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茶文化的重点

茶文化的重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茶文化的重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茶文化的重点

茶文化的重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英汉习语;特点;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H3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332-01

Abstract:Idioms is generated from the long. Long ago, people began to use some or humorous or ironic metaphor or method for example out their own idea, as time passes, having the idioms. Thus it fully reflects the other nations of the world cultural tradition, life custom, understanding, can understand idioms a history。

Key words: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Characteristics; Cultural differences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就其广义而言,它包括成语(idioms)、谚语(proverbs)、箴言(mottoes)、俗语(colloquialisms)、俚语(slang)以及典故(allusions)等。它是民族风格的提炼与升华,是语言实践的集中体现与结晶。英汉两种语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丰富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折射出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或庄严典雅,承载着厚重的民族文化信息和悠久的文化传统。

一、习语的产生与特点

习语的产生亦如人类语言的产生一样,都是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等社会实践,是劳动人们语言智慧的结晶。任何一种语言的习语,都无一例外的是人们在生产过程和日常生活中,通过使用一些短小精悍的词句,创造出一些生动活泼、耐人寻味的比喻,来表达与他们工作和生活有关的思想观念。以下我们来做简要的对比说明。

(一)语言的形象性

英汉两种语言中有许多习语非常形象,用它们来比喻事物或说明事理,既生动,又达意。由于这些习语用词简练,言简意赅,常能引起丰富的联想。汉语中通常用“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来形容那些身强力大,头脑空空的人,而英语中就有ThereismoreofSampsonthanofSolomoninhim这个句子来表达此意。Sampson是基督教《圣经》中力大无穷的勇士;而Solomon则是古代以色列贤明的国王,以智慧著称。

(二)意义的整体性

习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不能按字面意义来理解,因为很多习语的意义往往借助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典故而形成,约定俗成地构成整体意义。如汉语中的“开夜车”不可理解为“晚上开车”;“高山流水”不可能解释为“高高的山,流动的水”。同样,英语中的“theskeletoninthecloset”、“toputheadstogether”。不能将其对应地翻译成“壁橱里的骷髅”、“把头放在一起”,而要将它们分别理解为“家丑(shamefulfamilysecrete)”、“大家一起商量(thinkoutaplanwithotherpeople)”。

(三)搭配的稳固性

所谓稳固性,指的是组成习语的各个部分(即单词)是固定的,不可随意拆开和调换位置。汉语中的“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不可改为“八上七下”;“雪中送炭”不可变为“雪中送煤”;同样,英语中的“atsixesandsevens(乱七八糟)”不可换为“atsevensandeights”;“fishintheair(海底捞月)”不可改为“fishmooninthewater”。

二、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

(一)文化背景差异

英汉两种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反映在语言上,就产生了许多来自古代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事件以及文学典故的习语。但由于两种文化渊源和发展轨迹不同,这些习语均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蕴藏着特殊的文化背景知识,其比喻意义深远,非字面上所能理解的。

如汉语中常用“夜郎自大”来形容那些“妄自尊大”的人;用“南辕北辙”来比喻“办事不按事理,倒行逆施,结果必然与愿望相反”。同样,英语中也有许多习语来自希腊神话、《圣经》故事、《荷马史诗》和《伊索寓言》。如出自希腊神话中的“Sphinx'sriddle(比喻难题)”;出自《圣经》的“aJudas'kiss(喻可耻的背叛)”等。

(二)风俗习惯差异

英汉风俗习惯的差异是英汉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最典型的莫过于有关动物形象之指称意义方面的习语。在这方面,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汉语说“身壮如牛”,英语却说“asstrongasahorse”;汉语表示一个人大口大口地喝水,常说“像牛饮”,英语里却用“drinklikeafish”来表示。

(三)差异

英汉两个民族有着各自的。因此,不同的宗教文化就潜移默化地融入了英汉两种语言中,于是就有了反映宗教文化的习语。中华民族的宗教文化主要是佛教(Buddhism)文化。佛教传入我国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人们相信人世间的一切都由“佛祖”在左右。因此,汉语中有许多习语是和“佛”、“庙”、“和尚”有联系的。如“借花献佛”、“立地成佛”、等。而在西方文化里,特别是在英美等国,影响最大的要数基督教(Christianity)文化了。因此,英语中有不少与“God”,“Devil”,“Hell”,“Church”等单词有关的习语。如“Godhelpsthosewhohelp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也)”;“aspoorasachurchmouse(一贫如洗)”等等。

三、结语

本文探讨了英汉习语的产生及其所具有的特点,并分析了英汉习语所体现的文化差异。然而语言是丰富多彩、千差万别的,文化交融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英汉习语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知识,教学中或学习时经常将二者进行对比,既可以加深我们对两种语言的认识和理解,也可以提高我们对民族文化和异国文化的敏感度。正因为丰富的文化知识为语言表达提供了大量潜在的可能性,所以在真实的语言交际中,我们就能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思想,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觉”。

参考文献

[1]张宁.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J].中国翻译.1999(3)

茶文化的重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 《 刮痧》;跨文化;差异

电影《刮痧》是一部以中美文化差异为主题,以刮痧为主线,演绎的一段段催人泪下的情节,令人时而悲伤心痛,时而感动不已,时而感慨万千。故事发生在美国中部密西西比河畔的城市圣路易斯。电脑游戏设计师许大同与妻子简宁在美国奋斗了8年,终于事业有成,一家人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行业的年度颁奖大会上,许大同获得最佳设计大奖,他激动而又骄傲地说:美国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地方,我爱美国,我的美国梦终于实现!但是随后降临的一件意外却使许大同从美梦中惊醒。一天,5岁的丹尼斯闹肚发烧,大同父亲看不懂药品上的英文说明,便用中国民间流传的刮痧疗法给丹尼斯治病。而丹尼斯后背刮痧留下的紫痕却成为大同虐待孩子的证据。听证会上,大同无法用解剖学为基础的西医理论向法官解释口耳相传的经验中医学,无法证明“刮痧”是疗法而不是虐待。随后,许大同由于无法忍受控方律师对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规范的“全新解释”而情绪失控,最终被剥夺了对孩子的监护权,权宜之下又与妻子分了居,父亲也带着内疚感回国了。唐人街上,好友昆仑亲身体验了中国古老医术“刮痧”,随后找到福利院主任和法官,才破例取消了对大同的禁止令。圣诞之夜,许大同为了与孩子、老婆相聚,冒着生命危险从楼外排水管爬到九楼自己的家中。影片最后,大同在教丹尼斯中文的发音:“中国北京”。

就像简宁在影片中质问的那样:“为什么这一切会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哪儿错了?”大同回答说:“不知道”。其实他们什么也没做错,这一切都是因为中美文化的差异。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经济环境导致中美文化差异很大。影片中,刮痧是传统中医疗法,是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造成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血容量和流量,有利于血液循环,重建人体自然生理循环。而在美国却无论如何也解释不明白了,大同在听证会上用七经八脉来解释,美国人完全不懂,因为美国没有这样的疗法,所以引起了这样一场悲剧。在中国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可是到了美国就百口莫辩,成了违法的事情了。

文化差异也引起了道德观和价值观的不同。影片中,在听证会上,对方律师有一场精彩的演讲,即对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规范的“全新解释”。大同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的英雄孙悟空设计了游戏主角的形象,因为在中国,孙悟空是个善良又有正义感的英雄,代表中国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规范。而对方律师却把这说成是暴力文化,从孙悟空霸占桃园、毁掉桃树、吃光长生不老药的片面故事情节,把孙悟空说成是一只顽劣粗鲁的猴子。这深深激怒了大同,是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无知才会做出这样的“全新的解释”。

中美文化差异渗透在方方面面。中国人的集体主义与美国人的个人主义;中国人追求家庭团圆与美国人崇尚独立自主;中国人的感性与美国人的理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在任何国家,孩子教育问题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孩子不但是家庭的希望,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而教育方式和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历史背景紧密联系。就拿中国人和美国人对待孩子教育方式来说,也是千差万别。“一般而言,美国家庭以民主平等的教育为主,父母尊重孩子的人格和人权,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和平等的家庭成员对待,与孩子建立平等民主的关系;而中国家庭民主平等的教育当时相对欠缺,没有把孩子当做一个与父母平等的人来尊重。”在影片中,丹尼斯和保罗打架后,大同并没有追问什么原因,而是不分青红皂白地打了丹尼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是通过父亲对孩子的威严和约束力来给对方面子,而在美国,美国人尊重人权,人人平等,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都不能打人,即使是自己的孩子,打人是违法的。当大同对昆仑说:“我为什么要打自己的儿子?我打他是出于对你的尊重,给你面子,懂吗?”而昆仑却说:“什么乱七八糟的中国逻辑?你打孩子是出于对我的尊重?”于是两人产生了分歧。在这一点上两个人无法达成一致,彼此无法理解对方,而这并不是谁的错,是中美文化差异导致的对孩子教育方式的不同所引起的。中国有句俗话:“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不成材”,也就是影片中大同父亲所说的话,所以大同对于打了丹尼斯不以为然。

此外,中国家长多是封闭式教育,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就像许大同说的那样,“丹尼斯是我的作品,我当然有版权。”中国家长认为自己有权管教孩子,孩子有出息是给父母争光,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甚至把自己一切的希望放在孩子身上,因此往往过于溺爱孩子,什么事都帮助孩子做,以至于中国的孩子到二十几岁还在向父母要钱,不能独立。正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的那样:“中国的教育制度从小把他们训练得十分驯服,从小灌输要听大人的话的思想,不允许有独立见解,更不允许像爱因斯坦自称的‘离经叛道’,这种教育职能培养出守业型人才,但却失去了中国的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相反,美国家长多数是开放式教育,要求孩子独立,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都让孩子自己做,用来培养自信心和责任心。这也是导致中国人和美国人思维方式不同、处事方式不同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对待父母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孝,乃人之根,性之本,德之源,教之所。”孝顺是衡量一个人人品的根本要素之一,也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思想,是中国几千年来历史文化沉淀下来的观念。在中国,有中国孝顺网,有许多关于孝顺父母的故事和名言,如“父母在,不远游。”古代中国 ,孩子结婚后是要和老人住在一起,孝顺父母,甚至今天仍有很多家庭是这样。中国人追求儿孙绕膝,几代同堂。而美国人则不一样,由于他们从小就鼓励独立,所以孩子成人后就会出去住,而父母也不会和孩子一起住,更不期望孩子们照顾他们,因为在他们看来,接受别人的照顾从某方面意味着自己的无能。他们独立、自主,不依赖儿女,虽然有社会的良好照顾,有完善的医疗保障,但是没有儿女的照顾和陪伴。有句话说:“美国是儿童的天堂,中年人的战场,老年人的地狱。”这也是因为,美国人崇尚个人主义,而中国人崇尚集体主义。美国人追求自我,而中国人则要个人服从集体。

在影片中,大同将不懂英语的父亲接到美国一起生活,为了尽自己的孝心,让父亲过上更好的生活。而父亲也明知自己去美国会有沟通障碍,却义无反顾地去了美国,这都是因为他想和家人生活在一起。这正是中国人追求的晚年生活,享受天伦之乐,三代同堂。电影中,给丹尼斯刮痧的不是大同,而是大同的父亲,可是出于保护父亲,大同亲口承认是自己给丹尼斯刮痧的。当大同父亲知道这一切后,他不甘心儿子替自己承担,主动找到昆仑,向昆仑解释说给丹尼斯刮痧的是他而不是大同。昆仑向简宁确认事实后,他不能理解为什么大同要这样做 ,简宁回答他说:“因为他是中国人。”这时昆仑看着正在搀扶父亲上楼梯的大同,望着他们的背影,他明白了,这就是中国人,中国的传统,中国的文化。由于事情解决不顺利,大同父亲虽然舍不得和家人分开,尤其是孙子丹尼斯,但还是带着愧疚感和无奈,决定离开美国回北京。临别时,大同想到父亲都没见到丹尼斯一眼,他便开车去将丹尼斯“偷”出来,及时在父亲走前见了面。而大同在美国的遭遇使他痛苦不堪,他甚至想带着孩子和父亲一起回北京,但是父亲却反问他:“你想逃跑吗?你这样回去,你还是一个在美国虐待了孩子回到中国的逃犯。”父亲还告诉他不要逃避现实。中国人表达感情的方式就是这样含蓄的、内敛的,不会像美国人那样直接表达感情,不会亲吻、拥抱,不会说我爱你,但是却通过这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情景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人的父子情。

三、对待朋友

由于中美文化的不同,中国人和美国人对待朋友也是不一样的。中国人是“为朋友两肋插刀”,甚至可以为了朋友而牺牲自己的利益。中国古人就有关于朋友重要的名言诗句,例如:“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壮心剖出酬知己。”由此可见,朋友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而美国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朋友虽重要,但是不会高于自己的利益。在这一点上,中国人显得更感性,而美国人更理性,更尊重事实。正如影片中,当大同需要律师去辩护的时候,他找了自己的好朋友昆仑,一个版权法律师,而不是一个家庭法的专业律师。因为在他心里是出于感性,他相信朋友,相信昆仑了解他有多爱丹尼斯,即使是版权法律师,大同也相信他能赢这场家庭法方面的官司。相反,当昆仑看到丹尼斯后背的紫痕时,他没有像大同那样出于感情相信朋友,而是非常理智,相信眼前的事实,没有为大同辩护。另外,当反方律师找来昆仑当证人,询问昆仑大同是不是在公众场合打了丹尼斯,昆仑回答说“是”。因为这个,大同很懊恼、很生气,他和昆仑翻脸,说他不够朋友,于是辞职了,还说出“道不同,不相为谋。”可是昆仑却无法理解大同,他说大同不该打丹尼斯,而他只是说出了事实。就这样,大同认为昆仑不够朋友,而昆仑却认为自己做的是正确的。就这样,两人的友情破裂了,可是两个人谁都没错,都是中美文化差异造成的结果。中国人相信“患难见真情”,朋友有苦难应该出手援助,应该站在自己这边,可是美国人注重事实,不能在法庭上说谎,不能违背法律法规,而不会感情用事。

四、结 语

随着世界的全球化,各国之间的交往越加频繁,包括贸易往来、商业合作等,因此文化的碰撞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只有正确认识文化差异的存在才能达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但有时误解也是难免的,正如电影《刮痧》中,开始许大同认为美国是个充满机会和希望的地方,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成功,可以过上幸福的日子。于是带着他的“美国梦”来到了美国,他如愿地成功了,他高兴地说他终于成为一个真正成功的美国人,美国是个充满希望的地方。可是刮痧事件的发生,他从梦中惊醒,他的无奈和懊恼使他在听证会上这样说:“曾经很庆幸儿子出生在美国,而现在却不这么想。”直到影片最后,大同在教丹尼斯汉语发音:中国北京。这说明许大同意识到了文化差异对生活的影响有多大,无论走到哪里,他都是中国人,骨子里受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他的道德观、价值观也是中国式的。由此可见,要想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就不能忽视文化差异。所以,当我们和外国人打交道时一定要先了解对方的文化,分析外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不同,这样才能进行最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参考文献]

[1] 徐行.中西文化比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 戴凡,Stephen L J Smith.文化碰撞[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 郝薇薇.《刮痧》电影体现出的中美文化差异[J].才智,2009(29).

[4] 张莉.从电影《刮痧》看中美文化冲突与融合[J].电影文学,2009(11).

茶文化的重点范文第3篇

一 、现象分析

在中国最大的电影数据库豆瓣电影[1]的用户评分信息(中文)[2]和全球最大的电影数据库imdb[3]的用户评分信息(英文)[4]中,综合每部影片看过的人数以及该影片所得的评价等综合数据,产生最受欢迎的前250部(top250)电影。如下表所示:

中国大陆 美国 香港 台湾 日本 法国 英国

豆瓣 11 111 20 6 28 22 17

imdb 0 165 3 0 15 13 20

交集(共88部) 0 55 1 0 8 5 10

通过数据,我们可以发现:

1、中国人最喜欢看的电影的首要来源是美国,其次是日本,再次是法国和英国。

2、豆瓣最受欢迎的前250部电影(top250)中,中国大陆出产的电影只有11部,仅仅是美国出产电影(111部)的十分之一。这说明中国电影,虽然数量庞大,但少有高质量的内容,远远无法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从imdb的数据看,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出产的电影没有一部进入imdb的最受欢迎的前250部电影(top250)中。中国香港出产的电影仅有3部进入imdb的top250中,说明中国香港出产的电影虽容易被大陆地区所接受,但是并未取得国际观众的核心认同。这种现象可以反映出中国电影的劣与优。中国电影的劣处在于,从整体来说,在国内和国际的影响力都甚弱;但福祸相依,中国电影的优处恰恰在于,其在国内和国际的影响力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和提升潜力。

3、美国电影不仅在中国国内占据了绝对主流地位,在国际上也是如此。在豆瓣和imdb前250的交集中,共有88部相同的电影,其中55部为美国电影。

4、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厚的日本出产的电影远远高于中国,其出产的电影在豆瓣和imdb的top250中,与英国、法国出产的电影不相上下,他们在电影方面的文化国际影响力远高于中国。

为反映数量上的差异,进一步分析豆瓣电影数据库与imdb电影数据库中的交集[5],数据分别为:中国香港电影为2521部、中国台湾电影为379本文由收集整理部、中国大陆电影为1024部,中国电影共计为3924部,美国电影共计为9946部。中国大陆电影输出西方的数量只有约美国输入中国电影的10%,从数据可以看出中西方在输入到对方观众中的电影数量的明显不对等性。我们用几个图标来说明问题。

如figure 1所示,横坐标为每部电影的得分(0-100,为imdb实际加权评分的十倍),大陆的电影的得分在imdb数据库中的得分普遍低于美国电影,其中高于80的只有约2%。

figure 2不同国别电影在imdb的用户评价数的累计分布函数(cdf)

从每部电影的用户评论数角度。如figure 2所示,中国产电影的用户评论数远低于美国电影,不足10%的电影超过1000评论。相对的,美国电影中评论数大于1000评论的比例是74%。

如果在考虑绝对值只有1025部,也就是说中国大陆产电影在imdb上评论超过1000的只有100部左右。这说明中国电影在海外特别是美国观众中的不论是内容的数量和受欢迎程度都与中华文化应有的国际影响力是不相符合的。

而反观美国电影在大陆的受欢迎程度,如figure 3所示,评分高于80的比例甚至高于国产电影。

figure 3 每部电影在豆瓣评分的累计分布函数(cdf)

二、原因探讨

以上出现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造成这种现象是多方面的原因。但可以肯定的是,由于中国电影的审查制度和引入机制的原因,这些美国电影(9946部)多数没有通过合法渠道引进版权。

没有合法版权的电影,为何在中国如此风行?首要的原因应该是,这些电影在中国有市场,尽管政府监控的比较严格的时候,依然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市场。

虽然从2010年开始,国家版权局加强了对视频网站的监管力度,一些大的视频网站被列入了监管范围。在国内排名靠前的盗版bt网站被大量关闭,大型视频服务网站的盗版行为由于受到版权所有者的起诉和高额索赔要求,盗版率明显下降。2011年12月30日,国家版权局通报了视频网站主动监管的情况,优酷网、乐视网、酷6网、土豆网等18家重点视频网站影视节目正版率在70%左右[6]。然而,与之相应的,数以万计的中小型盗版影视网站却因此得到迅速发展。这些网站没有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甚至连基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也没有,网站的域名注册通常不通过国内的域名注册商,他们即使被发现,也不能够轻易地确定处罚对象。

其次,这些中小型网站由于自身的限制,没有足够的技术实力以实现内容的高效能、低成本的传播,也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以提供视频的存储和带宽。他们往往通过与qvod、xunlei等合作的方式,中小型网站可以获得网站的广告收益,而qvod可以通过客户端获取客户端广告收益或如xunlei获取会员收益。这种新型的商业模式,由于当前法律的空白,版权所有者根本无法通过法律手段解决。一些法院甚至将之称为“为保护软件开发商自主创新确立的司法范例”[7]。这些没有获得版权的影视网站为数众多,一些网站的alexa流量排名相当靠前,如人人影视(yyets.com的国内流量排名为221),分为片源、字幕翻译、转码、上传到bt/emule/迅雷快传/qvod的一系列分工明确的团队。

转贴于

由于中国从初中甚至小学就将英语作为主要的课程,客观上国内存在大量的优秀外语翻译人才,打击盗版的不力和政府对引进国外影视作品的限制。例如:中新网2月13日电 广电总局日前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境外影视剧引进和播出管理工作,境外影视剧不得在黄金时段(19:00-22:00)播出。各电视频道每天播出的境外影视剧,不得超过该频道当天影视剧总播出时间的百分之二十五。

这些反盗版的举措,在某些方面,反而促进了盗版网站的发展和壮大。中国电影市场“欲抑之,反而扬之”的现象,不能不引起重视和反思。

三、建议对策

中国电影的现状警策我们,中国电影要走的路还很长。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9]的电影文化核心价值体系,落实和践行电影文化核心价值体系。

首先,中国电影要找寻电影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众电影文化兴趣的契合点。中国五千年的民族优秀文化,契合点不仅仅只是后宫,应该面向更广阔的空间,诸如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智慧与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开拓创新的精神等。

其次,中国电影要努力把握观众的内心情感和精神需求。“谁真正掌握了大众的内心情感与精神需求” [10],谁就真正掌握了观众的兴趣点,谁就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谁就有了至高的文化影响力。而电影的影响力是个变数,是随着观众的兴趣点改变而改变的。应该是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力求构建能绝对吸引眼球的、适合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的、有自我特色的“中国模式”电影。

茶文化的重点范文第4篇

一.电影简介

《刮痧》无疑是中国史上反映中西方文化差异最成功的电影之一,此电影主要围绕是否对儿童有虐待行为这一中心思想展开,本文讲述了的是由梁家辉和蒋雯丽主演的北京夫妇许大同和简宁及儿子丹尼斯在美国追梦的生活状况,他们一家很幸福,过得也很体面,许大同开发了一款游戏同时也获得了奖项,在颁奖时,许大同说道:“我的美国梦终于实现了,来到美国经过八年的努力,拼搏,终于实现了美国梦”。

但是幸福随之被打破了,丹尼斯闹肚子,爷爷因为看不懂英文说明书,就采用中国传统的中医治疗刮痧,在一次事故中丹尼斯受伤了,随之送到医院,医生看见丹尼斯背后的伤痕,认为丹尼斯长期受到家人的虐待,随之告知儿童福利局对丹尼斯进行监护,最后在深刻的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刮痧,中西方文化得到融合。本片围绕是否对儿童虐待而展开一系列的分析,分析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二.本文从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法律,亲情,友情方面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1. 家庭教育观念

中西方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中国人尊崇传统的儒家思想,“三纲五常”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标准,中国人笃信“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亲骂是爱的观点,直到现在还有一直被热议的棍棒底下的北大生,清华生,我们中国人认为严厉是成功的途径。其中“父为子纲”就是儿子必须听取父亲的话,同时父亲也为孩子起到榜样作用。记得电影中的一个片段,当丹尼斯打了约翰的儿子,许大同让丹尼斯道歉,丹尼斯不肯,他就打了丹尼斯一巴掌。当时约翰,作为一个美国人根本不能理解为什么许大同要打孩子,这在美国是一种虐待儿童的行为,而许大同的解释到是为了给约翰面子,中国人认为抬高别人贬低自己是尊重别人的一种方式,而美国人则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愚蠢的行为,因此约翰当时说道什么乱七八糟的中国逻辑。

西方教育子女时注重他们个人能力的培养,思维方式的培养,美国小孩子如果在画板上胡乱涂鸦家长肯定不会训斥小孩子,因为那是他们培养思维方式,发散思维的一种表现,而如果放在中国,中国家长肯定会手把手教,让孩子画一些已经有的成型的,具体的东西。美国文化崇尚自由和独立,认为孩子是社会的财富,人人是平等的,西方人认为孩子有自己的隐私,有他们自己的圈子,而这种隐私神圣不可侵犯。

2.法律观念

法律是保障社会稳定的有力武器,任何国家都有自己明确的法律,中西方文化在法律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中国人往往面对法律时掺杂了许多了个人情感,而与东方法律观念不同,美国以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为基础,柏拉图,西方文化一直坚持理性的正义,坚持对权力的保证和对自由的追求,西方古希腊文化的理性对西方法律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理性,公平,正义是西方法律的代名词,充分尊重每一个人的权力,而且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也是很明显的。西方人重视客观事实,喜欢用理性的思维来分析事情。电影中许大同的父亲因为在美国的中国好友老霍的死亡而停留在警察局,许大同着急去接父亲而没有在晚上陪丹尼斯,这种现象在中国是很普遍的一个现象,而在美国则认为这种现象违返法律,没有尽到家长的责任;还有就是许大同为了他的父亲能顺利拿到美国绿卡,而撒谎说是他给丹尼斯刮痧的,在西方国家,如果一个人不诚实,说明他失去了诚信,他在社会上是不被认可的,当约翰发现许大同为其父亲“顶罪时”,他不能理解的看着简宁,简宁说道“因为他是中国人”,当然在我们中国顶罪也是一种不理智,违法的行为,但是我们会说这是一种亲情,而且说许大同是孝顺的。

3.亲情观念

中西方文化在亲情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西方人重视个人,个人的发展,老人一般与年轻人分开住,而且老年人也不太愿意打扰年轻人,而中国“百善孝为先”不孝顺的骂名一般人是承担不起的。在电影中许大同为了不让父亲单独一个人留在北京,而将父亲接到美国和他们住在一起,而父亲在中国住惯了,在美国不适应,文化,语言,礼仪,习俗各方面的不同导致父亲最后的归国。在西方人看来各自都有自己的生活为什么一定要融到一块,住在一起不一定就意味着孝顺。在西方,主流文化的核心价值就是个人主义,在美国人看来每个个体都是独立的。

4.友情观念

中西方文化中,友情呈现的含义是不同的,中国人重视友情,而将友情与其他许多感情,人情混在一起,与工作之类的相联系;而在美国,他们的友情建立在一种顺其自然的基础上,同时他们也将友情和其他事情分开,特别理性。在电影中,约翰指正许大同打过儿子,许大同认为约翰背叛了他,他们那么好的关系,约翰怎么能那么说,而约翰认为事实就是事实,而不能因为朋友而去作伪证,友情的破裂最终导致许大同的辞职,他们一般将“人”“事”分开,而我们中国则是人事永远在一起,倾向于把友情和权益合二为一。

中西方文化存在许多不同的差异,因为这些差异,我们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会产生碰撞,甚至会产生冲突,但是只要我们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不断了解目的语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价值观念,礼仪风俗,这样才能很好的融入到对方的文化中,这样才会减少两种文化之间的冲突,才能避免因风俗差异而造成的交际障碍,兼容并蓄、尊重、理解接纳,海纳百川才能更好的进行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参考文献:

茶文化的重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魔幻电影;文化差异;分析

21世纪以来,魔幻电影的发展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期。以《哈利・波特》系列、《指环王》系列等为代表的西方魔幻电影不断涌入中国电影市场,创造了一个个票房神话,而且赢得了中国观众和评论界的好评。然而,比起西方魔幻电影的叫好又叫座,中国魔幻电影的发展却并非一帆风顺。近十几年来,从《无极》《新蜀山剑侠》的惨败到近期《画皮》系列、《西游・降魔篇》的成功,中国魔幻电影在探索中艰难前进。因此,了解中西方魔幻电影之间的差异,尤其是文化差异,有助于中国电影走上一条良性的、健康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文本差异

中西方魔幻电影的差异首先表现在它们二者的文本基础上。纵观中国的魔幻电影史,其文本基础比较纯粹,多选自我国自古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神鬼志怪小说或民间传说。如明代作家吴承恩的《西游记》,从20世纪20年代初次登上大银幕到2013年初的《西游・降魔篇》,历经近百年而不衰,仍然是电影人和观众津津乐道的热门题材。甚至在美版《功夫之王》中也借鉴了孙悟空这一经典形象。与《西游记》这样的长篇神怪小说相比,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更为编剧和导演们所喜爱。《倩女幽魂》系列和《画皮》系列的成功把中国魔幻电影带入了发展的小。此外,中国民间传说也是银幕上的常客。如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中的《白蛇传》就被多次搬上大银幕,由它改编的《青蛇》《白蛇传说》等影片也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

西方魔幻电影的文本基础比起中国要复杂得多。好莱坞魔幻电影喜欢借鉴神话和宗教题材。然而美国短暂的历史使其缺乏本土神话,因此在西方魔幻电影中希腊神话、北欧神话、埃及神话、玛雅神话等神话故事和基督教、犹太教等宗教故事比比皆是。随着电影技术的进步,20世纪出现的奇幻小说也成了好莱坞编剧们的大爱。作为西方魔幻电影代表作之一,《指环王》将原著中描绘的庞大的架空世界和穿梭在其中的诸多生物成功地搬上银幕,呈现在世界观众的眼前。同一时期推出的《哈利・波特》系列也受到了全世界影迷的喜爱。

二、背景差异

中西方魔幻电影文本基础的不同也造成了它们故事背景上的差异。中国的神话传说和志怪小说多有着现实的年代背景和地点,并时常穿插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因此,改编自神怪小说的中国魔幻电影也多建立于现世之上。如《西游记》发生在唐朝,而故事中的唐僧等也是中国历史上真实出现过的传奇性人物;《聊斋志异》虽没有写明故事发生的朝代,但是在对人物出生地介绍上却极为详细,如《聂小倩》里的宁采臣是浙江人,《画皮》里的王生是山西人等;四大民间传说的年代背景更是非常明确,《孟姜女》发生于秦朝,《梁祝》出现于两晋,《牛郎织女》是南北朝的事,《白蛇传》则起源于宋朝。究其原因,中国神怪小说的主要作用是借机对世人进行讽喻,所以把时间、地点、故事的前因后果讲清楚是十分必要的。

与中国魔幻电影多建立于现世之上不同,西方魔幻电影更喜欢架空世界。其一,奇幻小说大多发生在架空世界。奇幻世界从本质上讲是以魔法或其他超自然力量为基础构成的幻想世界,所以作者杜撰一个世界作为奇幻小说的故事舞台是一种常见的手法。如《指环王》的故事背景是中土世界,《纳尼亚传奇》的故事背景为纳尼亚大陆。除了架空的故事背景,作者还要为奇幻小说出现的非人智慧生物或种族创造他们的特长、社会、历史、文化及演化分支,比方说精灵、矮人及兽人等;同时为了避开影射现实中的宗教所带来的麻烦,作者甚至还需要一个捏造的神话和宗教体系。其二,取材自神话传说的西方魔幻电影,有时也无法交代清楚时间地点。西方魔幻电影中涉及的神话传说来自多个国家和民族,有一些神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口头文学,甚至在传承过程中出现空白,很难与真实的历史联系在一起。因此,银幕上出现了希腊、北欧神话中的诸神操着一口流利英语的奇怪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西方魔幻电影在营造历史时的茫然。

三、主题差异

东西方魔幻电影除了文本和背景的差异,表现的主题也各有不同。当下的中国魔幻电影倾向爱情主题。在众多题材中,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本就是爱情故事,因此由它们改编而来的电影也毫无悬念地以爱情作为主题。如以《白蛇传》为原型改编的电影《青蛇》和《白蛇传说》。还有一些电影借用原著的外壳,弱化原有的讽喻意味,实际上则是完全颠覆原著情节,打造了全新的故事内容。如电影《画皮》系列将原著中王生、女鬼、陈氏非常简单的三角关系延伸出去,通过对人物的再创造,突出表现人与人之间,妖与妖之间,人与妖之间错综复杂的爱恨纠葛;周星驰的《大话西游》系列则弱化了原著中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以至尊宝和紫霞仙子的爱情为主题,是典型的披着魔幻外衣的爱情故事。

西方魔幻电影更加注重彰显救世主般的个人价值和小团体的英雄主义,多是描绘在战争、种族或宗教争端背景下,某些英雄人物的传奇成长故事。在西方魔幻电影中,最吸引观众的就是英雄历险:影片的主人公大多一开始只是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出众的小人物,在奇幻的世界里拥有了超自然的能力,然后经历重重危险,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自我寻找和自我救赎,最终回到现实世界。《哈利・波特》系列中的哈利・波特和《波西・杰克逊与神火之盗》中的波西・杰克逊都是英雄成长主义主题的代表人物。

四、道具和武器

如果说文本和主题是中西方魔幻电影的内在差异的话,那么电影道具和武器就是其外在差异。魔幻电影吸引观众的除了奇幻境界和人物,还有绚烂的法术和精奇的武器。由于中国历史悠久,因此在《山海经》《搜神记》《西游记》等神话中对神兵利器的记录远超西方。除了神话传说中流传已久的神兵,东方魔幻电影在兵器创新上也不遗余力,如《蜀山传》中出现的日月宝轮等。中国魔幻电影中出现的武器有两大特点:第一,神兵利器多为持有人量身打造,往往具有灵性,会择主而栖,并且会随着主人一同成长,最终达到“人器合一”的境界。换句话说,神兵并不只是一件兵器,而更像一个朋友。这是因为中国古典美学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人”是核心,“物”是有灵性的“人化”之“物”。 因此,中国魔幻电影中对武器和主人的“人器合一”再现了中国哲学中阴阳合一的终极境界。第二,中国魔幻电影中宝物的使用并不拘泥于宗教派别和种族,且普通人也可以发挥其巨大作用。如《倩女幽魂》中出身道教的燕赤霞可以使用佛教法宝,而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宁采臣也可以靠法宝消灭黑山老妖。

与东方众多历史久远的神兵不同,西方魔幻电影中的武器多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物品,而且持有者需要经过大量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如《哈利・波特》中出现的魔法书、魔法棒和飞行工具扫帚等。西方虽然也有神兵的传说,但基本上还是更看重人自身的力量。如《龙骑士》中的龙骑士伊拉贡,即便是普通的剑,只要他能在其上赋予龙的魔法,就能够克敌制胜。此外,西方魔幻电影也在魔法修习和武器使用上针对不同的种族作了限制。一般来说,矮人身体强壮擅长锻造,多使用斧头等重型武器;精灵体态轻盈行动迅速,多用弓箭;法师则多是精神力强大而身体瘦弱,物理攻击性差而魔法加持能力强的魔法杖、魔法棒就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五、电影特技的运用

魔幻电影最吸引观众的就是导演和编剧们对场景、人物、法术和道具的创造和想象。然而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想要完美地呈现在观众眼前并得到大家的认可,就必须通过电影特技的巧妙运用。在这一点上,中国比不上西方。早期的中国魔幻电影从打斗方式和特技上多带有武侠片的特点。在对待特技的态度上,一部分电影过多彰显炫目的特技效果,却削弱了影片的故事性,如《新蜀山剑侠》;而另一些影片则把重点放在了故事情节上,对特技效果并不重视,如1987年版的《倩女幽魂》。进入新世纪,中国的电影特技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如《画皮2》中狐妖和公主两度换皮的镜头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人们也看到了国内与西方的差距。因此,一方面加强技术革新和自主开发,另一方面借用好莱坞的技术力量也是不错的选择。

西方魔幻电影的发展与电脑数码特技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特技效果的运用最大限度逼真地呈现了影片想要表现的种种荒诞离奇的想象。如《哈利・波特》系列中魔法学院的学生骑在扫帚上进行的魁地奇球赛和瑰丽炫目的斗法场面都让观众目眩神迷。《指环王》系列运用了上千个特效镜头,充分展现了中土大陆上各种族的特点,战场上千军万马的恢宏气势和斗法中的诡谲场面。尽管西方魔幻电影的特技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了,但它却没有停滞不前。每一部大片的制作都会伴随着很多新软件的开发。这些新软件被使用在下一部电影的制作中,同时又会有新的、更好的软件被开发出来。也就是说,观众永远都无法确定哪部电影的特效最好,大家对电影特技的期待永远都在下一部影片中。这种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精神正是中国魔幻电影想要赶上西方所必需的。

六、结 语

总之,通过对电影文本、背景、主题、道具和特技技术等方面的比较,我们加深了对魔幻电影本质的理解,看到了中西方魔幻电影中存在的文化差异,从而对中国魔幻电影今后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从最近几部较为成功的国产影片可以看出,想要做好中国的魔幻电影,我们必须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树立正确的“剧本意识”和“文化观”。即在挖掘电影商品性的同时,注重电影的文化性和叙事功能;重视观众的欣赏力和辨别力,防止出现电影视觉奇观化、故事空洞化。第二,树立良好的“市场观”,即找准电影的市场定位,确保电影市场的可持续发展。第三,不断创新电影特技技术,在借用好莱坞的技术力量的同时,加强技术革新和自主开发。

[参考文献]

[1] 白莲.当代西方魔幻电影与欧洲文化语境[J].艺术百家,2007(05).

[2] 巩杰.美国魔幻片现象初探[J].电影文学,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