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理财方案

大学生理财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理财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理财方案

大学生理财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大学生 理财产品

一、我国商业银行大学生理财产品的现状

目前,我国个人收入因地区差异、职业、社会角色的有很多的区别,消费水平在一些地方也有很大的差异,而我国银行对不同地区的客户设计的产品内容、方案、起始金额要求都差不多。理财产品像流水线投入生产出来,没有体现个性化、人性化,显得死板呆滞。例如,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方案,要求的起点金额都是 5 万元,没有再针对高收入的社会群体细分出不同档次,也没有针对低收入层或者特殊人群(大学生)而另外的推出 5 万元以下的理财方案。目前银行的理财产品存在很大到的缺陷。

因此,对于如何帮助大学生理财,亟待有新的适用于大学生的理财产品推出。大学生群体人数众多,且都有一定的理财的需求,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潜在市场相当大。如何能提供适合大学生,收益率高于银行,同时能满足存取款需求的产品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方向。

二、我国商业银行大学生理财产品存在问题

(一)商业银行

(1)金融产品品种广度窄。我国银行提供给大学生的产品服务单一集中,产品服务所含的覆盖范围狭窄。银行所提供给大学生的金融服务多为传统的存款业务以及助学和创业贷款业务,对于其他方面的适应大学生实际需求的特色的金融产品,如财务咨询、大学生理财规划的金融理财产品十分缺乏。它与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各个生活环节脱节,没有延伸到其生活领域。

(2)金融产品品种深度不够。在业务品种的深度方面:国内个人金融业务有所发展,但业务品种缺少细分化差异性和个性化的服务特色,同时,对于大学生如今需求最旺的旅游、信息、交通和娱乐等个性化服务,更是因为市场外部环境及风险等因素,一直未得到开展或未得到充分的开展。

(3)市场化程度不高。近两年,由于我国银行间更深层次的竞争,引起他们不断改进自己的服务品种和方式,但是对于大学生金融产品这一块的金融服务的市场化程度不高,还远远不够自成一个大学生金融服务的体系,且从对其产品的宣传力度和幅度都还远远不够。

(二)大学生

目前,大学生对银行金融产品了解不多,真正进行实质性投资理财的大学生更少。多数大学生的投资理财意识还处于萌芽阶段,虽有兴趣但是没有足够的收益来为他们提供相关的动力。

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并不缺乏“藏富不露富”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多把银行当作“托管平台”而未能充分运用银行的功能及发挥其作用。

三、我国商业银行大学生理财产品市场创新与发展策略

(一)产品设计方面

(1)产品自助化的创新。商业银行应该充分考虑大学生的方便性,便捷性,利用先进的技术,给大学生设计出更多的自产品,让他们可以不用到银行网点随时随地就可以自助获取、操作银行所提供的各类产品。

(2)产品复合化的创新。理财产品只有从单一功能,满足客户单一目标,向带有高附加值和综合金融服务模式转变,才有可能获得更长久的生命力。

(3)产品品牌化的创新。商业银行通过品牌产品可以保持自己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产品品牌”可以赋予产品更多的内涵和外延,从而使之与其他竞争对手的产品区别开来。

(4)产品个性化的创新。产品个性化是理财业务发展到比较高层次的需求,是知识经济的特点。商业银行应该不断研究市场变化的情况,调整理财产品的品种结构。深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需求,为大学生设计真正量身定做富有特色的,能满足客户独特需求的理财产品。

(二)银行体系方面

引进培养高素质人才,增强服务观念;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个人理财部门体系,包括培养一批具备专业知识,具有良好客户服务理念的客户经理,产品经理,理财顾问,以及制定一系列产品设计,营销标准化流程,包括产品定位,开发,营销,评估等阶段,同时应该加强对市场发展、客户需求的预测,建立规范的金融产品创新流程,加大在大学生群体的宣传力度,与各大高校建立合作关系,通过长期合作开发和完善更多理财产品,使理财投资的观念深入人心, 形成双赢的局面。

四、结语

总体来说,我国商业银行大学生理财产品市场才刚刚起步,现阶段大学生理财产品市场还有待于开发,无论宏观经济体制环境的改善还是商业银行在产品设计、开发、定位、定价、销售方面的提高,以及投资者参与能力和意识的转变,都需要经过一个过程,才能达到比较好的阶段。商业银行只有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占领大学生这个庞大的市场,吸收更多的客户群,能提升银行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创造更多的收益。

参考文献

[1]忽诗佳.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2012:12-27.

[2]杨鹏志,赵越.试论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2: 23-27.

[3]汤国英.高校学生理财教育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0(35): 23-27.

大学生理财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个人理财;大学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17日

在市场经济时代,“财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理财”这个词之前闻所未闻的新鲜事物也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银行、网络中到处可见“理财”这一名词。相对“财富”而言,很多人认为理财就是生财、发财,是一种投资增值,只有那些腰缠万贯、家底殷实,既无远虑又无近忧的人才需要理财,在自己没有一定财富积累的时候还很难涉及理财。其实这是一种狭隘的理财观念,生财并不是理财的最终目的。理财的目的在于学会赚钱、花钱和管钱,使个人与家庭的财务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和品位。

大学时代应该是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对于没有收入来源(大多数依靠父母提供)的大学生来说,大学阶段的财商培养只是训练和演练,在日常的生活中养成一种理财的习惯,而不是看重输赢结果的比赛。美国的爱默生在其《处世之道》中说到“财富就是将智慧运用于自然;致富的艺术不是勤奋,而是选择合适的方法、合适的时机和合适的地点”。因此,在大学阶段的理财训练包括养成良好的心态、成熟的心智;培养全面的专业素质;获得人生和工作的经验、职业技能的学习;制定明确的目标、生涯的规划。系统的进行理财训练,将帮助大学生无论今后从事什么职业都会受用终生。在大学时代,应培养主动理财的意识,形成一个良好的理财习惯,掌握一些必需的理财常识。

一、当前大学生理财存在的一些问题

1、资金来源基本上全部依靠家庭。大学生们一般很少考虑更多的融资渠道,独立谋生能力差,据某大学团委的一份调查显示:79.8%的同学的生活费、学费是来源于父母,这强有力地说明了绝大多数大学生依然不具备独立的经济来源,必须依赖强大经济后盾――父母来维持生活。

2、支出没有计划,主观随意性强。在校的大学生们用钱没有计划,糊里糊涂,控制不了自己的花钱习惯,导致每月的收支不能平衡,该节余的钱,不知不觉流失了。到学期末往往捉襟见肘,入不敷出,勉强借债度日,甚至有的学生刚刚收到汇款没几天,就又向家里要钱,钱花到了哪里也不清楚。

3、资金结构安排不合理。一般学生在学期开始时,要么把钱全部以活期形式存入银行,不考虑更多的投资渠道;要么把钱投资于风险较高的金融产品,不能很好地控制风险,行情不好往往带来较大损失,以后的生活费没有着落。

4、理财意识淡薄。中国在校大学生理财意识比较淡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理财意识。很多中国在校大学生绝大多数资金来源于家庭或者是奖学金、助学金的资助,资金的用途也简单局限于把钱存入银行,缴纳学杂费和支付生活费的开销。花钱没有计划,有的甚至奢侈浪费,合理创造财富和运用财富的观念非常淡薄。因此,他们的理财意识相当缺乏,可以说并不具备一定的理财观;二是虽然具备一定的理财意识,但对理财的理解上存在误区。有的在校大学生认为理财是富人的事情,普通学生钱少没有理财的必要;有的学生认为,理财就是买基金、炒股票;有些学生认为理财就是省钱,节约就是理财;也有学生认为理财就是花钱,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这种淡薄的理财意识使得在校大学生无法形成一个正确合理的理财观,造成许多在校大学生在这场经济危机中资产贬值,负债加重; 他们明显地感觉到经济危机下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货币购买力下降,以及利率上升等所带来的以前不曾有过的生活压力。

二、当前在校大学生理财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中国家庭传统上不重视对孩子的理财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向来提倡重义轻利、耻于谈钱,因而大多数中国家庭传统上对孩子的教育中都排斥谈论金钱。再加上近年来应试教育的现实,使得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主要集中在书本知识和考试内容上,学而优则仕,只要考上好大学,就有光明的前途。而忽略了对孩子理财观等其他世界观的教育。同时,在这种教育下,家长往往对孩子的各种收入开支一手包办,从不让孩子自己插手理财。有的家长甚至以金钱来激励孩子好好学习,对孩子的消费要求不管是否合理都来给予满足,这种家庭理财观教育的缺失造成了当前许多在校大学生在离开家庭,独立走上社会之后,理财意识淡薄,不知理财、不懂理财、不会理财,出现了一系列理财观上的问题。

2、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理财观的不利影响。这种不利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西方不良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当前,中国已经全面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在打开国门引进西方现代科技和文明的同时,西方不良文化也通过大众传媒等多种方式伺机流入中国,日益成为中国社会青年群体亚文化的一部分,对在校大学生的理财观产生了极其负面的影响。如前所述,诱发美国次级房贷危机膨胀的消费主义文化,一些鼓吹绝对自由,攻击传统社会公德,宣扬非理性和价值相对主义的后现代文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文化都使得中国在校大学生在理财目的上呈现出庸俗化和很强的功利性,对他们本身就不成熟的理财观造成了严重的扭曲和误导;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大学校园已经告别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社会上存在的各种摆阔气、讲排场、攀比奢华等不良风气,对年轻大学生追求高消费、高享受的理财目的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直接诱使部分大学生产生了超前消费、透支消费、铺张浪费等不健康的理财观念。另外,由于近几年中国的金融和房地产市场波动剧烈,投机风盛行,全民炒股,一夜暴富的神话流传于街头巷尾,使得年轻气盛、渴望成功的在校大学生怦然心动、跃跃欲试,造成许多大学生理财目的是为了投机。但是由于中国的金融市场风险防范机制不完善,对投资者的风险教育不足,投资者的理性决策能力和水平普遍不高,从众、跟风盛行,一旦经济危机爆发,对于理财观和理财方法本身就不成熟的在校大学生来说,盲目入市往往被深度套牢。

3、高校理财教育不完善。当前,针对在校大学生理财观方面出现的诸多问题,虽然不少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理财的相关课程,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目前高校对在校大学生的理财教育并不完善,并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大学生理财课程内容体系。例如,在教材选用方面,一方面目前社会上关于理财的书籍非常之多,但专门以在校大学生为教育对象的书籍较少,因此在选用教材时既要考虑整体教学内容的合理构建,又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必须从大量理财书籍中整理、挑选、筛选出合适的教学内容,这就为理财课程教材的选择带来了不便;另一方面理财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要想真正地掌握理财方法并灵活运用,必须实际操作各类理财品种。但是,许多高校在现实教学中,由于受到设备和资金等条件的限制,无法在课堂内外增设理财课程的实践环节。课程讲解只是从理论到理论,学生无法亲自动手操作,无法真正学到理财品种的实际应用,更无法体会正确的理财观给生活带来的益处。

三、解决在校大学生理财观存在问题的对策

1、改变传统家庭理财教育,培养明确的理财意识。当前,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仍在蔓延。对于逐渐离开家庭依赖,即将独立走上社会的中国在校大学生来说,树立正确的理财意识不仅可以增强自身抵御经济危机风险的能力,而且也是当代大学生从我做起,配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应对经济危机的责任所在。家庭理财教育是培养一个人理财意识的启蒙教育和第一课堂。中国的家庭理财教育应该摒弃传统的耻于谈钱、包办收支的旧模式,让在校大学生从小就认识到理财归根到底是为人生作一个计划。人生各阶段都会有一个(或一系列)希望或目标,理财就是将个人或家庭的希望变成可以实施的计划。从出生到求学、结婚、生子、退休,亿万富翁有亿万富翁的活法,贫民也有贫民的活法,而他们都需要计划,也就是说都需要理财。只有树立这样清晰理财的意识,才能形成正确的理财观。

2、抵制社会不良文化与不良风气影响,树立正确的理财目的。首先应该使在校大学生认识到西方传播过来的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不良文化以及社会上存在的各种摆阔气、讲排场、攀比奢华等不良风气具有主义的价值本质,是和社会主义荣辱观针锋相对的价值取向。这些不良文化使许多在校大学生越来越沉迷于消费中,并以此为荣,有的甚至认为消费独尊,造成了他们的爱国主义被消解,集体主义被淡化。可以说,这些不良文化与不良风气是诱发今天经济危机爆发的元凶。同时,要大力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提倡合理消费、适度消费,反对奢侈浪费。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电视台、校报、团讯、宣传栏等传播媒介进行正确的、直观形象的理财引导。应该使在校大学生认识到,作为即将独立走上社会的年轻一代,在理财时除了要考虑眼前学习、生活的短期收入和支出,还应该为未来工作、买房、结婚、赡养父母、抚养子女等一系列人生大事做好规划。理财的目的不仅是满足物质财富的需求,更应该注重实现精神财富。因此,要树立一个系统的、稳健的、长远合理的理财目的,全面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同时,经济危机的教训告诉我们,作为肩负未来民族振兴的青年一代,当代在校大学生的理财目的还应该充分体现社会价值,要有益于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3、建立系统的大学生理财课程内容体系。让大学生掌握正确的理财方法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学习掌握正确的理财方法,形成正确的理财观,最直接、最便捷的途径就是通过学校的课堂教育。所以,各高校要建立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学生理财课程内容体系。在教材选用方面,一些有实力的高校可以针对在校大学生的理财观现状和理财需求编写理财方法方面的系列教材;也可以选用一些国外关于大学生理财技巧的经典教材。在课堂理论教学方面,可以开设财方法选修课,系统地向学生介绍财富、道德和个人理财方法的理论知识,将理财方法教育与大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密切相连。在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充分利用各高校经济管理类院系已有的计算机网络及相关软硬件资源,指导大学生制作个人理财规划,建立个人网络虚拟资金账户,参与网络虚拟投资,进行模拟投资操作,对账户进行管理,按期进行损益评估。

四、大学生理财从细节出发制订详细的理财方案

针对大学生个人,首先应该有自己的“账簿”,养成记账的习惯,按月份和类别,简单记录每天的开支情况,合理分配生活费用;将生活费用按所需分成若干部分,留一部分作课外学习辅导,留一部分作后备资金。

学生也可以开一个个人储蓄账户,采用跟银行约定的零存整取的方式,每月定期从生活费中拿出几十元存入银行,或者将每个月用剩的钱全部存入银行,这样一学期下来也有百来元的结余。这种零存整取的方式对学生存钱有一定约束力,也有利于养成节俭的好习惯。

对于具备赚钱能力或资金富裕的学生,不妨尝试投资一些小额基金,在“实战”中逐渐提升个人理财的能力。目前,购买基金的最低金额都在1,000元左右,国债、货币基金的风险相对较低。

大学生应该建立健康的消费心理和生活方式,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学习上。不要一味地追求档次讲究攀比,更多地应当考虑所购物品的性价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

余钱存银行,闲钱尽量少装口袋,平时够零用就行了。而学会记账和编制预算是控制消费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实记账并不难,只要你保留所有的收支单据,抽空整理一下,最好每天及时记录,这样就可以掌握自己的收支情况,可以从账面看到哪些是该花的,哪些是可以节省的,从而对症下药,也有利于整体的规划。

综上,理财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理财习惯,而且可以改变大学生的理财观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和价值观,促进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们应该尽早做好理财规划以面对未来漫长的人生道路。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开国.建设我国二板市场的战略构想[J].投资与证券,2001.3.

[2]杜晓航,田璐.二板市场“买者自负”原则初探[J].投资与证券,2001.3.

大学生理财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学科竞赛;财务管理;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4-0210-02

一、各类与财务管理专业相关的学科竞赛的现状

学科竞赛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式,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实务工作能力的活动。目前,与财务管理专业相关的学科竞赛的种类比较多,有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竞赛,也有各种学会等非营利机构及企业等组织的竞赛。具体包括如下几方面。

1.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学科竞赛。这一类竞赛又分为国家、省、市级竞赛。国家级竞赛如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为宗旨,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包括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另一个则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挑战杯”。省级竞赛(以浙江省为例)如由浙江省教育厅主办、面向浙江省全体财会专业大学生、旨在“顺应财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提高在校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的各项能力,培养财会专业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市级竞赛(以浙江省为例)如绍兴市教育局主办、面向在绍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的“绍兴市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宁波市教育局主办、面向宁波市高校全日制在校学生的“宁波市大学生理财规划大赛”等。

2.各类学会等非营利机构组织的学科竞赛。这种类型的竞赛一般是在相关学会的指导下由企业承办,或直接由非营利机构主办,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竞赛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拓展大学生的职业发展空间。如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财经教育分会主办、厦门网中网软件有限公司承办的“全国大学生财务决策网络大赛”,由AIA国际会计师公会发起主办的“AIA杯上海市大学生财务案例分析大赛”等。

3.企业组织的学科竞赛。这种竞赛活动一般由相应企业组织,通过竞赛活动推动学子就业,提供以创业促就业的社会服务。如,由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共同主办,面向上海各类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的“工商银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理财规划大赛”;由财通证券联合共青团省委、中国联通浙江省分公司主办的“财通证券杯大学生理财创业竞赛”;等等。

二、学科竞赛在培养创新型财务管理人才中的作用

1.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夯实专业基础。近年来开展的财务管理相关竞赛通常是开放式或半开放式,一般要求参赛团队基于市场调研和分析,设计、制作完成符合要求的综合方案,或结合上市公司实际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有的竞赛还要求参赛过程中全英文表述。如,宁波市首届大学生理财规划大赛要求各参赛团队深入市场进行调研和分析,针对不同客户群的需求及状况,从理财目标、财务状况与财务机会评估、策划方案制订、财务方案执行、监控和调整、理财方案的评估及可行性分析等方面,立足现实客户,自拟题目,制定一份结构完整、具有操作性又能满足对象需求、切实可行的理财规划综合方案。又如,浙江省财会信息化大赛,结合上市公司的综合性案例,要求参赛团队就公司经营战略与风险管理、资金筹集、销过程、利润分配中的会计核算及会计信息披露、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金融、法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而AIA杯上海市大学生财务案例分析大赛更是要求参赛团队在提供的一份英文案例考题的基础上完成一份详细的英文策划书,并全程英文表述。上述竞赛虽然形式各异,但这些竞赛涉及的内容往往不是一门单一的课程,而是一个课程群,基本涵盖财务管理相关核心专业课程,基于英文案例考题完成英文策划书更是要求参赛团队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及会计实务操作。因此,竞赛中通过对所学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的运用,非常有利于夯实专业基础,同时对学生扩大知识面,拓宽视野也大有裨益。总体而言,通过参赛,学生在查阅资料能力、自学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综合设计能力、论文写作能力以及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企业日常运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一方面,定位于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的财务管理学科竞赛体现参赛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又存在着很大灵活性和自主发挥空间,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舞台。如,“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围绕一个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服务概念,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包括企业概述、业务与业务展望、风险因素、投资回报与退出策略、组织管理、财务预测等方面内容的创业计划书,最终通过书面评审和秘密答辩的方式评出获奖者。这种完全开放式的竞赛给了参赛者巨大的自主发挥空间;另一方面,通过参赛,学生的团队精神得到加强,团队的凝聚力成为参赛项目成功的重要因素。

3.有利于推动学风建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优良的学风能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刻苦学习、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通过竞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课堂理论知识的兴趣,并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从目前开展的财务管理相关学科竞赛来看,竞赛基本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竞赛活动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能力。也就是说,参赛学生一方面将第一课堂的专业知识应用于第二课堂(竞赛);另一方面,参赛学生总结参赛项目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带着问题回到第一课堂学习,又会提高自己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带动整个第一课堂的创新氛围和良好学风。

三、依托学科竞赛培养创新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具体举措

1.依托竞赛,将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引向纵深。在日常教学中,着力将学科竞赛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结合起来,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探索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培养创新型人才,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为启发学生思考,活跃思维,开阔视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在相关专业课教学中,融合竞赛内容,在有条件的课程中推广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以及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变学生被动听课过程为积极思考、主动实践的过程。从中长期看,应将竞赛逐渐融入常规性教学中,在现有条件下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计划进行梳理,对设置课程进行适当调整,对相关课程的大纲进行合理修订,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优化整合,以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和实践创新精神。

2.采用多种形式建立学生创新平台,大力开展创新性的实践活动。创新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首先应着眼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有益的创新实践活动来促成和提升。在新形势下,学校应制定相关政策,设立专项基金,为学生搭建多元化的创新平台和实践平台,如创建更多的研究性社团,鼓励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和案例模拟,引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举办校内竞赛,给更多的学生参赛机会;在公司、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建立实习实践基地;学校和企业合作建设ERP实验室;学校邀请企业家、财务总监等来校进行专题讲座等。总之,学校应创造条件,鼓励、引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创新性的实践活动。

大学生理财方案范文第4篇

(一)高校本科生的一般收入情况现今高校学生的收入来源日趋多样化,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家庭给予;(2)勤工俭学;(3)各类奖助学金或贷款;(4)各类投资收益(包括金融投资、自主创业、商业股份分红等);(5)其它来源。各来源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7.22%、2.21%、6.85%、0.47%和3.25%。从调查结果上看,高校学生的年度收入总额成正态分布状,其中年度总收入在6000元以下(月均收入500以下)的约占12.96%;年度总收入在6000到12000元之间(月均收入500到1000元)的约占48.69%;年度总收入在12000到18000元之间(月均收入1000到1500元)的约占31.56%;年度总收入在18000以上(月均收入1500元以上)的约占6.79%。其中来自大型城市、中小型城市、乡镇与农村的学生平均年度总收入分别是:12814元、9815元、7344元和6172元。

(二)高校本科生的一般支出情况调查显示,高校在读本科生的年度总支出统计结果基本与年度总收入相符合,也呈正态分布,其中年度总支出在6000元以下(月均支出500以下)的约占14.31%;年度总支出在6000到12000元之间(月均支出500到1000元)的约占51.19%;年度总支出在12000到18000元之间(月均支出1000到1500元)的约占31.22%;年度总支出在18000以上(月均支出1500元以上)的约占3.28%。当今社会物质文明日益发达,形形的消费方式层出不穷,高校在读本科生的财务支出方向也随之日趋多样化。总体而言,可以将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方向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的类别:(1)基本餐饮;(2)服装;(3)卫生与日用品;(4)通讯与网络;(5)文化消费(包括书籍、培训、参观博物馆、展览会、演出、参与文艺类实践活动等);(6)普通购物消费;(7)旅游消费;(8)恋爱相关消费;(9)社交消费;(10)金融投资或自主创业;(11)公益捐款;(12)其它。

(三)高校本科生理财行为的群体性差异调查发现,不同的群体在理财行为上显示出明显的差异。高校在校生的支出水平总体上与就读学校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调查对象家庭收入水平这两方面因素成正比例相关。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的学生在消费行为与水平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来自大型城市的学生的消费支出普遍远远高于来自乡镇和农村的学生,家庭收入水平较高的学生的消费支出普遍高于家庭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其中来自大型城市、中小型城市、乡镇与农村的学生平均年度总支出分别是:12706元、9616元、7135元和6082元。除了地区与家庭经济水平等因素,性别也是影响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调查显示,男女学生在各个支出项目上普遍显示出明显的差异。另外,随着就读年级的不同,在校学生在不同收入来源金额的比例与部分消费支出项目上也存在明显的变化[1]。例如,低年级学生对于家庭给予的依赖普遍高于高年级学生,而在勤工助学与各类投资方面的收入上,则恰好相反;在文化消费中,尽管数额上总体变化不大,但实际支出方向上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低年级学生用于书籍、参观和文艺活动的经费通常高于高年级学生,而由于就业、升学等需求,高年级学生在专业实践与考试培训方面的支出则明显高于低年级学生。在部分支出项目中,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也显示出群体性差异[2]。例如,在金融投资方面,财经类专业的学生支出比例远远大于非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在旅游消费方面,人文学科的学生普遍高于理工类专业的学生。

(四)高校本科生理财观念的分类与统计面对不同的收入水平与地域差异,各地各类高校在校生的消费观念也普遍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当然,不同的家庭背景和周边文化的影响也是大学生消费观念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对于形形的消费态度与理财观念,我们将其总体上归纳为以下五种类型:A.盲目随意型:没有明确的原则或者具体的计划,随心所欲;B.简单保守型:比较简单保守,中规中矩,每月花费主要都集中在基本花销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不会做过分的消费,也不会尝试有风险的投资,如果有结余,就做存款积蓄;C.过分消费型:奔放洒脱,热衷消费,不追求结余,没有具体的计划,随心情任意花销,可能偶尔会造成阶段性经济紧张;D.理性规划型:有相对明确的理财计划,生活上一般不会过多浪费,所有消费都比较有针对性和计划性,适度追求积蓄结余,可能参与某些金融投资;E.冒险投资型:勇于冒险,敢于尝试,投入相当比例的资金用于风险投资(包括自主创业、合伙参股、金融投资等)。调查显示,这些不同类型的学生群体所占比例分别是:25.67%、47.66%、13.28%、12.15%和1.24%。

二、对高校本科生理财现状的反思与探讨

(一)当前高校本科生消费与理财行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1.主要收入来源过于单一从调查结果中很容易发现,不论哪一类学生,总体而言,其在收入来源方面普遍对家庭给予严重依赖,其在总体比例中占据87.22%,远远超过其它收入来源的总和,是当前高校本科生收入来源的主体。家庭给予的比重过大,意味着学生“不劳而获”或“坐享其成”的情况十分严重,显示出当前学生普遍缺乏自力更生的能力、独立自主的精神以及社会实践的机会。对家庭给予的过分依赖,微观上既是对于独立个体的负担,宏观上也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从更深远的角度来讲了,更是阻碍整个民族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负面影响因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教育的守旧、学校辅导与支持的薄弱以及社会机会的短缺是最重要的因素。2.非理性消费现象严重调查发现,当前在校生的消费随机性较大,缺乏规划意识以及由此而来的良好习惯。盲目随意型和过分消费型的学生在总体比例中高达38.95%。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仅在于学生的消费习惯,更在于普通学生对理财概念的模糊,或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往往都是错误的观念以及对理财概念的茫然导致了缺乏规划与节制的消费行为,而这样的行为对于学生个体的成长与家庭幸福都具有不良的影响。3.缺乏必要的理财知识与技能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前高校在校生普遍缺乏必要的理财知识与技能。大多数的学生没有接受过正式或者系统的理财教育,更没有接受过具有针对性的技能训练。部分学生即使接受过一些理财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其程度也远远不够,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不足以培养健全的理财观念和理财技能。所以,对于这样的现象,家庭和学校都应当承担责任。大多数学校没有针对普通学生培养理财能力的专门课程或辅导,非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几乎都不具备最基本的理财知识,更没有专门的实践训练,而通常大多数学生家庭也没有对子女理财能力的专门培养。当今社会,理财能力作为一种必要的生存技能,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它强烈影响着个体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发展速度。

大学生理财方案范文第5篇

大学生网络贷款,是指借贷双方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信息交接、互动交流,从而高效地达成借贷目的的新型借款模式。在信贷消费过程中,大学生最常用的网贷平台分别有:花呗、分期乐、趣分期、学信贷等几家认知度较高的平台。他们的运行原理基本一致,都是实现大学生与投资方之间信贷的桥梁。其运行原理图如下:

二、影响当代大学生选择网络贷款的心理动机及原因

近几年来,大学生网络贷款的恶性事件频发。来自河南的大学生郑某由于无力偿还债务,当累计债务多达58.95万元时选择跳楼自杀。此外,2016年12月份发生了一起10G“裸条”不雅照片及视频泄露事件,167位“裸贷”女大学生的个人信息、亲友联系方式以及私密照片遭到泄露。

根据2017年2月,本研究小组针对当代在校大学生网络贷款的现状在龙子湖高校园区进行问卷调查,其结果显示,93.9%的在校大学生的资金都来源于父母;59.89%的大学生有过缺钱的压力与焦虑;有53.32%的大学生及周边同学了解并使用过网上借贷;68.44%的大学生认为网络贷款平台的弊大于利。

大学生网络贷款的高风险性以及社会危害性正在在校大学生中间上演。透视以上两起案件及问卷结果,通过深入细致的思考与分析,突破现象看本质,大学生选择网络贷款的心理动机发人深思,值得借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社会经验不足

总体来说,在校大学生是不谙世事的,缺乏社会常识,面对众多的物质诱惑难免抵挡不住。稳定的家庭环境与安全的校园环境使他们的警惕意识薄弱,在面对众多的社会陷阱时难以迅速、正确的做出回应。这使得那些不法网贷机制有机可乘,抓住大学生个人身份容易确认、思想单纯、注重个人信誉、消费欲望高等弱势,用道德抵押方试加以威胁。

2、经济独立性较差

在校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消费欲望,但是经济独立性较差,支撑他们的基本生活开销大多来源于父母,少部分的收入可能来自于兼职打工或者创业。在这样一种现有资金与预计消费不成正比的情况下,他们不仅难以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报酬,而且限制了他们较高的消费欲望,使得他们在校期间难以实现个人的价值。

3、盲目从众

追求便捷、新颖的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从案例中得知,在校大学生使用网络贷款平台多由同学介绍或者是自己的轻易尝试。尝试了初次贷款成功的“甜头”后,便开始完全信赖此类交易平台。在大学生互相交流的过程中,网络贷款平台也逐渐在大学生中建立良好的口碑,促使更多大学生盲目的追随潮流,使用网络贷款。

4、不合理的消费观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消费对象具有不固定性,消费种类多样化,对品牌的虔诚度比较高,消费心理具有攀比性,感性消费占上风,难免在金钱的支配上也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加之大学生理财能力较弱,难以合理规划自己有限的资金,所以会较多地出现紧急用钱情况。

5、法律意识薄弱

为什么众多网络贷款的大学生在面对恶劣催款情况下,会选择继续寻找其他网贷平台来还款呢?究其原因,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薄弱,在名誉以及信息受到侵害时,难以使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息事宁人”的消极心理,致使他们不断地走向深渊。

6、奖助学金有限

根据问卷?{查显示,我国高校里只有25%左右的在校大学生能够享受国家的奖助学金待遇。而且,申请奖助学金的要求较为严格,只有家庭贫困而且品学兼优的学生才符合标准,这个硬性标准使得家庭经济一般、学习一般的在校大学生难以得到奖助学金。间接性的促使他们在资金匮乏时选择网络贷款。

三、提高大学生网络贷款安全意识的有效对策

为了更好地保护大学生的信息和财产安全,根据调查问卷所得数据的分析结果,结合大学生网络贷款的动机,对影响大学生网络贷款的每个因素进行深入探讨,提供合理的网络贷款防御措施以及解决方案。

1、大学生方面

(1)积极学习金融知识,提高理财能力。作为风华正茂的当代大学生应该积极学习金融知识,参加金融知识讲座,研读金融书籍。这样不仅提高了理财能力,合理规划自己有限的财产,而且有助于他们了解我国单一的金融信贷市场,为我国开辟多样的信贷机制做出贡献。

(2)提高综合素质,实现经济自我满足。在校大学生的经济独立性差,多凭借外界的经济支援生存,难以靠自身努力获得收入。所以,在校大学生应该通过参加专业技能大赛、创新设计大赛、心理教育课堂等多种形式全面提高综合能力,更好的融入社会,通过创业、兼职等途径获得收入,实现经济的自我满足。

(3)客观认清网贷,增强危机警惕性。大学生可以在闲暇时多关注和阅览贷款的新闻、书刊,并设立网贷讨论小组。一方面提升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及理性网贷意识;另一方面可以使其客观地看待网贷的利弊。

(4)增强法律意识,维护自己的信息、财产安全。当前在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薄弱,只有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学会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及私有财产安全,才能从根源上有效避免“网络贷款”的悲剧再次重演。

2、家长方面

(1)传承美德,培养大学生的独立、勤俭意识。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而培养孩子“自立自强”、“勤俭节约”、“量入为出”等传统美德一直都是我国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家长在此方面要言传身教,适时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并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2)承担监护职责,防患于未然。尽管很多大学生远离家乡,但是作为家长,要尽量多给予孩子精神上的关爱,及时掌握他们各方面的发展与表现,尽可能排除孩子在校园网贷方面的隐患,担起应有的监护职责,使孩子远离网贷的危害。

(3)敞开心扉,建设沟通桥梁。家长除了在行为上无声的关注大学生外,还需要在言语上进行适时地沟通和表达,在沟通中询问孩子对于网络贷款的了解及态度,提前为孩子打一剂有关网贷的“预防针”。

3、高校方面

(1)开展网贷知识讲座,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高校开展的讲座应该涉及贷款的发展、现状及形式种类等内容,让学生能够对网络贷款进行自主分析,并进一步判断网络贷款的利弊,从思想上提高大学生对网贷的防范意识。

(2)加强校风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优良的校风是学校生存的基石,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超前,攀比心重,与优良的校风建设相悖。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健康消费在我心”等相关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降低大学生贷款的动机,间接地减少大学生网贷的不良情况发生。

(3)开设金融知识课程,提高学生的理财能力。学校可以通过聘请金融专家、银行业务员来对大学生进行授课,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帮助学生学习金融常识、指导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钱财。进而引导学生树立安全、理性、健康的消费观念。

(4)引进外资,设立奖助学金,缓解学生经济困扰。学校引进外部资源并设立奖助学金,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学习动力,而且可以使更多大学生不受经济困难的困扰。

(5)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当下大学生群体的法律知识淡薄,在自身的安全受到侵犯时往往不知道通过法律的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学校等教育部门可以印发相关法制的资料和报纸,并通过广播等新媒体方式宣传,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法制教育。

(6)设立贷款咨询服务站,降低网贷风险。贷款的咨询服务站的设立可以方便部分大学生咨询贷款问题。另外,该站点可以为已经受网络贷款诈骗的同学进行心灵慰藉,并为大学生普及网络贷款常见的受骗方式,避免此类情况的再发生。

4、网络贷款平台方面

(1)提高安全技术管理,保证网络贷款的安全性。通过加强借贷方和施贷方的信用审查、信息加密等多种安全技术,加快网络平台安全体系和数据库建设,确保网上资金转账时客户资金、个人信息的安全。防止用户信息在网络传输的过程中遭到恶意篡改和泄漏,确保网络平台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

(2)规范网络贷款的监管体系,降低漏洞存在率。网络贷款的业务模式多样化,决定了其监管体系的复杂性及交错性。所以,网贷平台要规范监管机制,联合各个相关部门,分工协作,划分好彼此的监管责任,使风险性逐层降低。这样不仅提高了监管效率,还能防止网络金融风险和体系漏洞造成的危机出现。

5、政府部门方面

(1)制定合理的扶持政策,解决大学生经济危机。政府可以合理地加大奖助学金扶持力度,使每位大学生的资助机会平等化、公平化。另外,政府也可以通过加大科研创新项目的投入,使得更多有能力的大学生得到项目资金的扶持,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增强了大学生自我实现的价值,减少其经济危机的发生,而且也有助于增强我国科技文化的软实力。

(2)加大审查力度,规范网络贷款机制。由于网络的虚拟性较强,网络监管力度较弱,造成了当前网络贷款平台鱼龙混杂的局面。因此,政府等法制工作机构应该统一网贷平台的审查制度标准,并对各个贷款平台逐一排查,加强对不良网贷平台的清收力度,从而规范网络贷款体系。

(3)健全法律法规,切实保护大学生个人权益。政府机构应该加强对网络贷款平台的监督,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准入门槛,加强管理,方便大学生等需求者甄别。并且政府应该建立并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和黑名单制度,使得交易双方在网络贷款平台上实现透明化交易,切实有效地保护大学生等需求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