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业经营范围

旅游业经营范围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游业经营范围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旅游业经营范围

旅游业经营范围范文第1篇

一、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上市的旅游公司为研究样本,选取2008年至2010年数据进行分析。为了确保有针对性、准确性的选取研究数据,本文依照下列标准对研究样本进行筛选:(1)剔除经营业务发生变化的公司;(2)剔除财务与行业收入数据不全的公司;(3)剔除ST,PT的公司。经过筛选我国以旅游业为主业的A股上市公司,符合标准进入研究样本的共有20家,其中旅游类的14家分别是:北京旅游(000802)、中青旅(600138)、旅游(600749)、国旅联合(600358)、黄山旅游(600054)、大连圣亚(600593)、丽江旅游(002033)、峨眉山A(000888)、桂林旅游(000978)、华天酒店(000428)、西安旅游(000610)、云南旅游(002059)、西安饮食(000721)、华侨城A(000069)。旅馆类的6家分别是:美都控股(600175)、东方宾馆(000524)、新都酒店(000033)、金陵饭店(601007)、锦江股份(600754)、首旅股份(600258)。

(二)指标确定 市场绩效指标和财务绩效指标是评价公司绩效水平的主要指标,本文综合采用这两种指标进行评价。选取托宾Q值作为绩效指标的市场评价标准,将总资产收益率及净资产收益率作为绩效指标在财务方面的衡量,且用价值比率来估算托宾Q值,即将资产重置成本等同于账面价值,得出:Q=(负债的账面价值+流通股市值+非流通股市值)/总资产账面价值。同时选择了公司规模(LNA),增长率(SG)及资产负债率(DBTR)作为控制变量。所用变量及其计算公式如表1。

(三)模型构建 利用以上变量,建立模型如下:

二、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将2008~2010年的NOS,HI,ROE,ROA,Q值进行统计描述,如图1、图2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2008~2010年,企业部门数(NOS)在旅馆类和旅游类上市公司中,基本保持不变,而在2009年均有少量增加。但其中旅游类上市公司的企业部门数(NOS)都一直高于旅馆类上市公司的企业部门数(NOS)。

由图2可以看出:2008~2010年,旅游类和旅馆类上市公司的HI指数也基本保持不变,而在2009年都有所减少。并其中旅游类上市公司的HI指数一直低于旅馆类上市公司的HI指数。这是由于NOS的取值和企业多元化程度正相关,而HI指数与多元化程度负相关。因此初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2008年至2010年中,旅游业上市公司的企业部门数(NOS)和HI指数均在小幅度波动中,以此显示出我国旅游业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程度没有大的波动,但均采用了多元化经营的战略方法来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二,在旅游业上市公司中,旅馆类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程度一度高于旅馆类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程度;第三,由表3、表4可以看出在2008年~2010年间,旅游类上市公司和旅馆类上市公司关于企业的ROA、ROE、Q都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结果。其中旅游类的上述指标时随着多元化经营程度的增加而下降,而旅馆类则相反,指标随着多元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根据以上描述性统计分析的结果得出初步结论,旅游类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都与多元化程度正相关,而旅馆类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与多元化程度负相关。

(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确认结论,应运用多元回归分析。而进行多重共线性分析是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重要前提,结果如表2所示。统计学一般认为,VIF(方差膨胀因子)大于5,Tolerance(容忍度)小于0.2是多重共线性存在的标志。而由表2可以看到VIF都小于5,且Tolerance都大于0.2。由此可见,各项指标都不存在多重共线,所以可以确保回归分析的可行性。

通过SPSS软件运行,其回归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其一,企业净资产收益率(ROE)与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相关性分析。由表3可知,在旅游业上市公司中,旅馆类上市公司的ROE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企业部门数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呈现负相关关系;而旅游类上市公司的ROE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企业部门数在0.01的显著水平上呈现正相关关系。

其二,企业总资产收益率(ROA)与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相关性分析。如表4所示,在旅游业上市公司中,旅馆类上市公司的ROA与企业资产负债率和企业规模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而与企业部门数,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表现出负相关关系。而旅馆类上市公司则不同,其ROA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和企业规模之间也不存在相关关系,但与企业部门数和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却在0.01的显著水平上表现出正相关关系。

其三,企业的托宾Q值(Q)与多元化经营的相关性分析。如表5所示,在旅游业上市公司中,旅馆类上市公司的Q与企业收入指数在0.01的显著水平上呈负相关关系;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企业部门数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呈现负相关关系;同样与企业资产负债率和企业规模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而旅游类上市公司则相反。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实证分析了2008年至2010年在我国沪深两市上市的旅游类公司,得到下列实证结果:当把旅游业上市公司分为旅馆类和旅游类上市公司,并以企业的部门数和收入HI指数作为衡量企业多元化指标时,旅馆类上市公司和旅游类上市公司在同样面临多元化经营战略时,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绩效影响。旅馆类上市公司的公司绩效与企业部门数(NOS)负相关,与收入HI指数正相关。因为NOS越大表明企业多元化程度越大,而HI指数越大企业的多元化程度越低。因此得到旅游业中旅馆类上市公司的公司绩效水平与多元化战略呈负相关关系。同理也可得,与多元化经营战略呈正相关关系的是旅游业中的旅游类上市公司。

产生以上结果的原因主要是与行业特点有关。旅游业中旅游类上市公司大多是旅行社行业,它的主要经营范围是旅行社组织游客出游。而这样的业务会受到季节性或突发事件的影响,而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战略就可以发挥其规避风险的作用。规避了经营风险,可以增加公司的收益,增强公司的负债能力。因此在旅游业上市公司中,旅游类公司的公司绩效与其多元化经营战略呈现出正相关关系。而在旅游业中的旅馆类上市公司则不相同,它主要以酒店业作为其主要经营范围。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旅游公司的游客已不再是酒店业最重要客源。因而季节性的影响对酒店业的经营已并不显著,所以,虽然说旅馆类上市公司的业绩水平与游客数量有一定的联系,但其中的联系并没有旅游类上市公司那么显著与密切。

(二)建议 通过对我国旅游行业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其一,扩大旅游上市公司规模,借助资本市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目前我国旅游业上市公司的规模普遍偏小,盈利能力及抗风险能力均较差。应鼓励旅游业上市公司借助资本“经营”手段,通过小型资本联合、兼并以及原有资产重组等形式,充分利用现有社会资本,组建较大型旅游集团,以弱变强,盘活存量资产,以较快方式实现低成本扩张。

其二,通过经营创新强化主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目前作为朝阳产业与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势头强劲,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其运行模式也在逐步进行调整,其上市公司主业的经营创新能力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提升空间。因此,上市公司应把握机遇,通过强化主业经营创新能力,实现核心竞争力提升,将不确定性因素对公司造成的风险最小化。

其三,选择适当的多元化经营策略,提高抗风险能力。由实证分析可知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对旅馆类和旅游类上市公司的绩效发展造成了截然不同的影响。其中旅游类上市公司可以在近期继续坚持多元化经营以加强企业的发展;而旅馆类上市公司应采取“归核化”战略来经营,即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应将业务集中到其资源和能力具有竞争优势的领域。

参考文献:

旅游业经营范围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小旅行社;产品设计;创新

中小旅行社的定义与中小企业的定义一样,是一个相对概念。现有的旅游小企业研究文献中,旅游小企业的界定有定量与定性两种标准,以后者为主。在定性研究方面,学者们多从旅游小企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方面来进行界定。在定量界定方面,则主要通过雇工人数这一指标来进行界定。由于“小”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此在不同的国家,涉及不同的旅游行业构成,具体指标也各不相同。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贯彻执行新

一、河南省旅行社市场环境条件现状

(一)旅行社快速转型

1.旅行社业务由单纯接(组)团向业务多元化转变

长期以来河南省的旅行社均为单体旅行社,其经营涉猎范围为单纯的地接与组团业务,旅行社产品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差。近几年,随着河南省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快速过渡,河南省的旅行社发展有规模化、集团化倾向,许多旅行社业务从单纯接组团旅游逐渐拓展经营范围,比如旅行社托管景区、旅行社托管酒店、旅行社托管餐厅、旅行社涉足票务预订、旅行社涉足广告、旅行社涉足金融等等。这种变化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中小旅行社抗风险能力增强,企业经营受季节性影响趋弱,旅行社经营收入提升的抓手也变的更加丰富与多元。

2.旅行社经营规模集团化倾向

鉴于河南省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潜在游客群体极为庞大,国内众多旅游大鳄纷纷将目光锁定中原,河南省本土旅行社也励精图治,积极寻求有所建树。纵观各旅行社规模化运营方式大概有以下几类:

(1)外来旅行社强势介入

此类旅行社以中国西部旅游著名企业百事通为代表,他们大多凭借雄厚的经济、技术和产品优势,强势入围,利用自己网络覆盖庞大,配套服务标准化,产品类别丰富的旅游分销渠道谋得市场的优势份额,做到利润的做大化以及整个旅游市场的话语权及定价权。

(2)外来旅行社与本土旅行社联姻

深航旅游与深圳宝中进入河南市场不约而同的采用了此种方式,此种方式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解决外来旅行社的水土不服问题,同时又保留了本土旅行社前期经营中所拥有的市场份额。

(3)本土旅行社经营合作体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旅游市场,同时面对外来旅游大鳄的强势压力,河南省本土一些有危机感的旅游企业经营者采用了抱团取暖的方式来保存自己的阵地。河南郑旅国际旅游集团公司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一个。该公司拥有全资子公司四家,控股子公司三家,参股公司一家,涵盖了大部分景区。

3.中小型旅行社向差异化市场定位以及专业化分工方向转型

河南省中小旅行社传统经营项目多为组团旅游,旅游线路也大多为常规的一些线路,整体展现的特点是产品重复性强,旅行社产品同质化严重,还有旅行社产品缺乏个性化,旅行社经营没有实行差异化市场定位。

随着游客旅游个性化产品需求的增加,许多旅行社经营者已经开始注重产品的市场差异化和经营范围的专业化分工。涌现出了一些个性鲜明的旅行社产品,比如:

(1)河南省内短途山水旅游线路专卖;

(2)、新疆旅游线路专卖;

(3)郑汴洛+云台山旅游线路地接专卖;

(4)台湾旅游线路专卖;

(5)宗教旅游线路专卖。

今后河南省中小旅行社的分工将更加趋于专业,旅行社也将更加注重产品的开发深度。商务高端旅游、体育旅游、文化旅游将逐渐走近我们的视野。

4.水平分工体系向垂直分工体系快速过渡

河南省中小旅行社长期以来采用的是水平分工体系,这种分工体系造成的最大问题在于无法形成旅行社经营的规模化优势,旅行社无论大小经营产品雷同,造成各旅行社面对竞争的杀手锏只有一个那就是大打低价牌,最后影响最大的还是旅行社本身。

自2007年以来,河南旅游市场相继有旅游企业改变了以往大而全的经营模式,专注于做专线旅游产品,经过多年积累,逐渐成为专线旅游产品的专家型经营者。再有近几年外来资金、市场份额雄厚的较大旅游企业,实行了直铺店面或者特许加盟等形式在河南开拓经营的方式。这两种经营转型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河南旅行社市场的水平分工体系逐渐被打破,一种全新的垂直分工体系正在稳步形成。旅行社各司其职,合作共赢。它的优势非常明显的体现在以下几点:

(1)批发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合作和相互依赖的关系,避免了无谓的竞争,形成良性循环。

(2)旅游产品的规划和采购方面发挥了批发经营商的专业和规模效应,产品销售方面发挥了零售商服务直客的优势,两者相辅相成,提高了旅行社的运营效率。

(3)旅游产品的生产标准化、专业化和大规模市场营销活动,刺激了整个旅游市场的需求,最终保证和提高了企业和整个行业的利润需求,形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游客出游意愿日渐个性,但有规律可循

同全国游客的出游趋势一致,河南省的游客出游动机和出游方式近几年也有了一个大的改变,传统的团队组团形式在一些旅游目的地逐渐淡出,游客的出游需求日趋个性化。但多年统计资料分析显示还是有规律可循的,见表1。

(三)河南省旅行社产品的经营现状

河南省旅行社产品的经营目前也是呈现多元化的态势,旅行社在各种旅游产品中占得份额较传统也有了巨大的变化,见表2。

二、河南省中小旅行社目前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旅游业经营范围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区域旅游;合作;动力机制;利益。

区域旅游合作是指不同区域之间或区域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的旅游经济主体,根据市场的需求,依据一定的目标、原则和制度,将旅游系统各要素在地区之间进行重新配置、整合与优化,形成规模更大、品牌更鲜明、效益更佳的区域旅游联合体的旅游经济行为。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是区域旅游经济协作系统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和运转方式(马海鹰,2004)。完善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有助于促进旅游合作的形成与发展,本文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探讨区域旅游合作的动力机制问题。

一、区域旅游合作的宏观驱动力。

区域旅游合作是通过旅游业要素的流动、共享,达到旅游经济增长及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之目的,最终扩大地方就业,增加外汇收入,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的融合,改善国际关系,提升区域形象和地位等,其主要的宏观驱动力有:

1.资源互补,市场共享。

由于自然条件与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作用及各地区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旅游资源的分布具有不可移动性、地区差异性的特点。区域与区域之间的旅游资源数量、结构、质量、分布不可能完全一样,主导旅游资源也会有显著差别,区域之间的资源具有互补性。资源互补通常是区域间旅游业联合的基础,实行区域之间的合作,可以跨越地理范围限制,充分利用区域外的资源,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国区域旅游资源的区域差异较大,互补性较强,为区域之间开展旅游合作,形成丰富、完整的旅游产品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扩大要素流动范围,提高要素配置效率。

区域旅游业在其成长过程中,经济总是和规模不断扩张,市场范围逐渐扩大,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逐步加快。

原有区域空间越来越不能满足要素扩张的需要,需要寻找新的更大的空间。特别是区域旅游企业营销网络的扩大和客源市场半径的增加迫使要素突破本区域限制,向区域外更大范围流动。区域合作为这种扩大的要素流动提供了发展空间,使不同区域的旅游产业要素相互融合,形成最佳的配置效率。发达地区的大量资本需要寻找新的投资项目和投资区域,一般选择资源、劳动力丰富但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作为合作的对象,以实现其资本增值之目的,欠发达地区的资源、劳动力与发达地区的资本、技术结合起来,就会产生新的经济增长机会,当地的资源得以开发利用、劳动力价值得以实现,两者的联合提高了双方要素的配置效率。国际上,实力雄厚的旅游企业(以著名的饭店集团为主)不断向发展中国家渗透、联合,为这些国家的旅游接待业和旅游经济增长带来了极大的帮助,就是这种动力机制的有力证明。

3.加强旅游信息共享和交流的需要。

21世纪是信息经济时代,信息的及时性与准确性直接影响生产。旅游行业同样也离不开信息,有些产业甚至把信息作为赢利的核心,如旅行社业。旅游信息的不及时和不准确很容易造成旅游资源的重复开发和浪费。行政区的封闭式旅游发展忽视旅游信息的重要性,既不主动了解外界旅游信息也不向外旅游信息。这样就不能及时依据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开发一些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因此,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信息的共享与交流。

4.合作开发与共同管理,实现区域旅游的“多赢”。

许多旅游资源的分布具有跨区域(特别是行政区域)性特征,也就是说许多地理位置邻近的区域会共同拥有某些独立旅游资源实体的一部分,如一条风景河流流经几个区域(地区或国家),一座山脉跨越几个区域,一片森林覆盖地涉及到几个区域,等等。这样,相邻的区域因为共同拥有某种旅游资源而成为联合的对象,需要合作开发资源,共同管理资源。如果不进行区域协作,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相邻区域要么没有能力(如缺少资金、技术、人才)开发,要么不愿意开发或暂不考虑开发(由于利益难以协调的缘故),最终共有的旅游资源得不到开发,失去其应有的旅游价值,这是各区域都不愿出现的结果。二是由于资源的跨地域性,各方为了各自的利益互不相让、互不妥协,无法达成合作,也无法实现资源开发;或者都只是在各方境内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开发,而不顾及到其他区域,最终导致旅游资源的破坏。这种“不合作”多以第二种形式出现。一旦出现这种混乱局面,区域之间最终会“艰难”地走到谈判桌旁,开始不情愿又不得已的合作。无论这种合作出于什么目的,对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本身都是有益处的。随着合作的深入,区域之间由不自觉到自觉,由消极被动到积极主动,最终形成旅游资源合作开发、旅游业的共同管理的内在动力机制。

5.减少地区冲突,缓和区际关系,保持社会稳定。

每个区域都有着各自独立的利益,且有着各自的发展目标和模式,在复杂的经济及社会交往中会触及其他区域的利益,由此产生区域冲突。在旅游业发展中,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旅游设施和项目的建设,旅游服务的提供与市场秩序的稳定等方面如果处理不好便会产生区域矛盾和冲突。为了减少冲突带来的利益损失,区域之间常会选择协商方式实现联合协作,共同解决产生冲突的问题,以缓和紧张的区际关系,保持各自的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说,区域间的联合不仅具有经济的目标,更具有政治意义。

6.经济、文化、政治相互融合。

旅游业区域合作,政府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政府在区域合作与发展中的目标是全方位的,即在进行旅游业合作中,谋求区域经济的增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政治上的信任与联盟。有的区域合作目标是要在合作的范围内实现区域一体化,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的高度融合、共生共存、和谐统一。如欧洲联盟的合作就是要建立一体化的欧洲地区,以与北美和亚洲抗衡。近年来,东盟的区域合作进程加快,合作范围扩大到非东盟组织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日、韩三国。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经济自由化、政治一体化、文化区域化的“东亚自由贸易区”。旅游业成为“10+3”组织最重要的合作领域之一,旅游业合作是促进“10+3”经济、文化、政治相互融合的主要手段和重要途径。

此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态势下,世界范围内各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体不断涌现,而区域旅游合作也呈现出了迅猛发展的态势,区域之间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根据区域利益主体的需求开展不同层次的合作已成为必然。

二、区域旅游合作的微观驱动力。

旅游企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微观主体,是实现区域旅游发展目标的实现者和核心力量,是区域利益的主要实现者。区域之间的企业联合协作构成了区域合作的主要内容。旅游企业作为合作主体,在跨区域旅游合作中的驱动力主要有:

1.企业发展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需要。

规模经济,又名规模效益,是指在一个给定的技术水平上,随着规模扩大,旅游企业的生产规模、资产总量、原料来源、市场范围都会不断扩大。在企业规模扩大的过程中,原区域的要素供应、市场需求都不能适应企业的扩展,企业就向外拓展生产要素的供给、寻求新的市场空间、寻找新的生产项目、寻求新的投资区域和合作伙伴,通过兼并、合资合营、收购、重组、特许经营、连锁经营等方式与区域州同类企业或区域内企业进行广泛的合作,扩大自身的规模,占领更大的市场空间,获得规模经济优势。

范围经济是由企业经营范围而不是规模带来的经济优势,只要把两种或更多的产品合并一起生产比分开来生产成本要低,就会存在范围经济优势。在旅游企业规模化发展的进程中,企业的多元化经营使企业更具有范围经济的优势。

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多元化经营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将多种旅游产品合并进行开发,获得成本优势;在交易过程中,旅游企业之间互通信息,提高了合作效率,获得了交易效率优势。

2.协调企业间利益关系,加强企业间分工合作,提高企业竞争力。

在世界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不规范甚至恶性的市场竞争往往使竞争者两败俱伤,严重的会造成企业的破产。企业间一旦采取相互协商合作行动,就会开展分工协作,在竞争中谋求共同利益,减少甚至消除由恶性竞争而带来的损失。通过企业合作,能有效协调彼此的利益关系,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共同丰富产品结构,扩大市场份额,壮大经济实力,提高企业竞争力。现实中,许多弱、小、散、差的旅游企业,一些处于同一区域的同类型且实力相当的企业,通过多种形式的协作联合,如兼并收购、重组参股、战略联盟、特许经营等,弱者变强,强者更强,小者长大,大者更大。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区域旅游企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企业实力和品牌的提升以及区域旅游基础的夯实和旅游竞争力的增强。

3.引进管理机制和先进经验,转变思想观念,提高企业综合素质。

许多地区的旅游企业之所以显得弱、小、差,并非其资金、人力资源、区位或客源分布等条件不好,主要原因是企业经营思想观念落后、规划设计和管理技术落后以及经营管理机制不灵活。这种情况在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表现最为突出。旅游企业要发展壮大,靠自身单打独斗,不进行行业联合、区域协作,就难以创新和发展,难以学习并借鉴世界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营思想,难以获得较快的发展。通过企业协作联合,实现优势互补,互相学习借鉴,共同探索、创新。特别是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合作,能获得著名企业的无形资产,如品牌、管理经验、经营机制和企业文化等。近年来,国外旅游企业集团携资金、技术、管理和相关旅游资源大举进军中国市场,除了一些国际大饭店已进入中国市场外,其他实力雄厚的旅游企业,如香港永安、日本交通公社、美国运通公司、迪斯尼公司、德国TUI集团、凯撒旅游集团、舒曼旅行社纷纷以合资合作方式进入中国,为中国旅游企业提高综合素质、逐步走向国际化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4.扩大资源利用范围,拓展市场发展空间,增强企业实力旅游企业所拥有的资源,不仅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还包括人力资源、资金和信息资源等。区域协作联合,可以增加旅游企业利用资源的种类、数量和质量,丰富旅游产品的类型和延长旅游产业链。在竞争激烈的经济时代,单个企业的市场拓展能力受诸多因素的制约而变得极为有限,企业要有效地拓展市场范围,只有依靠联合,将其他企业的市场也纳入自身的市场范围才能实现目标。企业联合可以越过地区封锁和市场壁垒直接在合作对象的区域内面向市场开展营销,或吸引区域外的市场来本区域消费。旅游饭店集团的跨国、跨地区合作经营,就是通过在他国或地区建立连锁饭店(或成员饭店)直接吸引当地人,从而达到扩大市场之目的。旅游景区(点)的异地合作,则可以在异地向当地客源市场开展宣传推广,最终吸引异地游客前来本景区(点)进行游览、观光、度假等活动,其市场范围要比原市场要增大许多。

5.联合治理并优化环境,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旅游企业在开发旅游资源、组织旅游线路、建设旅游设施和项目等方面经常会遇到资源分布跨区域,基础设施、旅游线路、环境污染跨区域等问题。如果单个企业独立解决这些问题,势必因成本、技术、利益关系等因素影响而收不到预定的效果。为了降低开发成本与环境治理和保护的成本,克服技术障碍,提高旅游经济效益,企业与企业之间往往联手行动,共同治理环境,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跨境河流、山脉、海域的旅游资源开发和环境治理,跨区域的旅游安全保障、应急事故和公共危机的处理;旅游政策环境的统一协调等领域已方面成为近几年旅游企业跨区域合作的重点。

6.政府和社会的引导与服务,使旅游企业健康发展。

政府为了实现地方经济增长、增加当地就业、调整经济结构、引进管理和技术经验、促进要素合理流动等目标,增强区域竞争力,为不同地区间的旅游企业合作提供引导与服务,如信息、服务、政策、协调和扶持等,为企业合作营造良好的区域环境,使旅游企业产生合作动力和需求。社会组织也经常为旅游企业的跨区域合作提供便利,如金融、咨询和宣传等,促使区域内的企业健康发展以及区内外企业的合作交流。这些来自于旅游企业外部的环境条件也构成了企业实施跨区域合作重要的推动力量。

总之,区域旅游合作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现象,具有内在的发生、发展机制和复杂的外在表现形态。它以区域旅游经济的合作发展为出发点,以区域社会系统(与旅游活动相关联的)的沟通交流为表现形式,最终以地域文化的影响与融合为归宿。这种综合性的区域互动过程不仅有着深刻的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和系统科学的理论机制,而且有着直接的宏观的区域主体利益增长机制和微观的经济主体利益扩张机制。通过对外合作,区域旅游经济、社会、文化系统将不断发展、演变,由弱小到强大,由混沌到秩序,由低级到高级,螺旋式上升。参考文献:

[1]薛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旅游合作研究综述[J].人文地理,2003,(01)。

旅游业经营范围范文第4篇

与此同时,北京奥运会已经圆满结束,但奥运会对中国旅游业的促进作用却才刚刚起步。“鸟巢”、“水立方”等一大批堪称经典的奥运建筑给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整个奥运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更是极大增强了中国旅游对全球游客的吸引力。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2015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可以说单从行业发展而言,未来几年将是国内旅游业的黄金时期,此时介入也是争夺蛋糕的最佳时间。

这样的推断并非纸上谈兵。在1992巴塞罗那奥运会之前,巴塞罗那的旅游业时常疲软,其收入只占到GDP的1%~2%。直接受到奥运会的影响,巴塞罗那从新建的饭店、121处体育设施和两个新的旅游景点――奥林匹克港口和奥林匹克村中大大受益。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改善以及由于奥运会而成为世界注目的焦点毫无疑问的为其旅游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94年巴塞罗那入境游客增加了4.25%,而奥运会10年后的2002年,巴塞罗那接待游客人次数增加了500%。

规模即将膨胀的并非只有入境游,对于设立门槛较低的国内社而言,国内游客的热情同样高涨。最新一项由携程旅行网完成的网上调查显示,七成受访者准备在奥运会后出游,北京成为游客最向往的奥运会赛场城市之一,香港、上海、沈阳、天津等奥运城市的吸引力也相应增加。何况参观奥运场馆,到奥运城市旅游,并不是一个短期的行为,而是今后两三年乃至更长时间的旅游重点。

近在眼前的旅游市场扩容不仅意味着大量的利润,无疑也为实业投资提供了新的方向。

设立旅行社审批是关键

想从游客钱包里淘金,最起码的条件是能够组织或接待旅行团,那么就需要成立一家旅行社。开办旅行社和成立普通公司的程序有所不同,具备符合条例规定的基本条件后,必须先向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申请,经审批合格后才能前往工商办理营业执照。而基本条件主要是场地、人员和资金三方面,其中又分国内旅行社和国际旅行社两个门槛。

就场地设施而言,开办旅行社的要求并不高,主要是要求经营者拥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另外还必须要有必要的营业设施,像传真机、直线电话、电子计算机等设备。申请设立国际旅行社还得要有公司名下的业务用汽车等。

人员方面,必须有经过培训并持有省以上旅游行政部门颁发的《旅行社经理任职资格证书》的总经理或副总经理一名,持有《旅行社经理任职资格证书》的部门经理或业务人员若干;其中设立国际旅行社的,有部门经理或业务主管3名;设立国内旅行社的,有部门经理或业务主管1人;设立国际旅行社的,有取得会计师以上职称的专职财会人员;设立国内旅行社的,有取得助理会计师以上职称的专职会计人员。

资金方面的要求主要是注册资本金和质量保证金两项。其中,国际社注册资金不得少于150万元,出、入境旅游必须各缴纳60万元的质量保证金;申请开办国内旅行社的门槛略低,注册资本金不得少于30万元,还需要缴纳10万元质量保证金。

这些门槛看起来很简单,但真想开出一家旅行社光靠这点可不行。按照规定,开办申请必须由旅游行政部门审批通过,而审批的原则主要是“(一)符合旅游业发展规划;(二)符合旅游市场需要”。事实上从国内目前的旅游市场来看,截至2007年底,全国已经拥有大大小小的各种旅行社近2万家,其中国内社占90%以上,若按全国出游总人次计算,国内游市场其实已经基本饱和,而申请国际社的审批权在国家旅游局,门槛极高,一般需要申请方具备多年的国内社从业经验,并具备良好的从业经历。

过量的市场参与者往往意味着恶性竞争,所以国内无论哪个省市(自治区)的旅游主管部门最近几年都对审批新建社把关极严。所以说如何通过申请书和可行性报告打动行政主管部门才是开立旅行社的关键所在,简单来说至少也得体现出有特色和不会扰乱市场两个基本内容才行。

尽管审批难度不小,但是成立一家独立旅行社的好处也很明显。首先,一旦获准成立旅行社,那么在具体范围内(境内、境外)就可以提供所有的服务项目,包括单独设计产品、自主定价等等。但需要指出的是,景点、饭店和交通等单位一般是根据旅行社的业务量来提供折扣,也就是说旅行社业务量越大,拿到的价格就越低,产品报价自然也就更实惠、竞争力更强。所以小型的旅行社在成本控制上有着先天的劣势,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立足于个人度假业务、企业会展奖励业务和其他特色业务才是正道。在申请报告中明确列出这些内容肯定会有助于通过审批。

特色旅行社独辟蹊径

在大旅行社的夹击中,个人投资的中小规模旅行如何突出重围,分得膨胀的旅游市场一杯羹?来听一家有多年行业经验旅行社杨经理现身说法。

当过兵、干过医生的杨女士,还是最喜欢旅游这一行,在泰和旅行社一呆就是多年。为了最大限度地错位竞争,泰和走了一条区别于大路旅行社的道路。杨女士告诉记者,泰和没有沿街的门店,十多年来只有一家在商务楼内的门市,这样就避免在门店租金上的大额支出。

当然,能够以这样的方式进行跟泰和的经营模式有着很大的关系。泰和并不承接一般散客的旅游生意,主要面对的是企事业单位的团体客户,根据这些客户在线路、资金、服务等等方面的具体需求,为其度身定制一套旅游产品。“这些客源最初主要是靠朋友介绍,有口碑之后就是熟客介绍。这些客源一般都比较稳定,一旦成为客户,基本上都能发展为长期的合作伙伴。”相对于一般的散客团,为高端客户设计的精品线路在利润上要更胜一筹。

这样的操作模式要获得成功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可靠的熟悉的合作伙伴。“旅游有明显淡旺分别,旅行社只需要配备应付一般常规业务的导游即可。现在市场上大部分导游是有执照的散户,在旅游社有业务需求的时候过去带团。有几个业务过硬的合作导游就可以满足所有人员需求,也节约了人员的开支。”

同样,无论是政策上还是资金上都对开展境外业务的旅游社有着很高的要求。杨女士说:“只要通过和有境外游资质的旅行社合作,将我们的客人转接给该旅行社,我们即便没有境外游资质,便也能承接这方面的业务。”

背靠大树更好乘凉

如果你没有特别好的商业创意,又不愿意放弃在旅游市场掘金的初衷,还可以选择一种较低门槛的方式――挂靠或者加盟。

开办旅行社和挂靠旅行社不是同等的概念。开办旅行社要通过工商、税务、

旅游局审核,并需交保证金,该旅行社是你自己独立经营的,是自己的牌子。挂靠旅行社是你和某旅行社之间达成双方一致的协议,比如每年上缴挂靠费,商定经营地点、经营范围、经济纠纷如何解决等。但挂靠原则上国家旅游局是不允许的,所以各地现在又陆续出现了加盟这种途径。和挂靠相比,加盟的自由度更低,除了需要使用盟主的统一品牌外,加盟店没有自己定做线路的权利,换言之,加盟店一般只能通过销售盟主的产品赚取差价。最近两年,企业内部的集体旅游越来越常见,如果拥有此类客户资源,加盟店也可以会同盟主单独为其规划产品,尽管仍然是以盟主的名义,但是利润会有所提高。

就市场表现来看,加盟店所占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渐扩大。其中,作为旅游行业最发达的广东省,规模最大的广之旅拥有直营和加盟店达163家,占整个市场份额的20%,去年总营业额近18亿元,而加盟门店的营业额则占其中的30%;同样,上海的上航国际旅行社拥有66家加盟店,仅网点营业额就达4.5亿元。

就目前的行情而言,成立一家加盟店的成本并不高,加盟费一般在5万~10万元,一些刚刚开始经营加盟业务的旅行社甚至将门槛放低至2万元左右。另外,加盟这样一家门店,除了加盟费和信誉、经营品质的保证外,还需要一个15~20平方米的场地和相关工作人员,按照目前上海市场测算,一年成本在20万~30万元。

尽管参与加盟店在业务开展上限制较多,但是从创业的角度来看优势十分明显。首先是市场进入优势。目前激烈的竞争中,市场空间已越来越狭小,一个资金有限的投资者要想在高度饱和的市场中从创业到立足,难度日趋加大,特许经营则无疑是帮助自己导入市场的桥梁,利用别人的品牌启动自己的事业,是创业者明智的选择。

旅游业经营范围范文第5篇

一、样本的选择本文的样本选择以自然村落为单位的乡村旅游点,分别代表景区边缘、特色产业和民俗文化三种类型,它们经历了乡村旅游发展的不同阶段;经营主体是村集体的旅游公司或农民组成的乡村旅游协会;旅游活动以观光型为主,另有少量住宿和体验内容,是浙江省786个乡村旅游点的代表。根据统计学的抽样规定,分析不同类型的典型样本,可以寻求到普遍规律。其样本背景如下。

安吉县余村地处天荒坪镇西面,村域面积4.86平方公里,305户农户1028人,外来民工360人。全村依托荷花山旅游景区,有农家乐22家,食品、竹器小企业43家。2002年之前未发展乡村旅游,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出售各种农产品,发展乡村旅游后政府鼓励农民从事旅游及相关产业,尤其是农家乐的经营。2006年全村实现国民生产总值9688万元,村民人均收入9503元。近年来,余村农家乐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观农村风貌、享农家休闲、购乡土产品”为目标,游客络绎不绝,已成为竹乡旅游的一个闪光点。

奉化市腾头村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还是传统农村,推行后,农民承包粮田、发展多种经营。路边栽桔,环村河两岸种葡萄,河中养殖鱼虾、牛蛙,村后沙丘渗土建盆景园,荒坡发展竹、笋两用山,为旅游奠定基础。农民收入依靠种粮和小工厂。1998年发展乡村旅游后,滕头村建成高科技生态观光园区,每年吸引着近百万的游客前来参观,同时以生态体验为主题的农家乐经营收入也成为总收入的组成部分。经过多年努力,2007年滕头村实现社会总产值30.21亿元,较2004年翻了一番,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生态与经济实现了“共赢”,在联合国第七届全球论坛上,腾头村荣膺“世界十佳和谐乡村”。

兰溪市诸葛八卦村现居有诸葛亮后裔近4000人,是全国最大的诸葛亮后裔聚居地。诸葛村以钟池为中心,有八条小巷向四面八方延伸,直通村外八座高高的土岗,其平面酷似八卦图,保存了大量明清古民居。早年的诸葛村民以种地为业,自给自足,少数沿袭传统行医为生。1995年,诸葛村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始发展旅游业,成立了“诸葛旅游公司”,在古建筑保护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上共投入4000多万元。经过几年滚动式发展,2006年旅游门票收入超过860万元。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村民参与的交通运输业、餐饮住宿业、商业收入已超过门票收入。

二、样本区农村经济分析

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最显而易见的指标是农民人均收入。农民人均收入是指经国家统计局批准,农业部制定的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报表中的“农民人均所得”,反映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本文通过三个样本地政府公布的财务报表,搜集了其他相关数据,绘制图-1及表一l。

由图一l可知,浙江省乡村旅游处于起步阶段,1993-2007年这三个乡村旅游点农民人均收入持续增长,2000年以来乡村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也达到较高水平。从绝对数看,增长幅度最大的是腾头村,从人均4100元/年增长到人均2万元/年,其次为八卦村和余村;从相对数来看,三个点平均增长率为12.17%,平均增长速度最快的是诸葛八卦村达到16.23%,滕头村为12.19%,余村为8.11%。

以上结果与三个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乡村旅游的发展进程,尤其是结合村庄整治的旅游投入有着密切关系。诸葛村自1995年便开始加大对旅游的投入,经过三年的投资,使得1998年、1999年的人均收入增幅分别提高到17.1%、14.3%,至2003年政府又再次加大投入,使2004年的人均收入增幅提高到36.7%,平均增长速度为最快。腾头村从1998年起本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建成高科技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区,农民人均收入1993-2007年增幅达1.6万元,依靠科技与生态的优势使农民收入的增长率基本达到10%左右,这在浙江省乃至全国众多乡村旅游地中独树一帜。余村由于其发达的经济情况和便利的交通优势,使得当时的农民人均收入和腾头村相差无几。2003年以前,余村的增长率并不稳定。2004年后依托周边景区的客源,主动配套景区,满足游客的需要,农民从事农家乐、旅游商品及其相关方面的经营,人均收入随着安吉县大旅游的发展一直处于持续状态。

三、样本区农民有效就业分析

农村有效就业即农村剩余劳动力参加工作,是反映一个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指标。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向乡村旅游业转移,能获得比从事单一的农业生产更高的收入。农民可以直接参与乡村旅游或通过产业链的延长而获得利益。由表一1可知,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从事旅游相关产业经营,旅游收入和从业人数持续增加,进一步分析可知两者之间的关系。旅游收入和旅游从业人数的相关关系,腾头村、诸葛村和余村旅游收入Y与旅游从业人数K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480、0.9626和0.9920,二者均显著相关,然后采用Eviews求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量得到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得到模型(1)~(3)。

Y,=11.9263K,I-5226.84

t=(5.033743)(-3.57044)

(1)

R2=0.7600DW=0.486

T(Kl)=5.7740>To.oo.s(8)=2.306004

经过T检验,回归方程是线性显著的。经调查和计算,腾头村有超过2/3的村民从事旅游业,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尤以旅游业最为突出,其比重已超过第一、二产业,因此从业人员数量较多。由式(1)可知,在一年内腾头村从事旅游业的劳动力人数每增加1人,旅游收入就增加11.93万元,自1998年起,当地政府积极引导农民从事旅游业的经营活动,劳动力资源丰富,村办企业数量较多,在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生产和创新的条件下,劳动生产率较高,加上较多的土地分红,因此每增加一人就业所带来的经济增加值就大。

Y,2=6.366589K,_-3872.73

t=(11.8304)(-8.50548)

R-=0.915009DW=0.9349

(2)

T(K2)=12.98707>Toooe,s(13)=2.160369

经过T检验,回归方程是线性显著。1997-2007年旅游从业人口比例维持在24%-45%之间,当地农民在旅游旺季通过生产有乡土特色的旅游商品、提供农家住宿和餐饮,充当导游、轿夫等角色来实现就业,成为就业的有益补充。由式(2)可知,在诸葛村一年内从事旅游业的劳动力人数每增加1人,旅游收入就增加6.37万元,民俗特色型诸葛村的旅游收入主要来源于门票收入和与旅游业相关的其他收入。诸葛村部分旅游收入须上缴政府,作为政府对古村落修缮和保护的经费,在此体制下,每增加一位从业人员能增加6.37万元的收入,诸葛村的旅游业发展还是不错的。

y,3=5.463507K,3+149

f=(17.5341)(2.4752)

(3)

R2=0.9840DW=2.5712

T(K3)=17.53409>T0.0025(5)=2.570582

经过T检验,回归方程是线性显著的。余村2001-2007年从事旅游业的比例在13%-23%内浮动,这是由于余村本身规模较小,劳动力资源有限,少数农民还经营个体私营企业.雇佣了部分劳动力,使旅游从业人员数量又减少了一部分。由式(3)可知,余村在一年内从事旅游业的劳动力人数每增加1人,旅游收入就增加5.46万元,身为景区依托型主要靠农家乐的餐饮和土特产品经营来提高旅游收入,与高端旅游产品相比,人均消费和利润比较低,但前来消费的人次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收入的缺失,整体而言,每增加一人就业带来的旅游收入增加仍比较可观。

四、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第一,乡村旅游的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农村旅游收入持续增加。自1995年以来,在一年内每增加一个旅游从业人员,样本区的旅游收入大约提高5万元~8万元。这与浙江省整个乡村旅游收入的增加数值是一致的。以2004年为例,三个样本区域从业人员共增加81人,浙江省乡村旅游资源普查出有786个点,算出乡村旅游就业增加总人数大致为2.1222万人,按人均增加7万元计算得到14.8554亿元。《浙江省旅游统计年鉴》公布:由于新增从业人员,2004年比2003年的乡村旅游收入增加15.86亿元,两者比较接近。再用总数计算,三个样本区域的平均旅游收入为1938.67万元,算出浙江省乡村旅游总收入为152.3792亿元。《浙江省旅游统计年鉴》公布:2004年浙江全省的旅游收入为1012.5亿元。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乡村旅游收入占世界旅游业总收入的比例约15%—20%,如按15%计算,浙江省2004年乡村旅游收入为151.875亿元,与我们计算的总数比较接近。

第二,不同乡村旅游点由于资源、发展旅游的态度不同呈现出不同阶段,乡村旅游点的发展也有生命周期。三个样本点在1995-2007年间,乡村旅游的收入增长率大约在9.01%—25.06%之间,它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5-1999年。这一阶段,乡村旅游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的拉动比较缓慢,变化幅度较小,主要原因在于各地乡村旅游正处于起步阶段,特色尚未形成,投入大,收入少,增长率较低(一般在9%~15%),处于起步期。第二阶段是2000-2007年,增长率开始小幅增加,最高可增至30%以上,最终维持在15%—25%左右,处于成长期。由于各点发展不平衡,只能依据样本数据进行推测,乡村旅游收入一直处于增长状态,主要原因是当地政府结合新农村建设推出了鼓励发展乡村旅游的政策,使浙江各地区乡村旅游呈蓬勃的发展态势。

第三,乡村旅游对解决当地闲散人口就业实际作用较大,但精确统计十分困难。三个样本点的旅游从业人员的比例分别为77.40%、31.14%和17.25%,从业人员的比例平均达到41.91%,年平均增长率为13.26%。乡村旅游从业,由于人员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乡村旅游点的经济水平、社会情况、规模和所属类型不一致,旅游业在当地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同,因此各地从业人员数量相差较大,我们也无法从调查和统计中得知较确切的从业人员数量进行两者的比较,只能作粗略估计。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研究,与旅游业直接相关的产业多达24个,每增加一个旅游从业人员,会给社会创造6~8个就业机会。根据以上数据可得出浙江省自发展乡村旅游后至今已带动约4.826万人从事旅游相关行业经营活动,约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的0.196%,表明乡村旅游对农村就业有较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几点启示

首先,从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结构组成看,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在数量上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收入来源也呈多样化。一方面,部分农民率先经营农家乐,使农产品实现就地消费,除去产品收入,为游客提供的各种服务的经营收入也成为其收入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工资性收入成为部分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家乐的发展需要人手,部分农民便受雇于此,工资性收入成为他们增收的主要来源,此时粮食自给自足,种地已不再成为主营业务。

其次,从从业人员结构来看,乡村旅游的开发能吸收大量劳动力就业,为农民增收开拓广阔的空间。发展乡村旅游,扩大了农业的经营范围与服务领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将农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扩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成为农村就业的有益补充。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