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影的艺术特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歌剧魅影》;主题曲;艺术特色
《歌剧魅影》是英国戏剧作曲家安德鲁?洛伊?韦伯根据法国作家卡斯顿?勒鲁的小说《歌剧幽灵》改编创作的一部著名的百老汇音乐剧,1986年首演,是史上最成功的音乐剧之一。安德鲁?洛伊德?韦伯于1948年出生于伦敦的一个音乐世家,幼年时就已表现出超人的音乐天赋,九岁时创作了第一部音乐剧,随后便开始了他的音乐学习生涯,先后进入皇家音乐学院、伦敦市政厅音乐与戏剧学院以及牛津大学学习深造。这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大师,四十多岁便已创作了十余部成功的音乐剧,其中以《猫》和《歌剧魅影》最为观众所熟知。
2004年,安德鲁?洛伊?韦伯作为编剧与导演乔尔?舒马赫合作将这部经典的音乐剧搬上了银幕,奢华的高成本制作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享受。三位主演杰罗德?巴特勒、埃米?罗苏姆和帕特里克?威尔逊共同演绎了一段浪漫而凄美的爱情故事。电影《歌剧魅影》中保留了原音乐剧中大部分经典唱段,如ThinkOfMe、AllIaskofyou、TheMusicoftheNight、ThePhantomoftheOpera等,其中最令人震撼的便是影片的主题曲ThePhantomoftheOpera。
一、剧情简介
电影采用倒叙的形式,在1919年法国巴黎的一个拍卖会上,水晶灯被缓缓拉起,主题曲的音乐动机巧妙进入,随着丝丝灰尘的拂去,画面由黑白逐渐转变为彩色,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金碧辉煌的剧院大厅,一盏盏点亮的水晶灯顿时将观众带回19世纪70年代的法国巴黎歌剧院。
影片讲述了一段凄美而浪漫的爱情故事,一个相貌丑陋、戴着面具而又学识渊博的音乐天才隐藏在歌剧院深处,多年来为躲避世人鄙夷的目光而神出鬼没,因此被人们称之为“魅影”(杰罗德?巴特勒饰)。一次偶然的机会,魅影发现原本在剧院没有名气的女歌手克莉丝汀(艾米?罗森饰)拥有天使般的嗓音,决定暗中教克莉丝汀歌唱。在一次演出中,克莉丝汀顶替首席女高音卡洛塔上台演唱,她那美妙的歌声立刻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成为巴黎新一代首席女高音。与此同时,克莉丝汀与小时候的玩伴、年轻英俊的劳尔相遇并相爱,魅影发现后产生了强烈的嫉妒心,原来魅影早已深深地爱着克莉丝汀。但随着克莉丝汀与劳尔的相恋,魅影对克莉丝汀的爱逐渐转化成了怨恨,终于决定以牺牲劳尔的生命来换取克莉丝汀对他的爱。最终,克莉丝汀那深深的一吻化解了一切恩怨,魅影决定放了这对恋人,而自己却走向了无尽的黑暗……
二、主题曲ThePhantomoftheOpera分析
电影《歌剧魅影》之所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音乐功不可没。影片中大部分对话都是以演唱的形式来进行展现的,主题曲ThePhantomoftheOpera的旋律在剧中贯穿始终。当第一次听到魅影和克莉丝汀在歌剧院的地下水道中演唱的ThePhantomoftheOpera时,不由得为之一震。
这首主题曲是克莉丝汀与魅影的男女二重唱,全曲音域跨度大,进行了六次转调,曲式结构带有明显的流行音乐特征,调性分别在d小调-g小调-e小调-f小调-g小调-a小调上进行。前奏低声部强有力的连续八分音符鼓点“咚咚咚……”以及由管风琴奏出的连续下行及上行半音阶,不仅给人们营造出了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也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一种震撼。这个前奏在影片中多次出现,且每次都是伴随着魅影的出现而奏响,恰如其分地表现了魅影这一神秘、阴暗的艺术形象。接下来交响乐队以强劲的摇滚节奏配合电声乐器引出了克莉丝汀的演唱,这段旋律音域宽广,调性为d小调,旋律线在八度上下转换,增强了情节的戏剧性。作曲技法采用了模进、重复等手法,男女轮唱部分的衔接变化重复了前奏的半音阶进行而自然地转成g小调,魅影的唱段旋律和女声相同,但整体旋律比女声高纯四度音程,轮唱部分两种不同情绪激烈碰撞,在音乐上造成强烈对比。男女二重唱部分进行了两次转调,重唱部分采用纯四及大小三度的和声演唱,体现了克莉丝汀与魅影精神上的高度合一。到了最后,音乐情绪渐渐高涨,结尾处的连续三次转调将歌曲推上了,最终达到了全曲的最高音,电影的戏剧色彩也被渲染得淋漓尽致。
三、主题曲ThePhantomoftheOpera演唱风格
电影《歌剧魅影》主题曲ThePhantomoftheOpera是一首古典音乐与各种流行音乐元素完美结合的音乐作品,它既具有浓郁的古典音乐韵味又极具现代感,形成了多样化的演唱风格,同时它对于整部电影音乐的演唱风格也具有典型意义。主题曲ThePhantomoftheOpera在演唱上巧妙地融合了意大利美声唱法与现代流行音乐唱法,剧中两位演唱者杰罗德?巴特勒和艾米?罗森都有着意大利美声唱法的深厚功底,他们在演唱这首主题曲时,将美声唱法和现代流行音乐演唱风格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得这首歌曲听起来既有艺术歌曲的美感,又有通俗音乐的亲和力,因而更容易被普通观众所接受。
[关键词] 艺术特色;瓦力;动画
一、动画电影内涵及中美动画电影现状
所谓动画电影,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内涵,在我国动画电影一般被称之为美术片。当然,美术片只是我国所特有的一种称呼,在世界范围来看,早期的动画电影一般被理解为动画片、木偶片、剪纸片的统称。早期动画片的受众人群,一般理解为学生、幼儿。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脑特技和人文情怀加入其中,使得动画片不再是简简单单的童话、寓言,更多的贴合时代的、情节生动、寓意深刻的动画片应运而生,动画电影随之发展壮大,并发展成了老少皆宜的一个制作题材。现当代的动画电影和常规电影在影片长度上没有区别,用1~2小时的时间向观众讲述完整的故事情节。
我国动画电影重说教轻娱乐,长期以来赋予动画片太多沉重的道德教育内容。而美国动画电影则重娱乐和影音效果,使得动画电影呈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当然这并不是说,美国动画片没有教育内涵,相反近些年的《冰河世纪》《机器人总动员》等,在讲述故事的同时,所传达的保护环境等贴合时代主题的影片主旨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相对而言,我国动画电影的制作,除了电脑特技、影音影像等方面欠缺之外,故事主旨脱离现实生活,使得内容缺乏时代气息。纵观近几年的国内动画电影业,除了《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贺岁系列以及传统的神话、童话故事之外,鲜有优秀作品出现。
追溯美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分为产生、发展、繁荣三个阶段。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动画电影达到了一个,诞生了一大批家喻户晓的经典影片,对世界动画电影业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和推动。笔者试图从三个阶段入手分析美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历程及艺术特色,以期为我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带来些许启示。
二、美国动画电影初期:以搞笑为噱头重动作
美国早期动画电影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1907年,动画片《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的问世,可谓开创了美国动画影片的先河。尽管影片只有短短的几分钟,故事简单,制作也很粗糙,但作为美国动画电影史上的第一部片子,可以载入史册。此时的动画片很少作为独立电影进行播出,一般都出现在正式电影前的加演,其影响力稍显薄弱。受美国国情的影响,美国人有着乐观向上的国民性,因而在早期阶段,美国的动画片的主旋律就是搞笑、幽默,重动作轻故事。往往是虚构一个场景,然后让主人公展现出种种滑稽的动作和尴尬的局面。《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就是这种动画电影的典型代表作。
在美国动画电影发展初期,也诞生了一批家喻户晓的优秀作品,比如1929年的《大力水手》,就以诙谐的动作、夸张的表情和搞笑轻松的剧情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值得一提的是,在此阶段,还诞生了一个对世界动画电影业都意义非凡的公司,即1925年7月,25岁的沃尔特·迪斯尼和哥哥洛伊·迪斯尼创立的迪斯尼兄弟制片厂。这个制片厂自诞生之日起,就制作出了一系列具有轰动效应的动画电影,至今都影响深远的动画片《米老鼠》就是这个公司在当时创作出来的卡通形象。动画片中米老鼠的大鼻子以及剧中各种富有童话色彩的画面和形象,深受少年儿童的喜欢。从当时的动画片不难看出,滑稽、搞笑是该时期的主旋律,当时的动画剧中频添笑料与滑稽动作,对于剧情和语言倒不是特别重视。故而此阶段的动画片带给观众是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动画电影所赋予的使命就是调解生活气息,赋予轻松生活状态。
三、美国动画电影发展阶段:戏剧效果的童话世界
很难界定美国动画电影发展中期具体始于什么年份,但一般认为从1937年后,美国的动画电影就如同搭上列车般,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在此阶段,美国动画电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推出系列优秀影片,并迅速占领风靡全球。整个迅速发展和提升的势头一直延续到1989年。故而,我们暂且将这五十年定位为美国动画电影高速发展阶段。
在美国动画业迅猛发展的整个阶段,迪斯尼公司功不可没。自迪斯尼公司在早期阶段创作了第一部有声动画片《蒸汽船威利》和第一部彩色动画《花与树》之后,迪斯尼公司在当时的美国取得了一定的声望。但华特·迪斯尼并不满足于现状,而是在此基础上大胆创作了美国电影史上第一个长篇动画《白雪公主》,片长74分钟。这部动画片在制作之时饱受争议,观众对情节简单的童话故事拍摄成影片存在严重的疑虑,但迪斯尼公司在影片中加入了音乐、舞蹈等很多成分,使得此动画片一经推出受到了空前的欢迎。当时的很多名人志士均对此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部动画片不仅成为美国动画电影业第一步真正意义的动画电影,而且还改写了美国动画业延续的滑稽、搞笑风格。第一次将叙事和剧情融入其中,尽管故事讲述的是家喻户晓的童话,但其大胆的艺术形式和叙事风格将美国动画电影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迪斯尼公司也借此奠定了自己在美国动画电影业领军巨头的位置。随后推出的《木偶奇遇记》《小鹿斑比》等长片动画相继取得成功。但很可惜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得迪斯尼公司停止了本已初露头角的动画长片的制作。
【关键词】情感化;娱乐化;多元化;平民化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2-0070-1.5
在国家倡导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前提下,微电影的横空出世,也顺应了政策和潮流的需要,“快餐时代”,追求快节奏的生活,在较短的叙事时间内,传递给观众的信息量越集中,就越能吸引受众的眼球。观众可以利用一些琐碎的闲暇时间,随时轻松的观看,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与愉悦。微电影自身的特点迎合了观众的口味,所以它才会这么“热”。
一、情感化
在当今社会,每个人都很喜欢听故事,尤其是触动人心灵的故事。微电影在微时代确实大放异彩,它让人在新奇的基础上或感动或震撼,它除了是对传统营销模式的一种补充,更是一种情感营销模式。
在2011年末,由优酷主办投资的中国首部贺岁网络音乐电影《父亲之父女篇》上映,主题曲《父亲》赢得了无数大众为亲情感动的泪水。从亲情升华到感恩的主题,给电影市场注入了新的气息与活力。从传播学和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微电影《父亲之父女篇》通过感受性进入、共鸣、情感性判断以及回味性延留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微电影通过父亲霍建国从年轻――中年――老年的带有年代特色的多个场景快速转换,以及黑白镜头拍摄手法,将观众带入到怀旧氛围当中。父亲早年丧偶,含辛茹苦地把女儿照顾大,晚年父亲却患上了精神失常,父女二人关系紧张,然而他依然带着对女儿的爱送女儿走进幸福的殿堂。微电影结尾,父亲挽着女儿的手没有走向婚礼前方的女婿肖利身边,却用一句话深化了电影主题――“等你放学,我再来接你。”此时的父亲精神异常,虽然时光流逝,但他的心中依旧充满了对女儿的无限关爱。影片最后打出一行字幕,“即便你忘记了过去,也从未忘记爱我。”以此结束了整个影片,触动了无数观众的心灵。这一句台词配以画面和主题曲,使得观众的精神状态已完全进入到剧中人物的灵魂深处,甚至会使受众群觉得仿佛是自己的真实写照。当传播者运用这样的传播方式时,用施拉姆的话说,“首先提出的论点在引起注意上是有利的;而最后提出的论点在被记住上是有利的”。这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微电影传播的真实意图与最终目的。
好的微电影首先要有好的微剧本,相应地也就要求拥有大量优秀的微电影人才,借助电影内容上的令人震撼的社会热点性话题进行传播,给电影作品的理念和价值注入新的元素,达到文化层面的深度传承的传播效果。
二、娱乐化
在市场经济如此发达的今天,人们对自己的生活水准的要求越来越高,“享受生活,娱乐自我”已经成为很多人追寻的生活目标。微电影是一种较新的事物和形式,它的出现不再是仅可以娱乐大众,而且草根演员们或者是专业学生也可以通过拍摄电影来自娱自乐。在媒体多样化、用户收视习惯碎片化的今天,人们的关注点已经明显碎片化了。更多年轻用户流入网络,他们追求时尚,对新事物有着天然的好奇心,更容易接受这种传播形式,也更愿意分享、转发网页上有趣的东西。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压力的增大和闲暇时间的缩短,年轻群体对时而幽默、时而感动、时而清新的微电影也就更乐意去接近。
“限广令”的出台使一些广告商把目光转移到微电影上面,越来越多的品牌被通过一些创意而改编为有趣的故事。比如,由李奥纳多拍摄的悬疑大片《Find me》以及宋慧乔为手机所拍摄的微电影等,不仅更好地展示了品牌,同时也达到了娱乐大众的目的。爱情,是永远的主题。纯爱式典型代表益达《酸甜苦辣》系列微电影,可以说是一部受消费者推动的作品。当电视广告里桂纶镁那句“你的益达也满了”流传开来时,消费者就非常期待两人接下来的发展,于是用微电影的形式来延续故事就成为广告主的选择了。
娱乐化影响着市场化,市场化又要满足娱乐化。微电影是一种良好的视听体验,不断地创新是其能长远发展、满足受众并给予受众以全新的感受,娱乐身心的必然要求。
三、多元化
作为一种倍受大众群体喜爱的个性化的展现形式,微电影从专业创作向草根秀的成功转变,实现了对传统的电影叙述的传承和突破,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适应了人们的多元化需求。
(一)爱情题材
微电影中爱情题材主要针对的是年轻观众,如《@爱》系列微电影的第一集《安娅的自白》表达了对爱情的追求、不放弃;第二集《一见钟情》,表达了感情的碰撞和相遇;第三集《起死回生的爱》描写普通员工的爱情经历。
(二)怀旧题材
美好愿望与现实生活的落差往往会使人们进行精神的自我救赎。其方式之一便是反复咀嚼、品味往昔留下的美好记忆,以聊以。如受80后观众喜爱与追捧的《老男孩》讲述了主人公王小帅和肖大宝的成长历程,带领观众重回上世纪90年代的中学校园,迎合了一代人的精神需求。
(三)伦理道德题材
通过反映社会生活或社会问题引发人们的思考。如“小悦悦微电影”,根据佛山女童小悦悦事件改编,希望人间能多一份关爱;《看球记》,表现出父爱如山。
(四)励志题材
如《眼睛渴了》、《蚁族的奋斗》讲述了怀揣着梦想的恋人们普通生活中发生的故事。
(五)青春校园题材
多为在校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最能真实反映校园生活,如《此间的少年》、《青春》、《以毕业的名义》等,内容涉及学业、情感、梦想、励志,主题有些很深刻。
(六)微博新热点题材
如《微博有鬼》系列用三个故事多角度揭示了全新社交媒体环境下的网络生态和复杂人性,唤起网民对微博应用的理性思考。
这些多样化的微电影贴近生活,讲述的都是发生在大众身边的人和事,通过创新,在有限的时间内展开情节,传达特定的主题,迎合了当下生活中人们的多元情感需求。
四、平民化
微电影的制作门槛低,“微时”放映、“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的短片特点,给想随性自由自在表达自己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微电影改变了过去曲高和寡、阳春白雪之类的电影艺术定性逐渐回归到了人人皆可参与的“草根秀”时代,这是新经济时代人们追求精神自由和互动交流的感性诉求。新媒体为草根文化影业发展带来了便捷,在这种环境下,更需要的是与人民大众的真实生命更接近的影视作品,让草根们自导自演,尽情释放自己。任何一部好电影都是从一个好故事开始的,不同经历、不同背景的人写出来的作品所呈现的情感才是丰富多彩的。平民化的特质是完全的一种非静态、多样式的文化现象。草根创作的加入,可以最大限度地丰富影视的原创内容。
盛大集团投拍的微电影《昨天》在官网和微博上征集了500多个故事,进行了100多人的试镜,让网友选出MV主角,再找团队完成拍摄和制作,“草根”几乎参与MV制作的全过程。《跑出我人生》讲述平凡人的奥运,诠释奥运精神的真谛。《父亲之父女篇》以真实化、平实化视角诠释了“父爱”这个恒久的话题,朴实无华的戏份,感染了千千万万大众的心。这类节目必定会受到“草根”们的喜爱,引起共鸣。
舆论导向的功能也从此发挥出来,让更多的民众意识到社会文化所传递的“社会善”与“社会美”,从而形成社会行为的认知与改善。好的微电影不仅沟通了大众的情感,也会吸引他们更能积极地参与到传播活动当中。这样,微电影的平民化程度才会越演越深刻,更接地气。
五、结语
[关键词]美术艺术 戏剧影视 应用
[中图分类号]J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2-0074-01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戏剧影视也步入到了商业化模式,戏剧影视艺术的发展和美术艺术的发展息息相关,艺术美术体现了戏剧影视意识的另外一种语言色彩。在美术艺术当中,通过美术艺术、色彩艺术、语言艺术、二维与三维的相互转换,这些都充分展现了影视艺术的特色,特别是美术艺术更给戏剧影视的创作提供了灵感,使戏剧影视更加具有艺术特色,同时展现给观众一种情感丰富的高品质的电影。
一、戏剧影视美术艺术发展的特色
戏剧影视的美术艺术是包括戏剧、戏曲、影视、舞台表演的美工设计,除了演员以外的所有造型设计。其中,美术艺术无时无刻地展现在各种艺术设计当中,包括灯光颜色的设计、灯箱样式的设计、背景图案的设计以及服饰搭配的设计等,这些都和美术设计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已经解决了物质需求,开始追求精神需求,精神需求不断提高,其视觉艺术需求也必将不断提高。在中国影视发展长河中,影视起源于话剧,逐渐发展到电影和电视剧,随着观众和剧本对舞台的布置要求越来越高,势必将成为我国未来戏剧影视美术的发展。戏剧影视的美术艺术是一门有别于美术学的一门学科,其中包括了美术学创意中的灵感、情感等精神方面的因素,但同时也有着自己的一套体系,其设计和时尚仅仅相连,展现出日常生活的一种艺术,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开启人们对美的一种追求。戏剧影视中美术艺术展现的美,其内在体现了创意,外在加入了更多的技术含量,更加直白地展现出了戏剧艺术的美感,真正地走进了千家万户。
二、美术艺术的基本元素在戏剧影视艺术中的应用
(一)美术艺术的色彩在戏剧影视艺术当中应用
戏剧电影艺术是视听艺术、时空艺术等很多审美一体的综合表现艺术。美术艺术的基本元素添加到戏剧影视当中,给很多戏剧影视艺术增添了新的活力,包括文学、音乐、诗歌、舞台剧都加入了美术艺术,美术艺术的添加使电影艺术具有时代性和创造力,融入了创作者的情感色彩。
美术艺术的多种表现形式,其三维空间、质感、色彩等一系列元素都体现在影视语言的表达当中,发挥着神奇的效果。戏剧影视中加入画面、声音、空间等方面都借鉴了美术艺术的理论体系,加快了美学艺术的发展。
每个戏剧应属作品都有其自己的主题和特色,有的表现出喜剧色彩,有的表现出悲剧色彩,除了拍摄手法和叙事风格上表现的有所不同之外,最突出的是色彩的表达方式。色彩的不同表达方式与变化方式成为喜剧电影无声的表演,使整部电影表达的更加细腻、烘托了不一样的氛围,更加突出了电影的风格和主旨。美术艺术中的色彩能够很好地表达创作者的感情,通过美术艺术中的色彩运用到戏剧影视创作中,使整体的电影表现的更加丰富。
美术艺术在戏剧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创作方面主要展现在演员的服饰和演员的化妆方面,抽象的表现了人物中性格的特色和语言的特色。通过美术艺术方面的变化,使演员所饰演的人物更加鲜明、传递着创作者的感情和作品的灵魂。美术艺术应用在戏剧影视中,这两者有效地结合,更加刺激了观众的感知能力,使观众能更好地体会当时电影人物的心理和感觉。
(二)美术艺术的造型在戏剧影视中的应用
美术中造型艺术被广泛的应用到戏剧影视中,通过静态的变化来反应创作者的情感变化和社会的意识形态。造型艺术现在已经成为戏剧影视中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展现了戏剧电影中美学的特色。
戏剧电影的美术造型有几大特点:第一点,能使影片表现的更加逼真,将影片中的静止的事物非常真实地表现给观众,使观众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第二点,将电影塑造的场面更加具有鲜活性,当每个造型发生质的改变时,其情形和人物都发生着改变;第三点,戏剧影视的综合性,这其中不仅融入了美学艺术,还添加了很多艺术手法,使戏剧影视中细微的变化都能引起观众心理的改变,使观众和电影中人物产生共鸣。
不管美术艺术通过哪种手法应用到戏剧影视当中,都让观众产生独特的感受,使整部影片更加的形象、富有特色,展现出美术艺术的独特魅力。美术艺术中色彩的元素在戏剧影视中被应用到背景设计、灯光的调试、服饰的装配、演员的妆容,这些都使作品提升了一个高度,增加了美的感觉,给观众一种的新的享受。
三、总结
随着科技的进步,戏剧影视也发生着翻天复地的改变,将美术艺术添加到戏剧影视当中,使戏剧影视的表现手法更加的有特色,大大提升了影片的整体效果,增强了影片展现出来的文化气息,给观众提供新的审美感觉。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电影艺术;声画―视听思维;地域性;地域文化;电影化手段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新疆项目青年基金项目“新疆本土电影地域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12XJJC760003)。
一、电影艺术表现地域性的元素
地域性是指事物在空间上所呈现出的基本特征。“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域的人,由于所处环境的不同、生存方式不同、地理气候不同、思想观念不同、人文历史不同、为人处世不同,文化性格特征也不尽相同,因此也就有了韩愈的‘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和古人那句‘齐鲁多鸿儒,燕赵饶壮士’的论断。”①中国幅员广阔,不同地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它们成为我国各类艺术创作的宝贵资源。因此有人说:“没有地域特征、民族特色,艺术创作也就没有多样化。”②电影艺术展示复杂多样的地域性是艺术多元化和丰富性的必然结果。
“中国地大物博,地域性电影的独特生命力是各地文化心理积淀所孕育的果实,但要使这样的生命力得到延续还要经营。”③所以在电影创作中,导演总是试图寻找最深刻、最有表现力的空间来实现审美的对象化。于是很多导演常常有意识地选择那些独具地域特色的区域作为影片开展的现实空间和潜在文本,展现不同地域的特色成为电影导演们的偏爱。“20世纪80年代早期,第五代导演的崛起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因为对地域文化的偏爱,尤其是对其所带有的风俗,也就是价值判断的偏爱。”④因此,那些独具地域特色的影片总是带给观众一些别样的感受,深深吸引着观众的眼球,这些地域性鲜明的影片也就成为中国电影百花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很多艺术中,展现独特地域性的艺术手法比较单一,比如绘画,既可运用多种技法画出美轮美奂的风景画,也可以一定的艺术手法画出惟妙惟肖的世俗风情画。而音乐只有通过旋律、和声与节奏来表现一个地域独特的情感特征。而在文学作品中,通过生动传神的文字细致入微地描绘一个地域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民俗风情,由此激发读者的想象来间接完成对一幅幅生动的异域风情画面的展示。与其他艺术相比,电影艺术是视听综合艺术,它兼具了视觉与声音艺术的综合优势,电影艺术在“声画―视听视阈”下展示一个地域独特的地域性,不仅具有直观迅捷的优势,而且能够声画结合,使得情感与表象融合。此外,电影艺术还可通过声画手段将文学中的间接形象转化为具体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由此可见,在电影艺术“声画―视听视阈”下,展现不同地区独特的地域性具有更大的优势。那么,电影艺术从哪些方面呈现一个地域的地域特色呢?
首先,通过电影的画面,可以展现这个地域独特的自然景观以及民俗风情。如广西与《刘三姐》、云南与《阿诗玛》、江南与《苏州河》、东北与《红高粱》、西北与《黄土地》,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自然景观与地域民俗在第一时间内就将观众导向所指的地域,能够将地域性最直观的感受瞬间带给观众,成为观众判断故事发生地域的第一要素。可见,这些自然风景和民俗风情就成为展现独特地域性必不可少的本土资源。但是,如果电影艺仅仅是呈现这个地域表层次的自然风景以及民俗风情,那么这个地区独特的地域性并没有真正得到呈现。例如最近热映的影片《无人区》,该片展示了新特的戈壁沙漠风光以及新疆的一些民居场景,甚至片中人物还操一口地道的新疆土话,但是该片并没有真正展示出新特的地域性。这部电影只是借新特的自然风光以及一些简单的民居场景来演绎一个在“非正常奇特环境”中人性博弈的故事而已。在这部影片中,新疆的戈壁沙漠等只是一个假借虚构的“奇特环境”的虚壳,只是为了使演绎这个故事的环境似乎更可信而已。这部影片并没有挖掘出新疆这一地域独有的文化内涵。所以,《无人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独具新疆地域性的影片,新疆本地人看了也会感到陌生奇特的。由此可见,要想真正表现出一个地域独特的地域性,导演在创作中还必须挖掘出这个地域深层次的地域文化。所以说,在电影艺术中,展示电影的地域性不仅仅在于呈现表层次的自然地理环境,还在于展示孕育于这片地理地域之内的地域文化,这些更为深层次的地域性的展现与表层次的自然景观、地域民俗等共同构成了电影艺术展示出的迥异于他的地域性的本土元素。
虽然自然景观、地域民俗与地域文化都是展示一个地域独特地域性的本土元素,但是,在电影艺术的“声画―视听视阈”下,展现这些元素的方式却不尽相同。“如果说我们通过影像去欣赏某地域的自然景观,这种自然景观带给人的标志与差异性是直白的,显而易见的,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轻而易举地感受到自然景观中可能包含的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地域差异。那么在按照导演意图融入故事情节的自然景观背后蕴涵的文化内涵往往需要更多的经验才能够正确地领会感受。”⑤所以说只有体会到导演在电影中展示的地域文化,才能够真正体会到电影的地域性。“在电影作品中,真实的地域文化能够超越地域的限制,在更为广泛的空间中达成地域形象的标签化效果。”⑥所以,挖掘出一个地域独特的地域文化是电影艺术展现地域性更为重要、更为深刻的环节。那么,如何去挖掘这个地域的地域文化呢?
二、电影艺术表现地域文化的方式
地域文化是人类与自然结合的结果,“地域特色是人性和自然结合的成果,人类的一切活动和文明的一切成果都打上了地域的烙印,认识和发掘地域特色对于认识人生和艺术都是非常有益的”⑦。所以,导演要展现这个地域的地域文化就是通过电影的镜像语言,立足于“人与自然结合”中折射出的“人性”的展示,也就是要挖掘出这一地域“人”所特有的价值观念、人生哲学、民族心理、美学取向、文化传承等生命智慧层的信息。在电影艺术的“声画视听视阈”下,导演竭力将这一地域生命智慧层的信息缝合进表层次感性形态的“本土元素”――自然地域与民俗事象之中,通过声画手段对这一地域人民生活情态的呈现,运用多种电影化表现技巧挖掘出这一地域独特的地域文化。
电影艺术通过一个地域独特的“本土元素”来展示这个地域的地域性,这些本土元素在电影叙事过程中承担着一定的话语叙述功能。导演在创作中充分挖掘出这些“本土元素”的文化内蕴,以“声画―视听思维”的方式完成其对一个地域独特的地域文化的影像阐释。正如二人转的诙谐、信天游的高亢、昆曲的柔婉等,都是从内在骨子里透射出来独特的地域性。电影艺术要从骨子里展现这个地域独特的地域特色,必须充分利用电影艺术独特的“声画”手段,运用真正的“视听思维”方式才能够真切呈现出来。诸如《黄土地》通过影像化的手法将沟壑纵横的黄土地与奔腾不息的滚滚黄河水那静态与动态的情态隐喻性地激情展示,既揭示了黄土地贫瘠的深厚,又展示了滚滚黄河暗含的博大的力量,同时揭示了黄土地与黄河水对劳动人民深厚的养育之恩以及人们与黄土地和黄河水的相依关系。另外,黄河水与黄土地又被赋予深刻的象征性,成为民族历史、民族传统、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展示着生于斯长于斯的劳动人民独特的民族性。此外,那高亢粗犷质朴的信天游,又彰显了中华儿女独特的生存信念和朴实的人生情怀。由此可见,只有真正运用电影艺术“视听思维”的方式,充分利用电影“声画”效果,才能真正完成导演对这个电影独特地域性的阐释。所以,在电影艺术中,为了呈现这一地域深刻丰富的地域文化,影片中的“声”“画”呈现的自然风光与民俗风情就是富有深意的“有意味的形式”。也就是电影深化主题、刻画人物、完成导演创作意图的物质载体,也是电影真正做到“从世俗走向神话”的资源。如在新疆本土电影《鲜花》中,导演极力展现了新疆哈萨克草原的自然美景:绿色而连绵起伏的草原鲜花朵朵,苍翠的山岭白雪皑皑,白雪覆盖的苍茫大地一望无际,在皑皑雪原上矗立的阿吾勒、流淌着潺潺溪流的小溪……这些优美的画面令人如痴如醉,美不胜收。此外,《鲜花》在创作中影片还极力展示了哈萨克民俗,努力打造出一部民俗风情的精品。自然风光与民俗风情的呈现成为这部影片的主体与核心,但是这些表层次的自然风光与民俗风情的呈现并不仅仅是为了使电影更具观赏性,也并非是导演创作的初衷。“该片只是以哈萨克族‘阿依特斯’这一文化形态和草原生活的有机结合为叙事背景,着力塑造了一位性格坚毅、善良智慧的女阿肯‘鲜花’的生活、情感、奋斗经历,表达了少数民族独特的励志哲理。”⑧其实,通过哈萨克独特的风光民俗是为了实现“鲜花”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挖掘出了新疆哈萨克族独特的生活价值观念、人生哲学、民族心理、美学取向、文化传承等,是为了展示新疆哈萨克族独特的生存哲学和民族精神追求,从而实现导演讴歌哈萨克族人民和励志的主题。
在电影艺术中如何更好运用“声画―视听”手段发挥电影艺术独特的造型优势来呈现地域性呢?很显然,仅仅是直观呈现显然是难以表达出深刻的地域文化的内涵,这就需要借助多种电影艺术独特的修辞手法。如在新疆本土电影《大河》中,为了展现塔里木河流域人民与塔里木河的亲密相依的关系,影片开始伴随着深情舒缓的背景音乐《塔里木河》的响起,干涸的塔里木河的全貌缓缓呈现。在这里,导演高峰将声画以比喻的手法传达出塔里木河是新疆人民的母亲河以及人民对母亲河怀有深厚情感的思想。在影片结尾,当塔里木河得到了有效的治理,电影展现了“野鸟归林,野兽归栖”的画面而且伴随着深情悠扬的呢喃女声吟唱的《摇篮曲》,塔里木河作为母亲河的形象被强化了出来。此外,在影片中,为了强化塔里木河母亲河的意义,有几个镜头是非常具有象征意义的。一是婴儿时期的陈南疆躺在摇篮里,摇篮却漂浮在塔里木河上,在河岸上冬妮娅正缓缓地拉着绑摇篮的绳子,深情地吟唱着《摇篮曲》。另一个镜头是阿布杜拉大叔静静地死在塔里木河,河水宁静,微波不动,似乎是在凝视着他的孩子睡去。这两个极富情境的镜头具有深刻的隐喻含义,使得塔里木河养育儿女的艺术意蕴唯美再现。
在电影艺术中,导演通过“声画―视听”手段,运用再现、表现、隐喻、造境等电影化手段,实现了电影从表层次自然景观与地域民俗的呈现向深层次地域文化的开掘,使地域文化释放出生动的艺术气韵,从而完成了“本土景观”从视听功能向话语言说功能的转化,实现了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电影主题的电影化阐释和地域性的全面呈现。
注释:
①⑤⑥ 刘丽媛:《论地域文化版图中的武侠电影》,河北大学,2013年,第4页,第39页,第4页。
②⑦ 伍帮军:《论中国风景油画创作中的地域性特征》,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第42页,第34页。
③ 王晓铭:《电影的地域特色与经营》,《电影艺术》,2006年第1期。
④ 李二仕:《地域文化与民族电影》,《电影艺术》,200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