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艺术的主要社会功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是以线条组合变化来表现文字之美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
中国书法主要包括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书体。
书法艺术昀基本特征
(1)线条与组合。(2)具象与抽象。(3)情感与象征。
实用艺术
实用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它是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与设计艺术等表现性空间艺术的总称。实用艺术是所有艺术种类中最普及、最常见的一大类别,它与人们的衣、食、住、用等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
建筑艺术
建筑艺术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以形体、线条、色彩、质感、装饰、空间组合等为艺术语言,建构成实体形象的造型与空间艺术。
建筑可分为民用建筑、公共建筑、园林建筑、宗教建筑、纪念性建筑等。
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
(1)造型的形式美追求。(2)环境的人格化体现。(3)多重的象征性意味。
园林艺术
园林艺术是指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法,将山水、花木、建筑等要素组合成为统一的景观。园林艺术体现了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有机融合。园林艺术在广义上是建筑艺术的一种类型。
园林艺术的类型,从世界范围看主要有三种,即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和东方园林。东方园林以中国园林为代表。
园林艺术的基本特征
(1)浓缩的自然。(2)综合的形式。(3)意境的追求。
工艺与设计艺术
工艺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样式,它既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同时又具备一定的实用价值,与制作或生产密切相关。
设计艺术是工业革命后在国际上兴起韵一门交叉性应用学科,是围绕着某种制作或生产目的进行的富有审美情趣的创作,,主要包括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设计等。
工艺与设计艺术的基本特征
(1)实用与审美的结合。(2)物质与精神的结合。(3)技能与创造。
表情艺术
表情艺术是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音响、人体)来直接表现人的情感,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这一类艺术的总称。表情艺术主要是指音乐、舞蹈这两门表现性和表演性艺术。表情艺术是人类历最古老的艺术门类。
音乐艺术
音乐艺术是以人声或乐器声音为材料,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一定时间长度内营造审美情境的表现性艺术。音乐艺术以旋律、节奏、和声、配器、复调等为基本手段,以抒发人的审美情感为目标,具有较强盼情感表现力和情绪感染力。
音乐艺术的分类
音乐可分为声乐和器乐。声乐按演唱者可分为男声、女声和童声,按音域可分为高音、中音和低音,还可根据演唱的方式分为独唱、齐唱、重唱、合唱、对唱、伴唱等多种形式。
根据器乐的不同种类和演奏方法,可以分为弦乐、管乐、弹拨乐、打击乐四大类。
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
(1)情感的涌流。(2)想象的自由。(3)象征的意味。
艺术发展的继承与倒新
(1)继承和创新是促进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艺术的发展是有其内在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性。每一时代的艺术对于后一时代的艺术都是一种既定的存在和条件,后一时代的艺术必然要在前一时代艺术的基础上得以发展。(2)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传统的吸收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尤其表现在对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的继承上。
(3)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为了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同时,又要坚持在艺术内容、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创造,不断适应新时代人们对于审美文化和艺术的需求。
艺术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
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现象,艺术既具有一般意识形态的特性,又具有自身的审美特性,因而它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作为审美的意识形态,艺术与意识形态各部门以及政治、科学等均有着密切的联系。
(1)艺术与哲学。哲学主要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领域中带有普遍性的根本规律,哲学主要通过美学这一中介对艺术产生影响。艺术也可以通过审美创造对哲学家的思维及其思想产生启迪,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哲学。
(2)艺术与宗教。艺术与宗教早期曾融合在一起,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二者在认识与掌握世界的方式上有着相似之处。宗教长期利用艺术来宣传宗教,客观上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同时艺术也在不断影响着宗教。但由于宗教和艺术在思维方式和终极目的上的根本差异,决定了二者的本质区别。(3)艺术与道德。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与艺术的联系相当紧密。一方面,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总要通过艺术的内容和精神得以体现;另一方面,艺术以审美的方式对道德观念进行思考并加以表现,从而影响人们的道德观念。
(4)艺术与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政治对于包括艺术在内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各部门的影响是最为直接和广泛的。艺术活动会受到政治的制约和影响,同时也可以对政治产生影响,二者是相互联系和统一的关系。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和引导艺术的方向,良好的政治环境可以保障艺术得到更快、更健康的发展。艺术也可以通过自身显现的审美情感和精神倾向对人们的政治思想产生一定的作用,从而影响政治的方向和发展。
(5)艺术与科学。科学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它与艺术有不少相似之处,同时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有本质的区别。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传播手段,并促使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和美学观念的变化。在思维方式、价值追求等方面,艺术也一直对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艺术活动的基本性质
艺术活动是以特有的艺术语言体系为媒介、以创造形象或意境满足人类审美需求的精神文化活动。
(1)任何艺术活动都必须借助一定的艺术语言体系进行。
(2)创造艺术形象或意境是一切艺术活动的出发点,也是一切艺术活动的宗旨、目的、落脚点和最终结果与归宿。
(3)艺术活动作为人类的精神文化活动,它的根本
艺术括动的基本特征
(1)艺术活动韵形象性。形象即审美形象,在广义上包括审美的情境和意境。形象把握是艺术活动特有的方式,是主体对于客体领悟式的审美创造.它是感性的而不是推理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形象是构成艺术作品的基本要素,因此,每个艺术形象都必须以个别具体的感性形式出现,把生活中人、事、景物的外部形态和内在特征真实地表现出来,有血有肉、有声有色,使人产生一种活灵活现的感觉。
(2)艺术活动的情感性。艺术中的情感即审美情感,是一种无功利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情感在艺术活动动机的生成、创造与接受过程中均是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同时情感又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元素。情感主宰着艺术活动的整个过程,贯穿在艺术创作的整个心理过程中。
(3)艺术活动的审美性。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区别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意识形态活动的根本标志。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形象的、情感的和多义的,艺术的意识形态特性是隐含在审美特性之中的,它使艺术的审美世界具有了更为广阔和深邃的内涵。
艺术活动的功能
(1)审美认知功能。艺术的审美认知功能,是指人通过艺术活动能够获得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和信息。艺术对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知功能。对于大至天体,小至原子的自然现象,艺术也同样具有审美认知作用。
(2)审美教育功能。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是指人通过艺术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艺术具有强大的情绪感染力和影响力,欣赏者往往会沉浸在优秀的艺术作品中,不知不觉地改变自己原有的态度,而接受作品的思想观念。艺术审美教育功能具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三个特点。(3)审美娱乐功能。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是指人
在艺术活动中能够使身心得到调节,精神获得愉悦。这是艺术最基本的功能。
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1公共艺术和环境艺术中的公共空间
(1)公共空间中的艺术品设置。一般来说,在城市中,通过建筑物界限划定的除了私人空间之外,都可以算做公共空间。因此,公共空间包括城市道路、绿地、公园、公共建筑、广场以及其他公共场所。对于在公共场所或者说公共空间之内的艺术品空间规划,艺术构想方案的综合计划及艺术品设置都属于公共艺术的范围,这也包括了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材料与色彩计划、采光与布光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视觉传达的效果不同造成其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涉及的艺术品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建筑小品,城市雕塑等。
(2)公共空间的艺术化传达。著名的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解释道:环境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爱管闲事的艺术,无所不包的艺术,早已被传统所瞩目的艺术。公共空间中的艺术化传达通常是以视觉传达的方式来实现的,其艺术化的载体即为环境艺术。环境艺术为公共艺术的艺术化传达提供公共空间和视觉传达的艺术环境。
2环境艺术与公共艺术在视觉传达上的交集
(1)鲜明的精神指向。二者的艺术表现都带有鲜明的精神指向,无论是环境艺术还是公共艺术当中的艺术品也都具有鲜明的风格指向。不同的风格指向也具有不同的侧重点,环境艺术强调通过对整体环境的设计来达到空间环境的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相统一。公共艺术中的艺术品更强调公众对艺术品风格的精神指向和精神感受。二者在视觉传达上一个明显针对环境体验,一个针对人的主观感受。
(2)鲜明的环境载体。如果说环境艺术涵盖了公共艺术,那么环境艺术中的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则包括公共空间艺术设计、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等,与公共艺术存在一定的交集。因为二者都需要以环境和空间为艺术创作的前提条件,二者的创作与传播都需要一个鲜明的环境载体。
(3)相似的呈现状态。公共艺术强调艺术作品在公共空间的呈现。公共艺术的艺术品也更重视艺术的公众性和大众性,其艺术价值要在实用价值和环境价值之上。与公共艺术相比,环境艺术更强调构思与布局、均衡与对称、尺度与比例、色彩与光影,其重点在于空间与环境的融合,更重视环境中的实用价值且兼顾艺术价值。
(4)共同的公共属性。与环境艺术相比,公共艺术更强调空间的公共属性,与环境艺术一般统归于城市规划不同,公共艺术更为强调城市文化当中公共艺术创造者的公共属性,公共艺术既可以是艺术家的个人创作,也可以是群众的集体参与或是社会资本的主观投入。无论哪种构成方式都注定公共艺术在视觉传达上具有充分的开放性和公众性。环境艺术虽然是对环境改造的艺术,主要目的也是为了美化环境,但总体目的依然是强调艺术的公众性和开放性,与公共艺术在一个地域形成特定的文化精神不同,环境艺术可以无处不在地发挥作用。
3公共艺术与环境艺术在视觉传达上的社会评论和文化组成
(1)从视觉传达的角度。仔细研究公共艺术的设计过程,可以清晰地发现,其艺术品创作中对公共艺术的阐释会在视觉上对公众形成一种美学上的心理感受,对公众形成一种特定的影响。与环境艺术由艺术家特定的设计改造不同,公众在公共艺术的参与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特定场所中,公共艺术往往起到精神文化的凝聚作用,它会引起公众的屈从或反叛心理,这取决于公众的文化教育和生活背景。其中,公众的态度往往会决定公众对公共艺术的总体评价。而环境艺术的整个评价却更多是决定于公众使用者的视觉感受和使用感受。
(2)从文化组成的角度。具有文化组成的公共艺术和环境艺术是城市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城市的空间内公众对与艺术性和实用性进行社会评论依据的具体体现方式。公共艺术和环境艺术是一种互为表里的关系。公共艺术是公共空间的精神和灵魂所在,它依托于环境,鲜明、充分地展示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艺术以及政治的倾向性。环境艺术则体现出各种环境要素之间的协同关系。与环境艺术相比,公共艺术更具有社会性和公众性,需要公众的参与,受市民社会的基本要素、艺术创作自由与公共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艺术审美能力与公民教育平等、公民的艺术需求与社会公平意识、公共艺术的主题选择与公共空间的话语权等影响。
(3)从精神建设的角度。公共艺术的设置往往体现出鲜明的精神建设特征,公共艺术的建设发展与公共精神建设发展和私人特定的精神建设发展密不可分,体现了明显的政府主导意志、公共意志和个人意志。这种意志一般会通过艺术作品的题材、风格、语言等体现出来。对艺术品而言,它和空间发生关系的方式,往往会决定艺术的传播力量和速度。公共空间在城市中主要以公共性质存在,而以表现公共艺术情感的艺术作品与公共空间发生关系时,就会引起公众普遍的感受。表现公共理想化、浪漫化的公共历史题材事件与公共空间发生关系时,往往会起到凝聚公众精神力量的作用。表现个人情绪主题的公共艺术作品会带给公众作者的情绪感染。公共艺术的核心是公共性,只有公众参与进来,有感染力的作品才真正符合公共艺术。在城市中如果仅仅是满足精神文明建设做的宣传而忽略公共感受,那这种公共作品其意义和城市广告也差不多。环境艺术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制约,在视觉上很难兼顾到公共艺术性,更多的是为民众提供舒适和便利的公共设施和环境美化,在精神建设上也更注重环境的美化而不是公共的艺术共鸣。不同的城市、地域的历史文脉不同,特别是市民文化各不相同,因此公共艺术和环境艺术的表达方式也会因此不同。
4结论
关键词:公共空间;公共艺术;城市
1. 公共艺术的概述
1.1 公共艺术的概念
公共艺术近来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中国城市空间和媒体中,并且受到重视。公共艺术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被理解为城市雕塑的代名词。其实,它是一个外来词,英文是pubic art,即公众共同介入的,在公开场合下展示的艺术。广义上来看,它包含了视觉艺术,如绘画、雕塑、书法、摄影、建筑、环境艺术、景观艺术等,还包括听觉艺术,如喜剧、电影、舞蹈、演唱等,甚至还包括行为艺术、大地艺术和观念艺术等一些前卫艺术。然而公共艺术的边界至今仍然是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到底给公共艺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还没有一个定论。
1.2 公共艺术的发展历程
目前,中国学界普遍认同的观点为,公共艺术这一概念在1990年代后的中国才开始使用。当代公共艺术发端于1920―1930年代的美国,起因是因罗斯福总统发起了一个公共赞助项目,这个项目完成了2500多幅壁画,不仅美化了环境,也提升了大众的审美品位。1959年,美国费城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立法形式通过。百分比艺术法案的城市,1965年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成立,该机构旨在通过艺术家的作品从美术馆移除,设置在人多的公共场所,使街头成为没有围墙的美术馆。至1990年代末,美国30个州先后以立法方式通过不同形式的百分比艺术法案,以公共艺术的方式大理推动国家文化艺术的建设。[1]
1.3 公共艺术的艺术种类
第一类公共艺术史以反应当地文化特征、民俗风情为目的的,根据当地的文化特色、历史渊源等特点来反应环境的特征。这样的作品不仅要很好的表现历史文化,更要使旅游者身处其中了解、感受当地的文化气息。
第二类公共艺术是作为环境和建筑的附属品而存在,将艺术品与环境相融合。这样的作品需要实地考察,并且善于利用作品的材质、造型及比例使艺术作品与自然浑然天成。
1.4 公共艺术的作用
公共艺术是当代西方后现代社会政策和政治观的产物。它的目的在于美化城市公共空间,使每个人都能平等的感受到艺术化的公共空间,并且人们的负面情绪。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的利益冲突。因此,推行公共艺术是社会人性化方面的体现。广义而说,公共艺术作为一种文化观念已成为当代公共艺术学的一个分支,反应的是一项文化政策以及其施行的成长状况。狭义的看,公共艺术是指公共环境中出现的艺术作品。因此,公共艺术也不会只是一种风格或样式。它的表现形式随时代和艺术表现形式的发展而丰富多彩。[2]
2. 城市公共空间
2.1 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
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存在的开放空间,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它存在的意义是为大众服务。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还有人为建造的公园、道路停车场等。简而言之,它是市民的生活和娱乐的场所。
2.2 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
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解读是多种多样的,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去看它,是城市中必不可少的空间形式。从社会学的角度去理解,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舞台,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去研究,城市公共空间的形成一开始就与“活动”密切相关。[3]
西方古代城市公共空间主要是城市广场,这一空间是一个显示王权的地方,主要用于举行各种仪式和宣布各项条例。这一空间的功能形式从古希腊流传下来沿用至今。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形式。而现代城市广场相对于西方古代广场而言,已没有了频繁的政治活动,也无王权贵族需要彰显其权威。剩下的功能只为娱乐、造福大众。
2.3 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
空间是人们交流的场所,并且空间也能影响人们的行为,影响人行为的正是空间的功能。由此可见,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主要是服务于人类的活动。城市公共空间中功能的划分并不像商场或展示空间那样明确,所以城市公共空间的划分不能一概而论。
3.城市公共空间艺术
3.1 商业空间中的公共艺术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城市的功能分区也日益明显。在大城市中,商业空间区域已成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美国著名的公共艺术家汤姆 奥图尼斯的作品。他的作品以他独特可爱的卡通形象以及幽默风趣的内容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观众。纽约的曼哈顿区中的地铁里有着他所创作的一系列作品,并且深受人们的喜爱。
我国著名的商业空间如成都宽窄巷子以其独特的公共空间吸引着各国前来旅游的游客。它是一个文化与商业并重的商业空间。提到成都的旅游景点,宽窄巷子立刻浮现于脑海中。宽窄巷子不仅因其独特的建筑与文化气息而著名,其空间内的雕塑也别具匠心。如有一面浮雕墙上的马令人记忆深刻。
3.2 城市文化空间中的公共艺术
城市文化空间是展示城市文化传统与城市区域特色的城市公共空间,一般城市文化空间的中心都是广场。人们通过这个空间可以了解到关于城市的文化与地域特色。同时,这个空间也是一个开放性的生活平台,人们在这个空间中交流、娱乐、放松身心。成都浣花西公园是城市文化空间艺术中的代表。因其所处杜甫草堂旁边,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及历史氛围。因此它将公共艺术与中国古典园林相结合,巧妙的运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手法将众多公共艺术纳入其中。当人们漫步于浣花溪公园,时不时出现一些文人墨客的雕塑,不但烘托了这座公园的文化气息,更为人们增添了一丝了解历史文化的乐趣。
3.3 休闲娱乐空间中的公共艺术
城市休闲娱乐空间是市民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它能调整人们的生活节奏,减轻生活压力。
城市街道公共绿地中的公共艺术是休闲娱乐空间的一个重要部分。不仅美化环境,而且有极强的娱乐性。这种空间有着它的优势,它的特点在于空间的灵活自由。由于这一空间占地面积小,所以无论什么样的空间都能成为它的要素。而它的空间内容更是时时刻刻都充满了人们生活的气息。它出现在城市当中的任何角落。无论是大人们在休闲散步,或是小孩在玩耍结交玩伴,它都无处不在。
4.结语
在文中,通过对公共艺术、城市公共空间的分析,将城市公共空间划分为了三大类型,这三大类型分别是城市商业空间、城市文化空间、城市休闲娱乐空间。并分别举出这三大类型的例子进行分析。目前,公共艺术作为一种服务于大众的艺术形式,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虽然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但总体来看,公共艺术在我国处于发展初期,公共艺术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作者单位: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黄建敏.美国公共艺术[M].台湾.台湾艺术家出版社.1992
关键词 音乐;音乐艺术;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316-(2014)06-0115-1
人们在生活中离不开音乐艺术,音乐不仅充实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是人们思想的艺术体现。那么,思想、音乐艺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思想是人在生命存在状态中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即感性认识)和认知(即理性认识)的总和,多表现为图像化视野与理性化思维在大脑中的存储和运动,它把空间之外的存在形式还原为空间,或者在空间化的层面上加以理解,这种图像化的形式,在本质上是视觉强调、突出的结果。在人们对世界的观察中,人们倾向于把注意力集中在最清楚分明的情形上,也就是视觉上,而视觉经验所能提供的概念则是被动物质实体的图像化了的空间属性,世界的真实存在被摄影在视觉中而成为图像。这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思想。音乐思想则能把人从图像化视野中完全摆脱出来,形成乐想,是一般意义上的思想的提炼和升华。借助音乐创作与表达的载体,使人达到赏乐而通伦理之功效。但同时,音乐又不能还原成开始,因为音乐不意味着结束、终止或完成,而是始终相通、绵延不绝,故音乐应给人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大视野。
音乐艺术是音乐思想的载体,是音乐创作与表达的总和,音乐创作即是音乐思想的过去时,而音乐艺术则是音乐思想的现在进行时,其要素表现为诗歌舞三个方面。回顾我国古代音乐艺术,多为边歌边舞,而歌词即为诗。在诗、歌、舞三位一体的音乐里,诗主要是音乐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歌、舞即是音乐艺术的精髓,其中歌、舞两个要素体现了音乐、时间与人的存在关系,我们在听音乐时,常常不由自主地打着节拍,就是这种理论的表现形式。此时,潜藏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情得以发扬出来,即儒家所说的由情之深向外发出。虽然是不自觉的,但是对一个人的生活,有决定性的力量,这正是音乐艺术的魅力之所在。在诗、歌、舞三要素所组成的音乐世界里,诗是音乐所要表达的思想,即我们所说的音乐思想,而歌(或曰旋律)和舞(或曰节拍)即为音乐艺术的两大要素。诗、歌、舞就体现了音乐思想和音乐艺术的统一。那么在器乐演奏中,诗在哪里,舞又在哪里,我们说即是演奏,其所演奏的作品,都是首先把生活的真实艺术化,其作者都在自己脑子里把生活画面变成诗,当然这些并没有用真实的文字表达出来,只是想象中的诗,形成音乐思想,在音乐作品里加以表达。而人们在欣赏这些音乐作品时,不能像欣赏歌舞那样轻易就准确理解其意义,欣赏者领会作品的意义,与欣赏者的生活阅历、思想素养、艺术鉴赏能力有很大关系。所以,欣赏器乐和欣赏歌舞相比,留给观众的空间更大,使人们能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知道,在欣赏器乐演奏,尤其是交响乐演奏时,通常首先由主持者向观众简要说明作品的创作意图,即内容提示,以便于观众大致了解其作品涵义。这样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而不致使欣赏者对作品的欣赏相去甚远。这种内容提示,实际上就是诗。在诗歌舞所组成的音乐作品里,其思想和艺术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其作品显而易见的音乐思想,能给人启发、教育,引起欣赏者的共鸣,使欣赏者保持身心的愉悦和道德情操的陶冶,实现了音乐与社会功能的完美统一。即是在器乐作品里,人们通过对作品的理解与现场感受,也能按自己的理解领略作品的真谛,同样也达到了作品与观众的互动,也实现了音乐与社会功能的完美统一,也可以说是高层次上的统一。对音乐的受众群体而言,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是诗歌舞所组成的音乐作品,而器乐作品、交响乐则为文化素质较高的人所喜爱,所以,我们的音乐作品,也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实现音乐思想艺术的统一,实现音乐作品与社会的统一。
音乐的思想和音乐艺术的统一,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是思想与载体、思想与传递方式的统一,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交流方式的艺术化,是人类生活意义和生命本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的社会功能是音乐艺术通过对社会的真实反映,并服务于社会,对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情操起到陶冶的作用,使人民群众向往真、善、美,从而对社会进步起到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音乐艺术与社会功能的统一,是音乐工作者始终不能忘记的主要职责,让我们携起手来,为音乐艺术的繁荣而努力,为音乐艺术最大限度地实现其社会功能而努力。
参考文献:
一、摄影技术与现代绘画艺术之间的内在关联
(一)摄影技术与现代绘画艺术之间存在的艺术共通性
摄影技术与绘画艺术都是有效进行现实生活表达的艺术形式,受众在进行摄影作品的欣赏以及绘画作品的鉴赏时,都需要通过艺术语言向受众传达视觉形象,摄影技术与现代绘画技术都是对现实事物某一固定瞬间或形态的展现,受众能够从自身的主观感受中感受到明确的画面和事物。同时,摄影技术与现代绘画技术都是一种平面化的艺术表现形式,相较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而言,不具备立体性的表现特征。
(二)摄影技术与现代绘画艺术之间存在的艺术差异性
摄影技术与现代绘画技术之间虽然存在艺术共通性特征,但是二者也具有艺术的差异性特征:其一,两者进行艺术创作的应用器材存在较大的应用差异,绘画艺术采用的创作工具发展历史较为久远,因而其创作题材的不同会进行不同的工具选择,而摄影技术的发展主要依靠的则是现代化的摄影技术装备,将现代社会的电子科学、光学等内容进行综合的技术应用;其二,二者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现代绘画艺术更重视对创作者个人创作思想以及思维意识的表达,创作者可以通过绘画技巧的应用将个人的思想进行随意性的绘画或者刻意性的意境营造,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个体性,而摄影技术的应用则更重视对实际生活场景的记录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表现,使其艺术形式能够体现出一定的随机性和目的性,能够通过技术应用反映现实事物的真实面貌;其三,摄影技术应用于现代绘画艺术在创作场景要求中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现代绘画艺术的创作者在进行画面创作时,对场景的要求度不高,创作者既可以进行个人记忆中一个场景的勾勒和描绘,也可以对当下的场景进行艺术再创作,不同的创作风格会体现不同的艺术表现效果,摄影技术的应用若要体现更好的表现效果,对场景有较高的要求,甚至还会根据实际的应用需求对场景进行后期的处理和加工制作;其四,摄影技术与现代绘画艺术的创作过程存在差异,摄影技术的应用和创作在某个瞬间便可以完成,而现代绘画艺术则需要依靠创作者的主观创作思想,有的创作作品可能一气呵成,而有些作品则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可以完成创作。
(三)摄影技术与现代绘画艺术之间存在的内在艺术关联性
摄影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是在绘画艺术的认知基础之上产生的,其艺术审美的驱动力来自于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很多摄影技术的作品创作,都是受到某些绘画创作风格的影响而针对性地对摄影场景和构图形式进行设置,或者进行后期处理,而形成预期的表现效果,比如:古典主义创作风格的绘画艺术表现形式便对现代摄影的古装风格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摄影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也在不同程度上丰富了现代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创作风格,很多画家在进行现代油画的创作时都会通过摄影技术的应用将某一创作场景定格,进而对摄影作品进行自主再创作过程,在画面的某些细节方面的表现能够体现出记忆创作方法不能够表现的创作效果。摄影技术更多的是重视光和影的视觉处理,现代绘画艺术的创作者善于通过摄影技术的应用来获取艺术创作灵感,对其中的视觉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对其进行整合应用,从中捕捉有利的创作素材,使绘画艺术表现出真实的艺术表现效果。对摄影画面进行绘画艺术再创作的过程,需要画家具备相当的艺术功底和创作能力,也需要画家对艺术元素有自己的认知和感悟,并且具备独特的自我表现风格,反之,如果画家缺乏自我表现风格和深刻的理解能力,会导致绘画艺术作品的创作失去艺术灵魂和生命力。摄影技术的应用可以为现代绘画艺术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但不能一味地对其进行复制,摄影技术能够使绘画创作者的艺术表现力得到巨大的促进。
二、摄影技术对现代绘画艺术的影响
早在19世纪摄影技术诞生初期,很多绘画创作者产生了不安和恐慌的情绪,担忧摄影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进步会将绘画艺术逐步取代,主要是因为摄影技术能够使平面艺术形式达到更为真实的视觉体验,同时能够实现受众对于事物的重塑和固化状态的愿望。这种优势使绘画艺术再现现实的应用价值逐渐削弱,特别对于写真绘画,摄影技术只需要在几秒之间便能够对任务的姿势和表情等内容进行固态表现,而传统绘画艺术则需要写真对象保持同一姿势和表情相当长的时间来配合创作,画家在摄影技术应用的压力影响之下,为探索新型绘画的表现途径和应用价值,现代绘画艺术应运而生。现代绘画艺术更趋向于画家进行自我情感表达的艺术创作形式,摄影技术在民众生活中的应用范围逐渐拓展,其应用价值也逐渐提高。现代绘画艺术为迎合现代受众的审美和应用需求,其艺术表现性以及审美需求也逐渐提升,有效地促进了绘画艺术审美潜力的提升。摄影艺术的发展也使现代画家的创作理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摄影艺术既有效地丰富了现代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同时也给其带来了更多的视觉应用元素,使画家的绘画技巧以及表现技法等能力实现综合提升,进而表现出与摄影不同的表现风格和画面效果,并在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趋势愈发明显的今天,逐渐形成现代绘画的艺术流派。摄影技术的应用为画家进行艺术创作拓展了新的观察视角,拓展了其艺术创作视野,使画家能够用独特的艺术视角去感受世界,摄影技术能够实现对事物的动态、间歇性记录,使画家能够在不同的视觉效果和表达状态中对事物有更为深刻的体会,进而形成崭新的绘画语言表现形式。现代绘画艺术的产生是在摄影技术的发展态势下形成的,同时又借助于摄影艺术的力量形成了更深层次的提高和发展。
三、摄影技术对现代绘画艺术发展的作用
(一)摄影技术使现代绘画艺术的社会应用价值发生转变
传统的绘画艺术形式只是作为社会上层人士进行观赏的艺术作品,其在社会价值和应用价值的层面是非常有限的。在摄影艺术的应用和普及之后,人们对于艺术表现形式的关注程度逐渐提升,同时对于艺术应用的需求也逐渐提高,现代绘画艺术为实现与现代艺术受众的应用价值和艺术审美需求相契合,逐渐形成了艺术生活化的发展趋势,拉近了现代绘画艺术与生活现实之间的距离,进而奠定了稳固的受众基础,促进了其社会应用价值的实现和转化。
(二)摄影技术的应用使现代绘画艺术的审美功能更加凸显
如今,公众的艺术审美品位逐渐提高,传统的绘画艺术在民众生活中的主要艺术审美功能随着摄影技术的应用途径的拓展不断发展,现代绘画艺术失去了原本的画面记录和展示功能,纯艺术化的发展趋势成为现代绘画艺术的主要发展方向。画家进行绘画创作更多地体现的是其创作思想和创作感受,使作品赋予更多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内涵,使其绘画审美表现特质更具艺术性和人文性特点,绘画自身的审美功能也更加凸显。
(三)摄影技术的应用使现代绘画艺术的艺术观念发生变化
绘画艺术的发展也需要根植于社会的土壤,在社会应用层面有其存在的价值方能够实现其传承和发展,传统的绘画艺术能够具备广泛的应用价值,因而在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经历了快速的发展时期。但是随着摄影技术的诞生和应用,其发展速度逐渐减缓,同时面对艺术应用市场的冲击,绘画艺术创作者对自身的艺术创作理念不断进行革新,进而产生了现代绘画艺术流派,同时体现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摄影技术的发展使现代绘画艺术的创作素材更加丰富,现代绘画艺术也实现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现代绘画艺术为实现更高的发展目标,也对其生存理念进行了革新,能够主动迎合现代社会的应用需求而进行创作思想的转变,使艺术重新根植于社会的土壤中,对于推动现代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摄影技术丰富了现代绘画艺术的视觉语言
绘画艺术需要借助视觉表达语言来进行创作思想的传递和交流,摄影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具象事物的表达更为逼真,产生较为强烈的视觉影响力,现代绘画艺术在这一方面难以与摄影技术相媲美,因而绘画艺术的创作者进行创作思维的革新,更加重视绘画艺术的本质性特点和艺术性特点,增强绘画技巧的应用,进而形成更为丰富的视觉符号语言,给受众带来更具感染力的视觉传达效果。
四、结语
摄影技术是基于绘画艺术的画面记录功能而产生的技术应用方式,而现代绘画艺术流派以及发展趋势则是在摄影技术应用背景下产生的,摄影技术能够为现代绘画艺术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创作元素,促进其创作理念的实现和艺术应用价值的不断革新和进步,摄影技术的应用也需要对现代绘画艺术中的艺术表现性等特点进行学习,进而实现摄影技术和现代绘画艺术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淮.新媒体艺术对中国当代油画的影响——评《当代中国油画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7(1).
[2]胥碧,余胜泉.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大学生深度学习研究——以“摄影技术与艺术”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6(4):4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