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发展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范文第1篇

本规划所称的“大旅游产业”,是指以传统旅游业为龙头的,包括会展、休闲、商贸、文化及其他社会资源中能与旅游互动部分的产业集群。

一、我市大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现状与态势。

“十五”期间,我市利用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经济环境,以旅游国际化为突破口,大力实施“旅游西进”战略,观光旅游迅速发展,会展商务业、休闲度假业及相关产业明显提升,基本形成了国内游和入境游“两轮驱动”,观光、会展、休闲“三位一体”发展的产业格局。

———观光游览业不断走强。**年以来,我市建成并开放了雷峰塔、杨公堤、大明山、**野生动物世界、垂云通天河等一批新景区;西湖、千岛湖、宋城、双溪竹海漂流、七里等景区的旅游促销力度进一步加大;旅游国际化战略全面启动,成功推出包括学校、医院、商场、社区在内的50余个较有特色的社会资源点,旅游环境不断优化。**年,全市入境过夜旅游人数123.41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301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10.73亿元。**年,全市星级饭店突破200家,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旅行社295家,其中国际社31家,旅游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95年的5.1%上升到**年的6.3%。

———会展商务业初见成效。以西湖博览会为龙头的商务会展业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运作机制。成功举办了5届西博会以及国内旅交会、国际华商大会等大型会展活动,展览规模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30%左右。目前**会展业发展水平已经名列全国第九位,并有较大上升空间,商旅互动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休闲度假业发展迅速。通过发展商业特色街区、推进工农业旅游、丰富夜游及文娱活动等多种方式,培育并加强了休闲业态。湖滨旅游商贸特色街区、清河坊历史文化特色街区、南山路艺术休闲特色街区、武林路时尚女装街区休闲特色浓郁,促进了商旅互动;余杭、临安、桐庐等地的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临安市还编制了休闲度假胜地发展规划;西湖区双流农庄等8个单位被列为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观光游览业发展比较成熟并在国内领先,但会展商务业、休闲度假业发展相对滞后,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特色性的文化项目相对较少且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

———国际化程度不高。国内旅游“一轮独大”,入境旅游相对滞后;国际性会展项目较少,缺乏按国际标准设计的会议厅,承办国际会展项目所配套的软、硬件设施还不够完善;从业人员素质与国际化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还不能提供符合国际惯例的高质量旅游服务。

二、我市大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与目标

(一)发展思路。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以旅游业为龙头整合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城市为依托优化市域空间组织。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不断改善发展环境,持续增强发展动力,进一步推进和完善观光游览、会展商务、休闲度假“三位一体”、城市和乡村协调互动的发展格局,使**的大旅游产业加速走上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二)总体目标。通过10—15年的努力,把**建设成为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与会展商务为三大支柱的功能多样、特色鲜明、品位高尚的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和东方休闲之都。

(三)分期目标。

1、近期目标(**—2010年)。基本形成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和“东方休闲之都”的框架。至2010年,年接待入境旅游者力争达到25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超过15亿美元;年接待国际性会议和展览50次以上,会展业总收入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递增;大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年的6.3%提高到8%左右。

2、中远期目标(2011—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知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东方休闲之都”。至2015年,以景观、文化、产业为支撑,依托观光度假、文化娱乐、风味餐饮、特色购物、体育健身、学习培训、创意设计、会议交流、休闲商务等领域的“三大支撑、九大领域”为重点的“东方休闲之都”建设进展明显。至2020年,大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以上,成为有一定知名度的国际会议基地,培育成2至3个国际展览品牌,入境游客数名列全国前茅,旅游业态明显转型,休闲度假和会展商务在大旅游产业收入中的比重明显提高。

三、我市大旅游产业的基本格局及其联动

(一)观光游览业。

———提升景区规划、建设水平。根据国际旅游市场的需求,加强国际旅游产品的开发;继续推进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建设好北山街历史文化街区、西湖博物馆、西湖龙井茶文化景区,丰富净慈寺和灵隐景区文化内涵;大力推进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打造中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并逐步开发京杭大运河**段,恢复南宋皇城遗址公园等旅游新产品;塑造郊区县(市)中“两江一湖”、天目山、钱江观潮、双溪漂流、龙门古镇等旅游品牌形象。

———促进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等文化旅游的发展。新建韩国临时政府**旧址纪念馆;运用现代科技,加强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的“活化”改造,增加游客的互动参与性;扩大对各类展馆的旅游宣传,精心策划和积极参与组织各类活动,吸引国际游客。

———充分利用西湖深厚的文化积淀,打造“名城名湖名山”国际黄金旅游线,整合**旅游休闲、上海都市旅游与黄山自然风光的旅游资源,构建长三角区域核心旅游线。

———新建、扩建一批高档次五星级宾馆和设施,适度增加超五星级宾馆的比重;鼓励发展青年旅舍,以满足休闲自助游的增长需求;积极引进国际旅行社,鼓励其在**开设分支机构,引导国际、国内旅行社做大做强;培育和引进高层次旅游管理人才,加强对各类宾馆饭店、旅行社等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二)会展商务业。

———建设现代化会展设施。加快建设**国际会展中心、浙江旅展中心、浙江国际商务中心、钱江新城会展场馆、钱江世纪城会展场馆;建设3至5个具有国内一流水准的会展配套设施;利用萧山各类高星级宾馆,建成后的休博园、风情园以及湘湖景区的休闲度假优势,发挥其在**商务会展中的作用;在**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适度建设会展设施。

———大力发展会议业。充分利用**位居长三角、毗邻上海以及优越的休闲环境优势,积极鼓励在杭的中央、部、省属单位、高校等机构,争取更多的国内机构、跨国企业、国际机构来**举办各种国内、国际性会议,并以会议业为重点发展整个会展业。

———实施会展业“品牌特色”战略。继续办好西博会、茶博会和****世界休闲博览会;充分借助上海国际门户作用,抓住“世博会”的契机,进一步加大城市营销力度,以城市品牌化推动**会展业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引进国内外大型品牌会展项目,鼓励本市会展机构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会展机构的合作;在会展企业中积极推行国际标准质量认证体系,规范会展业服务标准;加强会展营销和管理人才的培训,推进我市会展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休闲度假业。

———加快**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步伐;在加强千岛湖、新安江、富春江生态保护的同时,积极引导休闲度假旅游;高起点、高品位地规划与开发湘湖、径山以及临安生态休闲和高山避暑旅游度假区。

———深度发掘**的历史文化内涵,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吸引国内外具有雄厚实力的投资实体打造2至3个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标志性文化项目。

———充分利用体育中心、体育馆、游泳场馆、射击俱乐部、休闲健身吧等各种休闲健身场所,开发“艺术文化休闲”、“名校名企”、“市民宅居”、“特色市场购物”、“老年休闲健身”、“老街探幽访古”等都市新兴旅游项目,促进传统旅游向人文旅游、休闲旅游转变。

———积极推广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推进临安、余杭、桐庐、建德、富阳等地富有生态特色的农家乐旅游;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梅家坞茶文化村、龙坞茶村乡村休闲旅游。

———适度发展和利用各种咖啡屋、茶楼、酒吧,以及剧院、KTV、俱乐部、夜总会等歌舞娱乐场所,满足中外旅游者夜间休闲娱乐需求。

(四)游憩商贸业。

———重点推进商业特色街区的建设。进一步推进湖滨、清河坊、南山路、丝绸城、武林路、四季青、文三街、信义坊、梅家坞、延安路、解放路等商业特色街区的建设,通过调整经营结构,实行错位经营,注重特色,提升档次,完善购物、观光、休闲综合服务功能。

———全面带动新兴商贸业态的发展。结合钱江新城中央商务区、武林广场核心商圈、拱宸桥区域商业中心等商业区块发展规划,鼓励发展与旅游相适应的专营专卖店,适度建设集购物、休闲、娱乐、展示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购物中心(shoppingmall)。

———积极开发和挖掘特色商业内涵。一方面充分利用传统特色商业,如楼外楼、胡庆余堂、都锦生、王星记等特色老字号,让旅游者领略风味特色的同时,体会**的历史文化内涵;另一方面通过现代特色商业,如特色市场和特色商店,满足休闲旅游者购物的现实需求。

(五)配套服务体系。

———制订出租汽车行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人才培养、本地市民对**旅游目的地城市的认知等与旅游配套的专项发展计划。

———逐步推广信用卡、旅行支票的使用,放开旅游资产抵押贷款、个人旅游消费贷款等旅游信贷。

———加大在旅游区、会展中心、餐馆、影剧院等地旅游信息采集、处理与方面的投入,进一步发挥旅游信息的作用;加大以“**旅游网”为核心的旅游信息资源整合力度,加快建设国际化的综合性城市目的地旅游商务信息网站。

(六)产业联动、区域联动。

———坚持“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市场基础力”三力合一的发展原则,积极探索相关产业群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有机统一、和谐共进”的发展模式。

———发挥**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以观光游览业为基础,带动会展商务业、休闲度假业、游憩商贸业以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充分利用产业间的联动关系,促进产业协调发展。节庆兴旅,以旅促展,以展带旅,商旅互动。充分利用西博会、休博会、茶博会、钱江观潮节、森林博览会、新安江之夏旅游节、富春江山水节等平台,积极举办会议、展览,带动观光游、商务会展游和休闲游,促进商贸业和文化娱乐业的发展。

———在旅游产品(线路)开发中,将景区(点)与休闲场所、特色购物街、定点老字号等有机结合,在宣传推销**的特色休闲场所与商业特色街区的同时,促进“老字号”的保护与发展。

———在管理机制与手段上实现互动。旅游、商贸及文化管理部门要携起手来,对旅游商品的创新、名特产品的保护与培育、旅游景点商业网点的管理、特色街区的建设与经营管理、文化休闲场所的规范与管理等进行共同探讨,创建统一规范的管理与监督制度。

———加快形成一个半小时旅游圈、经济圈,增强**市区大旅游产业发展对各区、县(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有步骤地梯度推进各区、县(市)的旅游产业的发展与转型,形成规划共绘、市场共拓、产业共兴的大旅游发展格局,推进大**、大旅游、大产业的协调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成立大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在“大旅游产业”战略思维指导下,成立**大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大旅游产业领导小组与旅游西进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承担协调大旅游产业和谐发展、互相促进的职责。

(二)深入推进旅游西进战略和旅游国际化战略。通过深入推进旅游西进战略,打造一个半小时交通圈、旅游圈、经济圈,实现**市大区域旅游的共同发展。通过提高旅游规划、产品开发和包装、公共服务设施、服务管理等的国际化程度,推进旅游国际化战略,营造良好的入境旅游环境,促进观光游览业、会展商务业、休闲度假业及游憩商贸业的提升规模、档次和水平。

(三)出台促进大旅游产业相关政策。在原有扶持政策意见的基础上,根据我市大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重新制订或修订加快促进大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

(四)实施大旅游人才培训计划。推出针对旅游、会展等专业人才的引进政策,加强人才储备;利用在杭旅游教育培训机构和师资力量,提高大旅游产业所需的各类人才素质,如旅游与节庆策划人才、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目的地信息化人才、小语种(韩语、泰语等)导游等。

(五)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旅游功能和形象。完善**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完成各县(市)及余杭、萧山区的分中心建设,并与**旅游集散中心相衔接。实现**旅游集散中心与长三角区域主要城市(上海、南京等)旅游集散中心的联网运行。积极开通集散中心之间和旅游集散中心到景区(点)的旅游客运专线。进一步完善旅游交通换乘方案和观光巴士营运网络,使**旅游集散中心成为常设的旅游换乘点。

建设**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全面完成**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建设及网络化布点,并提供多语种服务。

逐步推广市区及各景区(点)的公厕生态化改造,通过广泛宣传和文明引导,改善城市形象。

完善多语标识系统。完成所有A级景区(点)、商业特色街区、市区重要文化旅游区(点)、三星级以上宾馆、市属博物馆和重要名人故居的多语标识系统。

发展规划范文第2篇

1.大力发展林果及林下产业。依托我镇丰富的林地资源,大力发展林果及林下种养业。

发展林果产业。扩建溪密柚基地。在曾家村1000亩的基础上,辐射一部份,在三年内把溪密柚达到3000亩;建立晚熟李基地。年完成村1000亩建设。三年内,把我镇在海拔700米以上的片区打造成晚熟李基地,共计3000亩。

大力发展林下养殖。三年内,全镇林下养殖规模达1万亩,年出栏特种鸡3万只,鹅1万只,肉羊1000头,重点放在一带。组建专业合作社5家,培育大户30户。第一年,每个村必须有2-3个100亩以上的林下养殖园,政府重点扶持一个林下养殖园和曾家一个种植园。

发展特色种植。建立榨菜基地,与鱼泉联合,在每年种植榨菜5000亩,并引进进行粗加工。发展苗圃产业,在依托现有的花卉基地,引导周边农民种植花卉,力争达到300亩;在沐河村发展苗圃500亩。在高拔路沿线海拔800米以上的4个村建立高山无公害基地5000亩。

2.加快发展现代非林特色产业。以土地流转为抓手,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促进农户增收。一是稳定粮油生产,着力提高单产及品质,增加效益。二是做大做强我镇蚕桑产业,在原来的基础上对桑树进行改良,重点放在等村,并用现代的养蚕技术,使之达到年产茧50000公斤。三是在等低坝发展油菜5000亩。四是在有退耕还林的地块实施林下种植中药材3000亩。

3.发展本地劳务经济。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劳动力转移,引导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务工,增加收入,到今年底劳务输出劳务人数达到一万人以上。

(二)以提高科技含量为突破口,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依托科委和农科院,医药高专等有专业技术的单位,把先进的科研成果在我镇首先转化为生产力,打造的科技示范镇。加大培训力度,在三年内,使在家的农民,每人能真正掌握一门新的科学实用技术,并让其运用自如,以提高农产品的技术含量。

(三)大力发展竹木加工产业。一是提高本地的竹附加值,引进一个竹器加工企业落户后山。二是把后山的木业加工联合成合作社;走产销一条龙的路子,增强抵御市场的风险能力。

发展规划范文第3篇

本规划时间段为**年至2010年,范围为**市行政区域。

一、**期间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机遇

(一)取得的成就。

**期间,是我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期以及由国内旅游为主向国内国际旅游并重的转折期。2001年7月提出的以“规划共绘、交通共建、市场共拓、产业共兴”为主要内容的“旅游西进”战略成为当前我市五大发展战略之一。**期间,以“旅游西进”战略为统领,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旅游业发展迅速,成效显著。

旅游管理体制创新。2001年市政府机构改革,成立了市旅委,建立了旅游商贸系统。市旅委的成立,在全国旅游管理体制上是首创。市旅委作为一个带有协调管理职能的综合性部门,在旅游商贸系统中起到领头作用。新体制的建立,较好地解决了多年来**旅游业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困扰,从体制上基本理顺了工作关系,形成了发展大**、大旅游、大产业的合力。

“规划共绘”全面完成。**年,**市在全国率先开展并完成了全市旅游资源普查工作,为今后全市旅游发展和规划编制提供了科学依据。**期末,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0)》和“两江两湖一山一河”(新安江、富春江,西湖、千岛湖,天目山,运河**段)为重点的“规划共绘”工作全面完成。

“交通共建”成就出色。以“一绕、三线、三连、四大接口”为骨架的市域“一小时半”交通圈基本形成。

国内游和入境游“两轮驱动”,观光、会展、休闲“三位一体”发展的大旅游产业格局基本形成。观光游继续稳步发展;以西湖博览会为龙头的商务会展业初具规模,成功举办了6届西博会,展览规模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30%左右,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年版)研究显示,**期间**会展业发展水平在全国城市中名列第九位,竞争力排名列第五位;围绕打造“东方休闲之都”的目标,以召开**年世界休闲博览会为契机,与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相配套的休闲旅游功能进一步加强。

景区建设成就斐然。自**年开始,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分期完工,真正实现了“还湖于民”,基本形成了“东热南旺西幽北雅中靓”的西湖新格局;**年,中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西溪湿地公园首期建成并接待游客;**期间,野生动物世界、万松书院、大明山、山沟沟、龙门古镇、情人谷、九咆界等景区(点)相继建成并对游客开放。据估计,**期间,全市在景区建设上的资金投入累计超过100亿元。

旅游业态转型明显。休闲游广受游客亲睐,临安高山度假、建德新安江避暑、淳安千岛湖休闲各具特色;工农业旅游趋旺,桐庐、临安、富阳等地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商业特色街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商旅互动的局面开始形成;户外运动体验之旅逐渐兴起。

“市场共拓”成效显著。从**年开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从年400万元增加至年4000万元;我市承办的**年国内旅游交易会在全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以日、韩国际市场为重点的国际旅游促销力度显著加大,成效明显,2000年到**年,全市接待入境游客从70.7万人次增加到151.4万人次。

旅游合作广泛深入。我市与众多国际、国内旅游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年邀请PATA组织(亚太旅游组织)来**进行旅游考察,为**国际旅游发展“把脉”;**年,PATA组织与浙江大学合作成立了浙江大学亚太休闲研究中心;我市积极接轨长三角,筹建了长三角旅游高峰论坛;我市与上海、黄山合作打造“名城名湖名山”国际黄金旅游线,与苏州联手宣传“天堂之旅”。

旅游国际化战略开始实施。旅游产品国际化、促销国际化、服务国际化成为旅游工作的重点;开始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咨询中心,旅游发展由景区(点)建设向目的地建设转变;100个公共资源点转化为国际旅游产品;全市主要景区(点)、三星级以上宾馆饭店等都完善了中、英、日、韩四语标志系统;实施了金旅一期工程,建成了包括五语种的**旅游网(),为国际游客了解**提供了网络平台;从**年开始,我市与美国普渡大学合作开展了旅游目的地管理人才培训。

旅游立法工作顺利完成。《**市旅游条例》由**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经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批准,于**年1月1日起施行,为规范和促进全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产业共兴”局面开始形成。**期间,入境旅游者人数年均增长16.5%,**年达到151.4万人次;旅游创汇年均增长21.3%,**年达到7.6亿美元;国内旅游者人数年均增长7.2%,**年达到3266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6.3%,**年达到404亿元人民币;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6.8%,**年达到465亿元人民币。截至**年年底,全市有4A级以上景区16个;星级饭店229家,其中五星级饭店9家,四星级饭店25家,仅**年一年就新增五星级饭店5家;全市已有旅行社338家,比2000年净增153家;**年,全市有10家国内旅行社、8家国际旅行社进入年度全国旅行社“双百强”,总数量分别位居全国城市第二和第三位;全市现有4个专业展览场馆,室内展览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可举办8000个国际标准展位的展览。“旅游西进”战略的实施为我市早日实现现代化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建设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面临的问题。

1.旅游目的地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需进一步提高全市旅游管理水平,通过完善相关旅游管理法规,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整顿旅游市场秩序,净化旅游市场。

2.旅游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观光游览业发展比较成熟并在国内领先,会展商务业、休闲度假业发展相对滞后,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特色性的文化项目相对较少,尚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

3.旅游国际化程度有待提高。**在欧美等远程国际市场知名度偏低,国内旅游“一轮独大”,入境旅游相对滞后。国际性会展项目较少,缺乏按国际标准设计的会议场馆,承办国际会展项目所配套的软、硬件设施还不够完善。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与国际化需要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旅游高端人才短缺,还不能提供符合国际惯例的高质量旅游服务。

(三)**时期旅游发展的机遇。

1.三次重要的盛会。**年**举办世界休闲博览会、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都将为**旅游业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

2.经济将呈稳定增长态势。从**到**,我市人均GDP将从5000美元增加到8000美元,经济的稳定增长将为我市旅游业发展注入无限活力。

3.出入**的交通条件极大改善。**期间,沪杭城际铁路将开工建设,将加快**接轨上海促进长三角一体化的步伐,上海与**的同城效应将更加明显;萧山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将动工,空港建设及国际航线的增多将给**旅游国际化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期间的指导思想与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东方休闲之都”的总目标,深化实施“旅游西进”和“旅游国际化”战略,以国际市场为重点,以特色文化为灵魂,以创新管理为支撑,以现代科技为突破,重点建设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会展商务为核心的多元化产品体系,完善旅游产业布局,促进行业互动协调发展,努力完善旅游目的地的现代综合服务功能,全面提升**旅游的国际国内竞争力,到**期末,初步确立长三角休闲度假中心的地位,基本形成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和“东方休闲之都”的框架。

(二)主要战略。

1.推进旅游国际化。

在尽可能多地保留、发挥、创造具有**城市个性内涵的前提下,推进旅游产品国际化、营销国际化和服务国际化。

2.推进“旅游西进”。

深入实施“旅游西进”战略,继续整合以“三江四湖一山一河三址”(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西湖、千岛湖、湘湖、南湖,天目山,运河**段,南宋皇城遗址、良渚文化遗址、跨湖桥遗址)为重点的大**旅游资源,形成大**、大旅游、大发展格局,接轨上海,加快长三角一体化步伐,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建设策略。

1.实现城市·文化·旅游一体化。

努力完善城市的现代综合服务功能,拓展体现**深厚文化内涵的旅游表现形式,增强城市整体作为旅游目的地和综合吸引物的国际国内吸引力。

2.打造区域旅游中心地。

把**建设成为长三角休闲度假中心地和浙江省旅游中心城市。与区域内的其他城市在资源共享、景区组合、客源互动、联合营销等方面进行合作,充分发挥旅游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与示范效应。

(四)具体目标。

**期间,全力促进旅游人次和收入的优化增长,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年均增长11%,2010年达到250万人次;旅游创汇年均增长15%,2010年超过15亿美元;国内旅游者人数年均增长4.5%,2010年达到40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1%,2010年超过670亿元人民币;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2%,2010年达到810亿元人民币;到**期末,建成10个以上休闲基地,三星级以上饭店超过130家,其中五星级饭店达到15至20家,引进合资或外资旅行社;**期间,年接待国际性会议和展览50次以上,会展业总收入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递增;大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年的6.3%提高到2010年的8%左右。

三、区域与行业布局

(一)旅游空间布局及联动。

1.旅游空间布局。

(1)根据大**的旅游资源分布、交通及区位特点,在**期间,形成“一心·一轴·六区·五翼”的旅游空间格局。

“一心”即**的中心都市区特别是以西湖为核心的城市建成区,是整个**旅游圈的交通、信息、管理、服务、教育中心。“一轴”即“三江一湖(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旅游发展轴”,是**主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带。“六区”即西湖风景旅游区、大运河国际旅游区、湘湖旅游度假区、钱江观潮旅游区、千岛湖风景旅游度假区、天目山自然旅游区。“五翼”为杭沪、杭宁、杭甬、杭徽、杭金衢5个旅游合作翼。

(2)根据城镇的中心性、周边旅游吸引物的数量和品位、交通便捷程度及枢纽性,形成**市旅游城镇由高到低的一到三级旅游中心地体系。

一级旅游中心地为**市主城区,对应“一心”。二级旅游中心地共7个,包括:萧山区建成区、余杭区良渚镇、淳安县千岛湖镇以及临安、富阳、建德、桐庐县(市)城区。三级旅游中心地共16个,包括:西湖区转塘镇;余杭区塘栖镇、余杭镇、径山镇;萧山区临浦镇、义蓬镇、瓜沥镇;江干区下沙镇;滨江区建成区;临安市太湖源镇、龙岗镇;富阳市龙门镇;建德市大慈岩镇;桐庐县瑶琳镇;淳安县威坪镇、姜家镇。

**期末,将淳安、萧山等区、县(市)建成“旅游强区、县(市)”,将余杭径山、富阳龙门、临安太湖源、桐庐瑶琳等乡镇建成“旅游强镇”,建成西湖区梅家坞、上城埭、富阳白鹤村、桐庐畲乡山寨、建德渔村、临安白沙村、淳安上西村等一批旅游特色村。

2.区域联动发展。

(1)形成“一心·一轴·六区·五翼”间的联动。完善“一心”的旅游交通和服务中心功能,积极向周边地区进行辐射;沿“三江一湖旅游发展轴”构建包括沿江风景道和水上游憩线在内的水陆双游憩线,适度开发各种滨水、水上活动;“六区之间”相互串线,联动发展;“五翼”是对基本格局的延伸,在整个区域联动发展中起着翼向联合、区域互动的作用。借助市域“一小时半”交通圈的建成,纵观**与邻近城市或省市的区域空间关系,以**市区为核心,以沪杭、杭宁、杭甬、杭徽、杭金衢5条高速公路为依托,形成杭沪、杭宁、杭甬、杭徽、杭金衢5个旅游合作翼,从5个不同方向发展长三角区域城市伙伴与合作关系,在旅游产品开发、线路组合、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合作,实现客源互动与市场共享。

(2)高度重视与上海的竞合关系。以接轨上海为主要目标,打破原有旅游壁垒与进入障碍,在景点门票、公交卡、旅游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合作,在旅游等相关领域率先与上海实现“同城待遇”,逐步形成长三角“无障碍旅游区”,实现与上海客源共享、优势互补,吸引大量上海商务游客来**观光旅游,加快**旅游国际化步伐。

(3)加强旅游中心地之间的联动。一级旅游中心地承担着整个**旅游圈的增长带动、交通枢纽、信息与服务、管理、扩散辐射的功能;二级旅游中心地承担着产业轴向延伸、资源横向交流的功能,同时为上下级旅游中心地起到“上传下达”的沟通作用;三级旅游中心地主要承担与周边地区接壤并进行衔接扩散的功能。

(二)旅游产业格局及联动。

1.观光游览业。

(1)提升景区规划和建设水平。根据国际旅游市场的需求,加强国际旅游产品的开发;推进西湖龙井茶文化村、伍公山景区建设;丰富净慈寺和灵隐景区文化内涵;建设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二、三期工程;逐步开发京杭大运河**段;恢复中山中路历史街区、南宋皇城遗址公园;扶持景区增加投入并进行错位和特色经营,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模式,塑造区、县(市)中“两江一湖”、天目山、钱江观潮、双溪漂流、龙门古镇等旅游项目品牌。

(2)促进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的建设和宣传。新建韩国临时政府**旧址纪念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丝绸博物馆、茶叶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历史博物馆、良渚文化遗址博物馆、西博会博物馆以及其它纪念馆、名人故居的“活化”改造,增加游客的互动参与性;扩大对各类展馆的旅游宣传,精心策划并参与组织各类宣传促销活动,吸引国际游客。

(3)开发城市风情观光和历史文化探游等旅游新产品。深化做好社会资源国际访问点工作,继续将包括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社会文化、社会政治、市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具有明显吸引力的社会资源整合包装成旅游产品,吸引国际游客;以背街小巷整治为契机,将有条件、有内涵、有特色的街巷及其蕴含的典故与文化串珠成链,推出**街巷文化游;充分利用西湖深厚的文化积淀,打造2至3台具有较高品位的文化精品演出节目。

(4)推广和打造经典旅游线路。进一步营销“名城名湖名山”国际黄金旅游线;整合**西湖文化、上海都市旅游、苏州园林、黄山自然风光等旅游资源,营建若干条长三角区域核心旅游线;整合并推出“大**之旅”、“浙西风光精品之旅”等区域合作新线路。

2.会展商务业。

(1)完善会展场馆。按照网络化大都市格局,完善《**市会展中心布点规划》,进一步整合现有的场馆设施,优化场馆布局;坚决控制会展场馆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对规划中的新建场馆,要按国际先进标准建造,并充分考虑人流、物流、技术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的便利性,使之布局合理、专业性强、设施先进、发展余地大;倡导政府适度引导,积极吸纳社会资本,实现会展场馆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会展场馆配套设施建设,注重会展场馆与宾馆、餐饮、购物、娱乐、交通等相关行业业态的协调,提高各类服务设施的集约化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会展中心的整体功能与作用;对已建的场馆,采取必要的引导、扶持措施,完善配套设施,优化周边环境,提高场馆利用率,形成功能完善、优势互补、配套齐全的会展区块。

(2)实施会展业“品牌特色”战略。继续办好西博会、茶博会,成功举办****世界休闲博览会,力求特、专、精、新,放大其品牌效应,打造精品级会展项目;充分借助上海国际门户作用和“世博会”的契机,进一步加大城市营销力度,以城市品牌化推动**会展业的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将会议业作为会展业的发展重点,争取举办更多的国内、国际性会议;积极引进国内外的大型品牌会展项目。

(3)进一步完善会展业社会化运作机制。加快形成自求平衡、自主创新、自我发展、良性运作的会展市场体系,促进会展企业做大做强。

3.休闲度假业。

(1)以休博会为契机,积极打造休闲度假基地,推进“休闲之都”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功能;加快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千岛湖滨水旅游度假区、环湘湖旅游度假区、天目山旅游休闲区、大明山高山休闲度假区、南湖滨水休闲度假区、新安江避暑胜地、龙门山休闲度假区、大奇山休闲度假区和大清谷温泉度假区等项目建设,评选推出休闲基地。

(2)推进休闲产品的多样化发展。开发“艺术文化休闲”、“名校名企”、“市民宅居”、“特色市场购物”、“老年休闲健身”、“老街探幽访古”、“文化娱乐”等都市新兴旅游项目,促进传统观光旅游向人文旅游、休闲旅游转变。

(3)丰富夜间休闲内容。利用各种咖啡馆、茶楼、剧院、体育馆、游泳馆、射击馆、休闲健身俱乐部等场所,适度发展夜间休闲项目,以满足中外旅游者夜间休闲娱乐的需求。

4.游憩商贸业。

(1)重点推进商业特色街区建设。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湖滨、清河坊、南山路、丝绸城、武林路、四季青、信义坊、梅家坞、延安路、解放路等商业特色街区建设,注重特色,提升档次,通过调整经营结构,实行错位经营,完善商业特色街区的购物、观光、休闲综合服务功能。

(2)全面带动商贸新兴业态的发展。结合钱江新城中央商务区、武林广场核心商圈、拱宸桥区域商业中心等商业区块发展规划,鼓励发展与旅游相适应的专营专卖店,适度建设集购物、休闲、娱乐、展示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购物中心(shoppingmall)。

(3)积极开发和挖掘特色商业内涵。充分利用传统特色商业,如楼外楼、胡庆余堂、都锦生、王星记等老字号,让旅游者在领略风味特色的同时,体会**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现代特色商业,如特色市场和特色商店,满足休闲旅游者购物的现实需求;鼓励和支持旅游购物企业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鼓励以丝绸、茶叶等为重点的具有地域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和升级;尝试旅游商品定点退税制度;鼓励企业申请产品认证和原产地域保护,培育地方优势品牌和国家级强势品牌。

5.饭店和旅行社业。

(1)促进饭店业的健康发展。建设有**特色的品牌饭店集团,创建和引进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酒店品牌,实现酒店业的专业化和集团化运作;建立高中低档层次分明的饭店结构体系,推动豪华型和经济型饭店的互补、协调发展;鼓励国际知名的品牌酒店进驻**及西部区、县(市);积极推进温泉度假酒店、青年旅舍、健身旅馆、香斋旅馆等特色酒店的建设;逐步建立起对青年旅舍、家庭旅馆、产/时权酒店等新型酒店的行业标准和管理规范。

(2)鼓励旅行社做大做强。营造加快旅行社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公平竞争;调整旅行社结构,优化旅行社布局,实现国际旅行社与国内旅行社的协调发展;积极引进国际旅行社进驻或在**开设分支机构,发展中外合资旅行社,大力扶持民营旅行社,鼓励有条件的旅行社在长三角其他城市设立分社;引导形成旅行社业的批发商、商体系;鼓励联合、适度兼并,促进旅行社业规范化、集团化、网络化发展,以提高质量,增强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业务含金量,挖掘商务、会议市场的潜力;积极组织自驾车团队旅游和散客租车旅游。

6.产业联动发展。

(1)充分利用产业间的联动关系促进产业协调发展。通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农家乐”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带动农业、联动工业发展;以节兴旅,以旅促展,以展带旅,充分利用西博会、休博会、茶博会、钱江观潮节、森林博览会、千岛湖秀水节、新安江之夏旅游节、富春江山水节等平台,积极举办会议、展览,带动观光游、商务会展游和休闲游,同时促进商贸业和文化娱乐业的发展。

(2)加强商旅互动。在旅游产品(线路)开发中,将景区(点)与休闲场所、特色购物街、商业老字号等有机结合,在丰富旅游产品的同时,发挥旅游产业的宣传造势作用,充分利用已有的销售渠道,宣传推销**的特色休闲场所与商业特色街区,同时促进商业“老字号”的保护与发展。

(3)实行管理机制与手段互动。旅游、商贸及文化管理部门携手,对于旅游商品的创新、名特产品的保护与培育、旅游景点商业网点的管理、特色街区的建设与经营管理、文化休闲场所的规范与管理等进行共同探讨,创建统一规范的管理与监督制度。

(4)实现区域联动,推进协调发展。加快形成“一小时半”旅游圈、经济圈,增强**市区大旅游产业发展对各区、县(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有步骤地梯度推进各区、县(市)的旅游产业的发展与转型,形成规划共绘、市场共拓、产业共兴的大旅游发展格局,推进大**、大旅游、大产业的协调发展。

(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

重点打造建设六大品牌旅游区(大西湖、大运河、湘湖、千岛湖、天目山、钱江潮)、10个以上休闲基地(备选项目包括: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千岛湖滨水旅游度假区、环湘湖旅游度假区、天目山旅游休闲区、大明山高山休闲度假区、南湖滨水休闲度假区、新安江避暑胜地、龙门山休闲度假区、大奇山休闲度假区、大清谷温泉度假区等)、三大会展品牌(西博会、休博会、茶博会)。

积极培育五大潜力品牌,包括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新安江─富春江风景道、良渚文化遗址、旅游特色街(南山路、湖滨路、清河坊、梅家坞、北山路)、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具体项目及建设内容如下表:

**市**时期重点旅游项目建设表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

1

大西湖

①围绕西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造西湖RBD(游憩商务区)。

②以“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建设为契机,建设环西湖双游径系统,开发西湖怀旧旅游、夜西湖旅游、西湖历史文化之旅、浪漫爱情之旅等“新西湖旅游产品”。

③以环西湖优美环境和休闲设施为基础,打造环西湖旅游休闲区。

2

西溪国家

湿地公园

①提升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品位和知名度,争取将其列为国家林业局示范项目,每年举办一次湿地论坛。

②进一步拓宽经营思路,增加客流量。

③加强对二、三期开发方向、定位、功能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力争建成国内生态保护与旅游结合的典范和出色的生态教育基地。

④打造生态度假、休闲区。

3

大运河

①运河拱墅段建设:整修运河景观带沿线节点,建好青莎古镇;修复富义仓遗址;建设御码头、御碑亭;建好运河广场和运河博物馆;建设台州路商业步行特色街区;保护桥西历史街区与小河直街,整修老建筑,保留历史文化遗存,进行功能置换,发展旅游业。

②运河武林段:建设西湖文化广场,营造武林商圈的商贸娱乐氛围;提升运河武林新港品位。

③完善运河观光巴士旅游线,开发运河水上旅游。

4

环湘湖

旅游度假区

①建设世界休闲博览园。

②建设湘湖旅游度假区。

③开发“世界浙商论坛”、“全国500强经济强县论坛”、“博鳌分会场”、“联合国人居大会年会”等系列论坛。

5

千岛湖

休闲旅游区

①适度高品位发展休闲度假酒店、游艇俱乐部、温泉度假村等休闲度假项目。

②完善游客码头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咨询中心,加强城市管理,提升滨水旅游度假区整体形象。

③实施千岛湖湖区观光旅游整合工程,对现有景点进行改造和提升,对湖区吃、购、行、游、娱等要素进行整合,对服务进行规范,对游览路线进行优化。

④建设具有浓郁渔乡风情的度假及候鸟观赏区。

⑤建设千岛湖会展中心。

6

天目山

休闲旅游区

①开发“天目山佛教之旅”旅游新产品。

②继续承办中国森林博览会等重要节庆活动。

③积极开发森林休闲、森林健身、森林考察、森林度假等多样化的旅游产品。

7

大明山高山

休闲度假区

完善大明山(大明湖)高山度假村及其附属设施。

8

南湖滨水

休闲度假区

建设大型旅游休闲度假商住综合项目;利用南湖滞洪区湖面开发国际性的大型水上旅游休闲度假中心。

9

新安江

避暑胜地

开发建设新安江电厂休闲区、新安江国际大酒店、**半岛山庄、新安江花园度假村、新安江后塘坞和小洋坞、富春江江南村国际休闲度假村、新安江西岸、乾潭胥溪生态度假区、绿荷塘楠林生态园、杨村桥绪塘等地的休闲度假旅游项目。

10

龙门山

休闲度假区

建设度假别墅、休闲娱乐设施。

11

大奇山

休闲度假区

建设度假别墅、休闲娱乐设施。

12

大清谷

温泉度假区

①扩大规模、加强促销,力争建成**市优秀的拓展训练基地。

②挖掘和利用好温泉,完善度假设施,建设温泉度假区。

13

钱江潮

①进一步挖掘钱江观潮的历史文化底蕴。

②打造集观光、修学、休闲、娱乐、商贸为一体的大型旅游区。

③开发钱江游船与钱江豪华游轮旅游项目,开展钱江夜游活动。

14

西博会

①坚持特色化的发展方向,将展示、交流、贸易、投资、研讨和旅游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②加强休会期间的会展招商、会展策划与会展营销能力,进一步拓展商务旅游,发展会展经济。

15

休博会

①加强政府宏观协调,确保休博会各项活动如期顺利举行,促进休闲旅游设施建设,打响**“东方休闲之都”品牌。

②积极争取定期举办休博会,并将总部落户**,推动**休闲旅游业快速发展。

16

茶博会

提高茶博会项目策划水平,打响茶博会和**“中国茶都”品牌。

17

之江国家

旅游度假区

积极开发生态型、参与型等旅游新项目,以高层次的项目设施、高质量的景观环境和高水平的管理服务,把度假区建成度假、观光、娱乐、康体、会议等功能齐全的旅游新区。

18

新安江-富春江风景廊道

改建富春江游船码头,提升游船品质,改造沿江绿化景观,策划新安江滨水避暑胜地、富春江水上观光旅游、水上会议旅游、森林生态探险旅游、沿江风景道汽车(驾车)旅游等旅游产品。

19

良渚

文化遗址

建设良渚博物馆、考古遗址景观、生态保护区以及良渚文化研究中心和良渚遗址保护展示研究中心,形成集教学、科研、爱国主义教育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基地。

20

旅游

特色街

继续挖掘南山路休闲文化街、湖滨旅游商贸街、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梅家坞茶文化村等旅游商贸特色街区(村落)的文化内涵,丰富街区(村落)的旅游活动内容;恢复中山中路历史街区。

四、旅游市场开发

(一)**期间市场开发工作思路。

以旅游西进战略为依托,以旅游国际化为抓手,以“东方休闲之都”为主打品牌,以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为目标,以延长逗留时间、提升旅游品质为重点,以国内旅游为基础,以入境旅游为主导,在**期间较强的市场开发投入的基础上,逐年增加宣传促销的投入,创新宣传促销手段,提高宣传促销效率,实现国内旅游从数量型、粗放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力争使国际旅游成为**旅游强有力的新增长点,促进全市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旅游市场开发工作行动计划。

1.入境旅游市场开发。

(1)入境旅游市场开发的总体思路。巩固日本和韩国市场,稳定东南亚、港澳台等传统入境市场,重点拓展欧美主要客源国,即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加拿大市场以及澳大利亚市场,培育俄罗斯、印度及中东等地的新兴市场;整合**城区与五县(市)旅游产品,推出针对不同目标市场的特色专项路线;加强与国际国内重要旅游集团的合作,创新和提升旅游促销手段,开拓商贸投资和休闲度假客源,形成重心突出、渠道多元、客源稳定的旅游市场格局。

(2)入境旅游市场开发的主要策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策略;国际公关策略;媒体宣传策略;品牌拓展策略;航空、旅游联动策略;网络宣传策略;市场细分策略;市场信息与情报策略;区域合作与联动策略。

(3)主要目标市场。韩国市场:品牌─人间天堂,休闲之都;产品─山水类、宗教类、丝茶类、保健休闲类和韩国临时政府遗址等;措施─细分市场,加强合作,突出形象,扩大宣传。

日本市场:品牌─人间天堂,休闲之都;产品─文化类、宗教类、丝茶类、保健休闲类、体验类;措施─细分市场,加强合作,突出形象,扩大宣传。

欧洲市场:品牌─东方休闲之都、人间华贵天城;产品─历史类、文化类、民俗类、古镇古民居类、保健休闲类和市民体验类;措施─积极推进,重点促销。

北美市场:品牌─东方休闲之都,人间和谐天堂;产品─山水类、文化类、民俗类、探险类、体验类;措施─积极推进,重点促销。

台港澳等海外华人市场:品牌─休闲之都、人间天堂,“江南忆,最忆是**”;产品─山水类、历史类、文化类、丝茶类和现代生活类;措施─巩固基础,细分市场,全面推进。

东南亚市场:品牌─人间天堂,休闲之都;产品─山水类、宗教类、丝茶类、民俗类、保健休闲类、体验类;措施─巩固基础,细分市场,全面推进。

俄罗斯、中东、印度等其他市场:品牌─魅力中国、精彩**,**—中国的人间天堂;产品─山水类、文化类、保健休闲类、丝茶类、商务类等;措施─积极开拓,寻求突破。

2.国内旅游市场开发。

(1)国内旅游市场开发总体思路。整合并推出“大**”和“浙西风光精品旅游”等区域合作新产品、线路;强化宣传,积极促销,树立形象及品牌;调整结构,刺激消费,谋求国内旅游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取得最佳的经济社会综合效益。战略重点为:重点开拓上海都市圈一二三级城市,京津都市圈和广州都市圈一、二级城市客源;开发福建与华中地区一级城市客源;培育国内其他地区的省会或中心城市客源市场。

(2)国内旅游市场开发的主要策略。媒体策略;政府公关策略;区域合作策略;企业主体策略;节庆造势策略。

(3)主要目标市场。长三角地区:以上海为核心,包括长三角中心、二级和三级城市及以下的区域为最重要的腹地市场圈。细分市场,营造家园概念,深入宣传促销。

珠三角地区:以广州为核心,覆盖珠三角地区。细分市场,突出山水文化休闲特色,开展有针对性的促销活动。

环渤海湾地区:以北京、天津为核心,涵盖京津及冀北地区与山东半岛。细分市场,突出江南文化特色,开展有针对性的促销活动。

长江中上游地区:以长江为纽带,以发达的交通网络为通道,吸引江西、安徽、湖南、湖北、重庆、四川等地的客源。

西南地区:突出具有差异性的文化特征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区域特征,吸引广西、贵州、云南等地的客源。

西北与东北地区:作为重要的机会市场,选取当地重要的新闻媒体进行有针对性的促销。

3.旅游节会活动。

(1)抓住休博会契机,做好做大做强休博会的旅游文章,使休博会成为**旅游增长的强劲动力。

(2)以西博会为抓手,把西博会培育成**旅游的黄金品牌。

(3)以茶博会为重点,培育**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

(4)加强对各区、县(市)大型节庆活动的指导,实现招商引资、商贸、旅游之间的良性互动。

五、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和提升

(一)完善**旅游集散中心建设。

完成余杭、萧山区及各县(市)的旅游集散分中心建设,实现与**旅游集散中心的衔接联动;实现**旅游集散中心与长江三角洲区域主要城市(上海、南京等)旅游集散中心的联网运行;积极推进集散中心之间和旅游集散中心到景区(点)的旅游客运专线;进一步完善旅游交通换乘方案和观光巴士营运网络,发挥**旅游集散中心的潜能。

(二)建设**旅游咨询服务中心。

全面完成**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建设及网络化布点,提供多语种服务。完善主中心(设在**旅游集散中心)、萧山国际机场、火车站、雷峰塔景区、吴山广场、西湖博物馆咨询点功能,新建灵隐、武林广场、东西南北客运站等咨询点,实现咨询中心的多语种服务和志愿者服务。**期间,每年由市财政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扶持咨询中心的建设和完善。

(三)完善多语标识系统。

完善所有3A级以上景区(点)、主要商业特色街区、重要文化旅游区(点)、博物馆和重要名人故居、三星级以上宾馆等接待设施的多语标识系统。由交通、旅游、公安交警等部门统一协调,按国际标准规划设置大**区域的旅游交通指示牌,实现长三角旅游交通导引标志的统一化、规范化;采用多语种印制旅游宣传手册,并将旅游宣传资料投放延伸至星级宾馆以外的各种旅游窗口单位。

(四)完善旅游国际化的社会支持系统。

逐步完善金融货币兑换系统、公交(包括出租车)临时乘车卡售卖系统、游客医疗保障系统、文化演出外语同步翻译解说系统等方便国际游客自助旅游和休闲的具体功能。

提高外语交流环境,制订针对广大市民的英语培训计划,提高旅游服务接待人员的外语水平。

培养市民对**旅游目的地城市的认知度和好客度,使国际游客有宾至如归之感。

(五)推进信息化在旅游业的应用。

推进和完善“金旅工程”。以景区景点、宾馆饭店、旅行社、名特商店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为基础,建立旅游资源数据库,形成功能先进、资源共享、互连互通的网上旅游市场体系;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逐步建立健康、诚信的网上交易和网上结算系统;运用现代技术,发挥互联网作用,运用多种方式开展网上营销。

(六)完善旅游经营、服务人才培养机制。

建立健全旅游行业培训体系,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全面开展“创文明行业、建满意窗口”、争创“青年文明号”等活动,推进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完善旅游经营和服务人才、会展策划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邀请国外旅游专家学者来杭讲学,更新企业家经营管理理念;培养外语服务人才,加强城市服务业包括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外语培训,特别是英语、日语、韩语的培训;建立导游基金,重点用于导游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尤其是优秀导游员的再提高和紧缺小语种导游人才的引进,以及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导游员的奖励等。

(七)促进旅游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

努力在全行业牢固树立服务质量第一的观念,促进诚信经营,提高服务水平。加快制定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目的地的规范服务标准,特别是一些新兴旅游业态的行业标准。强化旅行社和导游人员管理,规范景区景点的设施标准、服务质量,加强星级饭店评定工作,促进特色饭店的发展。加强和规范旅游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和旅游执法队伍建设,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使游客的投诉得到及时处理。

六、新型旅游业态的推进和新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一)主要新型旅游业态及其推进。

1.全力推进休闲度假的快速发展。依托**丰富的休闲度假资源和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以举办**年世界休闲博览会为契机,围绕“东方休闲之都”的品牌和大西湖、大运河、“两江一湖”等特色旅游资源,开发以滨水型、城市型、乡村型、夜间型、生活文化型等为主题的休闲度假产品。

2.形成若干品牌事件旅游项目。围绕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专业会展中心城市和国际会议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目标,着力发展综合性会展、节事会展与商务会议三类产品,重点打造休博会、西博会两大品牌,积极发展休闲、浪漫、幸福、女性、水滨、丝绸、茶叶、民俗、宋都、西湖、运河、艺术等为主题的**特色事件旅游。

3.推进乡村旅游的深入发展。坚持“鼓励发展、积极引导、有序开发、规范管理、逐步完善”的原则,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深入调查研究,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制定科学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突出差异性和地域特色。制订和落实乡村旅游规范,开展诚信文明服务,加强全面管理,把推进乡村旅游作为旅游特色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4.加快推进温泉度假旅游的开发。大力推进大清谷、千岛湖、临安湍口、余杭径山、建德寿昌等地的温泉开发和温泉度假地建设。加强温泉旅游服务人员培训。深化中国传统温泉疗养内涵,引进国外医学疗法。出台温泉旅游管理办法。

5.推进体验性旅游业态的发展。大力推进以倡导游客亲自参与、自身体验的各种体验性旅游方式。深入挖掘传统旅游产品内涵,增强游客参与度,体现产品特色。开发游客亲身参与的工业、农事、渔业等生产实践型旅游产品,开发各种类型的户外运动产品,设计溯溪、攀岩、滑翔、潜水、穿越、蹦极、骑车旅行、野营、探险等专题旅游线路。推动建立**户外运动协会,制订户外运动安全应急预案,规范对户外运动的管理。为适应散客自驾游方式的兴起,适度启动自助游房车宿营地的规划建设工作。

(二)高新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综合应用3S技术、环保技术、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为**市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1.应用3S技术,促进旅游资源的保护与管理。3S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三项相互独立而又密切关联的高新技术的统称。作为新兴的和快速发展的科技手段,我市应加快推进应用3S技术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更为细致的调查研究,推动3S技术在旅游规划行业中的深入应用。在重要风景旅游区试点构建内容生动、资料翔实的动态旅游信息系统,加强对旅游资源及其环境的动态监测;制作高清晰的卫星影像旅游地图;为游客提供景区导航服务等。

2.应用环保技术,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倡议开展绿色生态旅游活动;采用绿色环保材料改造或新建景区、饭店等硬件设施;采取减震、隔音等手段降低游览区域噪声;大力推广应用以太阳能、电能、风能及水能等绿色能源为动力的设备;有效回收利用废弃物,促进游览区能源的循环使用;利用生物技术,对宾馆饭店等产生的污染进行防治;应用现代环保节水新技术,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应用互联网技术,建立更为通达的网络体系。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为全市的旅游业构建更为通达的信息传递网络体系。建设移动旅游信息服务系统;建立若干家规模较大的旅游网络公司;实现旅游电子商务的深度发展;进一步完善**市包括所属区、县(市)的旅游电子政务;建立系统安全的旅游企业内网与外网;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实现网上虚拟旅游;整顿相关旅游网站,清除虚假信息,打击非法网络行为。

4.应用数字技术,建立完善的旅游信息系统。通过搜集整理全市旅游资源、旅游企业、旅游管理等方面的资料,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从而建立起完善的**市旅游信息系统;在饭店、景区、商场、街道、餐饮、交通等行业推广使用先进的数字化产品;进一步推动和全面实现数字电视进入主要宾馆饭店。

七、旅游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依法治旅。

组织宣传、实施《**市旅游条例》,并制订实施细则;健全旅游行政执法体系和质量监督网络,提高旅游执法队伍素质和执法水平;建立旅游、公安、工商、物价、卫生、质监、税务、民族宗教、文化等多部门联合的执法机制或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联合执法检查;积极探索专业执法与联合执法相结合的新路子,共同推动旅游环境的综合改善和优化。

(二)完善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自2001年“旅游西进”战略实施以来,我市已出台了扶持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政策。鉴于目前旅游产业的概念内涵更为清晰,范畴更为广泛,应在原有扶持政策意见的基础上,根据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重新制订或修订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

(三)优化与健全管理体制。

成立**市休闲产业发展协调小组,协调小组下设秘书处(设在市旅委),与市旅委内设休闲发展处合署办公;成立**市会展旅游协调小组,协调小组下设秘书处(设在市旅委),与市旅委内设会议会展处合署办公。鼓励组建各种旅游行业协会,充分发挥民间行业协会自治自律作用和监督咨询的职能。

(四)持续、稳定增加旅游投入。

加大重大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民营资本投资旅游大项目建设。确保旅游财政投入(包括营销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年度预算逐年适度增长。建立休闲、会展业专项财政预算与政策性引导资金,积极鼓励休闲业与会展业的发展。多渠道、多元化筹措旅游发展资金,建立以财政预算为主、企业赞助为支持、协会与行业基金为补充的旅游发展投入机制。

(五)人才引进与开发。

培养或引进懂日语、韩语、马来语、泰语、德语等小语种的紧缺导游人才;会议会展策划、营销与管理人才;目的地或旅游区营销与产品策划人才;中层、基层服务的“蓝领”技师,如西餐厨师、调酒师等,并确保上述人才基本满足市场需求。

根据市场发展需要,依托高等院校和旅游培训机构、旅游行业协会、旅游企业、境外教育培训机构等人才培养与开发的组织和工作机制,形成联合培养、互助合作、海外深造等多渠道的人才开发模式。

加强旅游企业与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合作培训,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官方权威认可的旅游人才蓝领技师培训学院与资格认证制度。

组建长三角旅游发展研究院,在政策、战略、产品建设、目的地营销与可持续管理等方面为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和**旅游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打破行政与政策壁垒,跨地区引进和吸收人才,逐步推进长三角人才一体化。

(六)资源可持续利用。

重视生态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景区和重要旅游服务场所推行环境“四化”(洁化、绿化、亮化和序化),营造舒适的国际旅游环境。逐步推广市区及各景区(点)的公厕生态化改造,鼓励争创文明景区和绿色饭店。

依法严格保护各种地上、地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各类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等城市保留地,促进生态环境改善,防止低档次重复建设,重要区域可设立旅游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以减少资源浪费。

对西湖、千岛湖、湘湖、天目山等重点旅游区,组织专家编制旅游容量人均规模指标的测算手册,实施最佳容量与极限容量控制措施。

(七)危机管理。

重点加强以下八类危机事件的管理和应急能力演练,建立危机信息及时公开制度,确保危机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力争将事件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

我市可能面临的八类危机事件:沉船或溺水事件;气候异常现象,包括台风、海啸、连续性强烈暴雨天气等;类似SARS、禽流感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大型集贸市场、购物商场或中心、大型集会场所(如焰火表演)踩踏事件、文物保护单位等的火灾事件;夜间游览安全事件;大型游乐设施安全事件;航空、列车、旅行汽车等交通事故;山体滑坡、洪水等自然灾害事件。

(八)统计数据支持与管理。

建立科学的统计数据支持体系(例如卫星账户),并加强数据分析、管理与信息共享,确保行业发展得到实时监控,并及时根据市场需求作出正确的回应。

发展规划范文第4篇

第一章概述

为进一步改善我县农村运输薄弱环节,加快公路运输基础实施的建设步伐,提高公路运输总体效益,促进农村公路运输市场健康、有序、稳定地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关心“三农”问题,加快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切实解决农民乘车难、出行难问题,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根据省、市交通管理部门关于加强建设和发展乡村道路、客运站场、运力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县乡村客运市场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我县农村20__-20__年客运发展规划。

一、规划的编制依据

1、《关于编制农村客运发展规划的通知》(皖交计[205]33号);

2、《__县统计年鉴》(20__年);

3、交通部标准jt/t200-20__《公路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

4、(20__~20__年)__县乡村道路发展规划纲要。

二、规划的年限:规划的目标年为20__年。

三、规划的主要内容

包括农村客运班线的开发,运力的投放,乡镇及农村客运站点的新建、扩建。

四、规划的目的、指导思想和规划指导原则

在充分调查研究分析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宗旨,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以方便群众出行,服务农村经济为目的,结合城镇总体规划,围绕农村路网上档升级,科学合理设置和大力发展农村客运站场,全面实现“把路修到农民家门口,把车开到农民家门口”的目标,进一步提高综合运输效益,促进本县经济持续、稳定、协条发展。

本规划的原则为:

1、结合本县经济发展的目标和城镇发展的布局,与相邻县、市建设相衔接,坚持统一规划,远近结合,分期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

2、适应国家投资体制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坚持多渠道,多元化建设,多种形式经营的原则。

五、至20__年规划的总体目标和分年度目标

1、20__年规划的总体目标

20__年前,所有通公路的乡镇和行政村开通客运班车,行政村客车通达率达96%以上。

至20__年,农村客运运力全面更新为符合国家标准的车辆,其中中级客车达40%,农用运输车等非法营运车辆全部淘汰。至20__年通公路的行政村居民步行500米能坐上车,班车客运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有明显提高。

20__年,全县所有乡镇均要建成五级以上客运站,60%以上的行政村要建成招呼站式候车亭。

20__-20__年农村客运站点规划明细表

年度客运站停车场停靠点备注

20__四级站1个

19已完工

20__三级站1个217

四级站1个

20__四级站1个133

20__四级站2个240

20__五级站5个540

20__五级站4个440

合计:三级站1个、四级5个(已完工1个)、五级站9个、停靠点179个。

20__年至20__年度开发农村线路及运力投放的分年度目标见下表:

农村班线及运力投放一览表

年度农村班线营运客车

新增总数新增更新保有量中级车率

20__/231480%

20__225261500%

20__12374201540%

20__74420301745%

20__1054303020410%

20__559403024420%

20__/59563430040%

第二章农村经济及农村公路客运发展状况

一、基本县情

全县总面积1481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1个国营农场、1个场代队、275个行政村、2967个村民组、9。9万户、人口49万。其中农业人口40万,全县通车总里程1008公里,其中国道25公里、省道52公里、县道266.06公里、乡道145.4公里、村道520.3公里,公路网密度0.7公里/平方公里。

二、主要社会经济指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农村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县人民克服种种困难,自强不息、勇于创新、讲究实效,社会经济获得了全面发展。

20__年国内生产总值35.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851元,分别比20__年增加31%和21%。

城乡面貌和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明显提高,二十多年来发展取得的成就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急而快速发展、基础设施的加快建设和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表2-1、表2-2分别列出了__县国内生产总值、农村居民纯收入及消费水平和恩格尔系数。

近年__县国内生产总值情况表2-1

年份(年)生产总值(万元)第一产业(万元)第二产业(万元)第三产业(万元)人均生产总值(元/人)人口(万)

19905970034578153129809134544.4

199153700257521591412031119644.9

199267100317961966615674147845.4

199393093443212916419608203745.7

1994126228519444683827446273846.1

1995169989627287047436733364846.6

1996206048762818042049341440346.8

1997225205

807868565858761477147.2

19982315358350810538873972489547.3

1999262868795898974462202552247.6

20__2739938552310471583755572047.9

20__2839968482411038088792590448.1

20__2946538665211517292823610048.3

20__2905257016412308197280597848.6

农村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表2-2

年份(年)农村居民纯收入(元)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元)农村居民食品支出(元)恩格尔系数(%)

1990628657

1991473692

1992520485

1993812462

19941061744

19951500930

199618841072

199720541729

19982138155681552.4

19992188155782152.7

20__2260153080852.8

20__2262153979951.9

20__2113132175256.9

20__2341154474448.1三、交通运输发展概况

__县的交通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水运为辅。境内无铁路运输,已经初步形成了从贯穿全县的104国道、312省道的公路网络。

1、县乡村公路状况

我县县、乡、村公里总量为931.76公里,其中县道:266.06公里,按技术等级分:二级公路16.5公里,三级公路59公里,四级公路190.56公里;按路面质量分:水泥路3公里,沥青路162.5公里,砂石路100.56公里。乡道:145.4公里,均为四级公路;按路面质量分:沥青路22.5公里,砂石路122.9公里。村道:520.3公里,按质量等级分:四级路59.6公里,机耕路460.7公里。

2、__县公路运输状况

20__年,全县共有各类客运客车292辆,客位3420座;货车1600辆、农机1000辆、大小四轮1200辆、摩托车2万辆,全年共完成公路客运辆450万人次,周转量9000万人公里,货运量72万吨,货物周转量7700万吨公里。

四、农村客运量现状及预测

20__年全县农村客运量约26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约9000万人公里,预计到20__年,全县客运量约为50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约10000万人公里。其中农村居民客运量将达到35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为8000万人公里。

五、农村公路建设状况及规划。(略)

六、我县农村公路客运班线、运力、客运站点状况及存在问题。

1、班线及运力

__县共有班线52条。其中县内农村班线23条,其它班线经过本县农村地区时均有停靠,但沿途停靠点不明确,无明显标志。全县有148辆客车跑农村班线,但车况差几乎无中级客车,技术等级达到二级的不到10%,日发班次460班次,但实载率不高。

2、客运站点

全县共有客运站8个,其中二级站一个(滁州市公路运输总公司__汽车站)、三级站1个(__县运输公司车站)、四级站1个(来城东门客运站)、五级站5个(北门客运站、水口客运站、大英客运站、施官客运站、半塔客运站);在建的四级客运站有一个(汊河客运站),其余的乡镇政府所在地只是招呼站、发车点,沿途的停靠点均无候车亭,也无明显标志。

3、行政村班车通达情况

全县共有275个行政村,一个国营农场,虽然各个村都通路,但因路面等级低、客流量小等原因,仍有11个行政村通公路未通班车,60个行政村公路损坏或路面状况差未通客车。

4、存在问题

目前我县农村道路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还不能适应农村客运市场的需要和发展,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农村客运站总量不足,总体发展水平低。18个乡镇中有13个乡镇没有等级客运站,即使简易站也只有40%的乡镇有。

(2)重视程度不够。对“公路是基础,运输是目的”认识不足,对站场建设重视不够,兼之乡镇客运站公益性强,投资回报率低,各方投资的积极性不高。

(3)缺乏稳定的农村客运站建设资金渠道,资金投放严重不足。由于经营农村客运经济效益较差,运输企业对投资建站的积极性不高。

(4)我县客运站的行业管理相对较弱,投资效率不高。

(5)鼓励和扶持农村客运发展的政策法规不健全,农村客运经营效益差,农村班线缺少符合要求的从业人员。

(6)三轮车及其它未经许可的车辆从事客运,这些车辆存在着安全隐患。

第三章农村客运发展规划

第一节农村客运线路、运力规划

受农村经济水平、农村客流季节性的影响,农村客运具有客流量小、经营效益差、利润薄的特点,从事农村客运的经营者普遍经营困难,我县运输企业不愿意车头向下开辟农村客运班线,社会资金投资农村客运积极性不高,农村客运经济发展后劲严重不足。但是随着农村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农民出行需求的增加,农村客运网络的发展成为道路运输业的重头戏,为此,制定农村客运线路和运力规划也是势在必行。

一、规划目标

1、20__年前,所有通公路的乡镇和行政村开通客运班车。行政村客车通达率达到95%。

2、到20__年,农村客运运力全面更新为符合国家标准的车型,农用运输车等非法营运车辆全部淘汰。

3、20__年通公路的行政村班车客运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有明显提高。

二、农村客运线路、运力规划内容

见附表五

三、客运线路经营模式

农村客运班线的发展必须依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选择适当的经营模式,才能保证班线开得起、开得稳、开得久。我们可以选择以下三种农村客运班线的经营模式:

1、定线、定班经营模式。在运输经济效益较好的是县城至乡镇之间、经济发达乡镇之间、经济交流频繁地区之间,通过鼓励运输企业车头向下,开行定班、定点的农村客运班线。

2、定区域、不定班经营模式。在经济欠发达的乡镇、村之间,采取划定一个运行区域,不定起止点、不定班次的循环运营。

3、季节班车经营模式。根据农民出行习惯,开通季节性班车,采取包车、出租形式经营。

第二节农村客运站规划

一、客运站布局规划的原则

客运站布局规划应做到统筹兼顾、统一规划、分工实施、方便旅客,充分满足该地区社会经济全局发展的需要,基本这个目标,在进行网络布局规划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1、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__县农村客运站网络布局要符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状况,适应农村客运发展,充分满足农村人口出行要求。认真贯彻农村客运站布局的指导思想,按照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原则,使客运站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上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2、立足现实、适当超前

立足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科学分析,精确预测,远近结合,市场需求与现实可能可协调,分轻、重、缓、急一次规划,分期实施,适当超前。使之与__县农村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与县乡(镇)体系建设规模和总体规划相配套。

3、依托路网、骨架优先

__县农村客运站的分布应依托g104、s312公路干线和即将建成的蚌宁高速,与我县国民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生产力布局特点、城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对外辐射方向及范围、现有道路旅客运输基础设

施的适应性等相适应。并使农村客运站的功能、数量、规模等城镇社会经济、工农业生产、城镇规划等方面有效地结合起来。因此,我们进行我县农村客运站网络布局规划时,始终坚持以该地区公路网的布局与建设规划为依据,优先在经济发展较快主要乡镇及主要出、入口布点设站,使公路客运站的功能得到最好、最经济的发挥。

4、运输方便、安全经济

道路旅客运输客运站的布局,要与旅客运输、城镇规划的基本要求以及安全方便、经济高效的要求结合起来,从而使农村客运站成为道路运输及交通运输沟通城镇之间及城镇内部旅客位移及相关服务的重要设施。客运站址尽量选择在位于客源分布的中心位置,靠近公路干线,使旅客换乘方便,费用最小。

5、新旧兼容、节省投资

农村客运站网络要与农村客运站基础设施的发展与现状统筹起来考虑,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公路客运站设施和基础条件,挖掘潜力,发挥其功能与作用。在网络布局时,要将改建、扩建与新建等方式结合起来,做好客运站的新旧兼容、功能完善工作。同时,尽量减少或避免拆迁工程过大,占地面积过多,补偿费用过高及其它用地,以节省投资。

6、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农村客运站是运输车辆、旅客集散的场所,其建设与运营过程均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如运输车辆的噪音、废气、作业过程引起的灰尘等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等。因此,在进行客运站选址布点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尽最大可能地避免或最大程度地降低其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二、规划总目标及分期目标

__县截止到20__年共有8镇、10个乡和275个行政村,农村客运网络规划范围内尚有15个客运站、179停靠点待建,建设任务艰巨。

20__年,全县总共将新建、改造1个乡镇客运站、1个三级客运站;20__年新建、改造1个乡镇客运站;20__年新建、改造2个乡镇客运站;20__年新建、改造5个乡镇客运站;20__年新建、改造4个乡镇客运站,每年建设乡镇客运站数量和等级情况详见附表6。

三、站场功能

规划中的农村客运站应具备以下主要功能

1、旅客运输组织

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主管部门有关法规、进行旅客运输生产、客流和客运车辆的运行组织,实现道路旅客的合理运输。其内容包括:运输生产组织、客流组织、运力组织、运行组织等。

2、提供班线到达及始发班车情况,为农村人口出行提供帮助。

3、提供足够的停车场地。

四、规模及标准(见附表6)

五、建设模式

考虑到全县乡镇的情况千差万别,乡镇客运站建设模式要灵活多样,采用最适宜的方式建设。主要有如下两种建设模式:

1、“前客运站,后交管站”模式

对设有交管站、有条件进行站站合一改造的乡镇,将采用此模式建设客运站。

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利用现有乡镇交管站的办公设施和场地,设置停车场、候车室、旅客换洗室、汽车检验台等设施以及必要的安全消防设备,改扩建成“前客运室,后交管站”的乡镇客运站。采用“前客运站,后交管站”模式有利于从源头上加强农村客运市场管理,并为将来交通税费改革的人员分流等创造良好条件。

全县共有4个乡镇设有交管站(水口站、大英站、半塔站、施官站),建议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按照“前客运站,后交管站”模式进行建设。

2、客运站模式:对社会经济和运输市场比较发达,客流量较大,营运班车数量较多,始发班次比较密集的乡镇,建议采用单独建设客运站模式。

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客流量情况可以建成五级或其它级别的汽车站,以满足市场需要。

3、客货一体站模式

我县其它待建的客运站,因人流量较小,货流量较大,建设客运站时,可以考虑将客运站、货运站合并建设,形成集客运、货运、甚至维修等运输相关业务为一体的客货中心,便于货运运输和旅客出行。

第四章投资估算与经营管理

__县农村客运规划从20__年至20__年,在这五年的时间跨度里,本着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分期实施的原则作出下列的投资估算:

一、投资估算依据

1、土建工程造价参照20__年同类项目单位造价和指标定额消耗量进行预测。

2、规划的客运站场均用面积,根据国家标准gb-t12419-90和交通部jt3134-88及jt/t200-20__确定。

3、在土地征用上各级政府将按优惠政策和土地征用有关规定给予购置,以每亩平均市场价计算。

4、所购客车按市场价计算。

二、投资估算

1、客运站点

20__至20__年共需建二级站1个、四级站4个、五级站9个,停靠点179个、需投资20__万元,征用土地62亩。

2、乡村道路

20__至20__年共需修乡村油路(水泥路)648.7公里,需投资12974万元。

3、更新、增加乡村班线客车

20__至20__年共需新增农村班线客车150辆,更新150辆,共需投资20__万元。

三、运营方式

为使__县农村客运发展规划有效实施,需制定和完善客运结构,乡镇道路和营运车辆投放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对目标的进度、技术质量标准、责任人、检查考核、奖惩等作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以确保规划项目逐步完成。

(一)客运站的经营管理

1、规划建设的农村社会客运站场为公用型车站,具有相应的独立法人资格,实行社会化管理,公司化管理,全方位为客运经营者和旅客提供站务服务,行业管理由县运管所实行管理。

2、规划建设的停靠点全部由经营线路公司联系所在村或委托附近住户确定专人负责看管和卫生保洁,保证停靠点的正常运营和使用寿命。

(二)乡村道路的经营管理(略)

(三)农村班线客车的运营管理

根据本县的实际情况,对农村班线及客车实行联户捆绑经营。即同一班线的业户组织起来,组成一个联组,并推举生产组长,由联组共同开展这一班线的客运经营活动。

第五章发展农村客运的政策措施

第一节加强农村客运班线和运力发展的政策措施

为有增加农村客运市场的运输供求,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农村客运的积极性,确保现有运输经营者经营得长久,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县(市)在这方面的成功做法:采取降低乡村客运市场准入条件、降低乡村客运税费负担、改革乡村客运班线审批方式等若干措施,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实施,引导农村客运朝良好的态势发展,最终实现农民满意、经营者满意、政府满意。

一、降低乡村客运市场准入条件。实现规模化、公司化经营是乡村客运发展的最终方向,但目前相对于尚处在萌芽发展期的乡村客运经济来说,现行市场准入标准相对太高,导致愿意参与乡村客运经营的进不来。对此,要打破现行“新申请进行道路客运市场的客运业户,必须是公司制企业,经营规模必须具备5辆车客运经营规模”的政策束缚,必须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政策来明确规定:申请从事乡村客运经营的,只有申请人拟投入车辆的技术状况符合条件、拟聘用的驾驶员符合条件、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一律予以许可准入。

二、实行乡村客运班线核准制。改革现行乡村客运班线审批方式,实行乡村班线许可核准制。即只要经营者 申请的客运班线符合乡村客运线路发展规划,拟投入客车技术状况、拟聘用驾驶员符合规定的,一律予以许可。

三、我县应积极争取成为实行乡村客运税费改革试点县。在培育乡村客运市场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事与愿违的情况。如:花大工夫组建起的公司因经营收不抵支退出农村客运市场,下大气力取缔的农用车、简易车,因客车跑不起来,非法载客车辆又死灰复燃等。究其主要原因是现行的乡村客运税费政策不合理。乡村运输经营者税费相对过重,导致现有乡村客运经营困难、农用车退市难、老旧车更新难,乡村客运经济发展疲软。我们可以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实行税费减免,将从事乡村客运车辆的客附费征收标准适当降低。同时,联合工商、公安交警、税务、保险等部门,制定执行乡村运输优惠后的税费标准,实行收费明白卡制度,切实减轻乡村运输经营者负担。

第二节农村客运站建设实施对策

一、整顿运输市场,建议健全车站运作机制

要使我县农村公路交通面貌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就必须在道路客运站规划与建设的同时,治理整顿运输市场,解决道路运输市场中车辆乱停乱放、客运量与车站设施不相适应等突出矛盾。建立起有序的道路客运市场体系和良好的客运站运作机制,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建立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车站运作机制;

2、建立具有职能合理、层次清晰的车站组织与管理体系;

3、建立具有公平竞争的经营机制;

4、建立具有健全规范的车站监督联系。

二、均衡投入,确保资金供应

规划方案中的车站建设是逐年安排的,其建设序列是遵循适应我县各乡镇道路客运市场的需求,因此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在安排我县道路客运站投资计划时,要依据规划,确保资金供应。

三、保障措施

1、建设资金的筹措

我县道路客运站总体布局规划方案所需建设资金量大,但却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当前国民经济腾飞阶段,各行各业、各种建设项目都需要大量建设资金的情况下,单靠国家或建设单位拿出全部资金都是困难的。因此,筹集道路客运站建设资金时,要充分考虑我县的各个乡镇财力的实际情况和道路客运站属于交通基础设施的特性。规划方案所需建设资金,可以采取争取国家投资、地方自筹、银行贷款、合作、合建等多种方式的筹集方案。实施期间主要采用“四个一点”的方针解决。即省交通厅补助一点,县政府资助一点,经营者筹集一点,以合作、合建等方式筹集一点。这样,上下结合共同努力搞好我县农村客运站的建设,以促进我县公路交通事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农村客运站人作为城镇的公共服务设施与城镇的“窗口”,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关心与支持。除各乡政府与交通管理部门严格按资金筹集方案供应或筹集建设资金,确保资金按时到位,还应争取各级税务部门给予减免税费的优待,银行给予低息贷款,予以扶持。

2、制定与土地使用相协调的发展政策

本规划方案建设用地量大,而建设资金缺口大。因此本规划批准后,应纳入安徽省各乡镇的城镇总体规划及用地规划,各乡镇建设规划和土地管理部门应切实保障站场建设用地。

主要附件:

一、主要附图

1、安徽省__县农村客运线路现状图

2、安徽省__县农村客运线路规划图

3、安徽省__县农村客运站(点)现状图

4、安徽省__县农村客运站(点)规划图

二、主要附表

1、安徽省__县规划已通公路未通客运班车的行政村调查表

2、安徽省__县农村公路客运班线及运力现状调查表

3、安徽省__县农村客运站(点)现状调查表

4、安徽省__县规划公路的行政村通车规划表

发展规划范文第5篇

我县饲料资源和利用概况

(一)粗饲料

我县粮食秸秆总产量约70万吨。其中玉米秸32万吨,麦秸33万吨,其他花生秧和红薯秧等5万吨。饲养业利用秸秆约20万吨,其中青贮5万吨,微贮和氨化2万吨,直接饲喂3万吨。其余大部分秸秆用于焚烧。

几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畜牧部门大力宣传、培训、推广等工作到位,秸秆开发利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秸秆青贮、微贮饲料更成为圈养牛羊的主要饲草来源。

(二)、精饲料

一般年景全县粮食总产量50万吨,其中玉米16万吨,玉米是养殖业的基础饲料,主要用作饲料。麸类5万吨,饼粕类2万吨,全部用于饲喂畜禽。

(三)、其它

另有槐树、杨树、柳树等可饲树叶,可作为饲料资源。

饲料加工业现状

(一)、生产企业情况

我县饲料加工业在七十年代后期起步,随着畜牧业的需求增大和国家优惠政策支持而逐步发展,到九十年代形成了以各县粮食系统饲料公司为龙头。但随着国家粮食体制改革深入,取消评议价粮政策,各国营饲料公司由于种种原因逐渐丧失竞争力。目前全县有饲料生产企业13家,正大集团,六和鲲鹏饲料、大名智诚畜牧科技公司、瑞丰公司等公司,年总生产能力50吨,全年共生产各种饲料15万吨,其中浓缩料2万吨,配合饲料13万吨,全行业实现产值(现值)10亿元。

(二)、饲料销售情况:

全县经销饲料单位达100多个,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和部分个体经销户,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县各乡镇和重点村的网络。专营单位达到30多家。经销的主要是外地品牌,达20多个,主要是猪的浓缩饲料为主。全县饲料企业生产的主要是配合饲料直接销售到养殖户。

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农业部《关于促进饲料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根据我县饲料资源状况和畜牧业发展现状,依当地畜牧业主要优势畜禽品种,以市场需求为第一因素,制定饲料业发展战略。正大饲料公司生产鸡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奶牛精料补充料,六和饲料公司生产肉鸡、肉鸭、蛋鸡饲料为主。

主要目标

到2010年,饲料产品产量达到30万吨,促进基础较好、市场潜力较大的正大饲料公司、六和鲲鹏、大名县智成畜牧科技公司、瑞丰饲料公司、大名县亚基饲料公司、大名县贵和饲料公司六家企业实现年产2万吨以上。继续推广秸秆开发利用,秸秆饲用率达到80%,科学处理利用率达到55%,年处理秸秆47万吨,其中青贮30万吨(风干重),氨化12万吨,微贮5万吨。

主要保障措施

(一)、调整种植业结构,建设饲草基地,确保粗饲料供需基本平衡

粗饲料是牛羊等反刍畜所需的基础饲料。由于它属于非竞争性资源,必须根据现有可利用资源来确定牛羊的发展规模,以达到供需基本平衡。

1、调整种植业结构,建设饲草基地。按照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的总体布局,继续推进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扩大饲料作物的种植面积。奶牛、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应与农户采取租地、订单收购等方式,在养殖场周围建立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饲料基地。

2、争取秸秆养畜示范县项目,大力推进秸秆青贮、微贮、氨化。将继续争取秸秆养畜示范县建设,大力推广秸秆青贮、氨化和微贮常规技术,并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开展秸秆机械压块及打捆饲料试点,争取新建2家秸秆饲料厂。

(二)、优化结构和布局,深化企业改革,提高饲料生产能力

1、因地制宜优化饲料产业结构和布局。按照统筹规划、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原则,我县饲料业布局分布在全县重点养殖乡镇。基本合理,饲料企业要进一步规化产品,要稳步发展配合饲料,加快发展猪浓缩饲料、牛、羊精料补充料、水产饲料和预混合饲料,增强对不同养殖品种、不同生长阶段及饲养方式对饲料产品需求的供给能力。在大力发展常规饲料的同时,加大非常规资源如:植物、动物、矿物开发力度。

2、加快饲料企业改革进程,完善企业经营机制。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引导饲料企业完善经营机制,采取招商引资、合作入股、设备出租等多种方式,加快饲料企业改革进程,实现强强联合。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增加饲料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饲料企业的况争能力,增强整体活力。

3、落实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加快非公有制饲料企业发展。我国非公有制饲料企业已成为市场中最具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县饲料企业起步晚、规模小、发展慢。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在政策上鼓励发展,落实优惠措施;在管理和技术上加强扶持,努力营造有利于非公有制饲料企业快速发展的环境,重点培育6家起点高、规模大、竞争力强的饲料企业。有关部门要支持饲料企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商业银行要对优势饲料企业生产和经营提供信贷支持。

4、促进饲料企业产业化经营。要引导饲料企业与养殖、屠宰、加工等企业联合经营,组建集团,优势互补,增强竞争力;鼓励饲料经销企业发展连锁网点,扩大市场辐射面;支持饲料企业、专业大户和经纪人牵头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2年内争取建成1—2个以饲料企业为龙头的龙型组织。

(三)、建立监测体系,加强饲料质量安全监管

1、建立县级饲料质量检测站。加快建设县级饲料质量监督检验站,争取2010年开展检验工作。饲料生产企业也要建立健全自己的质检机构,及时对饲料原料和产品进行检验。

2、加强饲料质量监管。要加大执法力度,治理整顿饲料市场,查处经销假劣饲料和添加剂行为。对生产、经营和使用假劣饲料产品、违禁药品的饲料企业和养殖户,要停产整改,并做好跟踪监测。一旦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坚决取消其生产和经营资格,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建立饲料安全监管新机制。开放统一的市场流通格局,对畜产品的安全监管形成了新的挑战。要学习借鉴国内外的做法,在市场准入、问题产品追溯、应急处理等方面建立监管到位、反应迅速的新模式。

(四)、大力推进饲料业科技进步

1、加快新技术的引进与研究。加快引进安全高效饲料添加剂和猪、鸡浓缩饲料生产技术;大力开发研究奶牛、肉牛、肉羊的精料补充料及秸秆压块、生物、化学处理技术;优化饲料作物品种,有重点地引进种植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青贮玉米专用品种和其他高产的饲料作物品种,加大推广工作力度。

2、引进与培训并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注重引进急需的技术人才,中型以上饲料企业应有研发部门,小企业要有专职技术人员,提高产品研发能力,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积极开展饲料行业管理、技术及营销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3、推广饲料利用技术。开展宣传活动,实施饲料入户工程,到2013年,规模养殖企业饲料入户率争取达到80%以上;大力推广秸秆青贮、微贮等技术;在奶牛小区重点推广饲用玉米种植和带穗玉米青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