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土木工程基本属性

土木工程基本属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土木工程基本属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土木工程基本属性

土木工程基本属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现阶段,随着现代化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土木工程管理要求正在日益提高,在混凝土结构逐渐成为我国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建设未来发展趋势的前提下,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施工技术在整个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建设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施工建设过程中,要针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建设期间经常出现的裂缝等问题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不断优化混凝土结构的具体施工技术,促进土木工程建筑的健康发展。

一、土木工程建筑以及混凝土的基本论述

(一)土木工程建筑的基本概述

土木工程建筑主要是指利用多种施工材料、基础性设备进行工程勘测设计以及工程正式施工建设、施工后保养与维护的技术型活动。从基本属性上来看,土木工程建筑主要包括三个属性,分别是实践性属性、综合性属性以及社会性属性。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现阶段土木工程的具体内涵更加广泛,实际种类也越来越多[1]。土木工程的组织结构也呈现出复杂化的趋势,逐渐成为一种集工程勘查、工程设计以及工程施工为整体的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土木工程建筑社会属性表现在不同时间段的土木工程建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不同的文化水平、社会经济发展能力以及技术水平等。实践性属性则表现在土木工程建筑是在大量实践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着较强的实践性。

(二)混凝土的基本论述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就是指利用胶凝材料将已经收集好的各种材料进行胶结一种复合型材料,可以简称为砼。从组成材料角度出发,混凝土主要组成材料是砂石,然后把砂石和水按规范化的混合比例进行有机结合,在不断均匀搅拌的基础上形成的水泥性质的混凝土。近年来,混凝土材料被广泛应用在土木工程建筑的施工建设过程当中,成为现代化土木工程施工建设的最主要施工材料之一。混凝土材料具有原料丰富、生产工艺比较简单、采购价格相对低廉以及超强的抗压能力与耐久性能的优点。

二、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建设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

(一)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建设中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的控制技术

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建设中需要严格控制好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从而确保施工建设过程中的质量安全。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技术的管理:第一,控制好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水泥使用量。在具体的水化操作中,水泥会在一定程度上释放出部分热量。但是在混凝土参数的直接影响下,却会导致水泥不能按时完成相关的热量释放工作,热量会转移到混凝土内部,从而使混凝土产生相应的温度应力。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利用减少水泥的实际使用量来降低混凝土的热量。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的实际生产期间,水泥是可以利用其它材料进行替代的,特殊条件下可以加入高效减水剂来减少热量的释放。而且在混凝土的具体搅拌过程中,要不断优化搅拌技术,保证搅拌效果的发挥。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低热水泥得到较大发展,其水热现象远远低于普通水泥[2]。施工期间可以利用低热水泥来代替普通的水泥,做好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工作。第二,优化混凝土在浇筑期间的温度控制技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实际温度会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产生一定的温度应力。因此,在土木工程的浇筑操作过程中,应该最大限度躲避高温条件,尤其是大面积混凝土的实际浇筑工作。如果必须要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浇筑,那就要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严格控制好浇筑温度的变化。

(二)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建设中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技术

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建设中经常会出现混凝土裂缝现象,严重影响到施工质量水平。因此,在实际施工建设期间要充分利用好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技术,增强其抗裂性能。首先,可以在混凝土结构中科学加入添加剂。加入添加剂之后混凝土自身的自缩数值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从而避免裂缝现象的发生。但是在加入添加剂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一定的混凝土添加剂规范化技术规定,确保添加剂的安全性。其次,在混凝土中适当添加增强性材料。具体来说,混凝土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添加抗拉性能的材料来提升混凝土的实际抗裂水平。增强材料主要包括有机纤维材料、金属纤维材料以及多种无机纤维材料等。最后,可以通过科学设置混凝土的混合比例来增强其抗裂性能。混凝土结构的配比将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实际质量水平以及性能情况,需要根据准确的计算以及科学的技术方法来得到混凝土的实际配比比例。而且在混凝土的实际生产之前,相关的技术施工人员要对混凝土结构的实际配比情况进行合理验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配比方法,从根本上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实际强度,发挥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建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三)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建设中地基对混凝土结构的约束控制技术

土木工程建筑的实际工作过程中,不断优化地基对混凝土结构的约束控制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其质量水平。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控制:第一,降低外部地基对混凝土结构的约束能力。混凝土结构浇筑期间,如果大面积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将会使地基产生较大的约束力。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利用设置滑动层的技术来减少混凝土的实际厚度,并且要科学设置滑动层,降低对混凝土的外部约束能力[3]。第二,降低内部地基的约束能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温度应力不断增加,将会使混凝土受到的约束力也不断增加。因此,要控制好混凝土结构的约束力,就要降低温度应力,将其控制在标准范围之内。此外,要对混凝土结构采取一定的保温性措施,主要包括暖棚法、蓄水法以及覆盖法等,从而有效控制混凝土结构的内部温度以及外部温度之间的温度差。确保最佳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实现质量水平的提升。

结语:

总而言之,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作为现阶段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建设中的常用技术,为了保证良好的施工建设质量水平,就要在正式施工建设之前,对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性能知识进行全面掌握。详细了解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现象的实际原因,制定出科学的解决方案,不断优化施工技术,从而降低问题的产生。并且要在全方位检查监督的基础上,促进土木工程建筑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张伟.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3,02:87-89.

土木工程基本属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BIM技术;电网;基建工程;土建施工;应用

前言

土建施工是电网基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电力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点之一。因此,在进行电网基建工程土建施工时,一定要采取有效、合理、科学的技术手段进行施工管理,改善安全环境,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浪费,全面提升工程质量和缩短建设周期,最终圆满完成施工任务。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技术不但有效迎合了电网基建工程施工的管理需求,而且能为施工提供精准数据,节约成本空间,促使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最终让施工工作更具协调性和科学性[1]。本文就BIM技术的概述、BIM数据的基本属性、电网基建工程土建施工管理的现状、BIM技术在电网基建工程土建施工中的优势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BIM技术在电网基建工程土建施工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并提出几点意见,旨在能够有效提升BIM技术在电网基建工程土建施工中的应用效率。

1BIM技术的概述

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简称BIM),是建筑学、工程学及土木工程的新工具,是以三维图形为主、物件导向、建筑学有关的电脑辅助设计[2]。BIM技术能通过“模库一体化”将工程信息转化为详尽的数字表达,并把只能传感设备、电气设备以及施工建筑设备等虚拟化、智能化,向管理者展示一个逻辑性强、整体性且数据丰富的信息承载平台[3]。在电网基建工程土建施工阶段而言,BIM技术能联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围绕土建施工现场的基本要素,如工人、材料、机械设备等,实施对电网基建工程土建施工的创新管理,降低伤亡风险,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推动施工进程,最大限度保证施工质量[4]。

2BIM数据的基本属性

2.1客观性

BIM数据具有一定的客观性。BIM技术能在虚拟数字模型的辅助下,客观反映电网基建工程土建施工情况,提示接下来所施工的风险,让管理者对施工“胸有成竹”[5]。同时,BIM技术收集的数据客观性强,能实时表现出电网基建工程土建施工的进程和各环节间的具体情况。

2.2精确性

BIM数据具有一定的精确性。BIM数据,能有效帮助电网基建工程土建施工进行预算管理,节流开支,为施工管理提供参考数据。尤其是比较重要的施工环节,通过模型提取数据信息,并进行详细分析,能提前了解下一项施工项目的风险,做好风险规避计划,将损失降至最低。精确的数据是满足电网基建工程土建施工每个环节管理支撑的根本,所以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必须能与相应的设备、材料匹配,保证管理平台的准确性[6]。在实际电网基建工程土建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能够通过现有数据,搭建有效的管理平台,对比模型数据,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效调控,促进电网基建工程土建施工正常进行[7]。

2.3决策性

BIM数据具有一定的决策性。在以往,电网基建工程土建施工都是利用CAD技术协助设计工作图,通过不断地修改草图,完成施工设计。工作图是电网基建工程土建各方沟通、交流的根本依据,虽然图中包含线形、颜色、文字等,但图纸形式的工作图没有直视效果,容易让相关管理者之间出现一定程度的沟通障碍,影响施工进程。而BIM技术能准确反映电网基建工程土建施工各环节的资金使用情况、风险、施工有效性等,帮助管理者有效调控项目目标,在短时间内快速核算电网基建工程土建施工的工程量,做出正确的施工决策[7]。

2.4集成性

BIM数据具有一定的集成性。BIM技术能颠覆传统电网基建工程土建施工管理模式,避免施工管理形成“信息孤岛”[8]。BIM技术使用的是虚拟数字模型,模型数据库中的数据会跟随项目工程的进展而改变,为管理者指明管理方向,做好各项工作的正确决策。BIM的搭建,能将电网基建工程土建施工所涉及的数据、环节都囊括其中,直至项目的完成,保证了模型数据的完整性和时效性。

3电网基建工程土建施工管理的问题

3.1施工人员对

BIM技术掌握不全BIM技术属于一种新型模拟数据模型技术,主要通过三维立体技术反映施工现场情况。这需要相关应用人员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三维知识和数学知识等,确保方案设计的有效性,通过新型技术改善电网基建工程土建管理水平,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仍缺乏一定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且对BIM技术掌握程度不深,这不但无法充分满足电网基建工程土建施工的实际需求,而且无法体现或发挥、展示出BIM技术的优势。

3.2施工安全意识性不高

BIM技术能通过虚拟模型有效反映现实施工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及施工风险,帮助管理者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但目前,多数管理者的施工安全意识并不够高,也没有合理利用BIM技术排查安全隐患,有些管理者更依赖于自身的经验技术,导致施工安全事故频繁出现。电网基建工程土建施工是电力项目的基础,是电网基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电力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点之一,若无法保证施工安全,势必影响到施工质量、施工进度,这是不利于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

3.3未将

BIM技术全面应用于安全管理中虽然电网基建工程土建施工的安全管理,会制定详细的管理规章、制度和流程,但管理者并未完全将BIM技术全部融入制度管理中,故无法全面有效地显示风险提醒。每一项施工在未开展前,或者即便开展了,其安全风险也是难以预估,即使是有详细的规划、施工方案,也无法百分百全方位保证施工全过程安全。BIM技术除了能提前向施工管理人员提示安全风险之外,还能为管理者提出更多准确的施工调整方案,弥补相应缺陷。

4BIM技术在电网基建工程土建施工中的优势

4.1可视化

可视化是BIM技术最基础的优势,能为电网基建工程土建施工各环节带来直观的变化,让管理者了解下一步项目的施工风险,应用范围涉及非常广。在以往,通过CAD技术所设计的设计图会采用二维技术展现出来,但施工建筑的实际情况并不能全面显示,容易让不同的管理者产生不同的理解,引起矛盾或意见冲撞,影响施工进度,严重时会增加返工率,导致施工重新开始。BIM技术则以虚拟、准确的信息模型为管理者展示施工中所面临的中级风险及以上的施工作业,模拟复杂的施工环节,对管理者进行安全与技术交底,规范施工工序和流程,这样一来,相关人员既能全面了解施工情况,又能根据BIM技术所反馈和提供的数据及时做好决策,缩短施工进程。

4.2优化性

BIM技术应用至电网基建工程土建施工中后,为保证施工质量,都需在BIM数据和模型的基础上将施工所涉及到的数据优化。在优化过程中,BIM技术会结合实际施工环境调查并分析各项影响因素,总体考虑施工建设的安全性,并汇总优化过后的数据传送至管理人员进行实际调整,不但提升了BIM数据的精准度,还使施工环节变得更为体系化、标准化,为电网基建工程土建施工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

4.3协调性

电网基建工程所产生的数据量非常大,若只是通过纸质图或二维设计图进行工作分析、信息获取、数据处理等,精准性低,专业性不足,科学管理水平低下,更无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施工的安全性,最终也会阻碍各方合作以及深入交流,增加电网基建工程土建施工的实际成本支出。而BIM技术能通过立体、三维模型直观显示电网基建工程土建施工情况,完成碰撞测试,协调各个施工环节和决策方案,促使各方有效地交流和沟通,一定程度上避免施工数据、内容重叠造成资源浪费,降低成本。与此同时,无论管理者接受任何工作任务,都可通过BIM技术查看施工信息,填报数据,分析施工矛盾,全面把控工作,最终再通过BIM技术上报施工进度和情况,各工作环节之间的协调性非常强,这也有利于施工管理者把控项目的整体。

5BIM技术在电网基建工程土建施工中的应用

5.1施工方案的合理制定

随着人们用电量的需求越来越大,电网基建工程的项目数量也逐渐增多,工程规模不断扩展,工程所使用的先进设备和技术也愈加复杂,加上施工现状的复杂性,更需要BIM技术辅助开展工作,保证施工的每一环节能正确实施。BIM技术可集结电网基建工程的所有数据,并实现各项信息之间的联动性,让所有信息同步更新,不但有利于施工方案的合理制定,而且能确保各项信息及时的交流,为施工做足准备。

5.2施工进度的全面控制

基础工程以及结构吊装是电网基建工程土建施工中最关键环节,有着主导作用,若在一开始便没有完善各项工作准备,则容易出现工作牵制,影响各环节的协调性,并不利于施工进度的推进。BIM技术能合理引入相关施工进度软件,整合各项信息、数据,并统一设置起点,将各施工环节工作简化,让管理者做好基础工程以及结构吊装准备工作,根据施工环境合理调整施工方案,并关注、控制施工进度,促使施工项目能在规定时间内保质完成。

5.3真实模拟施工重要环节

BIM技术能颠覆以往“出现问题再解决”的思想和局面,其除了能通过三维立体图形展现施工建筑和现场之外,还能通过帧动漫、漫游、云彩、地形绘制模块等功能真实展示土建施工现场,并对临时通道、机械设备、临时建筑或材料堆场等情况进行构图,让管理者能全面查看土建施工动态。尤其是一些重要施工环节,BIM技术能在重要地方进行标注,提醒管理者加以重视。

5.4严格防控施工中的风险

在电网基建工程土建施工中,有多项高空作业,其危险系数非常高,必须进行严格的管理将危险系数降至最低。除此之外,施工现场的每一项工作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管理者需要把控好施工中的各项风险。BIM技术能够制定预处理方案,有效识别施工中安全隐患,并做出反应,调整施工方案,让工作人员做好防控工作,将危险系数降低,促使施工管理变得更安全、更高效。

6BIM技术在电网基建工程土建施工中的发展方向

6.1努力提升

BIM技术的运用水平管理者在运用BIM技术时,应先根据所需充分了解BIM技术的功能、作用情况以及电网基建工程土建施工的实际需求,明白数据的变化规律等,才能发挥BIM技术自身的优势。因此,可组织相关管理者进行培训,邀请专业BIM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或者进行“BIM技术人才培养”。可通过“四阶段,三位一体”的优秀BIM人才培养体系,增强软件管理学习和应用,强化BIM技术理论基础,深入项目工程实践,让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深入研究BIM技术,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BIM技术运用水平。

6.2不断加强

BIM技术的使用推广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介大力宣传BIM技术,让管理者全面认识该项技术的优势、特色、高效性等,强调BIM技术在施工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施工管理者的应用意识。

6.3不断增加

BIM技术的实践项目BIM技术虽具有多种优势,但仍需要通过大量实践才能真正了解其实际应用效果以及熟练掌握具体功能,保证其优越、实效性。每一项新技术在发展过程中都需要经历各种曲折,在实际的推广中,需要管理者、使用者等足够的重视和长期的参与,才能让BIM技术不断优化,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势。

土木工程基本属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物流;第三方物流;运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2-0056-02

1 研究背景

国家统计局统计结果显示,2007年第一季度全国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709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03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1.5%和59.7%,足见工程建筑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重要作用不可忽视。

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一般比较大,尤其是大型工程建设项目,通常投资额高达数亿元以上。调查统计显示,建筑施工企业建工程项目中原材料成本约占总工程造价的60%~70%,设备成本约占工程造价的15%~20%,人工成本占20%左右。原材料成本中物流费用约占17%,而总的物流费用要占工程造价的18%~20%,有效的工程物流活动可以节省工程成本的10%~30%以上,可见物流活动在工程建设项目中的重要经济影响,已成为我国建材工业的第三利润源。

尽管建筑行业有着很大的物流需求量,但在实践中,工程建设行业对于物流服务的价值还远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因此,充分发挥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专业优势,对发掘工程物流服务的价值源泉和提升整个工程建设项目的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2 工程项目物流的概念

对工程项目物流的定义有很多,A.A gap oil认为工程项目物流指从原材料的获取到最终成为完工的建筑物一部分的物料流。Jeanloc Gifford和Fred Borges ad Silva认为工程项目物流是指施工所需各种资源的流动,且在此过程中确保这些资源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位置被用来进行生产。然而,这些定义都过于零散,不全面。

工程项目物流不仅仅是工程项目物资流通,也不只是工程项目物资的储运,工程项目物流是将物流技术与供应链管理运用于建设工程中。工程项目各物流功能诸要素包括包装、搬运、储存、运输、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的有机整合。工程项目物流对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建设进度,降低工程造价(或成本)具有重大意义。

3 工程项目物流的特点

物流与供应链的概念最早源自生产制造物流,以准时制和全面质量控制为基础,主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而由于工程项目的特殊属性,工程项目物流具有与一般商品物流不同的特点。

3.1 管理难度高:工程项目具有项目的生命周期,一般按指定时间内完成,具有一次性的特点。所以项目多采取矩阵式管理,涉及多个部门的人员,管理过程协调环节多、较复杂。工程项目物流大都集中在施工现场,场地狭小,人员众多,为工程项目物流的管理增加了很大难度。

3.2 材料不易保管:工程项目所需原料属性分类多且繁杂。一种是总量大单位价值低的产品,这类产品物料形状不统一,种类繁多,分类储存有很大的困难。另一种是工程建设中那些复杂的定制化构件、大型安装设备等关键材料设备。其在工艺上要求不同,需要的物流服务差异化比较大。同时,由于建筑项目基本属于露天生产,所需部分材料体积庞大,大都在户外储存,受环境因素影响很大,出现雨雪天气时,常常出现保管不利,造成不必要的物料损耗和浪费。

3.3 不确定性:一方面,工程项目运作受业主、设计、气候和环境影响较大,施工过程中不可预见性和多变性随时发生,每一个细节发生变化都需要及时的物流保障。另一方面,工程项目的生产和运输过程具有不均匀性,导致了资源的品种和使用量在施工过程中大幅度起伏。

3.4 准时制:工程项目的生产要求物流具有准时制供应,若所需物料过早到达施工现场,则由于场地狭小,需要花费额外的场地和保管费用,如果供应落后则会影响工程进展,同样影响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

3.5 个性化:工程项目都是在特定地理环境中建造的,它受到建筑性质、技术要求、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和原料、燃料等资源条件的影响,在不同的地区和条件下展开,其对建筑材料和设备等的需求在项目之间一般不同。

3.6 单向性:工程建设过程是一个单件定制化生产的过程,各种工程材料根据供需关系运输到工程建造现场装配成项目单体产品,工程项目物流是一个单向、汇聚型的物流。所有的材料、设备最终被运送到建筑现场,建造成最终产品。施工现场既是产品的生产地也是产品的消费地,是整个物流过程的核心。

4 工程项目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比较分析

第三方物流是指企业外包所有或部分本企业的物流功能,相对于基本服务,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复杂、多功能和长期互益的服务。它通过与第一方或第二方的合作为顾客提供专项物流、物流解决方案、供应链创新等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强调长期合约关系、协作解决具体的不同问题和公平分享利益并共担风险。

物流服务水平和物流成本存在着利益悖反。随着物流水平的提高,物流成本必将上升,当企业需要较高的物流水平时,其所需内部物流总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实践证明有效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可以减少约10%的成本及35%的物料浪费,并缩短生产和建设周期。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专业化和规模优势,当建筑企业需要较高物流水平,并且自营物流成本大于其外包成本时,建筑企业应考虑将部分或全部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而接受外包合同的物流企业必须综合利润、成本和物流服务水平三者为定价导向:在同一物流服务水平下,尽可能的降低物流成本;在同一运作成本下,着眼开发增值服务以扩大收益。

工程项目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就是围绕工程项目,由物流企业提供某一环节或全过程的服务过程,目的是通过物流的专业技术服务,给予投资方最安全的保障和最大的便利,大幅度地降低工程成本,加快工程项目的建设速度。

而工程项目物流是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具体哪部分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抑或全部外包,取决于建筑企业自身特点和核心业务。以下具体比较了几种建筑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具体合作模式。

4.1 第三方物流公司只负责运输和仓储业务如前所述,工程项目具有一次性特点,单项工程需要的工程物资量相对较少,而且由于受施工场地限制,其容纳工程物资的数量有限。如果将商流与物流适当分离,并将运输与仓储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较好地解决该问题。使得建筑企业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利用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专业性减少二次运输以及现场存储混乱造成的浪费,通过业务外包降低总物流成本。

同时,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第三方物流企业完全可以根据工程项目部基于工程进度及施工场地要求,对工程物资进行定时或定量的优化配送,实现准时制。

相对于企业自营物流,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规模经济效应。由此获得的利润还可转移给施工企业,在保证工期和质量的前提下施

工企业还能得到比自营物流更低的物流成本。

4.2 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增值业务,现场加工由于工程项目的特殊性,工程项目物流的核心场所就是施工现场,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完成传统职能的基础上,可提供增值业务,由于建筑工程所需要的原料种类状态繁杂,有的需要二次加工,如果物流企业能够完成此类加工安装环节,可以方便施工企业直接使用。例如将原材料中的钢筋加工成钢筋笼,一方面方便企业直接使用,另一方面实现价值增值。

4.3 第三方物流公司负责采购业务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负责供应商选择,合同签订,采购实施,库存保管和配送。实施采买存送一体化服务。建筑企业内部承担采购业务的优势是易于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从而获得较低价格,各方面调配相对灵活。但同时也存在采购透明度低,负责采购的人员与供应商勾结,个人获得回扣的问题。

如果企业将工程物资的采购由原来的项目部分别各自采买统一集中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客户可能不只是一家建筑企业,可利用规模优势获得供应商更大的价格折让。并且出于对企业自身形象信誉的考虑,第三方物流公司会尽可能增加采购透明度,节约采购费用,使物资采购的质量得到了保证,降低成本。

4.4 工程建筑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相互参股,实行供应链整合工程建筑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相互参股,其前提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合作对象必须是企业而不是项目经理,是企业内的所有项目而不是单个的项目。

如前所述,工程项目是一次性的,供需双方的合作很可能也是一次性的,所以会有签约前后的机会主义行为。但是,如果从承包商的角度看,由于工程承包企业属于项目型企业,其基本业务是工程项目,所以从企业角度看,其项目业务则又是连续的,所以可以确保承包商和供应商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

这种方式旨在实现长期稳定合作,以准时制和全面质量管理为基础,以提高整体有效性为目标,同时还着眼于如何减少浪费和在整个供应过程中进行价值增值。并且在此过程中实现角色的转换,从单独购买变成要管理和协同整个供应链,联系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的客户。这种上下游的整合长期合作关系才能更有效的利用资源,此外,还能增加透明度和互信度,实现信息共享。

5 结论

工程项目物流的妥善管理,能为工程项目节省成本,带来利润。然而,项目供应链是一个长期复杂和动态的过程,他的实现需要供应链中各成员就利益分配任务分工等达成共识。第三方物流,作为专业化的物流管理团队,能够提出具竞争力的物流解决方案,促进项目的时间管理和成本控制,能够有效提升建筑企业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水平。在具体的工程项目物流实现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合作模式,达到建筑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双赢,实现项目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席崇斌.振华物流工程项目物流探路者[J]交通建设与管理,2009(8):14-17

土木工程基本属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发展综合症 宅基地 入市 途径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072-02

一、城市发展综合症

城市发展综合症指的是在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遗留的一系列问题。其主要表现但不局限于:

1.房价高企。据来源于搜房网的数据,2010年我国一线城市的租售比已经远远超出了国际公认的水平,北京为1∶547,局部地区达到了1∶700。上海达到了1∶500。深圳达到了1∶400-1∶480之间。国际上用来衡量一个区域房产运行状况良好的租售比一般界定为1∶300~1∶200。可见,以国际标准衡量,这些一线城市的房价高出了约一倍。

导致房价高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大力推进城市化而使得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却是推高房价的一个不争的因素。

2.道路拥堵。城市道路拥堵已经越来越严重了。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市民每天平均上下班在路上消耗的时间为40分钟,居全国之首。市区交通拥堵时间已达每天5小时,交通拥堵范围正由市中心区向和放射线道路蔓延。深圳交通拥堵也已成常态。导致道路拥堵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是,经济快速发展使得汽车走入家庭却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因素。

3.空壳村数量增加。空壳村指的是由于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而使得人口数量严重萎缩的村庄。“今天中国有数以大概四千到五千万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有大量的空心村,空壳村。”这是2010年10月29日作为主持人的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城市所的李金逵在国际城市论坛上的发言。可见,空壳村现象的出现已经达到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程度了。空壳村的出现是纯粹的城镇化进程的产物。空壳村的出现不仅使得农村的生产能力下降,导致农业生产出现问题。也不仅使得农村的资源处于闲置状态而产生浪费,更严重的后果是空壳村使得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将带来一系列的教育、医疗、安全问题。

二、推进宅基地入市可以有效缓解部分城市发展综合症

城市发展综合症的出现不仅将使得城市发展进程受到阻碍,更将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难以持续。因此,在强调城市化,强调建设和谐社会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要重视解决城市发展综合症的问题。解决城市发展综合症的途径有很多,其中,推动宅基地入市就是一个很有效的途径。

(一)宅基地的属性及流通限制

《土地管理法》第8条规定:“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而依照我国的法律规定,具有集体所有性质的宅基地只能在集体内部流转。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主体只能是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于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法律禁止其通过除法定继承以外的任何途径和方式取得宅基地使用权。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规定》(国发[2004] 28号)规定:“禁止城镇居民购买宅基地。”《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国土资发[2004]234号)规定:“严禁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宅基地,严禁为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和违法建造的住宅发放土地使用证。”

这样的规定固然有其积极的一面,可以有效保护农民拥有宅基地,有房可住。但是,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这样的规定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起不到保护农民利益的作用,而且已经妨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1.对进城的农民而言,宅基地的存在已经没有意义。城市化进程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大量的农民进入了城市,成为城市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些农民往往是举家迁入城市的,已经没有了回归农村的欲望。他们在遥远的农村都有一份宅基地,有一处住所。但是,那处宅基地对于这些已经或计划在城市扎根的农民而言已经毫无意义了。

2.宅基地的保留,浪费了我国的土地资源。这些注定不会有人居住使用的宅基地,按照法律规定还要为不可能再回来的农民保留,土地的价值就无法得到发挥。这将浪费大量的土地资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我国发展经济的进程。

(二)宅基地入市与集体土地入市的区别

宅基地尽管属于集体土地,但是,宅基地入市不同于集体土地入市。后者包含的含义更广泛,不仅指宅基地入市,而且可以包含耕地等其他集体土地入市。

相对于集体土地入市,宅基地入市有很多自身的优点:

1.能够确保基本农田的数量。宅基地本身不属于基本农田的范畴,其入市不会对基本农田的数量产生影响。而如果集体土地入市,则意味着本属于集体的基本农田也将流出本集体。可能导致的结果或者是国家基本农田的总量降低,或者是该集体的基本农田数量降低。前者,将对国家的稳定造成影响;后者,将对该集体的生存造成影响。

2.能有效保证乡镇结构的稳定。农民的立足点就是土地。有了土地,也就有了安居的根本。如果推行集体土地入市而导致耕地由集体土地之外的人耕种,则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就没有了在本村居住的源动力。而由此导致的人口流动则会打乱原有的乡村结构的稳定。但是,仅仅是宅基地入市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三)宅基地入市可以解决的问题

宅基地入市可以有效解决城市发展综合症中的一些病症:

1.有利于抑制高房价。宅基地入市增加了住宅建设用地的供应,将缓解城市发展住宅建设用地供应紧张的局面,进而有助于抑制高房价。

郊区的宅基地可以直接用于住宅建设直接抑制高房价。距离城区较远的宅基地可以通过市场的流转被部分生活富裕的市民购买并完全可能在政策的扶持下形成各具特色的小镇,进而进一步吸引部分城市人口而间接抑制房价。

2.有助于新农村建设。宅基地入市可以吸引部分有资金、有素质、有能力的市民到农村去居住、创业。(下转第75页)(上接第72页)这些人的到来对于创建有特色的新农村是非常具有积极意义的。在政策的指引下,可以形成诸如画家村、艺术村等一道道别具特色的风景线和产业群。这些产业群的出现不仅对于提升产业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具有意义,而且对于提高农村生活质量、生活品味都具有积极意义。

3.有利于增强农民工的生存能力。宅基地闲置在农村时,对于该农民而言几乎毫无价值。宅基地入市使得农民所有的土地具有了与市场接轨的价值,这些额外产生的财富可以有助于农民工在城市中生存发展。也有助于进一步拉动内需。

4.有利于老有所养。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社会,养老的问题已经日渐突出。而目前,我国的养老体系尚不完善,在农村,尤其是贫困落后的农村更是很不乐观。在日前举行的2010年中国卫生论坛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透露,随着中国老龄化水平提高,医疗保险、医疗保障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挑战。

宅基地入市可以使得部分农村老人能够出售自己的宅基地而获得进住养老院的资金,获得用于医疗的资金,这对于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有利于缓解交通拥堵。宅基地入市,意味着将会有部分城市人口到农村居住,这将分流一部分城市交通量,一定程度上缓解主城区交通拥堵。同时,当在农村形成特色产业群的时候,就会有相当数量的企业、从业人员主动流出城市的主城区而进一步减少主城区的交通压力。

6.有利于防治空壳村。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大量的农民进入了城市,使得部分村庄成为了空壳村。宅基地入市则有助于人口回流,使得农村的空间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农村的清新的空气、绿色的资源对于部分城市人口还是很具有吸引力的,只是苦于不能获得宅基地的使用权而无法走进农村。宅基地入市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三、宅基地入市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

宅基地入市将会面临一些列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宅基地入市才能够得以顺利推进,才能够有效达到推动宅基地入市的目的。

1.需要修改《土地管理法》。如果不修改《土地管理法》,则农民出售宅基地是违法行为。而购买宅基地的买家也不能合法获得宅基地的使用权。所以,推动宅基地入市的首要工作就是修改《土地管理法》。

对于如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可以在《土地管理法》修订之前申请试点宅基地入市。为《土地管理法》的修订积累经验。也能够率先造福社会,进一步起到特区的示范效应。

2.需要建立宅基地入市的有形市场。宅基地入市在本质上也是商品的交易,但是这种商品交易由于涉及的因素多,影响大,作为交易双方的当事人对于其中的经济、法律等环节都不能很好把握,因此不能允许向其他日常消费品一样在路边交易,而应该建立有形市场集中管理、集中指导。同时,也应该鼓励社会中介机构为宅基地入市提供估价、交易、登记等一系列服务,以维护交易公平,保护双方尤其是农民的利益。

3.需要发展城乡交通。宅基地入市,需要有城里人购买并去乡村居住,这实质上就是建立了一个城乡沟通的渠道。到农村购买宅基地的城市人口并不是存粹的农村人,还要有相当的业务在城市中办理,因此,大力发展城乡交通,大力发展乡村网络等信息硬件建设都是吸引城市人口下乡的必要措施。只有城乡之间的交通便利了,乡村的信息畅通了,城里人才可能有意愿去乡村居住。才能真正实现宅基地入市的重要历史意义。

[本文支持课题:建设部课题《我国建筑工程法律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08-R3-36。课题第一作者:顾永才,博士、副教授]

参考文献:

1.冯志顺,孙顺英.试论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昆明:法制与社会,2010(10)

2.杨珍惠.我国现行农村宅基地制度问题研究[J].成都:资源与人居环境,2010(18)

3.方文,胡浙平.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困境与流转绩效评析[J].成都:农村经济,2010(9)

4.李蓓,李国锐.浅谈中国企业年金的模式选择[J].深圳:特区经济,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