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药学专业基础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因专业而不同,即使相近专业培养侧重亦有别。因此,针对不同非医药专业,教学侧重应有区别。比如,针对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中的市场营销专业,主要是培养系统掌握市场营销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备一定的医药知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鉴于此,教师在讲授中药学时,应将中药知识与药物市场营销的关联性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一定程度上学好中药学知识可以提高药物的市场营销量,从而激发非医药专业学生对中药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又如,针对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中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师若适当侧重对中药传统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和描绘,帮助学生理解中药知识存在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进而可拉近中药学课程与学生的专业距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激发同学们学习中药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再如,针对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中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若适当侧重介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对中药发展的影响,并以生动的案例使学生切实体会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广泛渗透并应用到中药多个领域,学好中药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便可促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中药现代化进程中的应用水平。
2授课用语应通俗易懂
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除了中药学(中医方药学•中药学)课程学时少之外,其他中医药相关课程开设时间亦不多甚或不开展,因此非医药专业学生的中医药知识尤其是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相对薄弱,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中药学的学习难度。因此,针对非医药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主,用语做到口语化、形象化,从而使学生容易理解中药学知识,最终学好中药学。
3讲授药物数量不宜多,应突出重点
本研究论文以止咳平喘药为例,初步探讨将“翻转课堂”和PBL两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用于临床中药学教学,详细说明实施过程及应用效果。
1.1实施过程见图1。
1.1.1病例列举案1患者,男,45岁,自述近3天咳嗽,痰多色白、质清稀,伴有鼻塞咽痒,鼻流清涕,兼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案2患者,女,32岁,自述近一周咳嗽,痰多色黄、质黏稠,咳痰不爽,偶有腥臭味,可闻及喉中痰鸣声,身热面赤,口渴喜冷饮,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案3……
1.1.2问题列举A.痰、咳、喘、哮的区别和联系?B.化痰药和止咳平喘药的适应证?C.苦杏仁有毒是因为含有氢氰酸,中毒量大概为多少,吃多少会导致死亡?D.刺激性强的止咳平喘药是不是指的是对支气管黏膜的刺激?如果是的话,为什么胃肠有出血者也不能用?E.生苦杏仁为何要后下?F.……
1.2效果调查
1.2.1学习能力提高经过调查,在参与会议讨论的13名学生中,有2名学生测试成绩在95分及以上,7名学生成绩在90~94分,3名学生在85分~89分,仅有一名学生成绩为82分。90%的学生认为自己止咳平喘药章节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知识掌握迅速、牢固。
1.2.2学生认同度调查设定两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了学习热情、喜欢此种教学方法、课前作业课上提问讨论的方式好、与临床病例相结合更有助于相关知识掌握、此种教学方法使学习压力增大这五个方面为调查内容,对参与会议的13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10名学生喜欢此种教学方法、9名学生认为两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了学习热情、7名学生认为课前作业课上提问讨论的方式好、11名学生认为与临床病例相结合更有助于相关知识的掌握、3名学生认为此种教学方法使学习压力增大。
1.3教学质量监控结果高年资教师在听取了本次教学活动后,认为将“翻转课堂”和PBL相结合后,教师有了更充裕的时间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更深入地讲解专业相关知识,学生可以更加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基础与临床相结合,更有助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并为临床打下基础。
1.4教师课后总结和反思讨论结束后,教师在课后要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更进一步的总结,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讲解,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2讨论
大学生在学习上具有自主性、创造性、实践性,大学教育应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锻炼其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翻转课堂”和PBL符合这种教育理念,且为这种理念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施方法,在当代大学教育中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在临床中药学的学习中,学生要记忆数百味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知识点繁多、复杂,传统的授课方式简单直接的将以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学习兴致不高,课堂气氛也比较呆板,学生记忆知识难度大,多而繁杂的知识点很容易混淆,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在将“翻转课堂”与PBL结合用于临床中药学的教学实验中,学生课下学习书本知识,课上思考并讨论解决相关问题,激烈的进行讨论,并与临床真实病例相结合,学生学习热情及兴趣较高昂、气氛较热烈。通过当堂测验发现,将这两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学生对于中药学繁杂知识点的掌握速度更快、更牢固。学生普遍反映在经过思考、激烈讨论及针对病例辨证练习用药后,对相关知识的印象更深刻。多数学生比较认同这种教学方法,认为这让原本简单、枯燥的临床中药学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富有探索性和挑战性。
PBL教学法是取消基础知识的学习,以临床问题为引导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这不利于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我们将翻转课堂与PBL相结合,做到了基础知识与临床病例相结合,弥补了PBL教学的不足,既有助于中药基础知识的记忆,更有利于提升中医学专业学生的处方用药能力,为其以后走向临床打下基础。本研究通过将以上两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用于中医学专业临床中药学的教学,结果发现相对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这两种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诱导其更积极主动的探索学习,锻炼其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其开拓思维。在将“翻转课堂”与PBL结合用于临床中药学的教学中,首先要注意不能所有的课程都采取此种方法,要选取合适的章节,比如消食药、解表药等学生比较熟悉的药物,更有利于他们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更好的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其次要选取合适的专业,该专业的学生必须已熟知中医基础、中医诊断等知识,可以对病例进行正确的辨证用药。最后要选取合适的班级,尽量选择整体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学生大胆自由的进行讨论,才能更好的发现并解决问题。
1.1教学设计
在广东医学院中药学专业大三学生中,选择2个班级开展双语教学试验,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中药学汉英双语教材(供来华留学生用)为主要参考教材,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渗透型及穿插型双语教学模式进行课堂讲授,注重与学生双语互动交流。考虑学生接受程度,双语授课内容控制在30%-40%,讲义及PPT演示文稿主要采用中英文对照的方式。在经过多章节的学习,熟悉了中药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结构的基础上,对止血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熄风药、开窍药等章节进行双语教学。
1.2教学评价
教学实践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评估,采用匿名的方式对参与双语教学的同学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涉及16个问题,包括:学生的英文水平,双语教学的目的,对双语教学的担忧,制约双语教学的因素,对双语教学的满意度等。调查结果显示如下。
1.2.1双语教学的开设时
70.3%的同学选择在大一即开展双语教学,而选择在大二、大三开展双语教学的学生则有26.6%,表明学生希望双语教学能够较早融入现有教学体系。1.2.2双语教学的目的57.8%的同学认为双语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尽量与国际接轨,逐渐向应用英语教学过渡,28.1%的同学则认为应该是摸索新的教学方式以提高专业课的兴趣,这一结果表明同学们总体上认同双语教学的优势,并对双语教学持支持的态度。如图1B中所示,在通过双语教学同学们希望达到的目的的调查则显示56.2%的同学希望学习本专业英语表达方式,21.9%的同学认为是熟悉专业词汇和提高专业英语听写水平,这一结果表明大部分同学对双语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待,不满意于单纯的专业词汇的掌握,希望掌握专业英文的表达方式,这一方面顺应素质教育的趋势和要求,另一方面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3双语教学的制约因素同学们对双语教学的目的有清醒的认识,但是对双语教学也表现出一定的担忧,表现在74.6%的同学担心会增加专业课程的学习难度(图1C)。而图1D所示,学生认为制约双语教学的主要因素是专业词汇和背景知识(55.6%)、学生听力水平(33.3%)和教师口语(11.1%)。上述结果表明,如何处理好双语教学内容的比例及双语教学的方式将极大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接受程度。1.2.4双语教学的内容在双语教学内容选择方面,53.1%的同学认为应该是相对重要性较低的章节,而34.4%同学认为应该是最重要的章节。对教师的讲义的要求方面存在一定分歧,54.0%的同学希望全部内容都有中英文讲义,而44.4%的同学则认为中文讲解部分为中文讲义、英文讲解部分为英文讲义。在授课重点内容方面,68.2%的同学认为应该中文讲授为主、英文解释为辅,认为英文讲授为主、中文解释为辅的同学则占17.5%。1.2.5双语教学的学习及考试在课后复习中,62.9%的同学会同时复习中英文内容,以中文为主,同时也有24.2%的同学表示单纯看中文书复习。在考试中英文试题与教学的关系方面,46.9%同学认为应该包括双语教学时英文讲授的内容,37.5%的同学认为应该是双语教学的重点内容,只有15.6%的同学认为应该与双语教学无关。
2、中药学双语教学的思考
2.1传统中医中药术语的翻译不规范在教学中,存在教材选择的问题。
目前国内的中药学双语教材,对某些专业术语的翻译存在较大差异,没有统一规范。某些教材翻译不够准确,中国式英文不能反映英文思维和文化的特点。国内部分院校,已经开始接受国外留学生,教材质量的问题亟待解决。对此,需要相关中医药专家学者参与制定统一的专业术语翻译标准以及参与教材的修订和审阅。
2.2学生英文水平参差不齐学生英文水平差异较大,直接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效果。
具体教学中,英文基础较好的同学,对课堂英文教学内容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某些英文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比如英文没有通过四级,这部分同学对英文教学具有抵触情绪,课堂表现积极性不高。对此,在教学中,针对基础较好的同学,开展第二课堂,提供课外延伸阅读及自习内容;对基础相对薄弱同学,在讲授掌握的内容时采用中文精讲,配以英文说明,采用循序渐进方式及鼓励式的教学互动,以提高这部分同学的自信和积极性。2.3学生和教师的接受度不统一部分学生对英文教学存在排斥心理,甚至某些老师也认为中医中药是传统文化,中医中药本身已经晦涩难懂,加入英文教学更增加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负担。不可否认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双语教学不是语言课,不是为了替代正规的外语教学。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大幅增加,很多教师具有国外留学或交流访问经验,具备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条件。只要高校重视双语教学,配合适当的政策引导和支持,相信双语教学会得到广大年轻教师的拥护和支持。需要注意的是,教学中需要经常反思如何更好地实施双语教学。中药学双语教学,首先要保证学生对教学基本内容的掌握,不能削弱或影响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讲解和记忆,造成学生基本专业知识的欠缺,舍本逐末。
3、结语
1转化医学推动临床医学进步
1.1基础研究与临床医疗的桥梁
转化医学倡导以疾病防治为中心,从临床工作中发现和提出科学问题。先由基础研究人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然后针对基础科研成果快速推进研发并转向临床应用。实际上,转化医学有两条路,首先是benchtobedside(从实验室到病床),另一条是bedsidetobench(从病床到实验室),即“来自临床,服务临床”。转化医学的核心是在从事基础科学发现的研究者和了解患者需求的医生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特别关注如何将基础分子生物医学研究向最有效和最合适的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模式的转化这一过程[2-3]。基础研究者与临床科技工作者密切合作能不断提高医疗整体水平。在药物研发过程中,转化医学的含义是将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成实际可行的预防治疗手段,强调的是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联接。例如基础研究领域中发现,米托蒽醌抗性相关基因(mitoxantrone-resistant,MXR7)在肝癌中可以特异性地、稳定地高表达,因此可以作为肝癌血清学早期诊断的新指标,而目前临床诊断肝癌所使用的甲胎蛋白,对肝癌的漏诊、误诊率高达60%,大量研究证明,如果将MXR7与甲胎蛋白联合使用,诊断准确率可大大提高。
1.2中医药与转化医学的区别与联系
中医药学与转化医学之间具有许多相通之处,二者均以人体为研究对象,都具有整体观的医学理念,强调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密切结合,尤其重视临床经验与实践。青蒿素是中药青蒿成功转化的典型范例之一,砒霜用于治疗白血病的临床作用被全世界认可后,其作用机制进一步被陈竺等科学家揭示[4]。中医药在转化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必定会扮演必不可少的角色,但需要中医药工作者群策群力、创新思维、紧跟国际发展步伐才能有所突破。有学者认为[5],在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实践中引进转化医学模式,大力开展中医转化医学研究,将成为:建立中医基础研究与临床医疗紧密联系,提高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能力的重要途径;加强中医药对日趋复杂的医学研究的应对能力,促进中医学与现代医学融合发展的关键抓手;推动中医药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加快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进程的强大推力。
2基于转化医学理念的中药学人才培养
2.1转化医学对中医药教育的启示
转化医学注重研究成果的临床可行性,倡导学生以患者为中心,从临床工作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转化医学教育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需求出发、理论联系实践、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的意识。这样既节省因重复实验而浪费掉的科研财力和精力,又可以让学生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沿着这个正确的科研方向继续深入下去,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使研究体系化和特色化[6]。转化医学教育还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他们懂得发挥各自专业优势,通力合作,共同完成项目。学生在合作完成一项研究的同时,也不断提高自身的交流沟通能力,这正是医务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同时学生深刻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也是积极学习、创造和谐工作环境所必须的。转化医学教育的实施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通有无,共同促进学业和事业的发展。临床中药学是中药学一级学科项下的二级学科,既属于基础学科,又具有临床特点;既属于药学学科,又与医学密不可分,具有医药交叉的学术特点,是沟通中医药学基础与临床的桥梁。现代药学研究从初始的关注“药物”,进而关注“药物与人的相互作用”,走向全面“药学服务”,摆脱了以药物为中心的执业模式。临床中药学虽没有临床药学发展的明显转折。但传统上中医药不分家,古时候中药师通医、中医师晓药,是中医药学的突出特点。随着近代中医药学科分化、专业趋细,两者在学术内容上才有了截然的分工。临床药学的兴起,促使人们反思学科边缘、学科断裂所出现的新问题,推动人们对中药合理应用的思考,促进了中药学、中医学在临床的有机结合。中医、中药学科在临床的交叉与融合,标志着临床中药学的全面复兴与攀升,因为新的临床中药学不仅继承了传统中医药学“以人为中心”的用药思想,要求中药师在整体用药过程中关注患者的身心康复,而且要积极、主动、科学、深层次地探讨临床中药学的应用问题[8]。
【关键词】教学实践;《云南民族药学》;教材编写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2-0133-02
Abstract:
Keywords:
民族药是指我国少数民族使用的,以本民族传统医药理论和实践为指导的药物,也包括少数民族习惯使用的药物。由于民族医药发源于少数民族地区,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传统,且各民族t药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民族药的使用和传播一般以民间习用、口耳相传的形式活跃于少数民族地区。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由于各民族社会发展进程的差异,民族心理、宗教意识、风俗习惯以及地理环境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又有鲜明地方色彩的民族医药。因此,认识云南民族药,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新药品种,增强云南中草药现代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把云南民族药推向国际市场,具有及其重大的科学价值和意义。教材是培养专业人才的载体,要想推广云南民族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云南民族药学》教材的编写是必然的,基于本院校对中药学专业和中医学(定向班)专业的《云南民族药学》院内讲义的教学实践经验、云南丰富的中药资源和民族药资源、少数民族的多样化和不同民族对药物的不同应用,现对《云南民族药学》教材编写进行探讨和分析。
1编写基础
《云南民族药学》教材是依据本院校2013年版的中药学专业和中医学专业(定向班)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为基础编写。本院校在2010~2014年期间完成了云南省科技厅社会发展重大项目“云南民族药资源库及信息数据库建设与应用研究”和“云南省地方习用药材标准(傣药、彝药)”、同时编写了《云南民族药大辞典》,为《云南民族药学》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2编写目的
基于本院校中药学专业和中医学专业(定向班)的《云南民族药学》院内讲义教学实践情况研究分析来看,该教材的编写旨在使学生《中药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云南民族药研究发展现状,掌握各个民族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云南民族药的民族用药经验,为云南民族传统药学的集成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云南民族药学的继承发展、寻找新的民族药资源打下基础。同时,为有立志于民族药研究的同仁提供有效资料,开发出更多更好的云南民族药制剂,如云南白药系列、灯盏细辛注射液、痛舒胶囊等,让云南民族药更好的服务于人民。
3教材内容
31教材内容的选取在教材内容的选择和取舍上,要体现科学性和专业化的思想,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增加适用性和更直观的展现教材内容,让学生能在教材的学习中不断扩宽知识面。
目前,民族药相关的书籍和文献较中药稀少,《云南民族药学》教材内容对云南民族药的起源和发展、地理分布、药性和相关文献整理等内容进行编写是非常有必要的,旨在对不同专业学生或是同仁学者,都能直观而又简明的对云南民族药的基本信息和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学习或参考。基于《云南民族药学》院内讲义的教学实践、现有文献资料和前期对云南民族药研究的工作基础,对教材所选的民族药品种即要与中药学和中医学专业必修课程《中药学》相区分,又需结合云南地区民族民间中使用普遍、具有民族特色和有明确的质量控制标准的品种。如云南地区民族药以傣药和彝药为首,教材选择收录民族药品种时可偏重于傣药和彝药;中药学和中医学专业均开设《中药学》课程,在教材收录品种和体例上应区别于《中药学》教材;教材收录的品种应以普遍使用、具有民族特色和已颁布了质量控制标准为主,可参考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编著的《云南省中药材标准》(民族药册)[1]。云南民族药品种的内容选取结合云南民族药特点、中药学和中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和专业背景,可从植物来源、民族药名、植物形态、生境、药材性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民族用药经验、民族用药特色、参考文献等部分进行分别阐述,即可实现单味民族药的知识系统性,又可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信息需求。
32教材内容的编排教材内容在各章节及其内容的编排需结合实际教学的实践经验是至关重要的,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通过本院校《云南民族药学》院内讲义的教学实践,对《云南民族药学》教材内容的编排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从本校中药学和中医学专业的教学经验来看:中药学专业有药用植物、中药学、中药鉴定学和中药资源学等课程的相关基础,可直接接受民族药的相关知识;中医学专业的学生和药相关的只有中药学课程的基础,更多的专业课程偏重于中医如中医诊断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方剂学等课程,对药的一些相关知识了解较少。因此,教材编排应结合实际教学环节,达到前后衔接,提高不同专业学生学习教材的系统性。
33教材内容形式的多样化云南民族药相关文献资料记载较少,便于学生更好的掌握云南民族药的一线资料,可在各个章节后面附上参考文献和民族药品种的民族用药特色;云南民族药品种在传统中药中不常见,其直观的形态仅限于民族民间医生、药农和相关研究学者比较熟悉,每味民族药的介绍可附上植物形态图和药材形态图更能加深学生的认识和学习。民族用药经验应结合实践经验,部分经典的民族用药经验附上案例分析更能加深学生的记忆,且对中医学专业的学生更具实用性。
34教材内容的准确性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应多人次反复核对教材的内容和编写。在教材内容的编写过程中,对于基本理论知识,应多次核对与相关文献资料的一致性。《云南民族药学》教材编写最具争议的部分主要是民族用药经验,该部分的内容可以参照《云南民族药大辞典》和云南省科技厅社会发展重大项目“云南民族药资源库及信息数据库建设与应用研究”,若还具争议应向民间民族医生进行考证,考证清楚或是不具有争议的民族用药经验方能编入教材。教材的书写错误与否,完全取决于编者的态度和责任心,教材编写者应该秉着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待教材编写。编写过程中反复、多次、多人进行核对,以保证教材的准确性。
4学情分析
在教材编写之前都应该进行学情分析,综合考虑学生的层次、专业背景等方面,才能合理地进行内容选取和编排等。对于药学类学生,药学知识基础较好,教材编写时应注重教材知识面的广泛性;对于医学类学生,药学知识基础相对薄弱,教材编写时应注重教材的基础性和实用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论述要深入浅出,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并注重教材的连贯性、衔接性,使学生能够较扎实的掌握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
随着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微课、MOOC、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使用,可在相关内容的章节中设立讨论、调查研究等课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