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茶文化的知与行

茶文化的知与行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茶文化的知与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茶文化的知与行

茶文化的知与行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文化差异 英语教学 词汇 句法 跨文化交际

今日中国,通过2008年奥运会及2010年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中英之间的文化对撞,擦出了更耀眼的火花。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国际间的合作交流更频繁,英语作为世界公认的交际语言工具,承载的文化内涵,具有更突出的意义。这对高校外语教学也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提出了更高、更实用的要求。语言跟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文化的学习、文化意识的培养及导入,是每个英文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使学生认识到加强跨文化语用能力的重要性,英语专业的学生,只有掌握了英语国家文化背景,了解了英汉差异,才能真正灵活运用所学语言,学以致用。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社会生活中的交际手段,语言的产生离不开创造语言的人,以及人类所作用的社会庞大系统。因此语言与文化之间的联系,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复杂关系。现代文化社会学认为,社会离不开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语言是文化要素之一,我们研究语言,只能把它放在文化背景里,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刻地了解语言的本质。

文化是一个包括语言在内的所有人类现象的综合体。文化一方面是在一个共同的语言社团中体现的思维、行为及价值方式,另一方面包括社会团体通过他们的物质产品来表现本身或他人。文化是复杂体,包括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他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不同的社会文化群体有不同的文化意识。文化既有历史沉淀,又有动态发展,语言作为文化系统的一部分,是传承文化的载体。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仅存在着萨培和沃尔夫提出的“语言相对性”,而且存在着“文化相对性”。

人们对客观世界不同的思维方式跟文化模式差异,是语言学习的一大阻碍。因为语言的集体意义产生依赖于它的文化语境,我们只有了解一种语言的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掌握语言本身,避免由于对文化的无知而产生误解与冲突。语言教学工作者有责任在语言的教学过程中加强文化导入。

二、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作用

(一)英语词汇的文化因素体现

英语语言教学,是目前最普遍的一种外语教学。它也是一种符号系统,这个系统本身就具有文化性。在中国的大文化背景之下,学习英语语言就要明白两种语言中符号的非对称性,例如中国文化中的“白”字往往为贬义,含有轻视、徒劳、低下、无价值的意思。如、白眼、一穷二白、白费、、白搭、白色政权、白丁,以及东北话里面的白瞎,等等,懂京剧的人,一定记得曹操在舞台上有典型的白色脸谱,奸佞的象征。相反,白色在英语里面是美好的象征,让人联想到上帝、天使、纯洁、幸福。“white hands”是公正廉洁:“days marked with a white stone”指幸福的日子。童话里可爱的“snow white”还有七个小矮人,个个都是“white man”(忠实可靠的人)。再如龙在中国的文化里,我们把它看成是民族的象征,是至高无上、尊贵的象征,在语言中,承载的是褒义的色彩,像“生龙活虎”、“龙凤呈祥”,等等,中国古代皇帝,被称作“真龙天子”。而在英语国家文化里,并非没有龙(dragon),只是与中国截然相反,龙化身为凶猛残暴的怪兽。尤其是在影视作品里,龙总是代表邪恶势力,具有强大的破坏性,这一点,在2010年3月梦工厂上映的电影“驯龙高手”里有着完美的体现,与我们儿时喜爱的“小龙人”形成鲜明对比。

中英两种语言的词汇空缺,即在中文中出现的词汇,无法在英文中找到,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中国人特别讲究孝义亲疏、伦理纲常,因此在这一文化背景下,汉语中表示亲戚关系的词有很细致的区分,而英语中的亲戚概念十分笼统。中文里叔叔、伯父、姑父、姨父、舅舅在英文里只用一个单词“uncle”代替。不同文化中的某些词汇,具有不对应性,比如汉语中的“牛”是强壮、勤恳、任劳任怨的象征,我们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表达,而用英文却要翻译成“Work like a horse”,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并不复杂,就是在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里,中国人用牛耕地,而英国人大部分依靠马。

我们看下面一段对话:

―Mum, I forgot where I put my glasses. Do you know where it is?

―It’s over there, on the table, you really have a foggy noodle.

中国人第一次看到“have a foggy noodle”一定会疑惑不解。“noodle”在汉语中是面条的意思,并无其他深层含义。而在英文中,因为大脑组织是条状的,就如同面条一样,所以“noodle”也用来指代头脑,“foggy noodle ”就是头脑糊里糊涂的意思。

由于客观条件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同一词汇在不同的文化中具有不同的意义。例如“summer”在汉语中会让人想起炎热,而“spring”会使人想到温暖,欣欣向荣。 那么如何翻译下面这个句子呢?“Jobs died in summer”,如果理解为乔布斯死于夏天,那就错了。在英语中,夏天才代表温暖,欣欣向荣,这跟春天英国糟糕的天气不无关系,所以上面那句话应该翻译成“乔布斯英年早逝”更恰当一点。

(二)文化差异在句法上的体现

句法结构反映了人们最原始的宇宙观,可以体现不同民族器物文化的不同色彩,反映人们不同的思维模式。这一点中英之间的差异刚好体现在语序上。英语的语序通常是主语-谓语-宾语,把人或人的行为摆在前面,而客观世界的事物放在后面,句子的尾部修饰比较强,总体是“头轻脚重”,如:The girl is my sister, who is in red and standing across the street.而汉语前置的修饰很强,是“头重脚轻”,如:“街对面站着的穿红裙子的姑娘是我的姐姐。”

那么,中英文之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句法差异呢?英国人有其特有的价值标准,他们一般来说比较务实,人们因此称他们为“行动之人”(man of action)。英伦三岛四面环海,地理条件差,天气条件更是恶劣。安格鲁撒克逊人于450年到达英格兰,他们面临异常严酷的自然条件的挑战,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同时,又经战,这使得古英国人逐渐形成“开放跟激进”的民族特征, “个人主义”在其文化中居于主要地位,因此他们的语言表达方式显得直截了当,往往把句子的主干放在前面,修饰成分放在后面,直入主题。例如:Would you like to go to the film with me tonight, if the rain stops.

汉民族发源于黄河流域,地处内陆,气候适宜,生活平静,且孔孟的中庸思想深入人心,讲究事事含蓄,说话不开门见山,先次要再主要,迂回进入主题。同样是上面那句话,中文的表达就是这样:如果晚上不下雨的话,我可以请你看电影吗?

我们再来看下当英籍老师夸奖一名中国学生的口语流利时,师生间的对话:

―Your oral English is pretty good.

―My English is poor,I will study harder.

(英国老师说:“你的口语很不错。”中国学生回答:“我的英语很差,我要好好学。”)

从上面的简单对话中,我们不难看出英汉文化的差异。我国的传统文化比较强调社会和集体的力量,不提倡个人突出,当受到赞扬的时候,中国人通常否定自己。而在英美人看来,这种过分的自谦,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如果不懂英美的文化价值观,这样的跨文化对话就如同自言自语了,根本就谈不上交流。

综上所述,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跟语法上的差异承载着两种文化的差异。要在英语教学上有所建树,就要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导入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让学生不断了解并发现英语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跟英汉的差异,只有这样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时候才能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王虹.当代英国社会与文化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茶文化的知与行范文第2篇

【关键词】灯盏花素 鲁南欣康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中西医结合治疗

我科2010年2月—2011年7月应用灯盏花素联合鲁南欣康(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6例,取得很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1例均为我科住院的老年患者,均符合我国2000年发表的《不稳定心绞痛诊断和治疗进度》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62.3±3.78)岁;对照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62.4±4.12)岁;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观察期均无死亡病例。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拜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阿托伐他汀、ACEI类或β受体阻滞剂等)的同时加用5%葡萄糖(糖尿病患者使用木糖醇)注射液250ml,鲁南欣康注射液40mg,1次/天,静滴,连续10天。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5%葡萄糖(糖尿病患者使用木糖醇)250ml注射液,注射用灯盏花素(湖南恒生制药有限公司)80mg,1次/天,静滴,连续10天。观察记录患者症状、体征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治疗期间均复查三次心电图。

1.3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胸闷、胸痛完全消失,静息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胸闷、胸痛症状明显改善,无持续性心绞痛,心电图见下移的ST段部分恢复至等电位,或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无效:胸闷、胸痛症状无改善,静息心电图无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各指标数据值以(x-±s)表示,同组治疗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疗效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变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2.2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治疗组有1例出现轻微头痛,未作特殊处理;对照组有4例出现头痛、头昏等症状,对症处理后明显改善。 转贴于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治疗后心电图结果比较[n(%)]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病理特征是由于斑块破裂或糜烂发血栓形成、血管收缩、微血管栓塞导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供氧的减少,从而造成胸闷、胸痛的发作和心电图的变化。鲁南欣康可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特别是小血管平滑肌,使周围血管扩张,外周阻力减少,回心血量减少,因而心绞痛得到缓解,并能促进侧支循环形成[2],但其扩张脑血管的作用可引起头痛,而且长时间使用会产生耐药性而影响疗效。灯盏花素又名灯盏细辛、东菊,是从全株植物中提取分离的黄酮类有效成份,化学名为4,5,6三羟基甲酮-7-葡萄糖醛酸苷。药理研究表明,灯盏花素具有活血化瘀、抑制血小板和红细胞粘附和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并具有扩张冠脉、增加心肌供血量,改善肺内微循环障碍,促进机体对氧的利用,改善组织缺氧,有助于改善心肌缺血,纠正心衰等作用[3],同时还有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对抗脂质过氧化及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本研究显示,灯盏花素联合鲁南欣康疗效优于单用鲁南欣康,而且联合具有互补作用,减轻了鲁南欣康长用耐药性及副作用的发生,安全性好,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0,28(3):409-412.

茶文化的知与行范文第3篇

一、茶文化概述

首先,茶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精神。它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融为一体,独成一派,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而平利的茶文化,又有其独到的地域特色,我县已把茶文化作为女娲文化与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着力营造全民饮茶、懂茶和爱茶的茶文化氛围;我县还把平利茶做为对外开放的名片着力打造,先后参加了中华茶艺之墨竞赛、杨凌农高会、北京农高会、西洽会、青岛农产品博览会、广交会以及在俄罗斯卡罗加州举行的俄罗斯•中国年活动,目的就是要广泛宣传推介平利茶产业。继2005年以来成功举办“中国•平利茶之旅文化节”,把宣传活动推向,使平利的茶饮产品知名度大增,备受消费者青睐。如今,逛典雅茶楼,观精美茶艺,听优美茶歌,品女娲绿茶已成为社会风尚。如今,茶文化已经不只是一种饮食文化,更体现了我国五千年文明的精髓。茶园遍布,陈陈相因。丰富的茶园景观,厚重的茶文化积淀,淳朴的民风与茶俗,相映成趣。我县也策划了以发展茶叶生产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相关策略。因此,我校引入茶文化,实在是天时地利人和而为之,非常有必要。

二、将茶文化引入中职教育对中职生素质培养的作用

1.茶文化有利于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精神世界

对于茶文化,每个学生都处在同一起点。学习茶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还能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丰富其精神世界。

2.茶文化有利于提高中职生的审美能力

中职生的审美能力较差,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文化内涵。在一些学生看来,美仅仅是服饰和发型上的另类。而茶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美、品味美,最终创造美。

3.茶文化可以促进中职生提升思想道德修养

茶文化的核心是茶道。近年来,很多研究茶的人和文化学者都将茶道的思想内涵总结为“和、静、怡、真。”中职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情绪常常比较浮躁。让茶文化走进课堂,可以让他们抛却浮躁,恢复纯净的心灵。

4.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就业面

茶文化的知与行范文第4篇

关键词:茶文化;通感现象;翻译

通感,简单来说就是感觉的联通,即通过描写艺术和头脑想象,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不同的感觉相互转移、融合、贯通,达到更好的文学表达效果。中国与茶文化相关的典籍、诗词中,出现了大量的通感现象,用文学的方式将茶文化的意蕴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叹为观止。通感的应用,让茶文化的艺术魅力得到了升华,让茶文化和文学的结合更加紧密。在《茶诗三百首》和《续茶经》中,都不乏运用通感手法的令人拍案叫绝的佳句,为后人所称道。研究茶文化,可以将茶文化典籍中的通感现象作为一个重要的突破口,由此可以更加深刻、更加简洁地窥探到茶文化深刻的内涵与丰富的价值,也可以帮助茶文化翻译工作者更好地把握翻译准则,达到翻译过程中表词达意的准确与适当。

1通感现象概述

通感作为一种文学修辞手法古已有之,但其运用需要作者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与良好的文学素养。通过不同感觉形式的相互连通、转移、融合,通感可以把作者所描绘的内容通过多种感知途径呈现在读者眼前,极大地增加了文段的表现力,也有效地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使得阅读过程生动有趣、波澜起伏,如身临其境一般。钱钟书先生曾经对于通感这一文学表现手法有过精辟的论述:“在日常生活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者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体质。”这正是通感手法的形象描述,钱钟书先生对于通感的表述,也引起了诸多学者对通感的浓厚兴趣,不少专门研究通感现象的课题才开始出现。近来对于通感的研究不断深入,也得到了不少研究结论。通感现象涉及的学科是比较多的,包括了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美学乃至认知学等等,从大的层面来看,通感现象可以是一种修辞方式,也可以是一种认知方式,同样可以是一种人类基于感觉和想象的心理活动。在通感现象中,从触觉领域向其他感觉领域映射的现象是最为普遍的,这也是通感现象中人的感觉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变化的表现。在人的所有感觉中,触觉是最为简单的,之后由易到难的感觉排列分别是温觉、味觉、嗅觉、听觉、视觉。在不同感觉相互贯通、转移的过程中,人对于事物的感受将会更加深刻、具体、形象,事物给人留下的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都将会更加深刻。茶文化兼具形象性和抽象性,运用通感手法表现茶文化内涵,可以说再合适不过了。

2茶文化中的通感现象

在流传至今的中国古代茶文化典籍如《续茶经》以及诸多茶诗中,都大量地出现了通感现象,运用感觉的转移、融通,提升了文学语句所描绘的茶文化的魅力。分析发现,大多数的茶诗以及《续茶经》中,运用的通感手法主要有四种,即触觉向其他感觉的映射、视觉向其他感觉的映射、嗅觉向味觉的映射以及味觉向视觉的映射,并以前两种的使用为最多。大量的通感手法运用,让茶文化典籍的言辞更加生动、形象,也让读者读起来更加津津有味,更加能领会茶文化中的深刻意蕴。

2.1触觉向其他感觉的映射

在前面提到的人的所有感觉的级别中,已经说过触觉是人的所有感觉中最为低级、最为简单的感觉。因此,触觉向其他感觉的映射在通感现象中出现的次数也最多,运用难度也比较小。在中国古茶诗以及《续茶经》中出现的触觉向其他感觉的映射数不胜数,有效增强了文句的感染力。如刘禹锡在《西山兰若试茶歌》中写道:“欲知花乳清冷味,须是眠云跂石人。”刘禹锡将花乳的清冷触觉运用通感手法转移到了味觉中,实现了触觉向味觉的映射,让人们对于花乳的感受更加形象、具体。又如在《续茶经》第六章中写道:“茶之色重、味重、香重者,俱非上品。”此时作者将触觉转移到了嗅觉中,实现了触觉向嗅觉的映射。此外,触觉向听觉和视觉映射的通感现象也很多,如梅尧臣在《宛陵集•茶灶》中写道:“夜火竹声干,春瓯茗花乱。”其中所运用的通感手法就是触觉向听觉的映射。又如高启在《采茶词》中写道:“雷过溪山碧云暖,幽丛半吐枪旗短。”运用的通感手法则是触觉向视觉的映射。可见,在中国古茶诗和《续茶经》为代表的中国古代茶文化典籍中,运用触觉向其他感觉的映射的通感手法的地方是非常多的,将陌生、新鲜的描述对象形象、生动甚至有趣地呈现在了读者眼前,通过触觉向其他感觉的映射,通过不同感觉形式的交织,使读者对于作者所描绘的对象的感受更加深刻。

2.2视觉向其他感觉的映射

在中国古代茶文化典籍中,所运用的通感手法中,以视觉为出发点的映射主要是朝着味觉、嗅觉、听觉等映射,表现出了作者强大的文学功底。相比于触觉,视觉的复杂程度更高,因而视觉向其他感觉的映射也更加复杂一些,但所能取得的通感修辞效果是非常好的,令人读来津津有味。例如,郑谷在《峡中尝茶》中写道:“鹿门病客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其所运用的通感形式,就是视觉向味觉的映射,酒渴、春味等词语,将诗句的文化意蕴提升了一个台阶,让人读来对作者尝茶当时的心境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共鸣。又如,黄庭坚在《同公择咏茶碾诗》中写道:“要及新香碾一杯,不应传宝到云来。”其中所运用的通感手法,就是视觉向嗅觉的映射,把视觉感受的元素应用到了嗅觉感受当中,增强了诗句的文学感染力。又如李白在《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中写道:“朝坐有余兴,长吟播诸天。”李白所运用的正是通感当中的视觉向听觉的映射,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视觉向其他感觉的影响,在中国古代茶文化典籍中的应用同样普遍,因为人对于外界的百分之九十之多的感觉来自于视觉,因而视觉对于其他感觉的映射所能达到的文学表现效果也是最高的,非常有助于读者更好地建立对作者所描写的文学对象的形象化认知。

2.3嗅觉向味觉的映射以及味觉向视觉的映射

相对于前两种映射,嗅觉向味觉的映射和味觉向视觉的映射在中国古代茶文化典籍中出现的次数更少一些,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嗅觉和味觉都是比较高级的感觉,以其为起点建立映射相对更困难,并且读者理解起来相对难一些,如果运用不当,很可能造成文辞生涩,不仅对表词达意不利,还会降低读者的阅读体验。如灵一在《与亢居士青山潭饮茶》中写道:“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作者所运用的正是听觉向视觉的映射方式,将流水的潺潺之声映射到暮色当中,在读者眼前形成一幅生动的、两人在暮色中、流水旁饮茶的画面,让人感叹。又如温庭筠在《西陵道士茶歌》中写道:“涧花入井水味香,山月当人松影直。”作者将水的味道形容为“香”,而“香”明显是形容嗅觉的,这即是运用了嗅觉向味觉映射的通感方式,将井水的清澈、甘甜、清香描写得细致入微,让人读后在头脑中对井水产生的印象更加多元、深刻。可以说,嗅觉向味觉的映射以及味觉向视觉的映射,虽然在中国古代茶典籍中运用较少,并且理解起来较为复杂,但其恰当地运用同样展现出了高超的文辞感染力,让语句的表现力上了一个台阶,也让读者读来获得了更好的文学艺术感受。

3茶文化中通感现象的翻译

通感手法的运用在中国古代茶文化典籍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提升了茶文化的意蕴,丰富了茶文化的内涵,然而在茶文化典籍的翻译过程中,通感现象的翻译却尤为困难。基于中西方茶文化乃至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汉语和英语在表述方式、意义范围方面的不同,对于茶文化中通感现象的翻译必须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将茶文化典籍中运用通感手法的原意准确翻译出来,并尽可能全面地传达原句中所蕴含的深层次含义。这对于翻译工作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如何在准确性与语句内涵中寻找到平衡点,成为了茶文化通感现象翻译的关键。目前来看,常用的方式是直译和意译相结合,从而尽可能有效地跨越语言、文化、思维、生活经验的差异,达到茶文化中通感现象的良好翻译效果。例如,《续茶经》第三章中写道:“茶味主于甘滑。”可以将此句话翻译为“Thetasteofteashouldaboveallbesweetandsmooth.”在此句翻译中,将茶味道的甘滑翻译为“sweetandsmooth”,就是运用了直译的翻译方式,sweet在英语中的意思就是甜,而smooth在英语中的意思就是滑、光滑。直译的翻译手法,非常有助于维持原文词句意思的准确性,遵循了翻译工作的基本原则,忠实地反映出了原文的辞藻运用方式以及语言组织方式,更加有助于读者细致入微地感受中国茶文化内涵、领略茶文化的魅力。但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单凭直译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很多时候直译只能呈现词句的基本意思,而无法传达词句的深层次意蕴,此时,就需要综合运用直译和意译,达到译文中原文此句意思的全面表现。例如,刘禹锡在《西山兰若试茶歌》中写道:“欲知花乳清冷味,须是眠云跂石人。”对于此句的翻译,就需要用到意译的策略,最合理的译文为“Yettosensethetruescentofsuchdazzlingtea,AStoneGardenrecluselikemeyouneedtobe.”此句译文中,将原文中的“花乳清冷味”翻译为“thetruesenseofsuchdazzlingtea”,运用了意译的翻译方式,因为如果简单地将“清冷”直接翻译出来,完全无法表现出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甚至会让外国读者读起来感觉不知所云、摸不着头脑,而采取此种意译的方式,则可以将原文的意思准确表达到位,虽然未能将“清冷”二字进行准确翻译,但所达到的翻译效果却是最佳的。可见,由于文化因素以及经验因素、语言因素,对于茶文化中通感现象的翻译,确实需要克服一定的困难,需要翻译工作者悉心钻研。唯有综合、灵活、适当地采用多种多样的翻译策略,才能全方位展现中国古代茶文化典籍中通感手法的美感,让国外读者跨域语言文化的障碍,近距离欣赏中国茶文化的文化之美、内涵之美,这对中国茶文化的对外传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4结语

作为茶文化中经常出现的修辞方式,通感现象在中国古代茶文化典籍中的大量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一条研究茶文化的快捷道路。在多种人类感觉相互转移、贯通的过程中,茶文化的内涵、魅力、意蕴得以充分展现,茶文化所营造的文化氛围、文化感受也更加能够深刻地影响读者。通感手法的应用,升华了中国古代茶文化典籍的文辞美感,也塑造了中古茶文化高大、儒雅、温和的基本形象,成为现代学者研究中国古代茶文化的重要窗口。对于茶文化中通感现象的翻译,虽然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能将原文中通感现象所描述的意蕴翻译出来,将可以帮助外国友人更准确地、更直接地欣赏到中国茶文化的魅力所在,对外国友人形成的文化冲击是非常巨大的,这将有助于中国茶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将有助于赢得更多的、世界范围内的人们对于中国茶文化的认可和欣赏。

参考文献

[1]邵惟韺.词汇化通感与修辞性通感———英汉语通感对比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3):1-6.

[2]姜欣,吴琴.茶文化典籍中的通感现象及其翻译探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152-155.

[3]彭懿,白解红.通感认知新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1):14-17.[4]邱文生.文化语境下的通感与翻译[J].中国外语,2008(3):89-94.

[5]马红娟.通感现象下英汉视觉隐喻对比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0.

茶文化的知与行范文第5篇

关键词:茶文化产业;知识产权;法律问题;路径选择

最近几年,广大消费者对茶叶的愈加青睐,让茶文化产品得到了迅猛发展,行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种背景下,茶文化产业要想避免那种无序的市场竞争,避免恶意的商业行为,得到长足的健康发展,就需要用从法律角度出发,用知识产权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更好的保护。这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更是茶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1茶文化产业的内涵研究

我国是茶的故乡,同时也是茶文化的起源地。但是也要看到,尽管我国种茶、饮茶的历史十分悠久,但是由于时代限制,长期以来我国只是形成了茶叶的产销链条,也就是单纯的茶产品产业,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茶文化产业链。我国茶文化产业的形成一直到了现代才逐渐形成,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这就倒逼我国的茶文化开始走入市场,慢慢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茶文化产业链条。从宏观上看,我国现在的茶文化产业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处于生产链上中游,主要以物质形态呈现的茶文化产品产业。譬如说,与茶有关的图书、杂志、音像制品等。这些茶文化产品,通过不同的载体和不同的呈现方式,将茶文化的内涵、历史等方面内容带给消费者,让他们得到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第二个层次是以与服务业相融合而出现的茶文化服务产业。比如说,茶艺表演、茶道展示、茶歌茶舞表演等。这一方面的茶文化产品,不再是具体的物品,而是通过人与物的结合,以不同的形态去展现茶文化的艺术内涵。这一层次的茶产业,不再是用流水线和工人去制造产品,而是由受过一定训练的技师或艺术家去表演“产品”。其更加注重消费者的现场感,以及与“生产者”的沟通与互动。第三个层次是茶文化向其它行业输出价值观,提供文化附加值。典型的例子就是茶文化旅游观光业。这一层次将茶文化产业链进行深度整合,无论是茶产品的生产、种植还是制造环节,都不再是孤立的一环,而是被串联起来,成为茶文化旅游的观光项目。如此,便大大提升了茶文化的附加值,让茶文化产品的形态更加立体和丰富。

2知识产权对茶文化产业保护的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众多产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茶文化产业同样如此,许多茶文化产品竞相涌现。在肯定进步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我国茶文化产业在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譬如说,一些茶企在进行茶文化产品研发中,几乎是把全部的资金和时间放在了产品的设计、制造、广告宣传、销售上面,但是却对其茶文化产品的知识产权不够重视,甚至是完全忽略,这极易出现一些知识产权纠纷,轻则影响企业发展,重则决定企业的生死。前几年闹得沸沸扬扬的“王老吉”品牌之争,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王老吉凉茶不单单是一种茶饮品,其背后蕴藏的是我国两广一带的凉茶文化,是我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世纪初,王老吉商标的持有者将商标授权给鸿道集团使用,试图利用其先进的企业管理和产品营销理念,让“王老吉”这一传统品牌焕发出新的活力。但是两者在该品牌的知识产权上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就导致前两年出现了广受舆论关注的“王老吉”知识产权纠纷。这一案例值得我国茶文化产业警惕和思考。知识产权,简而言之指的有关主体通过智力劳动,所取得的智力劳动成果的所有权。而国家相关部门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则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对有关主体拥有的这一所有权进行了法律上的保护,保护范围包括其占有期限、使用权利、获益权利、转交以及处理权利等方面。对于我国茶文化产业而言,知识产权保护的建立和完善,有着非常重要的商业价值和法律意义。第一,利用法律对茶文化产业进行保护,能够更好地激发茶企在茶文化产品研发和创新上的积极性。众所周知,文化产业的产品研发并非易事,尤其是在产品创新方面更是难上加难。它不仅需要很高的人力物力成本,更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过程,呈现出高投入、高风险的特征。因此,大部分的企业在产品的创新研发工作上不仅非常重视,更是慎之又慎。另外,现在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市场需求千变万化,对于企业来讲,就必须时刻把握时代脉搏,瞄准市场需求,时时刻刻保持产品的创新研发,如此方能永远走在市场前列,不会落后于时代。茶文化产业也不例外,企业在产品研发等方面同样要始终保持充足的热情和积极性方可。但是想要研发谈何容易,需要企业付出很大的人力财力。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知识产权保护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可以试想,倘若没有知识产权保护,那么茶企在产品研发上的成果,就极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竞争者“一抄了之”,或是模仿制造“山寨”产品,或是奉行“拿来主义”,直接原封不动地照搬过去。这对于那些在创新上发力的企业是极为不公平的,自己辛辛苦苦好几年,别人直接拿走赚钱,这肯定会挫伤其今后自主研发和创新的积极性,甚至使其觉得创新不如抄袭,也开始走上这条“捷径”,引起整个行业的恶性循环。所以说,从法律角度上对茶文化产业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可以对茶企的新产品、新专利等内容进行全方位的法律保护,从源头上防止其知识产权被别人抄袭。唯有这样,才能让那些立志创新和研发的茶企,能够心无旁骛地把精力放到其本职工作上,安心研发,不为那些杂七杂八的事情而分心费神。这不仅对茶企大有裨益,更能够促进我国茶文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第二,知识产权保护的参与,可以进一步增进茶文化产业中的广大企业的交流与沟通,使行业内在技术、灵感上更好地互通有无。从我国茶文化产业的现实情况中可以看到,很多企业是不愿意将自己的新技术和创意拿出来与他人进行共享。即便自己有创意但是没有能力实现,宁肯“闭门造车”,也不愿告知他人。但是现在的市场变幻莫测,技术的更新迭代非常之快,也许今日的创意还十分新鲜,但过半年甚至一个月就成为“明日黄花”。所以,这也就会迫使产业内的一些企业联合起来“抱团取暖”,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将不同企业的技术、创意进行整合和交流,以此来碰撞出更加璀璨的火花,达到一加一等于三甚至更大的目的。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是绝对不行的,只有从法律上对企业的技术和创意先进行保护,为其穿上一层“盔甲”,才能使企业放心地将其拿出来与他人共享。第三,知识产权保护能够让茶文化产业的内部资源得到最优配置,从而避免资源浪费。因为一旦企业的知识产权被法律保护后,那么其成果必然会被公示,是能够被其它企业所查询到。所以,这就避免了众多企业一窝蜂上马一个产品或项目的无序竞争情况。当一个企业想要朝着某个方向进行研发时,其经营者则可以先对行业内的动态进行查询,一旦发现有企业先行一步,并取得一定进展时,其可以审时度势,选择改变研发方向或是根据自身实力继续研发。这不仅能够让企业少走弯路,更能避免茶文化产业的资源浪费,让宝贵的产业资源得到最优配置,这对整个产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3茶文化产业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的现状

近些年,随着我国法制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规范,茶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也更加专业和正规。但也毋庸讳言,我国茶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仍存在一些问题,举例来说,产业内部的一些企业,或是对知识产权没有足够重视,或是缺乏相应的能力,企业内部尚未建立起完善而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另外,由于我国茶文化产业形成的时间还不长,所以相关部门对茶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经验不够,经常会出现“摸着石头过河”的尴尬局面。首先,我国相关法律对茶文化产业缺乏详细的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因此就会让一些不法分子大打“球”,利用法律上的漏洞来制作一些傍名牌的“山寨货”。一方面是一些不法分子,奉行“拿来主义”,看着市场上哪一类茶文化产品有创意、受欢迎,直接抄袭,甚至原样照抄。但是由于其生产技术的落后,产品质量必然会有诸多问题,这就会给被抄袭的企业带来不可小觑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是一些不法商家,利用我国法律在茶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上的一些漏洞,在境外成立一个空壳公司,然后再注册一个与国内某企业十分近似的产品名称和品牌Logo,并通过一些非法渠道转运回来,让消费者无从辨别,很容易上当。这些现象归根结底,都是对知识产权的严重侵犯,其不单单是对某个企业产生负面影响,更会影响到我国茶文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其次,是我国茶文化产业中的一些企业缺乏足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一组数据足可以发人深省:我国茶文化产业中七万多家企业,申请和注册商标的仅有几千家。换而言之,十家企业中最多有一家会对自己的知识产权成果进行了法律的申请保护。没有法律的保护,就如同战士打仗没有盔甲和盾牌,也许进攻很犀利,但是一旦受到竞争对手的攻击,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4茶文化产业知识产权法律问题的融合路径

4.1提升我国茶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先学习国际上的一些先进经验“模仿是最好的老师”,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开展得比较早,也较为成熟,我们学习他们的经验,可以避免走一些弯路。在这一点上,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发达国家就有十分丰富的经验和做法。其国内文化产业非常发达,比如说美国的漫威动画,不仅将其影视本身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更是未雨绸缪,将每个动画中的人物形象、人物名称、动画元素等内容通过法律进行知识产权上的保护。如此一来,漫威公司便可以将动画延伸到其它产业链条上,如动画的周边产品。而其它公司如果想要用其动画人物形象,则必须要向漫威公司进行申请方可,这就是知识产权保护的力量。欧美的文化产业公司,无论规模大小,都十分注重利用法律去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很多公司会成立专门的法律部门,去深入研究本国甚至是别的国家的法律法规,利用法律填补所有可能出现在自己产品身上的知识产权问题。这就启示我们,今后一方面需要相关部门完善和出台更加详细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条文,对那些立志创新、公平竞争的企业给予更多的法律保护。并对那些恶意剽窃他人知识产权的不法分子给予法律的打击,将法律变成一道高压线,谁也不能越雷池半步。4.2要填补现有法律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的缺陷和漏洞,使其更加完善和有效从现实情况看,我国早就出台了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如《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也对知识产权保护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也毋庸讳言,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里,各种新问题新情况时时出现,这难免就会让现有的法律条文落后于时代。针对这一点,相关部门就要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条文的针对性和精准性。比如说,茶文化产业的形态各异,呈现出多种产业形态,有的是具体物体,有的则是依托于服务业的文化表演,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其内涵和特点,制定更加详尽的法律条文,对茶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提供更加完善和全面的保护。4.3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违法行为的监管和执行力度,让法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不能成为“空摆设”从现实看,很多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例,其实并非法律没有规定,而是法律的执行力度不够严,让一些不法分子逍遥法外。对于此,法律的执行部门,就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扛起肩上的职责,增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对那些明知故犯的不法分子进行严惩。同时,笔者建议相关部门要在茶文化产业中建立起一个“红黄牌”制度。简而言之,就是对初次犯法的企业进行“黄牌警告”,通过整改、罚款等,使其不敢再犯。倘若还有第二次,那么就直接“红牌罚下”,对其在茶文化产业中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严格限制。惟有如此,才能“杀一儆百”,起到非常好的警示和震慑作用,进而在法律层面上,给我国茶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一个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宋春光,王舒.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探讨———基于移动互联网视阈[J].学术交流,2013(11):192-195.

[2]李宗辉.王老吉与加多宝之争的法律解读[J].中华商标,2013(9):64-67.

[3]袁珂.茶叶品牌建设中的知识产权保护[J].福建茶叶,2016(3):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