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促进农业发展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低碳经济;农业发展;农业生产技术
1低碳经济与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对低碳经济的认识
农业发展中低碳经济实现遇到的主要阻碍是公众认识程度不足,在农业发展技术方面更是缺乏创新。低碳经济中注重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污染与排放,在农业种植技术水平达到标准的前提下,更重要的是在经济发展理念上要达到先进标准,受基层群众的低碳环保理念落后影响,经济发展计划在落实推广中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1.2农业发展管理模式较为落后
农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现有管理体系大部分是针对生产过程开展的管理,并没有形成配合的体系,这样的管理模式对低碳经济发展很难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农业生产效率提升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管理模式中对环保以及污染治理的体现仍然不足,导致农业生产中随意的污染排放不能得到控制,所使用的农业也没有达到环保规定标注,对生态平衡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
2实现低碳经济与农业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
2.1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在农业生产区域内雇佣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田间指导,帮助提升农产品的产量,这样农业在种植生产中也能够意识到科技环保的重要性,为低碳经济发展体系建立创造有利的环境。农民只有真正认识到低碳经济的优点才能够主动在生产技术上做出转型,因此所开展的宣传教育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比例之间的调节,加强技术实践指导,使农民能够更熟练地应用技术。
2.2完善低碳农业发展工作体系
在基层农业发展区域内建立低碳体系,对所应用的技术合理性进行监管。低碳农业发展更要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可以借鉴早期工作经验,但要注重不同农业区域的生态环境特征。工作体系建立后在落后过程中发现问题可以进行后续的完善,通过调整提升工作体系的可行性,这一点也是传统工作中需要重点解决协调的问题,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在经济收益上也会有明显的进步提升。加强各部门之间工作关系的建立,实现经验交流与资源贡献,在先进技术研究成果的推广效率上也可以得到保障。
2.3不断提高低碳农业生产技术
低碳农业生产技术提倡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最大程度的降低损耗与排放,对于一些比较常见的基层生产问题,通过先进的低碳技术落实可以起到预防控制作用。低碳经济与农业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创新技术方法的支持与配合,根据地方的环境特征对农业生产技术做出改进,例如灌溉,传统的土渠道灌溉技术应用过程中水资源的损耗比较大,同时也增大了农业生产的成本投入,针对这一生产技术的改进,主要是通过喷灌、滴灌技术的结合运用来实现,并对原有的灌溉渠道做出了改进,这样在输水期间所造成的水资源损耗也会被降到最低,一次建立成本投入后可以反复使用,符合低碳经济理念下的农业发展特征。
2.4制定长期的发展计划
低碳经济与农业发展计划制定也是十分重要的,要从长远角度考虑,在资源利用与发展目标实现中做到协调。目标设定过于远大可能会出现落实实现困难的现象,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综合治理计划,因此长期发展计划具体实施需要分段进,阶段性的发展更有利于经济计划实现。低碳环保工作计划更要同时从污染预防与治理两方面来开展,在污染问题发生前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避免生态系统平衡性受到破坏,这样能够使资金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对提升农业经济收益也能起到促进作用。
结束语
低碳农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巨大的阻碍,实际的建设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农业管理工作部门需要明确自身肩负的重要责任,针对目前低碳经济与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发挥干预和引导的作用,制定有效的工作措施,提高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低碳意识,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实现低碳经济、农业生产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师帅,庞金波,王刚毅.基于BP神经网络的低碳经济下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04):45-46.
都市农业是伴随现代都市的发展而发育成长起来的新型农业形态,上世纪90年代在我国开始起步。新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为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城市优势,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功能拓展、科技应用和管理水平提高,逐步培育出具有鲜明特色的都市农业,为支持城市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推动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为探索“三化同步”路径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这些年积极实践,我国都市现代农业建设迈出了重要步伐、展示了广阔前景,初步成为以服务城市、繁荣农村为导向,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载体,以现代科学技术、物质装备、人才队伍、经营方式为保障,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为目标的新型农业形态,并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先行者”、“排头兵”。
一、充分认识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的历史时期,城镇人口比重持续上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工农城乡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城市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积极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是保障大中城市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市场稳定的客观需要,是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是改善城市生态人居环境的客观需要,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客观需要,是实现“三化同步”的客观需要。实践证明,都市现代农业在服务城市、繁荣农村、富裕农民、保护生态、传承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进一步明确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
发展都市农业,要按照《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要求,遵循现代农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都市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基本方略,把保障主要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把聚集先进生产要素作为重要手段,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强大动力,不断优化布局结构,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争取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十二五”总体目标是,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把都市农业建设成为城市“菜篮子”产品重要供给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农业先进生产要素聚集区、农业多功能开发样板区、农村改革先行区,大幅提升城市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发展粮食生产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头等任务。粮食生产基础好、产能高的大城市,要稳定面积、提高单产,不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处于粮食优势区域的中等城市,要发挥资源优势,加快新技术推广,提高粮食生产科技水平;一些特大型城市,要加大投入力度,保护优质高标准粮田,稳定粮食产能。大中城市发展粮食生产,要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上下功夫。二是大力抓好“菜篮子”建设。确保主要“菜篮子”产品供应数量充足、品种丰富、价格合理,关键是要认真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建好“菜园子”,管好“菜摊子”。要稳定提高自给能力、加快健全市场体系、不断改善市场调控。三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不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是都市农业的基本要求。要大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提高本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外埠调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四是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和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等多种功能,是都市农业发展的潜力所在。要根据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需要,加快开发农业多种功能,率先实现优质产品、优良生态、优美景观一体运行。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生态农业,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五是持续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带动周边现代农业发展,是都市农业的功能所在、使命所系。要发挥展销平台的辐射作用、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农业园区的示范作用。
关键词: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重要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我国是一个农业发展国家,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因此搞好农业发展建设能够有效的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就目前来看,我国农田水利建设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解决农田水利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是当前农业发展的重点。本文针对农田水利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指出了当前农田树立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
一、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的回顾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着悠久、浓厚的农业发展历史。早在建国以来,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就已经取得了农业发展的重大成果。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物质经济力量显著增强,政府不断加强对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人文关怀,特别是家庭承包责任制政策的试点成功,极大的扩大了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规模,先进的农田水利设备也不断的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促成了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繁荣发展的局面。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奠定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
二、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体系落后
由于我国长期受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集体经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实行农业,形成了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人主体经营。由于农业经营体制的变革,政府没有进行统一的责任划分,又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约束和管理,人们认识不清农田水利建设的责任主体,导致农业生产积极性降低。而部分政府也只顾个人利益,不顾农民的实际农田发展建设,只搞所谓的“形象工程”,不重视农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样使得国家政策无法应用到实际的农田水利建设中去。因此从中央到地方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弄太难水利管理机制。
(二)资金投入不足
农村税费改革和取消农业税等惠民政策的实施,对缓解农民压力、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和促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了重要且深远的影响。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因为,取消各种税费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国家对农业的资金投入会相应的减少。这样政府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支持减少,农民没有能力去维护农田水利建设的各种水利设备和没有多余的资金去购买机械化的生产设备,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田水利的发展。
(三)水利工程退化
由于我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现有的农田水利设备大多是见过初期建立使用至今的。受历史原因影响,农田水利设备几乎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情况,由于工作年限之久,虽然经过多次维修,仍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力,其中不少设备几乎达到了报废的程度。如此,水利工程设备退化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效率,限制了农业的发展。由于水利工程量比较大,政府又不采取适当的财政政策对其进行重建或修整,直接影响了国家的农业生产安全。
三、新时期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新时期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实现了粮食的稳定增产。由于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基础性的地位,因此推动农田水利建设对实现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其次,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农业是农民生活的基本保障,农民粮食产量的提高,直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四、意见和建议
(一)加大政府财政投入
农业生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所以做好农业生产工作对维护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各地政府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树立起重视农业发展的意识。并且做好农田水利从农田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做起,加大资金投入,维修、完善历经时间长受到破损的水利工程,并适当的建立新型的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农田水利设施,为农田发展铺设良好的发展道路。
(二)改革农田水利管理
鉴于当前我国当前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不善的情况,我们要积极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进程,切实做到使农田水利管理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因此,首先要进行总结我国长期以来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的经验,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避免在以后农田水利建设的过程中出现类似的情况,从而为我国以后的农田水利建设提供借鉴和指导意义。另外,政府部门认真履行相关责任和义务,深入基层调查农田水利的建设工作,认真考察,掌握实际情况,反馈信息,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做出相应的调整和管理。
(三)加大科技创新
科技进步是一切事物发展前进的动力源泉,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科技创新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发挥着重要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的科技投入,创新科技手段,建立农田水利科研体系,加强科技研发,节约淡水资源,发展滴管、喷灌技术来进行农田灌溉。另外,还要培养现代农田水利科技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农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并与农科院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不断研发新型农田水利用水机制,切实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后还要采取适当的手段改造围湖造田等不合理的滥用土地资源的现象,创造发展生态农业。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对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农民经济收入和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深远的影响。新时期,我们要不断认识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加强分析和改造,促进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春园,李代鑫.关于加强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的思考[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11)
[2]李文哲,董磊华,陈朝,洪林.浅论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10)
[3]孟德锋,廉俊霞.水利建设新时期农田水利投资现状调查分析――以江苏、河南两省为例[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3(03)
一、对农业站的农业技术进行更新
为了真正的发挥农业技术对现代农业的促进作用,买现农业技术的教学与推广,需要先从自身着手,要加强对农业技术的更新,一方面要对现有的农业技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做到分类明确,另一方面要对技术进行选择,不是单纯的大范围提供农业技术,而是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为农民提供合适的技术用于农业的发展,进而满足农民种植的需要。因此对农业技术的更新,要做到有针对性,根据地域情况和作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技术进行教学和推广。
二、提高农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农业技术的教学而后推广,依赖农业技术人员。因此要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培养,既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又要具有实际经验,便于将理论与买践相结合充分的发挥。农业技术的作用因此需要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知识的利用能力,同时要立足于农民的实际,根据其知识结构和理解水平,采用合适的教学万式推广农业技术。
三、做好农业技术的宣传工作
针对农民对农业技术知识缺乏认识。需要加强对农业站农业技术教学的宣传,提高农民对农业知识的认可度,为农民了解农业技术提供有力的条件,因此可以通过宣传广播以及乡镇宣传横幅的方式,以及进行集体讲座或者是技术竞赛的方式,引导农民,利用农业技术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四、建立农业技术示范点
农民在认识到农业技术对现代农业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农民就存在犹豫不决的现象,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建立农业技术示范点,使农民看到农业技术的效果,了解到农业技术对农业发展带来的好处,在农民切身体会到利益后,对农业技术认可并逐步推广,真正的买现农业技术对现代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五、加强政府的引导
关键词:设施农业 发展历史 现状 思路
设施农业是知识与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集成了现代科学领域如信息、电子、能源、建筑、材料、机械、生物、品种、栽培、养殖、管理等现代科学技术,是最具活力的现代农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设施农业应该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火车头”,现代农业建设的先导区、示范区,农业持续增长的“增长极”。面对当前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农业从业者队伍日益萎缩、农民增收日益艰难、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现实,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低下、效益微薄、农民增收困难的现状,就势必要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走技术密集型道路,促进农业持续高效发展,促进农民持续稳步增收,因此,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就是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
1国内设施农业发展历史及现状
我国设施农业历史悠久。据记载在汉代就有了以油纸作为透光盖层的原始温室。到清代末期,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温室,其结构形式为一面坡式,以玻璃作为透光材料,夜间采用草帘保温。20世纪50年代,从前苏联引进保护地栽培技术,但由于设施条件和技术手段原因,设施农业发展十分缓慢;60年代末,由简单覆盖、风障、阳畦、温室等构成的一整套保护地生产技术体系在北方城市郊区出现。70年代,从日本引进地膜覆盖技术,温室很快得到推广,对保温、保墒、保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80年代,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遮阳网覆盖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园艺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塑料棚为主的与风障、地膜覆盖、阳畦、温室等相配套的保护地蔬菜生产体系。90年代以来,我国较大规模地引进国外大型连栋温室及配套栽培技术,设施农业以设施园艺作物生产为主迅猛发展。到2000年,我国以蔬菜栽培为主体的设施园艺面积已达210万hm2,按绝对面积计算为世界第一。在设施园艺研究领域,我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试验研究出比较适合我国气候条件与国情的园艺设施,在保护地栽培、节水灌溉、机械化育苗以及无土栽培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就,部分研究成果已逐步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目前我国设施农业不仅包括园艺作物,也广泛地用于大田作物、林果生产、畜禽饲养、水产养殖等领域。
2江苏省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2.1认识程度不够
江苏省农业科研、农技推广人员知识老化、年龄老化、后继乏人问题十分突出,绝大部分科技人员对设施农业相关的知识和技术了解不多,有的农技推广人员这方面的技能还不如专业大户,更谈不上提供优良有效的服务。自2002年乡镇农技服务体系改革以来,农业大市兴化市全市至今没有新增一个大学农学专业毕业生。其他地方农业部门也反映,现在高校农学专业学生离农倾向十分严重。
2.2生产队伍素质不高
目前市县乡级农技人员学历层次偏低、知识陈旧、结构老化、思想僵化、丧失学习能力、靠吃老本的经验主义种田,已不适应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需要,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青壮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队伍日益萎缩、老化,部分地区出现“劳力荒”、“老龄化农业”。
2.3相关政策不配套
江苏省设施农业起步较迟、规模不大、水平不高,要加快发展,亚待政策扶持。同时,设施农业是典型的高投人、高效益的产业,一栋占地667时的普通简易日光温室,建设成本需要1.2万元以上。政府补贴一般每667m2只有1000元,普通农户想要投人往往力不从心。设施农业的大棚、内部设施等不能作为固定资产抵押,无法向银行贷款。如何解决农户发展设施农业前期投人资金不足的难题,促进农民增收,已成为全省设施农业发展中一个重要课题。
2.4设施农业规模不大
设施农业是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复合型产业。发展设施农业需要一定规模的连片土地,江苏省从事设施农业基本上是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农户无力高投人发展设施农业,大户迫切希望扩大生产规模,又遇到土地流转难度大的问题,导致设施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较低。
2.5设施技术研究不够
江苏省设施农业起步晚、发展不快,技术研究与生产需要严重脱节的问题,巫待引起高度重视。目前设施农业主要涉及花卉、苗木、蔬菜、菌菇、养殖等方面,种养技术和设施装备的研究开发方面,特别是工厂化高效农业设施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全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开展研究很早,目前第五代日光温室已大量应用生产,而江苏省至今还没有自主研发的、适合本地情况成熟完善的设施类型。 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3加快江苏省设施农业发展的思考
3.1提高对设施农业重要性的认识
要从战略高度去认识设施农业,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助推现代农业发展。既不能“一窝蜂”式扩大设施农业的规模,也不能“蜗牛式”发展设施农业。省委梁保华书记在苏南工作会议上指出,苏南地区农业比重较低,但地位重要,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依靠科学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重点是发展高效、特色、设施、生态、观光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因此,要正确认识设施农业,要结合实际,要用发展眼光、超前意识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积极引导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
3.2加强生产队伍素质建设
设施农业对从事设施农业生产和开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先进设施和技术只有由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高素质生产者运作,才能充分发挥设施和技术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巨大的增产潜力。因此,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大力引进、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现代农业思想、熟悉现代农业理论、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并且具备创新能力的精干的技术、经营管理和研究开发人才队伍,提高生产队伍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