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字:现代化建筑 传统文化 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K928.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现代化建筑设计多数已向安全性,舒适性方向转变;在市场需求改革同时,房地产经济产业链结构也在发生重要变革,“计划型”经济制度已取缔传统“粗放型”建筑体制。而在追求现代化,舒适化的建筑设计理念中,优秀设计师逐步意识到我国本土文化在现代化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以及重要性

一:传统文化运用于现代建筑的重要性探讨

为提升市场占有率与竞争力,努力融合现代化建筑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审美方式,现代化建筑是高度融合,高度同源,追求设计质量与设计艺术完美结合的艺术品。

我国传统民族文化有五千年底蕴,并形成儒家,道家等审美意识和理念,中国人讲求意境美与雅正之美,但现阶段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国际先进文化互动交流时期,因此,在现代化建设中深入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元素“再生”,将我国独特建筑审美理念充分融入高质量,高品质的现代化建设中,在追求舒适安全性的同时追求文化,艺术同源,创造属于我国特有的“中国风”建筑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风俗和展现中国美的重要保证,确保我国民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根本要素。

二: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建筑中的应用

现阶段,现代化建筑主要包括钢混,轻钢等主体结构,呈现商务性与装塑性,例如:经贸大厦与环球经融中心等超高层现代化建筑均是以浓重商务气息为主,缺乏建筑灵动性。而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具有丰厚文化内涵,例如:中国结文化,符号文化等。

1. 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化建筑中的应用

所谓传统符号文化,即以图形,文字为载体的显性文化和数千年历史传承的儒,道思想的隐性文化;纵观我国古代建筑,大多数古代建筑均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并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古代建筑的形式得以传承与弘扬。

现代化建筑主要包括外观和内部质量,伴随我国施工技术的日益提高和施工结构的日益完善,内部质量得以稳固提升。同样,在外观设计中,以传统符号文化为现代化建筑外观设计理念愈发成为时代趋势。建筑体完美程度与建筑结构,色彩,光影等均有重要关系,

1.1 图案色彩符号

图案或色彩符号传递建筑主体因素和相应视觉信息,在享受现代化建筑带来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的同时,优美图案或色彩设计会带给人们文化传承方面的享受。

在现代化建筑中引入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结图案或以喜庆因素著称的红色等传统中国文化,更凸显建筑重要性和个性化,带给民众视觉享受冲击。

例如:中国馆的中华艺术宫,全体采用红彩配以倒阶梯式,以及中国传统的四方形建筑设计,在整体建筑感觉中,给人以大气磅礴的建筑特效。此外,沙特馆的月亮船建筑,正是将我国传统的木船结构融入建筑中得以借鉴与发挥。

现代化建筑的设计灵感以及设计理念多数来源于我国传统文化,其中色彩与图案等设计是符号设计最关键因素。

1.2形态符号设计

形态符号设计包括建筑结构,空间以及节奏等建筑元素;以其独特建筑形态和建筑样式向人们展示建筑魅力与建筑风范,并有效传承文化价值。据调查,现代化建筑中融合形态符号设计的建筑会得到民众广泛认可,例如:上海马靴楼建筑,其将中国传统马文化中的马靴造型作为现代化建筑的设计原型,并在无形中展示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传统文化形态符号设计不仅包括自身建筑价值,更在长远程度上对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与文化信念展示提供舞台,通过现代化建筑展示更多传统文化,让文化精髓融入日常生活中,享受中国文化带来的巨大视觉盛宴以及视觉冲击。

例如:国家体育馆“鸟巢”,其在外形结构中主要由门式钢架组成,共有24根葕架柱,外观根据普遍的鸟巢形态作为建筑原型,并依据各部位面积大小相应比例组合形成“鸟巢”。

各钢架之间看似错综复杂的叠加象征“团结统一,荣辱与共”的民族思想。鸟巢的设计融合我国古代营造法则和现代化建设理念,充分展示“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展现建筑艺术美和文化美,是现代化建筑中最成功作品。

2. 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化建筑中的应用

在以我国符号文化作为设计灵感的现代化建筑之外,传统建筑文化和中国特有建筑风格亦是现代化建筑的重要应用或借鉴要素。在地标性现代化建筑中,借鉴中国特有建筑风格与文化传承更具有实际意义。

例如:上海金茂大厦设计师,来自SOM设计事务所的史密斯称,金茂大厦设计灵感正是来源于中国塔建筑。摒弃传统木质结构,将钢混以及玻璃成功运用于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设计原型的现代化建筑中。设计结合中国文化内涵,里面分为十三个塔节点,并配以切角和方正感,给人一种似塔非塔感觉,充分展示不同文化,不同地域设计理念的完美结合。

此外,金茂大厦融合传统文化中的古塔神韵,呈现阶梯式逐层递增之势和圆润感让观赏者在任意角度均能领略“第一高楼”的风范,是继鸟巢之后中国最成功的现代化建筑。

结束语:

“鸟巢”,中华艺术宫,金茂大厦等现代化地标性质建筑均充分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在我国建筑现代化和个性化发展同时,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

参考文献:

[1] 胡冬香:《中国古建筑木构体系一脉相承之意识形态原因浅析》,《华中建筑》 2005年第6期。

[2] 杨娟.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室内设计[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0,(3)

[3] 克里斯蒂安·诺伯格·舒尔茨.西方建筑的意义[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2005.

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档案文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主要载体,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财富,对当代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文化体系的构建具有极大影响。我国当下的档案文化,是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记录,利于后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记忆和学习,增加自身的传统文化知识,增加自身的文化修养。本文主要就档案文化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历史地位展开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档案文化;传统文化;历史地位;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丰盈,进而人们对于自身的发展提出严格要求。当代群众不断的参加各类的艺术培训活动,看不同的技能书籍、掌握不同的语言交流技能等等,来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作为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依据于档案的形式,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知识魅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一、档案文化的意义

档案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其主要特点包括档案的主要理念、行为活动、物化的整合效果等等。档案把不同的环节进行整合的构建,进而产生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在这一文化体系中,我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在其中占据重要位置。档案文化可以充分体现我国传统文化,对于我国的文化的传播和精神文明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档案文化可以展现我国从古至今的发展历史,对于不同时期的文化和、民族风俗的有效展现,充分体现了我国发展过程中的历史背景,和当时时期的文化形式和内容。具体来说,档案文化体系是社会文化的主要体现,对于促进不同时期的发展和文明进程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档案文化的传播,利于不同时期群众自身的良好发展,极大的促进了整个社会的进程,满足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目标[1]。

二、档案文化在传统历史文化的地位研究

1、奴隶和封建体系的地位展现

在传统的封建和奴隶社会环境下,其对于社会文化的主要体现,是在价值理念方面。当时社会发展形势下,档案文化的建立主要是基于当时的管理人员对于文化的关注程度,依据于当时管理者的社会位置,强制的进行档案文化的构建进行文化的传承活动。因此,在当下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对于不同形式的社会文化体系,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极大的阻碍,降低了档案文化在社会中的位置。传统形势中的档案文化,是在唐宋阶段渐渐离开管理者,脱离了档案文化单一性特性,规避档案文化专制现象的发生,被合理化的记载和传播。清朝时期,我国的档案文化对于社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包括促进了编辑史体系的形成,极大的促进了档案文化的发展[2]。

2、从近代到现代,单一价值向多样价值理念的过渡

档案文化,对于社会的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近现代时期,其作为社会文明的重要载体,极大的促进了以往的文化发展,向现代化的过渡,从单一的文化价值理念,过渡到多元化的文化价值体现,促进了当时社会环境下新型的档案文化载体的形成,对当时的文化进行良好的记载。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国外的文化体系不断流入我国,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相应的影响。但是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当时并没有受到过大冲击,仅仅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取了西方文化体系的优势,弥补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不足和发展弊端。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传播,我国的思想解放活动不断展开,当时的档案不断在社会广为流传,当时的管理人员也开始极为重视。这一时期,我国的档案文化处于高速的发展阶段,其在社会活动中不断的被管理者和百姓认可,形成了具有当时特色传统文化体系,对于档案的发展具重要推动作用[3]。

3、双元理念和当代的发展

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其是在整个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活动中,逐渐的积累而形成,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精神财富,极大的促进了当今特色社会主义的建立。从传统文化的发展形势来看,我国的传统文化在改革初期,面临了极大的弊端[4]。其主要是对于当下文化体系和传统文化体系的发展矛盾,在当今社会不断变革和发展的形势下,面对传统文化和当下的矛盾,我国对于传统的文化进行了传承和创新,在吸取了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又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元素和内涵,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文化体系。例如我国的十七届会议的展开,确立了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作用,明确了双元理念的重要性,把当下文化体系和传统文化进行极大的融合,把档案文化载入我国文化战略的重要位置,增加了档案的多样性和管理灵活性。我国的档案运作人员,也继承了传统良好的管理理念,基于传统良好的管理体系下,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和发展,增加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元素。从运作形式上来看,我国当代的档案文化和以往的档案体系,更具人性化和智能化。丰富了档案的获取形式,增加了档案查阅的灵活性,极大的促进了不同时期的文化体系和价值观念的传播,其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也逐渐走进教育教学活动中。传统文化走进教学活动中,是档案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也进一步展现了传统文化体系,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5]。

三、结论

档案文化和传统文化在其产生以来,对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价值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尽管我国的档案文化和传统文化,在以往时期有过发展局限,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管理人员的重视,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播至今,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形成,满足当下人们群众对不同文化的需求,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程。

作者:包蕊 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才流动人事考试中心

参考文献

[1]陈莉萍,张琴.档案文化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历史地位[J].兰台世界,2015,20:15-16.

[2]张艳华,张伟夫.地名档案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和应用研究[J].中国地名,2015,05:9-12.

[3]李艳.谈谈档案文化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J].黑龙江档案,2011,06:18.

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文化;教学;传承

一 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马克思、恩格思在所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语言不仅有自然代码的性质,而且有文化代码的性质,不但有鲜活的工具性,而且有鲜明的人文性。”即它在交流运用的作用之外还在传承着一种文化。但“文化”的整体概念因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别,其内涵不尽相同,而作为我们“国学”的汉文化则更加灿烂辉煌。

“中国古代文化是整个中国文化的根基,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其精髓就在于培养我们学生高尚的情操、塑造我们高尚的灵魂。”因而以古代文化根深,我们的文化底蕴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那么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的责任无疑由语文教育所承担,它旨在为学生建设良好的精神家园,培养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培养具有浑厚文化底蕴及创新精神的有用人才。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伴随语文文字读、写、听、说训练,渗透着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语文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体系,而是一个民族的认知世界,阐释世界的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它与深厚的民族文化联系在一起!”然而当前的流行文化、快餐文化和泡沫文化,充斥着学生的思维兴趣,成为他们主要的阅读对象。这些“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这对理性思维尚不发达的中学生不论是学习还是成长无疑都是有害的。“一些“追星族”、“洋务派”,在渐渐地消解着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无疑是一种教育的悲哀,文化的悲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抗衡”――向排斥我们传统文化的现代潮流抗衡、向充斥我们头脑中的“超前”浮意识抗衡,这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的关注和努力,为共同寻找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而努力。

二 传承传统文化的几项措施

首先,语文教学作为传统文化传播的主力军,需要更有效地为这一责任服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渲染和渗入,注意在上课的各个环节中自然地引进传统文化知识,以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让他们不再认为古文学习是枯燥的、难懂得。比如老师在开课导语中,可以有意识的尽量用古诗词导入,这对于学生而言不仅积累了古文化知识,同时也展现了古文化的魅力,从而培养了学生对古文化的学习兴趣。再比如还可以就汉字讲汉字,以汉字本身的魅力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我国的汉字是典型的表意文字,每个字都在记录着中国文化的变迁史,从象形文字开始经篆、隶、楷、行等多种文字形式的发展,其背后所蕴涵的社会、历史、文化含义却不尽相同。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历来文、史、哲不分,也就是说在小小的汉字背后却隐藏着中国文化的背景。因而我们可以从小处着手,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为首要目的,逐渐将他们引进传统文化的知识殿堂。

其次,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中应主动加大传统文化知识的比重,扩展各领域、各形式的传统文化。从字到词再到篇章(尤其应加大对文言文与古诗词的学习与积累)的意趣,无不渗透着传统文化的魅力。风俗礼仪、丧葬文化、地域风情、民歌、谚语等多种传统文化形式都应涉入我们的教学范围之内,比如,我在教《氓》时,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兴”这一表现手法,就引入了陕北民歌,让学生斟酌其中的歌词,他们对此非常感兴趣,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即使教育的现代性再强,也不能背离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古语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虽然《论语》不是兵书,亦不是法典,那它又有何魅力让朱熹列入“经”的范畴呢?又有何魅力成为官方取材用人的必读书目,它的可读性就在于提倡文人作文之前应先做人,因为“做人是‘安身立命’之本,支持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根基‘佛’、‘儒’、‘道’中,无论是‘达则接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重人道,轻天道’的儒家,还是‘道可道非常道,明可明非常明’ ,‘绝圣弃智’ 的道家,亦或是‘万物皆空,一切随缘’的佛家,无一例外都在给我们教‘做人’的道理”。那么在宣扬个性的当下,“做人”这个命题是否过时呢?与古代相比也许对于个体生命的重视,及个体生命意识的强化当属现代。那么关于做人既然是个亘古不变的命题,那我们目前要在哪里去寻找答案呢?很简单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让我们重读经典。如“四书”、“五经”、“二十四史”、《四库全书》等经典应该成为我们大力阅读和研究的对象。这一点我们教育部做的很好,从小学一年级就增设了《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读本》,一直到初中,到高中,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更应该主动积极地渗入经典,应让他们既成为中学生的启蒙教科书又成为做人的基石。

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冯琨

“来者落地生根,去者落叶归根”。对一个人而言,根是对生命的依恋和敬畏;对一个民族而言,根是对文化力量的借喻和对文化品格的自我认同。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有着五千年的积淀,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

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上好传统文化教育课,讲好中国故事,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更是我们思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理解的传统文化教育包括对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让学生在亘古流传的名言中了解文化的精华;在荡气回肠的诗句中感受文化的精神;在丰富多彩的形式中体验文化的特点。

在我的文化课堂中,会让学生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中体会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培养他们的民族凝聚力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通过介绍我们传统文化丰富的形式,带领学生在书法、绘画、戏曲、诗词……中体会“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特点;在学生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中,培养学生鉴赏传统文化的能力,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仅要做到对文化的弘扬,更要做到对文化的传承。例如:我们不仅要用“黄香温席”“卧冰求鲤”的典故让学生明白孝亲敬长的美德,更要引用当代学生熟知的孝心少年事迹让他们体会对美德的传承,教导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我们的美德,从而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能力,将文化的精髓注入他们的肌体。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在“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中体会古人依法治天下的决心,也要让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中领会当今社会法治建设的重要性,这就是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艺术教育在当代素质教育大背景下有着重要意义,中华艺术教育的核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优秀的传统文化,文化的传承需要依靠教育的背景,艺术教育更应该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艺术教育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独特的作用。本文将围绕艺术教育中怎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传承的途径进行探索。

【关键词】

艺术教育;传统文化;传承途径

一、艺术教育传承的重要性

(一)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象征,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我国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中华文化在世界上有着不可小觑的地位。可以说,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化传统,中华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和文学等各个方面,其中最根本的文化是哲学,因为哲学是探讨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哲学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待事物的理解方式和处理方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怎样在当前的社会中继续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怎样塑造共同的精神家园,这是目前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动力源泉在于教育,所以,需要发挥艺术教育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有很重要的意义。通过艺术教育,不仅可以大力宣传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可以从中汲取优秀的文化资源,不断加深大众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认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增强爱国主义情怀,激发民族创造力。

(二)建设高校传统文化课程教育体系。党的十报告中提到需要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即“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平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高校平台进行宣传传播,逐渐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教材中,带到课堂上来,从而使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相融合。利用高校文化传播的平台对传统文化传承,完善高校文化教育体系,与传统文化交相辉映,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由此一来,大学生可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而且有助于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和保护培养专业人才,共同构建成现代大学传承知识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教育平台。

二、艺术教育传承的方式和途径

(一)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本源、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它是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根本标志,也是中华民族能够几千年来屹立不朽的根源,因此它也具有很深远的教育意义。一个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反映了一个民族对美好梦想的渴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倡导的“中国梦”宣传紧紧相关联。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可以展示出中国梦的内涵,激发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强大的爱国责任感。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根基,通过宣传和普及优秀传统文化,从中可以学习到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强当代大学生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解。除此之外,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对建设和谐社会,培养综合性人才都有深远的意义。

(二)建立完整的传统文化体系。根据艺术教育独有的教育方式和特点,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艺术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科学设计教学环节,规划教学内容,把艺术教育的课程安排做到井然有序,突出重点,从而形成一系列有效的教育体系,通过教育平台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高校教育课程建设上,可以对课程体系充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从更深的层次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丰富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内容上,重点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自觉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传统文化内涵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后能够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为社会培养出一批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接班人。除此之外,在教学方式上,可以拓宽艺术教育的领域,可以结合我国多民族特色文化进行艺术教学,把各个地方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融入到艺术教育课程中来,比如,可以在课堂中展示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地方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地方特色戏剧等等,在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丰富和完善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课程体系。

三、完善高校教育体系,优化教育质量

(一)规范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艺术教育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教师作为教育传播的媒介,同时也是传播优秀文化的领导者,艺术教育质量和水平高不高,取决于教育的师资力量够不够雄厚。一支师资力量雄厚的队伍可以有效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十分重要。一方面来看,搭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平台,对教师定期实施艺术教育培训,从而促进教师在艺术教育中能够有更好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来看,建立优秀的传统文化名人课,包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和研究者等等,邀请名人来亲自讲解传统文化,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提高了文化传播的质量。除此之外,可以在高校开设有关传统文化的课程,邀请优秀的高水平的专家型教师进行讲授,把艺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和传承传统文化相融合,对广大师生产生影响和示范带头的作用,提高教学水平。

(二)建立传统文化的教育评价体系。教学评价在教师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教学评价作为教师教学的一项重要监督手段,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艺术教学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建立传统文化教育评价体系,可以不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进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性非常重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作为高校教师的教学质量测评,定期开展监督工作,对优秀讲师进行奖励,鼓励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搭建艺术创作的平台。艺术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进行艺术创作,它能够体现出艺术创造者的思路和其想表达出的情感。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搭建艺术创作的平台,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传统文化的展览馆,充分展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让学生在参观和展览中受到文化的熏陶,还可以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此外,在科技不断发达的今天,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传播和宣传,将传统文化通过数字网络进行传播,吸引大众目光的同时,可以将传统文化艺术作品融入创新,传统和现代相结合,从而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

四、结语

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教育的传承,我们需要打造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精品来服务社会。高校需要贯彻文化强国的战略方针,拓宽艺术教育的渠道,在集成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断创造出更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精品来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这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高校的责任。

作者:刘江婷 单位:南昌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教育传承的途径简析[J].四川戏剧,2016

[2]王洪斌,朱效刚.艺术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式研究[J].教育文化论坛,2014

[3]刘磊.高校艺术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式[J].鸭绿江月刊,2016

[4]王希.艺术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式研究[J].音乐大观,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