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统文化精神内涵

传统文化精神内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统文化精神内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传统文化精神内涵

传统文化精神内涵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VI设计;影响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056-01

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

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对于后世后人而言,都是传统文化;人类今天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对于明天而言,也是传统文化。人类在文化创造过程中,剔除糟粕,淘汰低俗,保留精华。所以,传统文化不等于落后,能够保留下来并产生积极影响的,自然是精华。这也印证了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适者生存”的普遍规律。糟粕终将被剔除,精华始终被保留,同时也被弘扬光大,这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历史规律。如是,现代生活怎能脱离传统文化?其实,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随处可见,艺术领域更是如此:史前彩陶、商周青铜、唐诗宋词、明清服饰,以及孔孟之道、庄子学说、程朱理学、中庸之道……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朴素的哲学思想、时尚的美学理念,无时无刻影响着现代生活。这就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真实写照。

二、现代VI设计

建立“形象”,是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和趋势。设计可以塑造形象,发挥其视觉形象识别功能,达到应有的商业效应,更能内蕴其文化内涵,准确传达文化精神,从而达到“形”“神”兼备、“表”与“质”的完美统一。VI,作为一个符号系统,能够展示清晰的“视觉力”结构,通过差异性展示准确地传达企业的独特形象。著名设计师靳埭强先生认为,美的原则有三条: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创新――承先启后,破旧立新;活用――适身合用,灵活生动。他设计的中国银行标志,以中国圆形古钱与中文“中”字相结合,采用手写标准中文字和大写的“BANK OF CHINA”标准英文字的造型,浑厚、庄重、通达,表现了中国银行的个性和内涵,体现着形式与内涵、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的完美融合的设计理念。

三、传统文化与VI的关系

VI作为介于艺术品与识别图形之间的特定符号,具有美学和社会双重属性。这种双重内涵的聚合构成,使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中国传统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传承与发扬它,把其精神元素融入VI设计之中,必定会使VI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VI结合、发展,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品牌形象,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和任务。

受艺术与科技双重制约的现代设计,无论如何都无法脱离传统文化对它的深刻影响,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传统文化,无时无刻不在滋润和影响着现代设计。恰当地将传统文化元素在VI设计当中得以延伸发展,打造新的民族形式,则是树立具有中国特色VI设计形象的要务。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象征符号进行再创造,把传统文化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来,以现代的审美观念对传统文化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把其精神元素融入VI设计之中,表达设计理念,才能更具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同时也更具文化性与生命力。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长久发展,只有勇于吸收,才能发展,只有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才能最终真正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人。作为中国的VI设计事业,更要尊重传统民族文化,突显其独特性,体现其审美心理,反映其内在精神追求。举例予以说明(如:图1)。

传统文化精神内涵范文第2篇

【关键词】茶文化 茶馆 传统文化 意境

一、茶文化和茶馆

从“茶文化”的定义去分析其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层面,另一方面,是精神层面。物质层面是基础,因为人类是从用茶开始的;精神层面是人类由茶的物质层面所产生的,是对物质层面的升华。茶文化的内涵是丰富和生动的,当代社会茶的精神功能似乎超越了茶的物质功能,被人们所崇尚。如:“禅茶一味”、“清茶一杯,便可随遇而安”等描述,可见茶能带给人们精神享受和绝妙境界。茶,顺自然而生,吸天地之精华的道德、精神品格,蕴含着道家“淡泊”、“宁静”、“返璞归真”、“道法自然”的精髓思想。通过饮茶达到“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归一” 、“淡泊名和利,回归自然”的思想精神境界。

二、茶馆与传统文化

中国有几千年的饮茶历史,由于文人和“儒”、“道”、“释”三家的参与,使其形成具有物质内涵和精神内涵的茶文化。正是“儒”、“道”、“释”三家的思想和“茶文化”共同作用于当代的中式茶馆空间设计,产生成了富有传统精神和时代风貌的空间形式。茶馆为当代人们的社交与休闲提供了有利条件,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茶馆,被茶文化和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吸引。的中式茶馆最突出的特点是:融合民族饮食文化;重视文化氛围的营造和自身的文化韵味;注重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当代茶馆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北京的老舍茶馆,它不仅把茶文化、饮食文化、其它传统艺术形式融汇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使之成为京文化的窗口。

三、茶馆的意境

(一)寄情于物,人境合一。

寄情于物与人境合一,这里的“寄情”是寄托人的情感,“物”是指世间万物,“人”是空间环境中的“人”,“境”是人所处的空间环境。寄情于物是人的情感的一种寄托方式,人境合一是追求“人”与“环境”的交融、互通、和谐。人通过对物的情感寄托,以至于达到人境合一的精神境界。

寄情于物、人境合一源于儒、道两家关于人和环境关系的思想,是当代中式茶馆空间意境营造的一条基本线索。对于“人境合一”,儒家认为是人的一种道德理想和精神境界,是调节人与环境关系的准则,尊重人的地位和主体作用,以人为本;道家也认为是人与自然的一种关系,但是强调了人对自然的尊重和崇拜,力求人在无为自然的怡境中回归大自然。

中式茶馆空间具有飘逸、高雅、风情的性格,其实这种空间性格的营造是建立在对“情”与“物”、“人”与“境”关系的合理把握和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茶馆的物质内容所呈现出的精神文化与顾客所追求的精神价值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从而产生了人境合一的精神境界,同时也包含了尊重人和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

(二)气韵生动,言无不尽。

气韵生动是中国美学的重要思想,在传统文化中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神的“生命”。中国传统艺术用“气”来体现事物的本原美,强调艺术要表现生生不息、元气流畅的天地间万物的节奏和韵律,“生动”是气韵所体现出来的状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气韵生动是描述中国画的万物的神态,要求达到活生而灵动的程度。中式茶馆空间之所以能够充分体现出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思想内涵,是由于中式茶馆空间传承的是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且保持着各种传统文化之间的气脉相连,把空间中流动的传统文化丰富的内涵传达给顾客。

言无不尽是对当代中式茶馆空间设计的整体要求和思想指导,同时也是对作为空间主体的顾客在精神意识上所产生的感受的描述。正所谓是“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者所以明象,得象忘言;象者所依存意,得意忘象” 。

(三)文质兼备,礼仁教化。

儒家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主导,重人伦教化,强调礼、仁、中和,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传统设计文化。中国古代设计已经开始注重审美和功能的统一,以功能为基础的设计思想,文质兼备出自中国传统设计思想的大系,本文中的理解:“文”是指精神层面,指审美;“质”是物质层面,指功能。孔子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是着眼于功能和审美、以及两者关系的概括(论语・雍也)。

文质兼备、礼仁教化都出自“儒”家思想,也是当代中式茶馆空间设计的指导思想。中式茶馆具备了“美”的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在“儒”家看来“美”就是“善”,“礼”是“善”的表现,以“仁”释“礼”,“美”、“礼”、“仁”的主要功能就是教化于人。中式茶馆空间设计运用传统文化的语言和符号,借助吉祥图案、色彩、造型结构和形态等内容,营造出一种“美”的空间环境,来影响和教化顾客。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本线索,可以追寻出茶与茶文化、茶文化与儒、道、释三家的关系。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促使茶和茶文化的风靡,茶与茶文化一起作用于当代的中式茶馆,并深刻影响着其空间的设计。当代的中式茶馆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和茶文化同时受儒、道、释思想的影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三大组成部分,也包含着当代中式茶馆空间设计的思想渊源。

当代的中式茶馆是传统文化精神的物化,其空间意境营造的根源是儒、道、释的思想,将其概括起来就是寄情于物、人境合一;气韵生动、言无不尽;文质兼备、礼仁教化。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室内设计的发展,中式茶馆空间将会呈现出时代特征的物质环境和精神风貌。

参考文献:

[1]徐永成.论茶文化的定义内涵与功能[J].饮料工业.1999,2(2).

[2]陈照年.茶文化的概念内容及其传播[J].茶叶科学技术.2000,02.

传统文化精神内涵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教育;文化教育;作用;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也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其中儒家文化随着朝代的演变,流传到今天,为人们所熟知,孔子思想核心也为历代人所沿用至今。

1 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精神教育的作用

精神文化,简单地说,就是指为了促进人的精神发展的教育。概括地说,是指旨在促进人的精神世界发展、提升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的教育活动的总称。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领域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建设大学生精神教育题中的应有之义,对于建设大学精神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对大学生精神教育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今,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体现出我们的传统文化的内涵,是传统文化与精神文化密不可分的原因,也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中国传统文化中,剪纸是最为人们熟知的,它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手工制作,也是一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各行各业都应用其中,小到产品包装、邮票设计,大到民族服饰,室内装潢。这便是一种继承与弘扬,从而使大学生在精神上得到一种文化认同感。这就是传统文化最有成效的应用,实用且具有审美价值。

世界上任何一所知名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大学精神,这不仅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是大学魅力之所在,更是大学持续发展的动力。在时代的变迁中,大学的道德精神就更为彰显。在中国儒家体系中,孔子建立起了第一个完整的伦理道德规范体系,他以知、仁、勇为三达德,还提出礼、孝、悌、忠、恕等一系列德目。大学的精神建设源于大学生总体的道德精神构成,这一点毋庸讳言。同时,也正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存在,才铸成了大学精神,才使大学成为海上的灯塔,指引着社会向着更美好的地方前进。

在建设大学精神的过程中,当然也需要大力弘扬“不断创新”的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将“创新”融入人的血液中,内化为涵养,外化为行动,优化为素质。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厚重的底蕴和深邃的哲理,能给人深刻的思想和道德的启迪。将思想教育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更有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精神思想,塑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精神、德才兼备的新世纪人才。让我们不断进取,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个时代的特征。

2 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文化教育的作用

文化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劳动创造过程中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确切地说,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的统称。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够得到广泛的流传,不仅仅在于它本身复杂的观念,还在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传统文化是五千多年来生产创造的智慧结晶。它的继承是对于民族精神、民族信仰最有力的传播。

张岱年说:“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微的内在动力,也就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因此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思想也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多元的思想体系。我们大学生的课程包括:知识教育、人文教育与大量的科学课程,也许恰恰告诉我们,我们缺少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但中国的大学并不缺乏处于“泛化”状态的教育。在大学文化教育中,儒家文化随着人们不断的认知和提高,早已潜移默化的进入大学生的课堂上。

我们知道,当今世界儒学文化早已不仅仅是中国的思想文化,而是属于世界的思想文化。文化认同感、文化价值度,在世界各地已流行甚广。所以,当代大学生应担负着重建中国文化精神之重任,从文化中汲取精华,以全面提高自身人文素养,丰富精神文化。只有这样,中国传统文化在文化方面才能发挥重要作用。

3 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精神、文化教育产生的影响

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 ,千百年来它负载着我们民族自我认同的群体意识 ,影响和规范了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

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教育首先应该是从老师开始,从老师和家长做起,才能起到身教的作用。重德教、重礼教才能使学生更尊重知识、尊重父母、尊重老师、尊重自己。现代有些人认为,只要学历高,一切都不是问题,然而学历不代表有文化、有教养、会做人,而是要学会爱人、爱大自然、爱我们的国家、爱父母,学会感恩、学会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继承传统文化,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学校文化是长期形成的,学校全体人员共同认同的校园精神以及培养这种精神所需的文化环境,是精神文化的总和,各高校因传统风气,学科的不同使其具有不同的特征,形成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形态。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正确引领人们行动的风向标,大学不仅需要丰富的教学知识作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当代大学生担负着振兴民族与重建中国文化精神之重任 ,应该认识到与自己血脉相连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天仍有不朽的价值和宝贵的借鉴意义 。

我们也得出了问卷调查的结果,结果显示近八成的人,能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在大学教育的方方面面,认为这是一种爱国情怀的体现,以及精神文化的高度认同。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的灵魂,伴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技艺的不断革新,传统文化也在不断的吸收融合着,衍生出现在具有多面性、符合现代人审美的独特文化思潮。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诠释传统文化可以使面临文化困境的中国人找到重建中国文化的依据和武器,也是当代大学生务必学习精神文化内涵的所在。

参考文献

[1]王琦.浅析新时期大学生养成教育.大众文艺.2012.305期.12.

[2]杨雅丽,王凤荣,同晓荣.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2003.25期.

[3]徐治山.浅谈传统文化对艺术设计的影响和作用.时代文学.2009年.04期.

作者简介

传统文化精神内涵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室内设计;传统文化氛围;塑造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7-0028-02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室内环境的要求上升到一种精神层面的氛围塑造。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值得我们现代人去发展创新,将其精髓融入到我们的室内设计中,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同时,在室内设计中传统面临挑战今天,理应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呼唤民族精神的回归,使我们的室内设计具有独特的中国魅力。

一、室内设计的概述与现状

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运用物质技术手段,以满足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为目的而进行的空间创造活动。它包括四个主要内容:一是空间设计,即是对建筑提供的室内空间进行组织调整,形成所需的空间结构;二是装修设计,即对空间维护实体的界面进行设计处理;三是陈列设计,即对空间的陈列物品进行设计处理;四是物理环境设计,即对室内体感气候,采暖,通风等方面进行设计处理。这些内容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一个方面处理的不当都会影响到整个室内的氛围。关于室内设计,我们不仅需要舒适美观,同时还要具有良好传统的文化氛围。

目前,中国室内设计对于传统文化氛围的塑造停留在装饰、陈设上等直接采用一些传统符号作为装饰的元素,没有将传统符号进行艺术处理,使整个室内空间缺乏深层次的精神内涵。如:有些室内只是通过在玄关处摆放一些有传统文化色彩的瓷器意图体现一种传统的文化氛围,这仅仅遵守了传统之形,缺乏文化氛围的整体感。我认为室内设计师应该充分考虑室内设计的主要内容及其他因素,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合理体现在室内设计中,创造出具有文化氛围和时代特色的室内设计作品。因此,我们需要多了解与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让我们的室内设计体现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二、传统文化氛围的概述

(一)传统文化的精髓

我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先后出现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与佛家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在这三种文化相互斗争,相互融合中逐步的繁荣与发展,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首先是孔孟的儒家文化,它以中庸之道为核心思想,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其次是道家文化,道家的老子认为,美在道,而道之本性在自然,即自然而然。再次是佛教文化东渐的中国佛教宗派——禅宗,它提倡通过个体的直觉体验和沉思冥想,从而在感性中通过语境而达到精神上的一种超脱和自由。由此可看出,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应该将传统文化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室内设计中,创造一种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增强中国设计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人们常说:“民族的东西是独特的,文化的流传是永远的。”当我们的设计作品缺乏自己本民族本地区的传统文化内涵,就会黯然失色,失去强大的吸引力。

(二)传统文化氛围

所谓文化氛围,是指一定环境中通过人的文化活动,创造出浓厚的文化情调,给人以强烈的文化感觉。传统文化氛围的塑造可以通过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其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应该立足于透过其外在形式把握其中的精神所在,需要我们多关注、了解并学习传统文化,将其内涵化为自身的修养,在作品中自然的流露,在运用传统元素时应将其抽象简约、移植嫁接等之后用于传统文化氛围的塑造,同时,多借鉴国外一些优秀的设计内涵,结合现代技术,营造出更适合现代审美的室内设计。

三、室内传统文化氛围塑造

根据室内设计的主要内容,我们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塑造室内的传统文化氛围:

第一,在空间设计上返璞归真。古人所说的“天人合一”就是指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建立一种和谐关系。在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与佛家文化各自有着不同的观点,但是在对于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上却有着相似的观点。随着经济向前发展,城市生活的脚步越来越快,很多人就会渴望能够与大自然亲近。因此,我们就可以在进行空间的设计上可以巧妙地处理室内空间内部与室外空间的关系,利用敞开式或半敞开式空间类型将室外的自然风光作为窗户的背景等借助自然景观,使人们全身心的投入大自然,放松心情。在室内环境中塑造一种自然的传统文化氛围来缓解自身的压力。如:一些房地产公司的室内设计高度重视与自然的融合,在室内空间上运用虚实的围合、隔断等,通过借景增加空间的流动感、广阔感,同时在空间中采用柔和的色彩,古朴的材质,传统的装饰符号等,创造出一种高雅、宁静的自然之美,达到“虽由人作,宛如自然”的天人合一的审美意境。

第二,传统文化的陈设装饰与现代室内设计相结合。室内陈设装饰在室内设计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我们可以在室内陈设使用一些具有原始情调或自然气息的家具、艺术品、灯具、绿化等,塑造传统文化氛围。例如:使用藤编的沙发、手工蜡染制品或是在墙面上挂上或画上一些绘画,还可以在绘画前方再放一些盆栽植物,虚实结合,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享受。此外还能使用格调高雅、造型优美等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陈列品来怡情悦目,给人以精神享受。在装饰上,我们可以对重要的墙面上做一些具有传统文化氛围的装点修饰。如:我可以通过收藏的古典家具、传统字画等装点电视背景墙,从而对整个空间中的传统文化氛围起到点睛之笔。

第三,色彩与光影中创造意境。色彩的应用常常会影响都人们的情感,因此在室内空间中色彩搭配非常重要,一般处理色彩会使用色相相近的颜色,在其中用以寻找变化,或者使用色相相差较远的颜色,寻找一种相辅相成的和谐效果。而光影是色彩的另一种呈现方式,光影的存在需要一种具体的颜色作为载体。因此,具有变化的颜色与和谐的颜色在光影的作用会产生不同情调的意境。在具有传统文化氛围的室内设计中,一般多采用较柔和的光线来表现一种安静稳重的效果。如:在室内环境中,利用柔和的自然光线照射在室内的陈设装饰上会给人一种宁静安逸的自然感受,或者在一些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艺术品上加以特殊的照明灯具,使室内的传统文化氛围更为浓厚。

第四,体现地方特色,符合时代要求。室内环境中传统文化氛围的塑造,在空间上返璞归真,展示自然气息;在陈列装饰上运用传统元素;在色彩与光影中制造意境。此外还要注意地方特色与时代要求。首先,传统文化在每个地区表现的都会有所不同,我们应去认识、了解地方特色,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室内传统文化氛围。如:皖南地区的雕梁画栋,室内的木制饰品等,都极具地方特色。其次,我们在使用一些传统元素时应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对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进行提练,在我们的设计作品中自然的流露,若简单的重复传统,会使我们的设计缺乏实质性的内容,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符合不了现代人的审美观点。

四、结语

在室内设计中,塑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有利于让人们了解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应牢记本民族的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精神,同时又要将自己融入国际设计潮流之中,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使具有传统文化氛围室内设计以找到一种传承与创新两者间的契合点,使之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趋势。

一种良好的室内传统文化环境,使人感到恬静自然,心灵净化,可以暂时摆脱城市的喧闹,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宁静。作为一名设计师,应该结合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人文风情创作出有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室内环境,形成现代和传统结合的中式室内设计风格,提高中国是室内设计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文建,陈游.室内空间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2]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胡大勇.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设计在线,2007-09.

传统文化精神内涵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新媒体时代 学生素质养成教育

自党的十以来,多次强调,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创造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对中华血脉的坚守。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深深影响人们的行为规范和精神风貌。新媒体时代,人人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传播者,每天接受和传播的信息非常多且杂,在此背景下大学生的素质养成必然会受到不良价值观的影响,导致部分大学生产生一些问题。传统文化具备弘扬传统社会美德的功能,在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应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努力实现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中的价值。

1.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形成厚重的传统文化。从广义上来讲,传统文化包括传统精神文化和传统物质文化;狭义的传统文化指精神文化,本文所指主要是狭义的传统文化即传统精神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在历史中形成的对整个社会具有共同影响的精神、心理状态、价值理念等,具体包括儒释道学说、天文、地理、民俗、行为、制度等多方面的优良传承。

2.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素质养成教育的作用

传统文化既能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功效,又能从多方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2.1传统文化以德为中心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新媒体时代,网络平台有时成为负面情绪的发泄窗口,某些大学生在闲暇时间会登录微信或微博,随意散发各种言论,甚至成为专业的键盘侠或者某些评论网站的水军,不顾社会道德规范,诱发道德问题。

传统文化以德为中心,体现了人的群体价值,反对为了金钱和利益产生违背道德的行为。倡导对人的尊重,可以改善现代大学生的道德缺失,重视修身养性,有利于现代大学生以平和的心态解决现实生活的难题。

2.2传统文化可以使人放松身心,提升修养。

新媒体时代,除了公共媒介,还有自媒体,大学生通过电脑或者移动通讯端接受大量信息,且更替速度特别快,难得片刻的安宁和休闲。某些大学生心态浮躁,缺乏平和的心态和钻研精神。

对传统文化的细细品味,可以使学生放下心中的浮躁,追求心`的宁静,放松身心,提升自身的内涵和修养。

2.3传统文化可以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新媒体时代的某些负面新闻和娱乐新闻的过度传播,使某些学生对不正确的价值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附和,缺乏对自身的全面认识,迷失正确的世界观。

经济发展了,但文化不能落后,社会风气不能污染。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具有改变社会风气、创建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

2.4传统文化活动是学生构筑友谊的桥梁。

新媒体时代,一些学生每天以网络为中心,进行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网上电影等多项活动,同学间人际交往和交流大幅度减少,同学情谊不深,缺少情感依托。

丰富的传统文化活动具备知识性、娱乐性和趣味性,通过活动准备、观看表演、传统民俗展示,会给人美的享受,同时加强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学生间的友谊。

2.5传统文化可以促进高校文化的交流。

现代教育体系中,文科专业开设了部分通识类课程,讲授中国传统文化,以提高学生的思政道德素质和礼仪素养,而理科专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则几乎没有,未能有效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举办传统中华文化活动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可以将学生从网络中解脱出来,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高校文化的交流。

3.发挥传统文化优势,推动新媒体时代学生素质养成教育

为了系统发挥传统文化在高校学生素质养成教育中的作用,实现传统文化的价值,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应该积极关注中国传统文化,推动新媒体时代学生的素质养成教育。

3.1构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统。

为了传统文化在高校学生素质养成教育中发挥作用,学校应响应国家号召,重视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功能,开发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体系。将传统文化作为文化课程的一部分,在进行理论讲授的基础上,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塑造自己的职业形象,修身养性,形成良好的文化修养,推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素质养成教育。

3.2培养传统文化教育师资队伍。

构建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应配备专业的传统文化师资队伍,一方面要求老师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另一方面应具备较强的文化技能。教学时一方面能为人师表,给学生做好表率,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修养,另一方面,让学生学到实实在在的技能。通过自身的学习成果组织文化活动,如书法表演等,既能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又能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3增强传统文化内涵教育,树立正确价值观。

传统文化课程,要侧重体现四个方面的内涵:一是从养生的角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二是强调分享;三是强调以礼相待,注重学生的礼仪教育;四是强调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传统文化的这些内涵,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具有现实意义。

3.4举办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培养学生平和的心境。

学校应多举办传统文化体验活动。通过活动的举办、体验和交流,让学生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魅力,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待人处世的淡然心理和平和的心境,在浮躁的新媒体时代寻得一片宁静,提升综合素质。

总之,在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要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功效,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推动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活动的开展。在新媒体时代,应注重传统文化的积极功能,推进高校学生的素质养成教育。

参考文献:

[1]胡芬芬.传统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结合点分析[J].福建茶叶,2016(1):184-185.

[2]孙琳,鲁石.传统茶道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探讨[J].福建茶叶,2016(6):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