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中式茶文化

新中式茶文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中式茶文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中式茶文化

新中式茶文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中西方饮食文化 饮食差异 心理差异 中西方价值观

马斯洛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五类,这五类需求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越低层次的需求,也具有越大的力量,必须先得到满足。对食物的需求,是人生理上最低层次的需求,也是最具有原始力量的需求,因而饮食文化也为各类文化中最基层的文化之一。

那么什么是文化?关于文化的定义有很多种,这里采用美国社会学家David Popenoe从抽象的定义角度对文化作的定义:一个群体或社会共同具有的价值观和意义体系,它包括这些价值观和意义在物质形态上的具体化,人们通过观查和接受其他成员的教育而学到其所在社会的文化。

可以说文化的基础是群体(如某个民族)的价值观,而文化是这种价值观的外在的各式各样的具体表现。饮食文化亦然。

然而价值观与文化之间绝非一前一后的简单关系。西方社会认为:“通过系统地组织经济资源有可能控制人的生活的信念”(德鲁克),人类心灵的信念提升建立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也就是说,文化可以反过来影响某个群体或社会的价值观。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可通过中西方民族的价值观差异解释,同时,反过来它也有价值导向作用。这和行为可以通过心理分析解释,同时又可以反过来影响心理是一致的。

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本文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引起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内在基础,并通过社会生态学及发展史等本源性的因素进一步论述中西方心理差异的不同社会起源。

一、中西方饮食差异比较

(一)食材。

中国人的食材较为多样化,只要是无毒的可食的材料,都可以制成相应菜肴。不局限于材料的种类,材料的不同部分也均在食材之列。比如家禽之内脏、脖、爪等,而西方人弃之。另外,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据统计中国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多六倍。

(二)烹饪方式。

中国菜最大的特点是以炒为主,讲究各种不同材料搭配,运用不同火候、时间,讲究下料的次序。但却并不量化固定,会根据材料的特点,以及口味不同灵活调整,系统控制,以味道的协调生动和丰饶美味为最大追求。而西方以整食、硬食为主,鸡肉是鸡肉,牛肉是牛肉。

(三)餐具。

中国人用的是筷子,以夹为主。西方人用的是刀叉,以叉和切为主。

用餐方式:中国人为合食,一盘菜为众人享用,座席多为圆桌,以围食为主。西方人为分食制,餐馆里点菜也为一个人份量。一桌上一般也只有少数几个人,人多的话一般就采用自助餐式。

(四)饮食观。

中国人以美味为第一追求,西方人以营养为第一追求。

二、饮食差异的心理学分析

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是密切联系的,不同的文化模式可以造就不同的民族心理特点。民族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民族文化在其成员心理上的投射。可以说,民族文化是民族心理的放大和外化,民族心理是民族文化的深层结构和内化,它们相互作用,互为因果。

本文从中西方三个心理要素的差异来分析中西方饮食差异。

(一)在感知模式上,中西方具有很大的差异。

1.联系与分离。密西根大学汉那法雅及理查得・里斯伯特领异的研究小组通过心理学实验科学证明,西方人在观察物体时,专注于中心物体,而中国人会用更多的时间观察背景,透过环境看物体。在因果关系的理解上,由于西方人关注个体,往往把事件看作具体动因的结果,而中国人则把事件置于更广阔的背景之下。研究人员表示:东亚人生活在相对复杂的社会关系网中,有固定的角色关系,因此关注背景对有效的职能运作非常重要。相比之下,西方人的社会约束较少,强调独立性,他们可以较少关注环境。在中国,人和人之间的构建近似血缘关系,人在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与其背景和出身、社会关系网络是高相关的,“有关系就没关系,没关系就有关系”这一句中国流传的顺口溜,说明了在中国“关系”这独有的文化现象。西方人虽也讲究关系,但是囿于规则和法律,整个社会建构在法律和契约之上,个体的发展与其出身背景和社会关系的相关性已相对降低。

如果“关系”的重要性第一是中国的社会文化。不难想象在饮食文化中,为什么中国人的饮食方式多为合食,一盘菜为众人享用,而座席多为圆桌,以围食为主。因为在这种氛围下,可以最大化利用就餐的时间和机会,增进与多人的交流和构建关系,一个餐桌就是一个微小的社会。

西方人关注个体,在就餐时,则以个体为主,实行分餐制,不关注在就餐时对全体就餐人员关系的建立与表达。

中西方的就餐方式之差异,体现了文化差异上的“合”与“分”。

2.整体与解析。在一系列试验中,研究人员发现东方人用“整体意象”感知世界,认为世界是由相关物质组成的;而西方人感知世界由不同形状的物体组成,即“解析思维”。比如,中国人会说:“这道菜色、香、味俱全。”倾向于从整体和系统去感观、评价食物。而西方人比如12岁的纽约人大卫・费舍曼(现在是美国美食评论员大军中的一员)评论一道菜说:“章鱼吃起来味道太淡,被其它配料的味道盖过去了。”他们往往会从具体的构成材料着眼,运用分解式的思维,关注材料本体。

中国人对世界的感知自始遵从“天人合一,法则自然”,用系统的宇宙观看世界。中国人在观物时,善于把对象看作完整统一、不可分割的,且把人放在万物之中,认为人也是万物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所以自始就有“天人不分”的感知模式,这使中国人是按主观直觉地而不是客观推演地对待事物。

外延开来,中国人长于系统性、感性、直觉、不确定和随机性,而西方人则为线性、分析性、客观性、量化和概念式。

这种差异解释了中西方在烹饪方式上的不同:中国菜以炒为主,量不固定,根据材料的特点,以及口味不同灵活调整,系统控制,追求不同材料之间的味道协调融合,以整盘菜之综合味道为焦点。而西方的菜基本上以突出某种材料的菜式为主,使用各种称量工具,量化及固定好每一个细节,基本上是以做科学试验的理性去制作一道菜,以及以营养之实用性目的为饮食的最大追求。

(二)中西饮食文化与其不同的认知风格是对应的。

心理学中将人的认知风格分为两种:场依存和场独立性。场依存性者易对环境线索表现出较大的敏感性,更易受移情作用的影响;场独立性者则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以自我为中心。贝利(1979)研究发现,在狩猎和采集社会中,人们有较强的场独立性能;在农业社会中,人们往往倾向于场依存性。因此东方人认知风格倾向于场依存性,而西方人则为场独立性。

食材选择的多样性体现出中国人“对环境线索表现出较大的敏感性”,中国人更为关注其生活的环境,根据天时地利,物尽其用,在多样化自然界中进行食物的选择。而西方人则相对更强调对满足身体营养的追求,关注焦点在于自体,对于食材,倾向于选择肉类,这显然和他们的以强调和发展自我独立能力为主要特征的认知是一脉相承的。

新中式茶文化范文第2篇

【关键词】华南虎;新闻传播;舆论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华南虎事件,作为2007至2008年度中国新闻传播界乃至娱乐界的一个标志性事件,真正的价值在于它以极具戏剧性的方式激发了社会公众和大众媒介的共同热情,并令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几个非常本质的问题:

什么是新闻事实?

社会公众诉诸新闻传播的本质需求是什么?

中国大众媒介的价值观从一元化转向多元化是主观选择还是客观趋势?

笔者以为:从“华南虎事件”中凸显出来的不仅仅是一个多元延伸的新闻事实,更展现出中国新闻传播和社会舆论的结构性变化,包括多元化媒体对单元化媒体的优势替代,传者、受者与新闻当事者之间话语权的动态转移,以及新闻传播对真实、道德、教化等不同目标的追求秩序的改变。这些重要的结构性变化对中国的现实社会正在并将持续产生深刻影响。

一、华南虎事件新闻价值的解构

“华南虎事件”作为一系列新闻事件在9个多月的时间里交错展开,其动态传播过程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诸多个人博客、网络论坛等点对点实时传播的个人媒体深度参与,不仅令新闻事实的舆论导向高度分化,同时也令许多大众媒体不知不觉中作为间接当事人卷入其中。因此,在展开深入分析之前,有必要按时间顺序对华南虎事件的动态进程进行一个简要的梳理:

2007年7月6日,经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等多家单位的7名专家教授4个多小时论证后一致认为:由陕西省林业厅组织的“野生华南虎调查队”通过2006年6月至2007年2月的科学实地考察,所作出的陕西镇坪华南虎调查报告,科学合理地证实了野生华南虎的生存。同日,陕西省林业厅新闻“已经30年没有踪影,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甚至认为己经濒临灭绝的野生华南虎,在陕西镇坪仍有生存”。

2007年10月3日,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城关镇文彩村七组村民周正龙在该县神州湾一处山崖旁,用胶片(31张)和数码照相机(40张)同时拍摄到两组清晰的野生华南虎照片。

2007年10月12日,陕西省林业厅召开新闻会,确认周正龙的华南虎照片经由陕西省林业厅组织野生动物专家和影像专家共同鉴定真实可信,宣告野生华南虎在陕西重新被发现,并奖励“拍虎英雄”周正龙2万元。

2007年10月13日,陕西省林业厅公布了两张周正龙拍摄的野生华南虎照片。

2007年10月15日,网上出现名为《陕西华南虎又是假新闻?》的帖子,针对周正龙华南虎照片的诸多疑点,号召网友们帮忙鉴定。

2007年11月16日,一网友通过网络公布了一张老虎年画,年画虎与周正龙拍摄的华南虎高度相似,这一发现成为华南虎事件的重要转折之一。

2007年10月16日,陕西省林业厅官员对周正龙华南虎照片“造假说”公开回应,予以明确否认。

2007年10月29日,陕西省镇坪县野生动物保护站的站长李评,在接受中央电视台《社会记录》节目采访时,直接批评当地某些官员“说话不负责任”,以此公开宣告自己一直以来对周正龙华南虎照片真实性的置疑。

2007年10月30日,中科院研究员傅德志表示:敢以脑袋担保周正龙的华南虎照片造假,并呼吁司法介入。

2007年11月9日,世界权威科学杂志《科学》登出题为“Rare-tigerphotoflapmakesfurflyin china”(珍稀老虎照在中国引起更多风波)的新闻稿,并在所刊发周正龙拍摄的华南虎照片旁边注有“flatcat(平面大猫)”字样。

2007年11月10日,国家林业局为了证实野生华南虎现状派出十位专家赴陕西进行专题调查。

2007年11月18日,华南虎年画生产商骆光临向《东方早报》展示了年画虎底图,19日《东方早报》就此进行了报道。

2007年11月23日,陕西省林业厅再次就华南虎事件最新进展发表声明,将继续关注华南虎事件。此前,该林业厅副厅长朱巨龙表示:若周正龙华南虎照片有假将辞职。

2007年11月26日,门户网站网易独家公布了周正龙所拍摄的40张华南虎数码照片,并有新闻报道说网易新闻主编马红斌事前与周正龙交涉华南虎照片版权时,周正龙开价一万元一张。

2007年11月27日,周正龙报警并开始准备网易公司。

2007年11月29日,一直支持周正龙的陕西省林业厅信息宣传中心主任关克的博客中出现承认造假的文章,后被证实是黑客所为。

2007年11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预告: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将出席12月4日上午的新闻会,届时会回答有关华南虎事件的相关问题。

2007年12月2日晚上,来自六个方面的鉴定报告和专家意见汇总到网易,一致指出周正虎所拍摄华南虎照片是假老虎。

2007年12月4日上午,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曹清尧在新闻会上通报了国家林业局专家组赴陕西开展华南虎专题调查的结果,并表示国家林业局不能越位判定华南虎照片真伪,且也不能据虎照的真假来断定陕西省镇坪县是否真正存在野生华南虎。同日,陕西省林业厅表示:关于野生华南虎的进一步官方野外调查将在当地第一场雪后继续展开。

2007年12月9日,国家林业局要求陕西省林业厅本着实事求是、科学严谨和对公众负责的态度,委托国家专业鉴定机构对周正龙所拍摄的华南虎照片等原始材料依法进行鉴定,并如实公布鉴定结果。

2007年12月21日,据知情人向网易网站提供的一个秘密帐本,多家媒体新闻:称该账本信息显示在2007年1月和2月期间,镇坪县林业局曾向陕西省林业厅派遣的华南虎调查队送礼、送钱,其中包括了两部手机和金额约10000的“行贿”细节记录。

2007年12月21日之后,由“秘密帐本”牵出关于调查队的一系列新闻,主要内容即陕西省林业厅先后向华南虎调查队拨款16万元专项经费,但该调查队在镇平县实地考察时曾向多位村民向导打下欠条,镇坪当地相关官员均表示对此毫不知情。

2008年6月29日上午10时陕西省政府新闻办在西安举行新闻会,通报“华南虎照片事件”调查处理情况:周正龙因涉嫌诈骗犯罪,用老虎画拍摄的假虎照已被公安机关提请检察机关批准逮捕,13名省、县相关责任公务人员受到处分。

上述一系列动态新闻事实每每出现舆论拐点的重要催化剂,正是如下以个人身份进入大众传媒视野的关键“新闻当事人”,主要包括:

陕西省林业厅信息宣传中心主任关克,坚信周正虎所拍摄华南虎照片的真实性,通过以极富情感张力的博客文章(可参见, 2007-11-06

[2] 新浪网友BBS留言,blog.省略/emaycomcn,2007-12-24

[3] 关克,新浪BLOG文章,华南虎引发一场捍卫人权的战争,blog.省略/guanke1964

参考文献:

新中式茶文化范文第3篇

基层检察机关档案信息化建设

检察院档案是国家重要的专业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检察工作和其它各项工作的真实记录,又是这些活动的重要依据和必要条件。基层检察机关档案信息化工作不仅关系着本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更关系着整个检察机关基础信息化管理程度和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发展。随着档案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深入,检察院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不足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提出建设性的实施策略,是检察院档案信息化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途径。

一、目前检察院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档案信息化资源相对分散。随着检察院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检察院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产生了大量的电子公文,这些都需要及时、准确、有效地被新型的档案管理系统所接收。而部门的办公软件系统无法融入到档案管理系统软件之中,导致部门产生的越来越多的电子文件资源相对分散,使得信息化档案接收的任务变得越来越重。

2、电子文件真实性以及长期保管的问题。由于电子文件存在易复制、易篡改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是得依靠传统纸质文件作为凭证使用,虽然国家了《电子文件签名法》,但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此外,由于电子文件的非直读性、信息与载体分离等特性,存储系统更新换代带来的数据丢失问题将日益严重。

3、档案管理基础工作不牢。在软件环境上,缺乏档案信息化管理各个环节的标准规范,如在把纸质的档案转换成电子文档这个阶段,缺乏详细统一的标准来要求什么样的纸质档案应该采用何种转换格式,导致相同类型的纸质档案经过不同的部门和人员处理就有不同电子格式,增加了信息化管理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

4、可用档案信息资源不多。长期以来,基层检察院档案部门主要依靠归档制度来保证档案实体的收集,始终未能摆脱“重藏轻用”的局面:即重视档案部门内部组织管理,轻视研究和预测检察机构对室藏信息的需求;重视室藏服务方式,轻视深层次的信息服务。

5、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强。受人员编制所限,档案部门人员配备不足,有些档案管理人员是兼职档案员,本职业务工作就比较忙碌,无暇顾及档案工作,再加上档案专业知识相对比较欠缺,只能边干边学;受思想认识水平所限,有的档案人员认为档案管理工作是服务性工作,难以成就一番业绩,很多档案人员工作一两年就变动工作岗位,难以保持档案管理工作的梯次衔接,更难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开拓创新。

二、检察院档案信息化实施策略的步骤

1、需求分析。调查现有档案资源情况,了解业务部门实际需要,寻求检察院主管部门支持,这一系列问题得到明确解答,档案信息化才能成为可能。解决档案信息化面临的瓶颈问题,然后制定信息化的模式,这一步需要档案业务部门、归档部门、开发人员共同参与。

2、信息化目标确定。确定上信息化项目之后,便要根据现有条件结合实际制定信息化目标,这项工作不能仅仅看到当前,而应着眼于未来档案部门的发展和检察院信息化水平的推进,制定出短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

3、标准和规范建设。标准和规范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特别是在现代网络环境下,标准和规范显得尤为必要,如果数据标准不统一,将对数据的采集、加工、保存以及以后的信息共享带来问题。

4、档案信息化基础架构实施。进行信息化建设,自然少不了信息化设施,比如网络平台建设、设备购买,这部分工作在信息化过程中的开销很大。对于这部分不同的单位由于基础差别、预算不同和工作模式差异,并没有规律可遵循。因此,档案信息化基础架构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随需而变,在此提出一个档案信息化普遍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很多单位在购置设备时常常关注的是一次性的投入,但实际上,一套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开销并不仅仅是这些,使用中的损耗、升级、维修等费用以及设备停机造成的工作停顿也是一种无形成本。所以我们关注的是应该一段时间内围绕这套设备发生的直接费用。费用的内容包含了软件的投入、相关硬件的投入、购买服务的费用、与此相关的直接的人力资源成本。

低成本构建高可用的档案信息化基础架构,是未来档案信息化系统建设的主要趋势。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档案信息化系统投资建设的成本收益问题日益得到重视。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有效的降低总成本。

5、信息安全策略。

(1)信息安全的现状

缺乏必要的投资,无法防范病毒攻击。检察院档案部门经费不足,很难争取到必要的安全投资。甚至使用单机版杀毒软件来应付,而这样的软件对于利用网络漏洞传播的“冲击波”等恶性蠕虫病毒来说根本不起作用,一旦中毒只能全部短网逐台查杀,严重影响业务的正常运行。

安全设备没有得到应有的维护。对于杀毒软件、防火墙来讲,日常的更新维护相当重要,由于缺乏有经验的网络管理人员,很容易放松设备的日常维护,如果杀毒软件的病毒库没有及时更新或者网络安全设备自身存在漏洞,就会给整体安全带来隐患。

员工行为不规范导致病毒感染。没有建立相应的安全制度,员工缺乏敬业精神,从网上下载软件、电影、音乐,使用聊天软件,访问不良网站,这些都给网络整体安全带来隐患。

(2)应对策略

技术层面:部署网络版杀毒软件,硬件防火墙,配备或培训合格的网络管理员。

制度层面:建立严格的安全制度,杜绝非法操作。

管理层面:经常维护、定期升级、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三、结束语

新中式茶文化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人民检察院;档案信息化建设;问题;解决措施

一、前言

随着人民检察院的快速发展,档案管理工作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期,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人民检察院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助于提高档案管理效率。然而,在人民检察院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直接阻碍档案信息化发展进程。因此,有关人员应针对人民检察院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而加强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以推进人民检察院档案信息化的建设进程,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和彰显档案信息价值。

二、人民检察院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不善

人民检察院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档案管理不善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首先,检察院档案资源呈现分散管理趋势。在检察院办公自动化发展中,电子公文逐渐增多,但主要集中在各部门办公软件系统中,导致工作者未能及时将其融入档案管理系统中。长期以往,档案资源越来越分散,为档案管理工作增加难度。其次,电子档案文件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电子文件具有容易拷贝、篡改等特征,使人民检察院部分档案管理者产生不信任心理,仍然对传统纸质档案文件有着较多的使用。基于此,阻碍检察院的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

(二)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不到位

人民检察院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其基础工作相对不到位。首先,档案信息系统是档案信息化实现的有力保障,但诸多地区人民检察院的档案信息系统建设水平相对较低,难以充分发挥档案管理作用。其次,检察院方面未能针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档案管理制定完善的制度,导致制度保障缺失。如,在档案信息化建设初期,检察院方面必须将传统纸质卷宗档案转化为电子文档,但在工作实践中,相关人员未能对卷宗加以有效整理而录入,导致信息录入混乱问题较为严重。甚至录入信息后,未能将档案重新装订和妥善保管,造成纸质档案缺失,可能为后期档案管理工作增加难度。

(三)未能实现档案信息的价值

人民检察院档案信息化建设实践中,主要以归档制度而开展工作,重视对档案信息数据的采集和收纳,而对其利用率十分低,导致档案信息的价值未能深刻体现。首先,检察院方面重视对档案管理部门的组织和管理,未能督促管理者对档案信息价值的开发。其次,检察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虽然能够明确档案信息化的服务功能,但未能深入挖掘深层次的信息内容,降低其信息服务能力。由此可见,人民检察院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未能将档案信息的价值有效发挥,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初衷背道而驰。

三、人民检察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一)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

对于人民检察院而言,档案信息占据重要地位,因而必须加强档案信息的管理。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是人民检察院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大档案管理力度尤为重要。对此,人民检察院可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全权负责档案管理工作。首先,在人民检察院人才队伍中抽调骨干人员而组建专门的档案管理小组,使其领导档案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而开展工作,将档案管理工作提升至发展战略的高度。其次,对档案管理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包括资金、技术、人员、时间、组织等方面的保障,为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最后,针对档案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而制定一系列规范性制度,对工作人员的思想行为方式加以正确规范和引导。

(二)加快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人民检察院档案信息化建设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工程,所以在其信息化建设中,应为其提供充足的基础设施保障,而加快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前提条件。信息系统、数字化设备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要素,能够满足人民检察院内部档案信息传输、共享、交换等需求,对提高档案管理效率有利。在完善基础设施过程中,可从两方面着手:首先,加快档案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在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信息网络系统是基础保障,通过完善系统,能够使人民检察院档案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更好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其次,为档案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数字化设备支持,以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

(三)优化档案信息化处理流程

新时期,人民检察院虽然处于不断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但其信息化建设水平仍然相对较低,不能适应人民检察院未来发展趋势。尤其在档案信息化建设初期,相关人员处理检察档案时存在诸多不足,阻碍信息化建设。对此,相关人员有必要对档案信息化处理流程加以优化,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创造有利条件。首先,在录入档案信息之前,相关人员应保持谨慎认真的工作态度,进行拿取档案、分类归纳档案、拆除档案装订等操作,对系列档案信息加以妥善处理。其次,在录入档案信息时,人民检察院工作者可根据一份案卷档案信息量而选择录入方式,或独立存储,或放置于某一图像文件中。最后,将纸质档案重新装订,并妥善保存;将电子版档案信息进行有效归档、查验、注册,有利于实现档案信息系统工作的最优化。

(四)加强人员培训

人民检察院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应重视人才的重要性,并针对工作人员而加强必要的培训活动。首先,加强思想培训,使档案管理工作者对档案信息化给予高度认同和重视。与此同时,将档案工作人员结构加以合理调整,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其次,采取分层次培养的方式而开展培训工作,使培训工作更具针对性,可对不同对象加以必要的培训。例如,在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中,应对工作者加强信息安全培训,使其能够对信息系统采取有效的杀毒措施、防火墙配置等,确保电子案卷档案的安全性。最后,对档案管理工作者加强技能培训,使工作人员能够对新技术、新设备有着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对推进人民检察院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结论

就人民检察院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而言,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其涉及内容相对较多,如信息数据库建设、信息资源有序整理、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等,对相关工作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在人民检察院档案信息化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档案管理不善、基础工作不到位、未能体现档案信息价值等,不仅阻碍人民检察院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而且对其发展不利。对此,设立专属部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档案信息化处理流程、加强人员培训等措施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推进人民检察院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闫淑英,曲雯雯.基层检察院档案信息化关键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2,08:248.

[2]陆渊.检察院档案管理系统建设的原则与重点[J].中国档案,2012,12:62-63.

[3]樊海平.科技强检奏强音――宽城满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信息化建设纪实[J].党史博采(理论),2011,02:56.

新中式茶文化范文第5篇

无为县昆山中心学校803班徐紫玉

失去慈母就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老舍

——题记

我是鲜花,母亲就是深埋在泥土中的根茎。我是风筝,母亲就是牢牢栓着的线,不管风筝飞的多高多远,总离不开线牵引。风筝飞的越高越远,那根线就会牵得越长,越紧。

感恩,牵引风筝的线。

小时候,总是渴望有一天自己能变成一只风筝,振翅高飞。尽管风筝是自由的象征,单纯的风筝却不敢与线挣脱。风筝飞的每一个方向,都有线善意的指导,正确的牵引,才不足以迷失方向。

母亲是我的启蒙老师。儿时,母亲一直用朴素的语言教我做人的道理,教给我知识,她说做人要脚踏实地的,一步一个脚印;她还说过,一个不能碌碌无为的过着一生,要有价值地活着;也是她,手把手教会我写自己的名字。。。。。

母亲知道的东西不多,可她教给我的却很多。母亲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也正如她所说,她只是用她几十年来的经验传授给我,也只希望,在以后的路上,我可以走的跟好。。。。

“ 做人要脚踏实地的,一步一个脚印”。母亲的话语至今人在我的耳畔响起,最深刻,最深刻。

记得,上小学那会儿。有一天放学,下着大雨,我记没带伞,也没穿雨靴,这时我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打着把伞,向我招了招手,说:“不要动”!母亲走到我面前,帮我换上雨靴,并给我一把小伞。出了校门,因为平时路上就坑坑洼洼的特别是现在下雨,路上就有许多稀泥,一不小心就会溅到衣服上。我急嚷嚷的让母亲背我,可是,她却是让我向前走几步,然后让我回头看:“路上有你的脚印,即使过了很久,很久,脚印会消,失可是在这块土地上,你的脚印曾留下过,女儿,记住,做人要脚踏实地的,一步一个脚印。”当时,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直到现在,我才真正理解母亲的用意。

感恩,指导风筝的线。

渐渐地,随着时光流浙,在线的指导下,风筝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再忍受不了细线的唠叨,那只风筝越发想要挣脱线的牵绊,想要去去经历风雨,与云儿为伴,与鸟儿为友。

初一的时候,母亲开始管得我特别严。总是是让我学习,学习,利用课余时间让我看书。那是,我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于是,我爆发了,与母亲吵了起来:“你每次都说为我好,可你理解我的感受吗?我都多么希望跟朋友一起去玩,学校组织活动,你每次不让我参加,玩是孩子的天性,你理解吗?”母亲愣了一会儿后说:“我这是为你好”你每次都说为我好,可你理解我吗?你说,一个女生考不上大学学,就没有什么作为,可是我还可以去打工,同样可以挣钱。”我一时没忍住,吼了出来。这时母亲被气哭了,哽咽的说:“紫玉,你不要怨我,你不知道现在大概有多累,我希望你现在有功一些,以后你就可以跟好的生活,有跟好的前途,我真的是为你好。”听了母亲的一番话,这一刻,我才知道,原来,我从来没有理解她。

风筝离开了线,虽然得到了自由,可是它却永远的迷失了方向。没有了线的牵引,它便没有了前进的方向。风筝与线是不可缺少的一体,没有了线,风筝便不完整了。感恩,母亲在这平凡的日子,我想对您说:“我是风筝,您就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那根线。”