此外,与传统的建设项目相比,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主要满足人们的不断变化的精神需要,相对而言更加具备主观性的特点,加之政府也更加关注其社会效益,因而此类项目的总体收益更加难以进行量化和计量,很难简单地对其财务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评价。
5.风险性。对于公共文化投资项目而言,其投入和产出都是不确定的,项目本身及其环境都充满了大量的风险因素。相对而言,无形的公共文化投资项目面临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因而其风险也更大。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风险首先体现在其投入的不确定性,对于大量的公共文化投资项目而言,其投入不是简单的一次性的建设投入,更多包括了项目维护、运行、发展等持续的项目运营投入。同样,其产出的不确定性更大。由于人民群众文化消费意愿的多样性和动态性,投资项目的市场需求很难把握和分析。加之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主观性和外部性,其社会效益也很难准确地分析和量化。这就使得大量的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很难应对这些不确定的内外风险。
三、公共文化投资项目:风险与评价
(一)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风险分析
科学判断项目风险是项目投资者在决策时必然关注的问题。公共文化投资项目属于典型的不确定性投资,甚至比传统的工程建设项目具有更大的风险,因此,对公共文化投资项目进行风险评价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依据投资项目风险因素的性质,可以将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风险因素指标分为融资风险、运营风险、市场风险及社会风险等四大类。
1.项目融资风险。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投入越来越巨型化和多元化,对于大型的投资项目更是如此。因此,单独投资方往往难以筹集和投入全部的项目资金,需要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由于资本的逐利性,任何投资都追求超越行业平均利润率的资金回报,如果公共文化投资项目运作失败或利润水平较低,就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偿还压力和风险。
2.项目运营风险。如前所述,许多公共文化投资项目本身就是一个动态性的活动,面临着项目内外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难以像生产标准化的工业产品一样来进行科学、准确的运营。而作为项目主要参与者的专业化人才,也不可能如机器般地稳定和准确。
3.项目市场风险。公共文化投资项目所提供的基本产品时无形的文化服务,满足的是人们主观的、精神的需要。而人们的文化消费需要往往是个性化的、动态的,因而很难准确识别和计量。
4.项目的社会风险。由于政府更加追求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社会效益,往往忽视其财务效益和经济效益。此外,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社会效益往往难以准确的识别和计量,因此,此类项目的投入产出也就很难进行准确的把握。
(二)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评价方法
如何对公共文化投资项目进行风险评价呢?许多研究从宏观视角出发研究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评价问题,也有学者研究了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从微观视角出发,研究公共文化投资项目风险及其评价问题还较少见。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决策及评价方法,是一个多目标和多层次的复杂系统。由于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直接或间接向社会提供公共消费品,应该以公众满意为导向对公共投资项目的绩效进行评价。成本效益分析、实物期权方法,构成了公共文化投资项目评价的基本方法。成本效益分析(又称费用效益分析,CBA)是对投资项目进行技术经济评价的常用方法,其理论渊源是福利经济学。按照这种方法,投资方应选择能最大化社会净收益的投资项目,优化投资项目的成本模型,提升项目的执行效益。随着公共财政体系的日趋完善和项目投融资体制的不断改革,以项目成本和收益等财务性评价为主要内容的传统项目评价方法的局限性日益突出。因此,有必要将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引入到成本—效益分析中来,对项目进行社会评价。此外,实物期权也可以被应用到公共文化投资项目风险评价当中。Myers(1977)提出实物期权(Real Options)概念,将它应用在非金融领域投资决策当中。针对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动态性特点,实物期权方法也可以对这些投资项目可能的不确定性以及阶段可调节性风险进行估计和防范。这是因为,公共文化投资项目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而实物期权方法可以在对此类投资项目进行风险因素分析和价值评估的基础上,分阶段选择投资项目中存在的期权价值,从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规避投资项目风险。
四、公共文化投资项目:问题与展望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分析,结合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实践,我们认为以下几个问题是未来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重要课题,应当引起理论界和实践界的重视。
(一)公众的文化消费意愿及其量化
目前对公共文化的研究往往只重视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忽视了需求方的文化消费意愿。对于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评价,从宏观上看是基于政府的视角对项目进行费用效益分析,而从微观视角出发,则应该关注大众的文化消费意愿,即消费者是否愿意以及愿意支付多少成本进行该文化产品的消费。研究公共文化投资项目与大众消费意愿之间的相关关系,是对公共文化投资项目有效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费用效益识别及其计量
科学界定并准确计量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费用与效益是对该类项目进行评价的基本前提。通常,政府部门对于投资项目的评价主要关注其社会效益,而作为项目投资方的企业主要关注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财务效益和经济效益。如果严格按照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对这些项目进行评价,大多数公共项目都不可行,这就需要政府对该公共文化投资项目进行扶持。因此,只有科学界定并准确计量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成本费用和综合收益,政府才能准确判断是否对项目进行扶持以及扶持的力度。当财务评价与经济评价结果一致时,很容易做出投资决策。当两者结果不一致时,由于是当项目的财务效益为负而经济效果为正时,政府则应考虑是否对项目采取补贴等扶持政策,使项目的财务效益为正,从而使项目变为可行。
一.行政事业财务管理概论:行政事业财务管理的特点、主要任务和基本原则;实施行政事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确立行政事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原则。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定员定额的概念、制定及管理;单位预算的编制、审批及执行程序;财政拨款和事业收入的管理;行政事业单位支出及具体项目的管理。
三.国有资产和负债管理:国有资产的概念和分类;事业基金、固定基金和专用基金的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负债的概念及管理要求;应缴财政预算资金和应缴财政专户资金的管理。
四.财务清算和财务报告:财务清算的原因和分类;清算财产的估价和变现;财务清偿和剩余财产分配。行政单位财务报表的主要内容及编制方法;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的主要内容及编制方法;年度财务决算的编制和审批。
五.财务分析:财务分析的作用、要求和形式;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及盈利能力分析;财务报表分析的应用;杜邦分析体系;我国国有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部分公司财务管理
一.财务估价:货币的时间价值及计算;债券的概念、价值及必要报酬率;股票的概念及价值计算;风险和报酬;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
二.投资管理:投资项目评价的基本方法;投资项目现金流量的估计;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投资项目的风险处置
三.流动资产管理:现金管理的目标及最佳现金持有量;应收帐款及信用政策的制定;存货经济订货量的基本模型及扩展。
四.筹资管理:资金需求量的预测;筹资的渠道和方式;股票筹资与债券筹资的比较;短期负债筹资的主要形式;营运资金政策的选择。
五.股利政策:利润的构成与分配;股利分配政策的类型;股票股利和股票分割的比较;目标利润规划。
第三部分审计
一.基本概念:审计的概念和种类;审计的职能和目标;审计的方法和程序;审计业务约定书与审计范围;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职业规范和审计责任。
二.内部控制及其测试与评价:内部控制的目标与要素;内部控制测试;内部控制评价;管理建议书。
三.企业会计报表审计:企业会计报表审计准则;企业主要会计报表的审计;流动资产审计;长期投资审计;固定资产审计;无形和递延资产审计;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审计;所有者权益审计;收入、费用及利润审计。
四.审计报告:审计报告的基本类型;审计报告准则;审计报告的编制;期后事项;特殊目的审计。
五.内部审计:适当的审计程序;舞弊的发现;舞弊调查。
第四部分统计基础
一.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集中趋势的测度;算术平均值、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级差、平均差、方差和标准差。
二.概率和概率分布:概率的基本概念及计算;离散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三种常用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正态分布。
【关键词】建筑工程;投资项目;绩效评价;功能
中图分类号:TU-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1-089-01
评价活动的功能很多,不同的评价活动,由于具体的目的和目标不同,功能也不尽相同。工程投资项目绩效评价作为一项特殊的评价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功能:
一、导向功能
所谓导向功能,是指工程投资项目绩效评价对客体,即所从事的工程投资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在工程投资管理中,有什么样的评价范围和内容,评价的客体就会注重哪个方面的工作;有什么样的评价标准,评价的客体就会向什么样的方向努力。也就是说,评什么、怎么评,将有力地引导建设单位在工程投资管理中做好什么、怎么做。因此,评价具有引导工程投资管理改革方向的作用,这就是工程投资绩效评价的导向功能,实际上就是评价的指挥棒作用。评价之所以有导向功能,是由于在评价中,评价主体对评价客体有很强的制约作用,特别是以行政力量为主体的评价,这种导向功能就更为显著。
工程投资绩效这种导向性,可以使客体按照主体的意志和要求实施管理,不断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以适应需求单位的建设和需要。在目前的工程投资管理体制中,建设单位对工程投资管理负直接责任,上级管理部门对建设单位采取直接指导和调控指导。因此,这种导向作用是必要的。当然,积极的导向功能是建立在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以及评价的主、客体对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的深刻、全面的理解基础上的,否则,评价的导向作用也会产生消极的一面。
二、诊断功能
诊断功能是指在评价中,通过对工程投资管理工作的原始资料、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获得有关评价客体投资管理工作的大量信息,从而既可以清楚地认识建设单位工程投资管理的特色、成绩与优势,又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改进投资管理工作、提高工程效果和效率奠定基础,就像医生为病人检查身体、诊断疾病一样。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工程投资项目评价应当按照一定的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严格的程序,全面、科学地进行,因此评价和诊断结果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是其他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因而工程投资绩效评价也是不能用其他管理手段取代的。
当然评价的诊断功能的发挥也是有前提的。一是被评价单位要正确理解评价的目的意义,端正对评价工作的态度,以评价者之一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工作,而不是简单地把自己放在被评、被“审判”的位置上,消极、被动地等待评价,要防止评价中的防卫心理。二是评价者要正确认识投资绩效评价的性质,要通过评价促进工程建设的发展,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而辅之以终结性评价,在评价中只对评价客体进行价值判断分类,不搞评价客体间的排队和比较。三是被评价单位应认真地、实事求是地搞好自评工作。自评工作是整个评价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只有认真搞好自评,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作用。自评工作一定要实事求是,详细而客观,要汇报和提供信息、资料、数据,不能弄虚作假,否则就会失去评价的诊断功能。
三、目标调节功能
工程投资项目绩效评价之所以具有目标调节功能,既是由开展评价的目的决定的,也是由评价的信息反馈作用决定的。工程投资项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建设目标的确定,必要的条件的获得等,可以看作是这个系统的输入。建设过程可以看作是系统的运行进程。而建设项目的成果,则是这个系统的输出。显然,这是一个开环系统。尽管在各个子系统中可能有这样或那样的反馈,但对整个系统来说,仍是开环的。通过绩效评价,可以获得有关建设工作的输出的信息,并将这个信息反馈,用以去调节下一步建设工作的输入、调节建设工作的进程,甚至去调节建设目标本身,使其更加符合需求单位的要求,符合现代建筑工程项目发展的要求。
对于被评单位来讲,工程投资项目绩效评价可为各管理部门提供评价结果的反馈信息,及时了解管理活动的真实情况,对管理工作进行适时的控制调整,从而使科学的管理决策活动建立在系统绩效评价的可靠基础上,减少盲目性,增强科学性和自觉性。施工方也可以从绩效评价中获得切身的体验,从而促使他们总结经验教训,长善救失,扬长避短,改进方法,调节施工过程。
四、督促、激励功能
所谓督促、激励功能,就是通过评价,可以对建设单位的建设是否符合上级要求和工程建设水平作出鉴定,对建设单位在工程投资管理工作中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建设成果显著的单位可给予奖励,这能激励和调动各单位搞好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对建设成果不太符合上级要求、管理水平较差的单位,可以督促他们尽快制订整改规划,采取措施,改进工作,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
五、交流功能
工程投资项目绩效评价的实施过程必然要由上级单位的管理者参加,而且一些大型项目的评价活动与结果也会引起工程投资管理相关部门的广泛关注。因此,评价活动既能使各级机关了解当前工程投资管理的现状、取得的最新经验、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决策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又能使各个项目之间深入、全面地交流,促进取长补短,借鉴兄弟单位的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建设质量、水平和效益。
参考文献:
[1]马小丁.新发展观将改写项目评价体系[J].中国投资,2008(7).
[2]冯鸿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4.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敏感因素;建设投资;销售收入
房地产项目敏感性分析用以考察房地产项目中涉及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对项目基本方案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找出敏感因素,估计项目效益对它们的敏感程度,粗略预测项目可能承担的风险,为进一步的风险分析打下基础,也为项目实现预期的目标奠定基础。
房地产投资项目评价中的敏感性分析是分析投资项目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如内部收益率、净现值、投资回收期)对主要变动因素变化而发生变动的敏感程度。如果某变动因素变化幅度很小,但对项目经济指标的影响很大,我们认为项目对该变量很敏感。在实际工作中,对经济效果指标的敏感性影响大的因素,要加以严格控制和掌握,并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保证预期目标的实现。
敏感性分析包括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多因素敏感性分析,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是指每次只改变一个因素的数值来进行分析,估算单个因素的变化对项目效益产生的影响;多因素分析则是同时改变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进行分析,估算多因素同时发生变化时的影响。为了找出关键的敏感因素,房地产项目大多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
一、房地产项目敏感性分析步骤
房地产项目敏感性分析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
1、确定影响因素
影响项目经济效果的因素众多,我们必须抓住主要因素,对于房地产开发项目而言,主要影响经济效果的指标有总投资额、建筑面积、销售价格及租金等。在实际工作中,主要以总投资额和销售及出租收入作为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
2、确定不确定因素的变化程度
敏感性分析通常是同时针对不确定因素的不利变化和有利变化进行,以便观察各种变化对效益指标的影响,并编制敏感性分析或绘制敏感性分析图。
一般是选择不确定因素变化的百分率。房地产项目中一般选取±5%,±10%作为总投资额、销售及出租收入变化的百分率。
3、确定分析指标
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有一整套指标体系,敏感性分析可选定其中一个或几个主要指标进行,最基本的分析指标是内部收益率或净现值,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也可选择投资回收期等其他评价指标,必要时可同时针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指标进行敏感性分析。
通常情况下,房地产项目基本上只采用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
4、敏感性分析的结果表述
5、确定最敏感因素
6、针对敏感性因素制定相应措施
最敏感因素一般影响效益目标较大,有时甚至关系到项目预期目标的成败。加之可行性研究是项目的前期阶段,很多因素都属于预测因素,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应对最敏感甚至可能影响预期效益目标成败的敏感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从而能有效的避免因该因素变化而给项目带来的风险。
二、实例
最后针对最敏感因素---销售收入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如通过加大宣传扩大影响力提升价格、制定价格策略、优化户型凸出项目优势等措施保障项目收益。
三、结语
通过房地产项目的敏感性分析,可以使投资者事先知道哪个参数对预期利润影响较大,哪个参数影响小,通过对敏感因素的控制,从而使投资过程经常处于最有利的状态下。
参考文献:
[1]佘健明,王永银,于守法,马天余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2012
[2]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