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优化投资结构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者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 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是个人或家庭投资企业,企业的投资者就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管理者,属于个体、私营性质。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日常管理中存在着严重的集权和不规范性,有的企业实行的是家族化管理或集权化管理。特别是在财务管理上,由于管理者缺乏较高的文化知识,没有经过系统的管理教育,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往往表现的比较粗野、独断,思想也跟不上经济迅猛发展的步伐。企业在管理方面缺乏必要的管理措施和有效的管理机制,以致造成管理混乱、职责不清。
(二)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中小企业投资者就是管理者,所有的生产、经营和管理都是自己说了算,所以管理人才普遍缺乏。即使有,也大多是亲属参与企业管理,或者是一些言听计从的打工者,因此,企业的各方面管理还是投资者自己独断;另外企业的管理机构也不健全,没有制定有效的管理机制;财务管理制度也是残缺不全,基本没有严格的财务管理规定、财务处理程序、财务人员职责,也没有建立长期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按照财务制度建立严格的稽核制度和审计部门,更没有配备专职的审计人员。因此,企业财务管理混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扩大再生产。
(三)会计人员配备不合理,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由于中小企业大多是个体私营户,根本不需要专业的会计人员,也不用设立专门的会计账簿,不用记账。当个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利用大量的剩余资金,建立起规模不大的企业时,企业要么不设置会计机构,要么根据相关规定设立了财务部门、配备了会计人员,但会计人员一般都是临时性的,全部会计工作都是有临时的兼职会计担当,出纳使用的是家庭成员。因而,这样的财务部门根本不具备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所聘会计只是起到了定期做账、记账、报账的功能,对财务管理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根本不会起到监督审核职能。另外所配备的会计人员会计知识和素质也不是太高,没有经过系统的专门的会计培训,也没有会计从业职业资格证书和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这都严重影响了企业财务的有效管理和健全。
(四)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发展资金不足 我国中小企业的投资资金基本是通过原始的资本积累所得,但这样的资金只能满足企业前期的运作,企业要近一步发展壮大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中小企业虽已建立了独立的、多渠道、多方式的融资体系,但是资金的匮乏仍然是企业发展最突出的困难。这是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一方面,中小企业规模小,资产与负债不平衡,负债较多,企业信誉低,银行贷款信用等级普遍较低,因此很难在金融机构取得较多的发展资金或者根本就获得不到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利用个人集资或高息贷款取得的资金成本非常高、风险比较大,不仅不能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的短缺,还加剧了企业负债的增加,制约了企业的扩大再发展,也使企业的发展资金更加严重不足。
(五)企业投资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大量资金,要求企业必须具备较强的投资能力。但从目前现状看,我国中小企业投资能力普遍较差:一是企业缺乏必要的投资资金,根本没有能力去进行投资;二是企业投资具有盲目性,没有长远的计划和目标,只是根据市场的现状确定投资目标,片面追求短期效益;三是企业的投资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和合理的分析研究就进行的投资,是不会取得理想的效益,也不会达到预期的目标,只会增加企业的进一步的负担。
(六)企业内部资金结构不合理 中小企业由于盲目扩张,过度追求短期效益,造成大量负债,使企业呈现财务危机。而企业的发展规划战略一方面表现为现有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表现为新业务的开拓。这两方面的业务规模和数量的迅猛扩张速度显然快于内涵质量的扩张速度,使企业出现某种程度的资金短缺。企业为达到快速扩张的目的,就普遍采取负债经营策略,大量的进行举债。企业举债获得的资金又往往用于盲目的购进大量的存货,造成资金占有量较多,资金周转速度缓慢。而企业经营业务获得的资金回笼较少,获得的往往是一些周转速度慢的往来资金,同时企业将举债资金用于投资回收期过长的长期项目投资,导致流动负债大大高于流动资产,因此造成资产和负债的严重不平衡。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一)改变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引进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 企业管理者应该正视自己财务管理知识和经验的不足, 清醒的认识到理好财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企业管理者应该改变陈旧落后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不断更新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要敢于把企业置身于财务管理国际化大环境下谋划经营战略规划,要能够抓住外国资本大量涌入中国市场的契机,积极寻求与外资合作,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财务管理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同时,管理职能部门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财务管理知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特别是要给企业领导者提供创造学习的机会,以便企业的所有管理者都能够跟上国际化发展的步伐,学到先进的、科学的管理知识和方法。
(二)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与内部控制制度,实行成本控制制度 缺乏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会使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一片混乱,因此,企业首先要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企业在设立时应该制定各项财务管理规定和制度:要建立会计人员管理制度,制定会计和出纳等人员的职责和职能;要完善有关会计法规和制度,使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有明确的法律依据;要正确处理财务与会计的关系,制定严格的会计报账、做账和记账的程序 。其次要建立严格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根据分工原则,对于记账、出纳、保管等不相容岗位,要尽量选用不同人员来担任,避免一个人从头到尾处理一项业务,尽量规避错误和舞弊事件的出现;要建立严格的现金和银行存款保管制度,严格遵守库存现金的保管规定,杜绝随意支取和领用大额现金;要加强对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避免存货的流失和应收账款坏账的发生。同时,企业要设立审计机构加强对财务部门及其他物质、产品等流通部门的监督与控制。最后,企业要制定管理成本控制制度,设立专门的成本核算部门进行管理成本的控制,避免不合理成本的发生。
(三)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规范财务管理程序 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企业领导者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和加强。一方面,要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制定会计操作流程,建立和健全企业的财务账务处理程序,建立有效的符合国家财务法律制度和有关规定的财务监督机制,要从制度和规程上控制财务的日常运行。另一方面,要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素质的教育,要重视财会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激励。另外,企业还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财务人员进行国家法律法规、财经纪律、会计制度和财务知识的培训,以及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让他们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增强其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心。
(四)优化企业内外发展环境,增强融资能力 中小企业要寻求更大的发展,拥有大量的可用资金是非常必要的,而针对企业资金严重短缺的事实,企业领导者要积极开拓思路,发动各方力量,寻求多方资金的支持。一是企业要积极争取当地的政府部门给予贷款的优惠政策和扶持,增加企业融资的信誉;要争取政府给予优良的企业发展空间和经营环境,尽可能的通过政府来解决企业过大发展的所需资金。二是企业要从内部挖掘资金潜力,可以对周转速度较慢的往来款项进行清理和催欠工作,加快往来资金的周转速度;可以适当减少存货的积压,变卖长期不周转和不需用的存货为现金;也可以通过内部职工的集资和外部高息贷款给企业带来部分发展资金,当然这样的资金是越少越好,因为它的资金使用成本是非常高的。总之,中小企业要具有现代融资意识,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去选择适当的融资方式。
(五)增强投资风险意识,优化投资结构 中小企业在投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考虑如何提高投资的回报,考虑合理的投资类型、比重和格局,要增强投资的风险意识,合理进行投资决策,合理优化投资结构。在投资模式上,应尽可能采用投资规模与自身融资能力相适应的中、短期投资模式,优化不同品种、不同行业或部门、不同期限的投资,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环境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在投资方式上,企业应尽量以对内投资为主,着重进行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研究、试制及技术更新改造的投资,加大人才培养的投资。同时,企业投资决策时要采取谨慎态度,事先请专家参与论证、预测比较,合理确定投资方向、投资顺序和投资强度,尽量降低投资的风险,增加投资的回报。在优化投资结构上,企业应该针对企业的发展需求和经营现状,选择最优的投资项目,剔除投资成本多、投资收益少、投资风险大的项目,合理优化投资结构,实现企业投资的利润最大化。
(六)优化企业内部资产与负债的比例 针对中小企业资产和负债结构不合理的现状,企业应在发展战略得到充分论证的前提下,对资产和负债结构进行优化处理。一是要优化资产结构。对于资产结构的优化,主要是确定能够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货币资金和存货资产,减少或不增加给企业带来风险的应收类流动资产,尽可能使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间差额的“净营运资本”达到合适的比例。二是优化负债结构,使负债保持在安全边际范围内。企业应权衡长期、短期负债的盈利能力与风险水平,优化风险最小、盈利能力最大的长、短期负债比例,减少风险大、盈利能力小的长、短期负债,争取使企业所承担的负债与资产的比例恰当合理,能满足企业扩大发展和资本运营的正常需要。
关键词:过度负债 财务危机 财务稳健 财务监控体系 预算管理
“长江集团”一直都保持稳健的财务状况,正是因为集团稳健的财务状况,所以当投资机会来临时,集团比潜在竞争对手更有能力去把握。事实也证明因为稳健的财务状况策略而把握到的机会,都是对集团的业绩有积极帮助的。因为有稳健的财务状况,集团各子公司有能力或比对手更有能力把握时机去完成好的交易。例如:1979年,“长实”成功收购“和黄”; 1985年,“和黄”收购“香港电灯”; 1999-2002年间,“长江基建”及“香港电灯”收购澳洲ETSA Utilities及Powercor等都是成功的案例。
一、企业高负债的几个表现
从许多高成长企业反映出的问题来看,高负债通常由以下几方面积累起来的:
战略需求效应:由于企业的战略布局驱动,或表现为现有业务的发展,或表现为新业务的开拓,规模和数量的扩张经常明显快于内涵质量的扩张,在高成长阶段都将出现某种程度的资金短缺。为达到快速扩张目的,普遍采取负债经营策略。
组织放大效应:许多企业在快速扩张中倾向于采取企业集团或控股公司模式。但这类模式债务放大效应也十分明显:一方面母、子公司都会从各自立场出发追求数量扩张;另一方面,子公司除保留原有业务联系和资金融通渠道外,还可能获得母公司再分配的业务或资金。这一业务和融资放大效应很容易使企业负债过度。
财务不透明与内部互相担保:财务不透明、各自为政和内部关联企业间的相互贷款担保是高成长企业常见的问题。这不仅加大了银行对企业财务判断的难度,也给财务监管带来很大困难,从而造成整体负债率不断抬高。
债务、资产的结构性错配:最常见的就是短债长用,短筹长贷。企业将短债用于投资回收期是短债期限若干倍的长期项目投资,导致流动负债大大高于流动资产。金融机构基于高成长企业的前景,往往也采取短筹长贷方式,支持企业搞长期投资,从而加大了企业的资金风险,一旦银行日后收紧银根,企业将会进退两难。
二、结构优化的重要性
对企业来说,只有在财务稳健的前提下取得的成长性才是合理的。企业财务结构管理的重点是对资本、负债、资产和投资等进行结构性调整,使其保持合理的比例:
一是优化资本结构。企业应在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之间确定一个合适的比例结构,使负债水平始终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
二是优化负债结构。负债结构性管理的重点是负债的到期结构。由于预期现金流量很难与债务的到期及数量保持协调一致,这就要求企业在允许现金流量波动的前提下,确定负债到期结构应保持安全边际。
三是优化资产结构。资产结构的优化主要是确定一个既能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又能在减少或不增加风险的前提下给企业带来尽可能多利润的流动资金水平,其核心指标是 “净营运资本”。
四是优化投资结构。主要是从提高投资回报的角度,对企业投资情况进行分类比较,确定合理的比重和格局,包括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和流动资产投资,直接投资(项目)和间接(证券)投资,产业投资和风险投资等。 抓好现金流量生命线,企业最基本的目标是股东财富或企业总价值最大化,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现金流量这一企业生命线上的。利润或是企业总价值最大化不能停留在账面盈利上,而要以价值的可实现性和变现能力作为前提。
三、建议
企业应把利润和现金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加速资金回笼和周转,提高资产变现能力,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和催收力度,尽量减少呆坏账。
建立财务监控体系。企业的规模扩张应与财务控制制度建设保持同步发展,否则造成财务失控。企业应建立有效的财务监控体系,加强对公司债务、资产、投资回收、现金回流和资产增值等方面的财务管理与监督,严格担保和信用证开证额度管理,减少或有负债。
重视预算管理。应着眼于未来现金流量情况,通过预算管理对融投资总量、负债水平、资产状况进行控制,并对未来重大项目的融投资及大笔债务的还本付息等做出统筹安排。
建立健全财务预警体系。财务预警体系就是企业通过一系列方法对企业财务风险因素进行规避和防范,以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建立稳健的财务运营模式,运用财务稳健度和财务风险预测模型来及时了解企业财务运营的真实情况,优化财务结构,创造财务稳健模式实施的支持环境,从而规避风险,改善经营状况,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像“长江集团”实施的策略性保持稳健财务状况那样,稳妥经营,积极把握投资机会。
参考文献:
[1]王宁.会计稳健性影响因素及经[D]..cn,2011.4
[2]李凯.公司治理与会计稳健性[D]. .cn,2011,6
[3]郭梓林.帝王思想与企业管理[J].新财经,2007.7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现状与挑战
2011至2013年,中国经济增速均值为8.23%,工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持续走弱;煤炭、钢铁等传统高能耗产业和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相继出现产能过剩;世界经济萎靡带来进出口总额不断下降,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也意味着中国经济进入了经济增速的换挡调速期、经济结构的调整阵痛期和对前期刺激政策的吸收消化期,“三期叠加”推动着传统经济动能的转型调整,也迫切需要培育新的增长动力。
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成为“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所谓全要素生产率,是指剔除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增长率之后,由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益等因素所带来的产出增长率。通常,我们将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国家或区域经济增长质量、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善的重要经济指标。根据此前很多研究的测算,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在2000年到2012年期间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人力资本结构改善缓慢、就业增长显著降低、投资率过高且投资结构失衡以及产能过剩带来资源配置率降低等因素,是造成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重要原因。
如果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受益于劳动力和资本的大规模投入,那么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将必须依靠结构优化和效率改善。因此,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也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一个实证探索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其内在逻辑体现在通过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从而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为了更加清晰地分析新常态前后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变动情况,探寻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人民智库课题组选取2000―2012年中国省级(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首先利用DEA-Malmquist指数分解法(数据包络分析-马奎斯特指数),从技术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两个角度测度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情况;随后,课题组在构建经济增长模型,经过F检验、Hausman检验(豪斯曼检验)等对模型具体形式与回归方法进行确定基础上,通过回归分析进一步实证探索了人力资本、交通基础设施、城镇化水平、政府规模、政府干预程度、投资结构以及产业结构等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并分别测度了2000―2007年以及2008―2012年两个阶段上述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情况。考虑到数据统计口径、变量数值测算等存在一定差异性,课题组更着重于分析各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以及影响程度的变动情况,在此基础上找出“新动能”,并探讨如何更好发挥“新动能”对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以回归模型为遵循,课题组选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产出变量,将资本存量(K)、劳动力投入(L)作为投入变量,以2000年作为基期调整相应指标数据,对2000―2012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情况进行DEA-Malmquist指数测算与分解,其中,资本存量的测算采用了永续盘存法。同时,选取适龄劳动力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测量人力资本投入(HUM);以公路、铁路、水路建设密度测量交通基础设施水平(TR);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衡量城镇化水平(UR);以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体现政府规模(GOV);以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经济占比体现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SOE);以固定资产投资中建筑安装投资占比情况考察投资结构(CON);以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产值的比重衡量产业结构(TER),相关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相关经济指标均调整为按可比价格计算。样本数据统计性描述见表1,主要回归结果见表2、表3。
新常态下中国的经济增长动力
以创新为驱动,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核心是实现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投入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从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善两个路径同时发力,通过对2000―2012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进行DEA-Malmquist指数分解,可以看出,在考察期间之初,技术进步推动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技术效率损失也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发挥更大的作用;随着经济增速放缓,技术效率的提升并没有带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速的提高。同时,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影响程度也有所差异。测算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对于技术进步的吸收要优于其他地区,而技术效率改善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影响更为显著,同时技术效率偏低和技术进步不足也是东北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
优化投资结构,是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重要途径。投资驱动带来了经济规模的快速增长,而投资结构的优化将成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关键。一直以来,“三驾马车”带动着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尤其是2008年之后,4万亿投资为危机后中国经济软着陆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保障。但是测算结果表明,投资率过高和投资结构不合理恰恰是造成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增速缓慢甚至下降的重要原因。尤其是2008―2012年期间,建筑安装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负。其实,这一结果并不难理解,在现行的财税体制和政府绩效考核体制下,地方政府在扩大投资规模带动GDP增长的激励机制下,盲目招商引资,盲目上项目,缺乏深入的市场预测和评估监管,进而造成当前投资率偏高而投资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在当前仍旧大量存在。投资结构的不合理必然带来投资效率的降低,而投资效率的降低又势必影响经济增长质量。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根据测算,第三产业尤其是生产业发展不足,是制约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因素。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面临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任务,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一方面,传统行业产能过剩进一步恶化,部分行业尤其是新兴产业的产能过剩呈现典型的结构性过剩,这需要依靠技术创新来调整结构继而实现增长;另一方面,当前经济增长中出现很多新的业态模式和新的市场需求,比如根据《人民论坛》关于“当前中国发展动力及其构成”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互联网+”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得到了公众的广泛认可。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2014年,我国排名前48位的大城市创造了56%的国内生产总值,也贡献了74%的新增就业岗位。虽然我们在实证研究中选择了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来代表城镇化水平,但测算结果仍然验证了城镇化建设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从内在机制来看,城镇化推动经济增长,不仅体现在城市规模扩大带来的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效益,还体现在产业分工深化以及在不同部门、不同区域之间,劳动力和人力资本通过再配置而提高了经济增长绩效。此外,能够推定,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还将吸引更为大量的投资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城市公共事业以及现代服务业,从而通过优化投资结构更好带动经济发展,催生经济增长新动能。
以全要素生产率引领新常态的对策建议
事实上,从经济增长速度和周期上来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发展已经逐步呈现出新的历史特点。而通过对2008―2012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及分解,我们可以对当前经济新常态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重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并进一步发挥全要素生产率在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方面的积极作用。
鼓励自主创新,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科研机构及产业园区之间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实现高效率、高层次的协同合作,构建更为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从而提高创新驱动向现实生产力的高效转化。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落实创新驱动并不是空泛的口号,也不是蜻蜓点水的小打小闹,而是要在发挥市场机制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为市场提供更高端、更环保、更具价值的创新成果,为经济增长培育核心动力。
完善市场机制,促进投资主体和投资渠道多元化。经济增长由投资驱动、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化,并非要否定投资的重要性,投资并不是“洪水猛兽”。事实上,从当前的改革需要来看,创新能力的提高、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新型城镇化的推进,都需要投资支持,需要更加合理的投资结构。新常态下,进一步调整投资结构,要建立健全市场机制,疏通产能过剩行业的退出渠道;完善投资监管相关政策法规,降低新兴行业准入门槛,提高投资灵活性;通过多元化发展实现投资主体、投资结构、投资方式等的优化。
化解产能过剩,推动新兴产业健康发展。智能制造、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将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核心技术的应用,创新能力和实力的提高,从而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同时,要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城市经济逐渐转型的过程中,现代服务业尤其是高端生产型服务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至关重要,也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此外,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要关注经济发展中新业态、新模式的变动,提高相关政策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改善人力资本结构,释放更多的人才红利。人力资本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当前经济多元化发展需求,是限制人力资本发挥更大作用的制约因素,这为此前的很多实证研究所证实。当前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行业和新领域,都可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提供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要成为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因此,通过改善人力资本结构,提高人力资本供给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匹配度,将成为提升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的重要途径。从当前来看,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性人才,是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切实可行的重要途径。
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更好发挥城乡经济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人口流动是“用脚投票”的过程,城镇化建设既不能走传统土地城镇化道路,也不能简单地走人口城镇化的道路,而是应该走尊重人们意愿、响应人们诉求的城镇化道路。对于城镇化的理解,也不能简单局限于城镇地区,而是应该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视域来加以审视。进一步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提高相关政策在基层办事机构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才能为人口在城乡间的双向自由流动提供现实条件,从而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并充分发挥城镇经济尤其是小城镇经济(包括美丽乡村经济)在新常态下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执笔:人民智库研究员 于晓萍(见习);统稿:人民智库高级研究员 栾大鹏)
关键词:城乡人均收入差距;预测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人均收入水平迅速提高, 但与此同时收入差距也在逐渐拉大甚至悬殊, 其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当前中国居民分配结构中最受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 本文以我国 1978-2007 年的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以及农民人均农业税、 农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农业增加值(现价)的统计数据为依据, 运用趋势模型、ARMA 时间序列模型和线形回归模型, 分析研究了其现实状况和未来走势以及影响农村人均年纯收入的因素。
一、时间序列分析
ARMA 模型应用软件 Eviews5.0,对1978-2006 年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估计,并预测 2007 年数值。
(一)数据准备
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序列指数上升趋势明显, 典型非平稳序列,对此进行两次差分,得到图 1。进行 ADFr 检验,如图 2 所示参数小于 1%零界水平,基本平稳,选View/Correlogram模型识别:ARMA 模型的识别与定阶可以通过样本的自相关与偏自相关函数的观察获得,例如:AR(p)模型 自 相 关 函 数拖尾,偏自相关函数 p 步截尾;MA (q) 模 型 自相 关 函 数 q 步截尾,偏自相关函数拖尾;而 ARMA 模型的自相关函数与偏自相关函数都具有拖尾性。
由图 1 可以看出, 偏自相关系数3、4 较大, 在 k=4 后很快地趋近于 0,所以取 p=3、4; 自相关系数在 k=1 处不显著,k=4 之后拖尾,可考虑 q=2、3、4。 为了使建立的模型更加精确, 可适当放宽 p 与 q 的范围,建立 ARMA(p,q)模型。
(二)用 Eview 软件回归分析
借助Eview软件, 选取 ARMA(3,2)、ARMA (3,3)、ARMA (3,4)、ARMA (4,2)、ARMA(4,3)、ARMA(4,4)6 个模型进行分析,剔除明显不合理的,如表 1 所示。由表 1 可知,ARMA(4,4)调整后的R2最大,AIC 和 SC 值最小, 但 t 检验没通过,ARMA(3,4)也较为合适。
我们选用 ARMA(3,4),拟合结果为:ddyt =-0.380843ddyt -3 +ut +0.425802ut -2 +0.557194ut-4。我国城乡人均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和预测model AIC
(三)模型的检验
若残差序列不是白噪声, 意味着残差序列还存在有用信息没被提取, 需要进一步改进模型。 本文采用残差序列的卡方检验, 检验的零假设是残差序列相互独立。 通过直接观察残差序列的自相关分析图, 其自相关系数都落入了随机区间,表明残差序列是独立的,可直接用于预测。
(四)模型的预测:
已知 y2007=ln (city2007)=ln(13785.79)=9.53139363, 在 Eviews 里进行 2007 年的预测为 2.00*10-6,则有:y 赞2007 -2y2006 +y2005 =2.00*10 -6y 赞2007 -2*9.372412452+9.258466506=0.000002y 赞2007=9.486360误差为:(9.486360-9.53139363)/9.53139363*100%=-0.472%
二、线形回归分析
应用软件 Eviews5.0,对 1978-2006 年农村人均年纯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农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活动,变量 pfix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年底乡村总人口数)用来描述农民对全国建筑活动做出贡献而增加的农村家庭现金收入, 因为目前大部分的建筑活动由农民建筑工完成。 变量 padd (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底乡村总人口数)用来描述人均第一产业增加值(现价)对农村人均年纯收入的影响,变量 ptax(国家财政决算收入中农业各税/年底乡村总人口数)用来描述人均国家农业各税对农村人均年纯收入的影响。 pinc 为农村人均年纯收入,因为 1978、1979 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无法得到,只能对 1980-2006 年的数据进行回归。
先将数据取对数, 然后用 Eviews 软件试模拟(见表 2)。模型四拟合优度很好,t 检验和 DW检验都通过,可表示为:lnpinc=0.739042lnpat+0.149748lnpfix+0.86274+1.206837ut-1-0.541387ut-2+ut模型的检验:自相关、异方差检验可以通过,残差基本平稳。
三、评价和结论
时间序列模型采用了两种不同方法, 从预测效果看 ARMA 模型误差较小。 线形回归模型并没有直接把农民人均农业税作为单独的解释变量组成三元回归,因为,这样作为单独的解释变量的农民人均农业税系数估计值为正,与实际严重不符。 因此将其从人均农业增加值(现价)中扣除,间接地研究了其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的影响。从模型关系上看, 趋势模型拟合优度很高,显著性很高,异方差和自相关问题并不十分显著,预测精度较差。相反 ARMA 模型拟合优度不高, 系数显著性较高, 异方差和自相关问题却解决得很好, 并且用于短期预测精度较高。
根据时间序列分析, 城乡人均收入差距将继续扩大,事实也是如此,城乡人均收入差距从 2006 年的 8172.41 元扩大到 2007 年的 9645.43 元。 从线形回归分析可以看出,农民人均农业税、人均农业增加值(现价)与当期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 三者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有较大的影响作用。除此以外,人均年纯收入的上期及上上期均对本期有影响作用, 这也说明农民人均农业税、 人均农业增加值(现价)和农民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对以后各年的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有影响, 这主要是因为前期投资的持续推动作用。
近 30 年的改革开放,伴随着城乡人均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倍受关注。 从线性回归模型解释变量的系数来看, 农业税和农业增加值是影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的最重要因素, 国家应提高农产品价格,进一步减少工农业剪刀差,鼓励乡镇企业做大、做强,一方面要给予农业相关的补贴,以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乡村。 另一方面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扩大将使农民工收入增加,国家应优化投资结构,逐步调整投资方向,如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既可以让农民得到切实的利益, 又可以发挥农村城镇化发展道路中的后发优势,增加投资效率。
城乡人均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但近几年并非呈加速度扩大趋势,这从一个侧面显示出近年来国家经济布局调整和国家产业政策战略性调整的成效,国家除了继续加大对农业的产业支持力度外,还应在优化投资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方面下工夫。
参考文献
1、童光荣.计量经济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于俊年.计量经济学[M].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0.
3、(美)J.M.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观点[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易丹辉.数据分析与 Eviews运用[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5、黄湘俊,刘永跃.基于 ARMA 模型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预测和分析[J].市场
周刊,2007(4).6、刘永跃,周先华,毛云坚.基于时间
序列模型的区域收入差异预测和分析[J].价值工程,2007(9).
7、张丽.天津市人均 GDP 时间序列模型及预测[J].北方经济,2007(3).
论文摘要摘要: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建立财务稳健模式,化解财务困境,规避财务风险,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较大的促进功能。然而,由于受产出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低、经营者素质良莠不齐、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等因素制约,使得不少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和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情况,一味贪大求快、强行扩张,最终导致企业负债累累、资金链断裂、财务陷入困境。
一、中小企业财务困境的分析和探究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单纯追求销量和市场份额,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管理思想僵化落后,使企业管理局限于生产经营型管理格局之中,企业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1.财务困境的类型。企业的财务困境可以分为两类摘要:一类是亏损型财务困境,即真正的资不抵债;另一类是赢利型财务困境,即账面利润不菲,营运资金却严重匮乏。
2.财务困境产生的原因。(1)企业外部原因。利率变化、社会信用程度、竞争对手财务制度。(2)企业内部原因。融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投资能力较弱,且缺乏科学性;财务控制薄弱;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难于规避财务负债的陷阱;财务危机的陷阱凸显,经营持续亏损。
二、财务稳健模式
财务稳健模式由三个主要因素构成,即以财务“稳健度”衡量企业资产收益和资产流动的合理匹配;建立财务困境预警制度;优化财务结构。
1.资产收益和流动的合理匹配。太阳神等大企业的破产案例说明,企业假如不顾自身条件通过负债经营盲目铺摊子,就轻易聚集过多盈利能力差的资产或业务,规模再大也难逃被淘汰的命运。对企业来说,只有在财务稳健的前提下取得的成长性才是合理的。中小型企业,承受能力较差,信贷额度少,融资渠道少,融资能力差,就更应该注重财务稳健。
2.建立财务困境预警制度。建立财务困境预警制度主要通过对财务困境的猜测为财务管理及时发出警示。我们可以运用财务困境猜测模型为财务管理警示提供重要依据。财务困境猜测模型因所用的信息类型不同分为财务指标信息类模型、现金流量信息类模型和市场收益率信息类模型。
3.优化财务结构。优化财务结构是企业财务稳健的关键,其具体标志是综合资金成本低,财务杠杆效益高,财务风险适度。企业应当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不断通过存量调整和变量调整(增量或减量)的手段确保财务结构的动态优化。企业财务结构管理的重点是对资本、负债、资产和投资等进行结构性调整,使其保持合理的比例,优化资本结构、优化负债结构、优化资产结构、优化投资结构。
4.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企业全员的管理素质。目前,不少中小企业会计账目不清,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企业领导营私舞弊、行贿受贿的现象时有发生;企业设置账外账,弄虚作假,造成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的假象;等等。究其原因,一是企业财务基础薄弱,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又受制于领导,无法行使自己的监督权;二是企业领导的法制观念淡薄,忽视财务制度、财经纪律的严厉性和强制性。要解决好上述新问题,必须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对财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政治思想教育,增强财会人员的监督意识。加强全员素质教育,首先从企业领导做起,不断提高全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只有依靠企业全员上下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改善企业管理状况,搞好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三、财务稳健模式实施的支持环境
财务稳健模式的有效实施除了政府出台扶持政策、适应市场、优化价值链和供给链外,企业自身应从两方面入手,创造财务稳健模式实施的良好环境。
1.降低投资风险。投资要面向市场,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探究,正确进行投资决策,努力降低投资风险。为此,企业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摘要:(1)应以对内投资方式为主;(2)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3)规范项目投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