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互联网银行发展趋势

互联网银行发展趋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互联网银行发展趋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互联网银行发展趋势

互联网银行发展趋势范文第1篇

由于“互联网+”时代对会计服务的广度与深度、效率与成本等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作为会计行业信息化核心的会计信息系统也应具备实时性、动态性和协同性等特征。不仅如此,在以会计服务为内容、互联网为本质的“互联网+”下,由于会计信息本身的关联性,企业、政府等监管单位以及审计等第三方机构必将实现会计产业布局的整合,构建多主体协同的会计信息生态系统成为以解决会计信息为主导的复杂网络运行问题的科学路径,并将促进会计行业产生新能量、新机遇和新发展。

会计信息生态系统应运而生

在“互联网+”背景下,结合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多组织协同的会计信息生态系统应运而生。

具体而言,会计信息生态系统与一般信息生态系统一样,包括信息、信息主体和信息环境三大构成要素,以“互联网+”行动计划和跨组织协同的生态战略为导向,会计信息市场的需求为驱动力,云计算等为技术环境的会计信息技术网络系统更显现出几大特点。

第一,会计的信息来源更加广泛。就形式而言,会计信息包括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就内容而言,不仅包括财务数据,也包括非财务数据;就边界而言,既包括组织机构内部数据,也包括外部环境数据,例如行业数据等。

第二,信息主体的复杂化更加凸显。一方面,由于会计服务对象由传统的财务人员、审计人员等向利益相关者的扩展,信息主体的身份类型呈现复杂化。另一方面,从信息产生、传递和获取的角度考虑,信息主体往往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既是信息的生产者,也是信息的需求者,可能也是信息的传递或加工者,信息主体的定位存在复杂性。

第三,信息环境的交互性更加频繁。在会计信息生态系统中,信息环境不但包括企业等组织机构的内部管理环境,也包括组织机构外部的技术环境、政策环境等宏观环境,且组织内外环境在信息流的推动下不断进行交互,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系统的演化与发展。

会计信息生态系统成为新热点

在“互联网+”下,互联网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推动会计行业的深度融合与发展,跨组织协同组建的会计信息生态系统将成为会计行业发展的新趋势。这不仅为会计服务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还将对会计服务水平的升级与效率的提高,会计服务成本的降低等方面注入新的动力,从而使标准化、流程化的工作交由会计信息服务供应商来解决,促进人机复合的智能发展,致力于用户的价值提升,推动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改变会计行业的产业布局,带来行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在会计服务方面,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

一是服务内容方面。由于系统内的会计服务的出发点是用户需求,因此服务内容将更加专业化、个性化和全面化。传统的会计服务资金流、物流和资源流的独立导致信息孤岛的产生,而在会计生态系统中,通过系统内信息流动、物质流动和能量流动的三流合一,将传统的资源流、物流和资金流融为一体,贯穿从用户需求分析、服务模块组建到服务流程实施和优化反馈的全流程,实现无缝连接的全景式专业化服务。

二是服务效率,会计服务云供应商的介入或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会计服务效率实现全面提升。以往定时编制的报表可以实现实时编制,并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的后端服务实现随时查询与即时推送,而且传统的事后核算也可转为事中核算,会计分期的重要性将逐渐减弱,财务管理将由静态向动态转化,对于审计及政府部门,持续性的审计和监控将不再遥远,从而产生更具有决策意义的实时会计、实时审计等高效会计服务。

互联网银行发展趋势范文第2篇

【关键词】银行业务 互联网支付 互联网融资 互联网理财 探讨

互联网的方便快捷,经济省时给金融领域的发展带了质的飞跃,其普及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使互联网金融得到快速的发展。银行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本银行业务,扩大原有的资产规模。现今,互联网金融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包括支付结算,融资和投资理财,这也是银行业在互联网金融的大背景下表现较为明显的三个方面。这在给银行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危机与挑战。

一、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业务带来的优势

(一)互联网金融促进商业银行支付业务的发展

互联网支付主要表现为网银、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的形式,互联网与传统支付的有机结合,给银行创造了机遇,银行也因此建立了网络银行。网络银行作为最早被接受的互联网支付,在信用方面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现阶段,各种在线支付方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主要支付方式,大部分原本可以用传统的现金支付的消费结算已经逐渐被新兴的互联网支付方式取代。

(二)互联网金融促进商业银行融资业务的发展

银行信贷业务是商银银行最重要的业务,也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利润收入。新型的互联网融资颠覆了传统的银行贷款模式,以全新的面孔迎接金融领域的新挑战。银行利用互联网也开启了新型的互联网融资方式。比如中国工商银行推出的融e购,此电子商务平台集消费和采购、销售和推广平台、支付融资于一体,做到用户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合一”。中国工商银行将利用融e购实现全新的转型。

(三)互联网金融促进商业银行投资理财业务的发展

商业银行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与信息的系统性,使其对投资理财客户的锁定不仅仅只是在高收入群体,还同时锁定在中低收入群体。自降门槛,有利于银行更广泛地吸纳客户的资金。同时,互联网的发展有利于商业银行开创新型的互联网投资理财产品,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业务带来的劣势

(一)互联网支付对商业银行支付业务的影响

第三方支付业务迅速蓬勃发展,在市场上占有较大的份额。第三方支付虽然是一种新型的互联网支付手段,但它又是一种信用中介,不仅具备网银所具备的资金传递功能,而且能对交易双方进行约束和监督。第三方支付的大规模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银行的业务起到了一定的威胁。一方面,第三方支付使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受到一定的影响。第三方支付为了取得竞争的优势,以收取低额手续费甚至免费的手段,和其特有的担保功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人们更多地选择第三方支付,使网银客户出现了分流。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使商业银行的存款积累减少,从而影响银行业贷款业务的发展,对银行的资产业务的开展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二)互联网融资对商业银行融资业务的影响

互联网融资主要以P2P借款、电商小额贷款、众筹融资等形式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互联网融资的资产规模较小,其主要针对的是小微企业贷款和个人贷款方面。随着互联网在融资方面的发展,互联网融资的触角将会伸向更广阔的领域,并寻求突破跨区域放贷的限制,与传统的商业银行进行激烈的竞争。2015年7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了有着“互联网金融基本法”之称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它的,提到了推动符合条件的相关从业机构介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这将对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也就意味着互联网金融机构可以利用征信机构扩大规模,有利于其贷款业务的发展,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挑战,长期发展,会使银行的贷款业务减少,商业银行的支柱业务水平的下滑,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三)互联网理财对商业银行投资理财业务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投资理财产品广为人知,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客户接受与采纳,使商业银行形成了面临提高筹资成本,加大投资的局面。据东方财富网知,于2013年6月推出的余额宝,其净资产从2013的2.01亿元迅速发展到现在的7626.07亿元,截至2016年3月末,该基金规模已经超过了6000亿元,发展迅猛。从整体上看,余额宝货币基金规模还在持续扩大。该货币基金主要用于投资国债、银行存款等安全性高、收益稳定的有价证券。互联网投资理财的发展,大部分客户的理财资金逐渐地流向于互联网,这不仅使商业银行加大了的筹资成本,也相应减少了银行理财的业务量,使得商业银行的投资理财业务面临挑战。

三、利用“互联网+”找准银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突破口

(一)利用“互联网+”,搭建商业银行电子商务平台

在现今的经济大背景下,阿里巴巴,京东商城,聚美优品的电子商务平台发展迅速,并且获得一定的成功。商业银行为应付此种挑战,利用互联网+,搭建属于本银行的专属电子商务平台。商业银行构建电商平台,更多的是希望通过电商平台掌握更多的交易信息和客户数据,充分发挥数据在金融服务、金融理财、品牌建设、服务渠道、风险控制等方面的优势。银行电子商务平台是借鉴企业电子商务平台,采取网上商城模式,并以商业银行金融服务为主导,各大商家可以入驻该平台,实现商城实物商品一对一的交易。有利于商业银行利用平台的客户信息,创造新的运作模式,突破传统的银行经营模式,实现银行的产品从线下到线上的突破。

(二)利用“互联网+”,加速网上银行转型

网上银行具有一定的高效性,灵活性,便利性,因此也深受广大商业银行和客户的推崇。但是网上银行只是作为一种工具,只是供客户操作的一个平台。资金在银行内部封闭运作,不具有获客和经营功能,与新型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存在较大的差距。网上银行,是网上的银行,换句话来说是银行只是换了经营场所。因此,网上银行转型要根据商业银行的经营特性,着力打造商业银行实体网点的应用场景。商业银行应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接受网上银行转型的挑战。利用互联网+开发智能产品,充分运用互联网完整的信息系统,建立和完善银行本身的客户信息系统。不仅如此,商业银行应该在原有平台上开展个性化服务,开发针对网络客户的专属产品,丰富产品,把线下的银行产品运用到线上。

(三)利用“互联网+”,建立联合征信体系,共享客户资源

《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到推动符合条件的相关金融机构介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互联网金融秉持着自身的优势,再加上日常的运营和管理中积累了大量的客户数据,其中包括客户的交易记录,信用记录,资产状况等等,从而能使互联网金融机构在今天站稳脚跟.然而,社会上的任何一切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商业银行的帮助,包括网络信贷机构的放贷资源,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的联合支付认证等。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将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纳入商业银行的信息系统中。有利于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设计个性化产品以及进行品牌建设,也有利于商业银行高效地为互联网金融机构企业提供商业贷款,使社会上的闲置资金得到高效的配置。双方联合建立的征信体系,共享客户资源,最终使双方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张吉光.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趋势与六大问题[J].中国银行业.2015(03).

互联网银行发展趋势范文第3篇

陈洪斌现任龙江银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兼任龙江银行金融市场部和上海金融中心总经理。在职期间,他曾牵头组建龙江银行客服中心团队,该团队于2012年获得“中国电子银行业协会服务调查排名”四项第一。2014年,他推动龙江银行手机APP上线,手机银行交易额突破200亿。同年,荣获中国客户世界颁发的年度最佳经理人奖。2015年,在其带领下,龙江银行首款宝宝类余额理财产品“钱来丰”上线,这是黑龙江省27家地方性法人机构中的首款“类余额宝”业务。同年,经龙江银行董事会领导班子一致决定,由他牵头组建金融市场上海中心、金融市场北京中心。

以下是本刊采访内容:

《客户世界》:您是从何时开始接触呼叫中心?这些年来金融行业呼叫中心在业务规模、企业地位上有一个什么样变化?

陈洪斌:我从2004年开始接触呼叫中心行业。这个行业发展非常迅速,虽然2000年才有雏形,但在2007年前后,不仅金融机构就连所有大型商业机构也开始纷纷建立属于自己的呼叫中心。在呼叫中心的衍变中,管理技术既关系着业务规模,又是一大难题,这使我在不同阶段对呼叫中心的管理技术都要进行反思及调整,并且因地制宜创新管理方法。总体来讲,这个行业在未来会继续伴随互联网成长,在朝阳产业中的地位不会动摇。我相信,只要管理得当,呼叫中心的业务规模会越来越大,在企业中的地位也会越来越重要。

《客户世界》:银行客服中心在当前业务转型、渠道转型中面临哪些挑战?

陈洪斌:我并不认为在转型中就会面临挑战,恰恰相反,这是绝佳的机遇。举例来说,由于最近几年电商的井喷发展,大众的消费习惯逐渐从线下门店转移至互联网端。公众的远程消费习惯使买卖双方在素未谋面的情况下进行交易的行为常态化,一旦这种消费行为形成,无论售前咨询抑或售后服务都很难逾越电话这一平台。从客户的角度来思考,并不是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网络图文完全描述,总有一些问题需要电话沟通,比如退换货的流程,比如对商品含混描述的疑问等等。同理,银行客户的远程操作观念也在逐渐完善,如果网银、手机银行就能搞定问题,又何必出门去一趟网点,客户对新兴事物的熟悉程度有限,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寻求呼叫中心的远程指导,同时客服代表在指导客户使用的过程中还可以为其介绍手机银行、网银的专属理财产品等等。“互联网+”的大环境促使呼叫中心行业的蓬勃发展,让呼叫中心逐渐从成本中心转型至利润中心,我个人不认为这是挑战,呼叫中心将如鱼得水,发展得更加顺利,与传统行业相反,极少出现裁员或规模缩减的情况。

《客户世界》:哪些新技术应用是银行客服中心比较关注的?

陈洪斌:我认为在未来,呼叫中心的沟通模式将会有颠覆性的创新。“可视化”沟通将逐渐成为主流趋势,一旦呼叫中心突破技术壁垒实行“可视化”沟通,将完全取代许多线下的交易模式。

《客户世界》:龙江客服中心在新渠道应用以及全渠道的建设上有哪些可以分享的实践经验?

陈洪斌:龙江银行客服中心现隶属于网络金融部,主要通过“网电结合”的模式将移动互联网与传统电话整体结合,对龙江银行所有产品进行售前及售后的服务支持。我们下一步的计划是实行“网电”的“无缝链接”,真正将各类金融产品逐渐转移至电话银行中,突出互联网络金融与电话银行有机结合的特点。

《客户世界》:面对当前来自互联网金融的竞争以及银行系统内的同质化竞争,中小银行的发展策略是什么?

陈洪斌:我行的发展策略是“特色化”,中小银行无论是资金规模、资产规模、人员储备或技术研发都不如大银行,突出自身特色,让服务精细化,才是策略的根本。例如我行电话银行与其他大行相比较后会有服务质量高的明显优势,但这并不代表同业的能力弱,他们的呼叫中心大多数有上万人,管理的难度系数非常大,好比航母虽大调头速度却没有小船来的快。我们的呼叫中心虽然只有几十人的规模,却恰恰能做到管理更加精细化、分工更加明确化。

《客户世界》:哪些管理理论和思想对您产生过重要影响,可否分享您的一些管理思考?哪些重要实践印证了这些思考?

陈洪斌:曾仕强教授的《中国式团队管理》对我有深刻影响,团队是企业执行的根基,其坚实程度直接关系到企业各种战略与策略的执行效果,直接决定着企业能否正常运转,是企业生存的基本保障。如果团队不踏实、不稳定、不可靠,企业则很难逃脱失败的命运。我在这些年的实践中也一直秉承人性化管理的理念,呼叫中心的整体管理应从员工着手,在当今这个以人为本的社会里,人的主体地位和价值应得到充分的尊重,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因才适用。

《客户世界》:您认为客服中心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上或者说用人标准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

陈洪斌:呼叫中的管理岗与其他行业的管理岗并不相同。其他行业的管理岗或许是一把椅子,一些没有理想的人可以安逸地坐在那里,呆上一辈子。但呼叫中心的岗位却是个梯子,这就不允许管理人员长时间处于同一岗位,最多两年就促使他们必须向上走,或者横向平移。呼叫中心的特征是年龄结构年轻化,我们不断在招纳一批又一批新人,如果管理岗一直在某个岗位长时间不动就会导致后面的人无法晋升,长此以往,会让整个组织在人力输送渠道上形成阻塞,导致员工在工作中失去进取心与主动性,毕竟对年轻人来说,看不到希望是最可怕的,所以我时常会给管理岗很大的压力,督促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奋进。

互联网银行发展趋势范文第4篇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目前,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异军突起且呈现快速发展之势,在支付领域、信贷领域和理财领域乃至整个金融业都感受到了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巨大竞争压力。

1、第三方支付发展突飞猛进。第三方支付是指与大银行签约且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提供的交易资金支付平台。第三方担当中介和监督的职能,通过在收款人和付款人之间建立过渡账户,使买卖双方在信用缺乏保障的情况下,可以顺利完成资金和货物的交易,第三方支付方式可以很好地解决由C2C(客户―客户)模式引起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随着互联网用户便捷支付需求的增加,以及年轻人群体的消费支付特点,第三方支付在近几年发展迅猛。截至2014年第一季度,我国第三方支付交易总额为53729.8亿元,同比增长46.8%。第三方支付产品种类也越来越丰富,目前主要的产品有支付宝、财付通、拉卡拉、易宝支付、快钱、银联商务、汇付天下等。从第三方支付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第三方支付模式从“线上”逐渐过渡到“移动”支付。截至2014年第一季度,我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量增至15328.8亿元,环比增长112.7%,占第三方支付交易总额超过24%。人们可以利用手机,更便捷地进行支付和缴费,尤其是2014年初,微信红包的兴起以及微信支付与打车软件的合作,更催生了移动支付市场的爆炸式繁荣。

2、互联网融资发展蒸蒸日上。互联网融资是指通过互联网这一融资平台,以信用贷款的方式将资金借给有融资需求的经济主体。这种互联网金融业务正是对银行金融服务的有益补充,互联网融资的门槛较商业银行低,很多银行无法满足的中小微企业和小额个人投资者融资需求,可以通过互联网融资平台得以实现,因此互联网融资在最近几年呈现快速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互联网融资有P2P(人人贷)、众筹融资、小额贷款公司面向网上放贷三种方式。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我国P2P网贷平台成交额规模达到897.1亿元,同比增长292.4%,P2P网贷平台数量523家,同比增长253.4%;尽管我国众筹平台刚刚起步,然而目前已经约有21家众筹融资平台;阿里小贷作为小额贷款公司的典型代表,成立三年累计放贷1500亿元。由于满足了草根民众的金融需求,互联网融资发展势头迅猛,未来也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趋势。

然而,不管是P2P、众筹,还是小额贷款公司,其实质都是民间借贷。目前,我国并没有制定出完善的法律法规对民间借贷进行有效监管,互联网融资游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带,风险不断暴露,信用体系亟待完善。

3、创新型理财产品异军突起。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大量的理财产品也不断涌现,“高收益”、“低门槛”、“灵活存取”成为互联网理财产品吸引投资者的标签。“余额宝”是互联网创新型理财产品的典型代表,阿里巴巴在支付宝的基础上设计出余额宝,以满足支付宝客户闲散资金保值增值的需求。余额宝刚刚推出的时候,6%、7%左右的收益率远远超过银行活期存款,银行传统理财产品的投资门槛一般最少为五万元,较稳健的理财产品周期最短也通常为一个月,余额宝“一元起买”、“周期短”的特点更是比银行传统理财产品具有更大的优势,深受拥有小额闲置资金年轻人的欢迎。目前,余额宝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一个亿,人均交易笔数在过去一年里增长30%,余额宝的出现无疑给银行传统理财业务带来了极大冲击。

(二)互联网金融的优势

互联网金融具备很多优势,能够方便人们的生产生活,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实现了过去银行不能做到的一些方面,能够更加普惠老百姓,是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有益补充。

1、互联网金融业务操作方便快捷。首先,互联网自身有无时空、无地域的特点,它可以全天候、全方位地提供在线金融服务,客户进行网上交易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通过互联网进行金融交易更加便利。其次,就第三方支付而言,用户只要将银行卡与第三方支付账号绑定,输入账号和交易密码即可完成网上支付操作,方便快捷,并且可以直接在移动装置上操作,大大减少交易成本,第三方支付与打车软件等新兴便民软件的合作,更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尤其迎合了广大年轻客户的在线交易需求。最后,就互联网融资而言,小贷公司无需像商业银行那样对借款人进行程序繁琐的贷前审查,只需分析互联网数据,即可掌握借款人信息,缩短业务流程,更加简便。

2、互联网金融服务门槛低。商业银行偏爱对大企业提供授信,即使是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力度,通常放贷流程也比较麻烦,针对个人投资者更是设立理财额度门槛。然而有些小微企业,尤其是80、90后创业者的小微企业,它们与银行的信息不对称,银行按照放贷规则,无法了解这些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只能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而小微企业通常无法提供担保,因此银行无法为这类企业提供贷款服务。然而互联网金融的融资门槛低,几万元、几千元,甚至是几百元的贷款都可以做,这就极大满足了贷款需求不多的小贷企业。依靠互联网强大的数据系统和信用体系,流动实时的信用数据保证小额贷款公司对客户准确的信用评价,很好地控制无抵押贷款的信贷风险,比如阿里小贷坏账率还不到1%,而银行的坏账率则远远高于这个水平。

3、互联网金融具备信息搜集和存储的天然优势。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利用其天然优势,对数据进行进一步挖掘。首先,以网上购物为例,互联网金融不仅可以获得商品交易规模、交易种类等交易结果数据,还可以获得客户浏览过哪些商品、在该商品网页中停留多长时间的交易过程数据,这有利于挖掘客户喜好,为客户推荐其喜爱的商品,实现对不同客户的个性化服务,提高互联网金融的营销能力。其次,由于信息搜集渠道广、信息储存能力强,互联网可以通过多个侧面搜集客户信息,将分散庞杂的信息资源存储起来,利用云计算对信息进行分析,实现对企业客户的信用评价。

二、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的挑战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受到冲击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作为中介替客户办理收付、、担保等委托事务。然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打破银行垄断中介业务的格局,动摇了银行的中介地位。

1、第三方支付方式对银行支付方式具有替代作用。客户可以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尤其是移动支付平台,直接进行支付交易。这种支付方式简捷方便,输入交易账号和密码即可,而无需通过银行的分支网络,越来越多的客户逐渐改变了消费习惯,选择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的方式。多种多样的支付手段不断侵蚀银行的传统支付方式。同时,一些第三方支付平台公司也逐渐涉及保险、代售基金、信托等业务,多元化经营更是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

2、互联网理财产品挤压银行传统理财业务。以余额宝为例,当前余额宝的最高7日年化收益为4.17%,是银行活期收益的11.92倍,而且门槛较低,可以随时存取,优于门槛较高且流动性较低的银行理财产品。虽然目前余额宝收益率有所下滑,有些银行也推出了“各种宝”的短期高收益理财产品,但很多老百姓对此并不了解,银行的营销力度也极为有限,这说明商业银行自身对这些产品就持怀疑态度,并不是银行主打的业务品种,即使商业银行中模仿“余额宝”的产品不断推出,也仍没有打破银行传统理财产品的设计方式和经营模式。

(二)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受到影响

由于互联网融资门槛低、额度需求小、流动性高、贷款流程简单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选择到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借款。虽然目前我国互联网融资平台并未制定出相关的监管制度,互联网融资存在较大风险,客户也多为未被银行融资服务覆盖的小微企业,商业银行的信贷资源还没有受到互联网融资的影响。但从长期来看,随着监管制度的建立健全,互联网融资贷前审查、贷中交易以及贷后管理流程的不断完善,加上互联网自身强大的信息搜索和储存能力,企业会偏向选择交易成本较低的互联网融资方式,这会减少商业银行一部分小微企业客户。除了信贷客户资源方面,互联网投资产品的创新也会抢占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从某种程度上看,银行的存款利率还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把钱存在银行里并不是一个明智的投资选择,对于那些并不富裕、有闲置资金的老百姓一直在寻找更优的投资选择,而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出现恰恰迎合了人们的需要。

对于我国的金融行业,客户一直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要素,一个企业发展好不好,关键在于是否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抢占了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这必将对以客户占主导地位的商业银行发展产生巨大冲击。

(三)商业银行的服务模式面临提升

商业银行服务通常偏爱大客户,对高端客户才会提供VIP服务,而对于账户资金少的散户,银行重视不足。部分商业银行服务意识仍然落后,客户办理业务排队时间长,有些银行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也不是很好,理财产品品种有限,汇款转账和存取有时并不便利、交易成本高。由于缺乏强大的数据系统,商业银行很难掌握客户消费记录、资信情况等全部信息,设计的产品无法满足每一个客户的需求,无法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互联网金融在服务方面则占据较大优势。它依靠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系统,了解每一个客户的消费和投融资需求,对每一个客户,无论大小,都可以提供个性化服务,增强了用户体验,提高了客户的受尊重程度。同时,利用互联网金融平台,客户无需排队,在家里就可以完成交易,这种方便快捷的交易模式迎合了当下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方式。商业银行一直在谈论提高服务能力和营销能力的重要性,但收效甚微,与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服务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让商业银行意识到打破传统服务模式是刻不容缓的,“倒逼”商业银行加强营销管理、提升服务质量。

(四)商业银行利润来源方式将被改变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100多年来,存贷差一直是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方式,银行通过规定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拼关系拉客户来创造利润,与发达国家相比,这种管理和运营模式存在很大问题。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积极发展中间业务,利润来源渠道多样,而我国商业银行创新性差,重视数量但忽略了质量,信贷结构不健全,中间业务的利润收入占比低,存贷差仍是主要的利润来源。

但是,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将打破这一格局。银行的活期存款利率本来不到1%,但余额宝刚推出就以6%的高收益吸引大批投资者,银行若不想存款流失,必须要推出类似产品,提高短期灵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目前我国贷款基本达到利率市场化,存款利率市场化仍在进程之中,互联网金融会“倒逼”商业银行提高资本资产定价能力,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让我国银行业在竞争中改革经营模式,改善信贷结构,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互联网金融将会加速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银行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存贷差”不再会是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方式。

三、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商业银行必须深化改革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商业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想维持传统银行业的稳定发展,商业银行必须通过深化改革积极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既然存在竞争关系,就必然存在合作机会,银行一方面要转变自身的传统经营模式,加强运营管理,另一方面也可以与互联网金融合作,借助互联网金融加快向智能化的网络银行转型。

(一)提高对中间业务的创新能力

1、加强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支付宝作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典型代表,其用户数量突破3亿,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公司,原因是它方便快捷的支付方式正在逐渐转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它的出现满足了互联网金融企业和个人客户对支付交易方便快捷的需求。银行本来是传统金融交易中的信用中介主体,更应当发挥好支付中介的功能。面对互联网金融在支付方式上带来的冲击和客户对支付方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商业银行就要主动改变传统经营理念,迎合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变化。商业银行不能害怕失去支付体系的主导权,反而应当融入现有的电子支付产业链,积极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加强研究力度,制定出个性化的电子支付方案,甚至可以与互联网科技公司进行技术合作,构建属于自己的支付平台。

2、优化拓展原有的手机银行与网上银行业务。网银用户之所以转而选择快捷支付的原因就在于操作简便,只需要绑定银行卡,每次交易时输入账号密码就可以轻松完成支付,而且可以直接在手机上交易,无需像网银那样进行多步骤页面操作和使用U盾。实质上,网络银行是银行物理网点的补充,应当在客户交易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原有的网上银行业务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了,商业银行应当加大创新力度,优化网银的使用流程,丰富网银的功能,在战略上提高对网银的重视程度。同样的,我国手机银行业务虽然已经发展了五年多,但手机银行和支付业务却没有迅速发展,使用该项业务的客户并不多。因此,在手机银行与网上银行业务方面,银行有较大的创新拓展空间,这两方面对于提升银行的竞争力十分必要,也意味着银行未来的发展要侧重网络银行方面。

3、推出创新型理财产品。互联网金融开办的理财、信托等中间业务无疑给银行造成一定的竞争。尤其余额宝以其高利润、低门槛分流了一部分银行的理财客户,商业银行要提升自身竞争力就要加强理财产品创新力度。目前,有些银行已经做出了良好的尝试,比如民生银行与基金公司合作,推出了“如意宝”等类似余额宝的互联网余额理财产品。当然,商业银行不能一味地模仿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产品,应当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力度,充分调查客户群体的投资喜好,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拓展中间业务。

(二)调整信贷结构

互联网金融的信贷客户主要是10万以下的小额企业,而商业银行的小微企业最低也不会低于100万,因此,网贷企业弥补了商业银行的盲区,满足了微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掠夺了一部分银行的信贷资源。然而,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并不是互相替代的关系,恰恰相反,互联网金融是对商业银行的很好补充,如果二者形成优势互补,共享信贷资源,可以共同发展。

因为门槛低、交易成本少,依靠大数据可以对资金较少的企业进行可靠的监控,小微企业可以首先通过互联网融资平台获得贷款,以减少交易成本,方便快捷。但是,随着企业的成长,互联网融资会无法满足其贷款需求量,对他们的信用评价和贷前审查、贷后管理也无法满足。如果能将商业银行与互联网融资企业纳入一个链条中,联手打造中小企业线上融资平台,利用商业银行较为完善的贷款管理体系,结合互联网数据储存和挖掘功能,就可以有效扩大商业银行小微贷款的市场份额。

目前,已经有不少银行采取措施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纷纷投身到电商的发展中去,建立自己的网上商城,这在某种程度上顺应了互联网金融的时代潮流,但商业银行要想将自己建立的网上商城同老牌电商企业相抗衡,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建设银行“善融商务”为例,2012年“善融商务”成立以来,建行为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提供了在线融资平台,可以在线采购商品、融资借贷,但是银行缺乏电商平台发展经验,在客户群体中并没有建立良好的品牌和口碑,难以与发展成熟的电商企业抗衡。“善融商务”的交易量有限,机构庞大,供应链管理较差,在业务方面只是单纯的模仿老牌电商,并没有突出自身特点进行创新,因此盈利空间有限。商业银行应当真正调整信贷结构,加大创新力度,用互联网的思维做金融,而不是为了维持客户粘性草率跟风。商业银行目前在小微企业客户方面已经做出了初步尝试,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要想真正实现普惠金融,还要继续转变经营模式、深化改革。

(三)提升服务水平,完善银行管理制度

1、拓宽营销渠道。商业银行应当向互联网企业学习,学习它们的互联网营销方法,拓展多渠道营销,可以进行微信和微博营销,扩展客户来源,保持与客户的长期沟通,向客户主动发送银行的最新产品、最新服务和信息,方便潜在消费者及时了解银行的最新业务,加大营销力度。

互联网银行发展趋势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物联网;物联网银行;信用管理;战略思想;策略探究

物联网作为互联网与通信网的拓展产物,能够实现对物理世界实时管控、精确管理与科学决策的目标。最近几年中国内外各级政府机关积极颁发一些促进物联网有关战略与发展的计划,物联网产业发展速率不断提升,积极朝着生产生活与经济金融相关领域靠拢。物联网思维有效整改了传统商业生态环境,调整了传统商业模式,为物联网商业模式的构建与发展提供助力。将物联网思想与相关技术整合到网络环境中,将促进当下金融信用环境的革新进程,助力于金融全新变革进程。相关人士指出,物联网产业与金融产业的融合发展,可以被视为对对信息技术的集成与综合应用,实现对商业银行信用的有效管理,降低信用风险,将物联网银行的发展推向新高度。

一、物联网银行概念与特征

(一)概念

物联网银行作为金融行业中的一类新模式,当下国际尚未对物联网银行做出明确界定与统一标准。从宏观的角度分析,物联网银行主要是采用把物联网思维与技术整合到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发展进程中,再构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内部管理等工作的运行模式,即推行“帕累托改进”模式,进而最大限度的压缩其运营成本以及提升效率。陆岷峰(2017)对物联网银行的概念做出如下定义,即物联网银行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有效应用物联网思维与技术手段,在用户生产作业情景、生活场景等多样化经济环境中的信息流量、资金流量与物质流量有机整合为一,进而为用户在存款、贷款以及汇款等方面提供金融服务的新兴组织模式。

(二)特征

①普惠化:这是物联网银行和传统商业银行之间最大的差别。为确保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金融业务运行的有效性,2015年,国务院颁发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宗旨在于提升上述金融业务形态运行期间应遵照的原则、规定以及发展目标等[3]。但是由于传统银行业的限制,国内大部分商业银行在对供应链金融、小微金融等业务形态拓展范畴相对狭窄,应不断提升对中小微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而物联网银行的建设与发展,主要服务对象为传统抵押担保模式下不能兼顾周全的中小微企业,该类企业在发展中存在可抵押固定资产少、存货动产充沛、融资需求高等特征,在网联网思维的引导下以及相关技术协助下,能够实现对企业现实生产情景全过程、多维度信息获取,不断扭转商业银行与中小微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局面,有效解除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进而拓展其发展空间,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普惠能力也相应提升。②智慧化:这是物联网银行积极迎合金融科技发展模式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多种金融科技力量的集成与联合作用下,传统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目标是朝着智慧化方向转型,增强行业核心竞争实力。在2017年上半年中,国内四大行强强联手进行全面战略合作,传统金融互联网化与互联网企业金融化改革进程被推进。在物联网技术协助下,传统商业银行智慧化转型目标的实现获得新的战略机遇。在多种智能计算技术的协助下,物联网银行多大批量用户的相关信息技术进行大数据分析与云计算处理,构建新服务、新产品、新业务发展格局,落实信贷决策与风险管理智慧化发展目标。③精致化:传统银行由粗放式发展模式朝着集约化转型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精细化。从本世纪初期,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行业金融机构发展规模不断拓展。相关资料记载,在2016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规模达到了200余万亿元,存款余额高达140余万亿元,贷款余额也突破了100万亿元。伴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以及共给侧改革理念的提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推进,传统商业银行发展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期下经济发展形态,践行精细化发展路线是其后几年中主要发展趋向。在物联网思维与技术的合力作用下,物联网银行采用射频识别、二维码、传感器等技术,能够更为精确的获得客户资源,对用户资质、还款能力以及行为方式等多样化信息进行整体分析,进而明确其在金融领域中的现实需求,改善了传统商业银行在客源获得方面的局限性。此外,精细化还体现在客户风险管理方面上,具体是在物联网技术的支配下,物联网银行把生产作业情景、生活场景整合到大数据风险控制后台系统中,动态式的对用户风险进行辨识、计算、预测与警示,有效弥补了传统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滞后性、粗放性缺陷。

二、传统银行信贷业务发展现状

(一)信贷业务成本长期居高不下

在传统信贷业务模式的支配下,商业银行业务运行成本高始终是业务发展中最大瓶颈,进而对借款用户整体融资成本造成影响。信贷业务成本高具体在如下几方面有所体现:①客源获得成本高;②风险辨识成本高;③运行成本高。在过去,商业银行主要采用缺乏情景的“广撒网”措施去获取客户资源,人力资源投入量大,但是效益微弱;在风险辨识方面上,多采用线下方式采集、梳理、解析用户的信用情况,耗时耗力;在运营方面上,银行物理网点敷设面积大、参与运营人员数目多、运营管理投放资金量大。

(二)信贷业务效率低下

只有不断提升银行金融服务效率,才能够迎合当下市场经济主体间频繁进行商业交易活动的需求。但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运行速度迟缓,其与金融消费者的金融频繁需求间产生较大分歧,以致社会公众投诉事件与日俱增。诱发信贷业务效率低下的原因有如下几点:①信贷业务办理环节对流程规范性提出较严格要求;②手续多样且繁杂;③业务程序繁琐,存在冗余部分;⑤层层审核批准;⑥尚未建设可执行的快速反应体制等。此外,银行信贷业务效率长期得不到提升,大大削弱了金融消费者的用户体验,用户黏性也有所降低。

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重构中物联网的应用

(一)提升风险控制思维客观化

在物联网思维与相关技术的协助下,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思维重建目标得以实现。在没有物联网技术支配情景中,商业银行在对风险管控中,多采用现场调查与访谈等方式,捕获借款企业客户以往行为方式后,采用人为方式对其信用程度等级判断,该种方式主观性色彩浓烈,难以实时、动态、真实的获得与企业生产营销业务运行状态此相关信息资料。但是若能够应用物联网技术,对传统产业与企业的生产作业情景进行整改造,物联网设备和技术将直接和借款企业生产作业情景中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加工、营销等流程相连接,以真实性、客观性的生产作业情景数据信息为依托,进行贷前调研、贷中审核与批复、贷后管理等系列性工作,有效规避信息真实度缺乏以及人为主观臆断的弊端。上述全方位、多维度客观信息源的提供,能够更为真实的呈现出借款企业的营销水平与业务发展状态,在有效辨识商业银行风险方面提供极为有价值的参照信息。

(二)提升风险控制程序数据化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流程的重构过程,对互联网思维与技术也表现出强烈依赖性。伴随着物联网在用户生产作业情景、生活场景改造升级中的应用,物联网银行在发展中采用物联网思维与技术,动态式感知信贷用户原料采购情况、原料库存管理、生产流程、成品囤积、营销状况等实际信息,同时把上述信息有机整合,构建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连贯性数据等数据集合,进而在大数据技术协助下建设相关模型,勾勒出用户的风险特点,达到对用户风险辨识、风险计量、风险监管、风险管控等风控程序的处理、解析与决策。

(三)提升风险控制决策精细化

物联网不仅在风险控制思维以及控制流程重构方面有所应用,同时在商业银行风控决策重构过程中的应用机制也到认证。具体体现在物联网技术为商业银行发展提供大批量、客观性的数字化信息,和互联网数据、交易活动中数据信息等构建进一步充实,同时进行交叉验证,建设崭新化的“三流合一”模式,协助商业银行对企业及上下游供应链有更全面性、立体化认识,促使信用等级评价积极由主观判断转型为客观洞察等方面上。物联网银行把采集到的、与客户相关的大量真实情景信息,勾勒出客户的真实画像,进而建设物联网风险控制模型,科学精确的评估企业偿债能力与偿债意愿,违约率与违约损失率等数据计量正确率也得到相应保障,进而协助银行进行贷前调查,贷中授信管理,贷后追踪预警,构建时效性与整体性特征共存的风险控制局面,物联网银行的风控决策科学性也相应提升。

(四)构建全视图管理模式

结合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的性质以重要驱动因子,可采用物联网思维与技术构建全视图的风险管理模式,这已经是当下传统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而上述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积极摒除以往单视角的管理模式,对某一业务运行态势、某些资产重组期间面对的各类风险类型进行综合分析。本文将债券投资交易业务作为实例进行分析,不仅需应用物联网思维有针对性的建设债券市场波动风险的止损限额、VAR限额,还必须从其他角度出发,结合债券发行体基本面变动特点、市场流动性等因素,建设与其相匹配的追踪监侧、风险管理体制与程序。全视图、多维度的风险管理模式,和传统风控模式相比较,最大特征是在风险部署环节上整体分析多样因素,例如发行体基本面产生本质性恶化、信用风险提升,止损机制将会一触即发,在信用风险转变成市场风险损失初期就应施以相关应对措施。除此之外,对于操纵风险的辨识与评价结果,均可以被整合到市场风险管理进程中。例如某一机构操作风险管理能力评估结果在一定标准之下,就可在市场风险限额部署上,采用多层次限额规划进行管理加以控制。

(五)建设积极主动的组合风险管理

分散化处理是组合风险管理的重点,实质上就是在不同区域、不同对象间对资产组科学配置,尽可能的承担微小的波动(以资本占用量呈现出来),进而去获得最大化的收益,与此同时也实现有效防控系统性风险目标。主动推行组合风险管理,侧重点是落实如下几个方面:①明确科学化的投资政策和投资策略,以国别、行业、产品等为主,最大限度的规避在方向选择上出现的错误。②采用排布组合限额的方式,强化风险、资本与收益三者间的平衡性,防控集中性风险,最大限度的降低顺周期效应带来的影响。③推行主动风险管理措施,以主动组合调整、分散化处理和风险对冲等为主,实现组合的优化调整目标。在这里本文笔者需重点强调的是,“分散化”绝非是单纯式的资产分散,而是对资产背后风险因子的分散化。

四、结束语

物联网思维与技术在商业银行管理中的应用,能够促使金融行业所处供应链上的程序实现“可视追踪”,进而实现提升运营效率、优化配置资源以及降低成本等目标,其是与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应用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进而实现风险有效管理思想本质相一致。伴随着物联网思想与技术在金融行业中应用的深入化,将会对商业银行金融产品革新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参考文献:

[1]夏蜀.商业银行构建旅游金融的基本思维与整体框架[J].金融论坛,2017(9):15-26.

[2]张广雷.基于物联网的银行机房环境监控系统的设计[J].电子世界,2016(16):158-158.

[3]王光远.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转型发展对策研究[J].投资研究,2015(6):154-160.

[4]常亮,陈进.我国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策略[J].中国金融电脑,2014(5):28-32.

[5]孔文韬.启发潜能教育理念下有效班级管理思维重构与实践探析[J].教师,2015(12):125-126.

[6]连平.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与转型[J].上海金融,2013(11):24-30.

[7]孙玉荣,左婷婷.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西南金融,2012(3):48-49.

[8]雷光勇,王文.政府治理、风险承担与商业银行经营业绩[J].金融研究,2014(1):1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